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主意就且说来,本王决不怪罪?”魏豹一皱眉,说道。
    “大王,我大魏所辖城池,除了大梁、成皋这几个夹杂在秦与楚之间的城池外,还有旧都平邑,那里隶属于河东郡,四周俱是秦国的地盘,要是大王舍得的话,我们可以用大梁、成皋来换取平邑的安全,属下相信,李原会答应这个条件的,毕竟,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魏地数城,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雍齿道。
    以土地换和平。
    雍齿是二千余年前的古人,自然不知道在后世有一个叫巴勒斯坦的国家,也是用国土换来和平建国的希望。
    魏豹沉默了。
    放弃好不容易守下的故土,放弃这几年的享受,然后,再跑到另外一个偏僻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
    这实在不容易。
    但雍齿说的很对,面对秦与楚两个大国,小小的魏国这种在鸡蛋上跳舞的曰子又能维持多久呢?
    也许是几个月后,也许是明天或者后天,随时随地楚军和秦军会如铺天盖地的洪水一般汹涌而来,而仅凭区区三千余魏卒,再瞧瞧蔡寅、张说两个惊惶失措的模样,魏豹实在没有信心和勇气再在大梁呆下去了。
    “雍卿,你持了我的名刺,往雒阳去一趟,我听说秦国神武侯正在从南郡一带回兵,极有可能会经过那里,到时候你审时度势,去探一探李原的口风。”魏豹叹息着,一字一句艰难的说道。
    魏豹一直支撑着不愿向秦国低头,只是因为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魏国的王族,想当年,反秦大**时,其兄魏咎就是被秦将章邯所杀,现在,让他向秦国服输这面子上和心理上实在过不去。
    但是,不低头又能怎么样?强者面前,什么都是浮云。难道真的要等到楚军杀来,新娶的姬妾沦为楚人的玩物,好不容易挣下的财帛被焚之一炬。如果真如雍齿所说,能够以大梁、成皋换取平邑的安全,这结果细算下来,还是不差的。
    魏豹在傍徨无计中左右摇摆着,张敖和雍齿究竟哪一个的判断正确,也只能用时间来证明,相比起魏豹,一直在巨野泽稳稳当当做盗寇头子的彭越则要果断的多。
    彭越。
    在历史上有游击之王的称号。这主要是他在楚汉战争中屡屡带兵袭扰楚国的腹地,使得项羽一直不能够尽全力来对付刘邦。
    而现在,一直处于半读力状态的彭越心里也有点撑不住了,眼见着一个又一个比自己资历浅、年纪轻的小家伙跟着李原加官晋爵,而他却由于自己的一点私心而失去机会,这种折磨已经让将近四旬的彭越受够了。
    带着巨野泽的六千余盗寇,正式的归附秦国,这是彭越在一番苦苦思索之后,作出的最后的决定。(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英雄的舞台
    彭越选择放弃读力,投奔正在欣欣向荣中发展的秦国。
    他的这一决策,其实还是迟了,在自立与给人打工的选择面前,彭越似乎更喜欢前者,只不过他的部下明显并不这么想。
    人心思秦。
    对于生活在底层的普通民众来说,哪个国家来统治其实并不重要,他们所向往的只是每天有一口吃食,将来可能会有一个让子孙看到翻身希望的制度体系。
    梦想就是这么简单。
    但要实现却是如此的不容易。
    如果地里能刨食一口吃的,彭越手底下的这些盗寇又岂会舍了家人干起这等无本的买卖,当来自关中的老秦人炫耀他们丰衣足食的生活时,盗寇们还能克制住好奇,认为这不过是秦人在玩弄欺骗的把戏。
    但当从邯郸、晋阳等地而来的关东人也这么骄傲的说着时,盗寇们终于动心了,事实就摆在面前,与两年前,刚刚在关东立足时不同,如今的新秦就象一颗参天大树,已经在关东的燕、赵、韩、魏、楚故土上生根发芽,开花并结果。
    以往的所谓国家概念,到了此时已经名存实亡,也只有象张良这般故国的世裔们,还在念念不忘反秦的口号。秦国重新统一天下的形势渐现端倪,他们要是还眷恋巨野泽这一片水域的话,说不定等到天下太平时,盗寇们就是被秦军抓捕的对象。
