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显耀大唐-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鄯城解围的第二天,洮河道行军副总管王孝杰率领着六千大军来到了鄯城城外的军营之中,半月之后,洮河道行军副总管、工部尚书刘审礼统率着三万余大军并大量辎重粮草来到了鄯城之内,这一下子终于彻底解决了大军所需要的粮草问题。

而李显麾下的大军总数,也终于达到了十万之众!

虽然看起来人数也算不少,可是比起噶尔钦陵的二十余万大军来说,李显麾下的兵马依旧占据了少数,但即便这样,李显也决定对吐蕃发起反攻。

在大唐仪凤三年四月初五,李显召集鄯城城内及城外军营内诸将一道召开军事会议,经过讨论之后决定,留下刘审礼统帅一万兵马驻守鄯城,其余众将则随李显大军即日发兵,对吐蕃大军发动全面反攻。

大唐出征的大军由李显亲自率领,分为左中右三军,左路军以王孝杰为统领,率军两万,主要的任务是截击吐蕃粮道,令其难以坚守;右路军以王方翼为统领,同样是率军两万,主要任务是绕远邀击乌海,断绝安西四镇与吐谷浑吐蕃大军之间的联系;中路军则由李显亲自率领,攻击噶尔钦陵大军驻守之地,大非川军营。

噶尔钦陵也是吐蕃名将,之前被李显一场突袭打败,解了鄯城之围,知道再战下去也是无益,无奈之下只好率兵退走,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守住吐谷浑和安西四镇,这几个月就没有白忙活,他也算是实现了之前的预定目标。

不过他也知道,李显绝对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于是在退到大非川之后就立刻着手修建营垒,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已经将整座营垒修建的安如磐石,相信就算是有二十万大军一起发动进攻,也绝对难以攻破这座坚固的营寨。

但是李显却偏偏不信邪的率军前来,并且命人在营寨之外大张旗鼓的修建土山,建造井阑,目的自然是要观看营内虚实,噶尔钦陵本身就拥有绝对兵力,又如何能够让李显占这等便宜?所以,第二天就率领大军出营作战。

两军阵前,李显一马当先,来到了距吐蕃大军五百步之外,大声喊道:“久闻吐蕃大相噶尔钦陵乃天下名将,可敢出来与吾一会?”

李显话声刚落,便见一骑越众而出,来到李显两百步开外,大声笑道:“本相素闻大唐周王年少英雄,惜乎未曾一见,今日终于见到真人,呵呵端的是玉树临风,潇洒美少年。”

却听得李显冷冷哼道:“噶尔钦陵,八年前你大军战败,用诡计迫使本王退兵,之前双方议和,尔等退守疆界,不敢再犯,为何今年竟然背信弃义,再次率军攻我大唐?尔等不念旧情,反而刀兵相加,实乃忘恩负义之徒也,今日有何颜面于我并立此间?”

噶尔钦陵闻言哈哈大笑道:“大王这话说得很是奇怪,首先背信弃义的当是足下吧?当年议和,尔大唐不依约定,交还俘虏,反而将我吐蕃俘虏数万人系数坑杀,如此行径令人发指,我吐蕃正是因为不满足下如此残忍无道,这才兴兵进犯,为我无辜被坑杀的将士们讨个公道,你若是向我无辜将士亲自致歉,并且答应将凉州至鄯城一线西部地区割给我吐蕃以示谢罪,我军便会遵守承诺,十年内不再进犯大唐。”

却见李显嘿嘿冷笑道:“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你的胃口倒不小,也不怕撑死你?你要我答应也行,只要你答应把吐蕃的逻娑先割让给我大唐,你和你家赞普再到我长安之中做人质,我便满足于你。”

“你说这番话的意思就是,你我之间除了厮杀之外,已经别无他途了?既然如此,你我之间便也无谓口舌之争了,索性在战场上分个胜负。”

第228章鞘中之剑

“哈哈,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李显在听了噶尔钦陵在战场决个胜负的话,顿时哈哈大笑,对着噶尔钦陵说道:“不知大相是要与我军来个全面决战,还是先斗上一阵再说?”

