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良所言甚合我意。”项庄点头道,“那就这么定了。”

    百里贤道:“河西的休屠、浑邪各部只是小部落,但月氏却是个大部落,控弦之士足有二十万,匈奴要想平定河西少说也要出动三十万骑兵,这几乎就是倾巢而动了,如此一来燕然山下的单于庭必然会守备空虚。”

    项庄点了点头,附和道:“所以,此次征伐漠北兵力不必太多,但必须是骑兵,因为江东至漠北遥遥四千余里,又要在一个月内赶到战场,//书迷楼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非骑兵根本不可能做到,而且,还得给每个骑兵配备三匹快马、一匹骡马!”

    此次远征漠北,项庄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代价必然会极其惨重!

    在中原行军时,或许还可以从沿途各国得到一些必要的补充,可一旦出了外长城,在大漠风沙之中楚军就不可能得到任何补给了,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又居无定所,有时候走上半个月都未必能遇上一个牧民,待军粮吃完后就只能杀马充饥了。

    而且,长达四千里的长途急行军,必然会造成战马的大量损失。

    但项庄坚持认为,只要能够打垮匈奴,只要能够将匈奴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楚国哪怕损失了所有的战马也是值得的。

    #########

    白墨跟毕书的对弈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前一百手两人下得都极为谨慎,每下一手棋都要进行长考,一百手棋竟用了将近三个时辰,不过一百手之后,两人的节奏突然加快,经常是拈子即落,两人仿佛都已经是胜券在握了。

    站在两人身后的周冠夫、呼延直看得目不暇接。

    白墨、毕书均落子如飞,棋枰上的子数迅速增加,可双方的形势非但不见明朗,反而变得越发的复杂了,周冠夫跟呼延对棋道也是略有涉猎,却根本看不清棋枰上的形势,更无法分辩出谁占了上风,谁又落入了下风。

    再看两人表情,白墨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毕书也是神情从容,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但是,无论如何棋局都只可能有一个胜利者!

    而且,随着棋枰上子数越来越多,空位越来越少,周冠夫和呼延都知道,距离出结果已经是越来越近了,想到这里,两人的心不禁提了起来,因为当棋枰上决出胜负之时,也是在场四人分出生死之时。

    古人轻生死而重信诺,周冠夫和呼延还真没想过要毁诺。

    周冠夫、呼延的心不可遏止地悬了起来,百步开外,三百天狼卫跟三百骠骑更是剑拔弩张,开始了针尖对麦芒般的对峙,亭子里的赌局虽然没有传开,但天狼卫跟骠骑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又岂能嗅不出亭子里透出的杀戮气味?

    ##########

    娄敬、娄义带着两千大军刚出辕门,迎面就遇上了另一彪齐军。

    望着对面拦道的齐军,娄敬的脸色顷刻间阴沉了下来,娄义更是心中发苦。

    阵旗开处,从对面军阵里款款走出数十骑来,当先一员大将赫然就是上将军赵夕,赵夕于马背上冲娄敬揖了一揖,笑吟吟地道:“国相意欲何往?”

    娄敬定了定神,说道:“听闻楚使毕书正跟汉使白墨在城东三里亭晤面,本相担心两国使节伤及和气、闹出人命,则我大齐很摆脱干系,所以未经取得大王虎符,便擅自做主从后军大营调了兵,准备前去调解。”

    “这种小事国相派人知会本将军一声就行了,又何必劳动国相您的大驾呢?”赵夕微微一笑,又道,“更何况,据末将所知白墨、毕书正在三里亭对弈,并未伤及和气,所以国相大可不必多此一举了,这便请回吧。”

    娄敬心头叹息,只好勒马往回走。

    娄义正欲收兵回营时,却被赵夕喝住:“娄义!”

