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物,而且一向都信心十足,自觉文武双全,当有一番大作为,却不想被杨潮手下一个武将三番两头的鄙薄,若非顾全大局,他绝不如此隐忍。

一路跟随大军,仔细观摩战阵,张煌言的实战经验在快速的积累着,而且他还举一反三,结合古代兵书战例,时常向谢飞提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经过三天苦战,东莞艰难的打了下来,然后全军在这里休整。

张煌言继续仔细的观察杨潮的军队,他最感兴趣的地方是训练,杨潮的军队中训练走步极多,只要不作战,每天都会集合部队演练步伐,成千上万的士兵排成队列走来走去,张煌言却琢磨不透其中的门道,只是暗暗猜测是不是在训练分进合击的队形。

“张大人,我军士兵需经三月步法训练,然后才能练武。张大人是否觉得没有道理?”

宋坤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操场。站到了张煌言的身边。

张煌言被打断思维。轻轻点头:“非也。此乃分进合击所必练之法门。忠义伯真乃奇才也!”

宋坤颇为惊讶。没想到张煌言竟然能从步法训练中看出这是阵型转化的基础,倒是颇有两把刷子。

但是他还得继续打击:“只可惜张大人即便能看得懂又如何?这天下口舌之徒多矣。”

“你!”

张煌言一顿,但突然间笑了。

“哈哈哈哈。”

“你笑什么?”

宋坤疑惑道。

张煌言道:“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激本官也跟这些军士一起操练,这有何难?”

宋坤不由尴尬,他确实是这个意思,这是杨潮要求他的,让谢飞引诱张煌言接受训练。谢飞找不到办法,宋坤则是用刺激,鄙视等等办法,结果没想到给张煌言看穿了。

“那张大人请吧!”

宋坤一指操场。

接着喊过来一个队正,让他专门教授张煌言步法。

张煌言却拒绝了,认为应该跟士兵们一起训练,结果自己就找了一个队加入了进去。

宋坤无语,显然张煌言误会了,他专门找人教他,并不是要给他们什么特殊待遇。而是因为他什么基础都没有,是无法跟上别的士兵的脚步的。

果然才跑了一圈下来。张煌言就弄得面红耳赤,走个齐步竟然被小军官接连呵斥,甚至因为他让队列都乱了起来,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自己走了出来。

“宋总兵还是专门找个人来教教本官吧。”

张煌言自己提出找人单独训练他一番。

宋坤这才点点头又一次叫过了一个队正,仔细叮嘱他让他好生教授张大人。

本身就有不俗的武艺根基,智商也是上等,不到十天时间,走步转步等步法张煌言就掌握了。

不过军队的常规训练可不仅仅是转个步法,那只是基础训练,只是用来热热身的,军中训练最多的第一是各种武艺,第二是队形变化。

武艺张煌言不用练了,他最感兴趣的是杨潮军队的军阵,觉得自己步法已经过关了,于是急切的要求参与阵型合练,可结果还是他错的最多,哪怕他以聪明缩短了基础训练的时间,可是跟这些已经完全练成本能的士兵相比,还是差了太多,因为他是靠聪明的大脑来转化这种指令的,而士兵则完全是条件反射,所以在队形变化的时候,他总是慢人一拍。

这让张煌言十分受打击,好在他也只是参加了几天而已,军队在东莞只休整了五天,就向着广州进发了。

广州城外的水面上,十来艘大船不间断的朝着城墙轰击,城墙上的大炮也在反击,只可惜城墙上的大炮稀稀拉拉。

不是广州城中没有足够的大炮,恰恰相反,广州城装备的大炮,或许除了北京城之外,就算是最多的了。因为广州产铁,是此时大明的冶铁中心,广铁在大明朝十分出名,仅次于闵铁而已。产铁的地方,自然有最多的铁匠和铸造工匠,洪承畴用来攻打广州城的大炮,就是现做的,而他占领了广东之后,尤其重视铸造大炮,铸造好的大炮除了少部分给孔有德带走攻打广西外,绝大多数都在城墙上安放。

之所以没有多余的大炮跟海船对轰,那是因为大多数大炮都集中到了西面,用来跟杨家军的炮兵对轰,在洪承畴眼中,显然是把杨家军的步兵当做最大的威胁的,至于几艘大船,就算他们轰破了城墙,那些海贼还能打进城来不成?

