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闲臣风流-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有脑子灵活的官员心想,宫中的太监出来传中旨,尤其是这种封官进爵的喜报,一般都会收点喜钱。刚才这个陈公公对周大人异常客气,连红包都不收。显然,周楠已经入了天子的青眼……对了,前两日周楠在宫中随侍驾前,听人说他诗词了得,或许是因为青词博得皇帝的欢心吧?
  这个周大人啊,真是懂得钻营。
  众人羡慕的同时,又有些不屑,那黄主事更是如此,只沉着脸:“周大人,尽快办完差事。”
  周楠立即明白,自己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封赏,想来是嘉善公主被他说服,已经妥善处理好那个女官的事情,以至龙颜大悦。
  黄主事如此可恶,周楠也懒得理睬,哼了一声,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进得一座道观,刚布施完银子,大家也累了,正和观中道长在丹房吃茶。突然,禅房门打开了,就开到一行人走了进来。为首依旧是个太监,手中捧着一道敕书;“哪位是周楠周司正?”
  周楠一看,心中一凛:不会又是来给我封官的吧?
  那太监前天在玉熙宫见过周楠,也不等周大人回话,一把拉住他的手,笑道:“周大人,皇帝敕曰,点你为朝会班直,谢恩吧……咳,大热天的,渴死咱家了。”说罢,就一屁股坐在上首,也管不得干净不干净随手端起一个杯子对嘴灌了一气。
  和刚才才陈太监因为是给官员定品阶场面严肃不同,这个职务没那么要紧,他显得很随意,对于周楠偷偷塞过去的红包也欣然笑纳了。
  朝会班直这个职务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每天早朝时立在天子身边随驾,摆仪仗,维持秩序。班直分为文臣和武臣两种,武臣就是锦衣卫。因为每天都要出席朝会,是个能够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的好工作。
  当然,嘉靖天子已经二十多年不上朝,要混个脸熟这事也没可能。但好歹也是个体面的活儿,众人口中啧啧称奇,笑道,周司正你今天出门是不是看了黄历,接连受到天子封赏,真叫人羡慕啊!
  周楠却苦着脸:“这差事好生辛苦,能不能不受?”是啊,任了这个职务,每天天不亮就得气床,卯时就要进皇城。夏天还好,冬天怕是要冻死人,又不多拿一文钱俸禄。最讨厌的是,从此以后不能睡懒觉了。
  听周楠这么说,大家都心中不满,周大人你装叉也不是这么装的。
  黄主事心中鄙夷:好一个得意忘形的小人!
  那个太监姓牛,听周楠这么说,笑道:“周大人,这可是圣上的恩典,如何能辞。”
  正要说一篇官话套话,外面好生热闹,又有一个太监领着人闯了进来,看到牛太监,一呆:“牛公公也在这里啊?”
  “马公公,咱家是替万岁颁旨的,你来这里做什么?”
  马公公:“找道录司的司正周楠。”
  周楠:“下官就是周楠,敢问马公公有何见教?”
  马太监:“陛下手敕,听闻周楠乃是文章道德之士,着即日起进内书堂教习。”
  听到这道旨意,周楠冷汗都下来了。进内书堂,那不是要让我当太监吗,不行,不可以,我只是一个小青年。
  见周楠色变,马太监知道他误会了,笑道:“周大人,陛下对你的文章非常满意,夸你是难得的人才,让你进内书堂教书呢?咱家的子侄说不定也要成为你的学生,还请严加教导。”
  “啊,进内书堂做教习?”这下,禅堂里静得只能听到众人的呼吸声。
  所谓内书堂,就是太监们的高级行政学习班。
  明朝初年,为防止内官专权,太祖不许太监识字。
  可后来,皇帝发现外朝的文官们并不都和自己一条心,还是内侍使起来放心。于是,太监们就开始走上政坛。
  有伟人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宦官们文化程度低,连公文都看不懂,还如何管理这个国家为皇帝效力?
