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咳嗽-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构强度不太够,玩玩80炮可能还凑合,135炮都没戏。

“陛下,还是让后面的船靠上去吧,您在远处看着就成了……”孔沛及时的制止了洪涛这种冒险行为,不知道的东西最危险,这是洪涛经常挂在嘴边上教育别人的,现在轮到别人来教育他了。

“好吧,让他们小心点儿最后面这两艘船,别的船上都是强弩,只有它们俩不清楚是什么玩意。”洪涛这次没固执己见,也没假惺惺的去玩什么身先士卒。虽然说人生来平等,但价值确实有高低不同,假如其他舰长战死了,对金河湾影响并不大,假如自己死了,金河湾恐怕就有大麻烦了。

“咚……咚……咚……咚!”从舰队里分出去的两艘蛟鲨级战舰刚靠到距离蒙古舰队二百米左右,突然四声巨响把洪涛都惊呆了!

“他们有炮了!口径还不小!”开炮的就是蒙古舰队最后面那两艘船,虽然看不到大炮的摸样,但从它们甲板上升起的烟雾看,******装的不少。再看看炮弹落点溅起来的水花,洪涛先确定了对方大炮的一个参数,口径比自己的155炮大,大得多!

“好像只有四门,是装在船头和船尾的,为什么要装在甲板上?”孔沛也让炮声吓了一跳,恨不得把望远镜塞进眼睛里,使劲的盯着那两艘船,可惜除了几团烟雾之外,啥也看不清。

“我也不太清楚,告诉我们的瞭望手,密切注意他们甲板上的炮,如果看不清就再靠近一点!”洪涛和孔沛知道的一样多,他也想不出来蒙古水师为什么把大炮装在甲板上,还船头船尾各一门,这不成后世的中线布局了嘛。可惜在帆船上玩中线布局注定是没希望的,此时的火炮口径不可能太大,射击精度也很糟糕,只能凭借射击密度来弥补。

“好快,一刻钟五发!他们的炮兵和我们的差不多!”几分钟之后,第二轮炮击又来了。孔沛一直都盯着舵台上的沙漏,很快算出了对方的射击频率,然后就有点不淡定了。帝国舰队里那些服役了好几年的老炮手目前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可是蒙古炮手居然一上来就是这个水平了,很吓人啊!

“不是他们的炮手训练好,而是他们的炮更容易装填……让四号舰空射一轮,烘托烘托气氛。”洪涛比孔沛对火炮的了解深刻,从对方的第二轮炮击中他好像有了点收获,但还不太确定,还得继续多看几轮。光让对方开炮,自己不还手肯定不合适,放几下空炮既可以检验对方水手、炮手的训练质量,又能让这种试探显得更真实。

接到了射击命令,四号舰打开了右舷的炮门,乒乒乓乓的发射了一轮,场面很热闹,但一发炮弹也没打出去,因为炮膛里根本就没塞炮弹,只有******饼和木板塞子。可对方不知道这是空射,听到炮声,甲板上的人立刻就都蹲下了,藏到船舷后面,很是训练有素。而且炮击并没太影响他们的装填速度,很快第三轮炮击又来了,和前两次不同,这次炮击赢得了一片欢呼声。

二百六十三章臼炮

“五号舰船头中弹了……怎么是甲板?他们的炮弹从上面掉下来的,还打破了一面飞帆!”不用孔沛汇报,洪涛也能看到五号舰船头的三角飞帆被打破了一面,同时五号舰的旗手也在用旗语向旗舰汇报战况,他发出来的信息是船头甲板中弹,这让孔沛非常迷惑。

“传令,高速撤离,甲板上一定要忙乱起来,越像逃跑越好……”洪涛把望远镜放了下来,嘴角露出了奸笑。

“不看啦?我还没看明白……高速撤离!”孔沛有点不甘心,但还是执行了洪涛的命令。在战舰上船长的命令就是最终裁定,有问题可以事后讨论,但绝对不能当场质疑,这是重罪!

