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显耀大唐-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的日子,倭王便日夜企盼着前线的消息到来,尤其是三尾城的战况,因为他深深的知道,这里是整个战局的关键。

所以倭王派人密切关注,要求情报人员必须及时把最新的战况报告于他。

在头两天,倭王听说城中并没有什么动静,根本没做任何防御,直到草壁皇孙大军兵临城下,才开始匆忙备战。

而就在当天晚上,高舍鸡以自己伪装的身份、苏我赤兄的部将迩迩艺的名义给草壁皇孙写了一封十分谦卑的信,在信中大力夸赞大海人皇子的英明、草壁皇孙及军中诸将的英勇,并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人的崇高敬意,请求这些人看在他对他们如此恭敬的面子上,暂缓攻城一天,对于如此软弱而崇拜自己的敌军大将,草璧皇孙自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因为草壁皇孙知道,以倭王军的那种战力,不要说是暂停一天,就算是暂停一个月,也定然翻腾不起什么浪花来。

在看到这样的战报,倭王不由得心中不悦,因为他认为高舍鸡的表现实在是太给他丢人了,像这样软弱的态度,怎么可能会打败强大骄横的草壁皇孙呢?

然而当他看到大唐太子那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也只能默默地等下去,但是却也在秘密的准备撤退的事宜。

而更加令他震惊的是,随后高舍鸡便向草壁皇孙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草壁皇孙的宽宏大量,爱民如子,并且表示,倭王如今气数已尽,苏我赤兄不懂兵法,御下甚严,又对他不信任,他感念草壁皇孙的仁慈,决定投降,并且约定好,在第二天夜间三更时分,以举火为号,向草壁皇孙献城投降。

当看到这一则消息的时候,倭王终于对三尾城失去了希望,对着李显苦笑道:“亏得太子殿下对那高舍鸡如此信任,却没想到那人竟然如此不忠不义,竟然背着你我向敌人乞降,并且无耻的献城,唉,事到如今,埋怨也是无用,相信草壁皇侄过不了几天就会攻到大津城下,不是小王说一句,太子殿下,我们还是前往大唐而去吧,如果现在就出发一切还来得及,如若等到兵临城下,恐怕我们想跑也跑不了了。”

却见李显淡淡笑道:“大王这话实在不智,大王且想一想,如若高舍鸡真的背叛,向草壁皇孙请降,他请降的书信如何会让你知道?这很明显是他怕你对他不信任,这才将书信的内容故意透露给你,而这也说明,他的投降实际上只是诈降,而既然是诈降,我也相信他很快便会设计坑害那草壁皇孙,或许现在战斗已经结束,草壁皇孙大受损失,甚至身死也未可知也。”

“嘿嘿,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那草壁皇侄可不是草包,那可是典型的智勇双全,他麾下的那几员悍将更是勇冠三军,像这样的组合,怎么可能会战败?直到这时候了,莫非太子殿下还不死心吗?”倭王不由得摇头叹息,暗恨不该用李显之策,结果导致三尾城这么快就要失守。

可是没想到过了没多长时间,就见一名探子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大声说道:“大王,大王,好消息,好消息。”

“都到了这时候了,还有什么好消息?”倭王不由得苦笑不已,轻轻叹道:“不要再隐瞒我了,到底是什么事儿?莫非是三尾城丢了?”

却见那探子愕然说道:“大王这说得是什么话?三尾城怎么会丢?苏我赤兄大相率军伏击草壁皇孙,获得大捷,草壁皇孙被当场斩杀,随他一起死的还有村国男依、和饵部君乎二人,麾下大将只有身毛广负伤逃走,草璧皇子的两万大军互相踩踏,自相残杀而死者几近一万,还有数千人投降,剩下的全都四散溃逃,这一支两万人的大军竟然就这样瓦解!”

