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上伐清-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炎武的年纪和顾守正相差不大,但是顾守正实打实是他叔父辈的,而且这个人极其认死理,一口一个世侄绝不含糊。顾炎武没有办法,笑着说道:“依我看,不如去宫中请陛下来看看,等陛下见了这些人的样子,或许就会心生悔意,岂不胜过你我劝谏。”
  顾守正点了点头,两人结伴前往皇宫,到了紫禁城在太监的带路下来到御花圆,只见侯玄演在几个宫女太监的侍候下,正在和景王还有公主玩耍,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大胖小子在皇后的怀中,咧着嘴哈哈笑。他们三人围着一个木制的三个轮子的车,不用马车推,也能慢慢前行。
  顾炎武不着痕迹地瞄了一眼景王殿下,穿着红色的比甲,外罩无袖的青色貂裘,玩的正兴致勃勃,脸上丝毫看不出委屈的痕迹,尤其是眉眼间比起以往还要快活一些。
  侯玄演从车上下来,景王马上嗖的一声窜到主座上,使劲地蹬车。
  侯玄演一边在青鸾的服侍下披上大氅,接过她递来的手炉一边笑道:“你们来得正好,快看匠师馆的新发明,这些人真不错,用橡胶制成的轮子代替了木轮,这样一来车子行驶起来颠簸大为减小。朕看此物非同小可,将来必是全部换成这种轮子,我们的道路又修得好,从此之后的运输速度,可要大为改进了。”
  顾守正咳嗦一声,不接话茬,反而说道:“陛下,礼部选派的教化官已经集结完毕,在金陵城郊等待出发。微臣观这等人学识一般却自视甚高,让他们去教化越人,恐怕事倍功半。”
  “哦?很差么?走,去看看。”侯玄演将暖手的手炉交给青鸾,带着两人和一群太监出宫。
  秦禾在宫外听到皇帝出宫,立马准备好了銮舆,侯玄演从他手里接过马鞭,说道:“太慢了,骑马去吧。”
  秦禾笑着给两位尚书大人牵来马匹,侯玄演骑马带着他们来到宫外,城外的阳光明媚,街上的行人不少,侍卫开道很快就来到金陵西郊。
  金陵守备将军徐元宝率兵护送这些人南下,见到侯玄演下马行礼,周围的金陵兵马让开一条道路,让皇帝和尚书大人进来。
  皇帝的銮舆这些读书人都是认识的,眼看皇帝竟然来了,都惊喜不已。看来他们这些官员,是很受重视的,普通的官上任,哪里有御驾送行的先例。
  侯玄演骑在马上,巡视着这些读书人,频频点头。
  众人一看陛下笑意盈盈,显然是对自己是非满意,不禁挺胸抬头,如同斗胜的公鸡。
  侯玄演干脆骑马到众人中间,沿途纷纷让开道路,将他围在里面。
  “旧时凡遵礼、守义之诸侯,称为诸夏。从此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此圣人之言。今朕遣尔等入越,越人本是汉种,久染夷俗,堕落至斯,朕心甚痛。卿等宜勉励教化,勿失朕望,早日功成。让越人识汉字、说汉语、不复受其捏造之史蛊惑,而与我同宗为敌也。
  若能让越人摒弃歪史,重归正道,卿等功绩不下于征战将。趁着天色尚好,出发吧!”
  徐元宝带着情绪激昂的众人,走上了南下的道路。
  侯玄演对着顾守正说道:“任何人都有用处,只要给了他们合适的舞台,这些人你看着不顺眼,但是对于朕的大计,却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攻占南洋城池,是三军将士的功劳,让他们不再造反,认同朝廷,却非这些人不可。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外乎是。”


第483章 蹭喜酒
  侯玄演说完之后,顾守正一脸的不相信,顾炎武却暗暗点头。
  几个西洋传教士就可以在当地政府不支持的情况下,强行拉拢一批信徒出来,这些教化官有着当地军队、衙门的支持,有着庞大的人数,有着充足的说教经验,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以温和的手法,易俗改制,陛下比之当年的多尔衮不知道高明多少倍。
  我不强制你穿汉服,但是却把穿汉服提高到一个光荣的高度,不穿就被鄙视,就是夷狄蛮子,你穿不穿?