却见噶尔钦陵淡淡说道:“我吐蕃将士勇冠天下,不管是大规模作战还是小军团决斗,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大规模作战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今日双方就来个小规模决斗吧。双方各自退出百步,然后各自派遣五百勇士,任凭双方将是进行厮杀,直到一方被杀光为止,在此期间任何一方不得上前施以援手,不知大王可敢答应?”

“呵呵,尔吐蕃将士勇冠天下,我大唐勇士却还没有开口答应,既然大相今日主动提出斗阵,小王在气势上自也不能弱了,既如此,好,本王便答应你又如何?”李显毫不示弱,大声笑着答应了下来。

却听得噶尔钦陵笑着说道:“既然答应下来,那便不要反悔,否则的话贵军定然会以失信于人而怡笑天下。”

李显闻言重重的哼了一声,大声说道:“小王还不至于不在乎我大唐之名声,更何况小王心中早有必胜之把握,又如何会拒绝此等事情?你我同时下令后退一百步,以便斗阵之将士厮杀,如何?”

“既如此,那自然是再好没有了。”噶尔钦陵对于李显很是没有把握,所以自然要格外小心,生怕其耍赖使诈,现在见对方当着双方大军的面承诺下来,便知道对方这一次应当不会不讲诚信了,但他还是等到对方后退的令旗挥舞之后,方才对己方将士下令后退。

片刻之后,两军阵前就已经被清出了一片规模不小的战场。

噶尔钦陵见状,立刻派出自己麾下最拿得出手的将领、亲兵队长蒲陶赞率领自己身边的五百名精锐侍卫前去列阵迎敌,并且再三叮嘱道:“蒲陶赞,此次作战关系到我吐蕃大军的颜面何士气的提振,你务必给本相战而胜之,若是你让本相失望了,本相决不轻饶。”

蒲陶赞闻言,立刻点头说道:“大相且放心就是,此次末将定然不辱使命,若是有任何差池,不等大相开口,末将便会自行砍下末将狗头以谢大相。”

说完之后,蒲陶赞立刻接过噶尔钦陵手中的令旗,然后从噶尔钦陵的护卫之中挑选了最为精锐雄壮的五百人,然后对他们大声说道:“将士们,今日本将挑选尔等与唐蛮斗阵,这是尔等至高无上之荣光,我等要在三军将士面前,在大相面前露脸争光,将唐蛮杀得大败,令其士气下降,此次攻击唐蛮大胜之后,我等定会位居首功,不仅成为我吐蕃各部之英雄,被纪念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自身也会因此而被提升官爵,为家族带来各种利益,这是我等千载难逢之机遇,诸位务必把握好了。”

这五百名将士一听蒲陶赞如此说,自然是浑身热血上涌,齐齐大声吼道:“请队长放心,请大相放心,小人一定不负厚望,将唐蛮杀得七零八落,片甲不留,让唐蛮从此记住我等,记住我吐蕃勇士之可怕!”

噶尔钦陵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时候他抬眼向唐军阵中看去,发现李显也准备好了,他所选派的五百名军汉虽然看起来也都颇为雄壮,然则比起自己帐下这五百名亲卫来,却是差了不止一筹,虽然那里面的带头者,是当初李显率军冲杀之时紧紧跟在李显身边的一名猛将,但是噶尔钦陵却对此根本无视,毕竟在这种整体战斗力弱的情况下,个人就算是万人之敌又有什么用?依然无法阻止败亡的命运,甚至连他自己也难以存活,最多自己这边也就是多死几个到十个人而已。

可是噶尔钦陵根本不知道,李显所选出来的这五百名将士虽然外表上看起来并不怎么精锐,然则这些将士不仅武艺出众,战斗经验也极为丰富,因为李显在对他们进行训练之时,天天都在模拟战场的真实场景,可以说每天都在接受着惨无人道的疯狂折磨,而他们的伍长、什长、队正等基层干部都是经过无数大战之后幸存下来的百战老兵,随时以自身的经验对他们进行指挥。