大军已经开到了城西,此时围三缺一,除了南面三面都有包围,但是西面是主攻方向,而广州城也将西面作为主要防御方向。

城西有一道平行于城墙的长土垄,高达三丈,底层更是有二十余丈。

土垄后面则一个个半圆形的深坑,每座坑里都有一门大炮。

深坑后面连同这一条条壕沟。

这种土木作业,让城上的大炮根本威胁不到土垄后的炮兵阵地,也无法威胁到壕沟中的兵丁。

胡全趴在一处土垄顶端,他作为炮兵总兵,凡是攻击坚城就少不了他,广东成为战略攻击方向后,他就被派了过来,胡全旁边趴着谢飞等人,他们一个个神色凝重的通过望远镜观察广州城。

在望远镜中,胡全大概估计了一下,开火的大炮大概有五百门。

“五百门红夷大炮!”

胡全沉声说道。

“小炮肯定更多。”

谢飞猜测道。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情形,他们没想到广州的大炮这么多。

五百门红夷大炮还不算什么,胡全手上还有上千门呢,轰破城墙不成问题,问题是后面怎么打?派步兵进攻的话,肯定要遭到对方的炮轰,对方的大炮如此之多,肯定是无法压制的住的,到时候必须要遭受惨重的损失。

这正是这些军官所顾虑的问题。

突然一发炮弹打在了前面土垄的侧面,趴在土垄上的几人顿时感觉到好像胸部被重击了一拳,感觉到土垄都跳了一下。

“走吧,下去吧!”

胡全立刻建议道,这种土垄的射击,让躲在后面的炮兵阵地万无一失,相当的科学,是他们常年作战摸索出来的,但是靠近土垄还是很有危险的,尤其是土垄顶端,是不是会被炮弹打穿。

几人撤下后,钻进了深壕之中挖出来的坑道里。

这里作为指挥所,挖掘出了能容纳十多个人的空间,四壁还用木料加固,相当坚固。

里面有桌椅板凳,还有地图和几盏灯。

“若是强攻,必然损伤惨重。”

坐下之后,谢飞低沉的说道。

胡全道:“我军炮弹充足,但是要将整个西墙和上面的大炮都毁掉的话,没有一个月时间是不够的。”

谢飞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作为军官,这群人是不会考虑一个月要消耗多少炮弹,多少火药,甚至打坏多少门大炮的,他们只考虑最佳的作战方法。

宋坤却道:“谢总兵,胡总兵。若是战事僵持不下,肇庆的耿仲明赶来支援,里应外合对我军绝对不利!”

宋坤说道,他口气到不是胡全和谢飞那样沉重,相反还有些轻松,似乎不是在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谢飞和胡全都点了点头。

“何不用挖地道攻城?”

张煌言突然说道。

他刚才也用望远镜看了半天,一开始着实对这种镜子感到神奇,得知杨潮的军中配发了上千只这种东西,他不由赞叹,杨家军能打胜仗,跟这种东西不无关系。

但是他仔细观察了半天,也找不到清军的破绽,洪承畴是带老了兵的,布防上绝对不会有漏洞,就算有也不是张煌言这个实战经验欠缺的书生能够看出来的。

连谢飞等三个总兵都只能强攻,张煌言又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是他觉得自己不提点意见似乎说不过去。

但是这个挖地道的建议一提出来,就连他自己都感觉到不靠谱,看着广州城那深深的护城河就知道了,这里根本就没有挖掘地道的条件。

宋坤再次道:“谢总兵,我建议派我军出击,骚扰、阻挠耿仲明军,不让他们靠近广州城。”

谢飞点点头:“宋总兵言之有理。命你部出击,沿西江前进,务必将耿仲明挡在三水以西!”