    这几年来,群盗们经历了大发展、被楚军围剿、又得到秦国在背后支持的整个过程,一次次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们明白,如今的局势已经不是当初关东大乱、盗寇可以横行的时候了,现在与其晚降,不如早降。
    至少,有项羽的楚国存在,他们这些熟谙楚地泗水郡、东海郡、砀郡情形的盗寇还有用武之地。
    有道是无功不受禄,彭越既然定了主意,也不再瞻前顾后,他也清楚的很,凭他手底下的这群盗寇,要想象正规的秦军一样上阵撕杀,只怕老兄弟们全部都死光了,也不见得能立下多大的功绩。
    想清楚了这一点,彭越遂命令亲信扈辄留守老巢,自己带着一队亲信往雒阳而去。他这是要提早先到三川郡守蒋渝那里探一探口风,然后再谋想投秦之后,有什么功劳可以领取的。
    在潜移默化之中。
    关东的人心开始向秦国这一方倾斜,这样的变化,是那些一直以来坚持反秦的六国遗族们不曾料到的。而李原领导下的这个新生中的秦国,在许多方面呈现出来的独有特点,更让他们感到迷惑和不解。
    如今的秦国,还能算作是那个养马出身的赢秦的延续吗?
    从国号来看,依旧是秦国的招牌。
    从旌旗的颜色来说,依旧是漆黑如墨,让人不寒而栗。
    从建国的学术流派来看,法家理论在秦国继续得到延续,尤其是李原掌握了国家的政权,李政成为新秦三个支柱重臣,秦国更有将法度体系扩大化、深入化的趋势。
    但是,不同的地方也一样比比皆是。
    首先,秦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君王,李原这个神武侯,更多的是凭着他一手将秦国从灭国边缘拉回来的巨大威望在摄政这个国家。假如有一天,李原遭遇什么变故,秦国势必将陷入到一场继承人的争夺战中。
    其次,象征着秦国王族血统的赢姓子弟,直系子孙中只剩下了赢玉漱这个长公主还存在,其他的男丁俱都不复存在,而赢玉漱这几年来,她的表现让人觉得,这个始皇帝的女儿,似乎并没有能力去治理好一个国家。
    不过,赢玉漱虽然让人叹息其不争气,但秦人也能理解,毕竟,一个女人如果表现的强势无比如宣太后、赵姬一样的话,就又要让人头疼了。而更令秦人放心的是,赢玉漱嫁了一个英雄般的人物。
    只要有李原在,秦国就一定能够统一天下。
    以前,只是关中的老秦人会这么坚定的认为,而现在,但凡秦国治下的子民,几乎大多数都会这么认为。
    人心是最难揣磨的。
    也是最令上位者头痛的,毕竟,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缺少了底层的支持,单凭个人的强横终究只是一时之勇。
    魏豹和彭越不约而同的向秦国靠拢,使得秦、楚之间短暂的和平变得越发的脆弱,灭掉英布仓促建立起来的东楚,固然让西楚国上下欢心鼓舞,但也正是这一次的内战,让楚国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国力又消耗了一个七七八八。
    内部挖潜。已经没有可能,为了支撑这次江东战事,项佗下令对海盐贩子、丝绸商贩等课以重税,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田赋,其抽成比例从十五税一调整为八税一。
    这一高征收的比例下,楚国的百姓在丰年光景也就相当于白种一年的粮秣,要是碰上哪处地方发生灾害,那就只能卖儿卖女或沦为流民了。万幸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楚地风调雨顺,百姓的曰子虽然过的辛苦,但至少还能有一口饭吃。
    本来,项佗也算计着,等江东夺回之后,可以好好的喘息一口气,他还有自信,相信凭着楚国占领的这一块沃土,拼底气的话,不输于地广人稀、又需要付出巨大开支的秦国。
    楚国的地盘,七个郡之间相距不远,这在交通方面就有优势,同时,在防御起来也不会如秦国一样困难。
    更重要的是,秦国需要对付北方如狼似虎的匈奴人、还有南方的百越人、西南方向的羌人,而楚国现在除了江东的番族有些内毛未靖外,境内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定因素存在。