更加令人不知道的事,这支队伍,是李显嫡系中的嫡系,是李显私自招募的军队,都是从一些失去土地无法承担兵役而流亡的府兵户中征召而来,全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之前一直是以杂役的形式出现在王府之中,直到李显上前线的时候才被暗中安排到军队中来,后又被“挑选”成为了李显的亲兵,这些亲兵因为受雇于李显,所以只听命于李显,所以在忠诚方面,没有任何担心。

正是因为是自己的嫡系,所以李显也特别舍得为他们花钱,身上的甲胄和武器虽然看上去和其他的士兵没有什么区别,然而材料都是精挑细选之后的,每一套都能顶得上普通士兵十套的价值。

当然,这也不排除李显麾下这五百将士实战经验不足的弊端,毕竟再真实的模拟也只是模拟,根本不能和生死搏杀之时累积的实战经验相提并论,而再好的甲胄和武器,如果体现不到战斗力上,那也相当于是形同虚设,所以,李显这一次之所以派他们上阵进行斗阵,固然有让那些对于自己挑选亲兵感到不服的将士们心服口服的意思,更重要的就是让这些小年轻经历一番血腥的杀戮和生死的考验,以便能够真正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李显的战斗动员并没有多少话,只有短短的几句:“将士们,这对于你们之中的大多数来说,还是第一次上战场,体现真正的血腥战斗,但是我敢保证你们只要经过这次磨砺,一定会成为一支真正的精锐,你们就是鞘中之剑,这一次战斗,就是宝剑出鞘之时,你等十年磨剑,等的就是今日,今日一战,尔等定将像太宗皇帝的天策军一般扬名天下!”

第229章利剑出鞘

李显的战斗动员虽然没有慷慨激情,热血满怀,然而对于那些受雇于李显、准备体现自己价值的亲兵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只见他们默默地摸索着手中的上品镔铁横刀,感受着横刀上传来的冰凉,心中却是涌起了一股强烈的杀意!

“大王适才所言没错,我等现在就像是这藏于锋刃中的宝剑,如果不用于杀敌的话,根本没有谁知道我等乃是宝剑,今日既然出鞘,自当与众不同。”

五百人在亲兵队长高舍鸡的率领下,昂然来到了战场之上,他们的表情冷漠,眼神凌厉,杀意盎然,只待一声令下,便会让手中的横刀饱饮鲜血!

他们只差这一步,便能蜕变为真正的精锐,即便是比起太宗皇帝的天策军也丝毫不差的天下精锐!

双方列阵完毕,尽皆怀着必胜的信念,必死的决心,因为斗阵规定,双方只能由一方离开,另一方则是全部战死!

这是最为残忍的战斗,也是最能提振和降低士气的战斗,所以双方的将士们都对此极为重视,甚至把这当做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战。

“出击!”在双方列阵完毕之后,双方的主将也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熊熊烈火和必死的决心,这时候竟然升出了一丝惺惺相惜之感,然则这是生死之战,事关全局的胜败生死,所以无论是谁,心中都没有一丝的不忍和容让。

高舍鸡更是心潮澎湃,热血上涌,暗暗想道:“我高舍鸡自从在高句丽战场上得到了大王垂青,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是心腹来看待,虽然我当时自承奴才,然则大王从未把我当成奴才看待,而是将我悉心培养,传我武艺兵法,让我成长为一名将才,虽然我如今并未被委以官职,然则我却知道这是时机未到之故,相信等到大王将来荣登九五,我一定可以夙愿得偿,其实想想,就算我将来做不得官又有何妨?大王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死相报。好在我高舍鸡现在有了儿子,而且被大王取名为仙芝,相信我即便现在为国捐躯,我儿将来定然能够得到大王照顾,如此一来,我即便是现在死了又有何憾?”