“是!”

宋坤应声,立刻就出去部署了。

宋坤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壕沟,一直走了六里多,才出了壕沟,往前走了三里地,才进入大营,大营驻扎在十里外的地方,这是为了防止被城上的红夷大炮轰击。

主力军队就扎在三个大营中,壕沟哪里只有三万负责保护炮兵的部队。

真正的攻击说到底还是要靠大营中的主力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节收复广东

本人新书已经发布,书名《大国崛起1900》,记得收藏啊。

————————————

宋坤的部队在左边一个大营里面,他回营后,立刻召集军官,分配任务,很快一只只千人规模的小分队就出发了,最后宋坤亲自带着四万大军慢慢离开。

“大人,我们不去打三水吗?”

宋坤的大军到了三水县,突然沿着绥江转进,并没有去攻打三水县城,而谢飞给他的命令是打下三水,并且将耿仲明救援部队阻挡在这里。

广东清军主力由洪承畴亲领,以尚可喜大军围核心,拥兵十五万人,坐镇广州。

另外耿仲明带兵五万,分驻在肇庆,往东可以支援广州洪承畴,往西可以支援广西孔有德。

“打三水?好容易跟谢飞那个蠢货分开了,老子还能按照他的打法来?我们打肇庆!”

耿仲明也只有五万兵,仅仅拦截下来,怎么能满足宋坤的胃口,他打算打下耿仲明的老巢,在回过头来灭了耿仲明的大军。

“这算是围点打援吗?”

“哈哈,让谢飞去围点,老子来打援。等老子灭了耿仲明这个鞑子的王爷,然后在回身一击去打广州的时候,谢飞那小子的脸色估计会很好看吧。”

“可是大人,用一万人阻拦耿仲明是不是太过于冒险了。听闻耿仲明麾下尽是精锐!”

手下不无担心的说道,广东的情况他们已经了解,洪承畴将投降的明军尽数整编。但是三顺王手里的军队。依然是最精锐的部分。从明军中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都直接编入三顺王的军队中。

虽然清军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但是最强大的还是三顺王各自带领的五万军队。

“哼,五万军队,还未必全军出动,如果连这点人都挡不住,老子让他们再去西贡打土匪去。”

事实上,宋坤的手下不但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成功拖住了耿仲明的进军路线。还让耿仲明误以为他遇到了明军主力。

这群人分作一千人的队伍,不分昼夜的骚扰耿仲明,就跟八旗兵惯常用的作战方法一样,骚扰、偷袭,如同狼一样,纠缠不休,还险些将耿仲明的粮草辎重给焚毁,逼的耿仲明不得不将大军和辎重部队一起行动,大大拖慢了行军速度。

十天时间,耿仲明才终于抵达了三水县。

而这时候宋坤已经带兵到了四会。将四会城团团围住,一副要强攻的架势。吓的四会县令战战兢兢,可是一夜之间,宋坤的军队却消失不见,只留下了一片片空营。

耿仲明被搞的头大不已,他遇到的这只军队跟印象中的明军完全不同,偷袭、放火、夜袭,各种恐怖主义做法,一点都不光明正大,像土匪多过像军队。

而且还狡猾的很,多次他设陷阱都没有困住这些人,这些人就像狼一样,总是能提前预知危险,逃脱他设置的陷阱。

但最让耿仲明气恼的是,这些人就算被他追击,也总是能逃掉,他们都是步兵啊,怎么能跑的那么快,而且还不按照规矩来,动不动就是一哄而散,让你想追都不知道往哪里追,如果分散追击的话,还时不时被他们反设一个陷阱。

