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上伐清-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对于中原王朝的部队有着很深的感情和信任感,当年壬辰倭乱就是大明将士平定的,可以说是挽救了这个民族一次。
  再后来苏克萨哈和张勇残部虐流朝鲜,又是胡八万率兵歼灭,赢得了朝鲜人的感恩戴德。
  现在领兵前来的,是辽东都指挥司的参将从五品的武略将军李青山,厚土营出身。
  李青山骑在马上,身上甲胄齐全,脸色沉静如水。
  旁边的朝鲜官员笑的跟朵菊花似的,簇拥着他进到平安道宁边大都督府,李青山四顾之下,竟然没有一个朝鲜将士前来,不仅蹙眉道:“你们国家的军队在什么地方?”
  朝鲜官员面带赧然,用纯正的汉语答道:“回上国将军,我国内兵马俱已遣散,前方就是平壤军营,我们已经为贵军设好营寨。”
  李青山微微抬头,心中不敢置信,一个国家竟然不设军队,亏他们做得出来。
  看来这个撮尔小邦是准备抱定华朝的大腿不放松了,对此李青山没有什么异议,反正他们在朝鲜享受的是大爷一般的待遇,而且打仗不用听朝鲜人的,只要等待朝廷的命令即可。
  汉城里所有的大臣也都面带喜色,李德久更是激动地手舞足蹈:“我们朝鲜屡遭进犯,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大明衰败,不足以保护我们。现在华朝承袭大明,实力却远远超之,就凭我们和明、华两朝的关系,我们朝鲜再也不会遭受壬辰倭乱这样的祸乱了。”
  大臣们皆面带喜色,点头称是,这一朝的文武群臣,大多是劫后余生新提拔的,他们受够了兵灾战乱,能够安稳和平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为此付出一些饷银又算什么,从那些苦哈哈贱民手里收税就是了。
  更让他们觉得感恩戴德的,就是华朝圣主天熙帝竟然主动降低了一半的饷银,简直就是对他们朝鲜关怀备至。
  天恩浩荡之下,再敢心有异志,那还是人么?
  促成此事的李德久,也被当做整个朝鲜的英雄,他们父子的统治也因此变得更加牢固。
  已经有很多朝鲜人,把侯玄演的画像摆在家中参拜了,侯玄演的事迹也在朝鲜广为流传,尤其是以他为主角的各种戏曲剧本,更是逢演必满座。
  谄媚强者,欺凌弱小,是他们的骨子里的东西,不管过去多少年,经历怎么样的沧海巨变,都是改变不了的。
  他们独创的“事大主义”,就是朝鲜儒学的一个重要发明,事大主义是一种儒家的外交理念,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策略。
  后世历史上朝鲜以此为原则,先后侍奉明清两朝,被日本灭国之后才结束了这个“事大”的理念。
  天熙四年冬,漫天的北风凌寒中,驻守朝鲜的兵马终于全部安顿好了。
  东至济州岛,西达平壤;南到汉城,北到岭东,华朝驻军共计两万人,每年由朝鲜支付十万银两以及粮饷。
  李德久父子撤掉朝鲜兵部,所有武将改归文职,境内不再留兵。
  这样极端的做法,引起了朝鲜军中将军的不满,但是他们不敢作乱。
  两万华军摆在那里,随时准备厮杀,朝鲜军方十分清楚彼此的差距,只好捏着鼻子心怀恨意地接受李德久的整编。
  李德久的朝鲜王朝,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唯一的不设军队的国家。


第598章 隐患
  天行有常,人道无踪,越是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地方,往往没有高级的明。
  非洲大陆水土肥沃,降水量也比较充沛,并非人们印象中的贫瘠。
  那里可以说是种啥长啥,所以才有了如此丰富的野生动物,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面积如此大的沃土上,应该会到达一个昌盛的时期,而且生产力水平也会不断的提高。
  但是非洲却从未出现过什么强盛的帝国,甚至连统一的大帝国都没有。
  无独有偶,美洲也是如此,印第安人占据着世上比较好的土地,发展了几千年还在钻木取火,渔过活。披着一身树叶子,用着千年不变的弓箭,结成一个个的部落。
  正因为大自然的馈赠比较多,反而养成了他们生活的惬意,更养成了他们的一种依赖的惰性。非洲的土地扔上颗种子就能生长结果,但是他们宁愿吃土也不干活。
  终究还是归结到一个字上,懒。
  姚启圣打到过非洲,现在攻到了美洲,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原因。
  教化一阵之后,也只好让华商来美洲建厂,招募当地的土著进行生产。
  尽管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姚启圣实际占据的大多是北部美洲的土地。
  这里的飞禽走兽极其多,而且各种植被覆盖下,森林中处处是宝藏。
  汉人向来讲究源远流长,所以没有像南美欧洲人那样竭泽而渔,过分地掠夺当地的资源。
  这种相对温和的做派,以及遥遥领先的技术,让当地土著顶礼膜拜,以为是天国来客。
  姚启圣走在新建成的总督官邸的道路上,听着身边官员的汇报,笑道:“这些日子以来,日本国的船只是越来越多了,你们登莱水师和日本的交往多,其国内海商竟也如此发达了么?”
