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措手不及的前秦一样,只能匆忙组织一支刑徒部队上阵了。
    ——。
    秦新历七年,元月七曰。
    蒙虎军在经过了三天三夜的连续跋涉之后,终于赶到沮水,这个时候,沮水兵造的战况已经变成了一场绞肉机肉搏战。
    彭胜抵抗的相当顽强,兵造守卒二百五十余人,最后只剩下二十余人还坚持着,而工匠方面,伤亡也超过了三百人。
    要不是蒙虎的斥候部队先行赶到,通报了增援部队即将到来的消息,彭胜就算时不时的能造出天火来,也无法挡住吕泽的进攻。
    子午岭上。
    流民队伍乱作一团,从山下传来的震耳欲聋的秦军将卒呼喊酣战声音,让这些被秦军打怕了的羌人狄人失魂落魄。
    “秦人增援部队上来了,我们顶不住了。”
    “不要惊慌,秦狗的人数不会多,我们再冲杀一次,只要占了兵造,秦狗就拿来我们没办法了。”一名吕泽的亲信还在鼓舞着士气,但他的话很显然,能够影响的人有限。
    士气此消彼涨。
    被狂攻了数十天的彭胜等人,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刻。
    当看到熟悉的秦军旗帜在视眼里出现时,彭胜禁不住热泪盈眶,这一刻,他就象是从生死边缘走了一遭又回来一样,在感到庆幸的同时,又有一种深深的想要复仇的快感。
    “兄弟们,拿起你们亲手打造的武器,我们杀敌去——!”
    “大秦,大秦,杀!”
    这一声声呼喊的声音,在黑暗中汇成一股洪流,在兵造的每一个角落,唤醒着还有一口气的秦军将士。
    “我们胜了!”在通往兵造的长阶上,一堆倒伏的尸体中,慢慢的伸出一只血肉模糊的手,他来回摸索着,将一柄断刃持在手里。
    战场上。
    流民大部已经开始逃亡了。
    这些只凭着一股子冲动烧杀抢劫的家伙,在顺境之时斗志高昂,在逆境之时就是一盘散沙,就是吕泽,也无法让这样的一支乌合之众重拾信心。
    在呼喊了一阵没有效果之后,吕泽也准备撤退了,且战且退的吕泽及其亲信从第一线退回,一路之上,除了乱哄洪的流民之外,就是两军死亡将卒的尸体。
    “顽抗者,杀,投降者,免死!”山下,蒙虎军将士在齐声叫喝,听到秦军的劝降,有不少心志不坚的流民开始跪倒于地,准备投降。
    现在秦国对待俘虏的态度他们也清楚一二,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十恶赦之徒,都能免于一死,当然,当了俘虏之后被押往苦寒之地作免费的苦力是必然的,但这也算不得什么,至少还能有一口吃的不是。
    “呃!”
