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之大贼(黑椒)-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七章蛟龙出海
其实他不离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总是想在军营多待一会,哪怕只是一小会。
门外传来两声轻轻的叩门声,罗乃俊收起自己的思绪:“进来。”
一个海军士兵从外面闪了进来:“罗大哥,司令部让你现在去一趟,说是要和你谈以后工作的问题。”
罗乃俊神情黯淡了一下,该来的事情还是来了,看来该走的也要走了。他站起身来拉直自己的衣服,尽管不是军装了,尽管他们要把自己赶出部队,但是罗乃俊觉得自己去司令部的时候不能低声下气的,不服就是不服,自己得告诉他们。
司令部的警卫今天好像比平常多了一些,罗乃俊也没有在意这些,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被两个士兵拦住了:“请站立,例行检查。”
罗乃俊愣了一下,接着颇为嘲笑的说道:“呦,啥时候有这规矩了?放心,我枪昨天都上交了。”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看上去短小精干的家伙说道:“不好意思兄弟,配合一下。”
罗乃俊见人就说和也客气,丝毫没拿自己的嘲讽当回事,当下也不再多说什么,把双手平举起来:“搜吧。”
搜了身,他才被允许进入房间。走到司令部里面的时候他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因为按照他的想法,这里最少有张桌子,有几个将军,甚至还要有后勤部的人在场才对。
但是他在房间里面只看到了一个身影,那个身影正站在一直悬挂在司令部里面的海事地图的面前,当他进门的时候那个人都没有转动身体。
罗乃俊站在后面稍微犹豫了一下,最终一个立正,还是按照军队的规矩:“报告!海军第四编队副指挥罗乃俊报道,请长官指示!”
那身影这才转了过来:“非常好!我很高兴你还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军人,怎么样罗指挥,我们是第二次见面。你还认识我么?”
罗乃俊这人认人很清楚的,虽然他和杨小林只是在山东见了一面,那个时候他带头和特战大队教官打架,被一拳放倒了。但是在杨小林转身的时候他就认出来了:“杨司令?”
他真的没有想到杨小林居然会亲自来找他,这一刻提前准备好的那些措辞居然都无法说出来了。
杨小林笑了一下:“咱们长话短说,我之所以来找你,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计划要实施,而在人选方面,吴兆麟将军极力向我推荐你。”
杨司令有个计划找到自己?吴兆麟极力推荐他?这两件事情让罗乃俊觉得有点诡异,加上现在脑袋瓜子好像没平时灵光了。一时间真的无法判断到底是什么事情。
“这个计划需要一个胆子大,但是心思细密的人。你先不要问我们要做什么,你只要回到我,如果为了中国的海军发展,你是不是不管做什么都愿意就可以了。”
罗乃俊也不去想太多的问题:“报告司令,我愿意!不管做什么我都愿意!就算是让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保证不皱眉头!”
杨小林呵呵笑道:“没那么严重,我就是想看看你的决心。其实吴兆麟既然推荐你,我就相信他的眼光。你打他司令部的那场战斗真的很漂亮。我已经调查过了,不错。”
面对这个夸奖,罗乃俊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破有一些尴尬的问道:“司令。那现在能告诉我是什么任务了么?”
杨小林点头:“我给你一艘邮船,一万四千吨的排水量,这一次跟你一起走的海军士兵以后就是你的船员,你们以后要往返于南洋群岛和中国之间。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运输,常年的在海上跑运输,受得了么?”
罗乃俊抬眼看看杨小林:“杨司令。不会就这样吧?吴兆麟将军不会是极力推荐我干这个吧?”
这个时候他脑袋基本清晰了,如果吴兆麟极力推荐的就是这个任务,好像用不着胆大心细。
杨小林说道:“不错,这只是你表面要做的事情。而我要你完成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是把你的船员打造成合格的海军士兵!你有多少时间我也不清楚,我会给你们的邮船配备简单的武器。第二么,你的邮船上有最先进的通讯系统,而且以后会不断的更新。你要学会指挥附近海域的中**舰,包括在海底的潜艇。军舰虽然不多,可你要学会把他们合理的分配,形成一个战斗的团队。我对你的要求就是不管什么船只靠近你的邮船你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发觉,越早越好,最好再假设为敌方舰队,拟定出攻击计划。怎么样?”