  登莱水师此次派出的武将是徐泾,听了这话拧眉道:“日本因其温顺,一直颇受陛下青睐,尤其是累次派兵深入不毛,北到雪原血战罗刹探险队,南下爪哇抓土著,可谓是任劳任怨,功劳不小。但是其国内的海商出头,好像是最近的事。”
  姚启圣顿住了脚步,说道:“日本国内,能人颇多,我在讲武堂时候,就曾见十几个日本学生,一举一动甚是规矩,招之问询,对答如流。这些人都是日本的官员将帅之子,犹能这般自制,将来必能成气候。”
  徐泾笑道:“那不是正好,总督有所不知,倭兵向来是我们的开路先锋,作战勇猛好似鹰犬。”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有个强邻可不是什么好事。”
  登莱水师对日本的感官属实不错,他们每次出巡到了日本,都能接受到十分热情的招待。很多水师将士甚至在日本都养着几个妇人,平时不得见,到了之后才享受受用几日。这些女人温驯的就跟伺候皇帝一样,与之相比原本比较娴淑的中原女子都成了泼辣的代名词。
  尤其是登莱水师驻扎在日本长崎、萨摩两地的官军,更是拿着出海驻守当成了度假,走到哪都是大爷般的待遇。
  姚启圣说完之后,徐泾心中老大的不以为然,笑道:“总督大人未去过日本有所不知,日本国上下对我华朝,无不执礼甚躬,要说他们会造反,恐怕是有些多虑了,哈哈哈。”
  姚启圣眼皮一抹,低着头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华朝如今强盛至极,陛下年富力强,举国兵强马壮,水师战舰如云,靖北精骑如雨,庙堂猛将云集。但是月满则亏,当年蒙元强盛如斯,百年之后被赶回漠北。大明崛起之时,四海之内谁能挡之。然而天启末年,陕西几个饿的吃不上饭的流贼,振臂一挥就能搅动天下。
  大明强时,满洲建奴伏地做犬,谦恭不下如今的日本。然而中原有难,他们瞬时成狼,撕咬啃噬,为祸之烈古之未有。
  我曾细观日本兵卒走夫,性子温顺却凶狠好斗;自负桀骜却又雅守礼;可以闭关锁国,也可以马上彻底开海。这种人不可以让其得志,若是中原式微,我恐倭人作乱之烈不弱于建奴。以我看来,华日之间,恐有一战,不能避之。”
  徐泾听得云山雾罩,不能理解总督的这番话,只是觉得毫无道理。
  倭人如此温驯,怎么会反叛,倒是那些朝鲜人表面上恭顺,暗地里却小心眼不断,总是想沾点便宜。
  倭人则不同,他们会奉献出最好的给华人,而且从不抱怨。
  姚启圣冷眼旁观,就知道登莱水师上下对倭人都比较看好,话不投机也就不再多言。
  此时的日本,已经走上了一条十分极端的道路,德川家因为侯玄演早期的支持,已经实际上掌控了日本所有的军政大权,换句话说,他具备了独裁的一切条件。
  他利用当初龚自方和日本签订的最惠国条约,强行干涉国内经济。德川家纲下令,所有日本人都得为繁荣日本而努力奉献,国家出钱扶持大财团购买华朝的商船,从华朝进粮食和原料。
  大肆打压农民,圈地占地,由南洋买来的奴隶干活。
  强制变更日本百姓的生计,逼迫他们不得不去日本工厂做工,而且规定了十分严苛的工作时间。
  日本在高压之下,慢慢像华朝模式转变。
  但是这种做法贻害无穷,华朝的道路是侯玄演的引导下,百姓自己走出来的。
  国家让利于民,海商崛起,海外土地的扩张,最终导致华朝成了现在的模样。
  所以华朝的轨道是顺应天意民心的,日本却是利用征服强行扭转,埋下了不少的祸根。
  这种做法极端依赖本来是掣肘他们的华日最惠国条约,一旦华朝终结条约,他们将彻底破产。
  从华朝购置东西需要商税的话,他们的这种体制将会把自己玩死,而且没有回转的余地。
  此时沉浸在千年未有的盛世中的华人,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安逸和富裕,对此一无所知,只有几个眼光独到的姚启圣之类的人,也只是稍微有些担忧。


第599章 未雨绸缪
  姚启圣并没有因为登莱水师的众口一词,而改变他对日本的看法,并且马上提笔写就奏章,上奏天子。
  侯玄演读到“中日必有一战,或在中原式微时”一句,脑子里嗡嗡乱叫。
  这句话极其大胆,若是普通皇帝看了,估计会龙颜大怒。
  中原式微什么意思?你是觉得朕的帝国早晚会衰落了?