    吕泽惊慌失措,一脚踏空的他,倏然身体一紧,待低头看去,却见腹下殷红一片,一柄污黑的残刃插在了自己的腹部,而持刃的人,却是一个满面血污,一只脚断了的完全看不清楚面目的秦国工匠。
    “啊,痛死我也。”吕泽大叫一声,愤然一剑刺入地上敌人的胸口。
    这一剑,迅速无比,准确度也高的惊人,被刺中的工匠身体只反复的弹跳了几下,就再没有了声息。
    吕泽大口大口的喘息着,在杀了敌人之后,他跌跌撞撞的朝前冲了几步,然后一个不稳咕咚咚的滚落阶下。
    长阶本来就呈三十度角上下,吕泽这一头冲下滚落,立时就连一个圆球一样,朝着人堆里撞了过去,前面的逃亡流民不及提防,被吕泽撞的东倒西歪,其中有不耐蛮横者,在被撞了之后也不管是谁,立时怒起一个大脚踩下,生生将吕泽腹部的断刃又踩结实了好几分。
    本来,冬曰里衣衫增厚,吕泽吃的这一刺虽然中了要害,但要是善加包扎救治的话,也还能止血获救,但在经历了滚落踩踏这一变故之后,吕泽身上被几十双脚踏过,等到亲信惊慌失措的扶起他时,这位流民中的悍将已经是出气的多,进气的少了。
    吕泽身死于乱军之中。
    失去指挥的流民武装在沮水和子午岭一带四散奔逃,这些习惯在山林中流窜的家伙三、五一群,不知方向的在荒野里逃跑着,浑不知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
    秦岭的夜晚。
    就是野兽的天堂,在公元前200年冬天的时候,虎豹豺狼正统治着这片区域,对于这些饥饿的正想着食物在哪里的动物来说,逃亡的流民们就是他们盯牢的最美味的食物。(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章 吕雉VS赢氏
    沮水兵造。
    在蒙虎的紧急增援下,转危为安。
    与此同时,从武关方向也传来好消息,章平统率的东路军已经进抵武关,并且正在朝着西城一带挺进,而在南面,王尚率领的蜀军在阳平关一带与流民一部交锋,双方围绕着定军山一带的复杂地形来回反复,激战正酣。
    随着天气的一天天转暖,秦军增援部队很快就能从几条道路进逼,汉中的局势正在朝着有利于秦国的方向发展。
    南郑。
    吕雉急火攻心,刚刚接到沮水败兵的报告,大哥吕泽失陷在了乱军之中,这一消息差一点让吕雉一下昏死过去。
    刘邦死后,在背后支撑着吕雉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吕泽,自己的大哥不是三姓旁人,不会背叛自己,就算是在山穷水尽的关头,吕雉依然没有丧失信心,因为她知道吕泽会一如既往的站在她的身后的。
    而现在,吕泽死了。
    汉中的流民武装,失去了最依赖的军事将领,而接下来,面对秦军气势汹汹的反扑,吕雉不知道自己这一边,有谁还能站出来撑住局面。
    “阿姐,大哥战死了,我们一定要替他报仇,我这就召集队伍,去杀了蒙虎那贼厮。”吕释之眼眸赤红,一直以来都在哥与姐蔽护下的这个吕家少年,终于第一次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这乱世的残酷。
    “释之,回来。”吕雉摆了摆手,喝止道。
    “阿姐——!”吕释之悲声叫喊道。
    “回来,没有我的命令,你哪儿也不许去,听到没有。”吕雉厉声道。失去一个吕泽,已经让她心痛不己了,要是吕释之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们老吕家也就断根了,吕雉现在是吕家的当家人,她必须制止吕释之的冲动行为。
    在中国的历史上,吕雉这位大汉高后,绝对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因为那位登基成为皇帝的则天大帝,吕雉完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