  于是,皇帝就在皇宫里设了内书堂,选聪明伶俐的小太监进学堂读书。人数在两到三百人不等,学制十年。经过层层淘汰,筛选出十几个精英,重新进内宫各大衙门重点培养,作为高级预备役干部使用。
  这些经过筛选的太监确实当得起精英二字,因为他们有非常厉害的老师:六个翰林院学士。
  按照明朝制度,内书堂设有六个教习,都是翰林院学士。
  这些人要么是一甲头三名,要么是庶吉士,乃是全天下一等一个人尖子,将来可是要做内阁阁臣和部院大臣的。这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还能差了,况且一来就是六人。试问,一般人能有这么雄厚的师资力量吗?
  又正因为内书堂的学业教育由翰林院负责,翰林院素称“清要之地”,不仅是因为明中期以降“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更因为翰林院的翰林们很多都有机会成为内书堂的教师,而他们培养的宦官里面说不定就有一些进入司礼监,成为司礼监掌印、秉笔或者随堂太监。
  外官要做大官,必须是进翰林院。中官要出人头地,必须进内书堂。因此,十三衙门的官事牌子也会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得,以外翰林自居。
  至于教习和宦官之间的这种师生人脉关系也是一种官场上的重要资源。
  周楠今天还真是出门没看皇历,睬狗屎了,不歇气地被加官进爵,现在竟然成为教习,可以自如出入皇城大内。
  可想,如果他在内书堂教上十年书,不知道学生中要出多少大人物,
  真到那个时候,就算周大人无官无职,也是没人惹得起。
  惹了他,说不定就牵扯出几个内相学生来。
  嫉妒,强烈的嫉妒,老周这机遇,真真是不狠狠吃他一顿大餐不足以平吾等心头之恨。
  这个时候,连先前吊儿郎当的牛太监也霍一声跳起来,恭敬地拱手:“恭喜周司正。”
  周楠感觉自己好象是要漂到天上去,他实在是太享受众人这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了,忍不住对黄主事开了嘲讽:“黄大人,你写一道弹劾折子,天子就封赏本官一次,你这不是和万岁对着干吗,今后又如何自处啊?对了,黄大人是不是还要弹劾我周楠?”
  黄主事恼得满面铁青:“朝廷自有体制,内书堂教习必须是翰林,敢问周大人是什么功名?”
  我们的周大人一脸不屑:“朝廷又哪里制定了内书堂教习必须是翰林的规矩,谁规定秀才就不能做教习了,你拿出来给我看看?必须白纸黑字才能当真,若有,周某二话不说就将陛下的手敕退回去。”
  没错,还真没有。
  道理很简单,文官系统一向和太监水火不相容。明朝早年,皇帝命翰林入内宫教书的时候,各位学士深以与阉贼为伍为耻,只不过皇命难违,只能默默享受。
  因此,从法理上来说,却没有这个规定。
  再说了,从文官的潜意识中来说,他们还巴不得朝廷选个文盲大老粗教一群愚蠢的学生出来呢!如此,在政坛上,文官们也可以一手遮天,宏扬他们口中所谓的正气。
  到崇祯年时,朝廷裁撤厂卫,限制司礼监的权力,内书堂也不派人了。结果如何,大明朝亡了。
  黄大人被顶得说不出话来,心中大骂:真是个恶心的小人,气杀老夫了!


