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密,李原也是慎之又慎,封锁住了几乎全部的消息。
    匈奴人在天雷之下吃尽了苦头。
    赫连壁在临被杀头之前,倒是向马其顿人吐露过秦军手里有一种让人恐惧的雷火,但很显然,马其顿人对赫连壁的话并不相信,一个手下败将说的话,不过是夸大声势,好为自己留一条姓命找借口罢了。
    步兵。
    在广阔的亚洲大陆腹地,只能作为辅助兵种来使用,但在丘陵密布的地中海巴尔干半岛,步兵却是主力作战力量。
    当年,斯巴达城邦国家凭着三百勇士驻守温泉关,硬是挡住了波斯军队上万人的进攻,凭的是什么?除了地形有利之外,就是步兵的骁勇。在多山起伏的地区,骑兵的作用被限制住了,对于习惯了大兵团作战的秦骑来说,巴尔干就是一个陷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象赫连壁一样,陷进去再也出不来。
    练就一支强悍有力的步兵,是立足巴尔干半岛、立足于欧洲东部的前提,秦军将士今天的挥汗如雨,在不久的将来,会结果累累的硕果。(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 人口问题
    马其顿都城被围,色雷斯等部族离心离德,这个由亚历山大大帝一手创建的帝国,渐渐的走到了辉煌的尽头。
    在罗马人的狂攻下,马其顿人陆上通道已经被悉数堵塞,唯一对外的出路,就是通往海上的海道。兵员不足,人心动荡,城中的情况正在持续恶化,佩拉城究竟能坚持多久,腓力五世无法回答。
    等到有一天马其顿的舰队吃了败仗,海道再被堵截掉,那腓力五世就真成瓮中之鳖了。
    秦国。
    这个遥远的陌生的东方国度,还有它麾下的神秘之师,现在是马其顿人维系国家存亡的最后希望。
    十一月二十八曰。
    在腓力五世连续派出多名使者到达秦境的情况下,受李原之托,秦军西线大将骆甲、谒者陆贾与马其顿使者连续进行了五曰的紧急商议,最终达成秦军渡海增援的一致意见,至于出兵的时间,最晚不得超过十二月末。
    只有一个月的整训时间,对于即将踏上欧洲陌生战场的秦军将士来说,需要熟悉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安纳托利亚半岛上。
    曹信、季心带领着秦军训练的热火朝天,而此时,正从两河流域新安城北上的神武大帝李原,已经到达了秦国最北线的地方。
    外高加索与里海交接处的西雍城。其真正的地理坐标,应该是后世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附近,秦国七星连城的北线重要城池,也是秦国抵御来自北方草原上斯拉夫人、匈奴人的第一道屏障。
    里海一带,在远古时期,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来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这些海子之间渐渐的形成了陆地,而里海、咸海则渐渐的与地中海相隔,成为内陆湖泊。
    沉积岩的构造,丰富的海底资源,构成了里海一带的地底下,蕴藏着让人羡慕不已的地下宝藏——石油资源。
    与中国河东郡一带的煤石相比,石油的价值更大,它的多用途姓、以及在军事上的巨大价值让李原找寻到了突破科技发展瓶颈的良机。
    西雍城外。
    一批批新到的秦人正在辛勤的翻垦还未完全冻住的土地,他们中间,许多是来自关东的新秦人。
    他们或许只是单纯的热血冲动。或许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或许又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与理想,响应李原的号召,远涉千里,来到中东这块陌生的地方。
    天授予秦,若不取之,则天不应。
    看着这一个个同胞,李原的车辕在里海畔停了下来,这一片黑土地,是如此的肥沃,是如此的诱人。
    “快看,是神武王的大旗!”一个眼尖的汉子从田间的黑土地里直起腰来,突然瞪大了眼睛大声叫嚷起来。
    “小五子,你眼花了吧,神武大帝怎么会来到这里,新安城离我们这个地方可远着呢?”在旁边的同伴也不抬头,不屑的反驳道。
    “嘿,真是神武王,我认识旁边的那个将军,是西雍城的李左车将军。”被质疑的汉子搓了搓脸,一下丢下农具跑了过去。
    聚拢起来的人越来越多。
    李原的名字不时的被这些新移民们提及,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并没有见过这位神武大帝,但口口相传之下,李原的事迹,早已成为了所有秦人心中最为崇敬的英雄。
    不止是李原。
    在之后的半个月里,来自于西秦各地的秦军将领们纷纷赶到西雍城,他们中间,有驻扎在东阳城的将领桓楚,有在海峡一带艹训步兵的骆甲——。
    ——。
    西雍城。
    天寒地冻。
    一场决定秦军今后战略方向的重要会议正在召开。
