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刘贾大怒,不过当他看到高初身后按刀肃立、杀气腾腾的破军以及数十亲兵之后,却又生生忍下怒火,当下从衣袖里取出刘邦的诏书,朗声念颂道,“上谕:高初守土有方,战功卓著……今封尔为荆王,位列诸侯,以示尊崇。”

    寂静,江陵城头上霎时变得死一般的寂静,高初两眼圆睁,不敢相信。

    徐姜、钟离昧、子车师、步鄙等人也是大眼瞪小眼,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刘邦老儿竟然要封将军为荆王?还位列诸侯?

    好半晌,高初才终于回过神来,大笑道:“哈哈哈,承méng汉王抬举。”

    徐姜、钟离昧、子车师还有步鄙等人顿时心头一沉,先不管汉王封高初为荆王是否名正言顺,但若是高初真的动了心,效法当年的韩信上表楚王请封荆王,那可就麻烦大了,楚国会不会就此瓦解先不说,一场内luàn却是难以避免了。

    众人正担心不已时,高初却突然翻脸,冷然道:“破军何在?”

    破军目lù凶光,杀气腾腾地走上前来,昂然道:“末将在此!”

    高初伸手一指刘贾,狞声道:“把这老儿拖下去,砍了,首级用木匣装好!”

    “喏!”破军轰然应喏,一挥手,早有两名亲兵虎狼般扑上前来,一把按住了刘贾。

    刘贾大惊,急忙挣扎道:“高初小儿,老夫乃是汉王使节,所谓两国jiāo兵不斩来使,你怎么可以擅杀使节,不能,你不能杀老夫……”

    “去他娘的不斩来使。”高初冷然道,“本将军杀的就是你这样的使节!”

    话音未落,破军早已带着两名亲兵将刘贾推到了nv墙边,当下一名亲兵摁住刘贾,另一名亲兵手起刀落,刘贾的一颗大好头颅便已经骨碌碌地滚落在了城头上,破军再一踹,刘贾的无头尸身便如麻袋般坠落城下。

    徐姜舒了口气,对高初说道:“将军,封王之事非同小可,将军固然是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大王对将军也是信任有加,也必定不会见疑将军,可是,保不准朝中就会有jiān佞之徒滋事,所以,将军是不是带着刘贾人头亲往秭陵解释一二?”

    “用不着。”高初大手一挥,不以为然道,“解释什么?有什么好解释的?大王英明睿智无人能及,刘邦老儿这等憋脚的离间之计又岂能骗得了他?”说此一顿,高初又道,“再说了,就算我高初真想当王,可手里没兵没将,拿什么当王?”

    徐姜、钟离昧、子车师、步鄙等人无不恻目,这话也就高初敢说了,换做别人,既便是同样镇守一方的庞钰,为了避嫌也是绝对不敢说的,不过高初说的也是实话,楚国自从推行禁军制加府兵制之后,统兵大将就再没什么兵权了。

    譬如高初,麾下虽然有五万步骑外加两万水军,可其中一万人是禁军,那是绝对忠于楚王的百战jīng锐,两万水军同样只忠于楚王,只是暂时受高初节制而已,剩下四万步骑都是各郡府兵,高初若真敢称王,只需折冲府一纸军令,这四万步骑立刻就会弃高初而去,甚至连破军和他麾下的八百亲兵,也未必会跟着高初叛楚。

    想了想,徐姜又说道:“既然这样,不如在下走一趟秭陵吧?”

