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到又是李定国,孙可望当即就发怒了,直接派人到了安隆,将大大小小的朝臣抓了一大堆,经过严刑拷打,最后认定有十八个人参加了密谋,将这十八人有的活刮,有的处斩,有的勒令自杀。

然后孙可望决定下下手为强,他派大将白文选亲自到安隆,让他节隆武皇帝接到贵阳。

至于这种密谋为何会暴露,原因还是出在李定国身上,李定国接到诏书之后,不敢确定真假,于是询问隆武皇帝身边的亲信马吉翔,谁知道这个马吉翔乃是一个小人,他早就暗中投靠了孙可望,显然他很识时务,很清楚孙可望才是老大。

就这样,孙可望知道了这些情况,大肆杀戮了一番,立刻让白文选将皇帝带到贵阳,他打算让隆武皇帝禅让皇帝位给他。

但是白文选却一直拖拖拉拉,借口安隆司地小人少,找不到足够的夫役,一直拖延。

另一边李定国则调遣精锐,只三天时间,就杀入了安隆,孙可望派去的阻拦李定国的士兵,不但挡不住李定国,也不想阻挡,李定国赏了他们两万两银子,然后告诉他们说自己跟冀王是兄弟,只是有误会,然后士兵们都跪在道路两边欢呼千岁,任由李定国过去。

此时安隆城中,隆武皇帝的行宫里,哭声一片,当听到城外有人高呼西府驾到,立刻就又欢声雷动起来,李定国跟孙可望四人称为四王,李定国过去是张献忠帐下的定西将军,因此一直被称为西府。

入城后,李定国和白文选以及皇帝的官员商议,确定广西经过孔有德和李定国先后两次大战之后,已经残破不堪后,最后大家议定迁往云南昆明。

而昆明的军队一部分是刘文秀的,但是大部是孙可望留守的,只是相比李定国来说,并不占优,于是李定国带领大军护着隆武皇帝一行文武,进入了云南,留在云南的孙可望旧部根本不敢阻拦,最后在刘文秀的从中说和下,被迫开昆明城迎接皇帝。

昆明万人空巷,云南自古被视为偏远之地,蛮夷之地,真龙天子驾到,昆明百姓激动不已,“遮道相迎,至有望之泣下者”,就好像后世的英国女王去美国一样。可见皇族这个号召,有时候真的很强大。

但是孙可望哪里忍得下这口气,他手握三十万重兵,而李定国只有四万嫡系人马,加上刘文秀的军队,也不过六万人马,而昆明还有他留下的三万人,孙可望完全不把李定国放在眼里,于是立刻就起兵了。

孙可望这次撕破脸,在贵州大封功臣,封马进忠嘉定王、冯双礼兴安王、张虎东昌侯,挥军进攻云南。

“这群蠢货,还是起内斗了!”

孙可望的动向第一时间就传到了杨潮手里。

但是杨潮只能望而兴叹,他哪里有什么能力干涉。

“大都督我们怎么办?”

黄凤府磨刀霍霍。

杨潮叹道:“发兵湖南、广西!”(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节降清降杨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杨潮刚刚下了发兵湖南、广西,同时派人传信给李定国和孙可望,让他们立刻停战。

可是这时候北方突然传来了清军的情况。

洪承畴从荆襄发水兵,突然攻打武昌,但是他手下的小船在杨潮的大海船面前就跟木板没有什么区别,一天时间上千艘船就葬身江底。

可是接着清军步兵就从河南攻打归德府,从北直隶攻打山东两地。

杨潮没想到这时候清军会发动全面进攻。

“好一个洪承畴。真是让人恶心啊。看看这就是高手,凡是敌人想要的,就一定要阻止。我想阻挡孙可望、李定国内斗,他就这时候玩命打我,让我腾不出手来。然后纵容李定国和孙可望内斗下去。”

黄凤府却更关心云南的情况:“若孙可望抢到了皇帝,胁迫圣上禅让怎么办?”

