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明朝生涯-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这几个人,白开也懒得管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自己滚蛋。看到这名明军军官没心思理会自己,这几个人才如同大赦般松了口气赶紧相互搀扶着飞快的离开了这里。

直到这时,白开才得以将目光投到一旁的苏完瓜尔佳和地上的这名老头身上。

这时,苏完瓜尔佳已经将这个满人老头扶了起来带着哭腔道:“巴扬阿大叔,我们村里的人都被抓来了么,我的阿玛额娘和弟妹他们怎么样了?”

这个老头被扶起来后抬头看到苏完瓜尔佳,原本倔强气愤的神情变得惊喜起来,他一把抓住了她的手惊喜的叫道:“苏完瓜尔佳,你怎么会在这里?你知不知道自打你失踪后你阿玛和额娘可是担心死你了。”

苏完瓜尔佳的脸上也浮现出激动之色,“巴扬阿大叔,我阿玛和额娘还好吗,他们现在也在这里吗?”

“在的……在的。”老头点了点头,随即神色有些黯淡下来,“只是你阿玛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这些天一直在发烧怎么也退不下来,你娘一直在照顾他,你还是去看看他吧……”

苏完瓜尔佳转过了身子看着白开眼中露出恳求之色,“主子,奴婢想去看看阿玛,可以吗?”

白开轻叹一声,“走吧,我和你一块去!”

两人在这个叫巴扬阿的老头的带领下来到了一颗大叔下,在大树下堆了一堆的干草,干草堆上躺着一个人,旁边还有一名头发苍白的老妇人和两名七八岁的小孩。

苏完瓜尔佳一路小跑的来到了干草堆前一把搂住了上面的老人哇的大声痛哭了起来。很快,老夫人和旁边的两个小孩也认出了她,一家子一起抱头痛哭,看着哭成一团的这家子,白开轻叹了口气转身默默的离开了。

一家子一起哭了好一会。苏完瓜尔佳才哽咽着问道:“额娘,阿玛他身子骨一向很好,这么怎么会病成这样?”

老妇人哭得也是不行,拉着女儿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自从得知你舅舅的村子被明军屠戮后我们都以为你也不在了,你爹就一直长吁短叹的,加之我们自从被明军抓来后就一直饥一顿饱一顿的,前几日你爹就病倒了,烧得很严重,我担心你爹若是再这样烧下去恐怕就……就不行了呀!”老妇人说到这里又哭了起来。

“额娘,爹既然病了你为什么不请大夫?”

苏完瓜尔佳刚说完就察觉到不妥。果然老妇人当即苦笑起来:“你这孩子在说什么傻话,咱们跟明国是死敌,他们不找咱们的麻烦就不错了,你怎么能指望明军还会派大夫给咱们治病呢。”

苏完瓜尔佳咬着牙齿转头正要说话,却发现原本站在他身后的白开已经不见了。她正要开口询问,却看到白开领着一名身背着药箱的大夫走了过来。只见白开指着躺在草堆上的苏完瓜尔佳的阿玛说了几句,大夫点点头,给他把了一会脉又摸了摸他的额头,最后才说道:“他是气急攻心。又长期虚弱而导致邪气入体,若不及时治疗恐怕就有性命之忧,待老夫把他的烧给退了。”

说完,大夫先给病人做了个皮试。过了一刻钟后他检查了一下病人的胳膊,然后取出注射器在病人的臀部打了一针,这才对白开道:“今晚老夫再过来给他打上一针,估计他的烧就会退了。这些日子再让他静养一段时间就没什么大碍了。”

“谢谢……谢谢大夫!”白开感激的对大夫行了一礼,随后从口袋里掏出七八块银元塞到大夫手里感激的说:“一点小心意,请您务必要收下。”

大夫笑笑也不推辞。也就收下了。虽说军中有规定,若是军中将士受伤有权利享受免费治疗这是他们的权利,但这些满人可没有这个权利,更何况刚才大夫给病人用的可是岳阳从现代弄回来的青霉素,这种药物在军中可是紧俏物品,不是特别严重的病大夫都不会给他用的,现在大夫给病人用上了,白开自然是欠这大夫一个人情的,是以这几块银元大夫也是收得心安理得。

送走了大夫,苏完瓜尔佳噗通一声跪在白开面前哽咽道:“谢谢主子,您救了奴婢的阿玛,奴婢做牛做马也会报答您的恩德的!”

