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吴策-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其同时,与陷阵营前军接战的大军,也纷纷后撤。
    “撤了,这是为何,只要史涣将军率亲卫上阵,拖住高顺前军,两翼骑军便能顺势冲垮高顺中军的阵角,此战,必是史涣将军取胜才是……”立于文稷身侧的城门小校忍不住疑惑道。
    文稷淡淡地瞧了他一眼,“再战下去,无济于事。”
    “这是为何?”
    “汝且看两军伤亡。”
    小校临时朝着城外看去,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不等他开口,文稷便凝神道:“这一战,高顺帐下顶多死伤一百余众,反观史涣所部,骑兵当有一二百人,步卒三四百人。”
    小校面色有些难看,“为何会如此?”
    “吾等上阵杀敌,调度全军,并非昔日淮阴侯那般,多多益善,反倒是如曹丞相所言,兵不在多,在于精,高顺所部陷阵营,原本已于徐州之战尽末,未曾想,大半载,便再度成军,并且,他们身上的甲胄,怕已是江东军中最为精良所在。”
    说到这里,了解曹军情况的文稷满脸复杂地叹了口气,“吾在丞相帐下为将已有十载,虎豹骑从成军之后,一千至三千,三千至五千,徐州之战后,如今还未恢复元气,未曾想,江东竟是比吾中原之地,还要富裕。”
    小校微微摇头,“只怕江东非是比中原富裕,昔日欧冶子铸剑,亦是在吴中之地,吴中多有铁矿,铸造这等甲胄,远比吾中原之地更易。”
    文稷微微颔首,“中原历经多年征伐,先有黄巾为祸,后有近十载刀兵之祸,便是有钱粮铸兵,大多也提前用于他处……”
    “将军,史涣退了。”高顺副将朝他拱手一辑,眼中满是惊喜之色。
    高顺看了一眼战场,“立即打扫战场,全军撤入城内休整。”
    “喏。”
    随着亲卫策马行至城门前,城门随即打开,文稷率领城中将校行至高顺面前,“高将军神威,史涣虽勇,却非将军之敌也,今日以一千五百击破五千,将军之名,当传遍大江南北。”
    高顺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某并非图虚名之辈,今日史涣撤兵,是因这下邳、沛国等地,仅剩他一支曹军而已。”
    说完,高顺自顾自地抬脚走上城墙马道。
    文稷目光复杂地看向高顺,“昔日吕布帐下有如此良将,竟还会败于曹丞相之手,真是让人叹惋啊。”
    言罢,文稷跟着走上城墙,看着落日尽头,已经渐渐消失的曹军战旗,心中苦涩,“吾率下邳之兵归降之日起,怕再也无回曹丞相帐下之日矣。”
    不多时,他从高顺帐下讨来一柄朴刀,拎在手中掂量着重量,他伸手抚摸刀刃,感受着来自刃口的轻微刺痛,他目光一颤,“如此神兵,当真千军辟易也。”

第两百八十章 淮河渡上遍地浮桥
    是夜,史涣接到了一封战报。
    他痛苦地望着北边,“丞相,公刘有负重托,未能救得车刺史啊。”
    “将军,罪不在汝,吾等须得镇守沛国之地,焉能再顾下邳,是他车胃擅自出战,中了张辽、臧霸的埋伏,丞相又岂能因此怪罪将军。”史戴一脸不满地答道。
    “只恨未能擒杀高顺。”史勇脸上有些失落。
    史涣正欲开口解释,不远处再有马蹄传来,“报……禀报将军,陈相国传讯,淮河南岸,已搭建十余座浮桥,徐庶已命吕岱、徐盛、潘璋、纪宁等将汇聚南岸,准备渡河。”
    “什么?”史涣面色大变,“约有多少兵马?”