第三百七十章 劳山歌
  咱们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周楠本以为办完今天的差事之后,估计以后再没机会见到嘉靖,如果未来的科举之路走得不顺,估计会在道录司这个清水衙门呆上很长一段时间。想不到事情突然一变,竟然做了太监们的老师,随时可以进宫,以后面圣的机会也多。
  这才是人生处处有意外。
  回到家后,周楠一边沐浴,一边在心中琢磨。
  自己现在的官照上的全称是:宣德郎,道录司右正,殿前班直,兼内书堂教习。
  品衔、本职、派遣都全了,而且一来就是两个派遣,真真是四季发财。
  而且,殿前班直和内书堂教习又是能够亲近天子的工作,也不知道会引得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在别人的眼中,简直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不过,周楠一琢磨,感觉有点不对味。
  道录司右正是杂流官,又清闲,历来都是用来恩荫公卿大夫子弟的。至于殿前班直,索性直接就是由贵族子弟充任。至于内书堂教习,也不算是什么正经的差遣。
  无论怎么看,他现在走的都是勋贵子弟的道路,混的是贵族朋友圈。
  按照这条路子走下去,如果不出意外熬资历,过得几十年说不定会个什么爵位。
  这已经违背他进入官场欲要一展胸中抱负,出将入相的初衷了。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周楠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不想,不管怎么说,八月的科举还是要用尽全力的。
  洗完澡,周楠提起精神背了一个章节的论语和朱熹的批准,写了一篇八股文,然后上床睡觉,明天一大早还得上早朝呢!
  刚躺下,天上“哗啦”一声又下起瓢泼大雨,隐隐有雷声在远方传来。
  一个凉快的天气,正好入眠。
  ********************************************
  此刻,在嘉靖清修的玉熙宫精舍中。
  暴雨一下下来,屋中就开始漏水,黄锦忙指挥两个小太监端正木桶接水。
  为免水滴惊扰了天子,他又将毛巾垫在桶中。
  屋中照例和往常一样紧闭门窗,大热天的,空气又异常潮湿,显得甚是闷热。
  黄公公忙碌了半天,只感觉满面通红,胸闷气短。他偷偷地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看了一眼皇帝。
  嘉靖正站在屏风前,看着屏风上的字出神,留给屋中众人一条清瘦的背影。
  这张屏风是黄锦下去时搬进来的,上面只蒙着一面白绢,也不像其他屏风那样绣着花儿蝶儿。
  黄锦知道天子这是要在上面题字。
  此刻,上面已经写满了墨汁淋漓的诗词。
  突然,嘉靖道:“黄锦,你好象热得厉害,可是累了?”
  黄锦见天子就好象是背心长了眼睛一样,吃了一惊:“老爷,奴婢不累。”
  嘉靖突然长叹一声:“老了,朕老了,你也老了。黄锦,你在朕身边快二十年了吧?”
  黄锦:“回老爷的话,还差四十六天就整二十年。”
  “光阴似箭啊!”嘉靖又感叹,口中朗朗念道:“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包鸿濛。幽岩秘洞难具状,烟雾合踏来千峰。华楼独收众山景,一一环立生姿容……”
  听到他念,黄锦定睛看去,豁然正是屏风上的字,题目是《劳山歌》落款是东海周楠。
  嘉靖念到这里,突然一声长啸,疾步走到门前,推开大门。
  有劲风袭来,吹都他身上宽大的道袍。
  “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至今号做仙人宅,凭高结构留仙宫。吾闻东岳泰山为最大,虞帝柴望秦皇封。其东直走千余里,山形不绝连虚空。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称域中……”
  猎猎衣袂,暴雨骤风,使得嘉靖看起来直如那云端仙人。
