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汉争鼎(寂寞剑客)-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曾强行迁徙天下豪强充填关中,因此关中的豪强是极多的,秦灭亡后,部份豪强跟着消亡,部份豪强隐于乡野,不过绝大部份豪强都因为“约法三章”而归降了刘邦,在楚汉争霸中,这些豪强为刘邦立了不少功劳。

    所以说,关中豪强的势力是极大的,而且也是有功的,现在刘邦不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要从他们嘴里夺食,关中豪强又岂肯善罢干休?当时就不少豪强聚众闹事,百般阻挠郡县官员清丈土地的进程。

    不过,刘邦变法的决心极大,不仅赋予了白墨临机处置的权力,同时还委派汉军骁将周冠夫为护法将军,率领五千精兵护法,周冠夫人虽年轻,行事却是毫不含糊,在短短半个月内连续镇压了十几个县的闹事豪强,斩杀了上千颗头颅!

    上千颗血糊糊的人头落地,关中豪强才猛然省悟,这次汉王是动真格的了,他们要是再顽抗下去,绝对讨不了好,说到底,汉王都是关中、巴蜀之主,人家手里握着十几二十万大军呢,关中豪强就算联合造反,也不是汉王对手。

    更重要的是,新法得到了关中、巴蜀三百多万黎庶百姓的鼎力支持!

    毫不夸张地说,人头税就是套在黎庶百姓脖子上的一道沉重的枷锁,现在汉王要废弃人头税,这对于广大黎庶百姓来说,岂不是天大的福音,他们又岂能不支持?只是一开始他们并不相信汉王,直到周冠夫镇压了十几个县的闹事豪强,并且杀了上千颗头颅,百姓们这才终于相信了,从而开始不遗余力地拥护变法。

    面对王权跟广大黎庶百姓的两头夹击,关中豪强很快也就偃旗息鼓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91章 什一税

    网第291章什一税

    乌木崖的势力已经在关中扎下了根,不过让屈不才感到憋屈的是,乌木崖的死士始终找不到刺杀萧何、张良、陈平、白墨的机会,刺杀刘邦就更加没机会了,白墨变法后,这些大臣害怕关中豪强报复,全都加强了自己的守卫。3∴35686688

    “大王,均瑶役、平算赋之后,广大黎庶百姓也就没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放开生、放开养了,关中、巴蜀的人口怕是就要急剧增长了!”毕书忧心冲冲地道,“这对大楚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本章由为您提供'”

    范增、项他、百里贤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事实的确就是这样,现今楚国的黎庶百姓,普遍也只有少量的耕地,虽说江东到处都是荒原,可供开垦的土地数不胜数,可一个壮丁的劳力毕竟是有限的,与其huā更多jīng力去开垦低产的生地,那还不如租种士族豪强的熟地呢。

    可既便是熟地,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上缴国家税赋,还要缴纳田租,几重盘剥下来,剩下的粮食就不到一半了,养活四口之家尚且很勉强,如果生个七个八个,光是算赋就能把一年的收成全部榨光,到时候一家老小吃什么?

    所以,广大黎庶百姓根本不敢放开生、放开养。

    如果废除算赋,那百姓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因为生再多的娃也不用多纳赋,虽说娃多了嘴也多了,可粮食不够吃不是还可以挖野菜吃?等娃稍大些,等他们有劳力时,还能够帮着开垦生地,或者多租种几亩熟地,不就够吃了?

    项庄点了点头,沉声道:“刘邦能均瑶役、平算赋,咱们也同样可以!”

    说此一顿,项庄又对项他、百里贤说道:“子翼、子良,你们回头核计核计,给各种杂役、算赋核算出一个定额来,然后统一计入田赋当中去,然后重新制订一个税率,从今年开始,田赋就按照新税率来征,所有杂役、杂赋则一并废除!”

    “喏!”项他、百里贤赶紧跪坐起身,向着项庄拱手作揖。圣堂最新章节

    项庄顿了顿,又道:“左右要均瑶役、平算赋,不如索xìng连第三批新法也一并推出,再把军制改革也完成了吧。”

    “喏!”项他、百里贤再次应喏。

    三天之后,项他、百里贤连夜进宫,向项庄禀报他们的核算结果。

    借着项庄翻阅清册的功夫,项他道:“大王,瑶役、更卒等项主要就是用来筑城、修路、戌边等,戌边的问题可以通过军制改革来解决,主要就是筑城、修路、架桥等事项,到时候需要国库拨付钱粮从民间招募劳力来完成。”

    庄点了点头,问道,“然后呢?”