    面临危难,她的机智和反应甚称迅速。
    在定了定神后,吕雉强笑着对将吕泽尸身抢回来的两员偏将说道:“郭将军,张将军,你们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夫人,吾等保护不力,深感罪责,请夫人放心,吾二人誓为吕氏效力,绝不存不臣之心。”两员偏将低头应道。
    郭亭、张平是从起吕泽的一员偏将,他们和华寄、周灶、召欧一起,都是吕氏的舍人,也就是说是吕家的门生故客。当初,刘邦汉国初立时,也曾经和他们提过,要象提拔丁复、朱轸一样让他们到汉军中效力。
    不过,郭、张二人因为眷顾吕泽的知遇之恩,一直不肯离开吕氏而投奔刘邦,这一次汉中**,他们也追随着吕泽、吕释之的脚步来到汉中,但却没想到,只是与秦军的正式第一战,他们的老大哥和带头人吕泽就阵亡了。
    “两位将军辛苦了,雉不信你们,还能信谁,只是眼下军中诸将人心惶惶,其他将领那里,还需要你们代为劝解,雉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只是台儿、盈儿、产儿还小,他们安危实在让人不放心——。”吕雉一脸哀色,道。
    “夫人放心,吾等就是舍了一死,也定要保护夫人和各位少主安全。”郭亭、张平涨红了脸,大声保证道。
    三十岁的妇人,正是徐娘半老的年纪。
    吕雉虽然算不得什么美女,但年轻时也时颇有几分的姿色,要不然以刘邦的看人眼力,也不会答应娶她。
    这一时,吕雉摆出一副孤儿寡妇急需要照顾的怜悯姿态,让郭亭、张平两个大老爷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两个长久为吕家的家将,跟在吕泽的身边时间长了,跟吕雉、吕须也很是熟悉,以往因为吕雉汉王夫人的身份,他们不敢有非份之想,而现在,吕家男丁只剩下了吕释之一个,他们似乎又看到了一丝希望。
    郭亭、张平领令而去。
    吕雉看了看身边的吕释之、还有已经快要成年的侄儿吕台,缓了缓气道:“台儿,你去将神巫婆婆请过来,就说,有紧急事情商议。”
    赢氏。
    在这一场汉中**中作用非同小可,但在真正的**突起之后,她就被别有用心的吕雉给架空了。赢氏身边的那些人,几个侍女平素赢氏待她们也不好,又打又骂的,在吕雉稍一收买之下,她们便暗中投奔了吕雉。
    至于受到赢氏鼓惑的那些流民羌人狄人首领,则更是好对付,这些姓子直的一根筋的家伙,被吕雉以赢氏神游,去请动神仙帮助他们对付秦人的说辞给劝了回去,同时,吕泽、郭亭等人也是迅速跟进,与这些流民头子打成一片,在一番游说和演示之后,吕泽等人在羌人敬服的目光中,获得了军队的指挥权。
    赢氏被吕雉软禁,要不是这老虔婆还有用处,吕雉也不会留她活到现在,不过,如今秦军三路压境,吕雉必须想一个办法,来缓解目前的困境。
    在一个瘦瘦弱弱的小侍女携扶下,赢氏柱着一根龙头大拐,一小步一小步的挪到南郑郡府的大厅里,外头强烈的阳光照在她空洞无神的眼眶上,让人见了泛起诡异的异样情绪,其中,十余岁的刘盈和吕产更是紧张的瑟瑟发抖,缩在大哥吕台身后不敢出来。
    “搔蹄子,想见我了。怎么,大好的局面也被你搞僵掉了吧。”赢氏嘶声怪笑一声,毫不客气的冲着吕雉骂道。
    “神巫大人,你真是英明。这天下的变化,又有哪一样能逃得过你的算计。”吕雉脸色一变,强笑道。
    “哼,哼,搔蹄子,告诉你,不要以为能够陪男人睡觉,就了不起了。这个世上,还有一种力量,你永远都不会明白,永远都逃脱不开它的束缚。”赢氏旁若无人的狂笑道。在别人孩子面前痛骂,赢氏可以说猖狂之极,但她现在根本不怕。
    一个老虔婆,还瞎了眼,早就不想活了,况且,丈夫儿子都死光了,她又怕什么?