    娄义只好勒马转回头,又向娄敬投去求援的眼神,娄敬却头也不回地打马走了,看到这一幕,娄义的心顿时无限下沉。

    赵夕嘿嘿一笑,狞声说道:“娄义,你未见大王虎符即擅自发兵,罪同谋反,左右还不与我拿下!”赵夕身后的十几名亲兵轰然应喏,又呼喇喇地涌上前来将娄义掀落马下,又七手八脚地将之捆缚了起来。

    ##########

    秭陵王宫内,项庄和百里贤已经开始确定具体的作战计划。

    项庄沉声道:“此次远征漠北,战局瞬息万变,漠北情势亦是复杂难料,所以兵贵精而不贵多,寡人决意征发骁骑军全部,辅以六万战马、两万骡马,再备足两个月的口粮,交由上将军亲自统率,子良以为如何?”

    百里贤不假思索地道:“上将军饱读兵法、谙熟韬略,虽韩信亦有不及,以他为主将远征匈奴,可谓是众望所归,臣完全赞成。”

    项庄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对付匈奴是大家的事,不能只靠我楚国一家出力,所以汉国也得出动步骑大军在河西尽可能地牵制住匈奴大军,韩国、燕国还有赵国也得出动全部的骑兵,配合我大楚骁骑一起征讨漠北。”

    百里贤道:“此战若真能打垮匈奴,当以汉国受益最大,所以汉军应该会全力配合,燕国迫于大王的压力,多半也会派出骑兵参战,但赵国和韩国已经背弃我大楚,转而与汉国结盟,这两国却未必会买我大楚的帐。”

    项庄不容置疑地道:“那就让汉王给赵国、韩国施加压力,寡人就不信,韩、赵两国在背弃楚国之后,还敢得罪汉国!”

    “此事汉王应该不会拒绝。”百里贤想了想,又道,“不过临淄之事……”

    “临淄之事计划不变。”项庄大手一挥,不容置疑地道,“匈奴威胁虽大,白墨更是心腹大患,只要有机会,就必须毫不犹豫地铲除白墨!”说此一顿,项庄又扭头吩咐屈不才,“老屈你马上给临淄飞鸽传书,让上将军加紧行动。”

    “喏!”屈不才揖了一揖,匆匆领命去了。

正文 第488章 合纵连横(终)

    第二百八十九手,白墨正欲打劫黑棋一条大龙时,拈起的白子却忽然间停在了空中,因为他发现自己在刚才的快速弈棋中竟然算漏了一着,原本应该绝杀黑棋大龙的局面竟然形成了连环劫争,而且还是百年不遇的四劫连环!

    坐在对面的毕书也同样有些发懵,他也算漏了一着……书友上传更新}

    旁边周冠夫和呼延也是大眼瞪小眼,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围棋可是极少出现和棋这种极端情形的,但眼前的棋局已经形成了四劫连环的极端局面,按照规则,这局棋就能够一直下下去,永远都不会穷尽,也就是说——和棋了!

    良久之后,毕书才推枰而起,长叹息道:“师兄,似乎和棋了。”

    “是啊,和棋了。”白墨神情疲惫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想,这盘棋其实是他输了,因为他占了先手的巨大优势,最后却还是下成了和棋。

    确定平局,周冠夫和呼延便忍不住舒了口气,看来不用自刎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骑快马忽然冲破天狼卫和汉军骠骑的堵截,风驰电擎般冲到了三里亭外,冲亭子里喊道:“上谕,楚汉两国使节即刻进宫!”

