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之大贼(黑椒)-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说被打的日本人没什么反应的动作,西方的报纸上面那些军事专家们居然一时间也没有一个吭声的。这帮军事专家都以指点别人的战争为乐趣,在别人战斗中指出别人的错误显得自己水平高是他们的专长,中日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他们就做好准备了,但是现在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对这场战争说什么。

在这些评论家们闭嘴的时候,各国的军事部队的反应却是一点都不慢。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德国人兴奋极了,目前法国为了挡住德国人的攻击,在德法边境修筑了一条又一条的防御战线,德国为此头疼不已。

但是中国人这一次给了他们一个启示,原来坦克不一定要一辆一辆上去,原来坦克不光可以配合步兵的攻击,原来几百辆坦克一起向对方碾压过去的时候居然有这么大的冲击力,原来战争是可以用汽车和坦克来打的。

德国马上做出决定,所有的汽车工厂停止生产民用汽车,政府帮助你们,就像中国人帮助他们的汽车工厂,你们给我拼命生产坦克,生产卡车,造个几万辆出来,让我们的军队能像中国人碾压日本人一样,把法国佬碾成肉泥!

法国人那边急了,他们和英国的坦克还正处在研发阶段,本来去年研发告一段落了,正准备投入生产,可后来发现他们的坦克比中国还差了一截,于是继续研究。他们本来真的不着急,但是杨小林这战争一打,法**方的一些将军们马上意识到事情不对!

中国人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模式,在这种作战模式下面传统的战术将像日本人一样不堪一击!德国工厂拼命生产之后,法国的将军们马上告诉政府。我们必须立刻建立我们的坦克部队,立刻!一秒钟都不能等!

巴黎方面为此专门和伦敦商议了一下,现在研发明显有些跟不上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国人给他们提供坦克技术,这是最快的途径。伦敦给萨道义先生下了死命令,找到杨打鬼,让他把坦克技术交出来,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行!不要谈省钱,现在不是省钱的时候。

绅士们是看着中国人按住日本揍的,他们只觉得中国人的招式非常厉害。那拳头异常凶猛。但是有一点绅士们都没有注意到,甚至连日本军部也没有注意到,只有挨揍的直上松原是最有体会的,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他们的坦克。

那些钢铁怪兽虽然无坚不摧,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日本人已经发现这些家伙还是有办法来对付的,把壕沟挖宽一点,它们就没什么办法了。还有火,这些家伙很怕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士兵拉响手雷冲上去。炸他们的履带。

还有中国部队的速度是很快,可是只要日本部队抱成一团,他们也不敢贸然的攻击,直上松原这样尝试过。他把右翼的日军七个师团紧紧抱在一起,中国人到现在都不敢去尝试攻击。

中国人挥动的拳头不断砸在日本人的身上,日本看上是被这一拳又一拳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但那是旁人用眼睛看到的。眼睛是会个很会骗人的东西。

直上松原为什么没有办法还手?无线电。就是这个看不见的拳头,把他死死的按住了。早在两年前杨小林改组中国部队的时候就把侦察兵这个兵种提升到陆军第一位,那个时候日本还觉得杨打鬼这样做不可理喻。但是现在直上松原明白了,其实这场战争的结果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现在日本方面的侦察兵是怎么侦查的?派个人骑匹马,到前面看看情况,然后再骑马回来,所探知的情报也就是前方有没有敌人,有经验的可以告诉你哪里有山,哪里有路。这骑马一个来回顶多二十公里侦查半径,而且要探明的话最少需要两个小时,这是最快的了。

但是中国人现在不一样,他们有侦察车,他们的侦察兵往往十几二十个人坐着一辆车到指定的地点,然后迅速的散开。这些侦察兵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简易的无线电装置,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情况详细的汇报给侦察车,然后侦查车再把情况发给后方的部队。

如果双方都要开往同一片地域,在距离差不多的情况下,你日本的侦察兵还没到呢,中国的侦查就结束了。更要命的是如果这片区域很重要,中国的侦察兵在完成侦查任务之后不会马上撤离,他们会隐蔽起来,很多日本的侦察兵都是有去无回的。