    传令兵呈上战报,“回禀将军,去岁淮北之战时,江东军调屯田兵组建淮南营便有两万兵马,再有纪宁、潘璋二部合一万兵马,庐江营吕岱、徐盛所部一万五千人,应有四万五千人。”
    史涣满脸凝重,“丞相北去迎战袁绍之际,需派兵分守各处,然淮河沿岸,郡县何其多也,吾等亦只能仰仗淮河之险,严守豫州各郡。”
    还有一句话史涣没有提及,留守许昌的尚书令荀文若在他出发之际,给了他一道诏令,若是徐州不可守,可收缩兵力,守住豫州诸郡县即可。
    “全速回返沛国。”史涣下令之后,脑中便陷入沉思,江东军淮南营昔日是抽调江东屯田兵,仅仅是守备淮南,岂会需要这么多的军士,怕大多都是留于淮南开垦田亩,以供南迁的数十万百姓生存。
    而且,史涣知晓,江东军驻守在交州防备士氏一族的兵马便有三万之多,荆襄局势更是牵扯了江东大部兵力,如此,淮南一线,顶多有三万兵马,这还要算上各地守备的兵力。
    只是三万兵马,若是全部渡河,也足以让他们焦头烂额了。
    如今汝南太守满宠、沛国中领军史涣,陈郡粱习,还有屯驻在汝南门户的李通,这几路兵马加起来,也不足两万人。
    他们须得提防如今分割南阳郡的刘备、孙权,还得时刻驰援淮北的战事,分身乏术。
    史涣有些沮丧,他今日被高顺一千五百陷阵营给逼退,的确是有些难堪。但他也知晓,高顺这厮分明是料定他不敢死拼。
    行至沛国境内,史涣看着前路,一脸迷茫,“如今车胃为张辽所斩,下邳被高顺所夺,怕是此番江东军图谋的,乃是徐州之地啊。”
    史涣想了想,又命随行的文吏在野地里写了一份急报,呈往许昌,他也是尽人事,听天命,毕竟如今风雨飘摇,原本看似天下诸侯中,雄踞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如今却落入了下乘。
    次日快至晌午,史涣方才抵达淮河沿岸。
    当他顺着宽敞的河面看去,这才发现,河上并无浮尸顺水流下。
    “还未渡河吗?还是江东军已被吾军击退?”史涣,率队赶至汝阴大营。
    “末将史涣,拜见太守、国相。”
    “公刘将军率军驰援下邳,为何不取下邳以拒张辽、臧霸?”堂上满宠,一脸正气凛然。昔日淮南之战,他为江东军所擒,被他视为一生之耻,若非后来吴侯刘奇主动提出以战马交换俘虏,他如今只怕还在江东军所谓的战俘营中受难。
    “末将无能,抵达下邳之后,此城已为高顺所占,两军野战,末将虽能将其击溃,但必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五六百人,即便夺回下邳,亦不能守之。”
    “如此,便让车刺史身陷绝境?”满宠冷声道。
    史涣猛地跪倒在地,“还请太守治罪。”
    一时间,帐内文武噤若寒蝉,满宠治狱严苛之名在中原之地可是路人皆知,他又是丞相看重之人,此次淮北之战,亦是调度之将,他们又焉敢出言得罪。
    “汝率军远来,本疲乏不堪,但汝此战有懈怠之罪,今夜便罚汝守夜,若江东军靠浮桥渡河,汝当身先士卒,守住沿岸。”
    “喏。”史涣松了口气,果然,满宠并非铁石心肠。
    “入列吧。”
    “喏。”史涣随即起身站到武将上首。
    帐内十余人,将校大多都不出众,仅有史涣身侧的粱习,以西曹令史兼任着一军之长,此人,亦有勇武。
    “汉瑜,白日是汝巡视淮河沿岸,将白日的战报告知众位罢。”满宠看了一眼身侧眯着双眼,一直默不作声的陈珪。
    “喏。”陈珪朝他施了一礼,转身看向面前一众文武,“白日一战,江东军兵分三路渡河,于上游阳泉,徐盛率军五千渡河,为吾军烧毁浮桥所阻,斩杀兵卒近百人。潘璋于下游义成渡河,先杀败吾军一阵,后为粱习将军援军抵达,将其击退,今其夺了洨县,想来,公刘将军回返之时亦有遇见。”
    史涣微微颔首,“正是如此。”
    “此外,徐庶命苏飞、尤突二将,先后沿河搭建数处浮桥,若非吾军发现得早,怕是早已有被其趁机渡河。”
    “依诸位所看,徐元直,是否是在虚张声势?”满宠环视一眼帐内文武,出声询问道。
    “以吾之见,江东军此番出兵,当在图谋六十万民之徐州。”史涣出列答道。
    “公刘此言,可有依据?”陈珪惊讶道。
    “若是劫掠吾徐州、淮北之百姓,当可长驱直入,引吾军围攻,再多设浮桥,沿浮桥将百姓迁往淮南,效仿去岁徐州之战即可,如今,车刺史为张辽、臧霸所害,纵观下邳之地,再无兵马驻守,若是张辽、臧霸、高顺合兵一处,大可继续向北进兵。”
    “只是……如今徐州有仲德调度,此三人又岂敢……”陈珪双眉微皱道。
    满宠冷然一笑,“汉瑜莫要忘了,昔日吕布亡时,他身侧那人,可随张辽、高顺等将一同降了江东。”
    “以伯宁之言,莫非此战,乃是陈宫定计?”