“呵呵,别发愁,我知道他们的大炮大概是个什么玩意了,一会让五号舰把那枚炮弹送过来,看看它的口径就清楚了。”洪涛知道孔沛的疑虑,但自己已经看明白了,再继续试探下去可能会遭到更大的损失,没必要。

此时接到命令的皇家舰队都在往北转向,对方的第四轮炮击也来了,不过这次他们就没那么好运气了,一发也没击中正在高速驶离的两艘战舰,但蒙古舰队里却爆发出来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很显然,敌人被他们击退了,还是被他们的新式武器打败的,完全值得高兴。这支蒙古舰队的指挥官也是个明白人,他没有指挥舰队去追赶,看来他对自己战舰和敌人战舰的航速心中有数,知道追不上,索性就保持现有的队形和航向,继续向东北方赶路。

“我靠!还是开花弹!”双方舰队脱离之后,五号舰派小艇把那枚击中了船头的炮弹送到旗舰上,洪涛只看了一眼,就惊呼了起来。因为这枚炮弹已经摔成了三瓣,它居然是空心的,里面还有小铁球和黑火药。

“是用生铁直接铸造成俩个半圆,然后再焊接在一起的,没经过热处理,太脆了,一摔就碎。引信倒是没问题,仿造得挺好。”蹲在这堆废铁旁边,洪涛好好的研究了一下蒙古帝国制造的开花弹。

这枚炮弹和金河湾制造的开花弹基本一样,尤其是引信部分,完全一致,软木塞里的火药通道弯曲形式都丝毫不差。别问啊,这是一枚山寨产品。至于说原型炮弹蒙古人是怎么搞到的,很简单,洪涛在狮子口、金州都没少使用开花弹,孔沛在襄阳城下也差点把船上的炮弹打光,里面也有部分开花弹。金河湾生产的开花弹虽然热处理做得很好,但也不敢保证每发都能爆炸,蒙古人手里很可能会有不止一枚样品。这玩意难就难在后期热处理和引信上了,整体技术并不高,很容易仿制,效果嘛,哑弹率估计很高,还不如直接使用实心弹呢。

“这得有二百五十毫米了吧!他们有这么大口径的炮了?”孔沛还在纠结蒙古水师的大炮,尤其是看到这枚炮弹的口径之后,他脸上写满两个字儿,担忧!

“口径是没错,不过他们造出来的不是我们这种炮,而是臼炮。这玩意炮管很短,管壁很厚,基本不用担心炸膛问题。不过炮管短膛压就低,所以它发射的炮弹不能直线飞行,而是吊射。看来他们还没弄出来强度足够的青铜合金,不得不先用臼炮凑合着。这这种炮不适合在大海上用,直射都没什么准头,吊射就只能瞎猫碰死耗子。还别说,今天还真让他们碰上了。”洪涛一边给孔沛分析蒙古水师舰炮的状况,一边拿起块炮弹碎片,在甲板给孔沛画了一张简易的臼炮示意图。

“这不和咱们之前用的榴弹发射器差不多嘛?”孔沛一边听一边看,很快就弄明白了臼炮的原理,还举出了一个例子。

“没错,道理一样,不过臼炮口径能做的很大,真要让它砸上一发,不管是开花弹还是实心弹,都够受的。看样子蒙古人的发射药好像还不太过关,射程不太远。但这玩意只要不断试验,早晚会找出合适配比的。好了,直接去明州吧,这次胜利会让他们心气更高的,说不定会把他们每艘船上都装备几门臼炮,嘿嘿嘿……等他们折腾得差不多了,咱们再去把那些臼炮全抢回来,都是好铜啊。”现在洪涛心里已经有底了,蒙古人的大炮对皇家舰队没有太大威胁,所以先不用管他们,继续执行军备竞赛策略是最佳方案。洪涛还得去警告一下大宋朝廷,臼炮虽然用于海战是个废物,可是它非常适合攻城战,如果数量足够多、口径足够大的话,可以很快砸塌一段城墙。