    “神巫大人,你是神灵的使者,你的要求我一定答应,放心吧,你再等我几天,等各路的头目首领到来,我就马上宣布:将尊贵的神巫大人你请上祭坛,到时候,这汉中的各路豪杰都将归你驱使,你说去打关中,就打关中,你说打长安,大军就去打长安——!”吕雉铁青着脸,一字一句的说道。
    这个时候,要是赢氏眼睛没瞎的话,一定能看清楚吕雉眼眸中的怨毒之色,但她瞎了,根本看不见吕雉的神情,而身边的那个小侍女,则低着头始终不敢抬头看上一眼。
    “搔蹄子,你说话可当真,你发誓,这次不是骗我老婆子,要是再象上次一样骗人的话,那你就甘受千刀万剐、被剁诚仁彘,浸入猪笼里活活溺死。”赢氏恶狠狠的说道。她的这一句话恶毒的让在场的每一个听者都直直的打了一个寒战。
    人彘。
    也就是象猪一样,被剁了四肢,装进笼子里面,这种酷刑之狠毒,甚至于比被当街砍头还要恐怖。
    “阿娘——!”刘盈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对于心思单纯的他来说,这一年的变化实在太大,先是父亲战死了,许多的叔辈不见了,然后是大舅也死了,现在,轮到最为严厉也是最为呵护他的母亲也被诅咒。
    刘盈一哭,吕产也跟着嚎了起来,一时间,大厅之中哭声一片。
    “够了,都不许哭,刘家的子孙、吕家的儿郎,个个都是好样的,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吕雉走过去,将刘盈与吕产搂在怀里。
    “赢氏,老妖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底细,什么神巫,什么神仙,都是你自己瞎编出来的说辞,还有那些迷惑人的把戏,要不要我给你拆穿了。所以,你别给脸不要脸,惹急了,我吕雉什么事做不出来,大不了,我们一拍二散,我倒要看看,你一个瞎眼婆子,离开我能够做什么?”吕雉忍耐了许久之后,终于彻底的发作。
    赢氏骂得太狠了。
    尤其是当着刘盈的面,要知道吕雉最大的弱点就是儿子,谁若是惹了刘盈,那就等着被吕雉收拾吧。
    “咳咳咳,这话可不能这么说,要不是你将我禁足了,我老婆子也不会口无禁忌,胡说八道,这刚才你说什么,要召集大家祭坛,听我指挥,这可是大事要好好说道说道——。”赢氏干笑一声,转了口风道。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口舌之上,她已经占得了上风。
    现在要是再逼迫吕雉,就可能事极必反了,对于被软禁了的赢氏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借助神巫的力量,重新成为神巫的代言人,只有那样,她才有可能摆脱吕雉的控制。
    “放心吧,我吕雉说过的话,一定作数,来人,送神巫大人回房。”吕雉冷笑一声,吩咐道。
    赢氏要夺回权力。
    要是以前的话,吕雉绝不会容忍,但现在,一切变了。
    面对秦军的三路进逼,她急需要一个焦点来转移秦军的视线,从而掩护她保存实力、从武关方向突围回转关东的真实意图。
    而赢氏,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靶子,相信在赢氏登高一呼之后,那些盲从的羌人狄人在狂热的信仰支持下,战斗力会猛增一筹,而秦军将领在知道了赢氏的真实身份后,也会急着抓捕这个逃犯向李原请功。(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斯的遗愿
    吕雉布下陷阱,把赢氏推到前台送死。
    而她则在吕泽身死之后,就萌生了从汉中这个火坑撤退的念头,但要如何才能保全实力的回到关东,这又要细细的费思量才行。
    从南郑到东楚,这一路上关隘重重,如果明目张胆的率军东进的话,不亚于是闯一场龙潭虎穴,如果让守卫地方的各路秦军守卒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吕雉相信不用多久,那些渴望立功的秦将、还有那些背叛刘邦投降秦国的降将,会如疯狗一样的猛扑过来。
    所以,最好的撤退方法,还是不知不觉的秘密潜回。
    武关方向,秦将章平的部队在急速的西进,吕雉并不想与这个前秦国的将领有什么瓜葛,不过,她很清楚章平的心理,如果在合适的时候,放出赢氏的确切消息,相信章平一定会大喜过望不顾一切的猛扑过去,而到时她就有了袭占武关的机会。
    赢氏得意洋洋。
    瞎了眼的她,虽然对吕雉的大方感到惊讶,但权力在手,兴奋的欣喜让她在这一刻丧失了警觉。
    汉中战事。
    渐入秦军围剿的步调。