白开轻叹了口气将苏完瓜尔佳扶了起来,“罢了罢了,你起来把,你已经是我的人了,既然你有了难处我又怎会袖手旁观,我看你家人在这里也吃了不少苦,待会我会送来一些东西,你先分给你的家人吃点好的,否则这么日晒雨淋的身子骨可吃不消。好了,我先走了……”

说完,白开转身就向外头走去。在他的后面苏完瓜尔佳不住的朝他磕头,嘴里念叨道:“主子,你放心苏完瓜尔佳会用一辈子来报答你的恩德的。”

看着苏完瓜尔佳的样子,一旁他的额娘自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轻叹了口气却是没有说话。而一旁的巴扬阿这个老头自然也知道苏完瓜尔佳肯定已经是这个明**官的女人了,嘴角蠕动了两下最后也没有说什么。他们这些人自从被明军俘虏后就被押解到了这里等待着被送往大明境内,这一路上由于路途艰险,吃的东西又少,不知有多少人死在路上,现在苏完瓜尔佳既然跟了这名大明军官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至少有了那个明**官的关照,他们一家能活命的机率也将大大增加。

夜幕又一次笼罩着大地,今天夜里乌云很厚,厚厚的云层里不时有闪电掠过,紧接着一道道闷雷在空中响起,慢慢的豆大的雨点开始从空中落下,很快就演变成倾盆大雨,整个天空都变得漆黑无比。

在这漆黑的夜里,一个黑影慢慢从黑夜里朝盛京城的方向爬去,这个黑影的行动十分缓慢,除非在近处仔细观察,否则根本就发现不了他。

这个黑影仿佛对明军的阵地十分熟悉,他很熟练的避开了阵地上的明军岗哨,他用大约两刻钟的时间谨慎的避开了一队队的明暗哨和游哨,朝着前面的盛京城墙而去,当他离开了明军岗哨的视线后这才加快速度朝着盛京城墙跑去。

当这个黑影消失后,从明军的阵地上慢慢的显现出了两个穿黑衣的人影,此时一道闪电在空中划过,照亮了下方,其中一个穿黑衣的人凛然就是有山司的副司长江鹤……(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消息走漏

江鹤消瘦的脸上露着一缕阴森的寒光,转头对身边的黑衣人道:“适才都没有露出什么破绽吧?”

旁边的黑衣人躬身道:“启禀大人,卑职都已经安排好了,那些巡逻的士卒也都做了安排,不会透露出去的。”

“这就好!”江鹤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又嘱咐道:“这是侯爷吩咐下来的事情,咱们一定要办得妥妥帖帖的,否则每年侯爷拨给咱们那么多银子有什么用,大伙还不如趁早解散回家抱孩子好了。”

“是,大人教训的是。”黑衣人又是躬身行了一礼有些不忿的说道,“咱们有山司这些年来哪一个为侯爷和夫人办事不是办得妥妥帖帖的,可不像有川司那些人,成立那么久却不曾看到他们做出半点来让咱们刮目相看的事。”

“闭嘴,有川司的事也是你能非议的。”江鹤回头低声叱喝了一声。

黑衣人缩了缩脑袋就不吭声,只是脸上却没有半点惊慌之色,因为他知道江鹤也只是随口这么一说,有山司和有川司虽然都是岳阳手中的两把利刃,且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平日里并无太大的冲突,但相互看不顺眼也是有的。

