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着洪承畴立刻下令:“命梅勒额真阿山,统兵攻取仙霞关,南下福建!”

下完命令洪承畴就喝起茶来,多少年没有喝到福建的岩茶了。

“郑芝龙老矣!可不废刀兵!”

喝着郑芝龙送来的茶,洪承畴心里叹着,巴山带着一万八旗南下福建威逼郑芝龙投降,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他在金声桓的大营中见过了郑芝龙派来的说客,给郑芝龙这个老乡写了一封长信,郑芝龙回信的时候送来了这些茶,不过郑芝龙态度模棱两可,观望之态一目了然。

洪承畴不要求郑芝龙立刻倒向他,只要观望就好,观望就说明在犹豫,就说明没有完全跟杨潮站在一边。

所以洪承畴叹息杨潮太年轻,白白手握重兵了,兵者,不仅仅是冲锋陷阵,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在洪承畴看来,兵,更是一种威势,射出去的箭就没用了,蓄势待发才最让人怕,而杨潮要么张弓直接射箭,要么直接收起来不用,实在是太不会运用了。

两败亲王,如此功业,竟然只做到一个割据江南,而没有利用自己的兵威取得更大的政治优势,这是杨潮最大的败笔,若是早能将浙江收归,洪承畴觉得就是自己也找不到杨潮的破绽了。

“不过福建吗,老夫该亲自回去一趟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喊道:“来人,通知巴山,本经略与他一同行走!”

南京,杨潮突然收到了清军攻入浙江的急报,金声桓和王体忠突然回军,从广信府翻过玉山,攻入了开化、常山和江山三县,直逼衡州府!(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节诱降

收到金声桓和王体忠攻入浙江的消息,杨潮确实有些意外,朝廷和郑氏都在积极拉拢这二人,怎么两人反而突然袭击浙江了,翻越玉山偷袭了衡州府。

杨潮并没有慌乱,而是立刻做出部署。

“给吕末传令,让他分兵一万,从惠州南下衡州,能战则战,不能战稳守即可!”

吕末带兵驻守惠州,防备的是南昌的一万八旗,现在南昌这一万八旗才是江南最有战斗力的部队,虽然还有一些从湖北调过来的绿营兵,人数三四万人,杨潮反而不太在意。

可是杨潮的命令才发出去一天,就传来衡州失陷的消息,金王二军分兵严州和金华府。

严州西北是徽州,正北就是杭州。

浙西的明军是在巡抚的统辖之下,以往的战绩极差,可么想到这么差,衡州府竟然连一天都没有挡住,如果严州也是这种情况,怕也挡不住金王二人,严州要是失陷,金王二人可就要进逼杭州了,到时候清军就能对徽州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夹之势。

“许多男听令,命你带兵三万,即可南下杭州。先守杭州,相机跟吕末合攻夺回衡州。”

不提杭州失陷会造成徽州的不稳,光是杭州这座城市,杨潮也不敢冒险让清军占领啊,清军恐怕受不住杭州这样繁华都市的吸引,要是在来一次屠城劫掠,那损失就太惨重了。

如果许多男到了杭州,严州和金华还没有失守,那他就并进金华。这时候可就是他跟吕末两面夹攻清军了。

做出命令后。杨潮认为自己的处置算是稳妥之事。想了想还是没有让江北的军队回援,山东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八旗精锐的七成都在这里,动一个兵,杨潮都觉得不妥当。

此时清军在江西的军队虽多,但是金声桓和王体忠一直在南边的赣州,北边就只有一万八旗和从湖北来换防的一部绿营,这部绿营人数据报有三四万人。统兵将领不明,两万八旗在谭泰和河洛会带领下离开后,他们填补了空缺。

用三万绿营换两万八旗,怎么看都是削弱了江西兵力,加上江北的态势,杨潮依然以江北为重心。

而杨潮在江南部署了许多男、谢飞和吕末三个总兵,加上胡全的炮兵部队,以及守卫南京的新兵,总兵力达十五万,无论是对付江西八旗还是对付金声桓、王体忠。都够了。

“福建急报:处州失陷,温州失陷!”

许多男刚刚南下。第二天杨潮就接连收到处州和温州失陷的消息,这意味着浙江南半部全部失陷,加上衡州、严州和金华两府,浙江十府已去其半。

杨潮此时不由感到形式有些严峻了,一边恼恨浙兵疲弱,一边突然感觉到自己身边的机动兵力还是太少了。

几个消息是三天内收到的,以现在的路途条件来看,弄不好这是清军同时发动的攻击。

“洪承畴!”

杨潮才是如果还猜不到这是洪承畴的手笔那就是傻子了。

“莫非洪承畴到了江西?”

江西明军同时行动,如果没有人居中指挥,是不能同时发动这么大的攻势的。

如果洪承畴在江西,那这次攻击就是主攻方向了,杨潮该调动江北部队回来防御。

可是如果洪承畴不在江西,而是在河南和山东呢,江西的清军攻势会不会是佯攻。

如果清军是想用江西的佯攻来调动杨潮,逼迫杨潮将江北的军队撤回,然后他们突然发动总攻,从北向南攻打过来,那时候该怎么对应?