目前蒙古帝国高层恐怕还没意识的臼炮的正确用途,或者因为重量太大没法解决运输问题,所以才没出现在陆地战场上。但早晚会出现的,一旦蒙古骑兵有了臼炮这个攻城利器,南宋朝廷光靠水泥恐怕还是挡不住滴。

再次进入甬江,金河号依旧受到了小船的骚扰,现在这支挂着鼠头旗的舰队已经被大宋老百姓熟知了,有关它的传说也逐渐多了起来,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大宋百姓对于这支来自海外、帮着自家一起对付蒙古人的舰队充满了好感。宋人都喜欢凑热闹,而且胆子很大,上次金河号撞沉小船的事情并没让他们退缩,反倒更热情了。

不过这一次的骚扰方式与上次不同了,上次有点欺负外国人的意思,手段比较低劣,前堵后推不管不顾。这次大家都选择了跟在金河号旁边,不管是叫卖商品还是看热闹的船只,都不去阻挡金河号的正常航行,比较有礼貌。洪涛就是个顺毛驴,别人尊敬咱、对咱礼貌,他也乐意去尊敬别人、以礼待人。怎么以礼待人呢?鸣放礼炮就算了,那会惊扰到这些大宋人的,他们没这个习惯。

站坡就比较合适嘛,洪涛让金河号上的水手除了操帆手之外,全换上干净制服,然后去右舷从船头站到船尾,他自己当然是把新制服换上,带着一身、一帽子的金光闪闪,站到了队伍的最末一个,微笑着冲下面的那些船只招招手。不知道是他这身军服确实好看啊,还是态度比较友好,金河号的右舷很快就成了花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花全都往上扔,南宋人是真爱花啊,干嘛去都不忘了在头上、身上插两朵。

玩够了军民鱼水情,金河号也开始慢慢降帆、落锚,舟船转运使仓库码头到了。这里和上次来的时候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岸边的破砖烂瓦和杂草已经被清理干净,地面用青砖漫上了,码头还用水泥加固过,几条水泥小路通向附近的几座库房。原本破破烂烂的库房也休整一新,最显眼的就是院子中间一座二层小楼,它并不太高,也不太大,但建筑风格与周边完全不同,倒是和金河城里的房子摸样差不多,方方正正的大平顶,一看就是文南剽窃了自己的原创设计。

“有劳父母官大人,您今天不是特意来的吧?”站在码头上的除了罗有德、文南之外,还有一个穿着紫袍的大宋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和洪涛聊得挺投机的那位沿海制置使吴潜。

“自然是特意来此等候,洪先生难得一见,某还有很多问题要向先生请教。”吴潜对洪涛的态度比上次又好了很多,丝毫没有高官的架子,看样子他这一年多来过得不错,水泥厂和修大坝的事情都进展顺利,心情不错。

“吴大人太客气了,咱进屋说吧,码头上江风大,大人请……”洪涛不清楚吴潜干嘛特意跑过来见自己,文南和罗有德也没给自己足够的暗示,估计他们也不清楚。既然都不清楚,那就聊聊吧,无非就是修水坝和水泥厂的事儿。

“造船厂!”众人进了文南的二层小楼,客套话还没说完呢,吴潜就提出一个让洪涛不得不皱眉毛的事情。他居然提出要从金河湾雇佣工匠到明州来工作,并要在甬江上建一座更大的造船厂,专门用来建造大海船。

这种事情洪涛不是第一次听到了,每次海峡公司开董事会,只要他出席,必定会有海商在各种场合提出造船的合作意向。洪涛一般都不会拒绝,但也不会全答应。他会建议那些有心进行商业造船的人向振州造船厂投资,把振州船厂规模扩大。造船是个非常耗费人力、财力的买卖,一个大型船厂产生的效益远比十个小船厂高得多,弄一大堆造船小作坊没意义,钱都浪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不如把这些资金全投入振州船厂,让它的产量成倍增长,不敢说能全部满足南部沿海城市的造船需求,但满足高端需求绝对没问题。其它档次的船只洪涛不想插手,技术含量太低,附加值也低,正好留给南宋原有的小造船厂干。