江鹤看着不以为然的下属一眼心中暗叹了口气,跟这位下属不同,江鹤所能获知的消息可比他多得太多,相比于有山司的赫赫威名有川司却低调得太多,但这绝不是能看低他的理由。至少江鹤知道每年有川司所能领到的办公资金是有山司的好几倍,从这点就能看出在岳阳和海兰珠眼里有山司和有川司孰轻孰重了。

看着前面漆黑得如同择人而噬的盛京城,江鹤用只有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道:“但愿打下了盛京后侯爷能把辽东也分拨给有山司管理吧。”

淅沥沥的大雨从天而降,将原本干燥的土地变成泥泞的沼泽,从明军大营里跑出来的人一脚深一脚浅的跑到了盛京城下拼命的扯开嗓子用满语喊了起来,“来人,快放下吊篮拉我上去,我有急事禀报皇上!快来人啊。拉我上去!”

不得不说满人的防备还是很森严的,声音响起不久后城墙上就放下了一个吊篮将来人拉了上去。

半个时辰后,早已入睡的多尔衮被值夜的太监给叫醒了。任谁在睡得正香时被人叫醒心情都不会太好,不过多尔衮并没有立刻开骂,而是静静的坐在床沿边看着这位值班的太监,他知道若是没有天大的事情就算是借这位太监十个豹子胆他也不敢在深夜将自己吵醒。

看着面沉如水的多尔衮,值班太监战战兢兢的说:“皇上,我们潜伏在明军中的探子连夜赶回来了,他说有要事要亲自面陈皇上。”

“带他进来!”多尔衮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寒意,在漆黑的夜里简直能把人冻死。

不知过了多久。在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中,几名身材健硕的太监将一名浑身沾满了淤泥的黑衣人带到了多尔衮的寝宫里,这名黑衣人看到多尔衮后放声痛哭,哽咽着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咱们……咱们大清的百姓都要被明军给掳走了啊!”

多尔衮当场暴喝道:“到底怎么回事……你说仔细点!”

“嗻……是这样的……当初奴才……”

这名摊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将事情一五一十详细的说了一遍,多尔衮听便后一时没有反映,反而愣在当场怔怔的说道:“这么说现如今我大清方圆百里之内已经没有满人百姓了?”

摊子哽咽着摇头道:“确实没有了,奴才听说那些明军将我满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聚集起来分成两路。一路运往山西另一路则通过海陆运往山东、江浙、广东等地,任何不去的人全都被处斩,百姓们是敢怒不敢言啊!”

“噗……”

探子的话音刚落,多尔衮立刻就喷出了一口红黑色的鲜血。整个人向后仰天倒下。

“皇上……皇上……您怎么了……您可别吓奴才啊……”

“快来人啊……外面那帮奴才都死绝了吗?快传太医……”

就在多尔衮眼前一黑的时候,他的耳边仿佛隐隐听到一阵忙乱的脚步声和值班太监那惊慌的喊声。

当多尔衮醒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是几名宫女正在自己床边不停的忙碌,他的正妃博尔济吉特氏正坐在床边替他擦着额头上的汗。

多尔衮轻声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朕昏迷多久了?”

博尔济吉特氏看到多尔衮醒来后脸色一喜:“皇上您醒了,臣妾马上去传太医过来过来给您把脉。”说完她就要起身,却被多尔衮一把拉住了她的手。

多尔衮焦急的说道:“传太医的事情不急。你先回答朕刚才的问题。”

听了多尔衮的话,博尔济吉特氏的眼泪立刻就掉下来了,有心想埋怨几句但看到丈夫那焦急的神情她还是如实说道:“您昏迷的时间并不是太长,才几个时辰而已,如今正是食时(早上吃早餐的时间)。”

“那昨夜报信的那个探子呢?”

“皇上没有发话臣妾不敢擅自做主,便让总管太监将他囚禁了起来,没有和外人接触!”