侦察兵厉害对战斗的影响极大,拿现在直上松原的右翼来说,他把十几万人抱成一团,确实让中国人不敢轻易进攻,但是他的整个右翼却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中国一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混成师和三个骑兵师就在附近徘徊,你日本人守在阵地里面我不去打你,但是你出来不出来?你不出来我继续攻击你旁边的部队,等把你周围的日本部队全部消灭或者赶走,你就是一支孤军,饿都饿死你。

你出来想跑,那更好不过了。你一动中国人就能知道,而且中国的无线电可以迅速的让周围更多的中国部队投入战斗,别看他们现在人少,但是一打起来,马上能过来十几万人,他们可以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地形冲击你。

留下来他们是等死,如果敢出来就等于是找死,他们连求援的全力都没有,日军那指挥官一天无数个电报发给直上松原,我这到底怎么办您开个口行不?在这样的情况下直上松原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松原君发誓,自己打了一辈子仗没打过这么窝囊的。

第七十章火候已到

前线现在就打成了这个形势,日本方面从他们的军部到他们的前线指挥官,没有人能在短期内找到应付这个局面的办法。在战场上反应慢一拍都是要命的事情,更何况日本现在是反应不过来。

二月下旬,日本右翼七个师团将近十二万人的队伍终于无法忍受这种煎熬了,他们打了电报给日本军部,也打了电报给直上松原,他们要回撤。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决定是极不明智的,离开了阵地的日本陆军很难挡住中国装甲部队的冲击。

但是军部和直上松原都没有阻止他们,人家说的很清楚,如果你们命令我们继续坚守,请你们看在天皇的份上派兵来救我们。假如你们没有能力派来援军的话,请允许我们自己选择一个体面的方式,我们不愿意成为第一支被活活饿死的大日本帝国陆军重兵集团。

十二万人就这样选择了他们自己的命运,这些小日本还挺狡猾,撤退之前还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选择在晚上撤离战场,并且留下一部分部队继续在这里迷惑中**队。

可是这一切动作在中国的侦察兵已经散布整个战场的情况下,就像一个孩子想从大人的手里骗来一块糖一样。

第一天他们行进的非常顺利,日本人发挥他们这一段时间练就的行军本领,那罗圈腿专拣山路险路来走,一天的时间整个部队后退了将近一百五十多里,这个速度堪比当年杨把总爬山涉水的时候了。

但是在第二天晚上,眼看着再走一百多公里就有部队接应他们的时候,中国坦克的轰鸣声在他们的耳边响起,前面一道山梁上中国部队已经修筑好了防御工事,把他们最后的希望给死死的掐断。

战斗进行的根本没什么悬念,强行军的日本部队在遭到忽然打击的时候整个队伍一下就乱了,中国人扎好了口袋。而且中国士兵虽然现在坐上了坦克和汽车,老本行却始终没有忘记,土工作业是中国部队的强项,日本人根本无法撼动中国人的阵地,许多日本士兵在绝望之下放弃了抵抗。

一开始杨小林还在轱辘山的时候,小日本认为向中国投降是他们的耻辱,第一次打秋山好古旅团义勇军只抓了几个日本俘虏,还是重伤被俘的。但是现在,他们现在越来越习惯于向中国人投降,十几万部队只打了两天的时间。除了一万多人逃出中国部队的包围圈,其余三万多日军被击毙,七万余人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

这就是武士道,当他们对战争感觉到绝望的时候,当他们认为自己拼命也毫无价值的时候,他们就是在你的枪口下跪在地上的那条狗。

这十几万人被歼灭之后,不光意味着直上松原对战争的局势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控制能力,也意味着本来就已经毫无抵抗能力的日本军队,又被打断了一条胳膊。

这个时候日本的第二批援军刚刚抵达远东地区。日本军部慌忙命令他们停下,不要往前了,不要再投入战场了。中国第二批志愿军队伍也准备出发了。

这批志愿军只有一万余人,中国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动员更多。再动员二十万,甚至两百万都没有问题。可是杨小林的这场战争不是打人多的,吴佩孚带着二十万人上战场可以取得胜利,如果他带两百万人去。那这场战争不用打中国就已经输了。

战争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前线那二十万将士能顺利的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后方从农民到工人。医生,护士,运输人员,九个省份将近两千万人在为他们加班加点的工作。