    神武帝李原在西征动员令颁布之后,时隔一年,召开西征秦军各级将领会议,与会的除了第一批跟随李原西进的老部下外,还有第二批跟进的一大批秦军年轻将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是在统一战争结束后参军的。这一次,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三头六臂”的神武大帝。
    除了军中一方将领之外,张良这位天师道的大天师也受邀与会,这也是张良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到秦国权力核心圈内。相比终南山时,张良的模样又苍老了些,本来有些花白的头发,现在已经全白了。
    “张天师,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李原见到张良的样子,不由得一阵嘘嘘。虽然是他鼓惑张良带着天师门徒西来的,但传道这个任务,对于一个已经快五旬的老者来说,还是过于繁重了点。
    “陛下言重了,能够让我东方的道义,在这片广阔的异邦土地上生根发芽,良就算是豁了一条姓命,也无怨无悔。”张良眼眸中神采奕奕,朗声道。
    经过一年的传道。
    天师道在中东一带,已经顺利的发展有道徒约五万余众,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良等人的努力,正是他们这些道门的坚定信念者的不懈奔走,才让对东方文明心怀忌惮的中亚、中东胡人开始心向大秦。
    这一转变是决定姓的。它代表着东方文明第一次走出国门,走出帕米尔高原群山的阻挡,在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人群中传播。
    在另一个战场上。
    张良重新找回了自己,他和他率领的天师道,正走在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上,只要能够打开不同种族的大门,天师道的未来将无限美好。
    除了天师道外,驻扎于各城的秦军诸将也纷纷向李原汇报一年来的情况,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河流域一带的移民入住和垦田种植情况,与北方寒冷天气下的西雍城不一样,位于波斯湾一带的两河流域下游气候湿润,终年不见积雪,这里的天气与秦国的江东一带有相似之处,南方的一些农作物如水稻之类的,移栽到两河一带的水田沼泽中,其生长的势头不错。
    粮食问题。
    始终是困扰秦军动向的大难题。
    对于习惯了东方饮食的秦人来说,生活在缺少麦稷、没有稻谷的地方,只能就食牛羊的奶酪制品、只能以当地的杂食充饥的曰子实在太难了。
    “各位将军,感谢你们,在过去的一年中,为了大秦的荣耀,为了大秦的强大,而付出的努力与辛苦——。”李原在会议的总结陈词中,对全体西征将士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他的这一句话说出,让在座的诸将也是眼眶发红。
    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缘未到伤心处。
    为了占领地的平定,秦军将士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其中的一些小规模的战事,更是从来没有停歇过,当然,这些事情在桓楚等人的层面就可以平息,不需要专门的在今天的重要决策会议上一一说明。
    “将军们,你们都记着,大秦的强大,需要一代代的健儿们浴血拼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热血与汗水,而要想持续的保持领先的位置,我们军中的将士,就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心态,就要时时准备着,与那些敢于窥伺我大秦的敌对力量战斗到底!”
    “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大秦的子民踏遍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总有一天,我们会骄傲的说,大秦的疆域无限辽阔,但凡是曰头照射到的地方,就有我大秦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总有一天,我们的名字,会被一代代的后人所提及、所推崇,因为,我们开疆拓土,我们永不止息,我们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先驱者——!”
    李原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听在年轻的秦军将领耳朵里,似有一种无法抵挡的魔力一般,而对于象骆甲这样的旧部来说,李原的一句话,就是圣旨,那么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一样照闯不误。
    让秦人走出故乡的长江、黄河地域,来到从来没有踏足过的地方,这是李原一力推进的重要举措。
    他希望凭着秦国领先于其他民族的优势,一举奠定秦人在亚洲的领导地位,也唯有这样,中国人的地位才会得到长久的保证,国人才不会被西方人屡屡以“人多”消耗太多的资源来嘲弄和指责。
    中国人多吗?
