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之大贼(黑椒)-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口是大清朝开放的通商口岸,那里的开放模式和杨小林的开放并不是一个概念。杨司令的开放首先要的是一个公平。但是在营口不一样,这里的商人是有特权的,他们的特权是用枪炮打出来的。以前义勇军的势力没有涉及营口,可以不去理会。但是现在东北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承认这种特权,还是废除了他们。

第一一五章出兵北京

杨小林很强硬,按照他的性格这些不平等的条约应该是马上废除的。而且现在的情况也允许他们这么做,营口这个通商口岸洋人们现在看的也不是太重了。首先地利条件比其他几个差远了,加上东北连年的战火让这里的生意很难做,就算杨小林废物了洋人们的特权,也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损失。

吧嗒吧嗒的抽了两口雪茄,杨司令的眉头紧锁了好一会功夫忽然把头凑到陈天华的面前,用只有他们两个能听到的声音问了一句:“星台,你觉得用什么政策合适?”

陈天华马上也轻声说道:“慎重。现在你做出的任何决定都必须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形势,袁世凯已经准备任命你为陆军总长了,有的时候不要太快意恩仇。”

杨小林明白了陈天华的意思。现在自己和袁世凯最少已经达成了统一意见,他说的每句话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洋人们都不会把他当做轱辘山上一个土匪来看了,他们会认为这至少在某一方面代表了中国的态度!

杨司令终于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口了:“转告所有在营口的商户,再发一个正式的声明,除了俄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在营口的特殊权利将被限制之外,其他国家的商号在那里所有的待遇将由中国政府和诸国重新磋商,磋商结果出来之前,政策暂时不变。”

陈天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杨小林这算是接受他的意见,没有用一贯的强硬来说话,陈天华认为这是对的。

从小的方面来说,现在不管是德奥还是英法,这场战斗胜利之后西方的报纸上面一致为杨小林去掉了那禽兽的帽子,可能语气不太客气可人家真的称呼你一声杨司令。拼命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那一点尊严么!牺牲了那么多兄弟已经换回来了,人家已经给你尊重。不当你是土匪了,你自己就别再去干土匪的事。

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必须改变,可不是说你在这里一张嘴单方面废除就可以的,杨小林要表现的像一个司令,东北要像一个成熟的政权而不是一个山头。

从大的方面来说,现在他们已经拥护袁世凯做中国的大总统,老袁正在北京和洋人们商谈满清遗留的问题,有些国家已经表示愿意让步。也许袁世凯的做法并不能得到东北的认同,也许西方国家的让步不能让你满意,但是这个时候东北绝对不能和袁世凯唱反调!

自己在这里一股儿的把条约给废除了。爽是很爽,你把袁世凯那个总统往哪里放?刚刚拥护人家当大总统,转眼不把别人当回事,被当作笑话的不是袁世凯,是整个新中国!洋人会看你中国笑话的。

杨司令从来不干这种事,就像对孙文一样,有意见他能在在家里对孙文动拳头,但是在外面孙先生革命的时候四处说东北是革命基地,他也没有拆过孙文的台。

陈天华是相当的满意:“我赞成司令这个意见。营口的商业模式我们先不改变,等待北京和洋人谈判的结果,在这段时间里面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经济,首先在农业上面。目前进入了耕种季节,因为战争已经让辽西大部分地区耽误了,抢种一定要及时,这一点请大家务必完成。还有城市的建设也必须起步。我知道大家都没经验,不过我们可以学日本,学德国。学法国……。”

东北的发展就是这样的,战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发展也一直在进行,他们就在战争当中慢慢的壮大。

陈天华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出台了多少个计划了,好像从来没有一个顺利的完成过。不过新的计划依然要出台,这不是说义勇军非要做到什么,而是有个计划就等于是告诉老百姓,他们相信有明天。

发展与战争是两条平行的线,东北就是在这两条线画出的轨迹上一直走到了今天。现在的情况依然是这样,俄国人已经开动了战争机器,大量的的俄国部队正在往中国开来,东北绝对是他们的打击目标之一。

开完了这个会议,杨小林接着就召开了军事会议,他知道,自己必须准备战争。

“松坡,部队的情况现在怎么样?”