    “自是如此。”满宠一脸担忧,“仲德率军镇守青州沿河之地,东有袁谭,北有袁绍,怕是难以防范南面之地,淮河沿岸,吾等分兵把守,亦分身乏术,怕是徐州此番,必是难守。”
    很抱歉,之前本章出现重复段落,不会影响订阅币,已删除,多谢指出!!!

第两百八十一章 以战养战
    “沙沙沙”晚春的雨,来得很急,顺着屋檐串成线,落在街道上,落在窗边。
    徐庶正坐在寿春的扬州司马府内,一言不发。
    “报……禀报司马,沿河哨卒快马来报,史涣已率军撤回汝阴大营。”
    徐庶摆了摆手,传令兵顺势下去。
    “报……禀报司马,君理将军来报,已率战船抵达琅琊国海岸线。”
    徐庶双眉微皱,“自海上呈报,须得自海西出海之际便呈送战报,便是四百里加急,亦需一日一夜,看来如今君理将军所部水师,必已攻下琅琊国数县。”
    他猛地伸手将案上书信递给身侧的文吏,“传令公台,命其率军坐镇下邳,命臧霸率军攻取彭城国,命张辽即可率军北上,先取东海郡。”
    “喏。”
    徐庶扫了一眼帐前的尤突,“汝即刻随本军师赶往前线大营,吾军既要攻取徐州,那么,汝阴大营的兵马,须让他们全线紧迫。”
    言罢,徐庶从岸上拿起一封书信,“吴卫可有子扬先生回信?”
    “回禀司马,三日前有过一封书信,算算时候,子扬先生当已抵达新野。”
    “善。”
    “军师,吾军若联刘玄德,此人会依附吾等否?”
    徐庶一手抚须,看了一眼身侧的小吏,“以汝之见,当如何?”
    “刘玄德此人,非久居人下之辈,只怕是养虎为患,况且他如今又和孙刘结盟,怕是……”
    徐庶微微摇头,“他如今恶了曹操,若是再恶吾江东,天下之大,当再无他立足之地尔。”
    在小吏似懂非懂间,徐庶已迈步走出府外,他翻身落座于马背上,一手拉着缰绳,回望着府内。
    “如今江东也不缺粮,一载后,淮南亦能靠新辟耕田自足,只是,南迁数十万百姓,须得供养,无力供粮他处。”
    “驾”徐庶策马在前,马背上挂着长剑,他身后跟着十余名乘骑着战马的军士,踏着夜里的雨水搅烂的稀泥,往北而行。
    与此同时,远在比阳县城之内,亦是细雨绵绵。
    “啪”张飞将酒坛放到案上,看着外边的雨水,满脸不悦,“二位兄长率军屯驻新野,俺却要拒那李通小贼,驻守比阳,此人不过区区无名之辈,依俺看来,一矛下去捅几个窟窿也就了事,为何还要放任他区区三千兵马屯驻阴陵,在俺面前耀武扬威。”
    “三将军所言甚是。”
    “以三将军之勇,那李通必不敢轻视,不过三将军也不能妄动,吾等受主公重托,须得守住此南阳东南门户。”
    张飞满脸戾气地瞪了一眼身侧二将,“莫非本将军行事,还需向汝二人汇报不成?”
