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上伐清-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是好是坏,自然是不可能盲目下决定的,看着下面的殷切的眼神,侯玄演抬起头淡淡地说道:“此事我已经知道了,只是那德川与我们大明往日无怨近日无仇,而且日本还曾受过我朝太祖高皇帝的册封,我们是万万不会兴无名之师的。待我与陛下商议之后,再告知你等。”
  天草十四郎还想说话,被王府的亲兵“客客气气”地请了出去。


第395章 黄种人共荣圈
  送走了来自日本的流贼,侯玄演马上召集了礼部鸿胪寺的官员,仔细询问关于日本的近况。
  但是侯玄演悲催地发现,因为满清入关,自己国内的事都忙不过来,朝中已经没人了解日本国内的情况了。
  只知道荷兰人和日本的关系还算不错,这是因为荷兰信的是新教,对于传教不是很热衷。
  “遍观周遭诸国,日本并不孱弱,而且地理得天独厚,独居海上,这种邻居岂能一无所知!”侯玄演有些恼怒,但是看着礼部官员无辜的眼神,他有气都不知道朝谁发。
  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说白了还是满清入关,搞得整个大明都在打仗,自顾不暇当然没精力研究邻国。
  “明日就派遣一支船队,去日本走一趟,给我将他们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再回来。”深夜被召集而来的大臣,本以为又有什么大事,结果搞了半天是倭人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些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日本只是弹丸之地,万历三大征的朝鲜之战,这些南明官员的印象并不深刻,其实当时日本已经展现了很强的实力。
  景祐二年六月中旬,满载潜象营探子和四夷馆翻译的大船,从龙潭港出发。在朝中重臣龚自方的带领下,前往日本。
  十三天之后,此船原路返回,龚自方气得吹胡子瞪眼,来到侯玄演的府上。
  侯玄演正在王府用膳,龚自方气咻咻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怒意。
  侯玄演抬头看着他,疑道:“怎么了这是,我的财神爷?”
  “王爷,那群倭人简直是鼠目寸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嘉定龚家最不会读书的龚自方气得一连飚了三个成语,很有文化的样子。
  侯玄演喝完最后一口粥,摆了摆手示意丫鬟收拾一下,这才问到:“怎么回事?”
  “我们到了日本,本意是先去见他们的国主,可是当地的日本官员说让我们去江户见征夷大将军。原来日本现在是征夷大将军说了算,那个国主充其量就是个傀儡,就跟咱们的”
  “咳咳。。。龚老三!”侯玄演赶忙打断他,大声斥责一声,龚自方这才惊醒过来,刚才忘情之下差点脱口而出。
  “嘿嘿,嘿嘿,那个所谓的天皇,就是个被关在很小院子里的摆设,掌权的是德川家族。我带着咱们的人去了之后,他们的征夷大将军已经传到了第三代,叫德川家光。这王八蛋国虽小,谱却大,竟敢让我们对他行跪拜礼。被我骂了一顿之后,这才作罢。我记着你的吩咐,想要跟他套套近乎,探查一番,就跟他商量通商的事。谁知道他竟然说出什么日本物产丰盈,可以自产自足,不需要和我们进行贸易。”
  侯玄演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妈的聪明人各有各的聪明之处,蠢蛋都是相似的。这不是活脱脱一个十全老狗乾隆的翻版么?
  沉思一会后,侯玄演大声道:“把那个十四郎和他的手下给我叫来。”
  不一会,被困在此地很多天的天草十四郎,兴冲冲地带着手下被侯玄演的亲兵带到王府,这些天提心吊胆的,总算是看到曙光了。
  他们的起义已经被扑灭了足足有十年了,这些年跟着佛朗机人漂泊在海上,过惯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刚开始佛朗机人看着他们是教众的份上,再加上还抱着一点希望,可以通过他们在日本搞事,对他们还算可以。随着德川的统治越来越稳固,这些人的利用价值逐渐消失,已经成了吕宋岛上人憎狗嫌的存在。
  这些人别看在日本被打得很惨,但是在吕宋欺负起当地土著来,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是他们对天主教的狂热,甚至超过了一般的欧洲人,而且都带着倭人固有的偏激,经常出现传教不成就殴打甚至杀伤别人的事情。
  “王爷大人,您是准备帮助我们了么?”
  “好说,好说,呵呵,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我这个人最看不惯别人受苦。日本百姓在德川的统治下,苦啊!每次想到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本人,我的心都在流血。”侯玄演一脸的悲天悯人,甚至眼眶还有两地泪花。
  天草十四郎已经激动地哽咽起来,此刻在他眼中耶稣第一,侯玄演第二。
  “王爷,若是能得到您的帮助,您就是我们日本人的救世主!”