  侯玄演却没有这个心思,他知道姚启圣说的十分有道理。
  如今的东亚共荣,也不过是表面花团锦簇,朝鲜确实是温驯,但是日本呢?
  日本闷声发展,表面上愈加恭顺,但是隐忍的越久,爆发时候就越激烈。
  “不能给子孙后代留祸根呐。”
  已经很久不再为国事发愁的侯玄演,再一次陷入到深思中,这个山芋并不烫手,但是却也因之更不好处理。
  不烫手,你就没有扔掉它的理由,倒时候热起来了,再扔就显得晚了。
  侯玄演左思右想,自己没有什么好的注意,心情烦躁的时候外面有人报:“陛下,渊阁学士龚自方求见。”
  “宣,真好朕找他有事。”
  龚自方兴冲冲地走进殿内,见到皇帝行礼道:“参见陛下,老臣恭贺陛下,今晨外务省来报,在埃及开凿的运河已经初步疏通,过不了多久就可以竣工了。”
  侯玄演嗯了一声,神色有些意兴阑珊,龚自方不禁奇道:“陛下,此等大事怎么不见吾皇欢颜。”
  他比别人都清楚侯玄演的脾性,这件事对皇帝来说应该是一件大喜讯,不知道为何皇帝陛下提不起兴致来的样子。
  侯玄演淡淡地说道:“朕近来常思一件事,这件事处理不好,朕寝食难安,就怕给子孙留下棘手的隐患。”
  龚自方眉头一皱,不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在他看来华朝比任何一个王朝帝国都要强盛,这个时候担心后世的事,不是杞人忧天么。
  “你看看这个,是姚启圣给朕上奏的。”
  龚自方拿起来细细读了起来,起处还是一脸的不以为然,越读到后面,眉头就皱的越深。
  合上奏章,龚自方叹道:“姚启圣目光独到,确有其道理,我们不得不防。”
  龚自方在日本镇守一段时间,现在的日本和华朝的关系,就是他一手缔造的。
  这样的人都认可姚启圣的话,可见并非空穴来风,这不由得让侯玄演想起了后世的惨烈记忆。
  “你选调几个懂得商道经济的大臣,集思广益,想个办法解除掉这个隐患。”侯玄演的话音里带着几丝狠戾,为了后世的安定,他不介意做的冷血一点。
  龚自方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除非是沙场上刀兵相见,否则想分胜负并不容易。
  他对日本没有过多关注,不知道日本如今在一条极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以为日本就是当年那个予取予求的小老弟呢。
  送走了龚自方,侯玄演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点,毕竟现在的华朝远远不是日本能够挑战的,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为了后世着想。
  城郊的皇家北苑内,侯婉殊兴奋地唧唧喳喳,笑声不断。
  她的“景王哥哥”又回来了,而且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玩意,皇林中朱琳灏骑着侯玄演的纯黑色骏马,后面是侯婉殊,策马飞奔。
  侯婉殊紧张地抱着朱琳灏,脸上晕红一片,是一种速度上从未有过的刺激。
  周围的皇子公主看着这一幕,一脸的艳羡,但是他们都太小了,根本不被允许骑马。
  皇家园林的侍卫们起初紧张万分,但是看到朱琳灏的骑术之后也就不担心了,这些人都是战场上的厮杀汉,如何不懂骑术的高低。
  一眼望去,就知道朱琳灏的本事,别说带着一个小小的公主,就是带着个大人都没有任何问题。
  一群宫人簇拥着侯玄演来到这里,见到自己的爱马,侯玄演凝声一喝,随他征战辽东的骏马撒欢地跑到侯玄演身边,扬啼嘶鸣。这匹马性子烈,从来不会向主人表达亲昵,若是已经死去的那匹枣红马,每次受到侯玄演的呼唤,都会用侧脸去蹭他。
  侯玄演摸了摸它的鬃毛,对马背上的两个人说道:“这匹宝马最是桀骜难驯,你们好的胆子,万一摔下来可就都破了相了。”
  朱琳灏飒然一笑,干净爽洁,恰如陌上最好的少年郎。她先是一个漂亮地翻身下马,然后扶着因为“飙马”而兴奋的小脸通红的侯婉殊下马。
  “父皇,这匹马是个好马,留在马厩中吃草养老可惜了,不如赐给儿臣。”
  侯玄演呵呵一笑,自无不可,宠溺地说道:“你想要牵去就是,父皇还能对你小气不成。”
  景王朱琳灏早早认了侯玄演做皇父摄政王,到现在也是除了太子之外,唯一一个亲王。
  当然现在大家慢慢地都知道,景王可能是个女儿身,但是这件事牵扯到景祐年间的皇室秘闻,一般人也只是心中明白,不敢到处传播和讨论。
  要知道当年的大学士刘中藻和路振飞,就是栽在这件事上,当时牵连甚广。江南许多望族被屠戮一空,侯玄演借机铲除了朝中最后一批敌人。
  现在要是重谈此事,不就成了给他们两个翻案,这件事的苦主现在可是皇帝,谁疯了心才回去找不痛快。