    二人吓得浑身一颤,立即匍匐在地,“不敢,不敢。”
    “报……禀报将军……”正在此时,一名穿着蓑衣的军士自屋外而来,于门前便单膝下跪,不敢将雨水带入堂内。
    “禀报将军,县衙外有人求见。”
    “何人?”张飞面色一惊,伸手直接将酒坛藏到案下。
    “扬州长史刘子扬。”
    “刘晔?他来作甚?”张飞抓耳挠腮,想了想,伸手一指,“快,将他请进来。”
    “喏。”
    不多时,门外脚步声响起,戴着小冠的刘晔迈步入内,朝着张飞恭敬一辑,“扬州长史刘晔,拜见三将军。”
    “长史不必多礼。”张飞起身,抬手还了一辑,按官位,他应在刘晔之下。
    “不知长史此来,可有要事?”
    刘晔朝着张飞再次一辑,“却是送皇叔一州之地尔。”
    张飞微微一愣,随即面色一喜,“此话何解?”
    “吴侯已发兵十万,渡淮河北伐曹操,如今大军已先克下邳、洨县等地,吾军势如破竹,半月之内,便能收复徐州六郡。”
    “那与吾兄长何干?”张飞也不傻,你们打得热闹,攻下曹操城池,他们又能捞得到什么好处?
    “吴侯有意与皇叔结盟,按天子诏令,兵分两路,共讨豫州各地,以皇叔帐下之精兵强将,击破阴陵李通,当不在话下,到时,有吾江东军牵制淮北一线的曹军,皇叔当可率军长驱直入,直取许昌,迎回天子,做那匡扶大汉头功之臣。”
    张飞顿时猛地拍案,“甚好。”
    言罢,他又恢复了冷静,“此时还须得知会吾家兄长才是。”
    “吾此行愿往新野,将吴侯亲笔书信交与皇叔,不过,此行带来钱粮甲胄,还请三将军接下。”
    张飞闻言,双眼一亮,“竟有钱粮甲胄?”
    “钱只三十万,粮草万石,上等战甲一千具,兵刃无数。”
    张飞上前重重拍了拍刘晔的肩膀,“吴侯当真仁义。”说完,他抱拳朝着刘晔一辑,“俺待兄长谢过了。”
    言罢,张飞拉着刘晔走出堂外,“这外边还在下雨,道路湿滑难行,吾即可命人为长史备下车驾,送长史前往新野。”
    “如此,便多谢三将军了。”
    “哈哈,此乃分内之事尔。”
    两人一番寒暄,刘晔便命人留下甲胄粮草,跟随着张飞派出的亲卫赶往新野。
    张飞看着车驾消失在雨幕之中,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
    他摩拳擦掌,眺望着东边,“豫州之地啊,爷爷刚从许昌被曹阿瞒那个狗贼撵到南阳,又被刘表那厮欺辱,不肯给粮草甲胄,最新招募军士,大多都还穿着皮甲作战,幸得江东……”
    张飞瞳孔微微收缩,一拳砸在墙上,“也不知那刘奇好侄儿此番究竟作何打算,不攻刘表老儿反倒攻打曹操,莫非这人不怕曹阿瞒那厮气炸了,非要和他拼个你死我活,到时,反倒让袁本初那厮捡了便宜。”
    他回望着新野所在,“若是兄长答应出兵,怕是孙仲谋那里,必定不会应允,他孙氏一族,和江东可是有血海深仇。”
    张飞起身走入堂内,拿起酒坛,大口大口灌入嘴里,“传令下去,将甲胄、兵器分发各营,整顿兵马,准备作战。”
    “喏。”两人亲卫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走出堂外。
    “阿达,这三将军喝酒之后,脾气甚是暴躁,方才吾还以为,定要挨几下鞭子。”
    “阿疆噤声,莫要让三将军听到,否则,汝吾可要吃些大苦头。”
    “是极是极。”

第两百八十二章 刘晔说玄德
    四月下旬,这一日,刘备正在田地里劳作,新野小城,百废待兴,自他接管以来,不辞辛劳,多番治理,方才有所改色。
    马车行至田地里,刘晔掀开帘子,走下马车,一眼便看到了田里的刘备。
    他耐着性子,等着刘备将田地里的幼苗给栽种好,方才在刘备回眸之际,朝他恭敬一辑,“扬州长史刘晔,拜见皇叔。”
    “贤侄何来?”刘备不是第一次见到刘晔,也不托大,直接以同宗亲近之意唤道。
    “自是来做说客。”
    “说客?”刘备微微一惊,随即失声笑道:“吾为曹贼所败,侥幸得刘荆州收留,方才苟延残喘,焉能为吴侯臂助?”