“我们部队编制还没有恢复,十三个师还有五个等待补充,从民兵中间挑人已经不允许了,现在已经进入了耕种的季节,会影响我们的生产。所以我建议缩减编制,将十三个师缩减为十个师。这样等到德国人的援助物资一到,我们马上就能恢复战斗能力。”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缩减编制一般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的。但是不可否认,这是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措施。

杨小林点点头:“缩减编制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过我不想等德国人的物资了,我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马上出兵,攻击阿克伯利尔的军团。”

蔡锷大惊:“司令,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战斗能力!出动两个师去做牵制攻击已经很勉强了。这不光是人员的战斗力问题,武器弹药也没有补充充足,如果按照我们要求的火力强度,咱们架不住五天的战斗消耗。”

杨小林转过头来看看蔡锷,那眼神中放出一道神采:“所以,俄国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杨司令的作战方针贯彻了太祖的那一套,自己有没有战斗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有没有准备!他喜欢去打没有准备的敌人。

当德国人的物资运来之后义勇军的战斗力是增强了,可是老毛子心中必然有所防备!而且老毛子的援军正在赶往中国战场,听说现在已经到了蒙古边境。等自己的武器装备全部齐全了,可能俄国人已经布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等着自己去冲击。

他真的觉得现在这个时机很好!那些西方的军事评论他也看到了,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最少要休整两个月,俄国人这个时候对自己的警惕最为松懈。

阿克伯利尔正在和北洋军打的热火朝天,自己从他背后下一刀子,组成一支精锐的部队,从俄国人大军中间打过去!一旦击穿成功。阿克伯利尔的军队不要说围攻北京城了,他们甚至连撤退的机会可能都没有!

北洋军如果配合的好,不敢说一战全歼这二十万俄军,那不太现实,可最少会让阿克伯利尔掉下一块肉来。没有重武器怕什么?短兵相接又不是没打过,手下败将有什么好怕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段时间没有军粮,他根本不会在这里等这几天的时间。现在杜月笙把粮食一送来,杨司令觉得自己出击的时机已经到了,心中再也按捺不住。

蔡锷是个非常不错的参谋,他只会向杨小林提出他的建议。永远也不会反对杨司令做出的决定。当然,除非那个绝对完全就是错误的。

他在脑海里面想了一下俄国人现在的军事力量分布图,特别是在北京哪里和袁世凯对战的军事力量分布:“如果司令坚持想打,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合适的出击路线,让俄国人无法发觉我们的行动意图,最少,要等到我们的部队全部过了山海关才能让他们知道。”

杨小林点头:“嗯,具体的计划你马上做出来。”

“是。”

杨司令接着说道:“其实我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担心袁世凯撑不住。”

他在东北天天关注着北京的形势。说句心里话北洋军这次打的非常好!蒋百里的防御布置相当完善,加上士兵们真的舍命而战,从老毛子开始攻击北京的外围防线到今天,战斗已经打了十天了。俄国人不过往前推进了十公里,平均每天推进不到一公里的距离!

这绝对是北洋军超水平的发挥!靠的可能就是士兵们心中的那一份激情和执着,这激情能维持多长时间杨司令真的不知道。北京的战斗不光关系到中国和俄国之间的胜负,也直接影响袁世凯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外交努力。

打的好。话就好说。如果给人家一种你还是扶不上墙的感觉的话,洋人们不会让步的。即便同盟国愿意给你支持也是一种施舍而不是合作。

所以,对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来说。北京不容有失。

今天早上老袁还发来了电报,在电报上他问杨小林义勇军派出的两个师能不能把动静闹大一点,给俄国人的后方造成更大的威胁。虽然没有说北京的战况,但是从这句话中间杨小林看的出来,袁世凯可能真的心急了,也就是他知道义勇军现在没有多少战斗力,不然,很可能会直接要求杨司令马上出兵。

蔡锷想了一下说道:“司令,南方的革命军总司令黄兴也在准备北上,我们是不是和他们联系一下?如果可以话,让他们跟我们进行一下配合。”

杨司令的眉头一皱,接着嘴角一丝冷笑。配合?还是算了吧。黄克强要出兵的事情孙文之前和杨小林发电报说过,孙先生说革命军应该为国家尽一份责任,既然已经加入了战斗,就会全力以赴。

这个态度是非常好的,杨司令知道他要出兵之后就发电报给孙文,善意的提醒孙先生说黄克强带兵不行!但是孙先生却说作为革命军的总司令,黄兴带第一批士兵北上作战能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而且黄大侠真的是一腔热血,请战好几次了。

孙先生又犯了他一直在犯却屡次不改的错误!他做事情总是按照最有道理,理论上最正确的道路去走!革命军总司令带兵亲自北上确实很能鼓舞士气,可问题是俄国人不会看着你到达北京城,这一路上你随时要面临战斗!