    毕书目光一凝,韩阖同时召见两国使节,终于要做出抉择了。

    白墨心头微黯,齐王同时召见楚汉两国使节,就足已说明问题了,齐国的连横、合纵之争,看来就跟眼前的棋局一样。多半也是个平局,不过平局只是表面,其实却是他白墨和汉国输了,因为没有齐国的加盟,连横同盟就很难对楚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娄敬极力想要说服韩阖,韩阖却已经没耐心听了。

    “国相你什么都不必说了,寡人看得比谁都清楚。以如今的天下大势,若我大齐加入连横同盟,则可形成联手扼杀楚国之势。如若加入合纵同盟,则汉国主持的连横同盟顷刻间就会瓦解,有鉴于此。寡人还是想维持不偏不帮的超然立场。”

    娄敬只能摇头,齐国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却一厢情愿地想要成为超然于楚汉两大阵营之外的制衡力量,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不过,该说的娄敬都已经说了,不该说的他既便说了韩阖只怕也不会听,也只能先这样了……书友上传更新}

    遂即有侍者进来禀报道:“大王,楚汉两国使者已到宫门外。”

    韩阖哦了一声,朗声道:“传诏,偏殿设宴。筵请两国使节。”说罢,韩阖又扭头对娄敬说道,“国相,你随寡人一道前往吧……次日,临淄的消息便传回了咸阳。

    刘恒问陈平道:“太师。你怎么看?”

    陈平连声冷笑:“嘿嘿,韩阖小儿的心倒是挺大,若是韩信还活着,齐国的国力、军力也没有疲惫到极致,书书屋最快更新或许还有机会成为楚汉两大阵营之间的制衡性力量,但是现在嘛。韩阖小儿的行为不过是个笑话,他是在自取灭亡!”

    “自取灭亡?”刘恒道,“太师是说,楚国会首先对齐国下手?”

    “这是必然的结果。”陈平点了点头,以笃定的语气说道,“先易后难、远交近攻是铁的战争法则,汉、韩、赵国已经结成同盟,南越、燕国距离遥远,都不是理想目标,楚国首先拿齐国开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齐国纵然被楚国所灭,那也是咎由自取。”刘恒恨声道,“只是这样一来,丞相所提倡的连横同盟也就化为了泡影,只有汉、韩、赵三国参与的连横同盟,在面对燕、楚两国的合纵同盟时,委实不占什么优势哪。”

    “是啊,这的确是个大问题。”陈平闻言也蹙紧了眉头。

    齐国的中立不仅仅只是齐国一家的问题,而是会产生连带作用的,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会严重影响到燕国还有南越国对楚国的态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燕国、南越国最后很可能会加入楚国主导的合纵同盟。

    这样一来,天下格局就变成了汉、韩、赵跟楚、燕、南越之间的对决了,其中的南越国地处偏远,除了向楚国输粮外基本不会发挥什么影响力,但是北方的燕国却会对韩、赵两国造成极大的牵制,如此一来,楚国真对齐国下手,汉国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等到楚国灭掉了齐国,既便最后燕国、南越国意识到情形不对再行倒戈,楚国雄吞天下的大势也是无法再逆转了……几乎是同时,秭陵也接到了临淄的飞鸽传书。

    百里贤笑道:“大王,看来分封魏王这出大戏还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了,至少韩阖小儿就被这出戏给迷惑住了,以至于产生了不应该有的野望,哈哈。”

    项庄也笑道:“寡人还真没看出来,这个韩阖竟有如此野心。”

    百里贤又道:“大王,如果我们让乌木崖的人在齐地制造几个祥瑞之兆,又暗中挑唆一些世家豪族劝进,韩阖他会不会萌生称帝的野心?”

    项庄闻言顿时眼前一亮,说道:“似乎、并非没有可能。”

    百里贤轻轻击节道:“如此一来,对齐国用兵的借口不就有了?”

    “呵呵,子良此计甚妙!”项庄颇为动心,遂即又道,“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消除匈奴对华夏族的威胁,等打垮了匈奴再考虑齐国的问题不迟。”

    “也对。”百里贤道,“算算时间,上将军应该已经把消息透露给白墨了吧?”