黄凤府更关心的是皇位问题。

杨潮哼道:“孙可望?他赢不了。”

黄凤府诧异道:“这怎么可能?孙可望拥兵三十万,李定国、刘文秀不过六万众。”

杨潮道:“打仗可不是看人多的。”

果然很快就传来了孙可望兵败的消息。

他有三十万大军,带二十万亲征李定国,但是他部下中的大将马进忠、马惟兴、马宝,过去都是明军将领,是孙可望收编的,这些人根本就心向隆武皇帝。而被孙可望命为前锋的白文选,过去是定北将军艾能奇的的部下,艾能奇时候。白文选基本上掌握着艾能奇的旧部,并且支持孙可望,孙可望才能够独揽大权,因此一直对白文选颇为信任,白文选放走了隆武,他都没有追究。依然让白文选做前锋。

可是白文选这个前锋却亲自跑到了李定国帐中,跟李定国约好联合马进忠等人阵前倒戈,就这样,李定国猛攻,加上白文选倒戈,孙可望二十万大军,顷刻间就瓦解了。

不得不感叹,李定国就是能打,这样的局面都让他扳回来了。杨潮甚至认为,就算没有阵前倒戈这件事,孙可望也打不过李定国。

不过由于李定国和孙可望内斗这件事,杨潮手下却轻松进入了湖南和广西两地,广西基本上没有什么兵力,李定国根本就没有防备过杨潮,而且他已经打算放弃广西了,因为广西残破。而云南完整,李定国几乎带领全部兵马回到了云南。留在广西的,只有一些降兵而已,这些人不知道投降了多少次,这次没有不投降的道理。

孙可望倒是在长沙等地留了一些兵力,但是这些人一听说孙可望失败之后,也打开城门投降了。

杨潮只动用了宋坤和吕末两个总兵。就轻松收取两省,但却只是一只纸老虎,如果这两地真跟他死磕,杨潮绝对打不下来,因为北方被清军牵制。让他根本就无力分神。

“想办法联系上我们的人,告诉孙可望绝对不能降清!”

孙可望虽然失败了,但是孙可望的兵马还在,甚至此时孙可望留守在云南的大将张胜,就在猛攻昆明城,而驻扎在其他地方的军队,如果孙可望降清,大概也会跟着孙可望的。

原本的历史上,就是因为孙可望降清,才让南明局面急转直下,顷刻间土崩瓦解,而不久之前李定国才两蹶名王,名动天下呢。

云南昆明。

张胜对孙可望忠心耿耿,孙可望发动攻打云南之战后,李定国和刘文秀亲领大军出征,而后方空虚的情况下,张胜立刻就开始攻打昆明,要断了李定国的后路。

结果没想到李定国那么快就打败了孙可望回军一击,而跟随张胜一起攻打昆明的马宝,则在后面开炮,前后加工张胜,张胜败逃,很快就被他的部将擒拿献给了李定国。

另一边刘文秀带兵紧追孙可望。

孙可望带着妻儿和十几个亲兵溃逃,一路上遇到城池竟然没有人开城让他进去,最多从城上放下些食物给他,可谓毫无民心。

一路奔逃到了武昌府,往北是清军,往东是杨潮军,孙可望为难了。

幸好武昌府知府是孙可望的心腹,他也不可能不放心的人放在这个要地。

知府吴逢圣,立刻打开城门,将孙可望迎进城中。

一进武昌衙门,孙可望就迫不及待的要吴逢圣点起人马,要回军跟李定国厮杀。

“大人,不可啊!武昌低地不到百里,并不过两万,与李逆争雄,实属不智啊!”

吴逢圣立刻劝阻道。

孙可望暴躁道:“那你说该如何?李定国追兵即至,此时不出兵,莫非要等死!”