“你,你说甚?你再说一遍!”倭王闻言顿时大惊,比他听说大军战败的消息还要震惊,不由得霍然而起,一脸不敢置信的问道:“真的打赢了?连草壁皇侄都被杀了?你能确定?”

“呵呵,这一点下臣自然能够确定,因为三尾城外的草壁皇孙的军营已经空了,将士们正在向城内搬运物资,这些物资都是草壁皇孙的大军的,只不过他们由于战败逃走,根本顾不了这些东西,现在这些物资全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了。”那名探子满脸的笑意,对着倭王十分肯定的说道。

“哈哈,真是太好了,这一次我们大军战胜,接下来是不是该一鼓作气,攻下他们的美浓据点了?”倭王顿时来了精神,呵呵大笑道。

第297章任务完成

“其实本宫还是建议大王不要这么做”,听了倭王那一番话,李显摇头笑道:“虽然我们打败了草壁皇孙,将这支军队彻底打残了,其实美浓也真是唾手可得,然而你却要小心大海人皇子情急拼命,因为这一战让他得胜的希望破裂,他也知道自己耗不起,所以在孤注一掷之下一定会想办法进攻濑田,然而只要坚守不出,濑田还是能够守住的,但是大海人皇子一定不会只有这一条计策,他一定会立刻将新罗的水军调回来,从东北方向进攻大津,若是你能坚守三尾城也就罢了,可是如若远征美浓,不仅需要分兵把守,更使得大津宫空虚,所以一旦新罗水军来攻,恐怕大王难以招架。”

“呵呵,这一点太子殿下不必担心,连草壁皇孙都战死了,新罗那点水军又能抵得了什么用?再者说了,我的大军快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美浓,解决了大海人皇子的家眷,更能进一步提高我的声威,相信那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归顺于我,如此一来,那区区散兵游勇一般的水军,就更不被我放在眼中。”

倭王在取得大胜之后,自以为这一次定然能够取得统一,对待李显的态度立刻产生了变化,甚至在自称的时候也不再是“小王”,而变成了“我”,除此之外,也听不进李显的良言相告,这使得本来想扶持他做傀儡的李显顿时改变了主意,对于倭国的内战不再插手,而是逐渐的在这里撤出自己的力量,包括为倭王取胜立下大功的高舍鸡,在倭国的商团成员,以及在倭国位居高位的上官庭芝。

当然,对于上官庭芝,因为考虑到他回国之后的安全问题,李显并没有立刻安排他撤回国内,而是提前对此做好布置,以免待得将来有一天离开的时候能够轻松离去。

由于上官庭芝与自己的特殊关系,李显要求在倭国的那些各种明暗势力务必保证他的安全,甚至李显连一些紧急的避难场所都安排好了。

过了十余天的时间,李显通过秘密途径得知,新罗的倭国水军果然不顾新罗王金法敏的一再请求,执意离开新罗,返回倭国,打破了对大唐水路长达数月的封锁,使得大唐与新罗之间的水路重新畅通起来。

而恰恰在这时,大唐的新水军在经过数月的努力之后,也终于建立起来,这是以江边海边的渔民船民为基础,吸收了一些退伍水军、流浪的府兵而建立的大军,当然,这里面真正的骨干则是李显暗暗培养起来的明唐商号的船员,只不过这些武后根本不知道,还以为是她最新任命的水军都督魏崇裕真正掌控了这支大军。

不管怎么说,水路的重新畅通为大唐与新罗之间的战争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使得他们本来眼看就要断绝的粮草再次充盈起来,士气也迅速的提振起来,在得到了充足的补给之后,薛仁贵将大军分成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进攻新罗国土,给金法敏进一步造成压力,另一部由泉男生率领,深沟高垒,防止靺鞨人的进攻,战争的局势竟然在短时间内发生逆转,金法敏之前收复的土地再次被唐军所占领。

