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朝生涯-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这些官兵的闯入,方府里的家丁也纷纷从各处钻了出来,他们在护院和管家的带领下手持刀枪棍棒冲到了官兵面前和官兵进行对峙。

只见一名身穿绸缎长衫的中年管家又惊又怒的对为首的一名将官喝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闯入这里,难道你们不知道这里是方府吗?”

“老子闯的就是你们方府!”为首的千总脸上露出了冷笑,随即从怀中拿出一张告示念到:“据查,方家方久铭、方英迪父子多年与东奴保持往来,运送朝廷严禁之兵器铠甲与东奴。通虏资敌,罪无可恕,着令缉拿归案。如有反抗可当场格杀!”

念罢,这名千总把这张告示往前面一扔,告示轻飘飘的落在这名管家面前,这名千总冷笑道:“你们都听清楚了吧,来人,抓人!”

“我看你们谁敢!”又急又气的管家挺身上前,指着这名千总喝道:“我们老爷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我们家的表少爷在吏部担任……”

“你的废话太多了!”这名千总厉声道:“开火!”

“砰砰砰……”

连续几声枪响。这名管家的上半身同时中了三枪,血雾弥漫中整个上半身被打成了筛子,一声不吭的就倒在了地上。仰天倒在地上的他临死时还满脸不可置信之色。

杀死了这名管家后,这名千总并没有把手,他把面容转向了周围还在手持棍棒的家丁护院们冷酷的一笑,狞声道:“继续开火!”

“砰砰砰……”

在阵阵轰鸣声中,数十名家丁护院被火铳击中,纷纷惨呼着倒在了地上,剩余的家丁们再也坚持不住了。他们纷纷扔下了刀枪木棒纷纷朝后面奔逃。

在一片鬼哭狼嚎中,方久铭在两名丫鬟的搀扶下颤巍巍的来到了前院。看到眼前的情形,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公然闯入方府开枪杀人。

气得身子直颤的方久铭颤巍巍的指着这名千总骂道:“竖子安敢如此无理,真是好大的胆子,你们就不怕老夫奏明朝廷将你们满门抄斩吗?”

“啪……”

一个枪托砸到了他的脸上,将方久铭唯一剩下的两颗门牙砸到了一旁。方久铭六十多岁的人了哪受得起这般打击,立即一声不吭的晕了过去……

看着如同一个破麻袋般倒在地上的方久铭,这名千总冷笑了一声。把手一挥道:“把这个老家伙绑起来,所有人都带走,方府立刻查封起来!”

……………………

岳阳在浑源州干的事情是没有办法隐瞒的,而且岳阳也从未想过要隐瞒,很快这件事情便以非一般的速度传向了四面八方。

“啪啦……”

精致的茶杯掉在地上碎成了数十块细小的瓷片,浑源州知府蒋鑫依旧愣愣的看着前来报信的衙役,良久才不可置信的问:“你说的是真的吗?那岳阳安敢如此?”

“是的大人!”这名衙役也战战兢兢的说道:“这事都传遍了,如今全城都布满了应州军,那些罢市的店铺都被查封,那些商贾们也都被抓的抓杀的杀,城里到处都是血啊!”

蒋鑫的脸上一片惨白,喃喃的说道;“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大人,如今之事已经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如何善后的问题了。想那岳阳如此大开杀戒,已经不是吾等所能压制得住了,想必朝廷很快就会知晓,甚至还会派人前来调查,您身为知府是躲不过去的,咱们应该想个法子才行啊!”

蒋鑫虽然平日里对仪表很是重视,但现在也顾不上什么风度了,他转了几圈后喃喃的说道:“不行,本官要将此时立即上报,给朝廷给总督大人、给巡抚大人上报!”

他一个箭步冲到了书案前提起了毛笔,却发现墨砚已经干枯,瞪了眼衙役喝道:“笨蛋,你还在等什么,赶紧研磨!”

岳阳在北路大开杀戒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山西,也传到了北京城里,其实不止是浑源州,北路的粮运官周南、恒口防守官牛满贵、沙埚口防守官习怀英等人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岳阳派出的人马抓获,这些人除了沙埚口防守官习怀英在拒捕时被打断了一条腿外,其余的人都是在来不及反映的情况下被抓获的。

在抓获了这些人之后,岳阳也没有墨迹,很快便将这些人通敌的证据、口供和人证等东西分别送往了太原府、大同府以及京城。

面对岳阳的雷霆出击以及霹雳手段,整个山西都被惊呆了,所有人都被震得目瞪口呆。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想到岳阳的杀性竟然如此之大。上次杀了数百名闹饷的乱兵还可以说他在处理内部事务,可这次却是直接就拿士子和商贾开刀了,这次又是连杀上百人,这厮简直就是杀人成性啊!