吴逢圣立刻道:“洪经略派人过江来了。”

洪承畴一直在注意孙可望和李定国这场冲突,甚至为此不惜强行发动对河南、山东的攻势来牵制杨潮,让杨潮不能安心出兵制止。

所以洪承畴早就派人来到了武昌府,不过洪承畴的目的起先是劝降吴逢圣,却并不知道孙可望会来这里,甚至想不到孙可望会失败。

只是吴逢圣是一个无耻文人,或者说是那种没有忠义,只求功名的投机分子,所以才会投靠孙可望,但是多少还是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义气,因此孙可望一到,他就开城了,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愿意做一个忠诚。

只是这样的投机分子,显然不可能做到光正不啊,洪承畴派来的说客,他也好好招待,一直留在武昌府,此时将其介绍给了孙可望,是不是要投降,那就看孙可望自己的了。

很快孙可望就见到了洪承畴的使者,此人倒是一个好说客,一听孙可望到此,他敏锐的发觉这是一个天赐良机,他立大功的时候到了。

根本就没机会请示洪承畴。他就自作主张,允诺孙可望王爵,封藩云贵湘三省。

这样高的价码,让此时的孙可望似乎没有理由反对。

吴逢圣却有些顾虑道:“若降清,须得剃发!”

剃发易服,这正是吴逢圣这个文人顾虑的。洪承畴的使者许诺了高官厚禄,以湖广总督之职拉拢,唯一的要求就是剃发易服,要留辫子,还要穿上满清的官服,虽然剃发令已经不在强行向普通百姓推广,可是文官是必须剃发的。

孙可望道:“今为李定国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数茎头毛,行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耳。”

显然孙可望这个流寇。对于剪头发可没有文人那么多顾虑。

他接着又道:“一路人心俱变,惟有投清朝可免。”

“这是谁说的?”

一个声音急促响起,接着一个人就硬闯了进来,来人极为狼狈,浑身泥水,披头散发。

孙可望的守卫一直拉着这个人,却还是被他硬闯了进来。

孙可望不由大吃一惊,挥手喝退卫兵。惊讶道:“许先生怎的如此狼狈?”

来人姓许,名叫许四男。是许多男的四弟,今年只有十八岁,尚未娶妻。

许四男抱拳道:“王爷有礼,在下一路追随,不想四处溃兵劫掠。杀出重围才得到此。是以狼狈了一些,王爷见谅。”

孙可望叹道:“哎。都怪本王,乱战中却是顾不得先生了。”

许四男正是杨潮派到孙可望身边的使者,一直负责跟孙可望联络,他的使命是阻止孙可望跟李定国内讧,而现在的使命则是阻止孙可望投敌。

孙可望兵败之后。许四男一直往东走,在长沙碰到了攻占这里的吕末,这才知道了孙可望已经北上武昌了,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新使命,顾不得狼狈,立刻感到武昌府。

许四男道:“在下区区微末死不足惜,不敢苛责王爷。但若王爷要投鞑子,请恕在下斗胆,不得不挡一挡王爷的前程了。”

孙可望脸色微红,投降满清这种事,确实有些难看。

连忙解释道:“不知许先生从何处听来这种谣言,这完全是中伤本王!”

许四男点点头,但是没有说破,武昌府城中布满了杨潮的探子,他一来就联系上了,什么情况他不知道。

但是他不能撕破脸,反而装作一副欣慰道:“看来在下确实是听到了谣传了。请王爷恕罪!”

说完他躬身下拜道。

孙可望使了个颜色,吴逢圣立刻将许四男扶起来。

许四男这才说道:“在下一直以为冀王乃大丈夫,我家大都督也时常说,这天下英雄,无非冀王与大都督二人也。李定国、刘文秀不过跳梁小丑,多尔衮、洪承畴之流,更是蛮夷而已。在下愚见,冀王当不至于有英雄不做,去做蛮夷!”

许四男几句话,确实勾起了孙可望复杂的心情,刚才确实是决定投靠满清的,只不过是一时觉得无路可走,加上恨死了李定国,恨不能立刻杀了他这个义弟。

但是此时许四男一说,孙可望骄傲的心也重新复苏,没错,他就是个英雄,起码一直以来他都是这么认为的,却不想刚刚竟决定要去投靠蛮夷,顿时感觉到无比的耻辱。

看到孙可望的表情,许四男就知道自己的游说戳到他心里去了。

这时候才提出来:“我家大都督想来敬重冀王,愿与冀王会盟,共举大业,不知冀王意下如何?”