    旋即,刘晔将此行目的和携带的甲胄兵械、粮草之事告知刘备。
    刘备不顾浑身泥泞,朝他恭敬一辑,“请代备多谢吴侯再次援助,昔日广陵之时,吴侯便以德报怨,资助备大量军械,未曾想,如今又赠予备不少粮草军械,当真雪中送炭矣。”
    “不过……”刘备带着刘晔徒步行至城门内,指了指一侧的军营,“吾军中多有新卒,旧部在许昌拼杀时,大多为虎豹骑所杀,如今兵马不堪大用,若是吴侯一年半载之后再攻淮北之地,吾当可助拳,如今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刘晔未曾想刘备拒绝得这般果断,当即环视一眼左右,“不知皇叔可否借一步说话?”
    刘备下意识点头,便领着刘晔行至关羽帐内。
    “刘长史”
    “关将军”
    二人抬手一辑,算是见过。
    “云长,汝去守住帐外。”刘备吩咐道。
    “喏。”关羽快步行至帐外,背对着帐内,持刀而立。
    “不知贤侄所讲何事?”
    刘晔一手抚须,“皇叔可知不日之前,孔少府入江东传天子诏书之事?”
    “此事还未曾恭贺吴侯晋位骠骑将军。”刘备当即笑道。
    刘晔双眼灼灼地逼视着刘备,“孔少府此来,携明诏,但夜里,却传与吴侯另一道天子诏令。”
    刘备颔首的目光闪过一道精光,抬起头来之际,脸上已有几分惊色,“竟有此事?”
    “皇叔,昔日汝在许昌之际,天子加封汝为左将军,不知那董车骑、种校尉等人,可知汝之事?”
    刘备眼中一动,“子扬莫要讹吾,吾与此几人有何事?”
    “自是衣带诏。”刘晔从怀中取出一卷绢帛,面朝着刘备展开,“左将军刘备接旨。”
    刘备面色一变,他看着刘晔手上的绢帛,目光闪烁几下,便听到刘晔再次出声,“皇叔,此乃天子亲手所书之诏令,莫非,汝不愿从之?”
    “臣刘备接旨。”刘备牙齿轻咬,只得跪地膜拜,行大礼。
    刘晔肃穆开口,前段,刘备听在耳中,暗暗心惊,这和他得到的衣带诏内容,几乎如出一辙。
    后半段,却有了变化,“今曹贼与袁绍自相攻杀,汝等汉室忠臣,当共同起兵,效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匡扶汉室,皆仰仗列为爱卿之功劳……事成之后,朕当不啬重赏之。”
    “皇叔,此乃吾江东临摹的一份绢布,衣带诏在孔少府留下的衣衫上,被藏于府内。”
    刘备起身,接过绢帛,仔细打量一番,“字迹却是天子亲笔,想来,断不会有错。不过,吴侯既有天子诏书,为何却将诏书藏于府内?”