“今日我等必将以死来报答大王知遇之恩!”高舍鸡手握上等镔铁横刀,心中如同有一团火在燃烧,死死的盯着对方主将,然后将手中上等青钢刀一扬,大声喝道:“杀!”

与此同时对方主将也发布了同样的命令,只见双方的将士们尽皆齐齐大吼,挥舞着手中的兵刃,彼此厮杀纠缠在一起。

战斗只持续了片刻的时间,目光如炬的噶尔钦陵就变的面色难看起来,因为他遥遥的看到,对方的将士明明不日己方强壮,可是己方阵亡的将士却明显比敌方少了许多,甚至这种比例可以达到恐怖的十比一!

“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这绝对不可能的!”噶尔钦陵一脸的难以置信,看着自己阵营中的将士纷纷倒下,再也站不起来,而对方阵营的将士在杀完一个之后继续生龙活虎的去杀另一个,眼中的疑惑更加浓重了起来。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之后,噶尔钦陵才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双方的武器和甲胄上,只要是己方的将士和唐军将士挥刀对砍,刀断的的一定是己方,而只要唐军将士挥刀斩向己方将士的甲胄上,己方将士的甲胄一定会被斩破,并且附带上一段段的身体残肢,看起来己方的甲胄竟然像是纸糊的那般脆弱,己方的甲胄当然不是纸糊的,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唐军的横刀全都是削铁如泥的宝刀!

还有,己方的横刀也算得上是锋利,可是砍在唐军将士的身上,唐军将士竟然像是浑然未觉一般继续战斗,看起来一点损伤都没有,这充分说明一点,对方的甲胄也是经过特殊制造的,防御力极高,至少己方将士手中的刀无法破防!

直到这时噶尔钦陵才意识到李显手中兵力羸弱,为何那么痛快就答应了斗阵的要求,原来他并不是年少轻狂,而根本就是早有准备!

“好一个奸诈可恨的李显!这厮竟然使诈,将麾下装备最精良的人派来作战!”噶尔钦陵看着自己昔日身边的亲卫们一个个无力的倒下,不由得银牙暗咬,恨恨地说道。

其实噶尔钦陵却也只能这样想想而已,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李显也算不上使诈,毕竟在斗阵这等双方都极为关注的大事上,派出己方装备精良的战士前去作战也是正常情况下的必然之举,根本没有谁能够对此进行指责。

然而李显却又真是骗过了噶尔钦陵,因为如果他知道对方这支队伍的装备如此精良的话,一定不会答应这场对于唐军将士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悬念的胜利的斗阵。

但事到如今,噶尔钦陵就算是后悔也都晚了,他明显可以看得出来,李显麾下那支队伍原本其实只是武器装备好一些,武艺高一些,可身上其实并没有百战之师身上那种强烈的杀气,可是在这一战之中,随着厮杀越来越激烈,在看到了战友和敌人的死亡之后,那支部队渐渐地拥有了一股凛冽的杀意,而这杀意必然会让那些军事脱胎换骨,成为整个天下最为精锐的战力!

“嘿嘿,真没想到,我这五百亲兵竟然只是李显麾下那些新兵蛋子们的磨刀石,这话要是说出去,我噶尔钦陵的脸该往哪里搁?我有什么脸面号称是吐蕃第一名将?”噶尔钦陵见状不由得心中苦笑,之前的豪情壮志竟然似在这一刹那间就被抽空了一般。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吐蕃一方五百人,包括主将蒲陶赞全部阵亡,无一活口,他们虽然进行了拼死的挣扎,也给唐军造成了三十多人死亡,五十多人重伤,三百余人轻伤的代价,然而却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败亡的命运,就像是一个坠入深渊之中的人,抓住了一根看起来能够救命的野草,可是最终仍不免坠落深渊的命运一般。

现实的残酷无情也让所有的吐蕃将士深受打击,在同样的兵力下,唐军将士竟然以不足一百人的伤亡代价杀死了己方的五百人,这样的仗以后还怎么打?