当听说这一切之后,李显便知道他出使倭国的任务已经完成,再加上他对倭王已经失望,所以也没有必要再待在此处了,于是提出向倭王辞行。

倭王与李显虽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亲密无间,然则毕竟李显是大唐皇太子,他国家的强盛在一段时间内还是需要保大唐大腿的,所以这时候也显得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再三挽留,然而李显却以国内有事,不能久留为借口,拒绝了倭王的挽留,决定在三天之后离开倭国,重返大唐。

然而到了真走的时候,倭王却极力拉拢起高舍鸡来,许诺给予高舍鸡大将军之位,赏赐大量金银,希望高舍鸡能够为倭国效力。

高舍鸡想着李显图谋倭国的野心,还想着去照顾上官庭芝,本来想要答应,可是却被李显劝止了。

李显在听搞设计说起自己的打算时,摇头笑道:“舍鸡,这倭王不是什么好人,你并非倭国人,却掌控着军事大权,将来一旦助他取胜,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将你除去,所以,留在倭国不仅无法实现你的打算,反而连命也都葬送,而上官先生不一样,他只是一个文臣,并不掌握军权,无法对倭王造成威胁,所以倭王取胜之后,他反而会更加受到重用,我现在最担心的反而是,倭王无法取胜,反而一败涂地,到时候上官先生就危险了,毕竟大海人皇子现在可是以保守派面目出现的,对于唐制尤为的痛恨。不过我现在已经有了安排,相信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上官先生也一定能够顺利脱逃。”

“殿下的意思末将明白了,末将现在就去拒绝那倭王,随殿下一起返回大唐。”高舍鸡知道李显舍不得自己,不想自己在这里白白送死,心中对李显更加感激,连忙抱拳说道。

却见李显摆了摆手,淡淡笑道:“其实你直接干脆的拒绝了,那倭王反而会心中轻松,因为他也害怕你的威望大增,会影响了他的地位,之所以对你出口挽留,其实并非是为了战争的胜利,因为他相信以现在的形势,就算是一头母猪带领,也能取得胜利,他只是为了给人留下一个求贤若渴的印象,而你的拒绝却是帮了他的大忙,所以他感谢你还来不及,一定会给你一些赏赐,而这些东西你收了,他才会安心放你离开。”

随后发生的事情果然如李显所料,高舍鸡找到倭王,干脆的提出自己想要随李显返回大唐,倭王一脸的难舍,但是脸上偶尔闪过的一脸轻松却是出卖了他的真实想法,在高舍鸡再次拒绝之后,倭王便赠送了高舍鸡千两黄金,高舍鸡大方的收下,倭王这才松了一口气,欢天喜地的送高舍鸡离开倭国。

第298章重返大唐

这一次出使倭国,感到最幸福的应该是上官婉儿一家三口了,虽然战争不断,一路之上危险重重,然而这一家却能安享天伦之乐,尤其是上官婉儿,从小没有得到过父爱,这一次总算是得偿心愿。

而上官庭芝夫妻的造人计划也算是初见成果,在离开之时,郑绮云已经怀有身孕,虽然只有一个多月,可是这种感觉却是神准。

只不过到了分别的时候,虽然彼此之间难以割舍,却也只能就这样离开,甚至在这时候他们都不能光明正大的道一声离别。

然而他们一家三口都知道,即便是现在的这一幕,其实也是拜李显所赐,如果没有他的话,上官庭芝早已经死去十几年,他们那里还有今日的团聚?

而正是因为这次团聚,他们一家三口对李显的这种感恩就更加的深厚了起来,所以在离开之后,她们母女就将这种离愁别恨转化为对李显的感恩。虽然当着外人的面,她们并没有对李显说任何客气的话,甚至连一个眼神都没有,可是在内心里,早已经是把李显当成是这个世界上出了上官庭芝之外最亲近的人。