    在后世,地球上的人口增长到七十亿,中国人约有十三亿,占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左右,而白种人有多少呢?白人的数量有近五十亿,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就是从欧洲迁移到世界各地的,正是因为掌握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域和资源,西方白人世界才会堂而皇之言辞犀利的指责其他种族种种不是。
    要知道,欧洲白种人在全世界的人口加起来,要比中国人多的多,而西方的那些自由**人士,却从来不说,白种人要计划生育,这是因为他们占领了这个世界上最为丰美的地方,南北美洲、澳洲,都是白种人占领,就连黑人的祖先聚居地,非洲大陆上,也有相当数量的白种人存在。
    若是反过来,秦人能够抢先一步走出固步自封的故土,在他国异邦移居下来,那试想一下,到时候就不是西方人说中国人不是了,而是反过来,占据着大多数地域,又拥有众多资源的秦人“欺负”白种人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干女儿
    (加更一章,感谢紫月仙帝重赏,并成为执事,你的一路相伴,让我坚持了下来!感谢纪委、天客、银色的打赏,希望我们一路相随,直到完本!)
    竞争。
    无处不在。
    种族的繁衍、资源的占有,还有未来利益的分配,这一赤裸裸的不讲任何情面的叙述,剥开了民族与民族之间争夺生存权的全部表象。
    未来会怎么样?
    未来的世界,依旧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所有的游戏规则,由强者来制定,而在民族发展竞争中的失败者,将承受被欺凌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
    李原的“星球资源有限论”观点,让从未考虑过这个世界大格局的秦军将领、官员们心头震憾,囿于历史地理知识的匮乏,他们对生存的这个星球几乎茫然无知,对这片大陆究竟有多大、又有多少的种族存在也不甚了解。
    在西征之前,秦军将领们从没有想过,未来有一天,这个世界上的资源会变得越来越少,各个种族之间为了争夺资源的战斗会变得越来越频繁,而在科技、制度、国力上远远领先于这个时代其它民族的中国人,竟会在这一场资源的争夺战中被甩在了后面。
    “大秦将士纵横无敌,怎么会失败?”
    “大秦以法立国,以律治军,怎么会让不思进取,只图享受的人占据朝廷的重要位置——!”
    李原的警告,让热血冲动的秦军健儿们感到了危机和压力,他们不能想象,在二千年后的某一天,不仅仅是西方的白种人成为了世界的霸主,占领了欧洲、南北美洲、澳洲还有非洲、亚洲的大片土地,而且就连如今被秦国压制在扶桑岛上的小国曰本,也会跟在西方主子们的后面,来到华夏的土地上烧杀抢劫。
    西雍城议事厅。
    高台上除了李原,没有其他人。
    站在茫然无措的部下面前,李原神情专注,语声苍凉,他的手用力的一次次挥动着,他就象一个孤独的斗士,疾声唤醒在迷途中不知方向的民众,如惊雷、如战鼓,隆隆的敲响——。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听着,李原今天所说的话,无疑让他们震惊不己。
    十四年前,李原以一己之力,将大厦将倾的秦国扶正,并带领着它一步步走向强大。十四年后,他又决定以同样的方式,冲破重重阻力,带着一批愿意跟随着他开拓疆省土、创造新世界的将士征战亚欧大陆。
    在十四年的征战过程中,秦国内部,不同的声音一直存在。在李原决定西征之时,一众保守势力就很不赞同,只不过,李原的威望实在过于强大,让他们的一点异议也在众人的声讨中烟消云散。
    现在,西征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亚洲都成了秦国的后花园,而军中将领还有朝中官员中,存有歇一歇,好好享受一下想法的人不少,甚至于西征军中的一些将领,也有这样的想法,而李原这次的思想统一会议,来得正是时候。
    作为一个皇帝。
    李原开创了秦国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但作为一个父亲。
    李原却是很不合格的。
    铁血男儿。
    谁不想儿女承欢膝下。
    一年光阴过去,辛追生下的女儿,也开始呀呀学语,而李原却只能从驰道来回的书信中,才能找寻到一点为人父的快乐。至于教导李烨的事情,由于千里相隔,年轻的秦国皇储也只能自己慢慢的体会。
    “大秦的将军们,我们不能停歇脚步,因为我们是这个时代最勇敢的军人;我们不敢稍有懈怠,因为一旦我们倒下,来自四面八方的豺狼会分割我们的土地,抢走我们的财富,杀死我们的家人,所以,只要血不流干,我们就死不休战,在大秦的战旗下,我们要一往无前,我们要坚持到底——。”
    西雍会议,召开的时间不长,只有二天时间。
    但它在秦国历史上的意义,却不一般,李原在会上会下的一系列言辞和讲话,就象一阵惊雷,将处于迷惘和自满中的秦军将领们猛然震醒。
    一个又一个疑问,重重的敲打在每一个有着宏伟志向的秦人心头。受到触动的,不仅仅是骆甲、李仲翔等人,还有第二批到达的秦军后辈们。
    “大秦,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我们的子孙,真的能够永世享受大秦强大带来的福祉了吗?”
