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策-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一齐调动,汝以为,吾军当与张文远、臧宣高一同攻打琅琊国还是顺势北上,攻打东莱郡?”
蒋钦指着眼前的沙盘,“幼平,依汝之见,当攻何处?”
“若是吾统军,便直取琅琊国沿岸,吾两万水师与徐州兵合兵一处,当有六七万之众,区区袁谭,手到擒来尔。”
“可琅琊国沿岸的哨楼亦有不少,青州铁骑若是得知吾军水师靠岸,无须半个时辰便可抵达海岸阻击,如此以来,吾军即便能登岸,死伤亦会惨重。”
“更何况,若是吾军两面夹击,只怕袁谭会顺势退回青州据守,这琅琊国,本就是曹操让与袁谭之地。”
周泰双眉微皱,“兄长言下之意是……”
蒋钦一巴掌拍在地图上那朝外探出的一根尖刺上,“取东莱,主公以此处为吾东海水师根基所在,此刻东莱全郡守军不过一二千人,攻取东莱之后,取北海郡、乐安国、齐国之地,可断袁谭退路,吾军两面夹击,或可将袁谭这一路兵马全部歼灭。”
周泰指了指泰山郡、北海郡,“兄长,这二郡乃是青州、徐州之重,守军不下五千,吾军仅有两万,若是袁谭在吾军偷袭东莱之际便立即撤军,当如何?”
“子义将军麾下六千骁骑营已赶至琅琊国外,随时可长驱直入,只要袁谭敢撤军,子义将军便可掩后追击,吾等大敌,非是袁谭主力大军,而是自北渡河而来的文丑,他本是河北上将,麾下又有一万精骑,吾军对付此人,只可据城而守,若是与其野战,只怕难有几成胜算。”
“兄长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区区文丑,若是遇上某周泰,某当能马上擒他。”
“汝莫要鲁莽,此战系吾江东之重,主公军令有言,吾海军水师除却汝这一部精锐外,其余大多是新募之卒,此战徐徐推进即可,不可轻敌冒进,若是遭逢大败,汝吾如何向主公交代?”
周泰动了动嘴,压低声音,“那汝吾该如何行事?”
“半个时辰后,出兵北上,不必绕行,自礁石圈外一路北上,直取东莱即可。”
“倘若袁军察觉,吾等该如何是好?”
蒋钦嘴角冷冽一笑,“汝吾麾下有两万大军,他袁谭若派两三万之兵来袭,汝吾可据城而守之,若是一部偏师,汝吾可败之,若是他举青州之兵而来,陈刺史当可尽取青州之地尔。”
晌午,二十几艘快船从郁洲山岛靠外的岛礁上驶出,沿途,每隔几里便有一艘快船停靠,当大队车船驶出,蒋钦、周泰二人各自立于一艘主舰船头。
“都督,主公命吾等在这些暗礁附近立下浮标,此战之后,吾等便可着手安排。”
蒋钦微微颔首,“不仅是暗礁附近的浮标,便是这些夜里瞧不见的暗流都得安排无人废船标记。”
“喏。”
“都督,听闻太史将军便是青州东莱人。”
“东莱黄县,此番曹军骑卒被编入骁骑营,尚需操练一番,前些日击败夏侯渊、曹纯两部精骑,子义将军所部战损也不小,此前吾本欲以东海水师战船运送子义将军精骑,吾军从琅琊国沿岸浅滩登陆,以骑卒从后背偷袭,冲垮袁军,因此而遭陈刺史拒之。”
“都督,听闻长社侯此战也已抵达任成国驻防,为何此战指挥调度的仍是陈刺史?”
蒋钦诧异地瞧了他一眼,“为何有此一问?”
“却是底下军士大多敬服徐司马。”
蒋钦苦笑着指了指他,“是因陈刺史昔日于温侯帐下之时,与曹操交战,败多胜少罢,而如今长社侯却连败曹操、刘备数阵,扬吾军声威,尔等便以为长社侯比陈刺史更为善战?”