    刘晔笑道:“吾来之时尚在府中好生安放,不敢懈怠,如今怕已呈送前线,交由军师,为出兵北伐誓词。”
    刘备欣然颔首,“既是天子诏书,吾这便下令召集兵马,准备出兵许昌。”
    “将军莫急,汝与刘荆州、孙仲谋携手抗曹,今日伐曹,不若与孙氏联手。”
    刘备双眉微皱,“孙氏与汝江东有隙,此事只怕……”
    刘晔面色大怒,“吾等皆是大汉臣子,便是私下有所间隙,又能如何?今日出兵北伐曹贼,攻许昌,迎天子,乃吾等汉臣之本份,他孙仲谋若不愿,那便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刘备坦然笑道:“正当如此。”
    是夜,刘备召集简雍、孙乾、关羽、陈到等人议事。
    “兄长,那刘子扬还未离去吗?”关羽忍不住皱眉,他白日在帐外也听到了二人的议论,明白此中细节。
    刘备微微颔首,“此人将留在吾军中,随军攻打驻守阴陵的李通。”
    简雍一手抚须,“主公,吾军兵卒五千余人,两千余众老卒和三百精骑驻守新野,三将军所在,两千马步军俱是新卒,此战,不若让三将军率军拖住李通,吾等过吴房,直奔平舆,攻下汝南治所之后,当可前后夹击,共击李通。”
    孙乾微微颔首,“主公,吾以为宪和之言有理,如今汝南太守满宠率军驰援汝阴,此刻正是吾等夺取汝南天赐良机。”
    “汝南地势平坦,非久守之地,吾等即便攻下此城,怕也难守。”刘备皱眉道。
    简雍与孙乾对视一眼,小心翼翼地出声道:“不知那吴侯来信,可有提及攻下许昌之后,吾等该如何分割?”
    刘备略微皱眉,“自是吾取豫州,诸郡,他吴侯刘奇,只要徐州、沛国之地。”
    孙乾朝着刘备起身一辑,“臣下愿前往宛城,请孙权出兵,与吾军攻取兖、豫二州之地。”
    刘备双眉紧锁,“孙权与刘奇有杀兄之仇,亦有夺城之恨,焉能随吾等出兵?”
    “官渡大战正酣,曹操不敢撤兵回援,当是吾等起兵之良机,孙权虽不肯出兵,那周瑜必会出兵。”
    “这是为何?”刘备又问。
    “倘若孙氏欲报昔日之仇,便须得攻城陷地,壮大势力,否则,他们坐视江东势大,焉能再与刘奇争雄,若刘奇问鼎中原,孙氏一族必为其所灭。周瑜亦是有野心之辈,必不会甘愿困守一地。”
    刘备一拍身前的长案,“如此,那便有劳公祐。”
    “臣下先行告退。”
    随即,刘备看了一眼关羽,“二弟,汝且点齐兵马,吾等即可出兵,另外,传书翼德,以翼德所部为先锋,佯攻阴陵。”
    “喏。”关羽起身,面色略微潮红,他总算是等到这一刻了。

第两百八十三章 李通败走
    这一日,淮河渡上,人影幢幢,只是一上午,徐庶抵达沿河大营之后,便已是下令两万大军,先后沿着河道十余座浮桥尝试登陆北岸。
    此外,不少小舟也在河中时刻泛动,距离北岸较远,但时时刻刻都有着骑卒跟随监视。
    “吾军伤亡如何?”满宠立于岸上几百米外的一处高坡,满脸凝重。
    “沿河十余处浮桥,无士卒伤亡,倒是白日里徐庶命百余艘轻舟,以弓弩抢岸,射杀吾军一百四十余名士卒。”
    满宠满脸凝重,“洨县潘璋,可有异动?”
    “已派出大量探马监视,未尝得报。”
    “太守大人,是否调度汝南各县兵马?”
    满宠微微摇头,“不可,李通镇守阴陵,可拒刘备、孙权,若是轻易调动,汝南唯恐有失。”
    满宠一手按着腰间长剑,翻身上马,拉住缰绳调转马头,沿着河岸奔去,“随吾巡视河岸,传令众军,不可懈怠,胆敢疏忽者,斩。”
    满宠亲自督战后,徐庶又命沿河的商船下水,带着投石车和床弩,继续对岸边哨塔、烽火台驻守曹军发起进攻。
    随后,满宠便命民夫运来投石车和床弩,进行还击。
    直到天黑,一日过去,双方各自点查伤亡,都折损了数百人。
    “报……禀报太守大人,许昌密报。”
    “呈上来。”
    “喏。”
    大帐内,满宠满脸阴云密布,猛地将手中密信拍在案上,“刘备匹夫,丞相待他不薄,他竟敢起兵北伐。”
    “莫非,是刘备起兵攻打汝南?”闻言,陈珪面色大变。
    满宠满脸忧急,“刘备以张飞为先锋,起兵三千,已于日前起兵,如今,只怕早已至阴陵城下。”
    “吾等是否回援?”史涣忍不住问道。
    “若是吾军擅自调动,今日夜里,徐庶必起兵攻打北岸。”满宠满脸忌惮地看了一眼帐外,河的对岸便是徐庶大营,淮南之地,集结了江东三万大军,兵力多过他们,他们若再主动分兵,怕会因小失大。
    “那又该如何是好?”