    “不必。”高初摇头道,“刘邦老儿想封我为荆王,其心可诛,我若不解释,事情也就过去了,可我若是解释,没准还真就变成个事了,朝中那些jiān佞之徒就有话说了,大王虽然不会信,可扯来扯去的总是麻烦,所以,不如索xìng不说。”

    !@#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357章 封王风波(中)

    第357章封王风波(中)

    发生在江陵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秭陵。圣堂

    消息传回来时,项庄正与项他、百里贤研究荆襄的人事问题。

    两个多月前灭掉临江国时,楚军其实只占领了江陵城,其余四郡五几十座县城都是荆襄士族主动献城的,当时项庄为了安抚荆襄士族,以尽快稳定荆襄局势,基本上都没有异动过这数十县的人事,甚至连四个郡守也是荆襄士族。

    这种情形显然是与楚国的基本权力格局背道而驰的,楚国如今的基本权力格局就是高度的中央集权,什么是中央集权?就是朝廷或者说国君,要对全国的军事、人事、政事拥有绝对的主宰权,你荆襄的人事居然不受朝廷约束,那还叫中央集权吗?

    历史上的荆襄,就曾在两汉时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士族群体,这个士族群体强大到甚至连中央政府都无法控制,三国时期,不管是刘表、刘备,还是后来的孙权,都无法真正有效地控制荆襄,作为一个穿越者,项庄又岂能不加以重视?

    项庄刚刚打散了江东士族,又岂能眼睁睁地看着荆襄士族成形、坐大?

    项庄用来抑止士族势力成形、坐大的策略很简单,但是很有效,那就是后世提倡的异地任职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江东的士族只能够去荆襄或者巴蜀当官,而江东的官员,则只能是荆襄或者巴蜀的士子来担当。

    当然,这只是地方官,京官是没什么地域限制的。

    巴蜀两郡是楚军从汉军手里夺来的,作为内应的巴蜀豪强在政治上也没什么诉求,所以各郡、各县的人事安排很容易,令尹府任命的官员也早已经走马上任了,但是荆襄四郡五十余县的情形特殊,要想异动人事还得费一番波折。

    不过,先选拔一批官员准备着,还是很有必要的。圣堂

    项他刚刚向项庄提交了一份名单,这批官员全都是国考选拔的太学学子,而且全部都有郡县任职经历,项庄还没来得及审阅这份名单,屈不才就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看到项他和百里贤在座,屈不才便有些犹豫。

    项庄蹙了蹙眉,问道:“老屈,什么事?”

    屈不才便从衣袖里取出一封密集递给了项庄。

    项庄看完密信,却只是哂然一笑,刘邦老儿竟然敕封高初为荆王?不过这心思却注定要白费了,作为麾下最亲信的心腹大将,高初是个什么样的人,项庄最清楚不过了,若不是对高初有着足够的了解,项庄又岂能放心地让他独镇一方?

    看完之后,项庄又将密信转交给项他、百里贤传阅。

    项他看完之后眉头为之一蹙,百里贤却微笑摇头道:“大王,这么阴损的招数,张良怕是不屑为之,这多半是陈平所献,不过这一回,陈平却是失策了,还是始之说得对,既便他真有不臣之心,可他手里没兵没将,拿什么称王?”

    项庄便是微微一笑,设立府兵制,就是为了防止统兵大将拥兵自重。

    不过对于高初,项庄还是信任的,既便没有府兵制,他也绝对不会叛楚自立。

    项他却有些担心,提议道:“大王,始之对您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他当众斩杀汉使便是明证,不过,难保他心里就没有一点想法,再说这次荆襄大战,始之一举覆灭了彭越的十万大军,的确是战功卓著,您看,是不是可以封他为假荆王?”

    “不可,断然不可!”百里贤急道,“大王,此先例断然不可开,否则,明日刘邦再封子昂为巴蜀王,大王是不是也得跟着封子昂为假蜀王呢?封了假蜀王,如果刘邦又封天放为九江王呢?如此一来,我大楚就分崩离析、国将不国了。”

    项庄点了点头,说道:“封王的事,就不必再提了。《》”

    项他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再说这也的确不是什么好主意。

    看看天色近午,项庄又对项他、百里贤道:“子翼、子良,时辰也不早了,你们也赶紧回府吧,名单留下,下午寡人再仔细看看。”

    他、百里贤齐齐起身,告辞而去。

    项庄起身伸了伸懒腰,也径直去了曹姬寝宫,项庄离开后不久,一名宫女忽然从角落的屏风后面蹑手蹑脚地出现,然后径直奔着后宫去了。

    再说百里贤,离了王宫后又去了毕书府上,跟毕书对弈了一局,等百里贤回府时,天色早已经黑了,在大门外,却见到了二弟百里茂。

    百里贤跳下马车,问百里茂道:“二弟,你怎么回来了?”