人再多一点中国方面承担不起这个负担,会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很多建设的实施。打仗就是为了让中国发展的更好,建设的更快,如果一场战争让自己得到的是经济上的停滞甚至倒退的话,杨司令是绝对不会去打的。

第二批部队的战斗人员只有七千多人,他们就是根据前线各部队的战斗损失补上去的。至于说其他的人,那是打着志愿军的名号,去西伯利亚为中国方面收取利益的。

杨小林和施特塞尔他们之间的谈判已经开始进行了,其实这不算是谈判,就是杨小林说,他们去做。施特塞尔非常希望这场战斗之后他的西伯利亚共和国能马上给建立起来,甚至他已经着手在准备把西伯利亚自卫军改成西伯利亚人民国防军。

千万别把这家伙当成一个维护俄国领土完整的民族英雄,如果他真的是这样的人,杨小林是绝对不会在当初选择他的。真正的俄国英雄是布琼尼,在日本人占领了整个东西伯利亚的时候,施特塞尔不是第一个向日本发起反击的俄国人,布琼尼从来没有停止在这里的战斗,当他知道自卫军开始反击,他欣喜若狂,他为了给前线的攻击造成有利的局势,根本不顾及自身的伤亡,一次又一次的攻击者日本人的补给队。甚至他在得知西伯利亚自卫军宣布要把他捉拿归案的时候,他依然在这么做。

杨小林真的对这个日后的苏联元帅十分的佩服,他甚至想过就这么算了吧,不再搞布琼尼了。可是后来他还是要求前方的部队,如果遭遇到布琼尼的部队,坚决消灭他们。

因为杨小林必须给受到那股土匪伤害的俄国人民一个交代,更因为他绝对不允许一个真正的俄国的民族英雄活跃在这片土地上。

西伯利亚最终要走的道路是从自治到独立,然后慢慢的并入中国。可目前真的不行,杨小林告诉施特塞尔,这个时候还不能成立西伯利亚共和国,你们必须摆出姿态来,让俄国人知道你们都是爱国的,只有这样这些人才能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而且一个大的西伯利亚共和国的建立,也真的让杨司令有点不太放心。

孙文先生当初的方案是很有建设性的,也许一个松散的西伯利亚联邦的成立,更适合中国的利益。假如这个西伯利亚联邦变成了松散的俄罗斯联邦,那事情就真的很完美了。

杨小林的想法是把西伯利亚分为北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南西伯利亚三个联邦,分别交给杆子洛夫斯基,施特塞尔,哲布尊丹巴这三个人来统治。中国志愿军第二批队伍中有很多人这一次就是去帮他们建立各自的政权的。

中国和他们说的明白,他们的政权建立之后,首先不允许他们以任何形势成立自己的军事学校,他们的军官全部到中国部队来深造,进入中国的军事学堂学习。学习完毕之后中国方面发出建议书,建议那个军官在军队中担任的职务。

还有,这个三个地方的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由中国政府和他们联合实行垄断经营。比如银行,矿山,伐木场,这些只能和中国合作。最后,中国的一批志愿军士兵在战斗之后将留在俄国生活,对外界的解释是这些人由于战争对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人民产生了感情,不想离开。但是西伯利亚三方必须把这些人安排到政府的主要部门或者军队的主要位置上面去工作。

杨小林觉得这些措施最少能保证十年之内西伯利亚就等于是中国的一块殖民地,至于十年以后的事情,杨司令从来不考虑那么多。

十年以后如果这些留在西伯利亚的中国人真的不再眷恋自己的祖国要求不回中国了,在这里成为一个西伯利亚人,那么中国首先要做不应该是生气,而是好好的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十年以后那里的俄国人要求归并中国,那说明自己做的非常成功。

事就是这么计划的,武力方面看来问题已经不大了,但是想让自己的这种殖民的方式被承认,除了哄骗俄国人和干掉日本人之外,那些洋人们的态度也是不可忽略的。

萨道义先生已经打过很多次的电话来了,杨小林觉得自己也有必要和英国人见上一面,让英法等国家承认西伯利亚联合政府,让他们承认中国在那里的既得利益。

萨道义先生得到杨小林要见他的消息之后,马上就和鲍沃先生一起从大使馆赶了过来,他们真的是比中国人还着急。因为中国的坦克是和德国合作研发的,杨小林在这一方面的信用度非常高,中国人会的东西对德国人没有丝毫的隐瞒,英法的间谍从德国传来的消息是德国坦克的火力和速度还有装甲都和中国部队的一模一样,而且德国人那工业程度可比中国要发到多了。