对于李显的这种感情,上官婉儿体会的尤为深刻,然而她的感情却并不都是感恩,而是把这种感恩自觉地转化为更深的爱意,这种爱意使得她更加愿意为了李显付出一切。

在返航的途中,上官婉儿频繁的主动邀请李显私会,而对于已经敞开了心扉的李显来说,这一点也并不抵制,所以一来二去,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自然也越来越深厚,在这样的情况下,突破最后一重的障碍,让两个人做出真正亲密无间之举也显得水到渠成。

然而上官婉儿却也知道,李显这个人在这方面从来都不会主动,这件事想要做成,只有她首先展开主动才行。

其实上官婉儿也并不是不知羞臊,然而她也知道,等到返回长安之后,这种甜蜜的私会以后便会很少了,所以,与其到时候后悔,还不如在现在就把身体交给李显,反正早晚都是他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婉儿在一次私下幽会的是故意穿了很单薄的衣服,然后一点点的撩拨着李显,最后惹得李显终于失去了理智,将婉儿狠狠地压在了身下,彻底将她占为己有……

然而事情一做下,李显就感到后悔了,他倒不是后悔与婉儿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而是担心万一婉儿因此而受孕,武后恼怒之下,恐怕婉儿性命不保,到时候一切可就晚了。

不过事情既然做下了,后悔也没有用,如果李显豁出去脸面,将婉儿纳为侧妃,就算是武后再怎么恶心,也不能在明面上拒绝,如果她真的要置婉儿于死地,那他也不介意再来一次闯宫救人,甚至把他逼急了,哪怕是来一次玄武门之变也都在所不惜。

所以既然想通了这一切,李显也不再犹豫,而是专心致志的享受起了与婉儿之间的这种亲密无间的游戏,这两个人不说是日夜狂欢,却也差不多了,好在李显和婉儿的地位够高,李显做事又十分隐秘,再加上大部分都是他们二人的亲信,所以倒也能够瞒得住。

“七郎,你之前已经有了儿子重俊,如今连太子妃也都怀孕了,我也要为你生个孩子,我们的孩子继承了我的美丽和你的智慧,将来一定会是天下一等一的美女。”上官婉儿在和李显一起缱绻缠绵之时,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虽然脸上飞霞,然而心中却是十分甜蜜。

虽然这一点李显也是有些为难,然而对此却也没有拒绝,嘿嘿笑着说道:“想要为我生孩子那敢情好,可是你可知道,想要成功受孕,可是需要准备很长时间的,你看看我那岳母大人,用了多长时间才能有今日?所以,你可要做好长期打算,多多承受我的雨露。”

说完之后,李显那一双不安分的手再次游荡起来,之后两人之间又是一场昏天黑地的生死大战……

其实这样美妙的日子对于李显来说自然是给个神仙都不换,然而毕竟旅途有限,在李显感到自己愈战愈勇之时,终于船到岸了,他们再次踏上了大唐的土地。

由于如今高宗与武后再次临幸洛阳,高宗有旨,要李显在返回大唐之后直接回洛阳,所以李显也不敢怠慢,只好随着车队再前往洛阳,而这时候人多眼杂,为了避嫌,李显只能硬生生割舍下心中的情意,与上官婉儿像是陌生人那般,只是礼节性的进行交往,连一点眼色都不敢使。

“哼,我这万恶的母后,都是因为她,让我无法与婉儿自由恋爱,这就是书上所写的那种封建压迫呀,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光荣下台,到了那时,我就可以痛痛快快的与婉儿她们相守,再不用看谁的眼色了,不过如今父皇病重,驾崩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了,我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千万不能让我那母后占据了上风,否则的话,就算我等得起,恐怕很多人也等不起。”

一想到武后,李显的心中就感到浓浓的不爽,与此同时,他也知道时日不多了,接下来一定要加紧行动,对武后的各种可能做出应对,否则一旦那一天到来,自己就只能被动挨打了,而这,可不是他李显的风格。

可就在他刚刚来到自己在洛阳的合璧宫,正准备朝见高宗和武后的路上,突然收到了一封密信,李显一见那信封上夹着一根鸡毛,便知道一定是紧急大事,连忙打开一看,却看到了杨玉舒被武后宫中的尚宫独孤若雪害死的噩耗。

李显看了这个噩耗,顿时火冒三丈,咬牙切齿,暗骂不已:“独孤若雪,你这个贱人,竟敢动我的女人,莫非真以为有她护着,我就不敢动你?哼,这一次我一定要你死,而且是要让你的主子把你处死!”