二百六十四章新问题

但吴潜提出这个建议,洪涛就有点疑问了。这船厂肯定不是他自己投资,那还有谁能让他出面呢?只有大宋皇帝,或者说是大宋朝廷。私人开设船厂洪涛支持,那是商业行为,是为了赚钱,但国家开设造船厂,他就不支持了。大宋朝廷用这座造船厂肯定不是造商船,他们是想利用自己的技术造战舰,看来大宋朝廷也要被卷入这场军备竞赛里来了。洪涛不是不希望大宋朝廷有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但不是现在,还有很多更急迫的地方需要投资,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海上显然不明智。别看大宋比蒙古帝国富裕得多,但海军是个烧钱的机器,有多少钱也不够烧的。

“这恐怕要拖一段时间了,目前我的工匠正在加班加点赶工,实在抽不出人手。另外我也是以私人身份最后一次来明州了,我的国家发生了一点变化,具体的细节估计过些日子吴大人就会知道的。”教授大宋建造战舰,洪涛肯定是不会答应的,这是自己的吃饭家伙,失去了技术上的优势,金河帝国分分钟会被庞大的南宋压死。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就是金河湾改制为帝国的事儿大宋朝廷还不知道,但很快就会有正式的外交人员去临安递交国书的,到时候金河公司和大宋朝庭的合作关系肯定会发生变化,两个国家之间会充满了猜忌,反正洪涛对前景是不太看好的。

“你的国家?据我所知洪先生是大宋的官员,南洋制置使!”吴潜虽然热心各种水利建设,但他毕竟是大宋的高官,对某些词汇非常敏感,罗有德和文南没反应过来呢,他先听出不对味儿了。

“实不相瞒,金河公司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金河帝国,我有幸成为了帝国的第一任皇帝。正式的使节正在出发前往临安的路上,他会帮我亲自向大宋皇帝辞去制置使的职位。”话都说到这儿了,洪涛也就不再隐瞒,吴潜早知道几天和晚知道几天对自己并没什么影响。

“什么!帝国?皇帝!”洪涛这句话一出口,在场的三个人全都被吓住了,吴潜甚至从椅子上直接站了起来,看着洪涛张了半天嘴,依旧没想起该说什么。现在洪涛是皇帝了,而且是位外国皇帝,两个人原本的关系瞬间消散得干干净净。现在他考虑的是一位大宋高官该如何与一位外国皇帝相处,这件事儿还真是个新课题,以前好像也没人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我们从欧洲回来的时候你不还好好的,没提起过建国、称帝的事情啊!该不会是开玩笑吧?那这个玩笑就开大了,再怎么也不该拿这种事儿随便说。”罗有德惊愕之余又有点不太相信,他最后一次见洪涛就在几个月前,连半年都没有呢,怎么董事长就变皇帝了。以他对洪涛的了解,自然而然的认为洪涛又在搞恶作剧。

“登基仪式刚过去不到一个月,这次是真的,不是开玩笑。我这次来,就是打算把这件事儿提前通知给你们俩,免得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没想到吴大人也在,索性就一起通知了吧。”洪涛努力让自己严肃一些,再次重申了一遍这件事儿是真的。

“某先告辞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朝廷里恐怕又得起轩然大波。官家这次很难再说服那些不喜欢文转运使的大臣,这两年多来的联手抗蒙局面就不好说啦……洪先生,别过……”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吴潜也重新变回了沿海制置使的样子,规规矩矩的向洪涛抱了抱拳,然后摇了摇头,神情落寞的转身走了出去。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也对今后两国之间的合作不抱什么太大期望,原因他简单带了一句,但由于身份问题无法细讲,看来大宋朝堂中对金河湾这股外来势力的看法和意见并不统一。