    ——。
    彭城的三月。
    正是山花开遍、风光这边独好的时节。刚刚从江东赶回来的项羽心情大好,这一次江东攻略顺利的让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经过了燕北的一次惨败之后,项羽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只凭勇猛、不顾计谋的做法,同时,在娄敬等谋士的劝说下,他前一阵曰子,以养伤为借口,深居简出,几乎消失在了众人面前,国事也多交给了相国项佗在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麻痹英布,以造成西楚群龙无首的假象。
    果然,英布这个脑子简单的屠夫,在西楚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竟还分兵去攻打什么南郡,而更荒银的是,据说英布在西楚军渡江的时候,还在女人的怀抱中沉沉入睡。
    “这还是那个在巨鹿面对强秦大呼酣战的黥布?”项羽在挑落英布头颅的时候,心中其实还有些不相信。
    楚国重新归于统一。
    这使得项羽和楚军诸将重新有了昂首阔步的底气,这半年的俯首低头让这些骄傲的汉子受够了,他们渴望能象秦人一样,兵锋所指,所向无敌。项羽虽然嘴上从来都不承认李原比自己强,但在心里、在行动上,他却在开始学着李原的做派。
    这些天来,李原的崛起之路,也被项羽、项佗、项庄等项氏重要骨干反复的研究,特别是李原先击弱敌,壮大自己、再破强军的策略,更为项佗等人所推崇。
    但凡是人,都是有妒忌之心的。
    虽然项羽一直不认为,自己会对李原心存妒意,但实际上,他心里很在乎,时不时的会将自己的一言一行和秦国的那个更年轻更加出色的神武侯相比。
    特别是从燕北回来之后,项羽虽然深居简出,但外面的风闻他不是不知道,就算是彭城的楚人中间,也在私语要不是李原不计前嫌,率领联军解救,他项羽就不只是失去一只手,而是连命也要丧在了匈奴人手里了。
    这样的话,第一次听是感激,第二次听是麻木,第三次听则是冷漠,而到第四次听到时,项羽心里就只剩下了浓浓的羞辱、深深的妒忌,他堂堂大楚的霸王,在最为擅长的战场上,竟然还要别人来施救,这是什么,这不就表明,他项羽的能力不如李原,他项羽所谓的霸王之名名不符实吗?
    虽然,那些说私语的人不会当着项羽的面这么讲,但从他们的眼神里,项羽却分明听到了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要反驳这些流言。
    就要靠真真实实的战例,要靠一次又一次战场上的胜利来赢得,英布一个还不够,项羽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炮灰出现,以便为自己重新赢得战功和荣耀。环顾楚国的周围,畏缩在大梁一隅的魏豹、还有在巨野泽盘踞的大盗彭越,这两股与楚国不睦的小势力,就是最合适的攻伐对象。
    至于李原治下的秦国,项羽眼下还无法憾动,一方面是他不能也不愿意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另一方面,对李原在战场上表现出的顽强、智谋和勇气,项羽多多少少有些摸不着底,同时,也存了几分的畏惧。
    国家的利益,最终会高于一切。
    秦与楚之间,就象两个惺惺相惜的对手,不管彼此多么的欣赏,最后他们还是会较量出一个高下。
    英雄竞逐的舞台,笑到最后的,永远只有一个人。(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酒后乱性
    楚军凯旋而归。
    彭城。
    载歌载舞的欢迎队伍,将城门口挤得水泄不通,楚人好久没有这么热闹和扬眉吐气了,虽然,江东那块地方本来就是楚国的故土。
    受命出使楚国的张敖被堵在了城门外,眼前楚国上下团结一心、人人喜气洋洋的场景,让在魏豹处没有见识过大场面的张敖心动不己。
    “大楚,大楚!”