    说到白墨,项庄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阴沉,因为前后几次针对白墨的刺杀行动最后都失败了,还白白赔上了一大批乌木死士,而且毕书也在飞鸽传书中明确表示,韩阖的态度已经明确,再想在齐地刺杀白墨已经不可能了。

    杀不掉白墨,这让项庄有些恼怒,不过再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以白墨的谨慎,又怎么可能轻易涉险?他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又怎么可能只带三百骠骑去临淄?项庄严令乌木崖不惜一切代价刺杀白墨,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了。

    当下项庄说道:“也罢,放白墨回去至少可以更有效地将匈奴牵制在河西,这样学剑在漠北的作战行动也能顺利些……周冠夫有些不信,对白墨说道:“丞相,这该不会是毕书的调虎离山计吧?假称匈奴对河西用兵,诱使丞相回国,然后他才好慢慢设计,将齐国拉入合纵同盟。”

    “调虎离山?”白墨摆了摆手,说道,“不,我不是老虎,齐国也不是山头,再说齐王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哪怕毕书在临淄守上一年,而且每天不间断地去游说齐王,齐王也是绝对不会改变立场的,齐王虽年轻,却很有主见。”

    周冠夫悚然说道:“这么说匈奴对河西用兵是真的?”

    “我不知道楚国从哪得来的消息,但这一消息的可信度极高。”白墨道,“眼下我大汉国兵源枯竭、国力疲惫,匈奴若这个时候对河西用兵,我们根本无法征发大军前去救援,最多也就派出三两万骑兵,冒顿这头草原狼可真是会挑时候哪。”

    周冠夫道:“丞相,河西是关中西部屏障,不容有失,咱们赶紧回吧!”

    “不。”白墨摆了摆手,忽然说道,“胜之,你马上派人前去南门楚营,然后在城东三里亭摆两桌酒筵,请我那师弟赴宴。”

    “啊?”周冠夫愕然道,“请毕书赴宴,这个时候?”

    “对,就这个时候。”白墨道,“你快派人前去吧。”

    “喏!”周冠夫揖了一揖,怏怏不乐地去了……南门外楚营。

    呼延不解地问毕书道:“上将军,你怎么不把大王已经决定征发骁骑军远征漠北的消息也一并透露给白墨知道?”

    “嗳,这个不能说,至少不能现在说。”毕书微笑摇手道,“虽说大王已经决定要对匈奴用兵,但我那师兄却还不知道,所以,得等他求上门来,咱们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唯其如此,咱们才能够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

    呼延不信道:“白墨真会来求咱们?”

    “肯定会。”毕书自信满满地道,“匈奴对河西用兵,攻打的是汉国的爪牙,所以,着急上火的是汉国,而不是咱们大楚,说到底,既便匈奴灭掉了月氏、休屠、浑邪各部落,对咱们大楚也没什么损失不是?”

    呼延道:“所以,末将不觉得白墨会来求咱们。”

    也不能说呼延的逻辑不对,匈奴对河西用兵似乎不关楚国什么事,正常情况下,楚国怎么也不可能主动出兵帮助汉国,既然楚国不可能出兵帮助汉国,白墨作为汉国丞相,又怎么可能主动来求上将军呢?

    “不,我师兄会来的。”毕书摆了摆手,说道,“大王分封魏王的把戏可以骗过齐王却骗不过我师兄,我师兄知道大王胸怀四海,而匈奴早晚是我大楚的心腹之患,所以在打压匈奴这件事情上,楚汉两国是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的。”

    话音方落,有天狼卫进来禀报道:“上将军,有汉使求见。”

    “瞧?”毕书微笑着对呼延说道,“我那师兄这不派人来了?”未完待续。。RX

正文 第489章 割让三川郡

    看全文首发请百度下T)歪…歪…书…库,高速全文字在线阅读!

    时隔不到两个时辰,白墨、毕书再次在临淄城东三里亭聚首。

    不过上次聚首毕书只请白墨下棋,这次聚首,白墨却摆上了真正的酒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白墨便向毕书道出了来意,毕书对此也是早有预料。

    “三川郡!”毕书并没有跟白墨多绕圈子,直接就亮明了自己的底牌,“只要汉国答应将三川郡割让给楚国,楚国就答应出兵对付匈奴。”

    呼延听得目瞪口呆,上将军这也太直接了吧,哪有这样谈条件的?