黄大侠的功夫很好,热情很高,可是指挥打仗?真怕他累死三军。

第一一六章军人就当战死沙场

杨司令对黄大侠真的不放心。战争这个东西很奇怪,有的时候击败你的并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盟友。比如二战的时候那强悍的德国,如果他们的盟友日本人在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不着急南下,配合一下德国人的脚步的话,可能整个二战史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比如刚刚结束的义勇军和日本人的战争,如果俄国人稍微配合一下,牵制一下义勇军的兵力,日军最少不会那么惨,杨小林现在面对的局面可能会非常艰苦。

猪一样的队友,真的比神一样的对手更可怕。这不是说黄大侠是猪,打个比方而已。当初武昌的战斗杨小林是经过仔细的研究的,就冲黄兴在武昌面对冯国璋的时候那个指挥水平,杨司令已经对他下了评语:“当个营长绝对合适!”

知道黄总司令亲自领兵北上之后,杨司令不敢有合作的念头。

“看他们情况再说吧,必要的时候咱们配合一下他,但是制定作战计划不能宝押在黄兴身上。”

北京,马坊镇。

蒋百里在北京保卫战的防御上布置了三个外围据点,密云,平谷,三河。这个做法当真为北洋军赢得了不少的时间,等俄国部队打破了平谷之后冲过来的时候,面对的是北洋军更加完善的工事,和更加顽强的抵抗。

负责防守这里的是老袁手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北洋第五镇新军,他们的统制张怀芝,在北洋的地位和段祺瑞冯国璋差不多。只不过因为张怀芝做事低调,所以没有北洋三杰混的名声响亮而已。

北洋里面有很多将军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比如雷振春,靳云鹏,还有这个张怀芝。最苦就是张怀芝。靳云鹏好歹算是工人后代,雷振春也能算一个贫农,家里还有一头牛几分地。

而张怀芝是奴隶出身,是真正的一穷二白。在他的身上是一则中国版的从奴隶到将军的现实。

正因为他的出身,所以他更感激袁世凯,更珍惜现在!老袁把他放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张怀芝的心里就非常清楚,这一次是自己报答袁世凯知遇之恩的机会了。

俄国的炮击已经不如前几天凶猛了,毕竟老毛子是客场作战,随着他们对北京攻击,和北洋军出乎意料的顽强。骚扰他们后方的部队越来越多,物资频频被袭击。有北洋军那些被打散的散兵们干的,有从东北来的义勇军干的,还有一些老百姓也自发的组成武装力量,用他们的方式支援北京战斗。

即便如此,张怀芝这里也是打的十分艰苦,部队已经伤亡过半,好几次和俄国人进行白刃战,他甚至以快五十岁的年纪亲自操刀上拼杀。刚刚结束的一场血战中他的副手江潮宗的胳膊上受了伤。这个时候正在包扎伤口。

江潮宗的勇气好像被俄国人逐渐的打没了,特别是刚才的这一刺刀,差一点就要了他的性命,死里逃生之后对死的恐惧更加的强烈。

“老张。大总统让我们坚守七天,这都第十一天了,咱可以撤了么?”

张怀芝的眼睛看着前面正在调整的俄军阵型,他知道老毛子下一轮的冲锋可能马上就要再来了。

“右翼第八协还有多少人?”

“不到两千。”

张怀芝停了一下。然后用一种不容商量的语气说道:“告诉张富来,死守阵地!”

江潮宗真的是异常郁闷:“你疯了!我看你就是疯了!”

张怀芝也没有和他解释什么,只是说道:“我已经决定死在这里。若是寻常战斗当让你回去。可此战意义非同小可,作为军官,你若离开难免动我军心,所以咱们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敢临阵退缩,休怪我不念多年情谊。”

江潮宗仰头一声长叹,知道这事儿没有商量了,其实他也知道就算是张怀芝放他走,可能回去老袁也饶不了他。当下讪讪说道:“就算不撤,咱们要点援军来成不?兄弟们真的坚持不住了。”

张怀芝摇头:“京城里面是有不少新兵,不过他们正在学怎么打枪,这个时候让他们上来与送死无异!多练几天吧,老子死了之后保卫北京还要靠他们。”

话音刚落,前线的一个北洋士兵发出一声撕裂喉咙的喊声:“老毛子上来了!”

