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何事)-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辉瓒和孙元起那般亲密的关系。再说。对着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佛的人,膝盖也实在弯不下去。

孙元起似乎看出姚宝来的犹豫,上前握住他的双手:“想来这位就是姚志善姚标统吧?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只恨一直无缘识荆。今日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啊!”

姚宝来连连谦逊道:“孙大人谬赞了!大人学贯中西。名扬四海,在下一介偏裨,岂能入大人法眼?蒙大人既往不咎,并委以重任。姚某一直惭愧无地。今后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大人知遇之恩!”

孙元起这才扶起张辉瓒:“石侯经过此番磨练。倒显出成熟稳重不少,已经颇有大将之风了!”

张辉瓒道:“辉瓒能有今天,还要多谢谢先生栽培!”

孙元起哈哈大笑,拉过姚宝来边走边问道:“志善,在经世大学过得还习惯不?”

姚宝来道:“感谢大人和诸位同僚的关爱,姚某在经世大学获教良多!”

张辉瓒在后面说道:“我和姚兄是不打不相识,现在我们已是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

孙元起道:“如今国事多艰外敌临境,中华儿女当并肩协力共御外侮,两月前那场手足相残实非你我之想见,也非全国民众之所想见。究其根源,不过是三两愚顽受人挑拨,才酿出这场祸端,最终致使千余名同胞魂断沙场,想来令人扼腕叹息。战事已经过去近两个月,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要不以为当前之仇,而以为后来之鉴!

“听说此次大战,第四十七混成协方面俘虏禁卫军足足有好几千人之多,目前正经世镇干苦役以恕罪愆。我此前还担心经世镇变成一片瓦砾,不知该如何重建家园,现在既然有了他们帮忙,自然省却无数麻烦。不过经世镇毁坏他们虽然也有份,但归根到底罪责不在他们,所以稍施薄惩即可。等经世镇建完之后,他们如果要求参军,你们可以择优甄选一部分;余下遣散的,也要按照每个月两块大洋的标准给足工钱。”

张辉瓒道:“先生,那群禁卫军里可有不少满人!”

“满人怎么了?”孙元起反问道,“满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现在实行民主共和,当汉、满、蒙、回、藏五族一家,为什么满人不能参军?”

姚宝来则问道:“大人,禁卫军的兵士家都在京城附近,我们随便发点遣散费给他们就好,何必好给他们那么多工钱呢?”

孙元起道:“这些被俘士兵都是家中的青壮劳力,当初参军十有七八都是为了领饷养家。如今这一去几个月不回,清室逊位之后旗人又没了月份钱,如果遣散他们不给些钱,回家之后该怎么过活?再者说,他们只是被俘,不是被我们抓来做奴隶,自然要给足工钱。”

第三一二章三窟全身果有凭

走到校门口的时候,傅增湘、严复、卢瑟福以及老赵、薇拉等人已经站在那里恭候,两下自是一番寒暄不提。

对于后来考入经世大学的学生来说,孙元起是中小学教材第一页的人名、是校园里口耳相承的传奇、是现代科学史上的丰碑、是许多知识青年学术报国的楷模。尽管这个名字每天都会被念起,但许多人并没有见过本尊。如今听说孙元起回到学校,学生们闻讯赶来夹道围观。尽管现在是寒假期间,很多学生已经回家,学校里依然有近千学生,一时间道路两旁人潮涌动。

“哇,中间那位就是孙先生?”

“你没见过孙先生的照片?”

“见是见过,可没想到他居然那么年轻!现在看上去也就不到三十岁,而他发表原子结构、光电效应、相对论等著名理论都在十年前,也就是说,他那时候才二十岁不到?天哪,我二十岁的时候还在高等学堂读书呢!”

“嗤——,没见识!孙先生是圣人转世,你也敢比?”

“你有见识?你有见识还说出‘圣人转世’的话来!”

……

冯基善见周围一片喧腾,急忙吩咐卫队阻拦学生靠近,免得发生什么不测。孙元起摆摆手挥退卫兵:“这些都是经世大学的学生,有什么值得戒备的?”说完走到学生面前,与他们握手交谈。学生们也是兴奋异常,将孙元起团团围住。外围的同学见挤不进去急得直蹦脚。大声嚷嚷道:“孙先生!”“孙先生!”