  当然这一切能够成功的原因,根本上就在于华夏文化确实比他们高上几百个档次。满人想要用这种方法同化汉人,只能是痴人说梦。一条河流淌入大海,只能说是它入了海,而不可能是海成了此河的一部分。
  侯玄演背靠着千年领先的文明之底蕴,行此手段是无往而不利,为什么古汉人可以融合同化他所遇到的任何民族,无他唯先进尔。
  抬头一看天色尚早,侯玄演转头看了看两个尚书,笑道:“今日难得出宫一趟,不如去找吴易吃酒,他从海外带回的西洋葡萄酒,虽然不如我们的酒好喝,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
  顾守正刚刚调回金陵,和朝中的官员不太走动,更多的是和苏州系的官员来往密切。顾炎武却是久在朝堂,闻言马上笑道:“陛下想要去宁国公府上,今日恐怕不太方便,卫国公聘宁国公孙女为孙媳,正是今日上门采纳。”
  侯玄演不以为意,勒住缰绳回头说道:“那不是正好,借点喜气,去蹭一顿。吴易不是小气的人,不会赶我们出来的。”
  然后不由分说地一夹马腹,往宁国公吴易府上赶去。
  吴易的府门前车水马龙,朱大典家底十分丰厚,吴易和他又是水字营正副将这么多年,采纳的聘礼自然不会寒酸。门外捧着、抬着各色礼物的排出去足有一里地去,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进府。
  朱大典找的媒人是当朝齐国公李好贤,吴易这边也不好差距太大,只得去苏州请了夏允彝。夏允彝有国公的爵位,而且和吴易是姑苏太湖的老相识,当年一块抗清有着深厚的交情。
  夏允彝自从主持过侯玄演的大婚,对这些礼法深有研究,一直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现在听到煮雨有了用武之地,乐呵呵地就同意了。而且自告奋勇,不但要当女方媒人,还要做主婚人。朱大典当然不会反对,所以今天吴易府上,集全了开国六个国公中的四个,好不热闹。
  侯玄演常到吴易府上,守门的老仆当然认得皇帝的尊荣,一看他骑马前来,顿时吓了一跳。赶紧率众迎驾,派人前去禀告。
  小厮慌里慌张地来到大堂,双方正在喝茶聊天,礼仪虽然繁琐,但是他们都是老熟人,久不碰面自然要寒暄一阵。
  “老爷。。。来了。。来了。。”
  吴易面色不虞,今日是大喜的日子,这个小厮平时挺机灵的,怎么守着这么多外人丢脸。脸色一黑,沉声问道:“谁来了?好好说话,装什么结巴。”
  “陛下来啦。”
  大堂上的几个人一齐站起身来,话都不说就往外赶,他们都知道这是很有可能的。。。
  果然,侯玄演已经迈步自己进了大门,正在捏着腰带外前走,派头十足。
  “臣拜见陛下,吾皇。。。”
  “行了,又不是上朝,哪来这么多规矩。”
  吴易看了一眼老管家,急声道:“快给陛下看座上茶,愣着做什么。”
  侯玄演笑道:“朕听说你们在这里办喜事,正好朕和两位顾爱卿还没吃饭,顺道过来蹭点喜酒喝,你不会心疼吧?”