张怀芝不再啰嗦:“各部进入战斗位置!给我狠狠的打!”

机枪的声音马上如爆竹一般在大地上炸响,战场真的是一个士兵成长最快的地方!平日里训练一年可能也无法领悟的战术,在这个地方只需要一颗子弹你就都明白了,当然,条件是你要能活着。

俄国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那炮火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让他们学会了和战友之间的配合,让他们知道灵活的使用火力交叉阻止敌人的进攻,甚至不要人交他们都明白想挡住俄国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用炮火切断俄国人的攻击波。也许他们自己根本感觉不出来这样的变化,但是他们对手却明显发觉,仗真的越来越难打了。

这一次攻防双方整整拼杀了一个小时,当俄国人从北洋军的阵地上退出去的时候,放眼望去那战壕彷佛都要被尸体堆满了。

张怀芝也没有去统计战果,组织士兵把阵地清理一下,北洋军士兵的尸体全部搬出来放好,回头有老百姓会过来帮他们搬运走。至于俄国人的尸体,张怀芝也不按规矩还给老毛子,拖出来摆在自己的阵地前面,既可以增加战壕的高度,还能在俄国人冲过来的时候起到让老毛子无法落脚的作用。

这几天的时间倒在他们阵地里面的老毛子也有七八千了,那一堵尸墙越来越宽。

“报告将军!右翼八协的阵地被俄国人给占了!”

一个北洋军士兵匆忙的跑了过来,张怀芝的脸色兵没有多少惊讶,只是抬头往自己的右翼看了一下,然后沉声问道:“张富来呢?”

那士兵的的声音有些哽咽:“张协统已经力战身亡,俄国人现在把他的遗体挂着旗杆上面……。”

张怀芝的胸口明显有一个大起大落的幅度,抬头看看天色:“天已将黑,组成敢死队,晚上夺回阵地。”

“是!”

江潮宗本来不想再说什么,听了这话实在是忍受不住了:“老张!求个增援还能就不行么?!”

张怀芝狠狠瞪了他一眼:“若要增援等我死后你可去求。现在若再说,我毙了你。”

张怀芝不要增援,他认为袁世凯把自己放在这里是看得起自己,阵地迟早会被俄国人攻陷,但是只要自己多坚守一天,就能让俄国部队耗掉一分锐气。自己多杀一个俄国人,老袁后面的日子就好过一点。自己多坚持一分钟,北京城就多一份希望。

古人都说士为知己者死,张怀芝知道自己的出身可能和士挂不上什么关系,可他真的愿意为保卫北京城,保卫袁世凯去死!他知道自己是军人,战死沙场,是一个军人的荣耀,而为国家而死,更是至高无上。

袁世凯对于用人是很有心得的。他把张怀芝放到前线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最少能有七天的时候,只要张怀芝还有一口气,自己都是安全的。

这七天袁世凯做了很多事情,对外和那样外国人一个一个的商谈,同时对内大力安抚北京城老百姓的情绪。

俄国人刚刚打过来的时候许多老百姓都非常的恐慌,深怕老袁如同当初的慈禧一样丢下北京逃去。这些日子以来袁世凯每天都出现在街头,他总是在人最多的地方露露面,让老百姓看到自己还在。

慢慢的老百姓就不再害怕,虽然炮火就在他们头顶飞舞,时不时还有一些炮弹砸在他们的头上,可是整个北京却还算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混乱。

城里很多地方都在修筑工事,北洋军已经做好的最坏的准备,万一俄国人突入北京城,他们也将采取巷战的方式也俄军死战到底。袁世凯自己也非常的镇定,军事上的事情他完全放手交给蒋百里和段祺瑞去做,每天把情报通报给他就可以了。

而他自己也做一些他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

“震春,昨天我们给萨道义公使送去的那份计划书他们有回应没有?”