严复见状急忙劝阻道:“同学们,孙先生一路风尘仆仆、车马劳顿。还是让他早些回去休息吧!以后有的是机会。”好说歹说才把学生安抚下来。

外面的学生还没听到过孙元起讲话,犹自有些不甘心:“孙先生,你给我们说几句吧!”

孙元头答道:“学术讲座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学术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陶冶性情、提高境界、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健全人格等功用,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繁荣校园文化。作用匪浅。

“承蒙诸位盛情,孙某作为学校教师之一,给同学们说几句本来属于责无旁贷。只是这几天旅途奔波有些劳累,而且近来忙于冗务,课业也大为荒废,现在便是想讲也讲不出。好在这次我回经世大学,恰逢农历新年。少不得要在学校多待些时日,与诸位互相切磋砥砺。

“预计从后日开始,我会陆续在学校进行三场讲座。第一场名为‘近十年来物理学研究评述及未来前景展望’,旨在回顾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世界的物理学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希望对学习物理、爱好物理、研究物理的师生有所裨益。”

物理学是经世大学的看家本领。孙元起又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名、最前沿的物理学家,由他来讲“近十年来物理学研究评述及未来前景展望”无疑能吸引不少学生。尽管能够借鉴的原子核物理学知识已被孙元起利用殆尽,但凭着超前一百多年的眼光,对于未来物理学发展趋势还是慧眼独具的,开这样的讲座可谓手到擒来。

在场的物理系学生大喜过望:“太好啊!”

孙元起继续说道:“至于第二讲。我想谈谈未来一百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部分即将出现的新兴学科,比如原子核物理、空气动力学、计算机科学、遗传学、环境科学、器官移植等。尽管有些内容现在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不惧困难加以研究,就一定可以获得巨大成果!”

理工农医学生也沸腾起来。

“第三讲题为‘学校、学术与政治’,我将结合自己从政从教的经验,说说设立学校、研究学术对于国家的意义和对于政治的影响,并讨论民国以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学科设置,坚定大家刻苦学习、投身学术、改造社会的信念,努力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中国。”

在场的学生都兴奋了。

过了良久,傅增湘见大家稍稍平静才说道:“孙先生三场讲座的具体情况见学校张贴的告示,请有兴趣的同学及时参加。现在请大家让孙先生回去休息吧!”

学生们这才让出一条道来。

孙元起在傅增湘、严复等人陪同下走进了暌违已久的校园。对着校门的绿地上除了镌刻捐款人姓名的功德碑外,又新树立起一块“护校之役殉难将士纪念碑”,底座上刻满了牺牲将士的姓名、籍贯、职务。孙元起摘下帽子,深深地鞠了三躬。

绕过绿地,走上风雨桥,傅增湘才说道:“孙大人,您回去休息吧,我等就不多加叨扰了。今晚七时,学校在食堂设宴为大人接风洗尘,届时请一定大驾光临。”

孙元起道:“沅叔校长太客气了,在下一定准时出席!”

晚上七点,欢迎宴会准时在学校食堂举行。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元起起身举杯说道:“两个月,禁卫军围攻我经世大学,用意不纯。有赖诸位,学校才得以保全。孙某实在感谢不尽,谨以薄酒以表寸心!”说罢一饮而尽。

众人也连忙起身干了杯中酒。

重新落座后,孙元起正色说道:“过去的两三年里,学校在沅叔校长及诸位同仁的努力下获得长足的发展,物理、医药、汽车等学科都有重大成果问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使得经世大学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私立高校。但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科门类还不齐全、在校学生数量还不足满足社会需求等。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董事会决定:第一。自今年起,学校除了以往的文、理、理、工、医、国学等学院外,将陆续设立法政、农林、教育、经济等学院,让经世大学尽快成为教育体制完整、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让学校的毕业生充分满足社会对不同门类人才的需要。尤其是法政、经济两院,争取在今上半年内成立并开始招生。

“当初把学校选址在现今的位置而不是北京城里,就是为了避免政治变动对学校的冲击。但两个月前禁卫军对经世大学的围攻却表明,即便在京郊四十里之外的地方。依然不是安全的场所。而且民国初立,很有可能定都北京,中央政府也不可能容忍卧榻之侧有驻军和飞机的存在。所以董事会的第二项决定是在西安、成都、兰州三地设立分校。”

所谓董事会的决定,其实就是孙元起一个人的意思。

卢瑟福点点头:“西方有句俗语,‘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如果能在其他地方设立分校来规避风险,自然是极好。而且像IPRT、元素实验室的许多实验都存在巨大危险,也需要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建立实验室。”

严复也道:“西北陕甘地区地瘠民贫。文教落后,如果我们在那里设立分校,让更多的学子有书可读,促进西北教育科技发展,实在是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只是不知百熙对分校打算如何建设?”