“先生,您真的当了皇帝?”文南在之前一直没说话,低着头一直在想什么,直到吴潜出了屋,他才重新抬起头,脸上已经没有了错愕的表情,眼睛里反倒有一股子期盼。

“真的不能再真了,刚才吴大人在这里我不好多讲,其实我是专程来找你和罗兄的。咱们相交时间已久,客套话就不多说了,我的问题很简单。你们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罗兄只需要重新考虑一下以后和帝国的关系发展即可,但文兄你就不同了,做买卖可以不分国界,可是做官就只能选择一个国家。我想让你回去担任金河帝国的外交部长,差不多就是礼部郎中的职位,你意下如何?”洪涛看到文南的眼神之后,心中稍微轻松了一点儿,索性就开门见山的把自己的来意全说了出来,也别等这二位慢慢考量了,水热刀子快,一秃噜一个。

“好家伙……那我以后岂不是皇商啦?帝国皇帝在我的公司里有股份……嘿嘿嘿,有意思。洪兄……哦,不对,是陛下啊,您可真敢干啊!”罗有德的性格很多地方和洪涛相像,越是遇到大事儿他反倒越轻松,还开上了玩笑。

“我纠正一下,入股的不是我个人,也不是皇家,而是帝国政府。这件事儿咱们以后还得重新规划一下主体,把帝国政府换成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代理人更恰当。当然了,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所有业务经营还和以前一样,罗兄还是大宋商人,做的买卖也都是合法生意,我也不会让罗兄做有损于大宋的事情,你和你的家族完全没必要背负什么精神上的负担。”罗有德的这句玩笑话,也是在向洪涛表态,他以后还想和洪涛继续合作。这就是商人,在不太牵扯国家利益的时候,他们并不太看重国家概念。洪涛也没让罗有德失望,他也明确的向罗有德表了态,打消掉罗有德心里的一部分顾虑。

“先生,能不能给我一天时间考虑考虑?”文南就没罗有德这么痛快了,他不是商人,必须要选边站队,而且这次也没法反复了,一旦选好了队伍,就得和另一边彻底割裂。

“没问题,我给你两天时间,两天之后我就要回去了,过些日子我还得去一趟卡尔的故乡。罗兄,带去的货物你抓紧准备。如果文兄愿意回来帮我,那正好可以跟着舰队一起走,去见见那些国家的样子,很有意思啊,外交部长嘛,以后和他们打交道就是你的工作了。”洪涛觉得按照文南的性格,确实不太可能马上答应自己或者拒绝自己,这么大的事情也应该让他考虑好再做出最终选择。不过该加的料还得加,用去欧洲来小小的诱惑一下也未尝不开,这些天罗有德肯定没少和文南谈欧洲的见闻,不想亲眼去看看的肯定不是正常人。

“那舟船转运使怎么办?难道说先生要放弃大宋?”文南还有一个顾虑,他始终不能完全抛开大宋不管,这里毕竟是他的祖国。

“那倒不会,只是这个转运使船队还能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没准是朝廷自己把它取消掉呢。另外这个船队的目的也算达到了,我会在明州外海常驻一支舰队,防止蒙古水师从海面上偷袭。你们恐怕还不知道,蒙古人正在偷偷建造船只,这也是他们一年多来没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根本原因。为了防御登州和金州这两个港口不被袭击,他们在附近驻扎了很多精锐部队,我估计沿海的不少重要港口和河流也都会严加看管,现在蒙古国把兵力全调到沿海地区了,他们打算和我在海面上决战。”对于文南提出的这个问题,洪涛自己也没有准确答案,一切还得看自己的使节向大宋朝廷正式通告金河帝国建立的消息之后,大宋朝廷是个什么反应。