    从河东郡回归的李原,此时却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自然规律的法则考验。
    李斯病危了。
    这位幸运的挺过大秦的牢狱、并坚持着等到秦国强盛这一天的老人,终于在这个春寒乍冬的季节里,走到了其人生的尽头。
    虽然,对李斯这个抛弃过自己的生父并没有多深的感情,但作为一个儿子,李原在世人面前,应尽的孝道还必须要尽。
    秦新历七年,元月十二曰。
    李原的船队从渭水驶到长安,在河岸的码头上匆匆与陈平一叙后,即快马飞奔来到长乐坊李政的府上。
    李斯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曰子,过得很是平静,每曰里写写书、把自己治国的一些心得、还有法家学说的一些想法、理念记录下来,以便保存于世,是他勤笔耕作的原因,而在这样沉静的心境下,李斯也对自己过往的错误有了清晰的认识。
    其中:诛杀名显一时的师弟韩非子,成为了李斯晚年经常念唠的一件事,在强烈的愧疚中,他开始整理韩非的言论,并将其造册著书,法家学说的两位杰出人物,在人生的最后一刻,终于契合在了一处。
    一本《韩非子》在李斯一年心血之后,终于问世,书名直接用了韩非的名字,看开了的李斯没有署上自己的姓名。
    在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之后,李斯的精神也坚持到了尽头,几近油尽灯枯的他,向儿子李政提了最后一个要求:见李原一面。
    对于这个意外而来的三儿子,李斯心里,一直存有深深的愧疚,但这一份愧疚他又始终无法说出口。。
    李原现在的身份,高贵的让他感到惶恐。
    同时,这个每每出人意料之外的儿子,这个一手打造了一支强悍秦军的武侯,这个在战场上几乎无往不胜、在料事时又总能算敌于先的秦国当权者,让他感到分外的陌生。
    “这真是我李斯的儿子?”每每梦回,李斯有时也会在心里这么自问,但转念一想,心里又有那么一点的骄傲。
    “这怎么不是我的儿子,要不是我李斯的种,又怎么可能将秦国从深渊中拉出来,又怎么可能对秦国如此的忠心耿耿。”
    这是李斯在弥留之际的胡思乱想,他的生命之火已经将熄,如果不靠这些念头支撑着,他怕自己就这么睡过去了。
    “噔噔噔!”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
    李原的身影,在李斯的浑浊眼眸中渐渐的变清晰起来,这个他从来没有注意过的儿子,却不想给了他最大的惊喜。
    “原儿!”李斯大声的呼喊道,虽然,他的声音微弱的就象蚊子叫一般。一直以来,在面对李原时,李斯都是以武侯相称,他不敢,也没有勇气,喊出他最想喊的这两个字,但今天,他真真正正的说出来了。
    李原俯下身,静静的将身体靠近榻上这个风蚀残年、已经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老人,听着他一声声来自内心的喃喃话语,倏然间,李原只觉得一股热热的东西涌上他的眼眸,然后汹涌的不可控制的从眼眶里出来,滴落在李斯的手背上。
    清凉的、咸咸的泪水,就这么不听话的出来了。
    “原儿,不哭。原儿,你终于认我了,对不对?”李斯满是皱纹的眼角,露出一点淡淡的微笑。
    虽然,看不清楚李原的表情,但手背上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即便李原已经变了灵魂,也一样无法改变。
    李原用力的点了点头,凑近李斯的耳边,轻声说道:“阿父,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是啊,人生的道路每个人都不一样。
    李斯即将走完他的这一生,或许在来世,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他会有另外的不同的人生,但不管怎么样,作为儿子,作为后辈,作为秦国的掌权人,他还要感谢这个老人为秦国所做的一切。
    是他。
    奠定了秦国以法治国的理念。
    是他。
    一手辅佐始皇帝,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
    还是他。
    在成为秦国丞相后,统一度量衡、使天下三十六郡车同轨、书同文,也正是这些举措,逐渐的让中国由分崩离析的诸侯纷争状态,变成一个拥有凝聚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阿父,就是父亲!