当不少人听闻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反映就是立即写折子弹劾他,但很快便岳阳送来了一堆堆证据、口供,面对这些铁证,所有想要为那些士子商贾辩护的人都哑了。因为不管有什么借口,都不能掩饰那些人通敌、兹敌、私通东奴的罪名,这是用什么微言大义也掩盖不过去的。

而在浑源州,岳阳在查封了上百家店铺并抓活了这么多人后,浑源州里所有商贾们都吓破了胆,经过此事后,通敌、兹敌的帽子便自动扣到了他们的头上。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们没有兹敌为什么要跟着那些人闹罢市,为什么和那些人往来如此亲密,这件事若是处理不好他们便要戴着奸细的帽子在所有人怀疑憎恨的目光中过一辈子。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敢把岳阳的话当耳旁风了,所有的商贾这才捡起数日前岳阳的发布的告示,此时的他们仿佛看到了那张告示上字里行间透着的一股股血淋淋的味道。

后世的西方有句谚语: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却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经过岳阳的这番屠杀,商贾们终于颤抖着复市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风平浪静

商贾们复市,最高兴的还是百姓们,尤其是那些妇人们,更是成群结队的来到大市坊以及各家店铺兴高采烈的购买着自己家需要的东西。

她们没法不高兴,街上都贴出告示了,命令那些罢市的店铺商家所卖物品打五折,这种事八百年也难得遇上一回啊,那还不赶紧撒欢的买吗,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那个店了。

但是给他们的惊喜这还不止,复市之后的第二天,便陆续有车队从城外开来,这些大车里全都载满了粮食。有大米、小麦、高粱、面粉以及他们从未见过的一种食物,据说这玩意叫做马铃薯,虽然吃起来味道不怎么样,但这玩意它便宜啊,一般的粮食再便宜一石也要一两二钱银子,可这玩意一石也就六钱银子,算起来可是划算多了。虽然味道不怎么好吃,但人家管饱啊,这年头只要能吃饱,老百姓才不会计较那么多呢。

不但是粮食,就连油盐酱醋茶的价格都降了下来,那些妇人们一边眉花眼笑的挑着物品一边大骂着这些日子罢市的奸商,正是这些人,操控着市场,操控着价格,让百姓们苦不堪言,一方面忍受着不断上涨的物价,一方面还得咬着牙买。

这些日子被上涨的物价给弄怕了的百姓一个个提着米袋蜂拥着上街购物,场面极为宏大,将卖粮的店铺和摊点围的是水泄不通。使得卖货的掌柜和伙计不得操着应州口音的官话大喊,“大家都别挤,粮食管够,宣威将军说了,只要大伙想买,想买多少有多少!若是不够,咱们五里寨的粮食多得很,就怕你们吃不完!”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五里寨的粮仓做后盾,岳阳处理起事情来也就更从容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蒋鑫再也不能象前些日子那样躲在知府衙门里面装死了,在给朝廷写了请罪的奏折后,他也换上了便服带着衙役偷偷溜出了衙门朝着大街走去。

当他来到大街上,看着一名名妇人兴高采烈的扛着米袋,身后的孩子们也吃力的提着油盐酱醋等物品兴匆匆的回家时,蒋鑫轻叹了口气转头对身边的衙役说道:“以往只知道这个岳阳会练兵能打仗,但今天本官才知道,此人对于民生治理之道也是颇为精通的。本官确实是小看他了。”

提起岳阳,旁边的几名衙役相互对视了一眼,移民衙心有余悸的说道:“可此人也确实嗜杀了点,大人您是不知道啊,前日就在这大街上他麾下的人马可是杀得人头滚滚,多少青皮混混都被火铳打成了筛子。就连那些士子也有不少人被打伤了不少,那场面……啧啧……实在是太惨了。”

蒋鑫沉默了半响才说到:“那些士子枉自读了那么多圣贤书,竟然跟东奴的细作混在一起,实在是不成体统。此时还要细细查明,若是他们真的跟东奴有牵连的话,本官是要跟太原方面的学政署禀明,除掉他们的功名的。”

一听到蒋鑫竟然要削掉那些士子的功名。几名衙役相互对视饿狼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骇意,对于一名读书人来说被削掉功名那可是比死还难受的事情,这不但代表他们十多年来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而且也意味着他们将被永远的排斥在读书人的圈子之外,看来蒋大人这回是真的发狠了。

蒋鑫走了一圈后,看到的都是人来人往的人群和脸上的笑容。他的脸色也一直阴晴不定的不断变化着,最后才深吸了口气沉声道:“来人,咱们前往指挥同知衙门。”

“什么,去指挥同知衙门?”周围的衙役们有些惊呆了,蒋大人不会是搞错了吧?大人可是文官呐,理应是让那位武夫来拜会大人才是,现在怎么反倒反过来了?