  吴易忙道:“陛下说笑了,这是臣的荣幸。”
  话虽如此,侯玄演突然到来还是让吴易有些头大,招待皇帝的礼仪是什么,恐怕连夏允彝这个专家都说不清楚,因为古来就很少有皇帝喜欢到臣子府上做客的。
  侯玄演往上首位置一座,对着下面的人说道:“朕刚刚送走了一批读书人,前去靖南教化四方,南洋虽大,但是平定起来其实很是容易。因为没有强敌,这一点和漠北不一样。”
  众人一听,皇帝主动说起国事,也就没有了先前的无所适从,专心地听了起来。
  朱大典说道:“陛下,漠北辽东陈兵百万,罗刹国虽大岂是我们的对手。只待来年天气转暖,就是荡平罗刹的时候。”
  侯玄演暗道,哪有这么容易,拿破仑希特勒,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但是现在他也不打算商量这件事,这个冬天熬过去再说,反正自己打不过去,毛子更是打不过来。
  “先不说这个,你们继续聘礼,朕先喝杯茶也在一旁观礼。”
  李好贤站起身来,和女方宾客答礼互拜,整个过程十分简单明快,可比当初侯玄演迎娶黄樱儿时候简单多了。
  侯玄演瞧着有趣,尤其是李好贤一个八尺长的汉子,做起这些事来竟然轻车熟路,文绉绉的词张口就来,这也和他的一个嗜好有关系。自从当年在河间被围,他就迷上了苏州弹词小调,说起话来时常带着点诗词,显得很有文化。
  宁国公府上的家眷,听说自己家的小小姐出嫁,连陛下都惊动了,人人自觉脸上有光,不一会成群结队纷纷出来拜见。吴易将他请到内院,坐定之后接受众人行礼。
  吴易在一旁一一介绍,最先一批的老夫人搂着一个少女出来,侯玄演见她眉目如画,衣着喜庆,边问道:“这便是受聘的新媳妇么?”
  “正是臣的孙女。”吴易笑呵呵的,他还不到五十岁,就有十三四岁的孙女了,古时候成亲生子都比较早。
  侯玄演笑道:“卫国公是个好人家,你去了之后要贤淑温恭,好生伺候公婆。若是婆家有人欺负你,就去宫里找朕,朕为你出头做主。”
  一屋子人哄堂大笑,新媳妇又羞又怯的钻进祖母怀里,侯玄演这才跟吴易出来,酒席已经备好了。


第484章 萌芽
  身为皇帝,九五至尊,难免成为孤家寡人。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是这只虎如果是侯玄演这种样的,恐怕臣子们的畏惧将会大大降低。
  喝的有些红脸的侯玄演从吴府出来的时候,金陵城外来了一群朝鲜使者,李德久父子在胡八万大军庇护下,扫平朝鲜。
  此时朝鲜已经没有了能够和他抗衡的力量,也可以说没有可以和胡八万抗衡的力量了,李德久父子派人携带着礼物,前来金陵恭贺新年,顺便讨封。如今已经是岁末,李德久临行前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在金陵过完新年。对他们来说,朝鲜已经没有敌人,册封是早晚的事,倒不急于一时。只有讨得当今天子的欢心,才是最重要的。
  胡八万在釜山将苏克萨哈和他手下的一万骁骑斩杀殆尽,国内没有了这个不稳定因素,而隔岸的日本也和自己一样,是大明册封的藩属国,朝鲜终于得到了安定。环顾四周,再也没有了敌人,李德久父子雄心勃勃,准备带多灾多难的朝鲜人走出困境。
  朝鲜使团的人数当真不少,领队的是李德久的儿子李卓霖,所带的礼物更是满满的三十八辆马车,到了金陵之后住进了礼部鸿胪寺,等待皇帝召见。
  侯玄演回宫之后,小李子殷勤问道:“陛下,去哪里安歇?”