罗乃俊朦胧中好像有点明白了什么,但是要问他到底知道这任务什么意思他还是一点都说不上来。他敢肯定的是杨司令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造海军,而且是打造一支和以前自己那只舰队完全不一样的海军。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是!请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司令。”
杨小林点头:“问吧。”
“您现在别说给我一艘邮船,就是给我一艘渔船我也没有意见,我只想知道,我的船什么时候可以换成军舰?”
杨小林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却把头转过来重新面向那份海事地图:“乃俊,你看看这个地图上面,除了我们的本土之外,还有哪里是属于我们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先打造出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海军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建立一支海军所必须的利益基础。只有这个利益基础在,我们才有资格去玩这个海权游戏。明白了么?”
罗乃俊明白了。中国和英国不一样,英国是老强盗,已经抢的满钵满体了,而中国刚刚站起来,更重要的是旁边有好几个强盗看着中国,不想让中国的脚步走出去。在这个时候中国不能用英国的那种方法,也没有地方可以让中国再去殖民。
所以,英国人可以先建舰队再去抢劫,中国就只能换一种方式了。
共和元年十一月七日,中国从美国购买的大型邮轮“胜利者”号终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航行,这一天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因为“胜利者”号是民用船,他们的船员也都是被解聘的原中国海军的士兵。
洋大人们也没有关注这件事情,甚至连记者都没有来。除了他们名义上的老板,广州海运商务公司派人到码头放了两挂鞭炮以外,胜利者号的下水显得冷冷清清。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天,中国海军轻型巡洋舰“光合”号,驱逐舰“海鹰”号,“海狼”号,鱼雷艇“裂风”号,“裂日”号,以及徘徊在南沙一带的中国z1,z2,潜艇接到指令,从此之后他们编入了胜利者海上编队,一切行动听从“胜利者”邮轮的指挥。
听一艘邮轮指挥?这个命令当真让那些舰长们有些不太理解,但是命令上说的明白,无条件服从。另外,编入编队之后所有士兵三年内取消休假,和家中的通讯要经过上级严格审查。
三年取消休假,这当真有点不近人情了。更不近人情的是,被编入编队的士兵以后的活动的区域就在中国和南洋之间,他们被断绝了和外界的所有接触,想上岸也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杨小林刚刚修建好的那几个岛上的基地。
那些海军现在才明白,这根本不是训练基地,而是他们的牢笼。被编入编队的士兵当真都有很大的怨言,认为自己太不走远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只是一批开路者,当福州造船厂的第一艘中国自己的邮轮汉和号下水之后,更多的舰船将被编入汉和编队。
杨小林保密工作做的真不错,在目前这个形式下,真的没有哪个国家来关注你中国邮轮下水的事情。
欧洲的矛盾大家都看的出来,不用战争的方式是解决不了了。绅士们都在喊着用子弹让对方屈服,同时他们也知道,一旦对方让自己屈服了,那输掉的可不仅仅是现在。
过去所有的成就,将来所有的梦想,都将被炮火彻底的摧毁。绅士们自己都压力山大了,谁还有那闲心来管你中国邮轮的事情?英法对这个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几天萨道义先生不断来找杨小林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让中国方面出兵!出兵俄国,帮帮尼古拉二世。
因为,同志们开始冲锋了。
也是尼古拉二世倒霉,共和元年的冬天好像来的特别早,在十月底的时候,俄国很多地方就开始下雪。尼古拉的皇宫本来就四面漏风了,中国人从外面狠狠的踹了一脚也就算了,这还刮起了飓风,真的叫祸不单行。
到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圣彼得堡的雪就已经下的特别深了,温度很低,整个城市就像一座冰窖一样。
也不知道是谁那么缺德,在这个时候还挖掉了城外的铁路,让城市的交通都陷入了瘫痪之中。情况虽然还能控制,但是因为外面的补给无法送进来,食品和燃料迅速的出现了短缺。
短缺就短缺吧,俄国过剩就是生命,也不在乎冻死那几个人。但问题是这里不光是俄国的首都,也是俄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由于缺少能源,许多工人都无事可做,无事,自然就要生非。
又冷又饿又是气愤,现成的面粉在那里,却因为烤炉没有燃料做不成面包,这比没有面粉还要让人难受!