孙元起答道:“各分校的院系设置、教学方法、学科体系都参照经世大学标准,但根据各地的特点而有所偏重。比如经世大学未来将侧重文、理、医、法、商、教育、国学等方面。成都分校侧重军工、农林,西安、兰州两个分校侧重汽车、飞机、地质、钢铁、核物理等实用技术的研究。具体如何,董事会会和学校方面仔细磋商的!”

傅增湘默然无声。

严复接着问道:“据我所知,经世大学设立至今至少投入两千万两白银,才有今日这般气象。在西安、成都、兰州三地设立分校。纵使再怎么缩减开支,前期也要投入五百万两以上吧?现在民国肇端。天下粗定,百废待兴,百熙你又准备在经世大学设立法政、经济等学校,学校经费会不会出现短缺?”

孙元起微微颔首:“经费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过我准备出售经世大学的部分专利使用权来回笼资金,比如飞机、步枪等。此外,我还打算利用经世大学生产的飞机设立中华航空公司,然后把公司的利润投入到学校的分校建设中来。边投入边建设,边建设边投入,预计两年左右的时间可以完成分校校园的主体建设,并开始招生。”

“航空公司?”众人在咀嚼这个新名词的时候,忍不住要发问:“航空公司怎么赚钱?赚的钱够分校建设费用么?”

孙元起自然知道航空行业的暴利,当下信心满满地解释道:“即将成立的中华航空公司主要业务是以飞机为载体运送乘客、信件和货物。大家可以想想,飞机的主要优势在哪里?在于它速度快,不依赖于道路建设,忽略高山、河流等地势阻碍,在空中可以直线飞行。

“比如成都与西安,从地图上看直线距离不过六七百公里,但中间隔着峰峦叠嶂的秦岭,步行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的。如果遇上大雪封山,那就两三个月不能行人。如果乘坐飞机呢?只要天气晴好,从成都到西安不过四五个小时。两下相比,可谓天地悬殊!

“我们的飞机现在最大载重1000公斤,可以搭乘6名乘客及货物;航程在800公里以上,像兰州与西安、西安与成都之间都可以直飞,而西安至北京、北京至上海,中途只需中转一次即可。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快捷优势,中华航空公司一定可以赚足分校的建设费用!”

第三一三章与君声调借君緌

筵席终了,孙元起已经微微有些醉意。出门之后,被迎面扑来的干冽北风一吹,顿时觉得浑身舒泰。

在昏黄的路灯下,大家沿着石阶向半山居的寓所走去,间或说些校园里的奇闻异事,引得笑声一片,倒也显得其乐融融。说话间到了孙家别墅外,众人纷纷拱手告辞:“孙大人旅途劳顿,还请早些休息。在下就不叨扰了,以后有空再登门拜访。”

“那孙某就失陪了!”孙元起也拱手作礼。

等孙元起在屋里坐定,刚准备和家人说说话,就听外面有人敲门。冯基善进来通报道:“大人,严复严先生有事请见。”

“快请!”孙元起知道严复肯定找自己有什么大事,否则不可能前脚刚告辞后脚又登门拜访。说完急忙起身把严复迎进屋里。

严复落座之后也不客套,直接问道:“百熙,今天你回学校,有没有发觉沅叔校长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孙元起凝思片刻,有些不确定地说道:“沅叔校长似乎有些沉默寡言?”

严复点点头:“不错!百熙你应该知道,沅叔校长之前是袁项城的幕僚,受命在直隶兴办教育。后来袁项城被清廷勒令回乡养疴,他也赋闲在家,这才被学校聘为校长。自从袁项城被起复之后,沅叔便有些心不在焉。尤其在护校之役期间,更是首鼠两端。近日有小道消息称,袁项城准备任命沅叔校长为内阁的教育次长。今日细观沅叔举止。看来传言不差,估计他这几天就会向你提出辞呈。”

孙元起大为惊愕:“什么?沅叔校长要辞职?”