幸运的是总算到了三水县,他可以休整一下了,但是也不敢修正太长时间,广州城岌岌可危,对方十五万大军围城,随时都可能被攻破。

广州可是整个广东的支点,如果广州丢失,广东也就没有防守下去的意义了。

对别人来说,或许一城一地的得失无所谓,但是对耿仲明来说却不一样,因为洪承畴已经请示朝廷,改封耿仲明为靖南王坐镇广东,以后广东可能是他的藩地,所以广东是万万不能丢失的。

在三水休整了三天时间,耿仲明就急切的催促部下出发,可是这时候突然传来了肇庆方向的求援。

耿仲明只是简单的考虑了一下,当即就明白他上当了,中了对方的引蛇出洞之计。

打惯了仗,耿仲明决断还是很果决的,当即下令将所有辎重都抛弃在三水县,然后轻装上阵,率领总共两万骑兵驰援肇庆!

一骑绝尘,一个骑兵跳下马来,游过了广州城宽阔的护城河,跑到广州城南城墙下面。

很快高大的城墙上放下绳索,将他拉了上去。

洪承畴听完信使的回复,当即神色大变。

“怀顺王中计了!”

信使道:“王爷已经知道他中计了,所以回军救援肇庆。特让小人来告知洪大人,待我家王爷解了肇庆之围,定然回军解救广州。”

洪承畴叹道:“回军才是中计!”

信使一愣,怎么回去还是中计?

洪承畴哪里有功夫给他解释这么多。

急切道:“快快回去,告诉你家王爷,切不可跟贼人交战,速速回三水!”

使者不明所以,但是也不敢违抗洪承畴的命令,只能再次出城,游过护城河,骑上拴在岸边的战马飞奔向南。

洪承畴猜的很对,可惜已经晚了。

耿仲明已经将广东看做了自己的领地,因此绝不想让任何一个地方丢失,一听肇庆有危险,他心中急迫,哪里顾得上会中计。

他一出三水,立刻就被城外的明军盯上了,一个个又像是豺狼一样撕咬上来,但是这次耿仲明可不想跟他们纠缠,只想尽快的赶到肇庆去。

但是他越是不想跟这些人纠缠,这些人就越是惹人厌烦,就像是苍蝇一样,怎么都摆不脱,他们永远都会出现在你的前方,将你的道路阻断,可是当你决定跟他们认认真真打一场的时候,他们就突然不见了。

耿仲明不厌其烦,突然前方又出现一股敌军,耿仲明想都没想,让人去冲散他们。

很快部下就回报,不但将对方打退,而且将对方包围了起来。

耿仲明不由大喜,虽然急着解肇庆之围,但是如果能消灭这一伙明军,也能出一口恶气,一路上被这种人骚扰太多了,他都有些失去理智了。

立刻带领大军前去,发现果然对方被逼到了一处广阔的河滩上,用一些简单的木头搭建起的篱笆坚守。

耿仲明不疑有他当即让大军立刻进击,速速解决了这一伙千人上下的明军,他还要赶回去解救肇庆呢。

但是就在耿仲明以为这只是一小股骚扰的明军的时候,突然附近草丛中涌出来数万人,将他反包围了起来。

耿仲明这才反应过来,他又中计了,这是一个计中计,但是已经晚了,当河边芦苇荡中开始不断钻出对方人马的时候,他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的士兵都陷在松软的河滩上,战马根本就跑不动,而对方除了河水一边之外,东西南三方几乎同时出现,将他所有逃跑的道路都堵死了。

骑兵河滩上遇到双倍与他们的精锐步兵,而且被内外夹击,结局已经很明显了,除了全军覆没之外,没有其他可能。

耿仲明的人头很快就出现在三水县城下,在做出了不杀俘虏的保证之后,城中的绿营兵投降了。

这时候宋坤才老神在在的不徐不疾的跑去拿下了肇庆。

接着怡然自得的回军广州,前后用了不到二十天时间,而此时广州城墙正在一处处垮塌,胡全打算将整面广州城都用大炮拆了。

洪承畴收到肇庆、三水失陷,耿仲明被杀的消息后,当即大怒。

立刻传令整个军中,招募死士,要出城突击杨家军,愿去的,每人发一百两银子。

尚可喜立刻应命,要带他所部两万骑兵突袭敌军,而剩下的绿营兵种,只有三万勇夫,总共五万人,两万骑兵加上三万重赏之下的勇夫,在全城军民的目视下,这五万人正大光明的从城南出城,然后一直往南,往南,往南,消失在了广州城的视野中。

“洪经略,当真要放弃广东了吗?”