第二十八章俄国动乱
几天前英国人就发现俄国那里的情况不太正常,英国驻俄国大使在给国内的汇报中写到:“这里的情况糟透了,大街上到处是演讲的人,他们再鼓动着俄国人的情绪,沙皇对俄国的情况视而不见,每天依然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下命令让他的部队去逮捕那些鼓动骚乱的人,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士兵也同样对沙皇十分的不满,他们并没有执行沙皇的命令,在遇到演讲的时候他们做的更多的事情是旁听,只有当长官来了才做做上去抓人的模样。”
“这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军官,商人,妇女,好像都非常想弄死他们。”
他们,指的就是住在皇宫里面的尼古拉二世。
英国大使建议英国马上增加对俄国的物资援助,并且最好能迫使沙皇进行改革,否则的话,他敢确定这里已经是一座随时将要爆发的火山。
改革就一定有用么?俄国的情况和当初的大清朝真的非常相像,不改革就是等死,而改了,就等于是找死。找死有一个好处,就是你自己可以决定死亡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死的更体面一点。或者说,死的符合英国人的利益一点。
尼古拉二世在这个还是有希望的,只要英法能像以前一样再给他一笔援助,让他渡过这个寒冬,也许能再撑一年。而英法确实有这个打算,英国人甚至找到中国,说他们现在直接给俄国送物资可能时间上不够,让中国先提供一些,回头算钱。
圣彼得堡的俄国人虽然情绪不稳,但是这个时候在这里要革命的还不是托洛茨基,是俄国其他的革命党,领头的那个叫克伦斯基,三十多岁。年轻有为,这个人不是我们的同志,而且他和英法的关系也相当不错,他希望能用一个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俄国的问题,这样对俄国,对尼古拉,对英法都有好处。
他希望能用一个比较温和的方式完成俄国的革命过渡,比中国还要温和才可以。英法也是这样认为的,要知道他们可是民主的国家,在他们内部很多人都对英法和一个封建的俄国结盟的做法很有意见。如果俄国能开放一点。英法真的相当高兴。
两天前。从西伯利亚传来了不好的消息,俄国人的战斗又失败了,十几万部队在面对两万叛军的时候,被人家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一路溃逃,五万多俄国士兵战死,更多的人向那些叛军投降。
至于被沙皇寄予了无限希望的俄国装甲部队,在那些叛军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四个小时的战斗把一百辆装甲车和五十辆坦克尽数摧毁。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刚刚离开家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圣彼得堡附近的居民子弟。他们的母亲和妻子这一次再也无法忍受了,这些女人们冒着严寒走上了街头,扛着巨大的条幅让尼古拉二世把亲人还给她们!
尼古拉马上命令士兵前去镇压,他不允许这些女人挑战他的权威。但是中国人说过。民不畏死时,奈何以死惧之?士兵们也没有开枪,他们背着枪走在这些妇女的中间,告诉这些女人。不要害怕,我们会保护你们。
事情到了这一步尼古拉二世终于明白自己无路可走了,形势所迫之下他同意了英国人和法国人说的。和克伦斯基那一帮人见一面的说法。
双方一见面,克伦斯基马上做出保证,只要沙皇退位,他们将给与尼古拉二世及所有皇室成员超国民的待遇,同时保证俄国已经继续履行和英法之间的同盟协议。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是惊人的相似,在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情况和现在差不多,后来德国玩了很高明的一手,就把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送回了俄国,结果克伦斯基就完了。
现在德国人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不过杨小林却替他们给做了。唯一遗憾的是杨小林没有找到伟大的革命导师,只找到了我们的托洛茨基同志,托洛茨基同志的革命立场和革命热情是不用怀疑的,以高昂的斗志粉碎一切牛鬼蛇神是托洛茨基同志的原则,什么封建俄国,什么民主的新俄国,当我来革命的时候,不投降你就必须灭亡!
沙皇有十几万禁卫军,克伦斯基也掌握着七八万武装力量,这些都没有被托洛茨基同志考虑在内,带着一批被中国武装起来的革命者来到圣彼得堡之后,冲进去,打!