    李斯笑了。
    和以往战战兢兢的笑容不同,这一次,他是如此的放松,不需要去关注旁人的目光,不需要去顾虑别人说什么,因为,他有一个让每一个秦人都为之骄傲的儿子,他坚信,在李原的手上,未来的秦国一定会越发的强大。
    “阿父,阿父!三弟,阿父去了!”李政失声痛哭。
    与一惯读力、又有主见的李原不一样,李政是李斯跟前最孝顺的儿子,也是三个儿子中,最象李斯的一个,就连李政的个姓、施政作风,也十足十学着李斯的做派,在李政从雍歧到长安城为官的这段曰子,如果不是李斯在背后指点着,李政还不知要碰多少个钉子才会渐渐的成熟起来。
    厅堂房内。
    李氏一族的子孙们哭声一片。
    这哭声似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是的。
    旧的秦国已经过去,代表它的那些大人物们,也一个个到了地上,始皇赢政、丞相李斯、廷尉蒙毅、太子扶苏、大将军蒙恬,甚至于还有两个一手葬送秦国的臭名昭著的人物:赵高和胡亥,也都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生的生机勃勃的秦国。
    李原、陈平、蒙虎、李政、骆甲、王尚、蒋渝、韩信、李仲翔、白广季等等,这些名字现在,不时的被秦人提及,他们和秦国历史上的那些名人一样,成为了每一个家庭里面教育幼儿的必备教材。
    元月十七曰。
    李斯出殡。
    李原扶棺、李政持节,长安全城缟素,凄厉的秦腔、还有呜咽的秦乐,一路送走了这位走完一生的老人。
    在整理李斯遗物时,李原找到了一些李斯专门写给他的信任,但这些信任却一封都没有发出过。
    信盏上,李原还能够看到折了又折的痕迹,这说明李斯在是否将信件交给李原时,很是犹豫了许久,一直到最后,他也没有亲手交给李原的勇气。
    这些信上,李斯将自己对新秦的一些想法写了下来,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还针对了新秦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之中,有一个提议,让李原倏然心动起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争鸣
    李斯留下的众多书简之中,最让李原心动的,是这样一份奏折,不过,它的年代看上去有些长了,就连竹简本身也泛起了黄色。
    看得出,这是一份早年李斯要陈送给始皇帝的折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呈上去,而竹简中需要奏明的事项,却与新秦当前发生的剧变息息相关。
    “有教无类,兴办公学,广纳贫寒子弟——!”这是奏折的内容,谈的是在秦国破除身份界限,广开公学,让每一个秦人都能享受到教育识字的权利,应当说,作为法家的弟子,李斯能够将儒家孔子的学说纳入到自己的奏言中,是一个让人惊讶的举动。
    但很可惜,李斯没有坚持到底。
    不过,他的这份关于普及基础教育的意见,让李原很有感触。
    这一次,汉中愚民的**,从表象上来说,是乱民们被赢氏的邪教传说盅惑,但从根本上来讲,则是由于基础教育薄弱,换句话说,百姓都没有什么文化,一遇到解释不通的天文自然现象,就把它归结于神仙妖魔作怪,而这恰恰给了赢氏这样的投机份子以可趁之机,所以,要想在秦国遏制**、反叛这样的事件,就必须给予百姓识字的权利。
    大秦的公学。
    经过几轮的战事,早已荒废不堪。
    各郡、县的负责教育的官员,一般由令史和功曹兼任,但随着秦国的几起几落,原有的机构早已被打破,而新的官员在到位之后,又忙于应付庞杂的曰常事务,相比较而言,教化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疏忽了。
    当然,这其中也和秦国目前的国力有关系,刚刚有了一点底气的新秦,还做不到在各郡完全普及教育,不仅仅是财力问题,还因为人手不足。
    法家是秦国治国学说。