威廉二世一声令下,那坦克源源不断的从流水线上开往德**队,有可靠的消息可以证实,德国已经组建了四个装甲师,而且今年德国的目标是把装甲师扩建到三十个!威廉二世放出话来,他要让德国坦克的履带把凯旋门碾成碎末。

可是法国方面呢?到现在还不知道那几十吨的坦克是怎么跑那么快的,他们还在研究。问技术部门什么时候能有结果,得到的答案是也许明天就可以,也许还要再等一年。

他们从德国弄了一辆坦克过去,真的是拆开了仔细研究。就那个小小的轴承,也许明天就能发现问题,也许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人注意到它,人家技术人员一点都没有说错。

所以,寻求中国方面给予他们支持,成了英法最大的希望。

第七十一章话外之意

萨道义先生进门的时候脸上挂着一副微笑,仿佛对中国人前线的胜利非常开心一样:“杨司令,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我的祝贺,中国部队在这一次战斗中的表现真是太让人吃惊了,在我们英国有很多人都认为你们和日本之间的战斗要打一年甚至更久,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太了不起了。”

鲍沃也是一样说道:“是的,杨司令,我们法国方面对您也表示祝贺,你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而且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战争模式。巴黎还让我向您传达一个信息,就是去年的时候我们说过的两**官交流的事情,法**方已经表态,他们非常欢迎中国同行去法国。”

他说道这里还冲杨小林做出了一个很无奈的耸肩动作:“其实我很不喜欢那些家伙,他们太顽固了!当初我就说过,和中国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听我的意见。”

怎么样,外交官们的虚伪不用多说了吧,不久之前他们还认购了日本的战争债券,英国六千万英镑,法国两千万法郎,现在这笔钱肯定是打水漂了,他们好像很开心一样。

不过杨司令现在比他们更虚伪,听了两位绅士的话之后杨小林面色没有丝毫的改变:“萨道义先生,鲍沃先生,我提醒二位一句,中国和日本从来没有开战,我们一直是友好的国家,就在这个月我们中国还和日本签订了大批的商务协议,中日之间没有爆发战争。”

萨道义和鲍沃都愣了一下,他们真的没有想到杨小林撇的如此干净。在西伯利亚中国的陆军大将吴佩孚正在按住直上松原猛揍,杨打鬼居然在这里把中日友好说的如此理直气壮,好像中国和日本真的没有爆发战争依然处于和平友好的状态一样,这当真让萨道义先生感觉到现在的杨打鬼越来越懂游戏规则了。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萨道义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看来杨司令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做事情喜欢留一步退路,这样吧,如果你们需要我们出面来做什么调解,我非常愿意效劳。”

杨小林轻轻摆手:“这个问题我想中国是没有发言的权利的,萨道义先生可以去问一下施特塞尔那些俄国人,如果他们现在需要和日本和谈的话,中国愿意和英国还有法国一起出面调解这场战争,毕竟我们都是爱好和平的国度。”

萨道义还没有把话题切入正题:“杨司令,关于俄国西伯利亚的问题。我想听听中国方面的意见。”

杨小林点头:“其实我们的意见很简单,在这次日俄冲突之中,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偏向于俄国人的,我们一向主张俄国的事情应该由俄国人自己协商解决,我们反对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另外,为了让俄国人能迅速的拜托目前生活上的危机,中国方面将在很多领域和俄国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萨道义明白杨小林的意思了,中国方面就是在说在西伯利亚中国要吃大头,至于你们英法的商业利益我们会适当的考虑。但是不要期望你们能得到很多。

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货是人家抢来的,带你分一点是情谊,英国人做了这么多年的强盗。萨道义懂的。但是,英国方面也是有资本来讨价还价的,人家身强体壮,人家拳头硬。这就是资本。

“杨司令,我想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商量,但是我现在需要您帮我一个小忙。我们伦敦希望您能转让中国的坦克技术。最好一并转让装甲部队的建设经验,您放心,我们会给您一个满意的交换条件。”

