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内卫-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叔,你回去啦?我这不还剩一点嘛,准备等卖完了再走,要不然这些有浪费了对了,吴叔,你等下”
就在那位吴叔刚收拾好摊子,挑起担子准备离开的时候,少年连忙起身拿起一张荷叶将自己摊子上的豆腐挑起几块,包好之后追上停下来的吴大叔。
“吴叔,这豆腐您带回去尝尝,您也瞧瞧我这段时间这手艺有没有上涨”说着少年就将那包着豆腐的荷叶包塞到了对方挑着的担子里。
“哎呦,不行不行,姚娃子,这可不行,你吴叔怎么能拿你的东西,这你还得卖钱呢”
那吴叔一见少年这举动,连忙摇头,就要放下担子将那豆腐还给少年。
少年见此连忙制止道:“吴叔,您就收着吧,你看我这卖不出去也浪费了,我在这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呢,给您几块我这不还能早点卖完早点回去嘛”
那吴叔一听少年这么说,最后才在半推半就下收下了少年送的豆腐,在嘱咐少年早点回去之后挑着担子离开了
少年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笑了笑又回到了自己的摊位前坐了下来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少年都基本坐在那里,很少有人上前来买豆腐,此时他身周的那些菜贩都已经走光了,此时还在那吆喝的都是一些卖装饰、衣物、瓷碗的小贩,独有少年一人摆着豆腐摊子坐在那,摊位前一人也无,可少年却丝毫都不受影响,也没有要离开的样子
“让让让让”
就在日近晌午的时候,一阵吆喝声在街道上响起,紧接着街道上的人群就是一阵的你推我嚷,开始想着街道两边挤去
好在这种事情在京城也时有发生,城中的百姓倒也已经习惯,并没有出现什么慌乱,很快街道上的人群就挤到了两边,整个街道倏然一空
少年也挑着摊位往路边让了让,不过他倒是没有退多少,等到人群站定的时候他却是站在最前面的。
这时少年左右的人群已经议论开了,一个个都好奇到底是何人要经过这里,会弄出如此大动静,平时就算是礼部侍郎的轿子来了也没有这么大的阵仗的
可就在他们讨论正热烈的时候,却没人发现这一个买豆腐的少年郎平静无波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王爷您看,我们是直接回您的府邸还是”
“直接回府吧”
此时街道上一辆马车在前后几百全副武装的士卒护卫下向着皇宫前进着,而在马车旁一个骑马的将领将脑袋伸到马车的窗户边上小声的问了一句。
“是转道燕王府”
队伍轰轰隆隆的向前进发着,很快就消失在了众人的眼线之纵横
等队伍一走远,刚才鸦雀无声的街道顿时又恢复了之前的熙熙攘攘,甚至更加热闹了起来,很多人都三五成群的在讨论这事皇室的那位王爷
王爷回京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段时间百姓们也不知为什么隔三差五的就有分封在外的王爷回京,正因为如此今天这阵仗众人倒也没有少见多怪,此时京城的百姓还不知其中缘由,太祖寿辰的消息也只是在一些达官贵人的耳中流传着,还没有被城中的普通百姓所知道
第六章 燕王朱棣
“诶诶诶,看那阵势这不会又是一位王爷吧?”