  侯玄演心中暗呸一声,说道:“这个言重了,来,跟我说说日本国内如今的情况,越详尽越好。”既然龚自方在日本搞不到情报,侯玄演只能把主意打到这些日本国内的造反派身上。俗话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死敌。
  果然,天草十四郎没有让侯玄演失望,为了自己的造反大计,几十个日本人将自己知道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没有任何保留。
  侯玄演如获至宝,让手下鸿胪寺的人一一记录在案。最让他满意的是,这些人手里还有大量日本的地图。
  三天之后,天草十四郎来到王府,问道:“王爷,我们什么时候出兵?”
  “出兵?出什么兵?”侯玄演张着嘴问道。
  一丝不祥的预感,出现在天草十四郎的心头:“王爷,我们说好了,您要帮助我们推翻德川家的残暴统治,帮助日本百姓接受主的洗礼啊。”
  侯玄演仰天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你也不打听打听,我侯玄演说话,什么时候算话过?”
  天草十四郎怔在原地,仔细回味这句话,最终才咂摸过味来。怒不可遏地说道:“您不能这样啊!主会惩罚那些不诚实的人。”
  侯玄演收起笑意,冷眼说道:“日本在德川的将军的带领下,国泰民安,你这等无耻反贼,为了白皮人要在自己的国内兴风作浪,我岂能容你。要知道天下黄人是一家,黄种人共荣同辱,本是一家。来人啊,将这群反贼关押起来,别让他们死了,来日我有大用。”


第396章 利剑出鞘
  如今的新贵,是越来越多的海商,刚开始朝廷大力扶持,加上水师护航保证安全的黄金时期,有很多小船家趁势发家致富。这些人的商税为朝廷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收入,朝廷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保护这些人的权益。
  日本使节的到来,已经迅速传开,日本在这些海商眼中,是一块香饽饽。但是幕府允许通商的条件太苛刻了,只有固定的时间,在长崎一个地方,可以和日本的商人或者从民间交易。
  随着汉人的商船越造越大,这样的程度的通商,自然满足不了海商们的胃口。所以侯玄演的王府的门槛,都快被前来诉苦的豪商们踏破了。
  今日干脆在府上设宴,邀请金陵、苏州、扬州的商人代表,摄政王如此重视自己,商人们自然是受宠若惊,早早地就都来到王府等候。这是从未有过的礼遇,就在几年之前,大明还施行士农工商制度呢。
  金陵来的是吴家公子吴守玉;江浦瓷器巨头李春生;两淮盐商之首林如岳;苏州四菱顾家顾守业;还有许多人在王府外等候,来往的车马将宽阔的金陵长干里大道塞得满满当当。
  王府的下人端上酒菜,这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都起身谦让,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比宰相高出好多个级别的摄政王。
  侯玄演从内室春光满面地走了出来,众人一起行礼,侯玄演笑道:“诸位久等了。”
  “王爷如此隆恩,让我们等上一年,都是心甘情愿的。”
  “哈哈,小吴公子还是这么会说话,你父亲身体可还好?上次我听说老吴身体抱恙,还让医学馆派人去给他看了看。”
  吴守玉笑着说道:“承蒙王爷挂念,家父已经无碍了,昨儿还说呢,过几天就来王府谢恩。”
  侯玄演心道,医学馆当初在金陵、苏州、杭州、长沙、成都、扬州兴建,其中金陵和长沙成都三个,都是吴家出钱,就算自己不开口,医学馆可能也会派人去看看。
  侯玄演入座之后,笑道:“如今北方战事未宁,正是国家紧衣缩食,军民协力征辽的时节。这桌子饭菜不算丰盛,可能比起你们在家中所用,还有不足。但是念在本王一片好心,大家多饮多食。”
  众人难免又客气一番,心中却暗暗担忧,王爷上来就哭穷,自己这些人都是富人,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侯玄演轻声说道:“今天把大家请来,相信你们也心中有数,为的就是日本的事。”
  在场所有的商人都凝神屏气,竖起耳朵看着侯玄演。
  “日本如今正在锁国封海,不肯与其他国家互通往来,这不仅掣肘了我们的商船,也使他们国内的百姓处在贫困之中。本王宅心仁厚,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的土地上,百姓的生活都挂念在本王心中。为了解救日本民众于水火之中,我已经决意出兵日本,迫使其国大开通商口岸。”
  几个商人互相对视,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兴奋和欣喜,今天的重头戏终于来了。
  侯玄演接着说道:“这场战争不同以往,这是一场商人的战争,我们将用钱砸开日本的国门,然后赚回更多的钱来。凡是有人资助此战超过十万两的,将来得胜之后,三年之内免除在日本的一切税务!”