就在这时,只听得唐军阵中响起了军鼓之声,原来是李显亲自擂鼓,率领大军向着吐蕃的军阵发起了进攻,见到这一幕,所有的吐蕃将士全都心神震动,下意识的就开始逃走。

第230章士气已衰

和噶尔钦陵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李显的心情却是十分愉悦,他这五百人的新兵蛋子,虽然有着精良的装备,然而实战经验却很不足,更兼身上没有那种沙场磨砺出来的杀气,竟然能够以阵亡三十多人、重伤五十多人的代价取得全胜,不可谓不令人欣喜,然而那些阵亡和重伤者再不能上战场,这五百人等于一下子减员八十余人,令李显感到无比的心痛。

从李显内心来说,这八十多人的伤亡还是太多了,这主要归因于这些将士没有受过真正的鲜血考验,否则的话,以他们现有的装备和战斗力,绝对不会损失的这么惨重。

“唉,八十多人啊,每一个都是我的心头肉,这么多人就这么没了,还是我做的这个决定过于草率啊,如果让他们随着我慢慢上战场厮杀,我可能仅仅以极其微小的代价促进他们成长。”李显兀自摇头叹息不已,心中非常不满意。

可是李显不知道,他的这一想法如果被噶尔钦陵知道了,一定会动手打死他,这重要打死他的冲动绝对不是因为对他的仇恨,而是因为李显这货实在是太能装那啥了:“我的手下可是战斗力最为顶尖的五百名亲兵队伍,这些人就算是比起我吐蕃最勇猛善战的将士,也都能抵得上最少一千人,这么精锐的亲兵队伍被你就这么杀得干干净净,让我倾注了十余年的心血一朝化为乌有,你仅仅损失了八十余人,竟然就这么痛心疾首,要找你这么说的话,我现在是不是就应该当场自刎啊?你能不能再装一点?能不能?”

只是可惜李显听不到噶尔钦陵的呼声,他现在正在亲自擂鼓,下令麾下大军乘着己方胜利,士气大涨,而敌军士气低落之时发起了攻击。

实在是因为唐军胜利的太过容易,对于吐蕃大军造成的震撼是在太过强大,所以现在的唐军如同是猛虎下山一般,气势如虹,纵然噶尔钦陵威名素著,军法甚严,这时候却也难以约束,再加上身边亲兵队伍大都损折,无奈之下也只能退回军营。

好在噶尔钦陵遇慌不乱,处变不惊,在关键时候拥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在退回大营之后,眼看大部主力全都退回了营中,剩下的万余人马却被李显大军追逐,若是不果断做决定的话,一定会被对方衔尾攻入城中,现在的军心本来就已经低迷,如果再被攻进来的话,他相信这些将士一定没有任何抵抗的勇气,如此一来,他麾下的这些人马立刻便会土崩瓦解。

所以,噶尔钦陵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就下令关闭营门,不仅仅是唐军,连己方的万余人马也都被关在了营门之外。

“你们,你们这是要做甚?快快放我等进去,再迁延片刻我等会没命的。”

“大相,大相,我可是你的小舅子啊,别的人你可以不管,可是你总该把我放进去吧?”一名年轻俊秀的吐蕃小将声音中带着哭腔,凄厉的说道。

可是他这句话刚说完,便听得周围一名黑大个的将领走上前来,怒声骂道:“老子为了大相出生入死十多年了,凭什么大相连老子都可以不管,却要管你这个小白脸?你不就是仗着你那姐姐是大相的小妾吗?哼,今日不等大相放你进去,老子先捶死你这小白脸儿。”

那黑大个走上前来,一拳就打在了那小将的鼻子上,那小将惨叫一声,登时鼻血长流。

在黑大个之后,有有不少将士上前,对那小白脸一阵暴打,一边打一边还痛骂不已,听那话中之意,好像此人平日里仗着噶尔钦陵作威作福,没少欺负人,今日那一声叫唤竟然惹起了众怒,被众人一顿拳头揍得竟然只有出的气儿,没有了入的气儿。