严复道:“应该八九不离十!按照百熙你的计划。春节以后学校就要筹备设立法政、经济学院,并开建西安、成都、兰州三个分校,百事繁杂,必须未雨绸缪,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纵使沅叔校长不走,百熙你打算新成立三所分校也需要校长不是?何况经世大学今非昔比,在校学生超过三千,数量位居全国之冠。原先的三四个校长早已显得左右支绌。所以不妨借此机会,多聘请几位校长、副校长,也好让大家都轻松些。”

孙元起沉吟良久:“几道先生,您自学校创办之初便在此执教,历任系主任、院长、副校长,对于学校情况了如指掌,感情也最深。如果沅叔校长真的要辞职去就任教育次长。我们也不好阻拦人家升官不是?到时候还要麻烦你,请你出任经世大学校长一职!”

严复连连摆手:“不行!绝对不行!老夫刚才私下跟你说沅叔的事,只是出于爱护学校的本心,并无他意。你现在让我出任校长,有心人还以为老夫构陷沅叔,迫他离职。然后取而代之呢!谣言一出,百口莫辩,你让老夫以何颜面去见学校数千师生?”

孙元起见严复态度坚决,只好退让一步:“那依几道先生之见,校长当推选何人?”

严复捻须答道:“如果由老夫来荐举。当首推蔡孑民(蔡元培)蔡先生。这么些年他一直在沿江诸省兴办教育,短短数年之间就创立近百所经世大学附属中小学。为学校输送大量人才,可谓业绩辉煌。在经世大学里面也卓有声誉。虽然他现在在南京民国政府担任教育次长,但随着南北和谈达成,南方政府必然撤销。百熙你是教育总长的不二人选,沅叔又可能就任教育次长,他自然无路可去,正好可以聘来做校长!”

孙元起抚掌道:“蔡鹤卿如果能来做校长,那是再好不过了!几道先生,你还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以一并说来。”

严复继续说道:“其次人选有梁卓如(梁启超),虽然他之前秉持保皇立宪主张,与时代扞格不合,但他知识渊博、才思敏捷、不囿一见、下笔千言,论才情可谓天下无双,在国内外的青年中都有极大影响。或许让他做校长不是很合适,但要做副校长,绝对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只是他现在醉心政治,不知是否肯屈就经世大学副校长之职。”

“无论成与不成,总要先试试。即便他不来,也可以先结个善缘。”孙元起知道,梁启超可是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在官场失意之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钻进象牙塔里做学问。

严复又道:“老夫听说原学部参事范静生(范源廉)曾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大同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弘文书院、法政学校学习,回国后在学部任职,对于教育颇多真知灼见。曾创办尚志法政专门学校、殖边学校,设立尚志医院,编纂《尚志会丛书》,翻译《哲学评论》等国外法制名著数十种出版发行,并邀请西方哲人杜威、罗素等来华讲学。如果他能来就任校长、副校长,也是学校发展的一大助力!

“此外,张菊生(张元济)、罗叔言(罗振玉)也是上佳人选,只是京师大学堂现在刚刚进入正轨,教学研究稍有起色,如果现在把他们请回来,恐怕京师大学堂又会一蹶不振,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

孙元起道:“几道先生推荐的几个人都是上上之选,这几天我就会和他们沟通,先以经世大学副校长兼分校校长之职相邀,看看他们意下如何。当然,这几个人还不够,我们现在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几道先生不妨请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再推荐几个合适的候选人。”

严复道:“好,老夫明天就着手筹备此事!”

在孙元起和严复秘密商议校长人选的同时,袁世凯也在北京城内锡拉胡同的私人寓所里和亲信们商议今天上午孙元起在火车上提出的条件。

袁世凯道:“对于把第四十七混成协和经世大学的飞机撤回西安以西,孙百熙并没有明确反对,只是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是希望我们拒绝西藏已革达赖土登嘉措恢复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的请求,不允许他返回拉萨居住。”

赵秉钧道:“这个条件倒不苛刻。只是我们要答应了他,难免会惹得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不快。前些日子在下和朱尔典晤谈的时候,他明确提出两项要求,即不许中央政府干涉西藏内政和不许中央政府在拉萨或西藏保持无限制的军队,这是英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基本条件。在没有签订根据这两点订立的协议之前,他们将对中国人封闭一切经往西藏的交通。”

段祺瑞皱眉道:“朱尔典未免太嚣张了吧?简直视西藏为印度之一邦!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藩属,有清以来就是由驻藏大臣处理西藏政务,驻不驻军、驻多少军也是中央政府和西藏噶厦商议决定,什么时候轮到他英国公使指手画脚了?”