  摄政王哭穷的目的昭然若揭,但是在场的几家,全部都是当即决定马上出钱,而当消息传到外面,所有人都沸腾起来。朝廷要为商人开战了,撬开日本的国门,免除在日商税,这是天大的利润。
  有些中小商户,为此不得不联合起来,组建如同苏州四菱那样的工厂。为的就是凑足十万两,将来在日本赚大钱。短短三天之内,朝廷筹集了白银两千万两,侯玄演再一次见识到了明末民间的商人手中到底有多少的钱财。
  没有人质疑朝廷的能力,他们都是见识过水师的实力的人,四年前一穷二白,遍地都是强敌的时候,侯玄演都把大把的钱财用在了松江水师的身上,如今是时候动用这柄宝剑了。
  江南这个朝廷,应北伐之运而生,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旦再次运转起来,短短两天时间就准备好了一切事宜。
  即将挂帅的不是别人,是刚被调回来的老将朱大典,八万水字营将士加上松江、登莱两大水师共十五万人,总计大战船一百六十艘,巨炮三千门。
  探查好天气和日子,在风和日丽的景祐二年七月,登莱水师和松江水师一齐出发,两大水师如同两只巨兽,驶向日本长崎。
  朱大典坐在最大的战船北伐号上,手里捧着侯玄演给他的密卷,上面详尽地布置了此次作战的任务。
  侯玄演深知,想要征服占领日本,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如今辽东大敌未除,没有必要横生枝节。只要用武力迫使他们签订条约,允许开商就可以了。所以他在给朱大典的密信中,甚至还有一封已经写好的战后条约。
  江南大工厂的建立,让他们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匠人地位的上升导致的不断革新的技术,江南豪商们手里的货物已经到了卖不出去的地步。倒不是货物吸引力不足,实在是市场不够大了,郑芝龙将澎湖一锁,日本就是目前可见的最大的市场。
  大明的瓷器丝绸,到哪里都是倾销的抢手货,只要日本同意开口通商,根本就不愁卖。而且这里也可以作为佛朗机人和荷兰人、英国人的中转站。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金钱战争,因钱而起,以钱定输赢,势必也以钱收场。
  两千万两的筹备战争资金,化作水师的订单,落入到商人头上。既带动了工厂的发展,也加强了水师的实力,还可以避免白银流入导致的通货膨胀。
  朱大典啧啧称奇,说道:“以前都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自古就是最耗费钱粮的事。没想到到了王爷手里,打仗反倒是可以赚钱了。”
  吴易疑道:“我就奇怪了,崇祯朝的时候,不管皇帝怎么求,那些士绅都不肯拿出一分钱来。怎么到了王爷这里,从苏州起兵开始,这些人拼了命的上杆子送钱。王爷到底是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王爷他从来不怕别人赚钱,给王爷送钱,他们赚回来的比送出去的多,谁还不乐意呢?”朱大典呵呵笑道,他自己的家族,也是浙江有名的豪商,其中的门道没人比他清楚。
  朱大典站起身来,用千里镜看向远方,已经可以远远看到日本岛。


第397章 中日友好盟约
  长崎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如今因为锁国令,这些地方除了驻军没有人烟。
  几艘日本的战船,游弋在此巡视着,但有敢于出海的人,都会遭到他们疯狂的攻击。
  锁国令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那些冒死走私、偷渡的日本人,被杀的差不多了,所以这些巡逻的武士每日都很清闲。
  两个武士躺在甲板上,晒着太阳,突然其中一个惊叫起来:“那是什么?!”