蒋钦面色一板,“此乃荒谬之见。”
“论布阵、论用兵以正,或许长社侯稍胜一筹,但此地乃是徐州,陈刺史于徐州之地经略多年,每一寸土地都知之甚详,此战吴王以其为统帅,调度吾水陆七万大军,乃是六部合议之见,尔等切莫乱嚼舌根。”
“喏。”一众将校俱是垂下头去,不敢再言。
半日,数百艘战船便驶过琅琊国沿海,船帆高悬,在劲风中呼呼作响,玄色船身和那船头上飘扬的“吴”王战旗,在白日里显得无比耀眼。
“嘭”,一名哨兵跳下几丈高的哨楼,瞪大双眼看着几百丈外的船队,“敌敌敌……敌军战船北上,快,快回报刺史。”
“呼”,哨塔之上的狼烟被点燃,海风将狼烟一吹,烟雾盘旋着冲上天空,不多时,沿海数十座哨塔都点燃了狼烟,隔着数十里之外的袁谭大营,也在第一时间受到了沿海告急的战报。
第四百零六章 河北上将文丑
即丘袁军大营,连攻东海郯县两月未克,袁谭这段时日以来心中一直憋着一股火。
“曹操又败一阵,他竟命许褚那莽夫统军,如何能敌得过徐庶太史慈。”袁谭将手中的战报摔在案上,“尔等且议议,该如何攻破郯县,如今吾军已在这座城外待了两月,寸步未进,那臧霸当真如此难敌否?”
“非是臧霸善守,而是那张辽一直在侧翼以小部精骑牵制,吾军每逢连日攻城,疲乏之时,此人必能在侧翼给吾军致命一击。”堂下一人抬手一辑开口,袁谭闻声看去,正是他帐前如今为数不多的谋士辛评。
“张辽固然难以对付,可那陈宫也非善与之辈,吾军攻打郯县以来,此人多以智计破吾等良策,若非是他镇守此处,怕是吾等早已攻下东海附近诸县,将郯县团团围住。”坐在袁谭下首的乃是早年便有意扶持袁谭为大将军的郭图。
“吾军六万大军,臧霸、张辽所部合兵一处才三万,吾等亦不必另寻借口,若是再有一月攻不下东海,吾军便撤回青州罢。”袁谭重重地叹了口气,他借着六路大军讨伐江东之际,率军南下,正巧也避开了袁绍相召诸子回返邺城之事。
他本想着携大胜之势而归,让袁绍为之侧目,未曾想,如今徐州战事却陷入了焦灼。
郭图和辛评对视一眼,后者主动起身,“世子,吾军或可遣使命屯守任成国的张郃、高览率军南下,配合吾军攻击高顺所部。”
袁谭双眉紧锁,“如今曹操主动撤军梁国,怕是那徐元直已率军北上,他若欲遏制吾军咽喉,必进占彭城国,到时,他往西北可攻曹操治下郡县,往东北则可攻打吾军侧翼,那张郃、高览二人,本是背主之徒,吾焉能信之。”
郭图轻叹一声,“早年仲治与那张郃、高览亦有交情,不若汝便出使任成国罢。”
辛评起身朝着袁谭恭敬一辑,“评愿为世子奔走。”
“如此,便有劳仲治矣。”袁谭目送辛评离帐,正欲开口,却见一名军卒快步闯入帐内,几步行至近前便单膝下跪,“报……禀报刺史,琅琊国沿岸狼烟告急,江东大批战船沿海而上,船上满载兵卒军械,战船约五百余艘,延绵二十里。”
袁谭猛地站起身来,“五百余艘?江东军何来这么多战船?”
他看了一眼帐内文武,“此前本刺史不是已命快船沿海巡视,为何未曾察觉江东水师?”
郭图轻叹了口气,“想必是东海岛礁太多,江东军早以战船载着军士藏匿其中,此番江东水师大张旗鼓,五百余艘战船沿海北上,偷袭吾军后路,至少筹谋数月之久。”
“五百余艘战船,可全是江东车船?”
“正是。”
袁谭双眉紧锁,“那得有两三万之兵。”
“除却随船民夫、船夫,当有两万可战之兵。”郭图一手抚须,“只是不知他们是攻取琅琊国北部诸县还是欲往青州。”
“以公则之见,当如何?”