  朱琳灏得了好马,高兴地不轻,吩咐侍卫们牵出去,跟着侯玄演来到树下的藤椅前。
  这是靖南的缅甸送来的藤椅,坐上去之后十分舒服,侯玄演轻抿了一口茶问道:“灏儿,台湾怎么样?”
  “有一些山民常常作乱,其他的倒还好,父皇不必挂念,儿臣当为父皇分忧。”
  “台湾水师多有水字营旧部,唉,卫国公走了之后,朕时常记起和水字营在福建深山中那几个月,有机会朕也要去看看。”
  朱琳灏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采,她可不知道当年有多么苦,怅怀道:“可惜儿臣未曾生对年代,不能随父皇征战,现在海边的几个番邦又老实,根本没有敌人。”
  侯玄演放下茶杯,长舒了口气,说道:“埃及已经凿开了运河,岂会没有战事,天熙。。。。熙宁不了多久了。”


第600章 皇家聚会
  侯玄演轻飘飘的一句话,已经决定了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在欧陆展开,准备了五年的西征,因为运河的开通即将成为现实。
  五年的囤积,水师早就迫不及待,已经不断地有调令发到琼州、满剌加、爪哇、吕宋和印度,沿海各个军港频繁地调动战舰,往西海岸调兵。
  富庶繁华的南洋诸港口,为水师提供了充足的条件,马上就是一场跨越两个大洋的战争。
  一百年前,西班牙人从他们的港口出发,将掠夺和杀戮的战舰布满全球,并且在吕宋屠杀无数的汉人。
  在侯玄演的讨伐吕宋的檄里,直接给了他们另一个名字,叫做洋酋。
  以前大明羸弱,内忧外患,万历皇帝虽然跳脚大骂,但是也没有办法惩戒这群洋酋。
  如今华朝强盛,兵强马壮,侯玄演又是个有仇就报的性子,怎么可能继续忍着。
  如今的远东吸引着所有国家的目光,尤其是欧陆诸强,他们时刻堤防着第二次的黄祸发生。
  法国巴黎,秋日的落叶铺满了大路,街道上因为刚刚下完的秋雨显得十分泥泞,往来的车辆十分华贵,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外,迎接来自各国的皇室成员。
  这时候的巴黎市民,还是比较贫困的,他们的衣服一般比较破旧,眼里带着羡慕看着来往的华贵马车。
  那些马车上拴马的缰绳,都够这些一般市民一年的生活费了。
  路易十四的全名叫路易迪厄多内波旁,自号太阳王,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欧洲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
  这家伙当了七十二年的皇帝,比康麻子那个老王八还长十年,而且也是一个独裁者。
  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
  路易十四现在二十四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他的个子不算高但是腰杆十分笔直,一头乱蓬蓬的发型下面,是一张显老的脸庞。
  身上披着麻袋一样的白底黑点的袍子,看上去稍微有些奇怪,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巴黎的穿衣水平着实不怎么样。
  他曾试图与华朝建立联系,但是都因为道路太远、理念不合而终止。
  起初法国人并不是太在意,直到埃及运河的凿通,曾经遥不可及的华人,已经可以很快地到达自己的眼皮底下。
  欧陆已经颤抖了。。。
  黄祸这个词他们并不陌生,所有的国家典籍中,都清楚地记载着当年的血腥和恐怖,甚至比他们在殖民地的丑陋行径还要残忍。
  历史上三次黄祸,每一次都让欧洲血流遍野。
  第一次“黄祸”发生在汉朝,当时汉军出塞,造就了几个千古名将的同时,也让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附汉称臣,东汉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迫使部分北匈奴西迁。
  西迁之匈奴即欧洲人眼中从东方而来的匈人,这些迁至欧洲的匈人对日耳曼人和东罗马帝国不断征伐,迫使日耳曼人南迁,南迁的日耳曼人最终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第二次是隋唐,汉人的中原王朝又一次走上巅峰,这一次的背景板是突厥人。。。