  另一个被他吓了一跳,语气不满地说道:“吵什么。。。该死!肯定是番人的战舰,快去报告。”
  朱大典摆了摆手,示意手下的亲兵挥动令旗,让浩浩荡荡的舰队在长崎港前。
  在长崎有一个特殊的岛屿,叫做出岛,这里是日本人为荷兰人建造的专属岛屿。所有的荷兰人都必须生活在这里,不得到处走动,这也是日本锁国令下的一个畸形产物。
  出岛上的荷兰,看到这些割断海平线的战舰之后,简直头皮发麻。正好在此地主持大局的事曾经随着总督见过侯玄演一面的欧瓦特。
  他拿着望远镜远眺一会,嘴里咒骂道:“这是该死的侯玄演的松江水师,这群人怎么出现在这里了,真是见鬼!”荷兰和侯玄演曾经因为共同的敌人郑芝龙,而有过短暂的蜜月期,欧瓦特对松江水师并不陌生。但是他没有想到,短短一年时间,松江水师发展的这么快。有一个当世最富强的大陆作为后盾,侯玄演的水师先天条件实在是得天独厚。
  “我的大人,您应该关注的是这支舰队的规模,已经有资格和我们举国之力一战了,我想我们和大明朝的关系,需要重新确定一下了。”
  “我们应该劝一劝该死的明朝人,他们要是和日本开战,我们不知道要少赚多少钱。”荷兰以商立国,万事万物都为坚持赚钱第一,为了赚钱他们是唯一一个愿意给满清的皇帝三跪九叩的国家。
  这个和事佬,荷兰人已经下决心当定了,因为他们不能再失去日本的这个备受限制的立足之地了。
  长崎守军不弱,因为这里常有荷兰人和中国商人前来交易,而且还出现过英国人假冒荷兰人前来交易的事,让德川家光大为光火。所以在长崎港,幕府派有重兵把守,主要兵力是水户藩的武士,还有一些是德川家自己的兵马,足足有两万人之多。
  此时他们手持火铳,站在岸边的工事后面,紧张地望着远处的舰队,那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巨船,上面黑漆漆的炮口就像是深不见底的黑洞一样吓人。
  一艘来自出岛的帆船,慢慢地驶向舰队,有亲兵早早地过来报告,朱大典拿着千里镜往前一看,笑道:“不出我们所料,红毛番坐不住了。”
  荷兰人的船靠近之后,大明战舰依次让开,用甲板将他们接到主帅船上。
  荷兰人自带翻译功能,会说简单的汉语,四夷馆的官吏乐得清闲,欧力特说道:“尊敬的将军阁下,日本国和你们大明没有交恶,不知道为什么睿智的侯王殿下要派兵前来呢?”
  船上的人跟着朱大典一起哄笑起来,这个番人太没见识,竟然把越王爷,就做了猴王。好在吴易轻咳一声,朱大典这才醒悟过来,这样笑有点对侯玄演不敬,赶忙板着脸训斥道:“什么侯王吗,那是摄政王殿下。再敢对我们王爷不敬,休怪本官不讲情面。”
  欧力特心底暗恨,无奈形势比人强,这支舰队足以让荷兰人在日本附近的海域寸步难行,他只好忍辱道歉。
  朱大典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此来并非是为了开战,而是受皇命前来册封日本国主,并且将捉到的日本国的一些叛乱逆贼,特意给日本国送过来。当然,作为答谢,他们可以接受这个条件,我们便将日本逆贼返还。”说完从袖子中掏出一张纸,递给四夷馆负责的官吏。
  小官捧着侯玄演的亲笔信,念道:“自古中华与日本,一衣带水,睦邻友善。昔日逎尔将丰臣行长遣使藤原如安来,具陈称兵之由本为乞封天朝,我万历皇帝陛下,特封其为日本国王。今我景祐大帝特遣敛事府都督上柱国将军卫国公朱大典为正使,后军都督府都督靖海伯吴易为副使,持节賷诰,封尔德川家光为日本国王,锡以金印,加以冠服。陪臣以下亦各量授官职,用薄恩赍。仍诏告尔国人,俾奉尔号令,毋得违越。世居尔土,世统尔民。
  为图永世之好,便修盟誓之约,共襄盛世,同迎太平。尔其恪奉三约,永肩一心,以忠诚报天朝,以信义睦诸国。
  第一约,日本国认定琉球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如该国向日本国请兵驻守、该国向日本国贡献典礼等,尽皆废除。
  第二约,下开日本东海岸城镇,允许大明商人登陆交易,并且由大明驻军收取关税。作为回报,大明派遣水师,守卫日本国民,肃清其余番邦。
  第三约,凡日本文武官吏,特许每年十人入金陵讲武堂,特许日本国主每三年可来金陵朝帝阙一次。”
  荷兰人一听,原来是来册封加同盟的,顿时放下心来。他们的汉语水平自然听不懂这种程度的册封,满心以为这是好事,当即拍着胸脯保证,会把这封封文交给德川幕府。
  朱大典大喜,吩咐船上的亲兵摆酒设宴,款待红毛友人。
  岸上的日本兵将,已经得知荷兰人前去斡旋的消息,焦急地等待着幕府的旨意和荷兰人的回话。
  荷兰人红光满面地回到岸上,大明的美酒佳肴属实厉害,让他们脸色酡红好似马猴。他们信誓旦旦地承诺,大明水师带来的只有友谊没有大炮,并且送上了封书。
  第二天,江户的德川家光,捧着手里的封书,气的脸都绿了。
  “奇耻大辱!我必和他们决一死战!”