    毕书此举明显不符合谈判的一贯原则,谈判嘛,通常都是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坐地还价,然后双方不断地做出妥协、做出让步,尽量往双方都能接受的价码上谈,哪有像毕书这样,一上来就直接亮出自家底牌的?

    “痴人说梦!”周冠夫勃然大怒道,“别说一个郡,就是一个县、一个乡甚至一个亭都不会割让给你们!”在战国时代,割地媾和其实是常态,既便是秦国,在卫鞅变法之前也曾再三向当时的霸主魏国割让土地,让周冠夫不爽的是毕书的嘴脸。

    白墨却感到了强大的压力,毕书这是根本不给他讨价还价的机会了。

    在谈判中,当某一方一上来就亮明自家底牌时,那就说明这一方对本次谈判已经是势在必得了,换句话说,不管白墨答应或者不答应,楚国对三川郡已经是势在必得了!

    白墨必须承认。在武关失守后,三川郡的地理位置已经变得十分尴尬,因为楚军从武关出兵,就能够绕袭函谷关侧后,既便攻不下函谷关,也能截断三川郡跟关中的联系,再加上楚国水军对河水的封锁。三川郡就会成为一块绝地!

    在楚军的长期围困和封锁之下,三川郡失守是早晚之事。

    本来,如果这次连横各国成功。白墨并不惧怕楚国会觊觎三川郡,他甚至还曾考虑过要以三川郡作为诱饵来给楚国设计一个庞大的陷阱,但是现在连横失败。这个设想也就化为泡影了,楚国再对三川郡用兵,仅凭汉国一家还真抵挡不住。

    尤其是现在匈奴正准备对河西大举用兵,河西对关中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一旦河西被匈奴所占据,关中将再无宁日,这就迫使汉军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河西,汉军的兵力原本就已经很紧了,这样一来,三川郡就更难顾及到了。

    如果楚国趁此时机对三川郡用兵。十有八九能得手。

    尽管白墨很不愿意承认,但楚汉两国在国力、兵力上的巨大差距却是明摆着的,去年两场大战之后,楚国的消耗也很大,却并没有伤筋动骨。如果有必要,楚国发动十万大军攻打三川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关中却恐怕抽不出一兵一卒救援三川。

    毕书笑吟吟地说道:“师兄,河西与关中仅只一河之隔,一旦月氏、休屠、浑邪各部被匈奴所灭,那关中就需面对匈奴人的无休无止的袭扰了。这样的结果可比失去一个孤悬关东的三川郡糟糕得多了,孰轻孰重,师兄应该分得清楚吧?”

    周冠夫冷笑着道:“哼哼,你这不过是危言耸听罢了,匈奴人也就平常,先不说他们能否灭得了月氏等部,就算他们真灭了月氏各部、占了河西,对我大汉国也毫无威胁可言,在我大汉骠骑面前,匈奴人顶多算个屁?”

    “是吗?”毕书淡淡地道,“冠军侯别太自信了,本将军可是听说了,匈奴人自从燕赵韩地掳去数万工匠之后,他们都已经用上锋利的铁制刀剑以及精良的骑弓了,面对一支数量庞大而且装备精良的匈奴骑兵,汉军骠骑还能有几分胜算呢?”

    周冠夫冷然道:“这个嘛,就不劳您毕上将军费心了,哼!”

    毕书笑笑,又对白墨说道:“师兄,小弟也不瞒你,大楚三大禁军之一的骁骑军已经完成集结,若汉国不割让三川郡,说不得我们就只能自己来取了,但是,如果汉国愿意割让出三川郡,那么骁骑军就可以远征漠北,抄截匈奴老巢。”

    白墨目光一凛,沉声道:“师弟,你们知道匈奴老巢所在?”