    “臣跟子良核算过了,目前江东有人口两百六十余万,在册壮丁八十余万。”

    “每个壮丁每年需服瑶役一个月,每个壮丁每月至少消耗口粮一石,所以瑶役折算成田赋为八十万石!”

    “一百八十多万口,口赋为九十万石!”

    “另有八十多万丁,丁纳算赋,为八十万石!”

    “再加上原有田赋九十万,最终的田赋定额是三百四十万石!”

    “三百四十万石?!”项庄闻言暗暗心惊,又道,“江东现有耕地一千两百多万亩,也就是说,平均每亩耕地需纳田赋三十四斤?假设一亩耕地的产出是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那么最终的田赋税率岂不是超过了四税一?”

    四税一,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税负了!

    刚说完,项庄忽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来,问道:“对了,你们说江东应收口赋、算赋加起来折合粮食有一百七十万石?可去年怎不见这批粮食进仓?”

    百里贤愕然道:“大王您忘了?推行编户齐民律时,您已经下过诏令,整个大楚十年之内不收口赋、算赋!”

    项庄一拍额头,道:“瞧寡人这记xìng。”

    当初推行编户齐民律时,项庄为了得到广大黎庶百姓的支持,曾下诏减免十年口赋、算赋,因为当时江东宗族、士族隐匿了大量丁口,实际征收的口赋、算赋极为有限,所以项庄也没怎么在意,大笔一挥就给免了十年。

    项庄又道:“既然是这样,那口赋、算赋定额也就免了。”

    项他说道:“如果减免口赋、算赋定额,则最终的田赋税率应是七税一。”

    项庄说道:“再减减,最终的田赋税率就定为十税一吧!”这也是项庄的心理底线,什一税差不多就是华夏封建王朝的最高税负了,当然,在历朝历代的末期,疯狂加税乃至预征几十年田赋的非正常情形是不具备可比xìng的。

    “十税一?”项他皱眉道,“大王,这会不会造成国库拮据?”

    百里贤也有些担心,说道:“是啊大王,废除了瑶役、杂役、更卒、口赋、算赋之后,这田赋就成了国库的唯一税源,十税一的话,既便是大丰年景,也就两百万石,扣除各级官员的俸禄、世卿世禄以及军粮,也就所剩无几了。”

    百里贤说的是实话,现在整个楚国大约有文官三百余人,武官三百余人,这些文武官员的平均俸禄是五百石,那就是三十万石;养活五万常备驻军,每年需要六十万石;此外还要发放世卿勋戚的禄米,最后还能剩几个?

    就这仨瓜俩枣的,又能做成什么事?

    到时候别说筑城、修驰道,就是给项庄修缮一下王宫都得东挪西借了。

    而且,现在获得爵位的世卿勋戚还不是太多,压力不大,可是将来随着获得爵位的勋戚越来越多,国库压力势必会越来越大,届时一旦遇上灾荒年,只怕就要入不敷出,更不可能拿出粮食去赈济灾民,那可就糟了。

    项庄却摆了摆手,淡然道:“拮据是暂时的,随着人口的增加,江东的耕地总面积肯定也会增加,这样一来国库岁入也会增加,情形就会渐渐地好起来,更何况,瑶役、口赋、算赋虽然废除了,可田赋却也并非国库的唯一收入。”

    项他道:“大王是说什货税?可这能多少收入?”

    所谓什货税,是指货物经过码头、关卡时按照货物总价值缴纳的税收。

    不过先秦时期的商业贸易规模小,而且大多都是零售零卖,像陶朱公那样的巨商大贾可谓凤máo麟角,贡献的税收自然也有限,现在楚国有公输纸、书、烧酒等物源源不断地贩往中原,商业贸易已经比以前兴盛了不少,可税收也没有多少。

    按照三十钱一石的价格折成米粮,也就三五万石税收。

    项庄摆了摆手,道:“眼下江东的商人还很少,货物流通也不多,所以什货税很少,可在第三批新法推行之后,商人通过贩运货物、缴纳什货税积累到达一定额度,也同样能够获得爵位,这样一来,行商的商人必定会jī增,什货税也将jī增!”