  他一脸的亮光,任凭风雨打在脸上:“云行雨步,过东海之颠。排山倒海,乃仙人之自在。周楠这诗,写出了长生者的洒脱自在,此人可了不得啊!唐诗李太白被人称之为谪仙人,这周楠想必也是被天下贬入凡间的诗仙,朕让他随侍驾前,却没有看错人。”
  黄锦:“周楠的诗词自然是全天下最好的,老爷你小心着了凉。”就要想前关门。
  嘉靖一把将他推开:“不用管,如诗配如此风雨才称得上滂沱大气。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朕何时才能得大自在,行崂山之峰,观东海之澜,不为五行所拘。周楠诗中的境界,朕是何等的向往!这位周大人,是有修行在身的。”
  他不住长啸,高一声,低一声,在整个西苑中回荡。
  黄锦知道,周楠是彻底入了天子的眼了。
  作为侍侯皇帝二十年的老人,世人没有人比黄公公更懂得天子的心意。
  自从皇帝隐约感觉到周楠和嘉善公主有私情之后,内心中已经有了招他做驸马的意思。只不过,天子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又不能收回。
  这事,皇帝只能听之任之。
  爱屋及乌,皇帝也留意起了周楠。这几日,周大人所做的青词极中他的意思。
  下来之后,嘉靖命黄锦将周楠的诗词都抄了一份进呈御览。
  刚开始读的时候,天子还很是不屑,道周楠的诗词好则好矣,侮辱尽是些儿女情长的小情小调,格局太小。
  直到他读到这首《劳山歌》,竟是爱不释手,写在屏风上反复吟唱,直如着了魔一般。
  难怪皇帝今天下去不停封赏周楠。
  咱们这个万岁爷啊,就是这么个任性过激的人。
  他若是恨上你,对你异常的刻薄,将你贬到极处。可若是喜爱上你,却能把你捧上天去。
  当初他对杨慎如此,对张璁如此,对夏言如此,对严嵩不也是如此?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嘉靖兴尽回屋。
  黄锦急忙上前给皇帝更衣。
  一脱掉嘉靖的衣裳,就看到一具瘦骨嶙峋的身体。那失去弹性的皮肤上满是红色的斑点。黄锦心中一酸,眼泪就落下来了:“老爷求长生的心志太切,事行有度,过犹不及。”
  嘉靖还在感慨:“老了,人生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朕求长生自然要勇猛精进。否则,岂不是于草木同朽?黄锦,你也老了,朕一旦驾鹤飞升,又如何舍得下你,舍得下儿女们。尤其是嘉善,对朕还真是孝顺啊!知道朕日子过得苦,要卖度牒给朕修玉熙宫。”
  想起女儿,他一脸的慈祥,就命人取了仙丹,命黄锦分别赠给裕王和嘉善,就连黄公公也得了一颗。
  黄锦心中暗暗叫苦,只得含进嘴里,等了到侍侯完嘉靖让他退下之后,才偷偷吐在袖子里。
  他感觉自己口中又苦又涩,回到自己屋中,只感觉小腹里仿佛有一道火苗在熊熊燃烧。
  竟有点蠢蠢欲动之感,整整一夜都睡得很不塌实
  倒第二天早晨,他浑身直打冷颤,又酸又涨,竟是抵受不住。
  黄公公心中大震,自己乃是一个阉人,气血已衰,还有这么大的反应。万岁爷若是吃了这样的丹药,龙体只怕经受不起。


第三百七十一章 早朝
  他又回想起方才给皇帝更衣时,天子身上的红色斑点,不觉害怕起来。
  又仔细端详起手头那那颗红丸,却见红嫣如血,在灯光下闪烁着妖艳的光芒,看得久了,魂魄都仿佛被吸了进去。
  黄锦是个标准的儒家门人,对于长生之说历来都是嗤之以鼻孔的。天子广有四海,有足够的资源修道。从秦始皇到唐太宗,好此道的君王实在太多了,却没听说过谁最后得道飞升。
  反道是不少君主因为乱服丹药而暴毙。
  想起这严重的后果,黄锦寒毛都竖了起来。
  天刚亮,他就召集西苑侍侯皇帝的几个方士,问这颗红丸是什么配方,长期服用是否会损伤身体。
  几个方子接过红丸研究了半天,道这颗仙丹乃是当初邵元节仙长在宫中侍驾时所留下的房子。邵神仙已经鹤驾西游多年,至于长期服用之后如果,不敢妄自揣度。
  黄锦又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仙丹里究竟合有什么药物吗?