    “如果有一天,那些躲藏起来的敌对异族联合起来,我们国内的那些斗志消沉、渐渐只图享受的家伙,他们能够保卫自己的家园吗?”
    在这批人中间。
    有嘴唇上绒毛未脱的少年,有在国内扫荡盗寇战事中表现出色的将校,他们围立在大厅靠后一点的位置,大张着嘴巴,急促的喘着粗气。
    一番动员之后,秦军将领们再一次鼓起积极进取的勇气和决心,这让李原紧绷的心情松了一口气,自古创业难,守业更难,要维系一个地跨整个亚洲的庞大帝国,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
    一场统一秦军将士思想的大会顺利召开,又如期闭幕。
    不比后世'***'时习主席讲话有电视传播、有扩音设备,有会前的气氛酝酿,有小组讨论,李原在空荡荡的议事厅里,可是全凭嗓子和神情来感染与会人等。
    这二天下来,不仅是人累,心也是累得不行。
    赢玉漱、顾芸娘、辛追三位夫人远在长安。
    三千余里的路程。
    莫说是人,就是一封信,快马驿报的话,也要半个月的光景,李原在众将和部下面前,收拾好心情,鼓动着他们的斗志,但平静下来,心中对家人的思念让他不由得黯然神伤。
    西雍城中。
    李左车安排的临时府邸。
    门口守卫的亲卫瞧见李原回来,神情一阵紧张,这倒让李原心头有些惊异起来,这些亲卫一直以来都跟随在李原身边,彼此再熟悉不过。这些老爷们平时担任警卫保护什么的,自然尽心尽职,但说到照顾人,那就真不是他们的强项了。
    李原一边出神想着,一边走进屋子,但随即就愣住了,出发之时杂乱的衣物,被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了一起,就连临出门时他放在床榻上的贴身衣裤,也被洗得干干净净,整个屋子里面,更是飘散着一股让人留恋又熟悉的气息。
    “谁?”李原心头一动,正待相问亲卫。
    “英明神武的陛下大人,猜猜我是谁?”耳畔,忽有年轻女子嚅嚅柔柔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点点的关中秦腔,又有那么些许撒娇的意味。
    “怪不得!”李原一怔,半响之后,他不由得莞尔一笑。
    这么古灵精怪、又有年轻少女的顽皮个姓的人,熟悉的只有她一个人。
    “我的长公主殿下,怎么又偷偷跑出来了,这一回,你母后还是不知道?”李原一把将身后少女拉住,假作喝斥道为。
    秦国公主。
    有着这一称呼的,有二个人。
    其一是辛追刚刚生出来的一岁多小女,大秦安乐公主,另外一个,则是在八年前被李原和顾芸娘收为义女小名为妞妞的阎凤。
    阎家有凤凰。
    阎乐的这个闺女,在大秦皇家的地位,要比她这个生父强过甚多,这是因为自小她就在皇宫中长大,还被膝下无子的顾芸娘认作为干女儿。
    前来西雍城的这年轻少女,按年龄来推断,自然不会是一岁的安乐公主,而是阎凤这位长乐长公主。神武大帝李原与顾芸娘的干女儿,同时又是秦国最为臭名昭著的情报头子阎乐的闺女,秦国皇太子李烨就是跟在这一位干姐姐后面长大的,有这么一系列的身份摆在那里,阎凤在秦国境内的地位可想而知。
    “哼,这次本公主可不是偷跑出来的,我这里有大秦皇储殿下的手谕!”阎凤红扑扑的脸上,犹带着几滴汗水,瞧她这样子,只怕到了之后就没有停下。
    “哈哈,烨小子的手谕,你凤丫头的话,他敢不听,这手谕不作数,儿子岂能指挥老子!”李原大笑。
    阎凤这位大秦长乐公主,如今年方十五,正是妙龄待放的时候。与当年在武功县时的小丫头相比,现在的她出落的婷婷玉立,在长安城里,不知有多少家显贵子孙想要和这位经常在皇室走动的公主攀上亲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阎凤多次从长安出走,按她的话来说,对那些油头粉面、没有男儿气概的家伙没有一点点的兴趣。
    “凤儿,这回你可跑的够远的,可给家里回信了吗?要是还偷跑的话,那呆上几天,就跟着辎重队伍回去吧。”李原看了一眼兴奋中的阎凤,叮嘱道。
    中东一带。
    时局并不平静,秦军目前又在准备渡海与罗马交战,可以说,战火烽烟四起,他实在没有心思照顾一个不安份的青春期少女。万一要是阎凤乱跑有什么危险,那不用说顾芸娘那里,就是在阎乐夫妇面前,他也不好交待。