两骑并行,尚可喜遗憾的问道。

旁边一个普通白甲兵打扮的人,竟然就是整个南方,清军中最有权势的经略洪承畴。

“守不住了。三水肇庆已失,趁着广州城的嫡系还没有被明军摸清,我们还有机会往北退回湖广,否则被明军知晓,怕是对方会从江西出兵,将我们合围啊。”

失去了肇庆就失去了跟孔有德的联系,广州清军就成了孤军,洪承畴不得不放弃这里,但是临走时候,他还用了一个阴险的诡计,让广州城的绿营兵以为他们是去偷袭明军的,一时还不会溃散,而明军是打定主意要轰平城墙的,段时间内还不一定攻城,这就给了洪承畴逃跑的时间。

这个计策非常成功,五万大军出了广州城,绕开明军悄然向北,一直到清远,接着到阳山、到连州,最后从连山回到了湖南。

一到湖南,洪承畴立刻派人去联系广西的孔有德,让他即刻组织防御广东方向明军,万一守不住要保留兵力,退回湖南。

谢飞这时候才攻入了广州城,而广州城里根本就没有有组织的抵抗,清军不是跑了,就是降了,这时候谢飞才知道洪承畴竟然已经放弃了广州,至于是什么时候放弃的,城内清军自己都说不清楚,甚至多数人还以为洪大人生病了,这段时间一直在闭门养兵呢。(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节杀俘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逃了洪承畴,让谢飞非常沮丧,他之所以对广州这么有耐心,就是因为洪承畴在这里,跟洪承畴交手多次,他早就放弃了跟洪承畴玩谋略,一心想用强攻拿下这里,然后擒拿洪承畴,要知道杨潮已经多次交代,要不惜一切代价将洪承畴拿下呢,可是在九江的时候,洪承畴从谢飞手里跑了,在广州又让他从手心里跑了,这让谢飞无比的沮丧。

宋坤倒是心情不错,十分积极的希望继续进兵,他愿意做先锋攻打梧州,攻入广西。

但是谢飞只让他去南下攻占雷州等地,攻占整个广东,谢飞将亲自带兵去攻打广西。

宋坤对这种安排自然有些不满,但是谢飞是主帅,他可不敢违抗军令。

纷纷不平的带着自己的军队,向南方开进。

随着宋坤的进军,大多数州县都没有什么抵抗,可是在新会却碰了一个大钉子。

新会只是一个县城,背山靠水,西有古斗山脉,又是珠江水系的崖门海口,南宋最后一战的崖山海战就发生在这里,因此虽然是一座近海小城,可实际上战略地位还是有一些的。

不过重要性也有限,毕竟广州已经被杨家军攻占后,新会作为一个可以防备从海上进攻广州的屏障作用,其实大大减弱了。

所以谢飞只是让宋坤来攻打这里,他自己带着主力部队,赶去了肇庆休整,准备随时进入广西作战。

而宋坤最终也没有太大的不满,因为他已经出够了威风,伏击击杀耿仲明的战绩。让他的名头瞬间跟王璞、李五六等老牌总兵看齐,如果在跟谢飞这个后辈争夺攻打孔有德的机会,他自己都看不过眼了。

所以他留在广东,多路分兵,以招降为主,攻击为辅。拿下各处府县,谁知道一个月后,一直到雷州府的城池全都投降,新会却一直坚守不降,宋坤只能召集各处分散的军队,开始集结主力攻打新会。