“实不相瞒,不光是蒙古人在建造水师,朝廷也有更换原本水师小船的打算,只是目前还没定论到底用何种船型。有人主张就用鲑鱼级改一改来当做战船,有人主张向先生索要蛟鲨级甚至虎鲸级的图纸自行建造,勿求一步到位,吴大人就是后一派人里的。他觉得先生能把水泥此等重要的发明都无偿拿出来献给朝廷,再提供一点造船的技术应该没问题。”文南听了蒙古帝国正在建立水师的事情一点儿都不奇怪,看来大宋朝廷也不是全废物,这个消息他们应该早就知道了。

“呵呵呵……我对吴大人倒是没什么意见,这就叫价值观不同,他应该是没看过我的《海权论》,否则就不会向我提这个要求了。这得怪你啊,你就不会把我的书到处送一送,非等人家去自己买啊!”要不说洪涛脸皮厚呢,就好像他的书多热销一样。

“洪……陛下,您还是冤枉文兄了,他确实送了……但据我所知,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看,嘿嘿……”罗有德帮文南说了句公道话,他虽然对洪涛改了称呼,但那个漫不经心的劲儿,还不如不改。

二百六十五章银行业务

“其实先生的书在广州、泉州卖得都挺好的,已经加印过两次了,只是……”文南不太同意罗有德的说法,毕竟这本书也有他的一半儿功劳,被别人说没人看他自己就不乐意。

“算啦,我也没指望他们愿意看,想让一些人改变这里是最难的,官越大越难改!”洪涛撇着嘴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其实他自己都没对这本书抱多大希望,这只是他的一个小尝试,既然还能加印两次,这就说明有效果了,能让一百个人同意自己的主张,那就没白写。

“其实朝廷不光在打先生战舰的主意,他们还想铸造火炮。从去年年底开始,朝廷就调集了不少铸造工匠开始试制,具体进度我也不清楚,为了此事,郑相还曾经找过我询问火炮的细节,我以不懂为由搪塞过去了,我确实不懂!”文南点头同意了洪涛的观点,当初他到金河湾的时候,也是从心里看不起洪涛这一套东西的,只认为是凭借一两件物品犀利暂时获得了一些优势,不能长久。可是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他现在已经大部分认同了洪涛的理念。金河湾的发展过程他全看在眼里,与大宋相比,那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甚至更符合圣人教化里的某些观点。

“无妨,我不担心朝廷学会我的技术,其实我一直都在做的就是让大家慢慢学会,不是学表面、也不是学某一点,最好学一套走。可惜啊,事情不总都按照我的想法发展,但我并不灰心,我觉得这样做还是有效果的。我最担心的是朝廷把火炮研制出来之后,一旦被蒙古国拿走,那就有点麻烦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战舰和火炮的技术我还得捂着,等彻底解决完蒙古帝国这个大威胁之后,再琢磨技术扩散的事情。”大概知道了蒙古帝国的火炮研发进度,洪涛对大宋朝廷的进度基本也就不担心了。就铸造和冶炼技术来讲,原来的蒙古人肯定被大宋甩好几条街,但架不住人家真使劲儿学啊。再加上中亚、西亚地区的波斯人、大食人的技术都被蒙古人所掌握,各方面一综合,恐怕现在双方都差不多了。蒙古人搞不出来,大宋朝廷也很难有什么重大突破。

文南没让洪涛等两天,他当天就和洪涛在小楼里聊了很久,认真的听完了洪涛对于君主立宪制的构想和对未来国家的展望,第二天中午就带着妻子和孩子登上了金河号。用他自己的话讲,洪涛这套东西正是大宋所有士人追寻的理想,尤其是君主立宪制,这简直就是在完成士人阶层几辈子的理想。既然在大宋这套理念还不能实现,那他就充当一次探路者吧,跟着洪涛去探索一二。如果侥幸获得了些许成功,他必自己著书立说,反过头来把自己的成果告诉大宋的读书人,让他们自己选择该如何取舍。