“大人!”一名衙役小心翼翼的问道:“您若是想见那岳阳,不若让小的前往指挥同知衙门知会那岳阳一声,让他过府拜见您就是,您又何必屈尊降贵的去见他呢?”

“你懂什么!”蒋鑫不耐烦的瞪了衙役一眼,“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所谓事急从权你们不知道吗?赶紧走!”

“是……”

看到自家老爷已经下了决心,作为下人的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好拥着蒋鑫朝指挥同知衙门走去……

而此时的岳阳在干什么呢?此时的岳阳却正在陪着媳妇海兰珠在后院的小花园里散步。

虽然天气已经很冷了,前些日子更是下了一场大雪,气温达到了零下三四度,但这些温度却丝毫不能降低岳阳心中的温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岳阳不但娶了三位妻子,而且还即将拥有自己的孩子,这种感觉是非常奇妙的。

虽然从常人的角度来看,岳阳现在有权、有钱更有兵,可谓是威风凛凛,他一个咳嗽整个山西北路都要抖一抖,但是对于这些岳阳却看得不是很重。可谓是两世为人的岳阳对于一些事情看得很开,权势、财富这些东西能有固然好,但也不用过于强求,毕竟人生太过短暂,眼一闭腿一蹬这些东西就算再多你也带不走,能在这个时间上留下一个延续的血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以他很珍惜自己身边的亲人,对自己还未出生的孩子尤其看重。

扶着海兰珠在光秃秃的花园里走了一圈后,海兰珠看着身边的丈夫扑哧一声笑了。

岳阳很是不解的问:“你笑什么?”

“没什么?”海兰珠莞尔一笑问自己的丈夫道:“昨天晚上江鹤派人把审讯那些士子和商贾的报告给了我一份,你知道在这份审讯报告里都写了什么?”

岳阳耸了耸肩膀:“这份报告我还没看呢,我怎么知道。”

“你呀!”海兰珠嗔怪的给了丈夫一个白眼:“你呀,这些日子你晚上都陪着玲珑姐妹了,怎么有时间来看报告呢。”

“你这不是身子不方便嘛。”一提到这茬,岳阳就有些心虚,这些日子,每到晚上他确实都在玲珑姐妹的房间里过夜,毕竟如今海兰珠已经有了身孕,他自然不能厚此薄彼,玲珑姐妹跟了他这么久,自然也不能亏待她们姐妹。

看到岳阳脸上讪讪的样子,海兰珠又给了他一个大白眼就不再提这茬了。毕竟在这个年代,你要让一个男人只拥有一个妻子是不可能的事情,象房玄龄这样的男人几千年来也就出了那么一个,是不能拿来做例子的。

海兰珠说道:“在江鹤送来的那些口供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关于五里寨的。”

“五里寨?五里寨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听到这里,岳阳的脸上立刻开始凝重起来,对于岳阳来说,五里寨不但是他的老巢,更是他的个根基,他的工厂、粮食基地以及军工作坊都在那里,一旦有失对于他的打击将是非常巨大的。

“你放心,五里寨没事,不过根据那些人的口供,如今的皇太极对于你这位小小的指挥同知、宣威将军可是越来越重视了,为了你皇太极甚至还派出了大批的细作准备潜入五里寨。他们不但打算窃取火铳的制作方法,甚至还打算偷取五里寨高产种子,利用金钱美色诱惑军工厂那些工匠到后金国去。反正能想到的阴招他们都要做,怎么样,你怕了吗?”

看着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的海兰珠,岳阳很难得的说了句粗话:“怕个球,咱们的火铳可不是那么容易仿制的,没有达到一定的条件,就是给皇太极一百年时间他也仿制不出来,至于那些高产的种子他们即便是偷回去也只能种一季,要是他们真以为偷了点种子就能无限制的种下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除非他能把袁隆平给……咳咳……扯远了,总之这些咱不用担心就是了。”

“那就好!”海兰珠欣慰的点了点头,“既然你早就有了准备,那我就不用担心了。只是这次你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恐怕朝中又有人弹劾你了。”

岳阳不屑的撇撇嘴:“弹劾就弹劾,这又是什么要紧的,只要我们手握重兵,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腐儒们能奈我何?”