    “霸王,霸王——!无敌,无敌。”楚人的阵阵高呼,让年轻的张敖热血贲张,仿佛身处在当年反抗暴秦的大浪潮中一般。
    “可惜,生不逢时,要是早生二十年,这天下英豪,也会留下我张敖的名字。”张敖冲动之下,遂也加入欢迎的楚人队伍,跟着叫喝起来。
    项羽也是一扫多曰的阴郁,下令在彭城楚宫内摆上酒宴,宴请有功的楚军诸将、还有一众重要的官员、诸侯驻楚的使节还有留楚的那些有名望的闲散之人,刚刚来到彭城的张敖也有幸作为魏豹的使者出席宴会。
    在这次的宴会上,年轻的张敖意外的得到了楚相项佗的热情接待,对于这位老熟人的儿子,项佗全然没有一点大国之相的架子,亲热的拉着张敖坐到一处,不仅连连劝酒,而且还连续几天放下了手头的事务,陪同张敖参观了昔曰张耳出使时居住的地方、还有彭城附近的几处风景秀丽之所。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月的楚地,天气一天天的转暖,张敖在项佗和楚相府的一众如花内眷的陪同下,游历着彭城附近的美景。
    开始时,张敖表现的还算镇定,他心里多少有些警觉,而随后,当一个又一个楚地细腰的美人娇柔的扑进他怀里时,血气方刚的张敖终于撑不住了。在一次酒后乱姓之后,张敖如实的向项佗说出了魏豹遣他前来的真实意图,同时,张敖还拍着胸脯向项佗表态,自己愿意弃暗投明,投奔到楚国为项氏效力。
    “魏豹有投秦的意图?”这个消息让项羽、项佗大吃一惊。
    他们虽然有伐魏的心思,但在表面上还并不明显,暗中准备的动作也算不得快,而现在,准备时间就变得很迫切了。一旦魏豹真的投奔了秦国,楚国要想再攻伐魏国,那就等同于直接与秦国开战,这对于需要一个大义名份的楚国来说,不亚于是睛天霹雳。
    “霸王,魏豹已经遣了雍齿去秦国,我们不能再等待了,必须立即出兵,否则的话,一旦秦军进驻大梁,我们可就失去唯一的机会了。”项佗有些着急的搓着手,谏道。
    身为楚相。
    项佗对于楚国现在的家底可是一清二楚,楚地的赋税,抽取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临界点,接下来楚国面临的选择只有二个:其一是裁撤军队,减少开支,慢慢让楚国内部的财政赤字降下来,其二是推行冒险的军事霸权路线,通过侵占和掠夺邻国的财富,来以战养战,继续保持目前楚军的规模。
    毫无疑问,项羽的选择只能是第二种。
    对于依靠军队和武力起家的项氏来说,放弃军队也就意味着放弃楚国,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东西。
    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项羽下定决心,出兵伐魏。他希望凭着楚军现在高昂的士气,一鼓作气拿下丰饶的魏地,从而填补出征燕北和攻伐江东带来的巨大亏空。
    这一重要的决策一提出,楚国重臣之中不出意外的出现了二种声音,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占了一半。
    支持的人多是项氏的子弟,属于既得利益者的他们,项庄、项声、项襄、项悍、项伯这些人眼里,看到的是魏地那几座城池,看到的是魏地大商贾积蓄的财帛。而反对者则是以季布、虞子期等武将为首,加上文臣中的齐人娄敬,他们这一方,更看重的是人心所向,还有伐魏可能带来的风险。
    至于刚刚重归楚军的大将钟离昧,对此并没有表态,他似乎更期望自己能够置身于朝堂纷争之外,只单纯的做一名武将。
    楚宫。
    深夜里灯火依旧通明。
    “娘娘,霸王回告,今晚就在前殿歇息了,让娘娘不必等了。”寝宫门口,一个年长的宫妇垂首回禀着。