  几个方士彼此互相看了一眼,斟酌着语气解释说,这颗丹药是道家玄门正宗的神仙方,他们学的是祝由,法门不同,如果知道,也不敢乱说。
  他们这么说,黄锦心中微微恼怒,这几人说自己学的是祝由,其实说穿了就是跳大神的巫蛊之术,纯粹就是一群骗子。
  看黄公公脸色不好看,一个方士大着胆子道:“道家外丹在服用的使用,需要配合心法打坐食气。当初,这差使都是由蓝道行仙长负责的,或许他知道方子。”
  黄锦苦笑:“蓝道长不是已经离开京城云游天下了吗,又从哪里去找?罢了,你们都退下去吧?”
  说了半天话,他身上更是难受,感觉皮肤又痛又痒,已经微微发红,心中更是吃惊。
  想了想,昨夜嘉靖说周楠是有修行的人,心中顿时一动:以周楠的道诗来看,大有神仙之气,想来也是正宗,不妨找他过来问问。
  就一招手。
  一个小太监进来:“干爹又何吩咐?”
  黄锦:“你知道道录司的周司正吗,他现在何处?”
  小太监:“回干爹的话,儿子知道,周大人如今领了殿前班直的差遣,现在应该在上早朝。”
  黄锦道:“你走一趟,等周大人上完朝就领到西苑来,就说陛下诏他随驾。”
  ******************************************
  明朝的早朝乃是一项重要的议事,按照规定,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参加。
  能够参加这样的议事,就说明你一脚已经跨进高官的行列,算是身份的象征。
  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好象所有的国家大事都会在早朝上解决。等到皇帝升座,就有太监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个时候通常会有一个白胡子大官从人群里“咻”一声跳出来,手中拿着一本折子高呼:“臣有本启奏。”
  然后,就滔滔不决说上半天。大约是触动了另外一个官员的利益,那人不依,也跟着跳出来反驳。
  于是,两人就开掐。
  再后来,又有大臣站出来,拉架的拉架,帮腔的帮腔,金銮殿里顿时变成菜市场。
  可影视作品毕竟是影视作品,当不得真的,至少在明朝嘉靖年朝会不是这样。原因很简单,天子已经二十多年不上朝了,你们就算要掐要决一雌雄也找不到裁判。
  再说了,明朝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皇帝的圣旨如果没有内阁的签发,法理上也不成立,下面的人完全可以将不接。所以,国家大政,内阁和司礼监自己就办了。遇到软弱的君主,纯粹就是一个摆设。
  也只有嘉靖这种刚强之人,才能制约下面的文官集团。
  如此一来,早朝根本就不是说事的地方,已然流于形式。
  周楠得了每天能够上朝的资格之后,刚开始内心还是非常得意的。直到他被家人黄豆天不亮从热背窝里叫醒,痛苦不堪地赶到午门时,才知道自己接了个苦差事。
  这玩意儿从来每月初一十五不来之外,一个月三十天,二十八天都要起个大早。
  这简直就是非人的折磨,周楠不觉心中嘀咕:他年我若为首辅,得将每日早朝改成十天一次。反正这事也就是个形式,实在没必要这么折腾。
  再说了,自己只是个维持秩序的,说穿了就是个皇家保膘,上朝所带来的荣誉和他周大人也没有任何关系。
  很快,周楠就和一群值勤人员和锦衣卫汇合,进得了午门,立在金銮殿下面。
  来上早朝的官员陆续到来,在礼部的官员的组织下立成几个豆腐块。
  看人数,估计有五六百。
  周楠大吃一惊,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就有五六百人,如果算是九品以上,四品以下,起码五六千,吃财政饭的人竟然这么多,这内阁首辅可不好当啊!
  这个时候,他的心意又改变了。其实,我老周最大的人生理想是混吃等死,干首辅实在太累,怎么比得上太平公侯?