    “汝阳尚有张绣三千精骑,当可迎战刘备。”满宠沉声道。
    “三千精骑?不过是一人单骑的一支新军而已,去岁至今,训练不过半载,焉能为战?”陈珪有些担忧地进言道。
    “吾北地儿郎,天生便是马背上的猛士,半载之训,当可成军,以张绣之能,当可击破刘备。”
    帐内一众文武思量一二,亦别无他法,只能目视着满宠提笔给张绣下令。
    夜里,快马送走命令之后,满宠松了口气,下令十几队军士继续巡逻,方才遣散众将。
    他脱衣睡下,大概丑时时分,他被帐外的军士叫醒。
    “发生何事?”满宠揉着眼眶,迷糊不清地问道。
    “禀报太守大人,阴陵失守,李通将军为张飞所败,退守平舆。”
    “什么?”满宠面色大变,猛地惊醒,他快步行至帐前,“将士伤亡如何?”
    “李将军所部俱是新卒,逃至平舆之时,只剩几百残部。”
    “快,立即快马催促张绣进兵,必要坚守平舆,不得有失。”
    “喏。
    满宠待传令兵走后,在帐内来回踱步,“淮河北岸失守,吾等花费半年苦功修建烽火台、哨塔必为江东军拆毁,沛国、汝南之地,更会被江东军攻下不少郡县,不过还在,这北岸的十余县去岁便为江东军南迁其明,方圆百里,无人驻守。”
    “如此……”满宠将心一横,他知汝南之重,昔日袁术胆敢篡位称帝,便因其坐掌淮南、汝南、陈国、广陵等地,势力强大,而汝南一郡之地,虽早年为黄巾之乱搞得民不聊生,但如今亦是豫州治下最大一郡,若是失守,自家曹丞相的势力将缩水十分之一。
    与其相比,这淮河天险,怕是也只能舍弃了。
    满宠落到案上,提笔书写两封密信,召来两名亲卫,“汝向许昌传报,汝向官渡前线传报。”
    “喏。”
    待他们走后,满宠沉吟顷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徐元直,若是汝只想拖住某,让刘备作乱,怕是会让你江东得不偿失,刘备这厮,敢反丞相,他日必会与汝江东恩断义绝,他,绝非久居人下之辈。”
    满宠手心几乎能够捏出汗来,他担忧的不是汝南的局势,以张绣、李通之能,刘备兵少,大可阻之。
    可宛城孙权,为何没有出兵?
    满宠心知,周瑜一人,威胁便在刘备之上,若是周瑜统兵出击,汝南北部诸县,必定难守,到时,许昌危矣,曹丞相的基业,也危矣。
    “吾,还能撑过几日,希冀丞相和尚书令,能尽快回信罢。”满宠坐落到塌边,无力倒下,双眼无神地仰望着帐顶,他心思很沉重,自古征战,无论强秦也好,强汉也罢,两面作战之时,必是岌岌可危之际。
    与此同时,对岸的大营之内,徐庶亦是未睡。
    隔河两岸的大营,几乎同时得到回信。
    “禀报司马,张飞领军击溃李通所部,李通败逃至平舆。”
    徐庶脸上露出几分喜色,“关张二将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区区李通,据守小城,被其偷袭,焉能不败。”
    说着,他瞧了一眼北边,“徐州可有战报?”
    “吴卫得报,四日前,孙康将军已纠集泰山旧部,汇聚于青、徐二州交界处。”
    徐庶闻言大喜,“如此,吾军以顺势沿海登陆,两面夹击,当可轻取徐州尔。”
    “军师,吾军既取徐州,可得防范青州袁谭。”徐盛忍不住出声道。
    “文向且宽心,主公早已向袁绍修书一封,愿与其联盟,共击曹操,吾军只取徐州,对他青州,当秋毫无犯。”
    徐盛双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