孙可望突然一愣,他没想到都到了这时候,杨潮竟然还愿意拉拢他,他现在无权无势,地不到百里,兵不到两万,而杨潮拥兵百万,连满清都被他压的喘不过气来,怎么可能看得起现在的孙可望?

所以孙可望刚才宁愿降清,就是感觉自己投靠满清,对满清来说更有价值,起码他可以给满清一个合理的攻入云贵湘的机会,可对杨潮而言,杨潮已经打进了湖南和广西,有他孙可望,没他孙可望,杨潮根本不在乎。

另一个顾虑是。杨潮只是一个军阀,而满清跟明廷一样,是一个朝廷,杨潮能给孙可望什么,投了杨潮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做一个马前卒,而投靠了满清。可就是王爵在身,封地三省的藩王。

“本王有些倦了。还请许先生跟吴知府详谈吧。”

孙可望也没有一口回绝,因为投靠杨潮,也不失为是一条路,毕竟投降满清总感觉有些别扭,加上他也不是很看好满清的前途,当然如果有他孙可望,满清肯定能打进云贵湘,又一次占据优势。如果没有他孙可望,恐怕僵持下去满清最后耗不过杨潮啊。

孙可望可是对杨潮每年的财税眼红的很,也对江南的富庶感到十分的嫉妒,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是自己有那么强大的财力,早就打到北京去了,而杨潮却磨磨唧唧这么多年,竟然一直跟满清僵持。实在是无能。

也许按照孙可望只云贵玩的那一套高压政策,比如收百姓一半收成做粮税。杨潮肯定能收到更多粮食,但是绝对弄不到这么多钱,商业的捞钱模式,和农业的捞钱模式,在规模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只是孙可望不明白而已,他不明白的是。杨潮如果穷刮地皮根本不可能刮到两千万两,但是如果发债券借钱,却能够接到未来三五年的税收来用。

孙可望施施然的离开了,他找吴逢圣跟许四男先谈谈,打算看看杨潮能给他什么条件。如果跟满清开的条件差不多,甚至稍微差一些,也就认了,投杨总比投清好一些。

许四男脑子飞速的转动着,孙可望让他跟吴逢圣谈,他就知道孙可望动心了。

他快速的分析着孙可望的心态,还有孙可望现在的处境,以及孙可望想要的东西,很快就觉得自己稳操胜券了。

“我家王爷心怀大义,洪承畴许以王爵之位,三省之地,我王也言辞回绝!杨大都督却只肯出面调停,这太小家子气了吧。”

吴逢圣对许四男的条件很不满意。

许四男立刻哈哈大笑起来:“王爵?三省!”

吴逢圣哼道:“你笑什么?”

许四男一直在孙可望军中,孙可望部下士卒都认识他,但是吴逢圣可不认识他,也不知道这个年纪不大的小子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许四男笑道:“蛮夷封的王爵?吴大人不觉得好笑吗?有我大明天子亲封的冀王,怎还比不上蛮夷的?”

吴逢圣一时语塞,这话倒是很对,孙可望的冀王可是大明天子朱慈焕封的,法理上怎么看都比满清所谓的王爵好看。

但是吴逢圣不服气道:“洪承畴可是许诺三省之地呢。”

许四男更是大笑:“郑芝龙之三省乎?”

洪承畴当年还曾许诺给郑芝龙三省之地,可是郑芝龙的结果大家都清楚,被清廷软禁在了北京。

吴逢圣彻底无话可说了。

干脆问道:“杨大都督到底能给什么?”

杨潮不可能空口白牙就让孙可望投诚,总得拿出点实际的东西来吧。

许四男道:“冀王已是王爵。至于藩地,大都督以为,冀王经略云贵有大功于国,当封贵州!”