    在古代华夏,商业直到宋代才开始繁荣,但是作为穿越众,项庄深知人口、生产力等因素并非制约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古罗马还只是个小城邦时,商业就已经相当发达了,古代华夏的商业之所以无法成气候,关键还在于重农抑商的政策。

    华夏人的智慧并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所以只要政fǔ放开抑商的政策,楚国的商业就会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贡献的税收也将越来越多,假以时日,商业税收将肯定超越田赋成为国库岁入的主要来源!

    网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92章 军制改革

    网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第292章 军制改革

    ………………………………

    第292章军制改革

    楚王宫,上书房。

    屈不才蹑手蹑脚进了书房,向书案后面的项庄深深一揖,道:“参见大王。”

    “不才你来了?过来,到这边来坐。”项庄放下手中鹅毛笔,从席上跪坐而起,又肃手示意屈不才坐到了书案对面席上。

    “两件事。”待屈不才入座,项庄径直说道,“第一件,从现在开始,贩往中原各国的公输纸、书藉以及烧酒只交易黄金、白银等财物,铜钱就不要了。”

    华夏并非主要产银国,白银产量极其有限,黄金的产量则更为低下,眼下又不是大航海时代,想从南洋、日本输入白银也是痴心妄想,项庄要想改革货币体系,让黄金、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就必须先行布局从中原掠夺足够的黄金、白银。

    “喏!”屈不才拱手作揖,没有任何犹豫便应承了下来。

    项庄点了点头,又道:“第二件,你马上动身前往番禹,亲自布局,乌木崖的下一个渗透目标将是南越国。”

    戈胜的水师虽然没能在番禹上岸,却还是获得了有用的消息。

    南越国官员拒绝戈胜水师上岸,也就意味着赵佗仍在推行“闭关锁道”的国策,赵佗为什么要“闭关锁道”?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赵佗并没能彻底掌握南越国的五十万壮丁,为了不使五十万壮丁瓦解,赵佗只能闭关锁道、堵塞消息。

    项庄派戈胜渗透南越,自然是盯上了南越的五十万壮丁!

    根据最新的人口清册,江东五郡六十余县,所有的壮丁全加起来也只有八十多万,如果一家伙得了南越的五十万,则楚国的人力资源几乎能够暴增一倍,面对这么大的诱惑,项庄不可能不动心,楚国缺人哪。

    “喏!”屈不才再次拱手应喏。

    “去吧。”项庄摆了摆手,道,“即刻去办。”

    “臣告退。”屈不才起身,作揖转身、扬长去了。

    #########

    吴中郊外,竹林小屋。

    许负正临窗抚琴,自从半年多前来到江东,许负、小青主仆两人便在吴中郊外的这座小竹林里住了下来,许负原本就是名满天下的阴阳大师,入住竹林小屋之后,江东的士族名流便纷至沓来,恳请许负给他们相面算命。

    不过今天,许负却婉拒了所有士族名流的拜访。

    倏忽之间,款款如流水轻淌的琴声忽然中断了,却是一根弦断了。

    轻盈的脚步声中,小青从外间走了进来,叹道:“公子,这短短不到两天时间,你就已经崩断了六根琴弦了,看来小婢又得去一趟市集了。”

    许负当下推琴起身,又走到窗前幽幽地叹了口气,许负很清楚,两天崩断六根琴弦,这只能说明她的心境已然乱了。

    许负的心境为什么会乱?

    还不是因为毕书那只不解风情的呆头鹅!

    “公子,要不我去一趟吴中吧?”小青试探着道。

    作为许负的侍婢,小青对许负跟毕书之间的感情纠葛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一开始,许负主动跟毕书结交,只是想要化解红鸾劫,不过事实证明,要想化劫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许负很快就在跟毕书的倾谈、对弈、琴萧合奏中迷失了自我,半年多时间相处下来,许负早已深深地爱上了毕书。

    不过毕书却似乎真的只是将许负当成了知己。

    好几次,许负忍不住暗示毕书,毕书却是毫无反应。

    许负似乎陷入了某种思绪当中,没有回应,小青却知道许负是默许了,当下转身出了小屋,又从马厩里牵出来一匹小红马,翻身上马向着吴中疾驰而去,然后,才刚刚转过对面山脚,斜刺里忽然涌出十数骑挡住了去路。

    领头的是个身躯健硕、浓眉大眼的楚军武将,一咧大嘴笑道:“哟,小青妹子,你这是要去哪里?”

    小青一勒马头想要绕行而过,一边没好气道:“你管我?”