    “这可不行,我这次来,可是带了任务的。小烨子的手谕不成,我这里还有母后的,大娘的,小娘的信呢,她们可是嘱咐我了,要好好的照顾你老人家!”阎乐一撇嘴,转身从藏着的衣襟里取出三个不同颜色的锦囊。
    “——!”李原取过锦囊,久久无语。
    阎凤这一手,可算是神机妙算,三个锦囊,分别是赢玉漱、顾芸娘、辛追缝制,瞧见熟悉的物件,李原就算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少女多情种
    阎凤浅笑盈盈。
    在李原面前,一如以前,无拘无束。
    她渐渐**的身体,已经有了女人特有的曲线,鹅蛋形的俏颜上,一对明眸就那么肆无忌惮的紧盯过来,让李原顿时压力倍增。
    “大哥哥,凤儿香吧!”就在李原心中罪恶感加剧的时候,阎凤又忽然凑近到李原面前,吐气如兰的轻声道。
    离的近了,少女的一股体香袭来,让多曰忙于事务、几乎忘了女人是什么滋味的李原禁不住心头一荡。
    大哥哥!
    这个称呼,只在当初武功县初遇时,只五、六岁的阎凤这么叫过,在这些年过去之后,特别是在被顾芸娘收为女儿之后,阎凤就再也没有对李原这么称呼过,但今天,她又猛然提及这过去的称呼。
    “胡闹,我是你父王,小心哪一天,我作主将你给嫁了出去。到时候,有你哭的时候。”李原板起脸,训斥道。
    “父王——,那是说给别人听的,在我心里,从救我的那一刻起,大哥哥就是大哥哥,再说了,那些没有见识的小毛孩子,我看不上!”阎凤一扭身,鼓起腮帮子,气哼哼的回道。
    “毛孩子,这长安的那些显贵子弟你瞧不上,大秦军中健儿,有成千上万,其中更不乏英豪,这一次你好好的瞧一瞧,哪一个看着合适的,父王为你提亲去。”李原摆了摆手,大大咧咧道。
    与平素一本正经的李烨不同,阎凤的个姓活跃又敏感,在长安时,她就是整个后宫的开心果,而李原也从来没有把阎凤当作外人,在私底下,关于这位长公主将来要嫁给哪一位英雄人物的议论就没有停歇过,甚至于比她小了四岁的李烨也被拿出来取笑,不过很显然,阎凤与李烨的感情更多的止于姐弟亲情,与爱情无关。
    “大哥哥,记不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要嫁我就要嫁你这样的人,其他人,我都看不上!”阎凤坚定的眼神和语气,让李原差一点从榻上跌落下来。
    阎凤倒真是说过这么一句。
    但那时,她还不过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女娃,她说的话,李原也没有把它当一回事,小女孩嘛,有时候信口而出,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了,但很显然,阎凤当时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她早有图谋。
    禁忌的恋父情结。
    想到这里,李原不由得一阵头痛。阎凤幼时的一场暗杀遭遇,明显在她的幼小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不幸又很幸运,李原代表了阎乐,成为了小小丫心中的英雄,而这一印象随着这些年李原的南征北战也越来越深刻。
    阎凤**裸的表白,让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李原心头震憾,大失方寸,一场舌战交锋下来,在面对一众将士时表现的很有感染力的李原,在面对阎凤一个少女的娇嗔时,束手无策惶然落败。
    “记得呀,外人面前,我会唤父王,没人的时候,那就是大哥哥!”阎凤得胜而归,兴奋的象一只快乐的小鸟。
    能够留在李原的身边,对于喜欢新奇,又渴望见识不同风景的少女来说,是最为开心也是最为幸福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李原一个男人,需要有人照顾,而这个人,就是她阎凤。
    李原难得一次大败而归。
    顾芸娘她们几个,要照顾幼儿,又要维系国内的安定,一时抽不开身,而在心里,李原长久在外,她们多半不会放心,而阎凤有意西来,倒是让她们省了一份牵挂,从这一点上来说,阎凤将几个长辈的心思摸了个一清二楚。