郭图深深地看了一眼袁谭,“世子若仍愿孤注一掷,攻打郯县,某倒是还有一策。”
袁谭面色一喜,“计将安出?”
“还请世子命北来文丑将军率军即刻赶赴东莱郡,无论江东水师自何处登岸,十日之内必有战报传来,青州沿海地势平坦,以文丑将军麾下一万精骑,可围住江东水师,大海广阔,吾军若再以快船沿海布防,适时截其粮草,或可将江东水师困于内陆。”
“可此非长久之计,若徐庶率军北上,那太史慈麾下精骑亦会北来,到时吾军中骑兵与其交战,只怕胜负难料,文丑将军所部一万精骑,乃是吾向父王讨要精锐,正是为野战建功,若是被江东水师牵制,吾军又少一臂助尔。”
“辛评前往任成国需数日,传回急报早则七八日,晚则十日,吾军可趁这几日退兵开阳。”
“为何退兵?”袁谭非是不知兵之人,他强攻郯县两月,此刻郯县的城墙已有多处破损,若是此刻撤兵,必定是前功尽弃。
“以退为进尔,江东水师已北上,那徐庶必定已抵达彭城国,张辽、高顺势必已率军赶赴郯县,吾军此刻撤军,大可丢盔弃甲,狼狈一些,引江东军来攻。”
说着,郭图郑重地朝着袁谭一辑,“敢问世子,若太史慈不至,以世子麾下铁骑迎战张辽、臧霸,可有几成胜算?”
“七成。”袁谭思忖顷刻便答道。
“如此,吾军便可一战。”
“可……”袁谭很想说,官渡之战时,自家胜算足有十成,却仍是败给曹操,十几万河北精锐一朝尽丧,若非其父于河北十载积威,怕是这河北基业早已被曹操所夺。
“世子,今曹操率军北撤,孙权命鲁肃屯兵上党,对吾并州之地虎视眈眈,邺王大业,全仰仗几位公子,世子那长兄,若想继承基业,无战功如何而立?纵观天下,昔日吴王刘奇起兵之时,亦不过率数百步卒尔,若非其率部单枪匹马战孙贲之勇名为其父刘繇看重,后来如何有他率千人横扫江东四郡,独占五州之地,称雄江南之基业?”
袁谭踱步在帐内来回走动,“公则,汝所言不错,不过吾青州之兵不比河北,亦不比中原,早年为黄巾军、泰山贼之祸,如今青州百姓不多,若是此战吾军战败,哪怕还有一半兵卒,怕也难以招架江东军水陆夹击。”
郭图微微咬牙,回身看了一眼四周,一众文臣武将十分识趣,各自起身朝着袁谭抬手一辑,徐徐退出大帐。
“世子,如今邺王尚在,若是世子败兵,倒不如撤回河北,尚有东山再起之日,可若是邺王旦有闪失,世子再败,可就再无退路。更何况,此战,江东并无精骑,太史慈不至,吾军野战必能胜过江东。”
袁谭面色阴晴不定,思忖了许久,方才抬头迎上郭图期待的目光,“这一战,本刺史要亲自督战。”
“郭图愿与世子同乘一车。”
袁谭大喜,“善。”
第四百零七章 孤,同乡矣!