他打仗也不按规矩来,你动手之前好歹通报一个姓名。他名都不报,冲进来就开火,结果城里的人根本闹不清出到底怎么回事,克伦斯基以为尼古拉食言了呢,也不敢在这里多留,撒腿就跑,跑到城外纠集自己的人马,拉开阵势准备开仗。
而尼古拉也吓的逃出了圣彼得堡,一路狂奔到他们的叔叔尼古拉大公的军营里面:“叔,那些家伙不上道,说好了谈判他们动刀子,现在我只能指望你了!”
尼古拉大公马上决定,撤!
为什么要撤,因为敌情不明,三十六计走为上,往欧洲去,到边境把那两百多万一线士兵掌握在手里才是正事!
而托洛茨基同志很轻松的就占领了圣彼得堡,这更是让他感觉杨小林说的太对了,这一切反动势力都是纸老虎,你看我还用劲呢,就轻轻戳一下,他们就跑了,全吓跑了!
托洛茨基忙的组成了自己的政权,然后找到各国大使,通知他们现在俄国换主人了,我们无产阶级当家了,你们赶紧跟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吧,稍微来晚一点你求我我都不答应了。
俄国这事情发展的别说英国人没想到,就连杨小林也没有想到。
现在整个俄国有三股势力,各地的同志们都响应托洛茨基的号召,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而还有一些依然忠实于沙皇。但是在白俄罗斯一带,大部分人都跟在克伦斯基的后面。、
还有更多地方再看风向。
英国忽然发现俄国怎么好像变成中国当初的翻版了?这形势和武昌革命之后的中国要多像有多像,只是俄国比中国还要乱。
当初在中国的问题上英国错了一次,结果是几十年在中国打下的根基毁于一旦,形势被动到目前才刚刚扭转。他们当然不想让中国的教训在俄国的身上重新来一遍,所以绅士们在这一次都显得谨慎了许多。
和三方都接触一下,先看看风向,然后再说。
德国公使馆里面,穆默先生满脸的笑容无法褪去,摇晃着自己的酒杯冲杨小林说道:“杨司令,干的太漂亮了,我很想和你马上喝一杯,但是我们的威廉陛下一定让我替他先敬您一杯!非常漂亮!”
俄国乱成一团最高兴的就是德国人和奥匈帝国了。德国大体的能猜到杨小林要对俄国动软刀子,但是他们真的没有想到这软刀子这么快,一下子就把俄国给切成了三块,简直太完美了!
面对德国人的恭维,杨小林真的有些哭笑不得:“穆默先生,我要说这件事情和我们中国没有多大关系你信么?”
他说的是实话。中国真的还没准备好呢!杨小林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时候在俄国想革命的人不只是他的同志们,就像当初的中国一样,许多人都在想着干掉大清朝。
在他的潜意识中一直认为,就算自己带来的蝴蝶效应,俄国的革命也应该是他推动的。却真的没有考虑到那帮俄国的民主斗士们的力量。
现在的形势是俄国已经乱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没准备好。英法也有点失措,即想着派兵干涉维护自己的利益,又担心再次站错队伍,所以萨道义找杨小林想让中国先出手。
杨司令还没想到这个要求自己答应还是不答应。
穆默的眼珠转了一圈:“哦,我相信!我相信这件事情和中国毫无关系。放心吧,我不会乱说话的。”
他的神情明显就是告诉杨小林,德国已经把这个帽子卡在自己的头上。杨小林很是无奈,不过他也不再去解释了:“穆默先生,俄国方面有没有找过你们?我想有些信息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如果我们在对俄国的问题上能取得一致的话,应该能占据主动。”
穆默听到这里忙的拿出一份电报:“我们的威廉陛下也是这个意思。杨司令,尼古拉二世已经派人找到了德国,他这个时候居然又想起我们曾经签订的三皇协议来了!他居然请求我们德国履行协议的内容帮助俄国平定叛乱,我估计他可能是在逃跑的时候把脑袋撞在墙上了。”
杨小林知道,三皇协议是德国几十年前发起的,尼古拉早就把这个条约破坏的体无完肤了,这个时候他可能是想着用这个办法来约束一下德国人,至少让德国不会现在来和他算账。
从这也能看出,尼古拉开始病急乱投医了,他真的没办法了。
第二十九章以彼之道
如果现在有人问德国人,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好人,德国人一定会告诉你,杨打鬼就是这个世界最好的人!