雷振春早就等到门外了,听到老袁喊他就从外面进来:“总统,萨道义公使并没有给我们任何回答,而我送文件去的时候朱尔典还说,如果我们和东北真的走的太近,英国会考虑和我们断绝外交关系,并且在经济上制裁我们。”

老袁的手正在给自己系领结,这个时候抖了一下。大英帝国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就制裁过俄国,直接导致了俄国的许多货物都无法卖出,这也是老毛子最终打不下去的原因之一。

他真的没有想到英国人会给他来这么狠的一招!不光制裁,还要断交。且这个时代如果不得到大英帝国的承认,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真的无法抬高。

老袁心中有点生气,嘴角的胡须抖动了几下:“下午安排一个时间,我亲自去见一下萨道义和朱尔典。”

第一一七章北上抗俄

雷振春以前就是袁世凯的管家,而现在他更像是办公室主任这个角色,负责为老袁安排行程。这项工作他做起来是轻车熟路的,从未出过什么差错,老袁交代下去也就不再多说,相信他能安排妥当。

“东北有回电没有?”

雷振春忙的拿出一份电报:“有,杨司令说他将在近期之内采取一次规模很大的军事行动,请您在北京务必坚持一个月的时间。”

老袁的眼睛亮了一下,接着一声叹息:“唉!这个家伙也算是够意思,近期采取行动肯定是他勉强为之。把电报送给芝泉,让他们到时候和东北配合一下。哦对了,昨天第十五混成协那个冯玉祥说他们和王金汉的义勇军在什么地方?”

“密云北面。他们收拢了不少被打散的队伍,现在有两千多人。”

老袁的嘴角出现一丝笑意:“嗯,想办法和他们取得联系,传我命令过去,把他们的部队改编为北洋第十五镇新军,任命王金汉为统制。”

雷振春听的脸色一变,王金汉可是义勇军第十二师的师长!老袁这个命令下去是什么意思他很清楚,雷振春觉得在这个时候下这样的命令,着实有些不太妥当。

“总统,您三思啊,这个命令可能会引起东北方面的反感。就目前来说不太合适啊。”

老袁呵呵一笑,他当然东北必然会有反应,之所以选那只部队的原因就是因为那里面的北洋军很多,义勇军比较少,想来杨打鬼就算反对也不会太过激,看看那家伙做出什么反应来也好,试探一下东北的底线!

袁世凯喜欢干这种事,而且他做起来是一套一套的,任命王金汉的同时他还有另一个动作。

“一会我去东交民巷。你把我送到地方以后去找一家报社,这里有封信你帮我刊登出来。”

雷振春老袁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两张纸来,一看上面的笔记就是黎先生的字迹,可里面的内容却是用袁二小姐的口吻来写的,写给杨司令的家书!叮嘱杨小林在保卫国家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那字里行间流出的柔情和大义简直让人感动!

雷振春相信这封信一登载出来,必然会引起整个中国的轰动!而且黎先生的文笔真的是一流,搞不好日后会流传千古。这信绝对不是袁仲侦写的,二小姐知道不知道都说不准。她那个个性要是能写出这样的柔情似水来,太阳都能从西边出来。

老袁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所有人注意,提醒一下杨打鬼,告诉他别忘了自己是他老丈人。这样做第一是告诉义勇军,我和杨司令是一家人,我收编王金汉也是可以的,就算你们觉得不满,也不要闹的太过分。第二是告诉全国老百姓,杨司令是我女婿。你们别忘了。所以呢,以后这个天下谁说了算,你们心里应该有数,还没站队的现在赶紧来。

如果是老袁一开始让杨小林和袁仲侦订婚只是为了面子的话。那么他现在真的把这个当做一个筹码了,这筹码分量好像还挺重,老袁挺满意的。

至于袁仲侦心里是怎么想的,袁世凯不做考虑。把事情交代下去之后他的思绪就全部放在了正事上面。今天他是要去和美国人谈判,大清朝的时候把盐税和关税都抵押在了美国人的手里,这两样东西必须收回来。做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怎么可能让别的国家来长官自己的财务?