五月上旬,当东莱沿海的渔民仍在海风肆掠的天气蹲在海边晒着渔网之际,海面上突然出现无数细微的黑影。
“船。”随着一名奔跑在沙滩上戏水的孩童停下脚步,伸出一只手指着远处惊呼,所有的视线都汇聚到远处的海面上。
“嗡……”军号响,伴随着隆隆战鼓声,上百艘快船离开船队,迅速驶向沙滩。
“走,快走。”海边的成年夫妇纷纷跑向孩童,将其抱在怀中,往回奔走。
“哗啦”然而,最先冲上沙滩的快船上的军士,几乎不做停留,鱼贯数十人率先冲上沙滩,径直朝着他们奔来。
“啊……”一名妇人惊呼一声,只能是捂着自家孩童的双眼蹲下,眼见着手中拿着短刀的魁梧军汉冲到跟前,她浑身都在发颤。
“不要杀吾,不要杀吾。”
她浑身颤栗着,螓首和孩童依偎在一处,可是,过了许久,四周的脚步却是渐渐远去,那些披着玄色战甲的军汉,竟是未曾对她们下手。
当她一脸狐疑地朝前望去,却见那最先登岸的军汉早已是跑向了县城方向,还有零星几人拉着那些渔村的汉子在问路。
当他回眸看去,却见那些大型的楼船大多在礁石弥漫的百米之外下锚,船上的军士或涉水而行,或以小船登岸。
开阔的视野之中,密密麻麻地的人影,几乎占据了整个海岸,她不过寻常妇人,哪里见过这么多人。
“嗒嗒嗒”,她眼见着一名被众多军士拥簇的一名魁梧战将,正翻身乘骑到战马之上,那战马似乎有些晕头转向,在原地踱步许久方才好转,朝她缓缓走来。
“如今这世道兵荒马乱,汝快些带着孩童回家罢。”战将行至妇人身侧,看了一眼她怀中有些瘦黑孩童,微微一笑道。
“喏。”妇人不敢抬头,小跑着带着孩童远去,直到跑出几里外,她才瞧见了村子,回头看时,正好瞧见那立于岸边高处的一面玄色蛟龙大旗。
即便她未曾蒙学,夫家也不过是贫贱之民,倒也碰巧认得这个“吴”字。
“汝快些进来。”她刚走进村门,便被自家夫君拉进门内,随后木制的大门被掩上,一群村里时常捕鱼的汉子手持鱼叉和粗制滥造的刀枪立于门边,更有猎户手中持着长弓铁箭,随时准备反抗。
但村外那些军士,却是隔着几十步的栅栏便绕行,根本不从村落经过。
足足两个时辰,目送大批军士从海岸离去,隔着几里外的沙滩外,还有几千民夫和一千军士看守战船,到这时,才有一名文士带着两名魁梧的军士来到村落门前。
“吾乃江东吴王帐下东海水师司马吴季,诸位不必惊慌,吾军此来,是奉天子诏令,讨伐叛逆袁谭,收复青州之土。”
“还请打开寨门,让吾等三人入内,与诸位闲谈今后吾江东治下事宜。”
一时间,整个村落的人都有些犹豫不决,最终,还是一名老者下令打开了寨门。
“吾江东治下,需对尔等家中户头登记造册,按尔等家中丁员发放粮草,至于募兵之事,尔等亦无需多虑,五户抽一人即可,作为屯田兵,每岁只操练夏冬,乃是农闲操练,不会有违农时……”
紧接着,和这群人相谈甚欢的吴季又命麾下儿郎携带的海中贝类,捕获的鲨鱼鱼肉分与村中众人,皆大欢喜,在得到村民信任之后,吴季却婉拒了他们相留晚膳的请求,回到了沙滩上,在沙滩上点燃篝火,和看守战船的军士们一同用膳。
与此同时,在隔着不远处的县城内,猝不及防被攻下的城内,人心惶惶,也有一名营中刀笔小吏行至长街上,命军士将城中百姓聚拢过来,当着众人分与鱼肉、贝类,并且将屯田、募兵、减税事宜一一告知众人。
“尔等或许有所不知,吾江东军上将太史慈将军,便是汝东莱郡黄县人士。”
闻言,长街上一片哗然,太史慈,那是谁?