第299章骑猪将军武懿宗

虽然李显对独孤若雪的痛恨已经到了极深的程度,可是对于除掉独孤若雪之事却也不能急躁,所以李显在通过秘密渠道将此事交给上官婉儿和韦团儿之后,便暂时转移了视线。

因为对于现在的大唐来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北方战局的混乱,通过李显的一番努力,海上交通线被重新打通,而且大唐也重新牢牢掌控了制海权,就算是大海人皇子统一倭国,再将原本那些水军的三倍派来,也绝对不是大唐的对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战局逐渐向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样好的战局却被一人硬生生的破坏掉了,而这个破坏如此好的战机的传奇人物,便是武后精心挑选出来的那个负责征讨契丹的大将,武后的侄子武懿宗。

原来武懿宗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统率大军终于来到了契丹作乱的赵州,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却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讨贼的战斗,甚至连准备都没有,他在那里所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滥杀无辜。

他把那些受到契丹压迫而无奈投降,最后又投奔大唐的军民们全都押起来,集中进行杀害,生刳其胆,也就是生生的剖开被杀者的腹部,取出他们的胆来,结果是血盈于前,而武懿宗却谈笑自若。

百姓们对武懿宗的这种做法深深怨恨,把他与在冀州滥杀无辜的契丹先锋何阿小并称“两何”,并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而武懿宗对此还不解恨,竟然向武后上书,要求把所有“从贼”的河北百姓全部灭族。

然而这样的将领在遭遇契丹敌军的时候,却是根本没有胆子,简直就是闻风而逃。在他来到赵州近两个月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得到情报,说是契丹数千骑兵将至,心惊胆战的武懿宗连消息都没有核实,就立刻率军逃走,十余万的大军,竟然被契丹的数千人追着打,一路之上损失的粮草器械数不胜数。

武懿宗败退的消息传来之后,举朝震惊,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薛仁贵立刻向皇帝上书,弹劾武懿宗的作为败坏军纪,令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大好局势瞬间化为乌有,强烈要求严惩武懿宗,另换能将。

与此同时,殿中侍御史郭元振、侍御史杜审言、中书舍人卢照邻等人纷纷上书,要求撤换并严惩武懿宗,另选贤能,征讨契丹。

而这时候,一首诗悄悄在坊间流传,诗的内容是:“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阶骗。去贼七百里,隈墙独自战。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趣。”

这首诗本来是之后十余年有个叫张元一的左司郎中所写,诗的名字就叫《嘲武懿宗》,不过这时候这张元一还声名不显,所以这首诗便被李显拿来嘲讽武懿宗,前两句主要是嘲笑武懿宗身高太低,即便拿着长弓也只能射短箭,即便是骑最矮的蜀马,也需要站在台阶上才能上去,中间两句则是嘲笑他弄虚作假,隔着敌人七百里,却绕着城墙自己跟自己作战,最后两句是嘲弄他望风而逃。

李显做出这首诗之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将这首诗给传扬了出去,很快便弄得人尽皆知。

武后虽然想要维护,然而这时候的武懿宗名声已臭,犯了众怒,不要说是东宫党羽和大部分的中间派,就连后党中的一部分人,如刘景先、范履冰等人都要求撤换武懿宗,以便重新收拾糜烂的北方局势,安定北疆,在这种局势下,武后也终于决定不再包庇,将武懿宗召回洛阳,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削去了兵权,贬为左监门校尉,与此同时,决定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商议新任将领的人选。