    百里茂负责训练丹阳郡的府兵,平时常驻丹阳,很少回秭陵。

    百里茂却将百里贤拉到了门房角落,压低声音道:“大哥,听说高初要封荆王?”

    百里贤霎时蹙紧了眉头,沉声问道:“二弟,你听谁说的?大哥我怎么不知道?”

    百里茂环顾左右无人,压低声音道:“小弟刚刚进宫去见小妹去了,是小妹说的。”

    “什么,小妹说的?”百里贤闻言越发蹙紧了眉头,这事他也是上午才知道,小妹怎么就知道了?难道是大王跟她说的?可是不对呀,大王一向反感后宫干政,他又怎么可能跟小妹说这些?难道有人要借这事做文章?

    几乎是同时,项佗的上将军府上也来了ff8几位访客,其中就有项佗的心腹部将羊驼,不过自从项佗当上上将军之后,羊驼等一大批项佗的心腹部将就基本上被闲置起来了,甚至连训练各郡府兵的差事也轮不上他们。

    待遇不公,这些心腹部将难免怨言满腹。

    要说起来,现在楚国朝堂上的派系也挺复杂的,从大的来讲,有老楚系、老秦系、老魏系还有老齐系,其中老楚系的实力最为强大,却又分为多个派系,有项他系、项佗系,还有世家士族系、功勋贵戚系等等,极其复杂。

    不过总的来说,这几大派系都在项庄的有效掌控之下。

    喝了几觞白酒,一干心腹部将的话便渐渐多了起来,羊驼的话尤其露骨:“上将军,高初这小子都封王了,你也该为自个考虑考虑了。”

    “羊驼你闭嘴!”项佗蹙眉道,“高初什么时候封王了?”

    羊驼撇了撇嘴,说道:“上将军,现在整个秭陵都传遍了。”

    “那是谣言。”项佗断然道,“我问过令尹了,大王根本无意分封。”

    “大王无意?”羊驼道,“可他高初有心啊,他都说的很露骨了,什么我就是真的有自立之心,可手下没兵没将,怎么称王?你听听,言下之意,如果他手下有兵有将,他就真的要自立为王了,他这分明就是威胁啊,大王能不顾忌?”

    “你懂个屁。”项佗没好气道,“高初这是在向大王示忠!”

    “示忠?”羊驼和几个部将面面相觑,没听说还有这样示忠的。

    项佗叹了口气,有些落寞地说道:“你们不了解高初,更不了解大王,大王英明睿智,你想欺他瞒他那是痴心妄想,高初正因为清楚这点,才有什么说什么,他说出来了,大王反而更加放心,他若是不肯说,大王反倒要起疑心了。”

    次日上午,楚王宫上书房。

    项庄神色阴沉,问屈不才道:“老屈,到底怎么回事?高初封荆王的谣言,到底是从哪里散布出来的?”

    高初封王之事,原本只有项庄、项他、百里贤三人知道,却不曾想,一夜之间竟然传遍了整个秭陵,几乎弄得满城风雨!项庄的政治敏感性不可谓不高,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有人故意把消息散布出去的,这是在造势。

    他们想干什么?是想造势将高初推上王位?还是想要棒杀高初?