  侯玄演迷迷糊糊地随手一指,自己也不知道指的是哪,宦官宫女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小李子将拂尘往胳膊上一放,扬声叫道:“陛下驾临如绘宫,快去通报。”
  如绘宫初云苑内,宫人们忙里忙外,扫榻熏香,只有顾菱儿捏着衣角在那不知所措。
  自从上次在春和殿受了宠幸,这个小妮子就有点不能直视自己的夫君了,好在她虽然不顶事,但是两个丫鬟却经验十足。
  脱靴除袜醒酒汤,侯玄演就像是个巨婴一样,被安排的好好的在香喷喷的被窝中呼呼大睡。
  直到轻微的鼾声响起,顾菱儿才敢走到床边,看着熟睡中的侯玄演。不一会,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粉脸却刷地一下红了起来,恍若桃花浸染,绚丽芬芳。纤小的柔荑探出袍袖,轻轻握住侯玄演的大手,就这样陪在他的身边。
  潇潇和霁儿露出一丝欣慰的表情,带着殿内的宫女轻轻退出,殿外的北风发出类似低吼的声音,殿内的无烟兽炭烘烤的温暖如春。
  转眼就到了黄昏,侯玄演稍觉气闷,爬起身来,却见身边顾菱儿蹲坐在塌边,小脑袋枕着自己的大手,睡得正甜。
  房内轻纱罩灯,光线,照射的顾菱儿明艳不可方物。侯玄演笑着将手慢慢抽出,顾菱儿受惊睁开朦松的睡眼,正好看到熟悉的笑脸,习惯性地钻到了侯玄演的怀里。
  莫名的踏实感充斥着顾菱儿小小的心灵,将脑袋贴在侯玄演的怀里,长长的睫毛一眨不眨的瞪着。侯玄演的鼻息浓厚,带着酒气,顾菱儿也不怕熏。
  侯玄演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说道:“小睡了一觉,都这个时辰了,人言逝者如斯,诚不欺我。”
  顾菱儿耳朵贴在侯玄演的怀里,清楚地听到他肚子咕咕叫的声音,掩口笑道:“陛下饿了,就在这里用膳吧。”
  侯玄演哈哈一笑,起身拍了拍手,潇潇晃着丰满的身子走进来,笑道:“陛下,您醒了?”
  侯玄演瞪了她一眼,说道:“让御膳房弄点吃的,就在这吃吧,说完将顾菱儿拦腰抱起,举在半空跟小时候一样。”
  顾菱儿咯咯娇笑,恍惚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自己还叫他夫君,天天就是这样吃了睡、睡了吃。
  第二天一早,侯玄演就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来到奉天殿内,接见朝鲜使者。
  稚嫩的少女虽然别有风味,毕竟不如久承风月的来的恣意舒坦,侯玄演一晚上小心翼翼的不甚爽利,还把自己累的不行。
  斜躺再龙椅上,接受了百官朝拜,内侍才宣朝鲜使者入殿。
  李卓霖来过一次金陵,还是被皇城的威严雄壮震慑,小心翼翼地登殿行礼,昨天夜里他们又一次进行了预言,以免在殿前失礼丢人。所以李卓霖轻车熟路地跪拜之后,等待着侯玄演的问话。
  侯玄演坐直了身子,冷笑道:“你们朝鲜近年来多蒙战乱,虽是李倧咎由自取,但是朕左右想来还是怜爱百姓无辜。如若不然,就凭当初济南府的恶行,朕就恨不得将你们那个小岛荡平。你父子既然幡然悔悟,推翻李倧那个昏庸国主,就应该以之为戒。约束子民,教化地方,使人人知礼。
  壬辰倭乱,大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使朝鲜的百姓免遭倭兵灭种。这才过去几十年,当年的人都还在,竟然会出现朝鲜兵助清兵屠我济南的事,简直是骇人听闻。”
  李卓霖事先没有想到,皇帝会将此事重提,而且态度十分严厉,不禁吓得冷汗直流。
  侯玄演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往事已矣,你们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你们父子立国之后,应该把这件事写进国策,时刻自省。”
  李卓霖赶紧叩头请罪,用流利的汉语亲口承诺,将此事引以为戒。
  侯玄演对这些人的好感度有限,但是也不至于像恨满人一样仇视,训斥一番之后,转而说道:“朝鲜重建,势必需要大量的工程,你们的能力有限,可以包揽给大明的民间工厂。我们民间的商人,在重建满清破坏的城池上,经验丰富而且有口皆碑。当年满洲建奴,为祸四年,大明境内一片狼藉。现在你再看,哪里还有丝毫的痕迹,无不是更加堂皇。这就是那些工厂的功劳和实力。
  至于民间的商人往来,也可以遵循日本旧例,互为最惠国不收关税。朝鲜国内有不少货物,是我们这里缺少的,前来换取粮食衣服,也免得朝鲜百姓死伤太多,助你们早日从困厄中脱身。”
  李卓霖不敢违逆,叩头称是,他心中却翻起了滔天巨浪,甚至比刚才侯玄演板着脸训斥他还要震惊。
  士农工商是儒家的排名,朝鲜深以为然,甚至比曾经的大明还要严明。
  但是就是这四民之末的商业,竟然得到了天朝上国的皇帝陛下亲自推荐,为本国的商人招揽生意。
  这在以往的中原汉人王朝,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如今这个帝国的富强人人皆知,原来这才是强国之本么?