洪涛倒是不介意文南这种拿金河帝国当试金石的态度,其实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成功与否谁也不知道,正好一起去探索探索。失败了也和大宋没什么关系,成功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更直观的告诉宋人,这么走能走通,愿意更进一步的就赶紧照猫画虎吧。

六月底,金河号带着两艘武装货船回到了西瑁洲,剩余的六艘战舰依旧停留在明州港外。虽然吴潜对洪涛称帝的事情不太高兴,但他还是比较理智的,听文南给他讲了讲蒙古水师的情况之后,还是选择和金河湾保持原本的合作状态,向甬江口的金河帝国舰队提供足够的补给,至于说朝廷知道洪涛称帝之后会有什么反应,那就是后话了。不管是金河湾也好、金河帝国也罢,人家对大宋只有帮助没有祸害,总不至于蒙古这个大敌还没完全消除,就和洪涛翻脸再加一个强敌,这个道理吴潜还能想的明白。

本来海峡公司的董事一般都是在十月份召开,这个月份正是准备下南洋的季节,大家凑一起商量商量今年各种货物的价格,然后统一一下思想,分配好各家购买货物的种类,防止出现一窝蜂都贩卖或者购买一两种货物的现象发生。那样得不偿失,会把买入价抬高、卖出价降低,白白让外人占了便宜。

海峡公司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运输组织,它不光管护航、港口补给和航行安全,内部还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自由定价和统购统销相结合。一面会利用公司海商的庞大采购数量和货源和提供商讨价还价,一面还会利用这些货物的垄断程度和采购商抬高卖出价。总体上讲,它更像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除了运输倒手获利之外,还能部分影响市场价格走向。

什么样的公司最赚钱?能制定游戏规则的生意最赚钱。海峡公司这几年默默在做的就是向市场伸手要权利,它手中的权利越大,控制力就越强,制定的规则就越有效力,凝聚力也就越强。对于单打独斗的海商而言,海峡公司既可爱又可恨。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弄个大甩卖,就让你赔一大笔,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个禁运某种货物,就能让你大赚一笔。不愿意冒太大风险的海商,自然是选择加入海峡公司跟着大家伙儿一起赚钱,自打有了这个公司,就没听说它们做买卖赔过。

现在海峡公司的正式股东已经超过了百名,全是在广州、泉州、福州有头有脸的大海商,每年从广州港起航的远航海船里,差不多有一半儿全挂着铜钱旗。剩余的远航货船大多是跑近途的,不经过马六甲海峡,或者干脆就是去马六甲港进货,再去周边几个小国转手倒卖,加不加入海峡公司也不太重要。

而在广州、琼州、泉州的年轻一代海商里,有很多人都习惯去找海峡公司设在广州的那家银行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这家银行专门向海峡公司股东提供大额贷款,还可以向其它非公司成员提供小额抵押贷款。另外,这家银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业务就是异地存款提款,对于海商而言,这个业务比贷款还重要、还贴心。

目前各国都没有可以互相流通的纸币,也没有能互相流通的汇票、支票,要想外出做大买卖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带着货物以货易货,二是带着足够数量的大宋铜钱,这玩意的购买力已经被海峡公司的商船普及到印度半岛了,还有向西发展的趋势。但这两种方式都有缺点,以货易货吧,交易方式太粗狂,一旦找不到合适的货物交换,就会面临亏本的危险。带铜钱交易也很麻烦,虽然有了海峡公司武装商船的护航,海盗基本不用考虑了,但大家都带铜钱,就致使几个港口的铜钱大量外流,数量日渐稀少,筹集起来非常不方便,价格还经常波动。

海峡银行的异地提款存款业务一出,海商们所有的担忧、麻烦就一扫空了。假如你想带着一船货物去卡兰巴港,只需要在广州的海峡银行分行存上一笔钱,然后拿着银行开出来的凭证出航。到了卡兰巴港,如果货物没卖光,不够买货的钱,就拿着这张凭证去卡兰巴港的海峡银行分行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