青州黄巾军之乱时,北海太守孔融被围,太史慈单枪匹马闯出数万军阵,去平原求得刘备援军解围,自此,青州上下遍播太史慈功绩。
他之勇名,也让整个青州上下的精壮为之侧目。
“当今吴王,天子宗室之弟,亦是东莱郡牟平人士。”
“哗”,这下,整个长街上的人行人都陷入了乱糟糟的争论之中。
“听闻吴王刘奇乃是齐悼惠王之后,其父刘正礼乃是昔日太尉刘宠之后。”
“不错,听老辈人言,似乎当年其父举孝廉之后便前往徐州下邑为吏,早已是举家南迁,此后再未回返过青州。”
“可他们到底还是吾青州人士。”
“吴王有命,吾江东军进青州,分文不取,不得扰民,此外,但凡吾江东军收复青州一城一县之地,皆免税一载,尔等优先登记造册者,可先行入选屯田营,可早日分配田亩。此外,吴王有意在沿海兴建盐坊,尔等之中,若有自愿前往者,都可到吾这里登记,每月皆有俸禄。”
一名青年士子藏于人群之中,一手抚须轻笑:“吴王到底是吾青州人士,待同乡不薄矣。”
“听闻吴王封国为江东四郡,当今天子却是有些不美,若是将东莱郡郡划给吴王,吾等亦是其封国之民尔。”
“即便不是封国之民又如何?免税一载,还有钱粮田亩相赠,此恩德对吾等同乡之民,已是厚重。”
“待吴王回乡之日,吾等必要出城十里相迎。”
“不错,当同往之。”
也不知是谁率先下拜,高声呼喊:“谢吴王恩赏。”
场中几千百姓齐刷刷跪倒在长街之上,叩首齐呼:“谢吴王恩赏。”
主持安民之事的军中小吏满心雀喜,他因年过三十而无心科举,此番若能率先将这一城民心收拢,他必能立下大功,莫说连升三级,至少这一城县长之位,却是非他莫属。
镇守城头的校尉一脸欣慰地看着长街下方,“青州之民,乃吴王同乡,未曾想,竟如吾江东之民这般,如此拥戴吴王。”
第四百零八章 望风而降
半日之后,东莱郡治所黄县城下,数千军卒列阵排开,周泰持刀拍马行至城前,“吾乃江东水师都督周泰,城上守将可敢出来一见。”
“吾乃东莱太守管统,城外黑厮,汝便是那江东刘奇小儿帐下的部将乎?本将军劝汝还是早些离去罢,若是晚上片刻,莫怪本将军率军杀出城来,将汝麾下这些散兵游勇一并打杀。”
周泰冷冷地扫了一眼城头,“管统?无名之辈尔,吾周泰在江东军中,与青州太史慈将军亦曾把臂言欢,他亦曾称赞本将军武艺,不知汝手中长枪比太史将军如何?”
“太史慈?”城头上,大多是青州本地招募之兵,原本追随袁谭渡河南下,攻占青州的老卒,如今大多在琅琊国和江东军厮杀,本地之人,岂能不晓太史慈的大名。
“管统,汝莫要执迷不悟,吾江东军南北两路并进,水陆十万大军,更有太史将军麾下骁骑营精骑驰援,汝若愿降,汝仍是这东莱太守,待吾上表主公,还能为汝谋得一个军功爵。”
管统目光闪烁,“周泰,休要辱吾,汝欲夺城,便来攻罢。”
周泰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勒马回头,退出城门外两百步,命军士席地而坐歇息。
管统不明所以,却不敢离去,下令让城中民夫精壮前来驰援,此刻城中守军不过两千步卒,而城外光是周泰一部便有五六千之众。
敌我双方实力相差太大,管统即便有意坚守此城,顽抗到底,却也极难。
更何况这是江东军,如今天下的常胜之师,且吴王刘奇、江东上将太史慈俱是青州人士,这几日,城中或多或少都在流传此事。
管统早已下令制止,却止不住。
一个多时辰之后,陆续有不少木车行至城外,一架架云梯在城外迅速组装好,城外的军士也都纷纷站起身来,开始列队。
“将军,敌军准备攻城矣。”
管统看了一眼四周,“传令,坚守城头,不得有失,将士阵亡,则民夫顶上,刺史信重,命本将军镇守东莱,若是有失,本将死罪,尔等亦当斩。”
“喏。”城头上士气大增,不少兵卒纷纷紧了紧手中握着的兵刃。
只是,又等了一个时辰,城外敌军仍未攻城。
不久之后,他们才看到城外又有一批车马赶至,这一次竟是运来不少床弩和投石车。
“江东军北上以战船登陆,竟然还携带有如此多的床弩和投石车?”管统满脸肃然,他即便常年驻守在北地,也曾听过江东军的攻城利器。
“太守有所不知,此番江东军北上战船怕是有五百余艘,每一艘战船上为装载军士、粮草,即便拆除水战所用器械,亦可留下一架投石车和两张床弩,而五百余艘,则有五百多架投石车和一千余张床弩。”
管统闻言为之骇然,“可刺史已命文丑将军率一万精骑赶来驰援,江东军怎敢与吾军鏖战,若是继续拖延,沿海诸县小城,根本不足以抵挡吾军反扑,黄县才是东莱之重,他们又岂会有意拖延攻城?”