“这就好。”听到这里多尔衮长舒了口气,这才喃喃的说道:“时间还不算太晚,你马上传朕旨意,着十五弟和众王公大臣进宫见朕。”

博尔济吉特氏犹豫了一下道:“皇上,可您的身体……”

多尔衮不耐烦的一摆手:“管不了那么多了,马上让他们过来!”

“好吧!”

和多尔衮做了多年夫妻的博尔济吉特氏很明白丈夫的脾气,她只得无奈的站了起来出去叫人了,很快多铎和一干大臣全都走了进来。

一众大臣进来后看到躺在床上的多尔衮全都大吃了一惊,多尔衮今年才二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平日里众大臣看到他也重视一副精力旺盛的样子,可现如今的多尔衮脸颊凹陷面色蜡黄,看上去就像个大病中的病人。

多铎首先就冲了过来跪在多尔衮的床前大声道:“皇上。您怎么了?到底是出了什么事了,您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众人也都看着多尔衮,眼中露出吃惊的神情。由于昨天夜里的事情在博尔济吉特氏的严令下并没有传开,是以众人只知道多尔衮病了,却并不知道他病得如何以及为何发病,现在看懂啊多尔衮的样子所有人的心里都大吃了一惊。

只是众人虽然吃惊,但不少人心思却各不一样。象多铎这样心向多尔衮的亲人和大臣自然是焦急得不行,可想豪格、鳌拜这样原本就心存异心的人却是暗自欣喜。

“皇上,到底出了什么事,臣弟才一夜没见到您啊。怎么就成这样了?”多铎的话语中带着一股忧心和怒气。

多尔衮苦笑一声:“十五弟,你还是这么心急。罢了罢了,朕就告诉你们吧。”

躺在床上的多尔衮一五一十的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众人,众人听后也全都呆若木鸡,所有人都想不到明军竟然会使出这样的绝户计来,他们这是在刨满人的根啊!

看着全都惊呆的众人,多尔衮苦笑道:“事情已然发生,诸位还是想想如何应付吧。”

众人没有说话,良久豪格才喃喃道:“他们怎么能这样。那些明狗怎敢这样!”

众人没有人接过豪格的话茬,多铎甚至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这家伙不知是真的装傻还是假装不知道,这种事大清历年来做得还少吗?这些年来他们满人不知从关内掳掠了多少汉人出关,至少也有数十万了吧。现在人家明军不过是将他们使用过的招数如实的施展过来而已。

过了一会,已经头发花白的代善一边沉吟一边说道:“皇上,明军这一招不可谓不歹毒,如今盛京城内尚有不少八旗兵丁的家人在城外。若是让他们知道盛京周围已经被明军扫荡了一遍家人也全被捉走,恐怕军心立刻就会动摇啊。因此这件事必须谁也不许说出去,谁敢泄露半句立刻诛九族!”

说到这里。一股杀气在屋子里不停的回荡,众人心中无不凛然全都连连点头。他们都清楚,这件事若是泄露出去的话恐怕明军不用攻城八旗兵马就会散了一小半,若果真如此这盛京也恐怕就真的危险了。

只是代善的话刚说完,一个声音就问道:“礼亲王,咱们自然是不会说的,可若是明军在城外四处宣扬呢?”

“那也要有人信才行!”代善话里的杀意越来越浓,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道:“若有扰乱军心者杀无赦!”

屋里的气氛十分的压抑,就在今天之前这些大清国的重臣们还在嘲笑城外的明军是个胆小鬼,空有十万大军却只敢在城外挖壕沟拉拒马和设置障碍连攻城的勇气都没有,等到他们的粮草补吃紧的时候他们就知道大清铁骑的厉害了。可只是一夜过去,事情竟然来了个大转折,原来明军不是不敢进攻,而是他们的目标可不仅仅是盛京城,他们这是要将满人连根拔起啊。若是关外的满人全都被迁移进了关内,即便盛京城最后能保下来可还有有意义吗?仅凭城里的二十多万满人能维持得住大清那偌大的地盘吗?