冯国璋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嘛!谁让咱们手头没钱,得向他借款呢?”

杨士琦却道:“这个条件不妨答应孙百熙。朱尔典只是要求我们不干涉西藏内政,我们拒绝恢复十三世达赖喇嘛名号的请求、不允许他返回拉萨居住,不过是维持前清的裁断,并不算干涉内政。如果朱尔典提出抗议,我们不妨把实情告诉他,让他自己找孙百熙理论去。”

众人一齐点头:“杏翁所言极是!”

袁世凯也微微颌首,接着说道:“孙百熙的第二个条件是让我们把北洋军撤出山西全境,山西仍由阎百川主政。老夫自然不肯,只允诺把归绥六厅、朔平府、大同府、宁武府及怀德州划给他,任命阎百川为晋北镇守使。结果孙百熙直接下了逐客令,只好不欢而散。”

杨士琦摇头道:“孙百熙还是太书生气了!”

赵秉钧反问道:“大帅,我们还跟他谈么?”

袁世凯慢慢说道:“你们的意见是什么?”

倪嗣冲率先答道:“大帅,第三镇兄弟辛辛苦苦拼死拼活才打下的地盘,凭什么孙元起动动嘴皮子就让咱们拱手让给他?门都没有!咱们北洋六镇可不是禁卫军那种废物点心,等第三镇攻下山西全境后回师直隶,与第六镇联手,保证一天工夫就能把经世大学打个稀巴烂!”

段祺瑞幽幽地说道:“只怕咱们部队还没靠近经世大学,他们就该派飞机轰炸北京城了。孙元起可以不要山西省,咱们却不能不要北京城。”

杨士琦也道:“芝泉说得不错!孙百熙虽然有些骄蛮无理,但他毕竟还是支持大帅执政的。而且他有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之地,实力不容小觑。真把他逼急了,让他彻底倒向孙文一方,对于我们来说才是得不偿失。”

倪嗣冲道:“正是因为孙元起实力不容小觑,我们才不能把山西给他。如果他再得了山西,便如虎添翼,更是中央政府的心腹大患!”

杨士琦道:“孙百熙现有的三省之地,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财力多有盈余;陕西南富北穷,大体收支平衡;甘肃则地瘠民贫,时时需要四川接济。以结余的财力来兴办全国的教育,已经属于捉襟见肘。如今山西经此一役,元气大损,非三五年不能恢复旧观。如果我们答应孙百熙的条件,把山西给他,只会增加他的负担,让他水干鱼尽,而不是丹忱贤弟所说的‘如虎添翼’。等大帅执掌权柄,理顺关系,平定东北三省及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后,攻取山陕易如反掌。何必计较一时得失而得罪强敌?”

袁世凯点头道:“那好,老夫就允了孙百熙的这两个条件。只是今天在火车上和他有些龃龉,不该该派何人前去说项呢?”

第三一四章潜通造化暗相传

赵秉钧等人自然明白袁世凯的意思。

今天上午他与孙元起一言不合,被直接下了逐客令,颜面上本来就有些挂不住。现在再主动派人过去,难免显得低声下气。最好是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在不经意间把意向准确地传递过去,既保全了颜面,又不至于显得太突兀。

赵秉钧眼睛一转:“大帅,在下倒有个合适人选!”

“谁?”

“莫理循!”

众人顿时眼前一亮。

赵秉钧解释道:“莫理循前些日子刚辞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的职务,准备就任大帅的政治顾问,这在京中已经众所周知。由他出面传递消息,可以确保孙百熙能够理解我们的意思。而且莫理循现在正忙着把他的藏书出售给经世大学图书馆,孙百熙又回到了经世大学,他们见上一面也顺理成章。更重要的是,由莫理循来传递消息,不仅可以把咱们的意思带给孙百熙,也可以通过他把孙元起对干涉西藏内政的意图告知朱尔典!”

袁世凯当即拍板:“智庵,那你尽快与莫理循联系,让他想办法把和谈的意思传递孙百熙,免得夜长梦多。一旦南北和议达成,就得赶紧组建责任内阁,少不得还要请孙百熙出来担任教育总长。如果不安抚好他,恐怕又会惹出无穷麻烦。”顿了一顿,又问道:“对了,沅叔对于出任教育次长有何意见?”