“嗯,估计错不了,要不然谁敢这么大摇大摆的在皇城这么招摇过市啊”
一位看起来似乎很有学识的中年文士摇头晃脑的回道。
“啧啧啧,今天这位王爷又是哪位啊?前几天看到的可都没这架势,这得有几百人跟着吧?还真是威风八面啊,也真不看看这是哪里,还真不怕太祖爷龙颜大怒”
另一位身着青袍的文士似乎对于这么大的阵仗在皇城之中招摇过市很是不满,不由摇着头讥笑道。
可还不等他的话说完,他旁边一人似乎是他的好友,连忙拉住他的衣袖小声的说道:“你找死啊,这位可是四王爷朱棣,你在他身后指责他,要是传到他的耳中你还想不想要你的小命了”
“什么?你说刚才过去的是那位燕王殿下?”被自己好友这么一提醒,刚才还心怀不满的文士顿时露出惊容,转过头震惊的看着自己的好友。
他好友一脸肯定的点了点头。
见此,这文士也没有继续呆下去的心思了,跟自己好友告罪一声连忙快步离开了这里。
他好友看着那文士离开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不过他也没有多留,毕竟刚才他好友那抱怨之声可都被周围人听到了,说不定就有那个好事之人前去告密,他可不想留下来受到牵连。
若是一般的王爷倒也就罢了,如今一个个都被分封各地,一辈子也指不定回来一回,可这位四王爷可就不一样了,太祖这一生一共生有二十六子,不过并如今并非是每一个都还在世的,包括太子朱标在内,四王爷之前的三位哥哥都已经逝世,如今这位四王爷可以说是众皇子中最大的,也是最有几率继太祖之后登上皇位的皇子,这怎能不让百姓对他敬畏有加
如青年文士这一幕在应天府的街道上多不胜数,而就在街道上众人最为热闹的时候,那买豆腐的少年却悄然收拾好自己的豆腐摊,扛起担子消失在了热闹的街道上
“王爷,我们又回来了”
燕王府的大门外,一个中年文士看着那挂着燕王匾额的院门,而他的身前一位面露威严之色,身着四爪龙袍的中年人,此时对方也面露感慨的看着眼前的大门
“是啊,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应天之后便再也没有回来过,算算这一转眼便过去了二十七年”龙袍男子看着眼前的燕王府心生感叹道。
“是啊,微臣还记得当初离开应天府时的场景,这一转眼便过去了二十多年,真是时光如梭啊”
那中年文士听到龙袍男子的话不由应声道。
其实此龙袍男子真是这座燕王府的主人,当今的燕王殿下。
燕王是十岁分封,二十岁动身离开应天府,赶往自己的封地北平,朱棣可以说是第一批被分封王位的皇子,当时明朝刚立,朱元璋为表彰功臣及稳固四方,将自己当时已经出生的儿子都封了王位,而朱标也是那时被封为太子的,当然,当时也封了一些异姓王,不过这些年间都被陆续铲除殆尽,这也是为何他们这些亲王人人自危的原因,毕竟相比于那些异姓王,他们除了太祖的亲子这个身份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区别,而且那些异姓王还满身功勋,相比起他们可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
“王爷,我们还是先进去吧”在朱棣站立良久之后,那中年文士躬身道。
“嗯”朱棣点了点头抬起脚当先上了台阶
后面的人见此连忙跟上
“启禀陛下,四王爷已经进京”
就在朱棣迁入燕王府的时候,在皇宫深处的御书房外,房门被从外打开,一个腰配绣春刀、身着飞鱼袍的带刀侍卫快步走进房中,在书桌前单膝跪下,拱手低头说道。
而此时那坐在书桌后真手持御笔在奏折上勾画之人手上的动作忽然一顿,不过很快他又继续做起自己的事情。
“哦棣儿啊,他也回来啦,回来好啊回来好啊”说到这,那人将手中的奏折一放,抬起头看向下面跪着的锦衣侍卫。
若是此时有人再次见到书桌后之人,一定会发现此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无形的霸气,虽然已经满头银发,可却丝毫不显老态,双眼透着神光,让人不敢直视,没错,这位正是明朝的开国帝王,太祖皇帝朱元璋,那位从微末发起,一路历经坎坷开创大明盛世的千古帝王
“嗯去将允炆给朕叫来”
老态脸色古井无波,仿佛一潭死水一般,让人无法捉摸,对于他的话,下面跪着的锦衣卫丝毫不敢违背,在话音刚落之际便拱手退出了御书房,从始至终都没敢抬头
“呵呵老四也回来了,看来这场大戏也应该开始筹备上演了”
等到锦衣卫离开,坐在书桌后的太祖殿下轻声的念叨起来,脸色没有丝毫的变化,没人知道他此话到底何意
“诶吆,姚阳小子,今天回来怎么这么晚啊”
在京师南城的一个偏僻小巷之中,一个肩挑扁担的少年在一间不起眼的小院前停下,放下手中的担子正要开门,这时他旁边的院中走出一个年近三十的少妇,当见到外面的是姚阳时,不由嬉笑着问道。
少年听到声音,将刚打开的门锁拿下,转过头笑着回道:“今天买豆腐的人少,一直到早市结束也没卖的完,所以我就在那多等了一会,嫂子,这里还有一些豆腐,你拿回去吧,也算是一个菜不是”少年说着将一个木箱打开,里面还剩下一些豆腐,这是之前剩下的,少年拿起一张荷叶将那些豆腐都打包好,然后送到那少妇的手中