“众卿皆已知晓,由于契丹贼众势大,武懿宗不敌,北方局势再度糜烂,国家危难,不知何人可为大将,为国家效劳?”毕竟那个无能之辈、战败之人是自己的侄子,所以武后的脸上很不好看,一脸阴沉的说道。

却见中书令薛元超上前,缓缓说道:“天后娘娘,容臣上禀,如今契丹贼子竟猖獗至斯,竟将战火烧到了冀州,百姓流离失所者数以十万计,饱受战火摧残者不计其数,这要追究起来,都是当初太子殿下执意要对新罗开战所致,若非如此,契丹如何敢妄言背叛?嘿嘿,这个责任真不知道太子殿下能不能背负得起?”

原来当初薛元超由于李显一番话,被赶出朝堂,可以说是丢尽了形象,自然对李显怀恨在心,现在眼见北方局势难以收拾,自然要乘机委罪于李显,一方面是报当初的一箭之仇,另一方面也是秉承了武后的旨意,乘机阴李显一下。

可是朝中正义之士也不少,自然不会没人放任薛元超如此嚣张,只听得侍御史杜审言嘿嘿冷笑道:“薛相这句话说得可真是没有道理,新罗小国,竟敢犯我大唐国威,教训之乃是势之必然,我大唐尚武,当年太宗皇帝仅以二十余骑,便敢喝退突厥数十万大军,更何况如今我朝经济繁盛,百姓富庶,鼎盛之局已现,如何能对一弹丸小国示弱?如今北方战败,薛相不追究骑猪将军武懿宗之罪,反而责怪太子殿下,这就是你薛相忠心为国之举么?”

“骑猪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高宗现在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今天本来是打起精神来上朝的,可是刚刚上朝没多久,就见朝臣们开始为了战争之事互相扯皮,心中很是烦躁,可是就在这时,忽然听得杜审言说出“骑猪将军”之语,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却见杜审言躬身解释道:“回禀陛下,是这样的,这武懿宗当初受命出战北方,到了赵州之后月余不见一战,亦不作任何准备,专事屠杀百姓,后来惊闻契丹来犯,惊慌逃窜,丢失河北之地数百里,后此事被坊间好事者得知,气愤不已,故此作诗嘲之,其中有‘忽然逢著贼,骑猪向南趣’之句,故此武懿宗被称为骑猪将军。”

“哦?骑猪又是怎么一回事儿?莫非那武懿宗当真骑猪逃走?懿宗有马,为何骑猪?”高宗一脸的不解,虚心求教道。

第300章自荐

“呵呵,是这样的”,杜审言一躬身,笑眯眯地解释道:“武大将军一听说契丹骑兵来了,吓得屎尿齐出,夹屎而逃,屎与豕同音,夹屎岂不是骑猪?”

“哦?哈哈,原来骑猪将军的典故竟是这么来的,有趣,有趣,哈哈……”高宗闻言顿时哈哈大笑。

群臣闻言也是随着高宗一起大笑,这其中甚至还有后党的一些成员。

而站在武将班次之中的武懿宗却是满脸通红,向着杜审言投来了凶狠的目光,似是要吃了杜审言一般,然而杜审言一向为人狂傲,又嫉恶如仇,对于武懿宗根本就没放在眼中,哪里会在乎于他?

之后却听得中书令崔知温喝道:“杜御史,你好大的胆子,武将军虽然战败,却是忠心为国,你不仅不予同情,反而作诗相戏,还给大臣乱起外号相辱,究竟是何居心?你身为殿中侍御史,监管百官朝仪,可你连自身都管不了,又有何资格做这殿中侍御史之职?”