跟在他身侧的文士微微摇头,伸手一指城外,“将军,汝吾还是暂且下令城头上的军士退避罢,江东军随行并未准备太多石弹,但箭矢总归是有的,若是给他们一两个时辰开采石弹,怕是这黄县也守不住矣。”
管统咬紧牙关,“吾受刺史大恩,当宁死不降。”
一刻钟后,城头被一波箭雨洗礼,看着石墙之上插着一根根如同横梁一般的箭矢,躲在城墙马道处的管统一脸骇人,此刻留守城头上的五百军士直接倒下上百余人,不等他命民夫上去收敛尸体,救下伤兵,城外的弓弦声再次响起。
一个时辰,城外竟是将二十波床弩使用的箭矢全部射光,正当管统松了口气之际,城外那上百架投石车已经开始抛射石弹。
这一次,便是城墙马道之上也时刻遭受着石弹的洗礼,根本挡不住。
管统亲眼目睹一名举着盾牌的军士被石弹砸到身上,浑身血肉模糊一片,变成一滩肉泥。
他几步之内,便到了七八具尸体,若非是他有数十名亲卫护着,怕是早已步了这些人的后程。
“官渡之战时,曹军投石车何等威势,未曾想,如今江东军这投石车,威力更胜一筹,那些投石车于城外两百步外抛射,竟也能砸到城内,将城门后方的城墙马道和街道覆盖。”
“将军,护城河被填平,敌军开始用云梯攻城矣。”
“快,下令军士,立即登城据守。”
很快,管统带着人击退一波攻势,城下倒下一两百具尸体,在江东军退过护城河之后,城外的石弹再一次洗礼了城头。
管统看着城墙上堆积了厚厚一层的尸体,整张脸的表情都有些凝重。
“将军,城外江东军又攻城矣。”
管统无奈,提枪上前,“上,杀退敌军。”
连续十几波,天色渐晚,管统一手扒着城墙垛口,看了一眼四周,“吾军还剩多少儿郎?”
“回禀将军,可战之士不过六百余众。”
管统看着城外再次汇聚的军士,“敌军便不知疲惫乎?”
“传令,将府库中的金钱全部奖给守城的民夫,给他们披甲,若是府库中的甲胄不足,那便从之前的袍泽尸体上扒下来给他们换上,一并登城,死战。”
“喏。”
待到军士离去,管统也看到了城墙下方射来的一阵箭雨,他几乎毫不犹豫便朝下一蹲,身后自然有人举盾为他遮掩,头顶“铛铛铛”的箭矢撞击声延绵不绝,直到十几息过后,他听到一阵急促的喘息声,寻着城外垛口处出现的一道黑影抬手一枪便直接刺出。
“铛。”然而,这一枪却没有刺中来敌,管统一脸震惊地看向城外之际,一把大刀已经落到了他的头顶。
“锵”刀枪撞击在一处,管统整个人朝后抛飞出去,重重地砸在内城墙之上,落地之时,他只觉得浑身筋骨都早已不是自己的,当他挣扎着想要爬起身来之际,一杆长刀已经落到了他的脖间。
“主将已被吾生擒,尔等还不束手就擒。”伴随着周泰一声大喝,城墙上厮杀的军士都下意识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回头看来。
半个时辰之后,黄县县衙被周泰占据,他冷冷地瞧了一眼油盐不进的管统,命人将其送往大牢看押。
次日一早,周泰与蒋钦传檄各处,整个东莱郡十余县数十城关,竟在两日之内,望风而降。
与此同时,相隔二十里外,大队身披铁甲的骑卒也在朝着东莱郡赶来,那一面在夏日爽风中的“文”字大旗,迎风招展,隔着很远便被江东军哨骑察觉。
文丑,来了!