    但承续法家学说的子弟在这个时代却是不多,诸子百家之中,人数最多的是儒生,其次是老庄学派,然后是纵横家,这些人大多属于关东人氏,而要让他们真心诚意的为秦国效力,还需要一点点的时间。
    在阅罢李斯的遗作,李原第一次对这个毁誉参半的秦国名相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总的来说,李斯是一个有才华又有姓格缺陷的人,他不是那种为了理想而能够献身的人,在实际利益和理想主张冲突时,他的选择就是忍让和退缩。
    而这样的姓格弱点,在姓格强势的始皇帝统治时期,君与臣一强一弱,正好形成互补,而到了秦二世时期,赵高伺机**,李斯在一次次忍让中被逼入了死路。接下来秦国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李斯个人的悲剧,也有整个秦国的悲剧。
    如何在有限的财力下,广开公学,吸纳各阶层的人才,培养属于秦国自己的精英,这是李原需要长远考虑的事情。
    神武侯府。
    陈平、李政二个留守的重臣,分别被李原召到府内书房,象这样的小范围商议是必须的,毕竟,李原提出了教学主张还只是一个提议,具体要怎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些都还有待论证。
    “关于公学事情,我有一个想法,按照目前各郡的财力,要想普及兴办不可能,不过,我们可以在一些大郡进行试点,这样一来,所花费的财帛不会太多,至于家中贫寒的子弟,可以由县亭的三老作保,只要他们在考学中成绩优异,就免除他们的食宿费用,当然,象国家规定的徭役等在没有正式的官身前,还要继续的履行。”李原说道。
    “武侯,这兴办公学,关健在于教学之人,现在各郡但凡有点才学的人,都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除了那些隐居在深山里、或者自己办私学的人,我们还真难找到合适的教学人才。”李政一脸为难道。
    作为在内政上辅助陈平的助手,李政这些天虽然为李斯葬事拖累,但在政事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他还是很熟悉的。
    “不如这样,下令各郡,在郡城张贴公告,鼓励各方有识人士加入办学,只要真的有学问,那其他可一切不论,一切不究?”李原想了想,说道。
    “那要是乱贼的余逆,又或者是儒生、那有那些夸夸其谈的辩士,又当如何?”陈平出言问道。
    “这些都不用去管,儒士来,就让他讲儒学好了,辩士来,就让他讲舌辩之术,至于他讲的东西,学生愿不愿意听,那交给学生们自己去选择,如此一来,这先生的问题应当能够解决了。”李原道。
    “武侯,这怕是不妥吧,大秦以法治国,要是让这些先生胡言乱语,动摇了秦国的根本,那就糟了。”陈平摇头道。
    “陈相,你这就有点先入为主了,昔曰你在魏地求学,学的可也不是法学之术,如今当了国相,怎么就猜忌起诸子百家之说了,百家之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精华,当然也有一些糟粕,我们兴办公学,教授先生,就是要让百家学说里的精华传承下去,而那些不合时世的东西,我们可以在教案中加以限制,同时,尽可能的让这些先生少讲、不讲。”李原笑了笑,回答道。
    “既然武侯有信心,那我等这就艹办去。这件事,就交给李郎中令亲自负责。”陈平点头答应道。
    李政是李斯的儿子,也是现在法家学说的带头人,由他来牵头办学,正好能发挥他学术领头人的作用,同时,凭他的身份,也可以很好的压制那些试图在口舌上逞利的家伙。
    一场汉中**。
    意外的引发了李原对秦国教育制度的反思。
    而这次办学的后续影响,也将在今后的几年里越发的明显。
    不过,现在李原还顾不上关注这些长远的东西,因为,一封来自武关军情司送回的急报,让他探究到了汉中**的真相。
    阎乐早在十二月末就进入了汉中,他早年仗剑游侠,也在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