一来一回,新会已经被包围了三个月,这时候宋坤才做好准备,打算强攻了。他此时依然不认为新会能坚持多久,因为他判断三个月肯定让这座城市断粮了,守军肯定饥肠辘辘,没有什么战斗力。

到此时宋坤也没有把新会太当回事,可是战斗开始后,他终于发现,事情不是这样的,新会之战爆发了人类战争史上极其罕有的情况。

宋坤先是用炮轰。结果清军将大批百姓绑在城墙上,让他投鼠忌器。虽然宋坤是杨潮手下众将中心地最硬的一个,可是也下不来手炮轰城墙上清军用百姓做成的盾牌。

接着他选择挖掘地道,想从城墙下面炸开城墙,拥有大量火炮的杨潮军队很少采取李自成等农民军这种战术,不是不懂得使用,而是太浪费时间。用大炮炸城一天一夜扬州那样的大城也炸开了,如果挖掘地道,没有十天半个月很难挖到城墙下面,而且还经常被敌人破坏功败垂成。

宋坤无奈之下选择炸城,这样至少可以减少大炮轰城时候大量百姓的伤亡。可是当他挖掘地道炸开城墙后,将大量大炮推到缺口处准备强攻的时候,清军突然驱逐百姓堵住缺口,并且让这些百姓搬石块堵缺口。

宋坤不可能把大炮对准密密麻麻的百姓,于是强行在坍塌的城墙下用攻城梯攀爬,想爬上城墙直接从城中发动攻势,这时候清军却让百姓从城墙里挖缺口爬出来,将梯子烧掉。

此时战争已经打到了第四个月底,宋坤所幸长期围城,直接包围了一个月时间。

直到第六个月的月底,清军突然开始突围,此时宋坤哪里肯纵容这些人离去,早在成为密密麻麻的挖掘了围城攻势,因为大炮战术的出现,杨家军的土木作业水平直线上升,挖掘战壕已经成了标准战术,清军多次被打退。

感觉清军已经是穷途末路后,宋坤这才选择了强攻城池,这一次他成功的攻入了城中,因为清军终于没有了斗志,出现了大量投降的情况,最后俘虏满清汉军一千人,蒙八旗三百人,绿营兵一万人。

这时候宋坤终于可以向南京发捷报了,可是他的心情却十分低沉,这捷报他都不想发。

杨潮看到捷报的时候,正在吃饭,抱着女儿,本来一家人吃的高高兴兴,可是扫了一眼捷报之后,他当即离开饭桌,找了个地方吐了个昏天黑地。

一种难以压抑的怒火冲心底喷涌。

“杀!投降清军一个不留,统统杀了。对没错,绿营兵也杀了!”

杨潮很少杀降,不是出于某种杀降会让敌人不在投降的功利目的,而是他坚持认为,优待俘虏这是一种文明,他想给中华文明中注入这种新气象,可是这次他不能不杀了,因为他从心底认定,这些人已经不是人了。

上次有这种感觉,是听闻左良玉屠戮大明自己城池的时候,但是那时候也远没有这次让他愤怒,让他感到对人类道德的恐惧。

防守新会的清军是尚可喜和耿仲明的心腹,参将由云龙和右翼总兵吴进忠,两人率领尚可喜和耿仲明部下精锐两千汉军,外加三百蒙八旗还有投降的一万广东当地绿营兵。

这样的兵力无论如何是守不住宋坤五万虎狼之师的攻击的,杨潮也曾斥责过宋坤,同时也得到了宋坤的反馈,那就是清军大肆驱赶百姓为肉盾,杨潮只能指示宋坤以少杀人为要,尽量保存百姓性命。

谁知道杨潮这种命令,让宋坤更是顾前顾后,闹到最后竟然发生了如此惨剧。

这惨剧绝不仅仅只是驱逐百姓攻城或守城这样的野蛮行为,而是更可怕更恐怖的行为,食人!