“吆,姚阳小子,这怎么好意思啊,你看我这”
说着少妇就摸起自己的腰间,一副作势找钱的样子
可不等她的话说完,那少年便开口道:“嫂子客气了,平日多得嫂子的照顾,这一点豆腐送与嫂子算的什么,都是应该的”
那少妇一听少年的话,顿时手上的动作就停了下来,脸色露出一抹略带妩媚的笑容,轻声道:“那多谢姚阳了记得下次到嫂子这吃饭,你可是好久没来嫂子这吃饭了”
说完,在少年连声答应下少妇才转身进了院子
第七章 太祖寿辰
一直等到传来院门被关上了声音,少年才转过身来,神情格外的淡定,很显然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少年也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他将手中的锁头挂在门环上,伸手将已经有些腐朽的木门推了开了。
“吱呀”
木门被推开,发出一阵不堪重负的沉闷声,少年对此视而不见,挑起地上的豆腐担子走了进去
“诶,听说没?再过半个月就是太祖皇帝的寿辰了”
“什么?我怎么没听到这个消息?不过算算也对,这一转眼又十年过去了啊”
“是啊,虽说不是呢,还以为太祖爷活不到古稀呢,没想到这一转眼又是太祖爷的寿辰了”
“嘘你想死啊,这种事你也敢议论,不怕掉脑袋啊”
旁边之人听到地方说这话,顿时就被吓到了,连忙转头看了眼是否被周围的人听到,然后伸手制止了对方,不过此时他也没有继续聊下去的兴趣了,等那人反应过来他也连忙转身离开了这里
太祖寿辰的消息仿佛雨后的春笋一般在应天府一夜间就瞬间传了开来,等到日上中杆的时候,几乎整个应天府的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随着来往的人流这消息砸不断的四散而去
“王爷,我们应该进宫了”
就在整个应天府都在议论太祖寿辰的事情时,在燕王府中的正厅,那中年文士真对坐在太师椅上的朱棣小声诉说着。
“嗯那就走吧,二十多年没有拜见父皇了,还真是想念啊”
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的朱棣听到文士的话,缓缓睁开了眼睛,古井无波的说道,可站在他身边的中年文士却知道,此时这位一直都胸怀天下,遇事从未失态过的燕王殿下的心中并非如表面所表露的那般平静
不过中年文士也没有开口提醒,常言伴君如伴虎,侍奉朱棣近三十年的他也深刻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留在这位四皇子身边这么多年了,这些年并非没有比他更加才华横溢之辈,他也见过很多自负甚高之人,可真正能够被看中并一直留在身边的唯有他一人,为何?真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有的话该说,什么时候又的话要死死的憋在心里
两人很快就出了燕王府,向着皇宫而去,这次倒是没有几百的亲卫跟随,他只带了两人,帮着拿着一些贡品。
“陛下,燕王殿下到了,现在正在御书房外候着”
等朱棣一行进了皇宫后,便被带到御书房外,守在门外的锦衣卫立马进去通报
“嗯?棣儿来啦,快让他进来”
坐在书桌后正在批阅奏章的老人听到锦衣卫的话,手上的笔不由一顿,抬头欣喜的说道。
就在锦衣卫刚出去没多久,朱棣便领着三人进了御书房。
“孩儿拜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走到书桌前,连忙屈膝跪了下来恭声道。
“哈哈哈棣儿,快快起来,让父皇看看,当初离开应天府的时候父皇还记得你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呢,这么多年过去了,让父皇看看你有没有变”
老人说着从书桌后走了出来,将跪在地上的朱棣扶起。
“孩儿不孝,让父皇挂念了,这么多年北疆宵小一直都动乱不断,儿臣徒于震慑那些宵没有时间回京拜望父皇,还请父皇赎罪”
燕王的脸上流露出一副悔恨之色,仿佛这些年无法回京都是他的错一般
“皇儿这是何话,我儿为我大明江山在那征战沙场,朕又怎么可能会因此怪罪皇儿”
对于燕王的话,朱元璋似乎一点都未曾怀疑一般,而且似乎还很欣慰。
可此时正上演父子亲情的两人心里面却都在明白不过,在这皇宫深处,哪里来的真正的父慈儿孝,这一切都只不过是骗那些外人罢了,北平虽说身处大明北疆边境,可做为历代的国都,又怎么可能会有战事,那里背临天堑,前是大明江山,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皇朝最安全的地方,这一点不禁朱棣心里面明白,朱元璋的心里也是再清楚不过,可这话从他们口中传出确实那么的随意自然,若不是跟在燕王身后的几人都是跟随朱棣从北平而来,说不定他们还真的就信了。