第398章 花钱也是战争的目的
  德川家光的愤怒可以理解,他们从未听过上杆子前来册封别人国家的国王,还提出一系列十分过分的条件,简直就是上门欺负人。
  一向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中华王朝,第一次改掉了往日的习性,来了一次给足你面子却掏空你里子的“册封”。
  那陈列在长崎港外的战舰,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德川家光认为,是时候进行一次卫国战争了。他有这个自信和大明开战,是因为德川幕府已经历经三世,每一任将军都还算称职,日本正从战国时代的疲敝中走了出来。
  而且日本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注定了很少受到外敌入侵,偶尔几次对外大战,都是他们主动出击。战火若是烧不到自家的土地上,注定了这个国家不会感到战争的创伤有多痛。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德川家光在江户,并没有看到海上的大明水师舰队。若果他看到了,真不知道是否还有这个勇气一战。
  朱大典当然知道,这样一份册封书换不来和平,只能换来战争。他把荷兰人送下船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开始登陆作战了。
  景祐二年七月,中日第一次海战打响,大明水师只用了一刻钟不到的时间,就将长崎港里日本的战船尽数摧毁。
  一百六十艘战舰,三千多们大炮,无尽的弹药倾泻在长崎附近的岛屿上,水字营在炮火的掩护下,第一次登陆了日本的领土。
  日本此时的军队,火器的普及度也算是比较高的,但是遇到水字营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水字营一向被调侃为炮营,除了吴易曾带着他们在福建血战一场之外,几乎全是靠火器打仗。
  长崎港中的日本兵,悍不畏死,冲锋陷阵比满洲建奴还要勇猛,冒着弹药一批批地往前冲。百艘战舰排开了齐射,虽然不是近距离射击杀伤有限,但是准度不够数量来凑,落点还是十分密集。倭兵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海边冲来,远处海岸上,清一色玄衣黑甲的水字营,已经举着灵龟旗,顺着甲板往岸上冲来了。
  倭兵身穿着红色的盔甲,手里拿着一把等人高的长弓,腰里悬着倭刀。最奇特的是,每个人身上插着一个竹竿上面有长条状的旗子,画的跟麻将牌一样,他们背后都有个布制的空筒,套住旗杆缝,这就是日本士兵独有的“指物旗”。这玩意主要是为了分辨谁是自己人,日本从室町幕府时代以来,天皇一直是傀儡,幕府将军也大权旁落,地方上诸侯割据,不大的国土却分为几十个“国”,这些“国”的统治者叫做“大名”,就是一方的土霸王,拥有自己领土的人事、财政、法治、军事权,拥有独立的军队。
  另一方面,日本人又很好战,隔三差五要和邻国打一仗,农民平时插秧耕田,战时抓个长矛当足轻。军队打仗,谁都知道统一铠甲整齐划一最好,但众所周知,古代日本很贫穷,物资极其短缺,对于大名来说,要给每个士兵都配备同样的装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不砍到自己人,这种指物旗就应运而生。
  看在水字营将士眼里,倒是觉得心里毛毛的,这玩意就跟他娘的招魂幡一样,不仅让这些水字营的老兵,想到一些阴兵鬼将之类的东西,而且倭人此时的身高极矮,这倒不是后世的中国人编排,实在是这个时候的日本人,个字超过一米四都算是“虎背熊腰”的魁梧汉子了。
  “这些小矮子真够顽强的,这样还冲。”吴易搓着手说道,他没有因为倭兵个子矮小而心生鄙夷。但从这悍不畏死的冲锋来说,这群人是值得尊敬的,至少赢得了太湖水豪吴易的认可。
  朱大典对日本有所了解,说道:“这里和我们一样,已经打了很久的仗了,刚刚得到平息。什么时候都不要小瞧百战之旅,将松江水师研制的大炮搬出来吧。”
  “杀鸡焉用牛刀,这时候就用那个太早了,我去会会他们!”吴易见猎心喜,从甲板上跳下,半凫着水,往岸边而来。在他身后,以前的太湖群豪,如今他的下属将官纷纷跳水,朝着岸边杀来。