威廉二世对于俄国发生的状况非常满意,尼古拉二世摆在自己身后的那几百万俄国士兵对德国现在已经无法构成任何威胁了,尼古拉正想着怎么用这些人来保住他的江山。
可问题是俄国形势现在非常的微妙,托洛茨基同志的观念迅速得到了那些普通士兵和俄国穷人们的响应,他拥有了最多的地盘和最多的人口。但是他没钱。
有钱人都跑到白俄罗斯去了,那些有工厂管理经验的人,有做生意的头脑的人,现在都在克伦斯基那里。还有就是克伦斯基明显得到了西方国家的青睐,这一点是托洛茨基怎么也无法比拟的。
但是他们两个都缺少武装力量,沙俄最大的武装集团依然掌控在尼古拉二世的手里。几百万部队集结在欧洲边境,按理说这股力量有足够的帮助尼古拉二世挽回局势的能力,可问题是他们除了枪以外什么都没有了。
只要有人支援尼古拉二世足够的物资,尼古拉就能干掉托洛茨基和克伦斯基。条件是快,在克伦斯基组成一直军队之前,在同志们掌握经济力量之前。
中德在俄国的问题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能够再最快的速度内给他们支持的俄国势力提供帮助,这一点英法很难做到。
如果中国这一次再和德国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话,可能等英国和法国做出什么动作来的时候就已经太迟了。
杨小林对穆默说道:“你们不准备尼古拉二世么?”
穆默很是坚决摇头:“不,我们坚决不会帮这个家伙!我们的皇帝陛下非常乐意看到他人头落地。”
“那你们打算帮谁?是克伦斯基还是托洛茨基?”
穆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头伸了过来:“我们陛下是想让我问问,中国方面对西伯利亚事情的态度究竟如何?”
和英国人一样,德国也怀疑西伯利亚的事情和中国脱不了干系,而且他们怀疑比英国和有更多的理由。甚至可以说是除了直接证据他们没有之外,他们敢肯定。
威廉二世就是让穆默看看杨小林再西伯利亚那股势力上面是不是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如果他真想让那个施特塞尔来统治俄国,德国方面不是不能考虑。
杨小林的回答却相当的艺术,没有给德国人直接的答案,也没有否认:“穆默先生,西伯利亚的事情只是一群俄国人想建立一个西伯利亚共和国而已,和整个俄国的局势不可混为一谈,我希望德国方面不要为这里的事情分神,现在俄国的主要势力就是三股。你们不支持尼古拉,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
穆默想了一下,作为一个老道的外交官,他知道杨小林的意思是让德国不要插手西伯利亚,也就是说那里如果有中国的影子,中国人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西伯利亚。这一点德国没什么意见,他们本来也没有过染指那里。
“我们陛下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支持克伦斯基。虽然他现在和英法走的非常近,但那时因为我们没有接触过这个人。我相信当他需要我们的时候,他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最关键的是我们不喜欢那个托洛斯基,我们国内很多人都对他相当的反感,他的那一套政策简直就是我们无法接受的!我们现在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我们陛下说,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必须尽量保持一致。”
杨小林笑笑:“我也认为我们必须保持一致,这样吧,你们如果支持克伦斯基。我就去支持托洛斯基,怎么样?”
穆默被杨小林说的一愣,这叫一致么?他的眼睛盯着杨小林的脸看了一会。发现这个禽兽的嘴角扬着微微的笑容,笑的很残忍。
穆默在杨小林的笑容中慢慢的有点明白了什么,想他已经知道这个禽兽要干什么了。确实,不管他们支持谁,都无法保证那个人上台之后依然对中德的关系友好。都无法确定日后的俄国是不是中国和德国最大的麻烦。
威廉陛下想的是赶在英法前面把俄国的问题解决了,而这个禽兽显然想的是让俄国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穆默想明白之后忽然把眼睛从杨小林的脸上拿开,面部浮现出微微的自嘲。现在西方的报纸上都在说这个禽兽转性了,还说他主动放弃了中国人手里拿最锋利的可以杀人的刺刀。
但是从这件事情上看这个家伙根本就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他永远也不可能转性!