  一颗种子在李卓霖的心中萌芽,固化的思维在这一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485章 这有何难
  侯玄演在南洋布武,意外地没有得到荷兰的强烈反应,葡萄牙势单力孤根本不敢跳出来逞能。
  此时的荷兰,正在欧洲和英国人剑拔弩张,一时间顾不上远东的殖民地。
  英国刚刚结束了内战,大力发展海军,野心勃勃。尤其是今年议会刚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
  本来人家规定的是自己国家的事,按道理讲辈的国家没法插手,但是国与国之间只看强弱,谁关心道理。。。
  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荷兰人怒不可遏地要求英国佬废除《航海条例》,英国人骨头也很硬,就是不松口。
  大战一触即发。。。
  这么多年来,作为海上的老大,荷兰人一向很是霸道。
  他们的崛起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超过了西班牙,成为了欧洲霸主。
  这群鸡贼的商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偷来了远航东方的航海图,旋即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
  1602年,荷兰商人和贵族联合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建立起一批武装商站。
  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
  在雅加达,他们建立了在亚洲的第一个殖民地,在非洲他们占领了好望角,建立了大片的殖民地。
  最让英国人不能忍的,是荷兰人在英国附近的海域打捞鱼虾,从捕鱼船上,都能看到不列颠岛的土地,然后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
  就在景祐五年,英荷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这一切侯玄演当然不知道,他还以为是因为自己的水师最近战绩骄人,让这些白皮人不敢继续放肆。
  很多时候见好就收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侯玄演这里不是,你都怕了我还含蓄什么,满剌加水师继续攻占南洋诸岛,不管上面是什么势力在当家做主。
  一时间南洋炮火连天,以龙首为标志的大明水师战舰,肆虐整个南太平洋。没攻下一个岛屿,上面原本主人像是滚雪球一样攒下的钱财,立刻易主。然后水师用这些钱,雇佣建筑商人建设工事,修葺破损战船,补贴伤亡战士。
  大明的建筑商们,就像是一群跟屁虫,跟在水师的屁股后面乐颠颠地修墙铺路赚大钱。
  满朝文武这才发现,皇帝陛下没有胡吹大气,他经略南洋的手段,的确是赚钱的,而且还是赚大钱。不光朝廷赚的盆满钵满,就连民间也跟着受益喝汤,帝国的领土还在不断地扩大。
  姚启圣带兵从满剌加出发,直接打到了缅甸国境,沿途的几个苏丹国全部被扫平。暹罗国王被活捉,再加上六个苏丹国,林林总总千人左右的王室成员,被押送往金陵。这里面随便提溜一个出来,不是国王就是公主,现在全是俘虏。
  这些人没有一个不肥的,国库内搜刮的民脂民膏也都为他人做了衣裳,各种奇珍异宝堆满了六十多宝船,和俘虏一起运往金陵。
  暹罗人的王宫内,水师的姚启圣和彭柱泽第一次会面,砥定南洋的两支兵马终于碰面了,一个从北往南,一个从南往北,彻底平定了南洋一锤。