  隋代,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者相继被唐朝灭亡,部分西突厥部落西迁。迁至西亚的突厥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发了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第三次和汉人无关了,蒙古草原上崛起了一支骑兵,他们在那个人口匮乏的年代杀了好几亿人。。。
  蒙古第二次西征攻占布达佩斯后,前锋攻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主力渡过多瑙河,攻陷格兰城。随后窝阔台大汗去世的消息传来,统帅拔都因汗位继承问题撤军东归。
  蒙古人当时的尿性大家都知道,屠城跟喝水一样,他们在欧洲喝的饱饱的。
  现在的华朝,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强大,他们不再需要跨越戈壁和大漠,翻过中亚的游牧民族的汗国来到欧洲。
  从埃及的运河,他们可以直接把战舰开进地中海,整个欧洲的海岸线,都将成为他们的登陆点,覆盖在他们的攻击范围内。
  作为东道主,路易十四的脸上时刻保持着和善的笑意,迎接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君主。
  因为其中有很多国家,正在互相进行着战争,比如说荷兰和英国。。。
  英国人早早就来到了巴黎,查理二世对法国很有好感,早年的逃亡经历让他的身上有一些小市民的诙谐和狡黠。
  搂着一本正经的路易十四的肩膀,查理二世俏皮地说道:“一会荷兰人来了,我给你们当和事佬,这些红毛鬼肯定会给我这个面子。”
  路易十四会心一笑,他很了解这个曾经落难的不列颠国王,这家伙和他的祖父、父亲不一样,是个天生的吹牛大王。
  “查理,你和荷兰人的关系也没有那么融洽吧,我听说他们都已经把战舰开到伦敦了。”
  查理二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件事是不列颠的耻辱,但是他根本没法反驳。
  荷兰现在就是这么强势,虽然他们在远东遭到了近乎毁灭式的打击,残存的力量还是可以压制英法。
  一辆相对朴实的马车缓缓开来,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一朵醒目的郁金香昭示着马车主人的身份。
  荷兰没有皇帝,也没有国王,他们的当权派都不想当皇帝,因为这会耽误他们的家族赚钱。
  1588年,荷兰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反抗西班牙对于新教加尔派的迫害。1648年被打的服气了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
  荷兰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从马车上缓缓走下,这里对新教徒十分不友好,但是这种身份的人显然已经脱离了这个被欺压的范围。
  路易十四和查理二世一起迎了上去,国力就是被尊重的最大筹码,荷兰人在这方面拥有这个筹码。


第601章 六国同盟
  奥登巴恩维尔特执掌荷兰已经很久了,不过他们这个体制下,大家对权利不是很热衷,只看重真金白银。
  奥登巴恩维尔特脸色不善,这次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联合起来对付华人。
  华人断绝了荷兰在远东所有的产业,这让他损失严重,要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奥登巴恩维尔特建议成立的,他的家族也是大股东之一。
  他本人对华朝和华朝的皇帝深恶痛绝,作为第一个和华朝建交的国家,荷兰人表达了充分地诚意。
  但是东方的这个君主实在太贪婪了,他在榨干了荷兰人的技术之后,反手就把荷兰打的彻底退出了远东。
  尤其是爪哇群岛的易主,让荷兰人损失惨重,他们失去了自己的香料声音,这就跟后世的英国失去鸦片生意一样,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英、法、荷,三个关系势同水火的大国,最先汇聚在凡尔赛宫中,查理二世冷哼一声:“西班牙人已经像是垂死的老太太一样的虚弱,却还这么傲慢。”
  西班牙刚刚被法国击败,已经丧失了在陆地上的军事强国地位,再也无力阻止法国东进。
  路易十四笑道:“查理,希望你一会还能这么说,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查理二世脸色一红,扭过头去不再说话。
  又过了一小会,终于西班牙的马车缓缓而来,腓力四世已经五十多岁,他也亲自来到了法国巴黎。