“贵州?”

吴逢圣哑然失笑,贵州是个贫瘠之地,天无三尺高、地无三尺平,区区一个贵州,就想打发了孙可望?

最重要的是,吴逢圣可是孙可望的部下,他的荣辱可是系于孙可望一身,如果孙可望不能飞黄腾达,他吴逢圣就无法鸡犬升天了。

许四男叹道:“吴大人先与冀王商议吧。贵州虽人少地狭,但若北上经略荆襄、西进经略川蜀,乃是大有可为之地。”

接着许四男轻轻站了起来,悠悠道:“说句不中听的。冀王屈尊武昌府,李定国追兵即到,江上有我江南水师健儿,可谓进退失据,想投清?得看看我家大都督答不答应!”

吴逢圣已经充满怒意了,这许四男根本不是来游说的,这是来羞辱他们的。

许四男轻轻拍了拍吴逢圣的肩膀。

“告诉冀王,鞑子给不了他的,我家大人能给。他去贵州,我家大人帮他召回旧部!”

说完轻松一笑走了,留下已经到了爆发极限的吴逢圣。(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一节还是内讧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受此羞辱,吴逢圣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在孙可望面前说了一大堆的坏话。

但是孙可望却大为动心,耐着心听完吴逢圣的抱怨后,立刻让他去请许四男。

孙可望大宴许四男,席上口称先生不已,毫无亲王之尊,让吴逢圣恼恨不已,暗恨自己识人不明,这孙可望根本不是一个成大事的。

可是孙可望却看的清楚,什么狗屁王爵,什么狗屁三省之地,都他玛是虚的。

只有抓在手里的刀是实实在在的。

杨潮答应帮他召回旧部,这才真正捅到了他孙可望的心头上,不入套都不行。

虽然被李定国打败了,而且之后逃走,一路上竟然没有人开城门让他进去,看起来人心尽丧,但是孙可望还是很有自信,大西军中还是有他一批心腹的。

镇守云南的张胜、王自奇,这两人都是一直跟着他浴血奋战杀出来的部下,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不然也不会让他们镇守云南,剩下的人中,大概都是在观望,只要有杨潮的帮忙,他也能拉拢过来一批,招来十万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杨潮说只给他一个贵州,这根本不是问题,孙可望过去还不是只有一个云南,在往前跟着他干爹张献忠流浪的时候,还毛地盘没有呢,不都是打下来的,只要有兵在手,该他的还是他的。

所以孙可望热情的招待许四男,表示他跟杨潮也是心交已久,十分敬慕云云。

就在许四男跟孙可望达成协议的时候。在云南,杨潮的使者也已经跟朝廷完成了谈判。

李定国抓住了张胜,本来是要砍头的,杨潮的使者让朝廷赦免了张胜,这个使者的面子还是要给一给的,因为这个使者不是别人。正是朱慈焕的兄弟朱慈炯。

让许四男作为孙可望身边的使者,是因为许四男是军旅出身,而去跟朝廷交涉的使者,就必须有一定的身份了,显然杨潮这个妹夫很合适。

不过朱慈炯却不太乐意去,妹妹杨月也不想丈夫去那种地方,跟杨潮哭闹了一场都不管用,只不过杨潮答应派精兵保护,才让这两口子稍微放心了一点。

朱慈炯带去了他哥哥弘光皇帝朱慈烺的信。心中谦卑的承认是他自己失德才失了天下,并且赞颂弟弟朱慈焕有大功于国,于残破之中,继承列祖列宗遗志,为祖宗守住了江山。

这封信让朱慈焕欣喜异常,等于是故皇帝认可了他这个皇位的合法性,在群臣中大肆宣扬,并且信誓旦旦的感叹他跟哥哥的兄弟之情。

因为这一封信。就足以让朱慈炯获得朱慈焕的支持了,之后朱慈炯提议赦免孙可望。要以祖宗基业,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孙可望的手下也不能杀,朱慈焕完全答应了,李定国想做忠臣,因此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事情一切顺利。杨潮顺利的说服了双方,很可能保住大西军这只精兵,尤其是李定国手下那只可以跟满清精锐骑兵硬拼的精锐骑兵,可惜事情永远没有这么顺利。