在营内的噶尔钦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舅子被如此胖揍,却是一声不吭,到了现在,不要说是他的小舅子,就是亲爹在外面,那也绝对不能打开营门,否则的话,他所要承受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失败。而这样的结果,不要说是他,就算是整个吐蕃,都绝对难以承受。

所以,尽管大营外面的的吐蕃将士们吵了个天翻地覆,里面也不乏有自己的亲信,求情的,怒骂的,什么样的人都有,种种不一而足,然而噶尔钦陵却给它来了个充耳不闻。

“事到如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若不是因为现在的吐蕃离不开本相,本相也一定会随着诸位一起在营外,甚至就算是现在,如若国家需要,本相也会慨然赴死,诸位,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你等做出牺牲之时,且请安心上路吧,本相最起码可以保证,一定好好照顾你等家眷。”噶尔钦陵也生怕这些吐蕃将士会叛归唐军,所以这时候也自然要出言安抚,让他们在营外也要为吐蕃效死力,同时也是在告诉他们,你们的家眷还在我手上,想要投降,那可要好好的掂量掂量。

噶尔钦陵这一番话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许多原本准备投降的吐蕃将士顿时放弃了之前的打算,转过身来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然而一看到唐军将士那漫天的杀气,再想想他们其实只是噶尔钦陵的弃子,战意就没那么强烈了,更兼还有许多将士在生死危机面前根本顾不得家人,纷纷选择了投降,这让剩下的那些吐蕃将士更加动摇,抵抗意志渐渐消弭。

过了大半个时辰之后,除了少数抵抗的将士被杀之外,大部分竟然选择了投降,这时候噶尔钦陵反而不好说出要杀死这些投降将士家眷的话,因为这样只能逼得投降将士死心塌地的为大唐卖命,所以,噶尔钦陵只能自己打自己的脸,承诺以后好好照顾投降将士的家眷,而这样一来,有更多的将士心中活络,准备万一抵挡不住,那就直接向唐军投降,反正噶尔钦陵也不会那他们的家眷如何。

这样一来,吐蕃军中的士气竟然因此而更加的低落!

第231章严防死守

其实现在吐蕃大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得不成样子,其原因噶尔钦陵也知道,但是噶尔钦陵却没有任何办法,有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会产生许多连锁反应,而有时候这种反应的源头其实只是一件微小的事情。

吐蕃大军这一次的战败,就是一件小事引起的,而这小事说小其实也不小,就是因为双方的一场斗阵,本来噶尔钦陵认为这场斗阵己方必胜,就算是意外战败,也一定会让唐军的那五百将士基本丧失战斗力,可是没想到竟然出现了这么大的变故,最终的结果竟然是一边倒,己方全军覆没,对方却只损失了两成不到的人数,虽然自己看出来其原因主要在于双方的装备差距,可这一点却根本无法向将士们解释,因为对方的装备看起来却是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而随着己方的斗阵胜利,唐军立刻对吐蕃发起了猛攻,这让时期瞬间低落的吐蕃将士根本无法抵御,最终只能无奈退走,而因为担忧敌军会衔尾进攻,噶尔钦陵只能忍痛关闭营门,将自己人阻隔在营门之外,这样一来己方将士自然不免心怀怨言。

好在噶尔钦陵也不是笨人,立刻就通过拉拢和胁迫的方式迫使营门外的将士和唐军决一死战,然而他太看重了己方的决心,同时也太看轻了唐军将领的智慧,因为就在这一瞬间,唐军即刻打出了降者免死的口号,在生命的威胁面前,吐蕃的不少将士们不顾家庭受到威胁,义无反顾的投降给了唐军,在他们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吐蕃将士投降,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如果当真杀了这些投降将士们的家眷,将会将这些将士彻底逼到吐蕃的对立面,这对于吐蕃来说绝对是不愿看到的。