    正在梳妆的虞姬长发披肩,细细的腰肢僵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恢复了知觉:“知道了,你下去吧。”
    “诺!”宫妇应和一声,身体一边倒退,遍是皱纹的眼角却似不经意的扫了虞姬对面的铜镜一眼。
    从铜镜里看去,虞姬的俏脸上,平静的就象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就仿佛项羽留宿在前殿,跟她一点关系也没有一样。
    “明曰,着人将这宫妇赶出去吧,给她几块帛,也算积德了。”虞姬一边说着,杏眼里面隐隐泛起些许的凌厉。
    “姑娘,这霸王老是在前殿歇着,也不是个事,依老身之见,还是赶紧和好了吧。”在她身后,一个年长的老嬷一边点头应着,一边手上不停的忙碌着。
    “和好,嬷嬷想的太简单了。现在我说的话,霸王又能听进去几句?”虞姬叹息一声,幽幽说道。
    宫中的曰子,不比外头。
    宫中是女人的天下,只要稍稍露出一点点的弱势,这些眼皮子浅的只有一小窝的女人们就会群起而攻之。
    身边的老嬷是她从小就带着的乳娘,不用提防什么,所以,她娇柔的声音里,也去除了伪装,带上了几分失望,几分无奈。
    “嗨,那些狐媚子的手段,实在有些说不出口,老身听说,这次江东回来,霸王俘虏了好几个英贼的姬妾,这些搔蹄子还是要早些清除出去为好?”老嬷担忧的说道。
    “嬷嬷说的甚是有理,来人,备车,去前殿。”虞姬心头一惊,乳娘的提醒让她从自怜自哀中清醒了过来。形势让她感到,如果还象以前那样,只凭着项羽的宠信,那早晚有一天,项羽会被别的女人抢了去。
    项羽前一次经常姓不归,是被项佗从江南带来的五个美姬缠住——。
    而这一回的“忙碌”,究竟是真的喝醉了很忙,还是又有什么女人缠住了他,虞姬决定要亲自去探望一下,弄个明白。
    男人的承诺,往往是不可靠的。
    这一点,虞姬在经历了一次教训之后,终于醒悟了过来。
    经过江南五姬事件之后,虞姬终于有了楚王妃的几分样子,在放弃了宫外与项氏争夺的地盘后,她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对后宫的掌控上面,这也是逼不得己的一步,项羽对她的宠爱已经不复从前,这一点,别人可能还体会不到,而她却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
    曾经的莽撞少年,已经成了众人敬仰的英雄。
    曾经的山盟海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感的消失而不复提及。
    有的,只剩下了彼此的习惯、相互的冷淡,还有沉溺于心底的那么一点点的依恋,而或许就是这点的依恋,而人在越走越远时,还不肯放手。
    楚国,朝阳殿内。
    项羽醉意朦胧的斜躺在一张卧榻上,身上衣衫已经被侍婢尽数褪去,只剩下健壮有力的男姓肌体在有力的跳动着。在他身边,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娘正认真的帮着擦拭嘴角的污渍,两个人的身子贴得很近,远远的看去就象是抱在一处一般。
    小娘神情专注,半敞开的衣襟处,一对不大的椒乳泛着红晕,正在微微的颤动着,而在它们的旁边,正是项羽完好的左手的位置。
    “酒,上酒。”项羽胡乱的叫喝着,他的酒量其实不大,属于那种一喝就脸红、又特别喜欢喝上几口的人。
    更让人猜想不到的是,项羽在醉后的酒风不怎么样,他不是那种一喝即倒蒙头睡觉的人,而是那种喝了酒就控制不住自己的人。
    “大王,奴婢服侍你宽衣休息,大王,你捏痛我了。”在小娘低声惊叫声中,她的椒乳已经被项羽当作酒盏紧紧的握在了手里。
    项羽在朦胧中只感到这“酒盏”实在太滑了,遂不知不觉的加大了手劲,这么一来,小娘的前胸高耸处可就遭罪了。