李定国和刘文秀两人联合起来,将孙可望打败。可是两人之间却出现了隔阂。

当时打败孙可望之后,云贵形式依然危险,张胜和王自奇在攻打昆明,李定国立刻率兵回援,而刘文秀则负责在贵州追击孙可望。

李定国成功击败了张胜,保住了皇帝的安危,可是刘文秀却让孙可望给跑了。

李定国对此就有些不满。

之后刘文秀坐镇贵州,很快降服留在贵州的孙可望旧部,这时候贵州稳定下来,刘文秀上书请隆武皇帝移驾贵阳。

孙可望之所以一直在贵阳,就是因为贵州沟通云南和湖南,北上可以攻打荆襄,西进可以攻打川蜀,说白了,贵州就是皇帝该坐镇的地方。

可是李定国却犯了小心眼,觉得刘文秀似乎是想挟天子自重,当即以辞官相威胁。

皇帝自然只得婉言安抚,最后放弃了去贵阳的打算,李定国才满意下来,显然在李定国和刘文秀之间,皇帝跟信任李定国,他选择了李定国。

这让刘文秀十分不满,他并不是想要挟天子,只是真心为大局考虑,他获封蜀王,李定国获封晋王,他打算请天子坐镇贵州,然后他入蜀,李定国入鄂,分两路北伐的,结果反而被误会了,于是他也闹腾,直接回了云南,把一切大权交给李定国,不打算过问世事了。

这些消息源源不断的送回杨潮处。

杨潮此时已经回到的南京,北方清军的攻势终于停止了。

很显然清军一无所获,二十余万八旗兵攻打山东,二十万攻打河南,都被杨家军击退,尤其是河南方向,甚至一度被王璞攻打到了开封府下,只是王璞此时力尽,无力攻击开封,而山东方向上,虽然赵康和李五六没有什么大作为,可是已经可以跟清军大漠(漠南、漠北)八旗相抗衡了,显然这两人已经摸清了大漠上蒙古人的习性,士兵也训练的足够精锐了。

“清廷已经事穷了。有消息表明,清廷对洪承畴的不信任已经到了极限,就连多尔衮也不太放心洪承畴了。”

杨潮收到北方的消息,清廷对洪承畴十分不满,最直接的原因是洪承畴放弃武昌一事。

“呵呵,洪承畴这个老匹夫可是做了一笔赔钱的买卖啊。”

黄凤府也笑道。

当时孙可望在攻打武昌,同时做出一副要跟杨潮火并的架势,洪承畴为了让孙可望和杨潮火拼,才冒险放弃了武昌,希望让孙可望安心攻打杨潮。

结果他小看了孙可望,被孙可望狠狠玩了一把,孙可望占领了武昌之后,就立刻南下跟李定国内斗去了。

这时候洪承畴想要收回武昌已经不可能了,他派了上千艘小船从汉水南下,被杨潮的舰队打成了木板,有杨潮强大的水军在,他就永远不可能在靠近武昌了。

而清廷看到的是,失去了武昌之后,在孙可望和李定国内斗这种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采取行动,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收复湖南的机会。

“伯爷,伯爷,公主要生了!”

此时一个家丁仓皇的跑到书房报告。

杨潮这几天一直留在家中,一切军务政务都在书房中主持,就是因为两个老婆的预产期到了。

杨潮赶紧急匆匆告诉黄凤府:“凤府,你辛苦一下。一定维护住大西军,说服李定国和孙可望跟我们联合北伐,这样明年我们就有能力将清军一举赶出长城去!”

说完杨潮就匆匆的跑去了朱媺娖哪里,却被挡在了产房之中。(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二节蛋蛋二狗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已经是八月了,八个月前杨潮就回到了家中。

门口的老婆子已经跟杨潮很熟了,他是稳婆,也叫接生婆。

请来了十来个接生婆,而且早在一个月前就住进了杨家,大户人家吗,生孩子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伯爷,女人产房大老爷们怎么能进去?”