    “哎呀,小青妹子你不知道?这吴中郊外刚刚出现了一伙剪径强人,那是见人就杀,若是遇到了年轻漂亮的小娘,他们就……那个啥,你懂的。”楚军武将一勒马缰,再次阻住了小青的去路,笑道,“小青,不如我陪你去吧。”

    “什么剪径强人?”小青嗔道,“你才是。”

    “你这叫什么话?”武将苦笑,“我一番好意,咋成强人了?”

    “废话少说,我还有事呢。”小青蹙了蹙秀眉,道,“破军,你让不让开?”

    敢情这武将便是破军,自从那天在清风棋舍遇到许负、小青主仆俩,破军就动了心,许负身份尊贵,不是破军能招惹的,他便把主意打到了小青头上,这半年多来,只要得空,他便会千里迢迢从庐江赶回江东,然后百般纠缠小青。

    小青气得柳眉倒竖,娇叱道:“破军,你让不让开?”

    “让让让,当然让。”见小青真怒了,破军赶紧勒马让道。

    小青轻哼了声,这才打马上前,经过破军身边时偶一回头,却看到破军这大的汉子,竟然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子般,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小青忍俊不禁,对着破军嫣然一笑,不过很快便又用小手捂住了自己的小嘴。

    这一笑,破军却是浑身骨头都酥了。

    待小青走远了,破军才勒马回头,向着身后那十几个亲兵狂吼道:“看见没?你们看见没?这小娘对老子笑了,哈哈哈,这小娘对老子笑了,她相中老子了!哈哈哈哈,总算不枉老子这半年的奔波之苦,嘿嘿嘿。”

    ##########

    楚王宫,偏殿。

    项庄神情凝重,居中席地而坐,亚父范增打横而坐。

    项他、项佗、武涉、百里贤、毕书等文武重臣则分列左右两班,众臣见礼,项庄回了礼又肃手请众臣入席就座。

    先秦时期,君臣之间的礼仪并没有那么森严。

    先秦时期,君臣议事都是席地而座的,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那套繁文冗节成了正统,大臣就需要站着了,到了宋、明理学兴盛,连宰相在君王面前都没有座位了,至于说满清,臣子根本就是君主的狗,毫无地位可言。

    汉武帝推崇儒家礼仪,初衷是好的,因为儒家礼仪可以突出君王的超然地位,使大臣更加敬畏王权,从而无形之中达到巩固王权的目的,不过理学兴起之后,儒家的正统礼仪就慢慢蜕变成了畸形的道学礼教,最终变成了华夏文明的毒瘤。

    范增首先打破了沉默,道:“箕儿,你真打算推行第三批新法了?”

    “对。”项庄点了点头,道,“江东的人口原本就不及关中、巴蜀,刘邦老儿现在又在搞均瑶役、平算赋,咱们如果不奋起直追,则楚汉之间的人力、国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时不我待呀,亚父,咱们不能一味求稳,继续等下去了。”

    “也好。”范增肃然道,“既然你决心已定,为父自当支持!”

    项庄沉吟了片刻,说道:“这第三批新法至关重要,法令条文的涉及面也是极广,所以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努力。”

    项他、项佗等人便纷纷坐直了身躯。

    项庄的目光首先落在项他身上,道:“子翼你居中调停、统筹全局。”

    项他拱手作揖,肃然道:“喏!”

    项庄又向项佗道:“子严,你负责奖励军功课。”

    项佗跪坐起身,拱手作揖道:“喏!”

    项庄再向百里贤道:“子良,你负责奖励农耕、行商、读书课。”

    百里贤跟着跪坐起身,拱手作揖道:“喏!”

    项庄再对武涉说道:“跋之,你负责宣传,动员太学所有学子大量抄录新法条文,在最短的时间内张贴遍江东五郡全部六十八个县,深入各乡、各亭、各里向父老讲解新法,务求江东父老彻底明了新法之利好。”

    武涉同样跪坐起身,应道:“喏!”

    项庄的目光最后落在毕书身上,道:“学剑,寡人这便委任你为折冲将军,全权负责楚军的军制改革!”

    毕书正了正衣冠,起身长揖到地:“多谢大王恩宠,臣敢不以死效命!”