“父皇,而成这次回来给父皇带了一些那边的特产,虽然都是一些普通的东西,可都是儿臣用心为父皇挑选的,还需父皇不要怪罪”
朱棣从身后侍卫的手中将东西都拿过来,一一打开,朱元璋低头看去,之间里面无疑不是人参鹿茸这类珍惜药材,其他的也是一些珍稀的古玩字画,这些若放在外面无一不是让人侧目的宝贝,不过当它们被放在大明太祖朱元璋的面前时却淡然失色,朱元璋是谁?他是大明的第一帝王,四海诚服,他要什么没有?这些东西对于他而言都只不过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货色,每年上供都不知道有多少,若是做为皇子真的有心,那一定会苦心去寻求一见能够讨到太祖欢心的东西,却不是这些,这些看起来每一样都珍贵异常,可对于朱元璋、朱棣他们而言,只是一句命令便会有人去为你准备好,何来用心二字
不过朱元璋在见到这些东西之后却露出了一副欣喜之色,仿佛这些东西甚得他的欢心
“让皇儿你费心了皇儿回来应该还未拜见过母后吧?想必你母后知道你回来了已经等不及要见你了,你快去见见她吧”
朱元璋口中的母后并非是朱棣的生母,朱棣生母是碽妃,可却在刚生下朱棣不久就去世了,原因是因为朱棣出生时并不满月,朱元璋怀疑其有私通,于以“铁裙之刑”。
可以说朱元璋与朱棣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就没有好过,不过朱元璋做为一位铁血君王,朱棣虽然对其心生不满,可也不敢有丝毫的怨言,至于朱元璋,将朱棣封于北平这安逸之地,除了心中对于他的生母碽妃心怀一丝愧疚之外,也不无对其防备之嫌,北平无战事,自然手中兵权也并不如其他皇子那般多,而且没有战争,朱棣手中的那些兵未经战场的洗礼,对于朱元璋而言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第八章 代王进京
朱元璋的话让朱棣的脸色稍稍一变,不过朱棣也是个城府极深之人,要不然也不会隐忍这么多年,脸色的变化也不过是一瞬之间,很快就被他压了下去。
“儿臣回京还未来得及去拜会母后,实是儿臣的罪过,让母后挂念了,儿臣实在罪该万死”
说着,朱棣便要拜跪请罪
朱元璋哪会让他跪下,连忙开口道:“皇儿严重了,皇儿不过是先一步来见朕,这又何罪之有,这么多年不见,皇儿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般意气风发的少年了,想必你母后见了也要惊叹一番吧”
朱元璋的感叹仿佛发自内府,不过朱棣却没有应声。
“好了,皇儿你还是快点去见见你母后吧,要不然她又要在朕耳边念叨了哈哈哈”
朱元璋一边大笑一边拍着朱棣的肩膀。
朱棣听到朱元璋之言,连忙跪拜道:“那儿臣就先退下了,这么多年不见,儿臣也甚是想念母后,早已想去拜会了”
“去吧去吧”朱元璋对于朱棣之言没有丝毫的挽留,挥了挥手。
朱棣得到朱元璋首肯,躬身退出了御书房。
等朱棣等人离开,朱元璋脸色的笑意依旧,不过若是有人在此,一定会发现他的眼中透着丝丝冷意
“王爷,刚才在御书房中,您太过露骨了”
等拜会完他的养母孝慈高皇后朱棣一行便离开的皇宫,在出了皇宫后,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年文士终于忍不住委婉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听到中年文士的话,朱棣的脚步不由一顿。
这一变故让中年文士的脸色不由一边,不过朱棣倒是没有停下,在顿了一顿之后又继续向前走去。
“斯道,这次你就错了,即使我不如此说在父皇寿辰之后也走不出这应天府,无论我表露出何种态度此次父皇都不会放过我的”
朱棣的话极度的深沉,让站在他一旁的中年文士瞬间沉默了下来
这一直跟随在朱棣左右的中年文士并非他人,正是少年出家,后一直跟随在朱棣左右,最后奔赴北平,为朱棣出谋划策的高僧姚广孝。
姚广孝是谁?他便是当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时自荐燕王之人,如此可看出其初重之处,要知其还未及冠便出家为僧,可还未出家几年便有这自信自荐于太祖,可见其才华之横溢,当年他跟随朱棣奔赴北平之后朱棣便让其主持大庆孝寺,却无人知其一直都跟随在朱棣左右,是其一直仰仗是谋臣、文士,可以说朱棣能在北平之地隐忍这么多年不无姚广孝之功。
此次如今他当然不可能以僧人的形象回京,他现在的身份可还是大庆孝寺的住持,所以最后便以文士打扮跟随在朱棣左右
朱棣话毕,姚广孝没有再敢多言,一行人直接回了燕王府
“哈哈哈四年一别,本王又回来啦”
此时在一对刚进正阳门的队伍中,一个华丽的马车上,一个身着四爪青龙袍的少年真挑起车帘看着外面的街道大笑着,此人不是别人,真是朱元璋的十三子朱桂。
朱桂不同于朱棣,他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四,比起那位皇太孙朱允炆也不过大上三岁罢了,可他却是朱允炆的皇叔