赵秉钧道:“沅叔听说大帅请他就任教育次长,欢喜不尽。已经开始着手交割手中事务,只等孙元起回校就该提出辞呈了。”

袁世凯点点头:“教育事务总不能由孙百熙一手遮天。傅沅叔曾在老夫幕下做过事。老夫对他颇为信赖;他又做过经世大学的校长,孙百熙对他也不陌生。由他出任教育次长最是恰当!”

如严复、赵秉钧所言,第二天上午孙元起刚在学校办公室里坐定,傅增湘就找上门来。

寒暄过后,傅增湘便正色说道:“傅某承蒙大人看重,被聘为经世大学校长,至今已有两年。自就职以来,一直夙兴夜寐、战战兢兢。期望做出些微业绩,以报大人知遇之恩。然而经世大学高士如云、学者如海,人人皆有立身之本,中外青年望门求教,在校学子数逾三千。傅某自觉才疏学浅,实在无法胜任,特恳请辞去校长一职。”

尽管孙元起之前已经知道他要辞职。此时闻听仍然颇为错愕:“沅叔校长何出此言?先生自就任校长以来,教师安心任教,学生安心求学,学校获得长足发展,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沅叔校长声誉远播全国教育界,在师生之间有口皆碑。怎么突然想要辞职?难道学校有什么不如人意的地方?”

傅增湘期期艾艾地说道:“学校一切都好。只是傅某志不在教育,所以……”

孙元起心中了然,看来袁世凯送来的教育次长官帽已经勾走了他的魂魄,留是留不住的,只好说道:“沅叔兄不妨回去静思数日。如果去意已决,可以向董事会递送辞呈。总之。如果你有远大前程,你走小弟也不强留你;如果你那天厌倦尘俗,经世大学的校园也永远为你敞开。”

傅增湘有些动情,起身深鞠一躬:“是傅某有负大人厚爱!此番深情厚谊,傅某一定永远铭记在心。”

孙元起连忙扶住:“沅叔兄这两年为学校殚精竭虑,贡献良多,应该是我谢你才对!”

傅增湘道:“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职责所在,‘谢’字实在愧不敢当。以后还请大人多多关照!”

以后他是教育次长,孙元起是教育总长,自然需要孙元起多多关照。

送走傅增湘之后,孙元起心绪大乱,再也无心撰写明日的讲演稿,只好先给蔡元培、范源廉、梁启超等人写信。信没写到一半,就听冯基善敲门:“孙大人,王静安先生求见!”

“快快有请!”孙元起急忙起身迎到门外,见面笑着说道:“静安,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客气了?”转眼看见王国维身后跟着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西洋人,便问道:“静安,这位先生是?”

王国维介绍道:“这位就是原《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先生,现任袁项城的政治顾问。”

孙元起赶紧拱手作礼:“啊呀,原来你就是‘中国的莫理循’,久仰久仰!”

莫理循,苏格兰人,186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自幼喜欢冒险,青少年时期曾孤身一人徒步穿越澳洲大陆。1894年他游历中国南方,随后撰写成游记《中国风情: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西方广泛关注。正是因为这本书,他被英国《泰晤士报》赏识,被聘为驻华记者,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记者生涯。

莫理循来自北京第一时间的独家新闻,使《泰晤士报》成了报道中国消息当之无愧的权威,而莫理循也成为二十世纪头二十年北京政坛与西方新闻界最为重要的“中国通”,被称为“中国的莫理循”、“北京的莫理循”。据说很多刚到中国的外国人,一下火车就会被黄包车夫不由分说径直拉到王府井大街的莫理循家。因为在车夫们看来,所有来北京的外国人,必定是来找莫理循的。

莫理循曾利用《泰晤士报》的版面,发动了一场遏制俄国影响的运动,促成了“日俄战争”,以至于当时的国际舆论界把“日俄战争”称之为“莫理循的战争”。袁世凯称帝后,将莫理循居住的王府井大街改名为“莫理循大街”,这个英文名称一直使用到1949年。由此也可见莫理循在华的影响力!

莫理循也学着孙元起的模样拱手作礼道:“孙大人乃是世界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在下不过一介卖弄笔墨的记者,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孙元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