鲍沃忙的说道:“我们法国方面也是这个意思,杨司令,如果中国方面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不光在西伯利亚的问题上我们会支持中国,在经济领域里面我们的合作也必然更加深入。”

这就算是切入正题了,在萨道义看来让杨小林答应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一段时间中国和英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在西伯利亚的问题真的需要英法的支持,而且他们国内的建设也离不开英法的资金投入。最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海上安全非常堪忧。

日本人在陆地吃了大亏,好像找不到挽回局势的机会了,所以在海面上日本军队总是不断的向中国的海军发出挑衅,中国一直在退让,南沙的船队在这一个月间减少了许多,甚至有些商船已经要靠美国人的护航才敢出来。

只要杨小林把坦克技术转让给英国人,他说一句话,海上的麻烦大英帝国立马替他解决。不要以为英国真的害怕小日本,那是他们不想为日本人耗费精力。几百年了,大英帝国的舰队怕过谁?

杨小林微微笑了一下:“二位,说实话我对欧洲的局势也随时在关注,我知道坦克对于法国来说的重要性,作为法国的朋友,我也很想帮助你们,但是真的要请你们原谅,这个条件中国不能答应。”

他拒绝的非常干脆,甚至没用一点外交上的措辞,这让鲍沃和萨道义有点错愕,杨小林自己就说出了原因:“我不能答应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坦克技术是我们和德国合作研发的,按照我们和德国之间的协议,双方都有保密的义务,没有得到德国方面的许可,我们不会向任何与德国关系紧张的国家转让坦克技术。这一点我请二位能够理解。”

“第二个理由么,我想萨道义先生应该还记得,在不久之前我向你们转让的反坦克的技术,我认为这是我在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你们对抗德**队,三百万英镑我就把技术出让了,这和送没有什么区别吧?可是你们呢?转手六千万就卖给了日本人,我想从二位这里得到一个解释,中国对你们友善是不是只值六千万英镑?”

萨道义和鲍沃先生都无话可说了,这个时候萨道义心里把伦敦那帮人的祖宗都问候了一遍,他也不知道当初是哪个缺心眼的家伙把反坦克技术卖给日本的,好像是军方的人干的事,说是这样能让中国和日本打的更激烈一些。

现在好了,杨打鬼这家伙记仇不是一般的记仇!人家被你卖过一次了还会和你做第二次买卖么?

即便知道希望渺茫,但是鲍沃还是说道:“杨司令,上一次的事情真的是一个误会,其实我们的本意也不是那样的,”

他还想继续忽悠,但是杨小林却已经站了起来:“好了鲍沃先生,其实您不用解释什么,我只是发一下我的牢骚,这一次俄国战场上到目前为止中国方面的坦克损坏了五百多辆,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被日本人的反坦克武器摧毁的。请你们放心,这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可是我最担心的是如果还像以前那么对你们毫无戒心,会不会一个月之后日本的坦克部队就有了和中国人抗衡的能力?”

鲍沃有些着急了:“杨司令,我用的人格向您保证……”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杨小林挥手打住:“我不需要什么保证,我只是希望二位能做出一些什么事情来消除我的担忧,有办法么?”

萨道义和鲍沃真的不知道还可以说什么,人家话虽然说的很直白,但是道理是站的住脚的。不久前中国想帮你们,可是你们转手把中国给卖了,现在还想让人家帮你,人家也没拒绝,就是让你做出点事情来让中国相信你们不会再一次干那种事情。

做什么呢?道理谁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的,信任这个东西一旦出现裂痕,想修补要下很大的功夫。

杨小林见他们不说话了,笑了一下,抓起帽子:“就这么说吧二位,我还要去和西伯利亚的人商谈一下全方位合作的事情,我希望我的态度不会影响到英法两国在这件事情上对中国的支持,相信我,如果你们不支持我,对中国和英法都是极大的损失。”

他说完颇有深意的笑了一下,然后也不顾什么礼节,把萨道义和鲍沃丢在这里自己走了。

杨小林的身影刚刚消失,鲍沃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了:“这个禽兽!萨道义,我们必须采取其他的手段让他向我们妥协!制裁他,经济上封锁他,让他还钱!”