“王成,你过来”
朱桂的话音一落,一旁骑马四顾的男子连忙下马小跑到朱桂的车马旁,一副献媚的笑着说道。
“王成,等回府后你给我好好的查一查,本王离京这几年应天府又出了哪些美人,到时候给本王一一的招入代王府”
“是小的这就去办”
那王成听到朱桂的话连忙点头称是。
对于这种事朱桂一点都不感到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无论是当年朱桂还未及冠在京城的时候还是他分封到大同府这种事都是时常有之的,朱桂的性格他也是摸得透彻,此人好色、嗜杀、贪财,无论是在京师还是在大同府可以说都是一个民怨极大的坏蛋王爷,可这却一点都不影响王成,他这些年跟着朱桂不知道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如这种拐带、强抢良家少女、人妇的事情数不胜数,可以说他王成在朱桂手下能混的顺风顺水靠的就是他这无恶不作的性格和层出不穷的为恶手段让朱桂总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十三皇子回京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府,顿时就应天府人人自危,朱棣的恶名可是响彻整个京师,当初他在京师之时不知道又多少良家女子受其迫害,要问如今的大明皇子之中那位最受百姓爱戴,或许答案不一而足,但若是你去问皇子之中那位最让他百姓痛恨的话那非数这位代简王朱桂莫属。
要不是朱桂身为皇子的身份,估计早就不知道被关进诏狱处死多少次了
“陛下,代王殿下回京了”
就在代王朱桂的队伍刚进京不久,他回京的消息便已经传到了御书房朱元璋的耳中。
不过相比于之前的朱棣,朱桂的回京却为让朱元璋有丝毫的意动。
“嗯回来就回来吧,他回来呆着大同府应该会安稳许多吧”
朱桂什么心性朱元璋在了解不过,只不过他从未插手此事,要说什么样的儿子在他心中是最为放心的,那非朱桂莫属了,因为如朱桂这般的就算有反心也没有他造反的条件,古语云:民如水,君如舟,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朱桂连最先决的条件都没有,他又怎么可能找得了反
“可是,代王殿下刚回京他的手下便动作频繁,微臣怕”
不等那侍卫首领将话说完,朱元璋便头也不抬的挥了挥手。
“不用去管他,他愿怎样就怎样吧,反正也呆不了多久,这事你就不用去管了”
对于朱桂这个儿子,朱元璋从未放在心上,平时也比较放纵,要不然也不会让其在京师为非作歹那么多年
那侍卫首领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中微微一叹,不过朱元璋的绝对他不敢有丝毫的违背,朱元璋话音刚落,他连忙拱手称是,低头后退出了御书房
第九章 亲王遇刺
“影子,这件事除了你没人能够帮我”
在应天府的一个偏僻小巷的院子里,一男一女正相对而坐,女子一脸愁容与哀求之色看着眼前的少年,可少年却毫不理睬只是拨弄着簸箕里面的黄豆
“影子,我知道,这时候提出这样的要求有点对不住你,可也是走投无路了,那朱櫹的身边竟然又高手守卫着,我根本进不来他的身,而且此人竟然对女色毫不假以辞色,我找了几个机会都未能近他的身,影子,你应该知道,几人之中我除了你其他人是不会出手帮我的,我保证,这件事之后,你想要的那件东西我已经送到你的手上,决不食言”
女子话音到此,那少年拨弄黄豆的手不由的一颤,很显然女子口中的那件东西打动了少年,不过最终他还是摇了摇头
女子见到少年摇头,顿时脸色就闪过一丝失落,不过她没有再多言,沉默片刻之后,起身一言不发的离开了小院
对于女子的离开,少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拨弄着手中那些黄豆。
就在女子前脚刚离开,院门又被从外面推了开了
“姚阳,刚才那姑娘是谁啊,难不成是你的相好的?怎么不叫你婶子来给你看看,若是中意嫂子也好给你去提亲不是”
这进来之人不是别人,真是住在姚阳隔壁的少妇,她一边说着,一边抱着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
正拨弄黄豆的少年听到声音便抬头看去,见到来人后连忙起身去拿了个凳子过来。
“嫂子你怎么来了,快坐”
“怎么,不欢迎你嫂子过来啊”女子嘴上这么说着,可动作却丝毫不见客气,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少年搬过来的凳子上
那少妇怀中的小丫头似乎对这里也和熟悉,一点都不见怕生,等少妇一坐下来,她就从少妇手中挣扎着下了地,直接就奔着少年放在一张破烂木桌上那装着黄豆的簸箕小跑了过去
“嫂子,哪能啊,您这不是好久没来了嘛对了,柱子哥在码头还没回来啊?”