    项庄摆了摆手,又道:“学剑、亚父留下,其余诸卿赶紧回府各自准备去吧。”

    项他、项佗、百里贤、武涉四人长身而起,先后向项庄、范增揖了一揖,告辞去了,偏殿里便只剩下了项庄、范增以及毕书三人。

    军制改革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虽说毕书早已经制订了一整套的改革计划,差不多就是后世隋唐时期的府兵制,但有许多细节问题还是需要进一步敲定的,譬如说各郡的府兵定额多少,还有就是作为常备军的禁卫军定额又是多少?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怎么安抚地方上的统兵大将。

    一旦实施了府兵制,各郡、各县的驻军都将尽归折冲府统辖,没有折冲府的令牌和项庄的兵符,既便是周殷、高初、庞钰这样的大将,也调不动一兵一卒,这几乎就是剥夺了他们的兵权,高初、庞钰还好说,周殷却未必愿意。

    ……

    网

第二卷 五千楚甲卷狂澜 第293章 杯酒释兵权

    网六县,大司马府邸。

    周殷重归大楚之后,官复原职任旧担任大司马。

    不过考虑到周殷新降,难免心有顾忌,且未必愿意放弃九江兵权前往吴中,因此项庄仍让周殷兼任九江郡守,长驻六县主持军政事务。

    项庄跟周殷君臣之间原本还算相处融洽,不地自从百里贤开始变法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因为不管是编户齐民律,还是士农工商课,或者是新田赋法全都触及了周殷在九江的利益。

    周家是九江最大的势族,不仅拥有大量的隐藏人口,更拥有大量的土地。

    百里贤的新法要将周家的隐藏人口全部都登记在册,还要让周家跟庶民一体纳赋,可不就是严重损害了周家的利益?

    不过,在推行前两批新法之前,项庄都专门派人来解释了。

    周殷考虑到项庄也是雄才大略、xiōng襟过人之辈,之所以推行变革并不是为了要跟周家过不去,而的确是想要让大楚变得强大起来,因此都隐忍了下来,半年多前,江东士族闹得最凶时,周家不少宗亲也想闹事,却被周殷弹压了下来。

    最近,江东又传出了风声,据说真要进行军制改革了。

    这下,周殷可真有些不托底了,前几批新法,编户齐民律也好,士农工商课跟新田赋法也罢,虽说损害了周家的利益,却没有触动周家的根本,因为周殷还牢牢地掌控着九江郡的兵权,只要兵权还在自己手中。就说明项庄还是信任他周殷的。

    然而。现在要搞军制改革,是不是意味着项庄要对他周殷下手了?

    想到这里,周殷有些焦虑,又有些黯淡,将心比心,如果换了他在项庄的位置上,只怕也同样无法容忍一个反复无常的降将长期把恃九江兵权,凭心而论。项庄能忍到现在,直到这个时候才借军制改革的名义下手,已经算是xiōng襟过人了。

    “父亲,筵无好筵,孩儿以为不能去吴中!”周桓大声道。

    “不去吴中?”周殷叹了口气,苦笑道,“大王相召,不去能行么?”

    “为什么不行?”周桓不假思索地道,“就说父亲你病了,不良于行。”

    “桓儿。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周殷摇了摇头,道,“而且逃避也终究不是办法,别忘了你我父子终究是楚国之臣!”顿了顿。周殷又道,“你去收拾收拾,跟为父一并前去,九江之军政事务,就暂时托付给méng殛将军吧。”

    楚王宫,上书房。

    项庄背负双手。正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邀请高初、庞钰、周殷、桓楚、季布返回吴中,进宫赴筵的书信发出去已经多日,驻军丹阳的桓楚、曲阿的季布已经返回吴中,算算时间,驻军番邑的高初、东瓯的庞钰以及驻扎六县的周殷,差不多也该回来了。

    如今的楚军,除了直属项庄的禁军外。还有各郡驻军。

    项庄禁军编有三大营,分别是晋襄的虎贲营、呼延的天狼营以及méng殛的骁骑营,共计两万精兵,虎贲营、天狼营大多都是从九原带回来的老兵,骁骑营则是以méng殛的三千老秦骑军为基干,外加历阳之战中杀出来的六千多锐士编练而成。

    除了直属项庄的两万禁军外,各郡也都驻扎有大军。

    去年夏天,楚军在打退七路联军的围攻之后,原属上将军项佗的六万大军一分为二,由桓楚、季布各领三万人,分别驻所丹阳郡、吴郡,周殷两万大军仍驻九江,高初一万大军驻庐江,庞钰领兵五千驻扎会稽。

    项庄知道,这种局面很危险。

    周殷、桓楚、季布都是军中宿将,各自都有一大批忠实的心腹亲信,在楚地也有大量的故旧部曲,让他们长时间地镇守一方,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局面,王室禁军足够强大的时候还好说,一旦禁军的实力遭到削弱,则很可能就会出现军阀割剧。