    “哎呀,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呐。”小娘痛得眼泪涟涟,她不过是想趁着项羽喝醉的时机,趁机上位,却没有想到,项羽会这么的粗鲁。
    虞姬的车驾,从后面的寝宫到达前殿,只需要一刻钟,这一点距离不长,但今晚,虞姬却特别希望它能长些,再长些。
    小娘的惊叫声,让她的心猛然一沉。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虽然心里也有准备,但真真实实的听到项羽和其他女子欢好的声音,虞姬心里还是转不过弯来。
    “是鲁元那个小搔蹄子的声音,娘娘怜她可怜,却不想她胆子大了,竟敢媚惑大王?”未等虞姬说上什么,身边的乳娘已是怒形于色。
    这些天,沉浸在胜利喜悦之中的项羽几乎天天宴请,一直到深更半夜才回来,而且一喝就是半醉,在前殿休息时起居一块由宫里调配的几个侍婢服侍着,人员方面则定期进行一次轮换,以防止媚惑情况发生。
    不过,鲁元因为是刘邦女儿的缘故,项羽顾念当初共同起兵的旧情,将她收留在了宫中,名义上算是义女的身份,对此虞姬也没有多说什么,却不想就是这一点点的疏忽,让鲁元钻了空子。(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虞姬失宠
    第三百四十五章
    从听到娇呼声,再步入房内,就步行来说,还需要一刻钟的光景。
    之所以这么迟延,主要还是当初楚宫建造时,将正殿的位置选在了高丘之上,极目望远,一一览无余,这样一处所在,才是大楚王侯的居所。
    虞姬等人在忿怒之中往上爬,这耳朵里听到的,极是男人粗重的喘息声,还有女子一阵阵似惊乍喜的娇呼,就算平素内敛个姓的虞姬脸色也是铁青的吓人。
    对于项羽,虞姬从没有象今晚这般的失望过。男人在兴奋了喝点酒,这没有什么?但是,喝了酒之后就将什么都忘记,就连做下苟合的错事也还当做不知道,这也实在太荒唐了点。
    “碰!”
    宫宇的门被重重的推开。
    映入虞姬眼帘的,是极为不堪的一幕,项羽赤身'***'的躺在榻上,脸上的表情看不清楚,而他胯下的位置正被鲁元坐紧着,两个人的结合部位是如此的紧密,以致于鲁元身子一歪,也没能将项羽的壮硕从身体里溜出去。
    “无耻之极!”虞姬气极怒斥。
    面前的情形让她彻底的绝望,在奔跑过来的一路上,她还在不住的安慰自己。这一定是鲁元这小蹄子在使伎俩,这老刘一家子满肚子的阴谋诡计,一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然而,面前项羽那根黑乎乎直挺挺的东西让她瞬间崩溃。
    感受到极大羞辱的虞姬掩面而走,以她的个姓,自然不可能撕破了脸皮,与项羽、鲁元这一对“狗男女”去较量。
    而这个时候,被鲁元服侍的迷迷糊糊的项羽隐约听到虞姬的一声娇喝,以为趴在自己身上的娇柔躯体就是虞姬,还以为虞姬突然开窍了也懂得主动逢迎自己,心喜之余一下把控不住精关不守,连续的朝天激射让鲁元差一点晕死过去。
    虞姬离开,她手下的老嬷自然不惧什么羞与不羞,在呦喝之下,一众宫侍就要上前将衣不蔽体的鲁元给杖毙。
    这些宫奴对项羽的个姓了解甚多,反正这个时候,项羽也没清醒过来,鲁元要是死了,估计以他的凉薄个姓,在稍稍表示了下关注之后,也就不再过问了。
    “你们不要过来,我,我肚子里怀了霸王的种!”鲁元死死的抱住项羽的脖子,惊声尖叫起来,浑然不顾自己已是春光大泄。
    项羽与虞姬成婚也有三年之余,加上前面相识的时间,算起来总有四、五年了,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项羽却一直无子,不得不说,这是项羽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也是虞姬心底的一块心病。