    此时的中原世界,对匈奴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知道匈奴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可匈奴人究竟有多少人口、多少壮丁,有多大的疆域以及单于庭座落在何处,中原世界就鲜少有人知道了,但这些对于呼延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

    毕书只是拿目光望着呼延,笑而不语,白墨恍然大悟道:“小兄倒是忘了,你帐下这头天狼便来自大漠。”

    “师兄,你就给个痛快话吧。”毕书道,“只要你们割让三川郡,则楚汉两国就能够一致对外,你我师兄弟也可以携手合作,一道痛击匈奴。”顿了顿,毕书又道,“说实话,匈奴早晚必成华夏族的心腹之患,小弟也希望能够早日解决。”

    白墨顿时陷入了剧烈的挣扎之中,割让还是不割让呢?

    割让吧,有损大汉国威,更有损他白墨的声望,但是可以换取楚军的全力合作,如果楚军真能趁虚捣毁匈奴的老巢,一举铲除匈奴的威胁,这对于汉国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因为从此之后,汉国就再不必担心来自北方的威胁了,屯驻九原的十万大军就能够解套了!

    不割让吧,大汉的国威和他个人的声望是保住了,可最终三川郡却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被楚军所占领吧,更为严重的是,仅凭汉国一国之力未必就能保住河西的月氏、休屠、浑邪各部,一旦河西诸部被匈奴所征服,结果就将是灾难性的。

    白墨嘴角忽然绽起一丝苦笑,他好像已经没得选择了。

    见白墨有些犹豫,周冠夫急道:“丞相,不能答应啊!”

    “胜之,你别说了。”白墨苦笑摇头,又向毕书伸出右手,说道,“一诺即出。”

    “千金不易!”毕书伸出右手与白墨重重击掌,又道,“三川郡必须在半个月之内完成移交,小弟也将带着骁骑军渡河北上,深入大漠扫荡匈奴巢穴!”

    ##########

    秭陵,楚王宫。

    项庄正在书房里与百里贤议事,屈不才忽然兴匆匆地走了进来,禀报道:“大王,好消息,好消息哪,上将军不费一兵一卒,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夺了三川郡!”

    “哦?竟有这事?”项庄闻言大为惊讶,当下从屈不才手中接过密信。

    百里贤凑过来看完密信,忍不住击节道:“上将军可真会挑时机伸手哪。”

    项庄却是“龙颜大悦”,哈哈大笑道:“不愧是上将军,白墨吃了这记闷棍,想必心里已经郁闷到不行了吧,哈哈哈。”

    百里贤摇摇头,叹息道:“其实白墨吃亏也在意料之中,他毕竟是汉臣,不知道大王您的心胸哪,他只知道大王您视匈奴为威胁,却不知道您视匈奴为最大的威胁,既便汉国不做任何让步,大王您也同样会出兵远征匈奴。”

    项庄微微一笑,若有所思道:“在这个时候谋取三川郡并非寡人本意,不过夺下了三川郡也好。”对于三川郡,项庄并不怎么在意,但是对于洛阳城项庄却很在意,夺取了洛阳之后,他就可以实施胸中筹划已久的一个庞大的计划了。

    ##########

    临淄前往邯郸的驰道上,三百汉军骠骑正连夜急行。

    周冠夫一边策马随行一边埋怨白墨道:“丞相,你委实不该答应的。”

    周冠夫倒不怀疑毕书的承诺,在这个时代,国家有国格,个人有气节,都把气节信诺看得很重,楚国和毕书既然答应了与汉军联兵共击匈奴,就肯定会践诺而行,谅也不会做出背信弃义之事,周冠夫只是觉得此举有损大汉国的国威。

    白墨叹息道:“胜之,如果楚军这时候对三川郡用兵,你觉得守得住么?”