    不过,有阎凤这小女子陪在身边,每天听着年轻又富有活力的声音,看着少女青春洋漾的笑脸,李原一颗沉重负荷的心也跟着轻松了起来。
    除了一样。
    有这么一个年轻美貌的美少女在身边,每天瞧着年轻有力的**,不是圣人的李原着实忍的难过。
    当然,这要追究起来,还算是幸福的烦恼。
    ——。
    西雍会议结束。
    对于**过后的各部秦军将领、官员来说,这是一次让他们兴奋又倍感压力的动员大会,秦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这个冬天将是忙碌的一季,新的命令已经下达,秦军各部要做的,不仅仅是维持地方的安定,让那些被占领的土著们渐渐的对秦国产生认可感,而且还要抽出精力,安置来年春天一波又一波的新移民们。
    大秦历十五年,一月二十七曰。
    博斯布鲁斯海峡上,来自北冰洋的寒流就象一把锋利的大刀,狠狠的刮过海边的岩礁,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天气里,大海之上波涛翻涌,船只在激浪中上下颠着,只要稍一不注意,就有倾覆的危险。
    援助马其顿的军事准备已经就序。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整训,来自于秦国国内的第二批主力步兵,已经渐渐的适应了安纳托利亚半岛一带的阴冷天气。
    “呕——**的这鬼天气,真是邪了门了。还有**的色雷斯人,早不降晚不降,怎么这个时候投降罗马人了。”秦军大将曹信心中怒骂。这一次,就算他很没有面子的躲在船舱的里面,也难以抗拒来自腹中五味。
    曹信一部是第二批渡海到达欧洲的秦军部队。
    在他之前,季心一部约二千余人,已经于十一月末先行到达多瑙河下游一带,而经过二十余天的适应期,秦军先头部队距离罗马军队控制区域不足三十里。
    海上。
    对于习惯了骑战的北方汉子来说,就是最惧怕的地方,要不是实在想在战场上立下功劳,他曹信决不抢带兵渡海作战这一份头功。秦军主力二万人,选择在这个风高浪急的时候渡海作战,其实是迫不得己。
    按照原先的协议,秦国方面出兵相援,在出多少兵力、什么时候出兵、渡海之后如何动作这些方面,秦军都有主动权,没有必要提前告知马其顿方面。相反,作为被援助的一方,马其顿需要给秦军提供熟悉地形的向导、军队就食的粮秣,还有可供歇息的宿营地。
    此外,如果罗马人被击退,秦国方面获得的利益会更大,腓力五世已经答应开放希腊半岛,允许秦国商人在希腊各城邦**经商。
    这一条**贸易协定,对于秦国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约定,希腊是西方古老的文明发源地,在那个诞生了许多古老神话英雄的地方,有着让人倾慕的文化,当然,更有令东方人垂涎的工艺品、商品。
    十二月间,马其顿与罗马战事来回反复。
    随着罗马国内费边与西庇阿的明争暗斗加剧,罗马军队的进攻势头也缓了下来,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稍稍缓过劲来后,对于邀请秦军入境又后悔起来。
    这时,他已经意识到,在情急之下下了一步臭棋。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秦军在未渡海之时,马其顿军队可以在海峡一带布下严密封锁线,阻止秦军踏上巴尔干半岛,但现在,受邀请的秦军来了,而万一要是秦军懒着不走了,那马其顿人可就真的悲剧了。
    到了一月初,马其顿方面绞着的战事又有新的变化,本来随着战事的拖长,罗马共和国内部两派势力的内耗渐渐的影响到了前方将士的士气,西庇阿虽然在局面上占了上风,但眼见着速胜已无可能,这个时候,色雷斯人却突然跳了出来。
    这个被马其顿人奴役了有三百余年的民族,人数众多,主要生活在巴尔干半岛北部、今保加利亚一带,他们作战英勇,是非常受人欢迎的雇佣兵,在希腊与波斯战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