    很显然,此事必定牵扯到了几个派系之间的倾辄斗争,凭心而论,对于派系斗争,项庄还是乐见其成的,只要不超出他的掌控范围,不损耗国力,派系斗争越激烈,为上者就越能驾驭局面,借居中调停之势牢牢地掌控大局。

    所以,项庄明知道朝堂上已经形成了几大派系,他也没有加以干涉。

    只是,现在这事却有些出格了,如此散布谣言,形同逼宫,不管是想造势将高初推上王位,还是想借机棒杀高初,这都是在挑战他的王权了,这是项庄绝对不能容忍的,封不封王是他项庄应该考虑的事情,又岂容他人置喙?

    屈不才拱了拱手,道:“大王,谣言是从宫里散布出去的。”

    “宫里散布出去的?”项庄沉声道,“诗曼宫?伊水宫?还是别的宫?”

    这一刻,项庄真的有些吃惊,他没想到,楚国的派系之争居然已经渗入后宫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历朝历代,后宫干政从来都是大忌,但凡英主,从来都严禁后宫干政,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后宫干政,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小人真不知道。”屈不才真的有些为难,如果不涉及内宫,屈不才有一百种办法迅速查清谣言出处,可一旦涉及内宫,他也就无计可施了,乌木崖总不能将王后、王妃或者十几个夫人抓起来,大刑伺候吧?

    第357章封王风波(中)

    第357章封王风波,到网址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358章 封王风波(下)

    第358章封王风bō(下)

    “行了,寡人知道了。~~”项庄也知道,这事怪不了屈不才,又道,“你先下去吧。”

    “喏!”屈不才向着项庄躬身一揖,转身退入了yīn影之中,项庄起身,背负双手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几步,又冲mén外喝道,“呼延!”

    呼延正德应声入内,朗声道:“大王有何吩咐?”

    项庄道:“马上派人将王后,王妃还有夫人们请过来,再去把卫将军请来。”

    这十年来,楚国的国土、人口、国力都在持续增强,项庄的后宫也在不断扩充,尤其是最近两年,项庄又陆续纳了十数nv为姬妾,其中还有好几个姬妾都已经tǐng起了肚子,再过得三五个月,项庄的子nv数量又要增加不少。

    很快,魏悦、赢贞、百里伊水、曹姬以及十余姬妾便纷纷到来。

    项庄先请诸nv入席,然后说道:“寡人请你们过来的用意,想必你们都清楚,不错,就是为了高初封荆王之事,乌木崖已经查清,这谣言就是从宫中泄lù出去的!”说罢,项庄凌厉的目光又从诸nv脸上逐一掠过。

    魏悦神情羞愧,赢贞神情自若,百里伊水却有些目光闪烁。

    至于曹姬以及另外十几个姬妾,却是huā容失sè,自入宫至今,她们还从未见项庄像今天这般严厉过。

    “这次的谣言究竟是谁散布的,寡人就不追究了。”顿了顿,就在诸nv稍稍松口气时,项庄却突然语锋一转,冷冰冰地道,“不过,寡人先把话摞在这,如若再有下次,寡人绝不轻饶,更不会顾忌夫妻人伦,哼!”

    姬妾们尽皆噤若寒蝉,项庄这才挥了挥手,道:“去吧。”

    诸nv这才依次起身向项庄裣衽见礼,然后袅袅婷婷地去了,魏悦最后一个离开,向项庄请罪道:“大王,臣妾无能,没有替您管理好后宫,让您失望了。”

    “你知道就好。”项庄道,“你是后宫之主,就该有后宫之主的样子,且不能一味宽容仁厚,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要严厉,要不然,有些人就该无法无天了,像这次,她们居然就敢替寡人做主了,简直岂有此理,哼!”