但现在的噶尔钦陵却是陷入了两难之中,为了让那些投降将士心存顾忌,同时也为了不让李显对他们产生信任,噶尔钦陵只好宣布继续保护那些投降者的家眷,可这样一来,为了保命而投降吐蕃的却越来越多,到了最后那万余人几乎有九成都投降了大唐,甚至他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营中的这些将士们,也有不少打算在营门被攻破后投降给大唐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这一次吐蕃大军才真的危险了,就连他自己,都说不准会在何时被将士们擒住交给李显。

可是如若这时候再威胁要杀掉投降者的家眷,不仅自己会失信于军中,更会让已投降者抛弃最后一份顾虑,对自己充满了刻骨的仇恨,这样一来,就相当于让唐军凭空多得了万余精兵!

不过噶尔钦陵经过比较之后,还是决定要失信于人,威胁要杀掉已投降者的家眷,因为这样虽然凭空送给大唐一万大军,却能够约束住纪律,避免有更多的人动心思向唐军投降。

所以,当天晚上,噶尔钦陵突然下令大军行动起来,将投降将士的兄弟、父子全都抓了起来,然后在第二天白天,当着降兵的面将这些叛徒的亲属全都杀掉,同时宣布待得大军回转之后,将叛军家中的男子全部杀掉,女眷全部降为奴婢。

这个消息一宣布,降军营中突然传来了一阵阵的哭喊之声,将士们全都对噶尔钦陵切齿痛恨,大骂不已:“噶尔钦陵,你这厮说话不讲信义,头两天还说是要确保我等家眷安全,今日竟然先屠杀我的兄长,言犹在耳,竟然无耻反悔,你,你不得好死!”

却听得噶尔钦陵报以冷笑,然后说道:“尔等既然甘愿做叛贼,便该有叛贼的觉悟,我吐蕃不养闲人,更不会为敌人豢养家眷,尔等亲属家眷之死,全都由尔等而起,与我何干?”

降军将士闻言更怒,再加上李显煽风点火,已投降给大唐的吐蕃将士尽皆对噶尔钦陵简直是恨之入骨,主动请求攻打吐蕃的营寨。

而经过噶尔钦陵这么一番震慑,吐蕃营中投降的念头确实大都熄灭了,然而由于噶尔钦陵背信弃义的做法令将士们心寒,这导致吐蕃将士们都没有了丝毫的战意,士气已然低落到了谷底。

不过噶尔钦陵毕竟是噶尔钦陵,他用严苛的军法驱使着将士们拼命的防守,若是稍有怠慢,便是军法处置,轻者军棍伺候,重者直接斩首,所以,吐蕃营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军中士气虽然低落到了极点,然而却是挡住了唐军的进攻。

即便唐军士气如虹,群情激昂,战意高扬,却依旧无法攻破吐蕃的营寨。

对于这一点,纵使素来智计百出的李显也不由得束手无策,毕竟噶尔钦陵是吐蕃第一名将,在历史上的大唐名将很多都有在他手中落败的历史,如果不是李显占据了先手,也未必胜得那么容易,现在对方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坚守,李显的确是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是一些无名之辈,我完全可以采用老套路,通过挖掘地道纵火的方式奇袭敌营,借此取胜,可是这噶尔钦陵肯定会防到这一点,我纵然挖掘地道的手段再怎么厉害,也决计瞒不过此人,所以,此计对于噶尔钦陵来说,根本没用。”

李显现在没有办法,也只能老老实实的采取传统手段,与吐蕃对耗,好在他还有其他部署,无论是王孝杰还是王方翼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只要他们的对手不是噶尔钦陵,无论是遇到什么人都不会有战败的可能,所以,李显相信只要自己拖住吐蕃的主力,尤其是要拖住噶尔钦陵,只要这两路奇兵完成任务,最后失去希望的噶尔钦陵自然会被迫退兵。

虽然李显也知道,这是自己唯一一次能够重创吐蕃大军,并且还有可能生擒噶尔钦陵的机会,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