“怎么不能进去?”

“晦气!”

“有什么晦气的?”

说完杨潮就要往里面闯,朱媺娖生女儿的时候,杨潮没有进去,一直都很遗憾,后世生孩子,丈夫是可以抓着妻子的手陪生的。

“站住!”

一声大喝传来,老夫人怒气冲冲,在两个丫头的搀扶下匆匆走来。

一见母亲杨潮就弱了,心里暗暗嘀咕,母亲明明身体硬朗的很,却要装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出门至少要两个丫头搀扶。

“你是个杀人的,当心身上的杀气冲了公主的胎气!”

母亲冷声道。

这是什么道理!

杨潮心里不服,但是母亲就一直站在门外,把杨潮看的死死的,他也没有办法。

“翠环,如何了?”

前院之中,一个丫头悄悄走过院门,突然就被两个男人抓住,其中一个焦急的问道,另一个则焦急的听着。

“回太子爷,还没生呢!”

太子爷自然是朱慈烺,过去是皇帝,现在自称藩王,但是没有名号。

这丫头本就是宫里的宫女,是他赐给姐姐陪嫁的。因此十分熟悉。

“劳烦姑娘在回去盯着,有了消息赶紧传回来。”

另一个家伙鬼鬼祟祟说道。

丫头答应道:“黄大人放心,等着就是了。”

说完她就立刻赶去另一个房子,结果很快就传来骂声。

骂声吸引了杨潮。

“滚出去,要是以前,老早打发了了事。”

声音是从旁边的董小宛房中传出来的。喝骂的是翠环,翠环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公主开始生产了,而她的肚子还没有反应,这意味着公主将剩下长子。

翠环本是公主身边的丫头,过去董小宛巴结公主巴结的好,公主就将两个丫头送给她,另一个叫做银莲,都是宫中当过差的宫女。很懂得规矩。

以前董小宛把这两个宫女可是当姐妹的,拉拢的这两个丫头跟她一条心,让出去成亲,都舍不得。

现在董小宛却发火要打发了她们,“打发”这两个词可不是什么好词,大户人家打发丫头的意思往往是买入青楼,当年柳如是就是这么被打发进松江府的青楼的。

“好了,你们两个出去!”

杨潮循着声音就走了进来。让两个丫头出去,但是两人却不敢动。

“还愣着干什么。伯爷的话都不听了,还有没有一点规矩?还是宫里出来的!”

董小宛再次喝骂道。

“你也少说——”

杨潮刚要劝,却见董小宛眉头一簇,就要倒下去,连忙扶住。

“伯爷,我肚子疼。”

“快喊产婆!”

杨潮立刻高叫一声。

两个老婆要同时生了。

黄凤府跟朱慈烺两人在前面的院子里转来转去。杨家也就是他们能随便进来,其实想第一时间知道情形的人多了去了,这两人代表着其中的两股势力。

黄凤府代表的自然是杨潮的嫡系人马,朱慈烺代表的却是旧势力。

董小宛竟然也开始生产了,这让两人一惊一喜。互视一眼各有心思。

半个时辰后,突然一声啼哭响了起来。

“恭喜公主,是小伯爷!”

朱媺娖已经用尽了力气,浑身是汉,湿漉漉的秀发粘连在枕头上,苍白的脸上突然滑落一串清泪。

她终于生了个儿子!

董小宛房中。

“用力,用力啊,夫人!”

几个稳婆围着她,下面还有人扶着她的腿,有用手扶着着婴儿头的。

终于也有一声啼哭响起,一个生命来到了人间。

“恭喜夫人,是个小伯爷。”

董小宛喘着粗气,脸上喜悦难掩,但是却来不及享受这种心情,当即问道:“公主生了没有,男孩女孩?”

“好好好!你要孤王赏你什么!”

朱慈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