    “臣妾知错了,今后定当严加管束。”

    目送魏悦依然窈窕的身影翩然离去,项庄却叹了口气,后宫历来就是勾心斗角之所,这也是人之常情,妃嫔们不单要争宠邀媚,有子嗣的更要争夺储君之大位,以悦娘的心xìng,要想管理好后宫,的确是难为她了。

    现在看来,册立太子一事却是不能再拖了,否则,后宫之内不知道还要生出多少风bō,项庄杀伐决断,却也委实不愿意将屠刀架到自己nv人、甚至儿子头上,祸起萧墙,终究是人间悲剧,项庄可不想成为摆满杯具的茶几。

    正思量间,呼延进来禀报,卫将军毕书到了。

    当下项庄请毕书入内相见,君臣见了礼,项庄直截了当地说道:“学剑,寡人今日召你来就为了一件事,要不要立太子?如果要立,哪位公子合适?”

    关于太子人选,放眼满朝文武,项庄也就能跟毕书商量了。

    平常有什么事,项庄一般都会问百里贤,然后是项他,然后才是毕书,可是关于太子人选之事,百里贤却必须避嫌,因为他是百里伊水的大哥,更是项术、项勇的亲娘舅,项他也要避嫌,因为曹姬是项他的小姨子,而且刚刚也生了个儿子。

    “太子?”毕书明显缺乏思想准备,愕然道,“大王要立太子?”

    项庄道:“学剑,寡人知道,满朝文武,就你的地位最超然,所以,寡人想听听你的意见。”项庄这话倒是事实,楚国政坛已是派系林立,唯独毕书是个例外,他没有加入任何派系,似乎也没有自成派系的意思。

    毕书沉yín片刻后道:“大王,诸位公子年幼,心xìng未定,臣也说不好。”

    项庄皱了皱眉,道:“说不好没关系,你尽管大胆地说,寡人绝不怪罪于你。”

    “好,那臣就斗胆直说了。”毕书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秦始皇天纵其才,奈何大秦却只历二世而亡,究其根本,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始皇没有册立太子,这才给了李斯、赵高之流以可趁之机,将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上了帝位。”

    项庄问道:“你的意思是说,太子是国之储君,应尽早册立?”

    毕书答道:“是的,太子是国之根本,所以,册立太子宜早不宜迟。”

    项庄点头道:“好吧,那你再说说,诸位公子里面谁最适合当太子?”

    毕书微微一笑,说道:“关于太子人选,大王心里不是早有定夺了么?”

    项庄也不否认,说道:“寡人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不如这样,你我君臣先将心中人选写在手心,然后看看是否同一人?”

    “好吧。”毕书无奈,只能应允。

    当下君臣两人拿起máo笔各自在手心写下一字,然后同时摊到案上,再定睛看时,却看到对方掌心分明写着一个“政”字,毕书见状微微一笑,项庄却是大笑,又将呼延唤入书房吩咐道:“呼延,通知所有文武大臣,明日大朝!”

    刘邦yù封高初为荆王,这离间计原本很蹩脚,也根本不可能成功,可一旦有楚国内部势力介入其中,情形立刻就变得有些复杂了,不过,有道是祸兮福所倚,项庄正好借此机会确定太子人选,却是坏事变好事了。

    宛城,闻听上将军刘寇逃回,褚淳赶紧带着亲兵迎出城来。

    前次因为折损了两千多骑兵,褚淳挨了刘寇八十军棍,便一直留在宛城养伤,却不想因此躲过了一劫。

    看到刘寇、刘冲叔侄只带着十几个残兵败卒逃了回来,褚淳本能地问道:“上将军,大王呢?”

    刘寇叹了口气,黯然道:“大王已经殁于绿野泽中了。”

    “什么?”褚淳不信道,“上将军,大王水xìng极佳,怎会殁于泽中?”

    “褚淳,你这话什么意思?”刘寇怒道,“大王水xìng是不错,可他身中十数箭,此乃本将军亲眼所见,焉能有假?”说罢,刘寇又扬了扬手中所持王剑,喝道,“更何况,还有大王临终前所赠王剑在此,由不得你不信。”

    刘冲早已经不耐,喝道:“褚淳,废话少说,赶紧去准备酒食!”