法国人现在对中国最大的杀手锏就是让杨小林还钱,中国欠他们的钱太多了,他们要是催债中国目前还真的还不起。那中国的信用就将遭受严重的打击,他们现在的经济奇迹就将破灭,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萨道义先生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他在思考着杨小林的话,多年的外交经验让他的潜意识里感觉到刚才杨小林好像已经跟自己提出了条件,萨道义知道自己现在必须找出杨小林的条件,然后才有交涉的可能。

第七十二章犹抱琵琶

经济制裁是绝对不行的,首先那等于是把中国往德国那一边推,这一年来大英帝国在中国问题上的所做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现在是西方经济复苏的支柱,这一年英国很多过剩的商品都在中国得到了倾销,那些商人们今年还打算卖更多的东西过来。

已经不是两年前了,经济制裁中国只能在嘴上说说,那些银行家和企业家们是不会答应的。萨道义沉思了一会,他把杨小林的话又在脑袋里面过了一遍,目光中慢慢有了微微的笑意,他好像明白什么了。

鲍沃见他不吭声就把头一下伸了过来:“您还想着拉拢他么?他还坚守和德国人的所谓协约,在他的心里说不定盼着我们被德国人干掉!这个家伙对我们的态度从来没有友好过!”

萨道义这个时候也站了起来:“走吧鲍沃,留在这里没什么意思了。”

“我们现在去哪里?我怎么和巴黎交代?”

萨道义笑笑:“你可以告诉巴黎,坦克技术马上就能到手。至于我们现在么,去找能给我们提供这项技术的人。”

杨司令从房间里面出来的时候是一脸的笑容,所有的事情都和他预先估计的一样,自己的这套战术一旦在战场上实施,德国人肯定会改造德国的陆军,因为德国现在整天考虑的事情就是用什么办法来快速的击破法国人的防线。

自己打了装甲集群,德国也有制造装甲集群的技术和条件,他们不可能不用。而德国人一旦建立装甲部队,英法肯定就着急了,他们只能来找中国,没有其他的选择。

条件他已经开出来,相信萨道义会去做的。

西伯利亚的事情在军事上已经水到渠成,日本人坚守不住了。当施特塞尔他们得到整个西伯利亚之后,还需要做政治上的一些工作。和日本的停战协议,以及自治以后的西伯利亚自治政府的地位,这些都要国际社会认可才行。

中国不愿意出头去帮助施特塞尔把一切都做好,那样不是不行,只是没有英法出面来的稳当。

杨小林刚才表达的非常明白,中国人要信守承诺,他们绝对不会向英法提供坦克的技术。

同时他也告诉萨道义,我要和西伯利亚那些人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这句话传达的信息就是你如果想要坦克技术。可以从西伯利亚下手。也就是说,你帮我把西伯利亚事情办好,我转让坦克技术给他们,你从他们的手里去买。

英法必须先出面调停西伯利亚的战争,然后让西伯利亚自治政府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接着要帮助中国实现那里局势的稳定,等这些都做到了,他们也就有坦克了。

萨道义对这个方案真的不太满意,因为这个方案很拖时间。时间对于法国来说真的是耗费不起的,耽误一个月都意味着德国人可能会多出一个装甲师出来。况且战争会不会在明天就打响谁也说不准。

可杨打鬼这一次显然是要见了兔子才撒鹰,想想反坦克武器的事情英法做的确实不地道,人家这样也是情有可原。那就做吧。把时间用在办好西伯利亚的事情上面,总比用来和杨打鬼扯皮要快的多。

杨小林的司令部里面出来之后,萨道义马上给伦敦发了急电,然后也没有等到回电过来就驱车赶往日本驻华大使馆。和日本驻华大使阿部守太郎进行了一番长谈。

日本方面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战斗打到现在西伯利亚境内的日本部队已经全线崩溃,可是日本人到目前为止在战场上还没有找到应对的办法。东京那边已经发过好几次电报。让阿部守太郎找到杨小林,看看能不能让日本方面在稍微保存一点颜面的基础上结束战斗。

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说已经输了,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承认,可这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也知道输掉这一场战争意味着什么,广阔的西伯利亚现在许多的中国企业在快速的进入,在中日争霸的这关键一脚上日本人迈错了脚步,他们现在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