  前面的水字营在三千门大炮的掩护下,在长崎港登陆,很快就摆出在北伐中大放光彩的鸳鸯阵。日本兵则以丟掷手斧和火铳还击,戚继光发明的这套阵法,是为了对付倭寇。倭寇来自日本,战法自然也就沿用了很多日本兵作战的风格。这一回正好撞到铁板上了,水字营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这套鸳鸯阵,比平时还好用不少。
  水字营将士分成一个个的小队,刀盾手在前,火铳手居中,长枪手在后。慢慢往前推进,为后面的兄弟腾出地方登陆。
  吴易被倭兵的顽强所激,心中一阵激荡,赤着胳臂抽出腰刀,狞笑道:“兄弟们,杀啊,杀光这些三寸丁。”
  短兵相接之后,明军人多的优势发挥出来,长枪兵的密密麻麻的枪尖,收割着盔甲覆盖极低的倭兵的性命。这里的人资源匮乏,有的人连衣服都穿不上,更别提盔甲了。
  吴易的刀身极厚,在人群中虎虎生风,左劈右砍如入无人之境。周围死在他刀下的倭兵极多,饶是满脸凶狠的倭人,看见这个铁塔般的大汉,也不禁心生惧意。
  血水染红了长崎港,吴易持着刀看着一地的尸首,叹道:“可惜了,是群好兵,就是力量悬殊太大了。”
  朱大典好笑道:“怎么,你还盼着他们强一点不成?”
  “哈哈,卫国公说笑了,末将也就是觉得这些人还算有些悍勇罢了。”
  倭兵虽勇,但是无奈实力差距实在太大,再加上朱大典一点不都吝惜自己的火药和炮弹。几乎是不要钱的倾泻在敌军的阵中,这场仗从开始就注定了是金钱取胜。
  水师的首要任务,是迫使日本德川幕府同意被册封,第二个任务就是把两千万两军费打光,这不是省着过日子的时候,江南无数家工厂,还等着水师的订单呢。
  朱大典望了望天边,天色还早,挥了挥手说道:“今晚在此扎营,传令下去修筑工事和营房。”


第399章 启用旧将
  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船只往来如促,海边几个汉子赤着腿在海边抛锚,往来的商船正在运送更多的战备物资到长崎港。
  阳光下,海水翻着粼粼光芒,港口内的商户喜笑颜开地将各类物资送到水师营中。以往打仗他们都是被迫缴各种战时税,哪里想到会有一天朝廷打仗,商户也能从中赚钱,而且还是爱国义商,不是发国难财。
  枪炮火药、武器盔甲、粮草辎重都是派发给各个工厂,优先考虑那些捐赠了十万两军费的工厂。除此之外,还有些心思活泛,脑子转的快的商户,已经开始承包水师在长崎的建筑工程。得到侯玄演的点头之后,以金陵吴家为首的几个商户,募集了一批壮力,乘船来到长崎建造工事和营寨。
  轰轰烈烈的以工代赈,为大明朝解决了战后重建,安治难民这两大难题的同时,还培养出许多的经验丰富的建筑队。稳固了千年的小农经济,正在从根基上出现一条条的裂缝。当百姓不再迷信于耕地和种田,而又更多五花八门的谋生手段,社会的变革也就随之而来。
  长崎港之战得胜之后,朱大典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等待着德川幕府的回应。十万大军驻守在长崎,架设好大炮和工事,静待德川幕府的使者或者军队。
  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武力征服一个不相干的岛国,而是为大明的商人争取到开商的权利,若是贸然进攻,引起整个岛国的同仇敌忾,水师陷入战争泥潭,将会得不偿失。
  短暂的平静期内,远征的水师已经开始在长崎港修建简单的驻所,他们z这种“不思进取”的心态,彻底影响到了本来正在紧张观望局势的大名们。甚至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幸灾乐祸,等着看德川家光的热闹。
  日本是个鲜有外敌的国家,所以德川掌权之后,为了防止手下的大名叛乱,下令每一个大名藩都只能保留一个城池,其他的都拆除了。而且大名们每隔一年还得在江户住上一年,老婆孩子也只能留在德川的大本营江户。
  这样的政策自然引起了这些大名们的不满,已经有很多实力强劲的大名,私下联系长崎港的水师了。对于这些野心家,朱大典一个都没有理会,当然也没有出卖他们。
  金陵,长干里,王府门前花团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