  正浮想联翩,那头突然传来一阵脆响,就好象是有小鞭炮在自己耳边炸响,让他禁不住身体一颤。
  定睛看去,原来是一个太监正提着一根一丈多长的鞭子在地上使劲抽着。这就是所谓的响鞭,估计是用来给大伙提升的,免得官员们因为睡眠不足失了体统。
  响鞭毕,就该到礼部唱礼官引官员进殿跪拜天子。
  天子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大伙儿也就对着一张空椅子行行礼。
  进殿也有顺序,按照品级,按照爵位高低排名。这些礼部自有章程,也不是周楠这么个小人物该费心的,他在殿前当好自己的泥塑木雕就可算是完成任务。徐阶、袁炜、李春芳三大阁老自然走到前面,徐袁二人周楠认识,却不知道李春芳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心中好奇,定睛看过去,却看到徐阶一双雪亮的目光投射过来。
  周楠不觉有些心虚,再顾不得去看李阁老。
  说来也怪,徐阶却朝他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就好象是看自家子侄门生一般。
  这个老狐狸倒是个稳得住的人,他当面一团火,背后说不定藏了一把刀,只怕恨不得剁了我老周才甘心。
  周楠心中赞了一声,龟相能忍人所不能忍,这工夫确实叫人佩服。
  内阁三老过后,就是六部五寺等部院大臣。
  这些人周楠一个不识,好在旁边有个锦衣卫的百户是夏仪的熟人,姓文。方才和周楠又谈得来,就在旁边指指点点,不但准确地喊出每个大人的名字官职,还附送一百字的个人简历。
  这让周楠大开眼界,这厮还真是个耳报神,不逊色于史文江,有时间倒要让他和史师爷好好切磋切磋。
  一边默默记住所有官员的相貌名字,一边同那文姓锦衣卫道:“兄台真是消息灵通啊,我与你一见如故。若有闲,可去我那广福宫坐坐。六根老道的斋饭做得很好,那里又靠这什刹海,凉快得紧,住上三两日也无妨。”
  五月底六月初的京城就好象火炉一般,京城中贵人家眷纷纷逃离这水深火热的世界,跑玉泉山、西山别院消暑纳凉。这文千户是个勋戚子弟,家道已经中落的那种,自然没有别院可去。
  听到周楠之邀请,有心带家人去他那边凉快几日。又知道周腩最近突然得了圣眷,将来搞不好会挤进勋亲戚圈子里来,喜道:“恭敬不如从命,等下散了朝我就将老婆孩子送过去,子木你去不知道,我老来得子,娃娃才六个月,今天是他碰上的第一个热天,浑身都起了痱子,整日哇哇的哭。哭得我啊,这心里跟刀刺一般,你可是救了我的命了。”
  周楠道:“看这天也就热上十天半月,且住就是。对了,你家孩子这么哭也不是办法,是不是身子不好,要不找郎中凭下脉,不要耽搁了。”
  “怎么没找过,凭了脉说没事,就是热的。再说了,六个月的孩儿何等娇嫩的身子,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不吃。这药若是服用不得发,任你仙丹妙药,任你是龙子龙孙,一样叫你经受不起。”文千户是个话多心里藏不事的人,低声道:“昨夜我得了个差事,天子赐裕王仙丹一颗,是我送过去的。王爷谢了恩,当场服下。你猜,后来发生了什么?”