“皇上,咱们出兵吧。”鳌拜突然大声喊了起来,“既然那些明狗要断了咱们的根,那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回应鳌拜的话,如今的盛京城外早已被明军的壕沟、拒马铁丝网等障碍物给包围,任何出城的军队都会成为明军的靶子,他们的火铳兵和火炮会很悠闲的在远处扣动扳机将胆敢出城的军队给杀得干干净净。

多尔衮躺在床上,看着一个个面露苦色的大臣心中感叹不已,曾几何时他们大清的勇士们一提起明军根本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可如今竟然连出城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不过多尔衮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懦弱,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他们面对的这支明军也不再是以往那支懦弱无能的明军了,他们训练有素战意高昂,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武器实在是太精锐了。满族的勇士们从小就打熬身体勤练武艺,一个个用了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才锻炼成一个个精锐合格的勇士,可这些通过十多年努力才成材的勇士在跟这些明军交战时却连人家的跟前都没能靠近就被人家打得血肉横飞,这着实让满洲的勇士们感到沮丧,作为满人新的领路人,多尔衮也敏锐的认识到靠个人勇武来决定战争胜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是知道归知道,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已经不是勇气或是战略战术能够解决的,而是已经归到了一方势力科技实力的问题,这可惜限于局限性,多尔衮此时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多尔衮和众人一直商议了好几个时辰,没有人能拿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最后多尔衮只得无奈的让众人先回去。

等众大臣回去后多尔衮伸手召来了站在旁边的博尔济吉特氏低声吩咐道:“你马上准备一下,让多尔博和东莪准备好,过几日我打算派人对城外发动一次冲锋,你和两个孩子一定要冲出去,出去后就往北走……走得越远越好!”

“什么……皇上您这是怎么了,难道盛京真的守不住了么?”博尔济吉特氏大惊,虽然这些日子盛京城被明军团团包围,但盛京城里的满人从未担心盛京会被攻破。如今的盛京城经过满清数十多年的重建和加固已经变成了一座拥有八座城门,周长十多里,高达两丈五尺能并行四辆大车的坚城,加之城内还拥有十多万兵马,在所有人看来明军想要攻下这座坚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博尔济吉特氏也从未想过盛京会有什么问题,但现在突然听到多尔衮竟然让他带着一双二女准备跑路,一时间她也愣住了。

看着博尔济吉特氏惊愕的神情,多尔衮苦笑起来:“原本朕也以为盛京城是攻不破的,至少在粮食吃完以前是这样,可现在看来朕还是小看了岳阳小看了宣大军啊。既然岳阳已经将盛京周围的满人全都抓了起来,那他就一定还有狠毒的后手在等着我们,盛京看来是受不住了。若是盛京失守,依照这些年咱们满人和汉人结下的血海深仇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为了给我们爱新觉罗家留个种子,你一定要带着多尔博和东莪离开盛京。”

听到这里博尔济吉特氏有些懵了,她一把抓住了多尔衮的手急切道:“皇上,要不然您和我们一起走吧,我们一起回赫图阿拉,只要到了那里就没事了!”

“你太天真了。”多尔衮苦笑起来:“朕若是不走你们或许还能有三分的机会突围出去,朕若是走了你们连半分的机会都没有。好了,你什么也别说了,回去准备一下,过几天朕就找个机会把你们送出城。你要记住,不要以为赫图阿拉就是安全的,你们还要继续向北走,一直到明军找不到的地方才行。”

此时的多尔衮就象交待后事一样不厌其烦的嘱咐着博尔济吉特氏,也不管她能不能听懂,唠唠叨叨的一股脑的说了出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开始攻城

崇祯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将盛京包围了二十一天后,城外的明军终于对盛京城发动了进攻。

岳阳并没有实行平均主义对着盛京的八个城门一起进行炮击,而是将五个炮营的火炮集中到了一起,对大东进门和德胜门两个城门进行轰击。

四百多门火炮对两个城门一连轰了三天,消耗铅弹和火药共计三千多吨,这三天的炮击后果就是将威海卫水师花了半个月时间才送来的弹药消耗几乎消耗殆尽,直到这时岳阳才下令对大东进门和德胜门发动总攻。

“快点……都快点,你们这些蠢货……要是不能赶在明军发动下一次炮击之前把缺口堵好你们就死定了!”