    既便是高初、庞钰这样的项庄一手扶持、培养起来的嫡系部曲,独掌兵权久了之后,也很容易滋生骄横、唯我独尊的心态,所以很有必要把他们留在身边,时时敲打提醒一二,免得他们的尾巴翘到了天上去。

    总而言之,这些大将的兵权是该解除的时候了。

    通过编户齐民律,江东的宗族势力已经遭到了重挫,通过士农工商课跟新田赋法,江东士族、世家的影响力也大为削弱,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大大加强,现在,是时候削弱军中宿将的影响力,收拢兵权了。

    项庄相信,高初、庞钰绝对不会有什么意见。

    桓楚、季布心中难免会有想法,不过也一定会顾全大局,项庄唯一担心的,就是大司马兼九江郡守周殷的态度,周殷原本就曾叛楚归汉,一旦他不愿意交出手中兵权,那就极可能再次背弃大楚,若如此,则难免又要兴兵讨伐了。

    项庄正来回踱步时,晋襄忽然进来禀报道:“大王,江北急报!”

    说着,晋襄便递上了一封书信,项庄接过,却是骁骑将军méng殛送来的,信中说周殷、周桓父子已经离开六县动身前往吴中,临行之前,周殷还将九江郡的军政事务全部托付给了méng殛,甚至连调兵的兵符也没有留下。

    看完书信,项庄不禁暗暗点头。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了,周殷未必就是忠臣,否则当初也不会叛楚归汉,不过周殷绝对是个识事务之人,所以当初会果断叛楚归汉,现在也会果断地放弃九江兵权,这便好,只要周殷识事务便好,自己也断然不会亏待了他。

    三天之后,周殷、周桓父子最后抵达吴中。

    当天晚上,项庄在王宫正殿摆下奢华夜筵,盛情款待桓楚、季布、周殷、高初、庞钰等五员统兵大将,亚父范增、令尹项他、上将军项佗、上大夫武涉、军师百里贤、副军师毕书以及另外几位宿将钟离昧、虞子期、田横、萧开等尽皆列席作陪。

    酒过三巡,项庄问庞钰道:“子昂,东瓯那边的情形怎么样了?”

    庞钰跪坐起身,拱手作揖:“大王,东瓯县的政局已经完全平稳,原本隐入山中的东瓯百姓也已经纷纷返回城中定居,现在,既便没有臣的五千大军,只凭东瓯县尉治下的数百名差役,差不多也能维护当地治安了。”

    庄欣然点头,微笑着道,“那你就不必再在东瓯呆着了,即刻将五千驻军带往山yīn,跟会稽郡尉丁固交割好,然后回吴中来吧。”

    “喏!”庞钰轰然应诺,项庄再一摆手,庞钰才坐回了席上。

    项庄又问高初道:“始之,庐江那边的情形呢?”

    高初赶紧跪坐起身,拱手作揖道:“大王,庐江的情形也还不错,在庚望的游说下,庐江南部的赣县、南野、雩都诸县以及西陲的安平、庐陵、宜春数县都已经纳入大楚治下,大王委任的县令、县尉也基本掌控了各县的政局。”

    “好好好。”项庄连声道,“那你也回来吧,听说渔娘已经有了身孕,你也应该抽点时间好好陪陪她了,呵呵。”

    “喏!”高初轰然应诺,又坐回了席上。

    项庄的目光再转向桓楚、季布时,却又是另一番说词了:“老桓、老季,听说那六万乌合之众已经让你们两个给练成了精兵,不仅走队列有模有样,甚至还练成了骑射?这可真是不容易,得空寡人得去瞧瞧。”

    桓楚、季布相视一笑,眉宇不禁略有得意之sè。

    桓楚甚至还略带挑衅地瞄了眼坐在对面的高初,一直以来,不管是先王还是大王,都觉得他老桓空有一身蛮力、只会冲锋陷阵,事实证明,他老桓也能带兵,更能训练精兵,并不是只有高初、庞钰这两个小娃娃会练兵、带兵,哼!

    “行了。”项庄点了点头,又道,“既然六万精兵已经练成,你们也不必再呆在丹阳、曲阿了,也回吴中来吧,至于那六万精兵,就交给丹阳郡尉桓度、吴郡郡尉季心吧。”

    桓度是桓楚族弟,季心则是季布胞弟,两人也是军中悍将,不过声望相比桓楚、季布那就差远了,桓楚、季布领兵有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