  彭柱泽的官位高于姚启圣,而且爵位也高,年轻的姚启圣面带笑意,带着几个亲兵拜倒。
  彭柱泽赶紧上前扶起他来,捶了这个年轻人肩膀一下,笑道:“行啊你,打的比我还快,这么早就把暹罗人的老巢掏了。”
  姚启圣听他话里没有抱怨的意思,脸色也是发自真心的高兴,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
  自古以来统兵在外,就怕自己这种抢人主将风头的,功劳就这些,自己的表现太过耀眼,主将怎么会高兴。
  好在彭柱泽不明白汉人官场这些道道,只觉得任务完成了一半,可以早日回师凯旋,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高兴还来不及呢。
  姚启圣客气地说道:“这都是彭将军在北面牵制了暹罗人的兵力,让他们国内空虚,下官这才侥幸得手。”
  “哦,原来是这样啊。”彭柱泽点了点头,恍然大悟的样子。
  姚启圣一头黑线,自己客气一下没想到对方真的信了,你牵制个毛了啊,你那边一打暹罗人就怕的全都缩回国内了好吧。
  暹罗的皇宫修建的金碧辉煌,这里的百姓过的跟野人一样,但是皇室的奢靡超过常人的想象。彭柱泽搂着姚启圣的肩膀,说道:“别管是怎么赢得了,反正咱们打赢了,来,就在这暹罗人的皇宫里,咱们痛饮一杯。”
  已经有手下端上军中做好的饭菜,败了满满的一桌,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姚启圣坐在一个白色的椅子上,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坐着十分舒服。透过琉璃窗子,射进一缕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全身上下暖洋洋的。他顺手拿起一个酒杯,敬了坐在对面的彭柱泽一杯,然后说道:“将军,此番大获全胜,又为朝廷立了一功,想必回京之后一定可以得到陛下的赏赐,下官先预祝将军高升。”
  彭柱泽叹了口气,说道:“你不说这个,我还差点忘了,这几天可把我愁死了。”
  姚启圣轻咦了一声,问道:“将军有何事忧心?”
  “唉!当初离开金陵的时候,陛下叮嘱我顺道把缅甸打了,我问陛下以何名义出兵。谁知道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彭柱泽说起往事,有些不好意思。
  姚启圣百思不得其解,问道:“将军问的不错,又为何挨骂?不知道那缅甸怎么恶了陛下,陛下要征讨于他。”
  彭柱泽老脸一红,低声道:“原来那缅甸国王虽然为人不怎么着,但是丝毫没有得罪我们大明,陛下就是想要将其纳入靖南省。我一问发兵理由,陛下恼羞成怒,将我痛骂一顿,还说这点小事还用他说,让我自己想个理由出兵。你说这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非让我拿出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灭他一国,这可如何是好?”
  这件事在彭柱泽眼里,难如登天,但是姚启圣一听就了然于胸。怪不得打一个区区暹罗,朝廷派了二十万人马,还要自己从满剌加配合。原来陛下的胃口,不止是这么一点。。。
  想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这些一肚子坏水的读书人来说,简直太简单了,姚启圣奸笑一声,凑近了说道:“这有何难?”


第486章 连环计
  暹罗的旧皇宫内,姚启圣笑道:“将军可知道我们攻打暹罗用的是什么理由?”