隶属于镶黄旗防区的德胜门经过了三天的炮击早已看不出昔日的雄伟坚固,在一堆废墟前,多铎正唾沫横飞的不住狂吼,在他的旁边一群镶黄旗的士兵则是挥舞着兵器对着一群汉军旗的士兵拳打脚踢,这已经成了这些日子以来的常态。

三天……整整三天了,明军从未出动一兵一卒,只是用二十四磅和三十二磅的火炮不停的轰击,便将这个在满人看来坚不可摧的雄关打成了一堆破砖乱瓦。而多铎的镶黄旗刚开始也在炮击中损失惨重,后来多铎学乖了,将镶黄旗的兵马全都撤了下来,把汉军旗给派了上去,其中就有隶属于祖大寿的汉军旗。

祖大寿归顺满清后,多尔衮并没有亏待他,而是将他封为汉军旗正黄旗的旗主,麾下兵马四千多人,也算是一名实力不菲了。按说祖大寿一个降将能捞到这么一个官职也应该心满意足了,可祖大寿和跟着他一起投降过来的人并不感到快乐,因为随着明军在辽东实力的逐渐增强,不止是满人就连祖大寿也感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自从投降了满清之后。祖大寿、吴三桂等人一直都感到不仅自己无法融入到满人的生活当中,就连满人也一直提防着自己这些降将。汉军旗无论是伙食还是待遇相比与满八旗差也就罢了,毕竟换了自己也是这样,可当他们发现就连蒙八旗的待遇也比自己好时,心里那种的不平衡的感觉就更加浓烈起来,且一年多过去后,汉军旗的降兵降将们思乡的情绪也愈发的强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汉军旗的几名旗主如祖大寿、尚可喜以及吴三桂、耿仲明、孔有德等人也不自觉的相互之间靠近了许多,隐约之间也有了联盟的架势。

而自从盛京城被围之后,这些原明降将更是感到了一股绝望之情在心中涌动。这些人很清楚。大明朝廷或许能允许满人投降后活下来,但他们这些乱臣贼子若是落到了明军手里恐怕连痛快的死去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国人对于叛徒的痛恨远比外敌要强烈得多,这是早已经过历史考证过的,已经无路可退的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了。

就在多铎驱使着汉军旗的军士们抓紧时间修复城墙时,一名满人的马甲军士指着前方发出了凄厉而绝望的声音:“主子,那些明军开始发动攻击了”

顺着军士所指的方向望去,多铎看到一排排明军列着整齐的队伍朝着德胜门走了过来,旌旗招展之间整个天地仿佛只听到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亮。

脸色刷的苍白了起来。多铎一把抽出了腰间的长刀怒吼道:“所有人都给我快点干活,祖大寿你马上将你的人马全部都调到城头上来参与守城,垒石、滚木都准备好,对了……还有金汁也赶紧烧起来。一定要快!”由于太多紧张,多铎的声音变得色厉而内荏。

其实不止是多铎,整个德胜门和大东进门的守军已经进入惊慌状态,其实原本按照满足军士的素质是不至于如此不堪的。但经过了三天无休止的炮击后任是再坚强的战士会变得脆弱起来,此时他们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此坚固的城墙都被明军生生用火炮给轰烂了。他们这些血肉之躯能挡得住明军的攻击么?