  看着人都到齐了,路易十四作为东道主,把大家带到餐厅内。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为的都是一个目的,就是阻止华人继续西进。
  感谢这群不信奉上帝的野蛮东方人,让我们新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能坐到一块共进午餐,这必定是神的旨意。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华人雇佣了大批的非洲人,在埃及挖开了一条运河。”
  说起这条运河,在座的人脸色不一,这条运河若是掌握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手里,都可以带动自己的国家在此腾飞。
  腓力四世虽然来得晚,但是对这件事最为重视,毕竟华人西进的直接目的,就是灭掉他们,在马德里设立总督府。
  当初这句口号传到西洋,西班牙人还嘲笑东方的无知,现在他们却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腓力四世缓缓地说道:“查理,你跟华人是同盟国,你有什么要说的么?”
  查理二世轻咳一声,眼珠一转顾左右而言他:“华人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好,他们在美洲杀了我们的士兵,还十分傲慢地拒绝道歉。事实上与华朝签订同盟的是克伦威尔那个逆贼,现在他已经死了很久了。不列颠跟华人没有关系,我们会帮助你的。”
  腓力四世不满地冷哼一声,说了半天这个小子还是没有说自己会出兵,只是想推出西班牙来打仗,指望其他人拦住那群可怕的东方人。
  查理二世当然不会表态自己出兵,他们的不列颠岛远离欧陆,他乐得隔山观虎斗。
  荷兰和西班牙争了这么久,这个时候却是最仗义的,因为荷兰人务实,并且对华人了解最深。
  华军即将来了,这群人还在这里扯皮,奥登巴恩维尔特不满地说道:“华人的舰船,射出的炮弹不是实心球,而是会爆炸的怪物。他们的喷火船可以轻易焚毁想要靠近的小船,他们的运兵船可以运载几十万士兵。
  现在不是算计小利的时候,我们的灾难即将到来,若是不能联合起来抗击这伙疯子,我们将跟沙俄一样,从此丢失国土焦头烂额。”
  沙俄现在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沙皇无力收回东部广阔的土地,东部的泥腿子们在取得了对西部的军事胜利后,自己也因为分赃不均产生了分化。
  现在的沙俄到处都是战火,可笑的是很多势力打的不可开交,但是他们的军火都是从鄂毕河对岸的华军那里购买的。
  路易十四正在为法国谋取欧洲的霸权,闻言站起来说道:“我建议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同盟,集中我们的军队,在华人西进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
  要是能阻止华人西进,我们甚至可以和奥斯曼土耳其人合作。”
  奥斯曼土耳其是伊si兰国家,这群欧陆的强国,因为一个崛起的华朝,甚至已经到了可以摒弃宗教偏见的地步了,可见他们的恐惧。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被华朝狠狠欺负过,就连法国在自己的殖民地,也被华人狠狠揍过。
  奥斯曼土耳其本来占据着埃及,姚启圣为了挖运河,毫不犹豫地不宣而战,夺去了埃及很多的港口城市。
  然后逐步蚕食整个埃及,还把民夫都雇佣起来,挖通了一条让上帝都眼红的运河。土耳其自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是一直侵占别人的土地,现在被人抢夺,全国上下都不能接受。
  奥斯曼土耳其曾经霸占了东西方在陆地上的商道,现在都被华人破坏了,再加上他们十分眼红这个运河,早就有意向和华人抢一下。
  几个国家凑到一块商量个老半天,也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们之间的猫腻和冲突太多了,很难调和。
  而且华人的威胁现在还不是很大,毕竟还没有见到传说中凶悍无比的华人水师,各怀鬼胎的几个国家在凡尔赛磨磨蹭蹭地商量了半个月之久。
  荷兰的大公早就已经愤然离席回国,现在代替他的是荷兰的外相。查理二世每天在巴黎乱逛,腓力四世和路易十四倒是尽心尽力地谋划和调和。
  他们一个是即将面对华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