  彭柱泽撇着嘴说道:“你当本将军是傻子不成,暹罗都灭国了,还不知出兵的理由?不就是他们攻打我们的安南么。”
  姚启圣说道:“着哇,安南是我们的国土,暹罗人打了,就是与大明为敌。但是缅甸呢?他们怎么可能脱身事外,暹罗时刻和缅甸对峙,为什么敢突然出兵攻打安南,我看八成是他们密谋好的。”
  彭柱泽倒吸一口气,说道:“如此理由便对一国开战,是不是。。。”
  姚启圣站起身来,走到彭柱泽身边,给他斟满酒,不急不缓地说道:“这一招叫捕风捉影,我可没打算就这么出兵,我们可以继续用第二招,无中生有。”
  “哦?说来听听。”
  姚启圣眼皮一抹,冷声道:“既然缅甸有如此嫌疑,我们便宣称暹罗皇帝承认,是缅甸国王让他出兵。然后我们便遣使让缅甸国王到此地来,说明其中原委。试想一下,他是缅甸之主,岂肯受我们这些明臣的摆布,肯定不会答应,而且多半对我们的使者态度不好。这样使者走到半路,我们就把他们送回金陵,对外宣称使者遇害。
  俗话说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我们派遣的使者在缅甸遇害,还能不出兵?”
  “不错!还是你的办法多,本将军现在就去找几个使者。”
  姚启圣赶忙摆手道:“不急不急,等我们将兵马布置到位,再遣使不迟。到时候以迅雷之势出兵,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我带兵到暹罗和缅甸交界,将军带兵到交趾以西,然后通知云贵兵马,集结在缅甸北部。只待使者回来,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最好是在年前得胜,擒缅王献与陛下,以贺新禧!”
  彭柱泽双手一拍,叫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侯玄演对缅甸,有着非灭不可的执念,所以他在收到暹罗的俘虏之后,再次降密旨,要彭柱泽攻克缅甸全境。
  一百年前,缅人莽应体统一缅甸全境,建立了缅甸东吁王朝,自立为王。
  从那之后这个国家就十分的嚣张,屡次主动挑事攻打暹罗和明朝。
  没错,就是他们主动攻打明朝。。。
  莽应体还知道点厉害,主要是打暹罗,在云南和大明制造点边境摩擦。但是他的后代野心膨胀,趁着大明内郊外困的时机,出动了数万大军进攻中国云南地区,很快占领了云南一部分地方,所占领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那时候正值万历年间,大明虽然江河日下,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廷派出刘綎和邓子龙两个大将,将缅军从所占领的城池赶了出去。从那之后缅甸就没完了,先后几次出兵云南,打了二十年活活把自己打垮了。
  如今的东吁王朝,应该是缅甸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王朝,若不是非要招惹大明,估计横扫东南亚这些小国不成问题。
  更恶心的后世历史上,缅甸搞得一出落井下石计,那才是真的下作。
  后世历史的永历帝朱由榔不敢和清兵对战,抛下李定国逃到缅甸,缅甸人借口当地百姓害怕,将随行的武将和士兵的武器收缴。然后就露出了真实面目,他们勒索威逼先是弄光了逃亡小朝廷的钱财,然后还强迫他们参加向新王宣誓效忠的仪式。
  当时的沐天波勃然大怒,怒斥缅甸人:“尔宣慰司原是我中国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来,是天朝上邦。你国王该在此应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将我君臣困在这里。……难道尔国王岂不知他是下邦?今天朝皇帝到此已经三年,不瞅不睬,是何道理?今又如何行此奸计?尔去告与尔国王,就说我天朝皇帝,不过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无生之地,岂受尔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虽在势穷,量尔国王不敢无礼。任尔国兵百万,象有千条,我君臣不过随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人来与尔国王算帐。”
  说完之后所有不降清跟着朱由榔逃到缅甸的大臣,都被杀戮一空,缅人骑兵驰入者梗永历帝所住的村庄,杀死了十五岁以上所有男人。屠戮后留命的,只有这些不幸官员的大约三百四十名寡妇孤儿。皇室中人不死的,也只有皇帝、太后、皇后、太子、公主、贵人、几名小太监、一名病残卫士。缅人把所有未死者赶出杀戮现场,监禁了三天,不给食物,不给水,也没有盥洗设施。然后,在寒冷的秋日,缅人准许他们回到原来住所,但不供应食物。
  最后缅甸人把奄奄一息的朱由榔交给了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