“哔哔哔……”

一声尖锐的哨声回荡在战场上,第一批五千名火铳手分成了两队分别朝德胜门和大东进门推进,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已经被炸得几乎看不出原来模样的城门外,在距离城门三百五十步的地方停了下来。

随后这些火铳手在军官的指挥下绕着城墙排成了一个一字长蛇阵,随后随着一声嘶喊后面又涌出了一队队手持长刀盾牌的士卒,他们有的人抬着云梯有的人推着高大的攻城车、盾车等攻城器械朝着城墙冲了过来,士卒们齐齐发出的喊声震彻了半空。

看着朝己方冲来的明军,多铎一把拉过了祖大寿咬着牙道:“祖将军,如今已经是我大清生死存亡的时候,你和我们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蹦不了我,该怎么做你很清楚,就不要本王教你了吧!”

虽然投靠满清不过一年多时间,但原本精神头还算不错的祖大寿在这一年多里却是衰老得极快,如今的他头发已经全然花白,看着多铎凶狠的目光祖大寿惨然一笑:“王爷放心,本将知道怎么做!”

说完,祖大寿对着身后一摆手,很快就从后面过来了两千多名士卒,他们手持各式兵器躲在所能找到的隐蔽场所的后面静静的等待着双方正式接触的一刻。

看着不断靠近的明军和那一面面大大的明字旗,祖大寿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就在一年多前,他还是大明王朝的一名总兵官,承担着抵御满洲鞑子的责任,可一年多过去后他竟然要和原来的袍泽兵戎相见,世间最荒唐的事情莫过于此。

虽然外面是杀声震天,但祖大寿的思绪却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声音在他身边响了起来:“弓箭手都出来……给我放箭!”

“快放箭!”周围不时响起军官们的喊声。

随着军官们的嘶喊,一名名弓箭手开始将身子探出了隐藏之所朝前面射出了弓箭,一支支箭矢朝着前方飞去。

随着一声声弓弦拉响的声音,稀稀落落的箭矢开始落在了明军冲锋的阵前。开始有明军中箭倒地。

看到这样的情形早就做好准备的火铳兵军官高声吆喝了起来,“火铳兵,上前掩护射击!”

“砰砰……砰砰砰……”

此起彼伏的火铳声开始响了起来,不少将身子探出城墙放箭的弓箭手们被疾射而来的铅弹击中后惨呼着倒在地上。

对于火铳兵来说没有谁的枪法是天生出来的,只有大量的弹药才能练得出精湛的枪法,这些火铳兵每人都是消耗了大量的弹药,虽然不能说每个人都是神枪手,但凭借着手中的米尼式线膛步枪要击中三百步外的目标还是问题不大的,在火铳兵持续不断的打击下,大部分敢将头探出来放箭的弓箭手们都成了他们的枪下之鬼。

随着一声声连续而有节奏的枪声不断响起。一名又一名弓箭手被铅弹夺取了性命,剩下的几百名弓箭手终于害怕了,任凭身边的军官再怎么喝骂也不肯探出身子射箭。看到这样的情形在后面督战的多铎怒了,他大步走到祖大寿旁边怒喝道:“祖将军,明军就要冲上来了,你们为什么不继续射箭,若是你不会指挥本王不介意替你执行一回军法!”

祖大寿回头看了多铎一眼强忍着怒气指着周围横七竖八躺着的尸体道:“德豫亲王,您也瞧见了,非是我等不拼命。而是明军的火铳实在太过厉害,我麾下的一千名弓箭手如今只剩下不到三百名,让他们强行射箭也只能是白白送死而已。”

“你还敢狡辩!”多铎不由分说的打断了祖大寿的话指着他的鼻子喝道:“早就听说你们关宁军懦弱无能,本王先前还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个评价还真是不冤枉。只是死伤了几百人而已,这不是还剩下三百多名嘛,继续让他们放箭就是,谁要敢畏战的话可不要怪本王不客气了!”

祖大寿在怎说也是带了多年兵的主。岂能被多铎如此叱喝,看到多铎的手指几乎都要触碰到自己的鼻子了,他再也忍不住冷声道:“既然德豫亲王说我们关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