看着岳阳自信的模样,海兰珠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微微一笑,同时有有些好奇的问道:“岳阳,我发现你和别的官儿都不一样呢。我在嫁给你之前可是听说了,你们汉人讲究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别的官一听到皇帝生气要治罪,就吓得不得了,可你怎么一点都不在乎呢?”

“这能一样么?”岳阳有些无语看着这位好奇心太过旺盛的媳妇,你要是对后世的人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这类话,人家不吐你一脸唾沫才怪呢。

正当岳阳想要转移一个话题时,海兰珠的贴身丫鬟小蛮匆匆赶了过来,对着二人说道:“小姐,姑爷,外头来了个一名自称是知府的官,说是想要见姑爷呢。”

“蒋鑫,他终于还是来了!”听了小蛮的报告,岳阳微微的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ps:今天是国庆节,阿顶祝大家节日快乐!

第二百零七章这些奸商都该杀(二更)

慢慢的捧着茶杯坐在椅子上品着茶水,岳阳斜眼看了一下一旁的蒋鑫,心中冷笑一声并不搭腔。

这些日子以来,蒋鑫的所作所为他都一一看在眼里,这个蒋鑫和此时大明大部分的官一样,抱着的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当商贾们罢市士子们罢课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平复士子们的动乱,而是想着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影响,朝廷会不会因为此事怪罪自己。在他们的心里从未想过治下的百姓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这些商贾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对朝廷对国家有利,现在看到自己家已经施展雷霆手段处理了这些商贾和士子后,他又急不可待的跳了出来。

“这就是官场啊!”岳阳轻叹了一声。

事实上,就在岳阳想心事的时候,蒋鑫的心里也正在如飞的转了起来。他知道这些日子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旁边这位指挥同知心生不满,一个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旁人的真心相待的。

想到这里,蒋鑫就有些后悔,若是前些日子自己能够毅然站在岳阳这边,而不是躲在知府衙门里看热闹,自己肯定已经成了岳阳的座上宾了吧。

不过蒋鑫也不愧是一个老官场,他的尴尬只是维持了片刻便被他抛到了一旁。他轻轻放下了茶杯微笑着问道:“岳大人,今日浑源州发生了许多大事,商人罢市、士子罢课、物价飞涨,本官身为知府却无力阻止这一切,说起来着实很惭愧啊。”

望着蒋鑫诚恳的面容,岳阳不禁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每一位合格的官员都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岳阳忍着心里的不适,淡淡的笑了笑,“蒋大人。仅此浑源州经过一番整治,必然会有一番新气象,您身为一地父母,也必然会为此高兴吧?”

“高兴个屁!”蒋鑫也是暗暗腹诽,“浑源州的商贾士子们被你杀的杀,抓的抓,能不是新气象么?”

蒋鑫想要端起茶杯喝水,却发现茶杯已经空了。尴尬的笑了笑,又问道:“岳大人所言本官甚至赞同,这些人等饱受朝廷恩义。却不思报效,竟然做出此等祸国殃民之举,实是狼子野心。”

蒋鑫骂了好一会,这才眯了眯眼,对岳阳说道:“此次变乱,相关人等,未知岳大人打算如何处置他们呢?”

岳阳知道,面前这位刚才说了半天的废话,只有这句话才是他今天来的真正目的。他平静的说道:“本官身为山西指挥同知、北路游击将军。保境安民乃是天职。但古人又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抓他们是本官的职责,但如何处置却非本官所能决定。

方久铭、方英迪父子与一些商贾通虏兹敌,贾子珍小妾范媚儿乃东奴细作,以及北路粮运官周南、恒口防守官牛满贵、沙埚口防守官习怀英等人霸占百姓田产。草菅人命畏敌不战,这些人本官却是无权处置,自当是将他们交由知府衙门进行三司会审,而后请旨裁决。”

“呼……”

听到岳阳这么说。蒋鑫这才松了口气。在来之前他还怕岳阳一怒之下将这些人通通斩首,若是这样的话那就麻烦了,就连自己这个知府也得落下一个不是。不过现在看来这个人还是很懂得规矩的嘛。