“哼”,在听了崔知温这么一番话之后,李显顿时面色转冷,厉声喝道:“崔相公好大的威风,好一番义正词严,败兵之将你不去追究,反而追究嘲弄误国之义士,如今国难当头,北方局势糜烂,你崔相公不说为国效劳,反而尸位素餐,奢侈无度,整日花天酒地,你这相府装饰之豪华,连王府都难企及,可是你为国做了什么?是捐出了财产以充军资还是派遣了族中壮丁入伍?亦或是为前线做出些许谋划?你一无功劳,二无苦劳,反而为战败误国之人辩护,安的是什么用心?你之所作所为,又有何资格做这中书令之职?”

“这,这,微臣乃是一介文臣,这出兵打仗之事本不精通,即便是有心,亦是无力,微臣家世清白,为官清廉,家中并无余财,即便是有心为国捐资助战,亦都无力,又何来奢侈无度,花天酒地之说?太子殿下恐怕是道听途说,误信人言吧?至于捐资助战之事,微臣倒是想起来,太子殿下宫中向有余财,微臣听说此次前往倭国途中,太子殿下曾攻破一座倭寇基地,收获资财无数,不知太子殿下可曾向军中捐助?”

崔知温听了李显那一番话,首先是急着为自己辩解,之后又倒打一耙,反诬李显没有为国出力。

却见李显嘿嘿冷笑,从袖中取出一物,大声说道:“崔相公可去打听打听,昨日本宫已向军中捐献二十万贯钱帛,以充军用,此乃凭据,尔可细看。至于崔相公自称家中并无余财,此事本宫可不信,只不知城南安义坊占整个坊区三分之一的那所豪宅是何人所有?嘿嘿,那所豪宅之内夜夜笙歌,来往之人全是鲜衣怒马,衣冠楚楚,崔相公不会说不知道吧?还有,崔相公在蓝田县所置良田数百顷,此事莫非也当众人皆是瞎子聋子?”

“啊?这,这,陛下恕罪”,崔知温见李显竟然直接点出了他拉拢人才的秘密据点和非法侵吞的大量土地,顿时冷汗直出,又见高宗的面色愈加阴沉,不由得浑身惊惧,连忙对着高宗叩头说道:“陛下,微臣冤枉啊,这都是下人瞒着微臣所做,对此微臣可是一无所知啊。”

“哼,如若崔相公当真对此一无所知,此刻为何惊惧?再者说了,你那下人究竟是如何的胆大包天,竟敢瞒着你做出这等事来?他能有多大的威权,京能获得如此巨额的财富?”李显并没有打算放过崔知温,继续追问道。

“这……”崔知温被李显问得哑口无言,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一张脸如同猪肝一般,最后只能继续向高宗请罪道:“陛下,微臣知罪,还请陛下念在微臣对陛下一片忠心的份上,饶过微臣这一次吧,微臣以后决计不敢了。”

“嘿嘿,崔相公,你还想着下次?这真应了一句话,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你先想着这一次,如何向父皇母后和天下百姓交代吧,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我大唐有你这样的良相,又与武懿宗这等废物互为援引,怪道北方战局如此混乱。父皇,母后,儿臣请父皇下旨,将此佞臣绳之于法,以儆效尤,以便前线战士能够安心作战!”

李显不再理会崔知温,而是对着高宗和武后叩头,然后大义凛然的说道。

“哼,崔知温这厮着实可恶,枉费朕对其一片信任之心,今若不惩处,群臣何安?百姓何安?前线将士何安”?高宗愤怒的站了起来,指着崔知温一顿臭骂,然后又换了一副颜色,对着武后说道:“媚娘,你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武后自然知道崔知温这一切都是秉承她的旨意行事,然而这事却也不能放在明面上,只能表态道:“若是崔知温果然做下此事,自当严惩,然则我们要有证据,所以臣妾认为,应当先由御史台进行调查取证,待得取得真实证据,再进行严惩亦不迟。”

“媚娘所言有理”,高宗点了点头,然后大声说道:“先免去崔知温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令其返回府中待命,着御史台彻查崔知温贪腐之事,十日内将结果上报,届时再决定如何处置。此事先放过一旁,诸卿且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