    说罢,刘冲又对刘寇道:“叔父,跟他废话个什么劲,我们还是赶紧进城吧。”

    刘寇再不理会褚淳,在刘冲以及十余败兵的簇拥下径直入城,望着刘寇、刘冲叔侄以及十余败兵大摇大摆进城的背影,褚淳眸子里忽然涌起了一抹异样的寒芒,当下扭头问身后随行的亲兵道:“汉使是否还在宛城?”

    亲兵道:“回禀将军,还在宛城。”

    淳点了点头,狞声道,“你这便前去通知汉使,就说今天晚上,本将军有一份大礼奉上!”

    “喏!”亲兵轰然应喏,领命去了。

    再说刘寇、刘冲叔侄俩,进了城随便找了家驿馆痛痛快快地泡了个热水澡,冲完澡,褚淳早已经让人准备好了酒食,叔侄俩饱餐一顿、倒头便睡,自绿野泽一路逃亡,叔侄俩早就已经累坏了,这一倒头睡下,很快便睡得跟死猪一般无二。

    半夜时分,刘寇的房mén忽然间无声无息地打开,幽冷的月光下,只见褚淳目lù凶光,手持锋利的短刀,像幽灵一样闪了进来,无声无息间,褚淳手起刀落,正中刘寇心脏要害,刘寇从睡梦中猛然疼醒,却只看到褚淳无比狰狞的嘴脸。

    “褚淳,你这个刑徒。”刘寇手捂xiōng口,吃声道,“竟敢杀我?”

    “刘寇!”褚淳一刀得手,当下急退数步远离了刘寇身边,他可不想被刘寇临死反噬跟着赔葬,直到退出十几步外这才得意地道,“这么多年,老子鞍前马后伺候于你,没功劳也有苦劳,可你何曾拿老子当个人看?老子已经忍你很久了。”

    “你……”刘寇怒目圆睁,这一刻,他很想上前掐死褚淳,却终究没能如愿,挣扎往前爬了两步,便一头栽倒在地、气绝身亡。

    褚淳足足等了半刻钟,确定刘寇已经死透,这才上前两刀枭下了刘寇首级,然后大步走出了房mén,那边褚淳的亲兵早已枭了刘冲首级,褚淳拎起刘寇首级,大声道:“弟兄们,梁王已死了,梁国也完了,你们还是跟着老子投奔汉王去吧。”

    上庸,刘邦行辕。

    周勃已经带着十万大军开拔,刘邦却没有随军出征,主要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已经大不如前了,刘邦可不想累死在征途上。

    这天一大早,夏侯婴便拎着两个锦匣进了行辕大厅。

    刘邦正跟张良、陈平、白墨喝酒,见状问道:“夏侯婴,里面装的啥?”

    “回禀大王,这里面装的是两颗人头。”夏侯婴说着打开了右边那个锦匣。

    刘邦定睛看去,觉着依稀有些眼熟,陈平却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失声道:“刘寇,这是梁国上将军刘寇的人头!”

    “刘寇死了?”刘邦道,“那彭越呢?”

    “彭越也死了。”夏侯婴道,“很可能就是刘寇杀的。”

    “彭越也死了?”刘邦闻言神情微黯,望着左边锦匣道,“这里面装的难道就是彭越的人头?”彭越跟刘邦也算是老兄弟了,当年要不是彭越数次挠楚,断了项羽的粮道和兵源,楚汉之争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结局呢,想想,刘邦还真有些心酸。

    !@#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359章 册立储君

    收费章节(12点)

    第359章册立储君

    不过,当夏侯婴打开右侧锦匣时,刘邦才发现里面的人头根本就不是彭越的,而是他派去敕封高初的族兄刘贾

    “刘贾?”刘邦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初竟然杀了刘贾?”