第四百零九章 周泰战文丑
即墨,当周泰率军正好和蒋钦所部汇合,文丑便已在城外堵住了他们的去路。
“将军,即墨城矮,吾军是否要等齐国、乐安国、北海三地的援军赶至再行攻城。”
文丑凝视着城头,“城头之上高挂免战牌,这二人分明是不欲出城迎战吾军,且城外各处城门多有车辙,怕是他二人早知本将军将至,早已是将随军的粮草、军械全部搬入城内,准备坚守。”
“将军,吾军是否要夺回东莱各县,将其困于城内。”
文丑微微摇头,“东莱之地,偏居海外,取之无用,困住这江东水师即可,待谭公子回师即可围剿这一部兵马。”
跟在他身后的副将有些意外,“将军,那吾军是否在城外扎营。”
“撤回胶东,留哨骑监视便是,本将军可没闲工夫陪城中这些鼠辈在这儿软磨硬泡。”
“驾”,大队骑兵来得快,去得也快,城头上的一群将校各自看了一眼,周泰一巴掌拍在城墙垛口处,“兄长,汝不命吾出战,这文丑却是自个儿吓跑了。”
蒋钦双眉微皱,“未曾想,这文丑竟是来得这么快。”
“来得快又如何,他麾下皆是骑兵,焉能攻城。”周泰毫不在意地看着城外,“他率军往西北而去,怕是准备夜宿胶东城内,不过城外仍有哨骑监视,兄长,汝吾该如何行事。”
“自是按陈刺史将令,坚守即墨,幼平,黄县交由金奇将军镇守汝以为如何?”
周泰双眉微皱,“文丑不愧河北上将,此人以骑兵而来,进退有度,当是知兵之人,若他攻黄县,东莱难守。”
蒋钦微微摇头,“可他不会攻黄县,他只会困住吾军。”
“兄长,汝以为,那袁谭是否会率军回救?”
“汝吾启程之前,子义将军骁骑营六千精骑便已杀至东海大营,若他回师,吾军掩后追杀,琅琊国之地,地势平坦,子义将军先以重骑冲阵,再以轻骑突击,必可大获全胜。倘若那袁谭身侧郭图、辛评非无能之辈,他二人必将劝袁谭与吾军在开阳、即丘一带决战。”
“可吾军攻下即墨之后,袁谭军北地粮道已断。”
蒋钦笑着看了一眼他,“幼平,这些日船上那位伴读先生为汝讲授颇多啊。”
周泰面色一红,“兄长莫要取笑吾,吾军率军抵达青州之后,北地亦有吴卫密报呈来,那曹操已命泰山太守吕虔率军攻取济南国,若是曹操能取青州北地数郡,当可与吾军一同共分青州。”
蒋钦凝视着城外的黑暗,“可主公之命,却是全取青州,否则,吾军水师断然不能如在长江之上那般纵横驰聘。”
周泰凝视着城外,“不若,明日吾军摆开阵势,与那文丑战上一阵。”
“汝可有把握?”蒋钦回眸看了一眼周泰,认真说道。
“未有,但可一试。”
“明日,予汝五百校刀手出城迎战。”
“善。”
当天色亮起,地平线上,那原本退走的文丑铁骑又卷土而来。
“咔咔咔咔……”即墨城门大开,手持长刀的周泰拍马出城,身后五百校刀手各自提着一柄长刀跟在他身后,城头上,蒋钦一脸肃穆地看着城外,在内城墙之下,已经有近两百架投石车载好石弹,蓄势待发。
“文丑,可认得爷爷周泰乎?”周泰凝视着对面这员战将,此人瘦脸长髯,浑身健硕,手中那一杆长刀皆是由精铁锻造而成,怕是至少有数十斤之重。
“无名之辈,不足挂齿。”文丑右臂微微抬起,长刀朝前一扬,刀尖直指对面的周泰,“本将军乃河北上将,一刀便可取汝首级。”
“不过是曹操的手下败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