  不等周楠问,也不卖关子,文千户道:“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在王府长史司当差,这才我好不容易进得王府,就随便过去看看。吃了半夜的酒,那头王爷就出事了。”
  “说是,王爷服用了陛下赏赐的仙丹之后浑身躁热,把持不住,一口气连御三女。事情还没完结,就流起了鼻血,怎么都止不住,急忙去请太医。这事长史司知道后,出面训诫,再知道仙药是万岁所赐,这才罢了。”
  周楠眼睛都瞪圆了:“裕王好象才四十出头八,就开始服药,似不太妥当?”方才文千户说得对,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是这种助兴的药,那可是要人命的。
  文千户也点头:“春药怎么能够乱吃,依我看,这王爷也是个荒淫之人,望之不似人君。”
  周楠见他说话开始离谱,这已经有诽谤君父的嫌疑了,感觉一丝不妙,正要打断他的话。
  突然,一片阴影笼罩下来。
  周楠抬头看去,竟然是礼部的黄主事。
  这才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对了,黄主事是今天早朝的风纪官。


第三百七十二章 上纲上线谁都会
  早朝议事的唱礼、各级官如何走位、纪律纠查,甚至到官员衣冠是否整洁礼部都负责到底。
  如果有官员违反礼制,当即就责成其整改,并记入考核。
  在明朝历史上就有不少官员因为早朝受到礼部弹劾,惹上大麻烦。
  这事表面上看起来是为守秩序,可如果要上纲上线,则是驾前失仪,是对君王的不敬,处罚起来也上不封顶。
  见黄主事来势汹汹,周楠知道这事要糟糕。嘴生到人家头上,他要怎么向上头禀告,自己也没办法。况且,他和文千户还在背后议论未来的储君。
  这事既然无力反抗,索性就直接认了,免得这厮借题发挥。周楠就笑这问:“黄大人这是要罚我几年俸禄啊?”
  看周大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显然是不将自己罚他俸禄的事情放在心上。黄主事大怒,没错,自己是实权官员,周楠则执掌一个衙门,大家都不靠朝廷每月那点可怜巴巴的俸禄银子过活,可这是钱的问题吗?
  “无耻佞进小人,你背后诽谤君父,驾前失仪,我礼部当奏报内阁,报你一个逾制之罪。”
  周楠心中气恼,方才说裕王和皇帝吃春药的话可是出自文千户之口,你姓黄的怎么抓住我不放……文千户……靠,姓文的竟然溜了。
  正在这个时候,徐阶和几个官员从殿里走了出来,见黄主事和周楠纠缠在一起,皱了一下眉头,喝道:“黄大人,周大人,这里是什么地方,缘何喧哗?”
  黄主事:“禀次辅,周楠背后议论君父,诽谤天子,罪责难逃,下官要弹劾这个胥吏。”
  徐阶温和地看着周楠:“周楠,此事可真?”便微笑地立在一边。
  徐阁老心中痛恨周楠,但又自重身份,不可能赤膊上阵。他的态度,是要放任黄主事对周楠下手了。
  周楠如何看不出徐老狐狸的意思,也知道任由黄主事发挥下去,自己头上的罪名就大了。立即将脸一翻,对黄主事道:“黄大人,你要弹劾周楠,本官当着次辅的面也要上表弹劾你。”
  黄主事冷笑:“周楠,你罪孽深重,又凭什么上表参本官?”
  周楠要得就是他这一问,喝道:“黄主事,你是礼部主事,是朝会的赞礼官,我问你,宗室归礼部管吧?王爷滥用神仙方,你们礼部为什么不进谏?你们才是真正的佞进小人。”
  “这个……这个……”黄主事一时语塞,历朝历代滥服神仙方吃死的皇帝可不在少数,特别是英年早逝的君主突然暴毙,必然会引起一场内乱。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是因为一心求长死,五十岁驾崩,而是再活上十来年,自然没有后面的武后专权,屠戮宗室的事情。没有武后专权,就没有后来的唐明皇登基,也自然不会有安史之乱。历史如果可以假设,大唐却不知道会强盛成什么样子。
  因为有无数的前车之鉴,文官们对神仙方和仙丹从来都是喊打喊杀,绝不容情,是政治正确。
  只不过,如今的嘉靖天子性格刚强。而且,他服用仙药的时候都躲在皇宫里,避着外官,大家也就装着看不到。
  这个时候,周楠反说礼部的人不进谏,是佞进小人。
  周楠这话明着是骂黄大人,实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