    旁边的张良便轻轻地叹了口气,虽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可汉王派使者去敕封楚王麾下的大将为王,这的确是有些过份了,也怨不得人家斩杀使节。

    陈平却是面露羞愧之色,讪讪的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向刘邦赔罪。

    好半晌,刘邦才咬牙切齿地道:“高初小儿竟敢杀寡人族兄,寡人誓杀他”

    这一刻,刘邦是真的很生气,也很伤心,刘邦麾下文臣武将无数,自沛*县起兵便一直追随他的也不在少数,譬如萧何,譬如夏侯婴,但是,刘邦最信任的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跟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另一个便是堂兄刘贾了。

    现在,刘贾却让高初给杀了,刘邦能不生气,能不伤心?

    深深地吸了口气,刘邦又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待雨季过去、夺了梁地,寡人当亲征荆襄,斩杀高初为刘贾报仇”

    刘邦却不知道,要想夺取梁地可不那么容易了。

    赵炎、申屠嘉带着五千精兵昼夜兼程,终于在十天之后赶回了定陶。

    赵炎回到定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让申屠嘉封锁城北大营,将留守定陶的五万更卒牢牢地掌控在手中,第二件事情便是封锁王宫、囚禁梁国国相夏说,第三件事便是谴飞骑前往临淄,请求齐王引大军前来定陶,接收梁地。

    赵炎很清楚,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刘邦游说彭越攻伐荆襄,原本就是驱虎吞狼之计,如果梁军大获全胜也就罢了,那时不仅梁国能够保全,甚至还真有机会从荆襄分得一杯羹,可是现在,梁军却全军覆灭,在这种情形之下,汉军肯定会掉转矛头对付梁国。

    所以,必须抢在汉军到来之前,引齐军入梁

    放眼当今天下,除了楚王项庄,也就齐王韩信能跟汉王刘邦相抗衡了,赵炎也曾考虑过将梁地献给楚王或者汉王,可最终,他还是决定投奔齐王,汉王、楚王都是人中之雄,可他们麾下文臣武将多如牛毛,赵炎自忖去了也难有出头之日。

    反倒是齐王帐下,似乎人才廖廖,投入齐王帐下或者还能建立一番功业。

    但凡人才,就没一个想去给人家锦上添花,赵炎有此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自从征讨淮南失利之后,齐王似乎是幡然顿悟了,甚至还下了求贤令,正在齐地广征贤才,现在去投齐王,正是时候。

    秭陵,楚王宫。

    悠扬的钟声中,朝中文武官员三五成群,直趋大殿而来。

    今天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大王却突然间召集群臣大朝,显然是有什么大事,文臣武将们都是议论纷纷,不过,绝大多大臣都认为跟这两天风传的高初封荆王之事有关,今日大朝,高初究竟是封王还是被谪贬,想必会有个明确的说法。

    卯时三刻,群臣到齐,文官以项他为首于右侧就座,武将以项佗为首,于左侧就座,不过,今日大朝,参与朝会的文官武将超过百人,有席位的只有廖廖十余人,更多的文臣武将却只能分列左右两班,站着朝会。

    片刻之后,穿着国君盛装的项庄便从侧门进入大殿,于首席就座。

    楚汉时期,后世成为绝对正统的儒家还未成为主流,因而儒家礼仪也没有被引入到朝会之上,国君的席位并非高高在上,大臣们在国君面前也是有席位的,更加重要的是,大臣们根本不需要三跪九叩、高呼万岁,而是只需拱手作揖,喊一声参见我王就可以了。

    君臣见了礼,就在大臣们以为项庄会主动提及高初封王之事时,卫将军毕书却忽然从上将军项佗身后跪坐起身,朗声道:“我王,有道是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储君乃国之根本,先秦因未立太子以致速亡,是故,我王当早立太子。”

    项庄嘴角不禁绽起了一丝微笑,立太子之事,当然不能由他提出来,作为国君,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超然的地位,只有当两派意见相持不下时,国君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一锤定音,否则,什么事情都要国君赤膊上阵与臣子激辩,则君威何在?

    这帝王心术,当初尉老爷子可是谆谆教诲,项庄也是心领神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