岳阳既然肯将这些人交给知府衙门处理。那么自己势必会在这场动乱里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对于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否则日后朝中大臣和圣上若是问起自己在这些日子的表现时,旁人便说,这个家伙那几日只是躲在府衙里装病不出,坐等事态扩大,这样一来,自己这个知府恐怕就要做到头了。可现在却不同了,朝中大臣一旦提到这事便会想到正是由自己宣判了那些东奴细作,这一来一去的意思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不过,蒋鑫虽然心中暗自高兴,但他也没有忘记其实要如何判决这些人其实面前这位宣威将军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判决的尺度轻重还要取决于他提供的证据呢。

想明白了这点后,蒋鑫又很是虚心的向岳阳商议该如何判决这些人。

对于这点,岳阳的态度是坚决的。象方久铭、方英迪父子和贾子珍这样的人是不能够让他们继续留在这世上的,古往今来打虎不死反受其害的例子可是太多了,岳阳可不想成为下一个例子。

至于那些大商贾们,岳阳认为应该没收他们的财产和田地进行充公,那些金银财宝什么的岳阳认为可以将五成交给国库,以缓解国库金银紧缺的状况。岳阳估摸着朝廷至少能收入上百万两银子,这样的结果想必崇祯也是很乐意见到的吧。

剩下的五成除了分一些给蒋鑫外,剩下的作为安置流民的费用,以缓解浑源州的经济负担。还有没收了这些人的田产后,自己至少可以获得十多万亩的良田,这样一来至少也能安置数万流民。

岳阳一边说一边算,心里也情不自禁的倒吸了口凉气。

“嘶……只是打掉了一些奸商,竟然能够获得这么多田地和财产,而且那些获得了土地的流民对自己肯定是感恩戴德,怪不得后世的某些人这么热衷于打土豪分田地,这感情就是发家致富收买人心的不二法门啊。”

听到岳阳说出对那些商贾的处理意见后,蒋鑫一边听一边慢慢思索,他发现若是按照岳阳所说的办法处理那些士绅,用收缴来的良田和财产安置那些流民,这确实是一个能迅速安定人心的方法,虽然这个办法不是自己提出来的,可却是由自己宣布的,这样一来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也能迅速提升,对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北路那些商贾会不会恨自己,蒋鑫才不会在乎呢。他可是清楚的记得,自己在刚来浑源州上任的时候,方家父子以及那些商贾对自己可没什么好脸色。自己已经在浑源州蹉跎了四载,至今未得提升,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吗?这些还不是因为那些商贾们在拖自己的后腿吗?上次鞑子来犯,若不是岳阳提兵来救,恐怕自己的脑袋早就搬家了。想到这里,蒋鑫对那些奸商的恨意不由得又多了一层。

蒋鑫又和岳阳用隐晦的语气商议了一会,最后决定,抄家的财产除了五层交给朝廷外,剩下的五成蒋鑫自留两层,岳阳要三层,至于打点上面的费用则由蒋鑫来负责。

这样的结果乍看起来蒋鑫好像吃亏很多,只是分到两层不说,连打点上面的银两都由他出。可是蒋鑫本人却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在这件事里他什么事情都没做,却平白得了近二十万两银子,除了打点上面外他至少剩下十多万两,这可是纯收入啊。

再者说了,岳阳得到的这些银子也不是全都落入他的腰包的,他还得用来安置那些流民呢,这么一算起来蒋鑫心里立刻就很平静了。

两只大小狐狸商议完毕后,相视一笑,双方对这个结果都很满意。蒋鑫得到了名声和一大笔银子,岳阳除了得到田地和银子外还得到了好几个武将的实职空缺,他可以将自己的手下安插下去。

两人一直商议到了夕阳西下,蒋鑫这才心满意足的告辞回府,回去后他可是要连夜工作,明日他便要开始行使知府的职责,对那些人进行判决了。

半个月后,远在京畿的崇祯便收到了浑源州知府蒋鑫送来的判决请求,看着这份杀气腾腾的奏折,崇祯脸上的表情也在不停的变换着。此时的暖香格内静悄悄的,崇祯的身边旁边只有王成恩一个人在伺候。

崇祯轻叹了口气说道:“大伴,你说那些商贾和士绅饱受皇恩,国朝养士二百余载,他们为什么还能做出此等无君无父之事呢。也幸亏那岳阳发现了他们的行迹,否则朕还不知道小小一个浑源州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蛀虫。”