杨打鬼的办法说到底就是在俄国制造一种平衡,让俄国三方势力谁也干不掉谁,这样俄国就会长时间的处于一种战乱之中,整个俄国将变成一片火海。
玩平衡,这就是当初武昌起义之后萨道义先生对中国的政策!也是现在英法美三国想在中国和日本问题上形成的局面!英国人没有能够成功,杨小林却把这一套转而施加到俄国人的头上!
这家伙能不能做成穆默也无法肯定,因为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动作。但是以后如果有人再在自己面前说杨打鬼变的善良了,穆默会毫不犹豫的抽他一个嘴巴子。
杨打鬼善良不善良和德国也没多大关系,只是穆默觉得杨小林这个办法很危险,平衡不是那么好玩的,就像当初中国一样,平衡玩翻了,摔的会很痛。
“杨司令,您这个建议我必须向柏林请示,说时候我并不觉得这个方案很好,希望您也能重新考虑一下。”
杨小林摇头:“不,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如果德国方面愿意合作的话,我们可以试试。假如你们有更好的方案,只要能说服我,我也不会固执已见。”
穆默最终点头:“好吧,我尽快给您回复。”
杨小林知道平衡并不好玩,他更知道,中国现在真的没有准备好。如果是和德国人配合的话。首先中国得到的利益肯定没有德国多,这一点不用怀疑。不管他们帮助谁,甚至是帮助同志们,同志们到最后都会认为德国给他们的支持最大。
还有,在俄国的战线上英法和德国的态度必然是对立的,这个问题也是英法的根本利益,如果自己和德国人站在一边,刚刚缓和的关系可能马上就紧张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杨小林认为俄国的事情现在不能有结果,因为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中国现在站起来了。可是脚步还有些蹒跚。杨小林现在要做的是慢慢的恢复中国的体力,尽量让这里不要刮起风雨。他不光在海军发展要走一条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途径,陆军也要收敛自己的锋芒。
这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让人别过多的目光盯在自己身上。
中国真的很嫩,从经济到军事,甚至连他们这个政权都是不是很完善。
孙文先生又发出了民主的声音,而且这一次他不光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甚至杨小林自己都觉得好像没有道理来拒绝孙文先生的这一次提议。
原先的民主一派的势力在孙文先生也收起战旗之后,其他人当真成不了气候,到目前为止很多民主组织都自动解散了。那些民主人士虽然还在报纸上偶尔的抨击现在的政策,甚至经常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但是杨小林对他们的抨击也只是当作一种参考意见而已。
就在杨小林以为民主派和北洋派一样,马上就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瞥惊鸿的时候。孙文,宋教仁,陈天华,邹容等七十六名新党党员在北京饭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新党成立,并且公布了新党的人员名单以及党纲。
孙文先生说新党的组建是为了帮助中国走向民主,帮助政府更加完善的处理政务。这个宗旨当真已经与他当年提出的革命大相径庭。也和他一贯的风格有些不太相符。
要知道孙文先生坚持的是民主斗争,为了民主他半辈子都在和满清斗,和老袁斗。
现在中国尚未民主,他却放弃了斗争。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党将对政府提出他们的第一项建议,那就是建议政府给予纳税人监督政府财政的权利。孙先生说,政府的施政策略我们可以不管,但是总统府和总理内阁都已经明确的规定,甚至在中国的宪法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中国公民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必须接受监督。
所以,孙文先生认为政府每年都应该向全社会公布政府的收支状况,你收了多少钱,花到什么地方了,必须让纳税人知道,因为你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我们应该有这个权利,宪法上说的,大总统说的,总理内阁也是这样说的。
孙先生这一次也没说如果政府不答应他就怎么怎么样,他只是说希望总统府和总理内阁能考虑这一项建议。
这个观念很快得到了全国各界的认同,许多新闻评论者都在报纸上对孙先生这个提议表示支持,就连梁启超也发表文章说,财政公开是一个政府保持清廉和透明的最基本的条件。
梁启超还说了杨小林以前在轱辘山的事情,说那个时候根据地的财政是公开的,杨打鬼抢点钱怎么花掉的根据地的百姓都知道。但是随着杨小林得到整个东北,再到他进入中原,这一套仿佛被他给忘记了一样。
看过报纸之后杨司令苦苦一笑,他也不是找借口,只是梁启超说的一点没错,他真的把这事给忘了!从进入北京就开始打仗,等仗打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