姚阳口中的柱子哥正是这少妇的丈夫,两人的年纪其实不必他大多少,可他们的孩子都能在地上乱跑了
“是啊,你柱子哥还没回来呢,也不知道今天中午回不回来吃,这码头上的活就是太吃苦,而且还没有规律,要是不趁着现在有活多挣点,等没活了想挣都没得挣诶”
说起自己的丈夫,少妇的脸色明显多了一些愁容,他的丈夫是码头上的挑夫,也就是俗称的棒棒,专门帮那些货船上下货,干的是一把子力气活,吃的是这一口苦力饭,生活过的也很艰辛
“嫂子,要不就不要让柱子哥去做了,让柱子哥到街上找点什么做不比这个好啊,做这个辛苦不说,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每天还在外面奔波,时间长了着身体也吃不消啊”
听到少年的话,少妇点了点头也想说什么,可就在这时候,一声“啪嗒”的声响传入两人的耳中,等两人向着声响出看去的时候,只见那桌上的簸箕已经被还没桌腿高的小丫头给扒拉掉在了地上,簸箕里面的黄豆洒了一地
“哎呦,你个死丫头,怎么乱动你叔叔的东西,我打死你个死丫头”
说着少妇就拿起一边的扫帚就要上前打她女儿,姚阳见此连忙上前拉住了少妇。
“嫂子嫂子,没多大的事,小孩子嘛,皮了点,也没多大点事,等会我捡起来就是了”说着他便从少妇手中将那扫帚给拿了过来
少妇其实也不怎么舍得下手,见到姚阳来夺扫帚她也就顺势给了他。
“姚阳小子,实在是对不住了,来,嫂子帮你捡起来”
“不用不用,放着等会我自己来就行了,嫂子你还在快点回去做饭吧,要不等会说不定柱子哥就回来了”
少妇一听姚阳这话,脸色不由的犹豫了一下,虽说她丈夫中午一般不回来吃,可这也保不准不是,要是让他见到自己没做饭却在这里,说不定心里面怎么想呢
“这那姚阳你待会就别煮了,来嫂子这吃吧,多个人也就多双筷子,就这么说好啦,你待会可一定要来啊”还不等姚阳开口拒绝,少妇已经牵着自己女儿的手出了院子
姚阳看着急冲冲离开的少妇,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也没再多想,拿过簸箕低身开始捡起洒落一地的黄豆
“姬女,你要记住自己的承诺嘿嘿嘿”
入夜,周定王府的围墙外,两个身着夜行衣之人相对而立。
“乌鸡,我姬女虽然不是什么好人,可也不会出尔反尔,既然答应了你我就不会反悔不过,若是你这次任务失败了,你”
“哼失败?没有失败,除非死”
话音刚落,那黑衣人便一个闪身一脚点在围墙之上,整个人便借力上了围墙,紧接着那黑影便落入了院中
对方的话让留下之人一时沉默了下去,不过很快她便一个闪身奔入了黑夜之中
“哎,听说了嘛,昨晚五王遇刺了”
“什么?你说那位五皇子朱橚?我也听说了,我听我那三舅家的八姑家的儿子说的,他家就住在周定王府边上,听说昨晚周定王府一夜灯火通明,到处都是抓刺客的声音,不过好像最后那此刻被抓了,现在已经被关进诏狱了”
“真假的?我怎么没听说,不是说刺客逃了吗?”
“呵逃?你也不看看他刺杀的是谁,那可是周定王啊,我听我那三舅的八姑家的儿子说那周定王府自从五皇子入住之后便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整个王府都如同铁桶一般,怎么可能逃得了”
“哇兄弟你知道这么多,那知不知道那此刻最后怎么样了?是不是将同伙都招出来了?”
那男子的话一下子就引起了周围的轰动,顿时他的周围就被围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