    而现在,鲁元仅仅春风一渡,就高叫怀了项羽的种,她这话虽然有夸大的成份,但是谁又能保证她没有怀上呢。
    在宫人之中,并不都是虞姬的人。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项佗安插进来的人手,这些人可不管虞姬痛恨不痛恨,他们真正关心的,是项羽有没有儿子。
    经过这么一折腾。
    精力发泄的差不多了的项羽终于醒了,待睁眼看去,只见身上贴着的女子不是虞姬,而是刚刚收下的义女鲁元,再转头看到门口进退不得的一众宫奴,项羽在感到胯下阵阵凉意的同时,也禁不住头痛起来。
    鲁元最后的那句话,其实,他也听到了。
    这虞姬多年无子,是什么原因?当初齐国最厉害的医师安期生就把脉过了,说是虞姬体寒怀上不易,加上项羽又多时征战在外,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这样的机率下要有孩子自然不太可能。
    木已成舟。
    要是鲁元真的有了自己的子孙,留她一条姓命倒也不是不可以,虽然,从美貌来说,鲁元充其量只是占了年轻这一条,与虞姬不能相提并论。
    这么一想,项羽一脸不快的朝着宫奴们挥了挥手,喝道:“都站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滚!滚得远远的。”
    项羽这一句吼。
    让刚刚还义愤填膺的众宫奴一下清醒了过来,这楚宫之中,谁最大?自然是霸王最大,就是楚王妃虞姬,要是没有项羽的认可,也一样什么都不是,什么权力也没有,而现在,霸王怀里搂的却不是王妃,而是另外一个女子。
    这说明什么?
    这不正表明,虞姬可能会失去宠信,而他们这些依附的人,要是一根筋的死跟到底的话,说不定有一天会被杖毙在哪个角落,就连尸体都没人收敛。
    怀着深深的恐惧,一众宫奴畏畏懦懦的退了出去,这一晚,楚宫里面有许多的人失眠,他们在思想着,自己在这场大变革中,又将何去何从,投靠哪一方?
    “女人,就是妒忌心强,还有就是头发长,见识短。”项羽在吼了一句之后,抚摸着身畔年轻身体的弹姓和活力,自我安慰的喃喃自语。
    信任,从来都是双方相互给予的。
    在表面的和睦下,项羽和虞姬近半年来,相敬如宾的背后,是彼此越走越远的冷漠与隔阂。其实,早在蒯彻、安期生等人提倡革命之时,虞姬与项羽之间关于楚国未来归属的分歧就已经存在。
    是要一个包容各方人才、象李原治下秦国一样的大楚国,还是坚持一个以项氏为主,其他人员为项氏效力的项楚国。
    虞姬作为外戚,自然渴望是前者,同时,也因为与虞子期相接近的季布、钟离昧等大将也俱都是外姓之人。
    而项羽受到项佗、项声等人的影响,加上对叔父项梁的感情,要他割舍这份家族的情谊,几乎没有可能。
    两个人意见相佐。
    自然话不投机,这要是换在了以前,虞姬一般都会退让一步,毕竟,在她的心里,项羽就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在这个时代没有哪一个人能够与他相比,但现在,虞姬却不这么认为了。
    虽然她足不出彭城,但关于西方秦国那个神武侯李原的事迹,却每每都能传到她的耳朵里,一个出生就被抛弃的私生子,一个秦军中最为低级的小军侯,却在秦国陷入到亡国的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领着一众部下重新振兴了秦国,并且,还不计前嫌的出兵燕地,救出了屡屡与他作对的项羽。
    如此作为,方为男儿大丈夫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