不过说句实话,美国人帮中国管理税收的这几年,那税收却比以前要多了许多出来,这其中的原因袁世凯也知道,所以他现在还不希望美国人一下子放手,老袁的意思是让自己先派一些人进去学学,学一下人家是怎么管理的,都能摸上路子上再让美国人走。

可是美国人本来就不愿意放手,更不愿意教你这个徒弟。袁世凯知道自己想达到目的可能要付出努力,首先要在谈判桌上面努力,找到一条合适的方案让美国人能接受,给他们一些补偿,然后把税收拿回来。

第二个努力在战场上,就像杨司令说的那样,北洋要是打不过俄国人,被人家把北京打下来了,也没有什么交涉的了。俄国人的部队已经动员了,老袁知道当俄国后续部队到来之后北洋根本挡不住。好在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他北洋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全中国的事情了。

南京。

第一批北上抗俄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两万人的队伍站在那已经不是临时总统府的小楼面前,一个个士兵的脸上表情肃穆。

孙文先生站在小楼前面的高台上面看着这批武装整齐的士兵,他的情绪也有一点激动。这些士兵中间有很多人以前都是来闹军饷的,他们来南京的目的是闹事的。

可是在自己说出要组织队伍支援北京的时候,马上就没有人再闹事了。孙文本来认为这次北上要筹措最少二十万的物资军饷,他本来认为想凑够两万人非常困难,因为以前他号召这些人为了革命不要计较个人利益的时候,这些人根本不听他的。

但是他真的没有想到,招兵点刚刚摆出来,一个小时之后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了五万人!不光这些士兵,南京城内的许多青年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没有再和自己说什么军饷,怀里揣上老百姓给他们送来的干粮,背起自己那杆老式的步枪,他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出发?”

黄兴这个时候站在孙文的身边,对于自己带着第一次北上的部队去北京,他很兴奋。即便杨司令和袁世凯都对他不是看好,但是黄大侠的自我感觉还是相当的不错!因为他感觉的出来这些人都是不怕死的,在黄大侠看来上战场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怕死。

“逸仙,一切出发准备都做好了,你给大家说两句话吧。”

孙文点点头,眼睛看着下面的士兵还有送别的人群:“同胞们!将士们!吾中华五十年处满清之统治下承受诸多屈辱,而今新局初开。俄人却咄咄逼来!民族以致生死存亡关头,非吾族好战,实乃忍无可忍之无奈!衅将不免,战死者荣,偷生者辱,一人为轻,国家为重!吾辈首当其冲!”

“今日出征,若胜,凯旋以喜讯报国民后代!若败,吾辈亦有面目见祖宗于泉下!诸将士且先行。余当随后!”

台下一片掌声响起,黄兴先走到队伍前面,大喊了一声:“立正!”

两万士兵齐刷刷的站直身体,旁边的乡绅代表送给过来一杆大旗,大旗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江东健儿,杀敌卫国”。

黄兴迈着正步走过去把那旗子接了过来交给革命军的旗手抗了起来,然后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孙文这个时候走到黄兴跟前,他在这一刻忽然有一种很不安的情绪,觉得也许真的应该听杨小林的。换一个人带队伍去北京可能更好。但是这念头也就是一闪一下,现在换人肯定不行了,不说对军心的影响,最少黄兴是绝对不答应的。

他拍拍黄兴肩膀:“保重。”

黄兴笑笑:“逸仙。你在南京也万事小心,把部队组织一下,广州的军队也能调上来了。咱们这一仗要打就打的漂亮,不能让袁世凯小瞧了我们。”

孙文点头:“嗯。只是广州那里缺乏统军之人,你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现在可以推荐给我。”

黄兴没做多想:“让陈炯明来吧,他可以的。”

“炯明?”

孙文犹豫了一下。陈炯明可是犯了错误的人,而且到现在都不肯认错,关于他的事情孙文非常苦恼。从北京回来之后孙先生也调查了一下,陈炯明杀人却是不是出于私心,而且王和顺做的也着实有些过分。他本来想着让陈炯明认个错就算了,可陈大都督就是不认。

陈炯明光棍的很,你们都可以认为我错了,但是我自己认为自己没错,所以即便你说的天花乱坠,让他自己认错却做不到。

现在这事还没了解呢,孙文的计划是等宋教仁的新党成立之后,把陈炯明送到宋教仁那里去,然后自己也加入新党,这同盟会就扔了,谁还愿意为王和顺叫委屈的去新党喊去,到时候孙先生也不搭理他。

结果现在打仗了,建党的事情必须推后,而自己手上真没有统军的人才。想了一会点点头对黄兴说道:“好吧,我考虑一下。”

黄兴冲他一个军礼:“我,先走一步。”

孙文先生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送别自己的老搭档。黄兴的脚步刚刚走到路口的时候,人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