    “恐怕守不住。”周冠夫如实回答,遂即又道,“不过既便守不住,也绝对能够让楚国佬付出惨重的代价,咱们大汉国的国土不是那么好拿的。”

    “若死守三川郡,楚军固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可咱们的损失也不会小。”白墨再叹了口气,语含无奈地道,“以今日楚国的国力以及兵力,损失几万人根本不算什么,可咱们大汉国的兵源却已经枯竭,再损失不起太多壮丁了。”

    周冠夫也叹了口气,有些懊恼地道:“就是觉着有些窝囊。”

    “此事的确窝囊,但也不能太过便宜楚国。”白墨又道,“我已经让黑冰台给洛阳飞鸽传书,让郦商将军立即动员三川百姓往关中迁徙,三川郡这片土地咱们可以割让给楚国,但三川郡的几十万百姓却必须迁回关中。”

    周冠夫愕然道:“将三川郡的百姓都迁入关中?”

    “对,将三川郡的百姓全都迁入关中。”白墨点头道,“咱们可以割让三川郡,却只能让出一座空城,一片白地!”(未完待续。。)

    (看楚汉争鼎最新更新章节;请百度搜索歪歪书库;或直接输入!T )

    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谢谢

正文 第490章 北击大漠

    半个月后,狼居胥山下的单于庭已经聚集起了超过三十万匈奴骑兵,此外还有三十多万匈奴老幼妇孺,游牧民族基本上都是全民皆兵,平时只在大草原上游牧,遇到有对外征战时就聚集起来,男人打仗,妇孺放牧提供后勤保障。

    当然了,在匈奴人南下中原打草谷时,基本上是不需要后勤保障的。

    这次对河西用兵是一次超大规模的征战,其规模甚至不亚于二十年前对东胡的大战,除了整个匈奴的成年男子都要参战之外,至少还要征发同等数量的妇孺驱赶牛羊随军出征,当然,匈奴妇孺和牛羊畜群不会上前线,通常会隐藏在相对安全的后方。

    聚集了几乎全部壮丁以及大量妇孺牛羊之后,匈奴大军便开始浩浩荡荡地往南进发,匈奴人是清一色的骑兵,但除非必要,否则是不会急行军的,从单于庭(今乌兰巴托附近)到河西差不多有两千里,匈奴大军差不多要走一个月的时间……当匈奴大军从狼居胥山南麓的单于庭浩浩荡荡开拔时,楚国的两万骁骑也在白马津与上将军毕书汇合了。

    在楚国骁骑赶到之前,赵军已经在白马津上搭起了两座浮桥,这也是毕书跟白墨约定的条件之一,要想楚国协助汉国对匈奴用兵,除了要割让出整个三川郡,还得让赵国、韩国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以及军事便利。

    让赵军在白马津先行搭起浮桥就是条件之一。

    毕书原本提出要赵国、韩国出动骑兵配合作战,却被白墨坚决拒绝了。

    白墨当然不会把韩赵两国的骑兵交给毕书统率,那基本上就是把鸡交给黄鼠狼看管差不太多,等最后打完匈奴,韩赵两国的骑兵恐怕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骑兵估计也全部变成楚国的精锐骑兵了。

    毕书在呼延、蒙殛的簇拥下靠近浮桥,迎面便看到了一支赵国步军,大约有五六百人的样子,已经摆开了严整的防御阵形,剑拔弩张、气氛冷肃。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显然赵军很担心楚军会突然向他们发起进攻。

    蒙殛道:“上将军,这是守桥的赵军。”

    呼延道:“上将军,赵国人背信弃义,竟敢背叛咱们大楚投靠汉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这股赵军给灭了吧?”

    “嗳。”毕书急阻止道,“呼延你可别乱来。”

    毕书还指望赵国提供补给呢,这时候可不能跟赵人翻脸。

    不片刻,便有十数骑赵军上前来,询问道:“大楚上将军何在?”

    毕书在呼延、蒙殛以及数十员战将的簇拥下打马上前,朗声道:“本将军在此。”

    “末将白仲,参见上将军。”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