基本上围城三个月的时候,新会城内已经缺粮了。这时候,新会清军命令城内的百姓,每家每户贡献出一人作为“人肉口粮”。

而这时候,广东妇女为了保护丈夫和家人,竟然出现了很多人自愿爬进油锅,让清军食用的壮烈惨剧。有个姓莫的媳妇与婆母相依为命,守将要杀食婆婆,莫氏叩头请求替婆婆死,守将说:“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就答应了她的要求,把莫氏烹煮吃了。又有一个姓李的妇女,丈夫被守将抓去,将要被杀,李氏哭着说:“丈夫还没有儿子,如果杀了他,就绝了他家的后代了,我即使活着又有何用?请把我吃了吧!”守将也答应了,将李氏烹食,把她的骸骨交给她的丈夫带回家安葬。还有一位姓梁的穷书生将被烹食,他的十岁女儿请求代替,守将被感动了,就把他们父女一同释放。

杨潮看到这里,不由为广东妇女的行为感到触动,他前世就去过广东,岭南的妇女与北地的妇女有些不同,越是偏远地方的妇女,保持这种风俗的就越多,那就是当地妇女对男人极为爱护,很多地方的男人可以什么都不干,而妇女背着孩子种地、打工。当地人解释说,是因为男人要下海,所以农活都交给了女人,后来渔民职业消失了,可是风俗还没有变。

那时候杨潮还是有些羡慕广东男同胞的,但是这一次他实在是对广东男人愤怒了。

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妻女自愿献身,而不去抗争呢,都到了要被吃掉的时候,竟然都不反抗,懦弱至此,还是一个男人吗。

而同时那些女人做出这种行为,并不是她们那么勇敢,而是她们接受的礼教文化所致,礼教就是这样让女人无条件的付出,可是本该身为保护者的男人却要女人用这种行为保护,杨潮实在是感到羞愧。

苛责自己人是一方面,但是罪魁祸首还是这些清军,包括哪些投降了的绿营兵。

所以杨潮坚持要杀光这一万多人,哪怕手下的黄凤府等人有杀俘不祥等语,杨潮也坚定不移,不但要杀这些人,还立刻登上报纸,宣示天下。

同时第一次义正言辞的宣布,此后战争,若有驱赶平民参与者,城破之日,无论官兵,杀无赦!

江南报现在在江南流传,但是杨潮很清楚,无论是小朝廷还是清廷,他们都通过各种渠道在收集这些报纸,试图从中得到江南的情报,杨潮这话是对小朝廷说的,更是对清廷说的。

反对的声音也有,比如刘宗周,一贯站在杨潮的立场,但是他这次没有得到响应,不少文士都斥责他十分不分,坚定的支持杨潮,支持杨潮认定那些降兵已经不是人的说法,老百姓更是拍手称快,这种人就该杀。

刘宗周等文士却认定,清军为鞑虏,鞑虏不服礼教,当以德化之,不该以杀止杀,搬出了一大堆的大道理,可谓迂腐透顶,或者说只为了反对而反对,已经到了不顾是非黑白,跟后世的某些专家如出一辙,文化的糟粕竟然一直都在传承不惜。

这让杨潮对刘宗周这种人厌恶不已,但是也对这种人感到十分悲哀,不知道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求名?不顾一切的求名?心里丝毫没有一种使命感,或者说他们的使命感就是扬名天下,青史留名?而不管这名是香名还是臭名!

但杨潮并不会对刘宗周这种人物有什么打压行动,他一向不怕别人说话,他标榜开明**,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谁也别干涉谁!(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节杀俘后续

新书求收藏:《大国崛起1900》

————————————

广东遭此大难,杨潮立刻下令,免除广东百姓三年的粮赋,同时开始派出大量的官吏接手广东政务。

对于广东本地的官吏,几乎全部废弃,第一是因为这几年杨潮治下,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官吏,另一方面也实在是因为新会惨剧的发生,让他对广东的官员操守实在是失望透顶了,这些人,很多都是王体忠来了投降王体忠,王得仁来了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