看到崇祯脸上有凄苦之色,王成恩赶紧安慰道:“皇上息怒,太祖爷在世时便曾定下了士农工商之策,这是有其道理的,商贾贪财,自古皆然。他们那些人为了钱财什么事做不出来?奴婢以为,岳阳这一次杀的好,杀掉了一批奸商,正好能震震下面那些人,再说了,那些人也不是白杀的,您看看这奏章上写的,他们还查货了上百万两的赃银,不日便会派人押解进京,这样一来咱们的国库也不用那么紧巴巴的了。”

“嗯,有道理。”

一想到自己平白得了上百万两银子,崇祯原本有些压抑的心情立刻就开朗了不少。不过一想到这些银子的数量,崇祯心中既高兴又有些愤恨。想他大明朝一年所得税银也不过只有四百余万两银子,可岳阳只是查抄了几个商贾就得了上百万两,怪不得国库没钱呢,感情银子都跑到那些奸商的库房里去了。

想到这里,崇祯就不由得恨恨的骂道:“那些奸商该杀!”(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八章崇祯的反映

崇祯对商人并没有好感,事实上许多统治者对于绝大多数只会囤积囤积居奇商人都没有好感。

在不少人看来,商贾会做的事情只能是低买高卖,靠着差价来赚钱。事实上,在工业文明开始以前,商人干的就是这么一种勾当,这时候的商人只是单纯的流通型商人,而并非后世的生产型商人,这也导致了世人对商人的不喜。

可是不喜归不喜,但社会要正常运转却偏偏少不了商人,于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便制定了一条条律法框框来限制商人。比如说强行把他们社会地位降到最低、不许他们的直系亲属参加科考、不许他们穿绫罗绸缎等等。

但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荒谬,商人有钱但穿不了绫罗绸缎,朝廷允许老百姓允许穿绫罗绸缎,但老百姓却偏偏没钱。在明初的时候这些规定还能执行一二,但到了明朝中期以后,这些规矩几乎就定于废掉了,一个个大地主、大商贾的出现,使得明朝进入了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阶段,他们贪婪、狠毒,他们培养了一大批的代言人,这些人活跃在朝堂上、朝野中以及民间里,他们垄断了朝野的舆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情,崇祯登机以后很快就感到了士绅商贾集团的可怕,他们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整个大明朝廷,崇祯讨厌他们,但却又不得不依赖他们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才是最让崇祯感到郁闷的地方。因此,当崇祯听到岳阳杀了一批私通东奴的商贾并查封了他们的财产时,他的心中竟敢感到一阵说不出的快意。

看到崇祯表露出对那些商贾的恨意,一旁的王承恩也感慨道:“是啊,您看看……想那浑源州只是个不大的州府,那岳阳只是查抄了一些商贾的田产府邸,竟然就搜出那么多的银两。奴婢真不敢想象,那些有名的大商贾是多么的富有。可怜我大明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区区四百万两银子,竟然也就同等与几个小商贾,想想就令人愤恨。可惜现在朝中竟然还有不少人弹劾岳大人,说他行为太过粗鲁,杀人太多,此举非明君治下所为,都吵着要对他治罪呢。”

原本崇祯心里就有气,现在王承恩这么一说他就更气愤了,他握紧了拳头喝道:“这些人懂什么。那些奸商饱受皇恩却不思回报。竟然干出了私通鞑虏、里通卖国的丑事,这样的人不杀留着有何用?这个岳阳杀的好,朕要重重的褒奖他。上次朕不是将他升任了指挥同知吗?这次朕要要升他为参将、上轻车都尉。至于武职嘛……就加封他为镇国将军,总领山西北路军政事务。大伴,你亲自派个得力的人去宣旨,告诉岳阳,好好的干,有朕在后面支持他,看谁敢炸刺!”

“奴婢遵旨!”王承恩赶紧低下了头。面对崇祯后退走了十多步,直到快到门口时才转过了身子向外走去,只是还没等到他走出门口就又被崇祯喊住了。

“大伴,你再告诉岳阳。那一百多万两银子让他尽快派人押解进京,朕急等着用呢。”

王承恩身子晃了一下,脚下一个跄踉差点摔倒在地,随后赶紧飞快的出去了……

岳阳被加封为镇国将军、上轻车都尉的旨意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朝野。尤其是整个山西北路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这个消息对于那些痛恨岳阳的人来说虽然心里不爽,但也不会有太大反映,毕竟镇国将军和上轻车都尉分别只是武散衘和武勋衔。这个没多大用处,但是镇守北路参将这个位置可就不是什么虚衔散衔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实职,先前的北路游击还只是能管管应州府、浑源州两地以及周围十多个军堡而已,现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