清军主力在山东那是无疑的,因为有五万八旗兵在哪里,那里必然就是主力方向,而江西虽然兵力众多,可是只有一万八旗,显然清廷都不重视这里,杨潮又怎么能重视呢。

而且还有朝廷和郑氏的招降意图,杨潮一直都对江西疏忽了,没想到江西清军突然发力,竟然朝着浙江进兵。

一时间确实让杨潮很被动。

三天时间,根本不够许多男到达杭州的,吕末大概也才刚刚部署。

“福建!”

杨潮突然心中一惊,清军的目标不是浙江,而是福建!

清军是打算直入福建,然后把朱慈焕的小朝廷灭掉,甚至就是直接冲着朱慈焕去的。

上次朱慈烺弃城而逃,最后被俘后,对江南各地的影响是巨大的,整个江西可以说就是因为这样失陷的,清军毫不费力的就将江西拿下了,如果这次他们攻入福建,又抓了朱慈焕,这政治震动可是太大了,弄不好广东也会直接失陷,然后是湖南,到时候整个长江以南可就只剩下江南地区了。

尽管杨潮能守住江南,是因为兵力强大还有江南经济雄厚,但是不得不承认湖南等地还是给他分担了很大的压力的,有湖南在,清军在湖北一带的数万大军就不敢轻易离开,如果湖南也失陷,四川已经残破,云贵是偏远之地指望不上,而且据报已经被张献忠手下的大西军余部占领了,可以想象,一旦只剩下江南之后,清军到时候肯定是全军攻打江南,杨潮要面对的可就不仅仅是一个豪格、阿济格和多铎了,恐怕到时候就是三王齐攻自己。

“命谢飞分兵一万,从宁国府方向驰援杭州!让谢飞军不得耽误,一到扬州即可寻敌。传令吕末,让他配合谢飞以最快速度歼灭严州之敌,若敌撤走猛追穷寇。命令许多男从杭州出发南下绍兴、金华两府,以最快速度向南推进,不要顾惜伤亡!”

让谢飞与吕末分兵共两万应该能够消灭,至少能够击退金声桓和王体忠二人,让许多男的主力直接南下。一路扫荡过去。进逼福建。

“我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杨潮心中叹道。这个皇帝留着没有用,但是留给清廷却有大用。但是杨潮却也没办法救他,只能希望能够牵制一部分清军,甚至逼迫清军为了后路回军跟自己一战了。

杨潮猜测的没错,福建那边急报之后,吕末就从徽州传来消息,说打探清楚南昌那一万八旗日夜急进南下了,显然这就是攻入处州、温州的清军。仅仅是金声桓和王体忠绝对没有兵力一下子在整个浙江全面展开。

泉州桂檀铺,这是洪承畴的老家,洪承畴看到自家张灯结彩贴满喜字,洪承畴远远还以为是欢迎自己呢,结果到了门前才发现大门紧闭,敲了半天门一个下人才走了出来,洪承畴从门中看到自己的老母亲穿着一身鲜红的嫁衣端坐大堂之上,接着下人就立刻把门官了,不让洪承畴进去。

刚刚见到老母亲那一刻他极为激动,眼睛**辣的。可是看到老母一身嫁衣,洪承畴有些懵。这哪跟哪啊,老母亲要嫁人了?都守了半辈子寡了,怎么都八十了还想嫁人。

被拒之门外后,洪承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回头看到身后一座自己没见过的庙宇,上面写着双忠庙。

洪承畴鬼使神差的进入庙中,看到这庙里祭祀的是唐朝的许远、张巡。这二人都是唐朝官员,在睢阳做官,安禄山造反攻打睢阳,二人协力守城,外援不至,城陷被俘,不屈死。

洪承畴是明朝大官,位比许远、张巡更高,同样是被俘了,但是他投降了。

洪承畴又看到许远两个手指头正指着洪家祖宅的大门,突然心中一股悲凉,忍不住吐出一口血来。

“主子!”

旁边的老包衣赶紧扶着洪承畴,一脸关切的问道:“老爷您怎么了?”

洪承畴苦笑着摇摇头。

老包衣见洪承畴看着许远的像,这时候发现许远的指头指着洪家大门,他突然明白了。

“这些刁民,欺人太甚!奴才让人拆了这破庙。”

老包衣知道洪承畴因为投降的事情,在大明名声不佳,但是这福建的刁民建一座庙,还让神像拿指头指着洪家,这显然是在欺负人啊。

“罢了!我们回吧。”

洪承畴有气无力的说道,他心中一片戚然,洪家都不要他了,那他算什么,洪承畴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孤魂野鬼。

庙外还有十多个便衣带刀的汉子,一个个目露精光,孔武有力,虽然不高,但是短小精悍,身上隐隐有一种难驯的野性,这些是郑芝龙派来的高手。

福建尚没有一个清军,洪承畴能深入泉州府,自然是得到郑芝龙的许可,而且派人保护,否则洪承畴是不可能来到泉州的。

不多会洪承畴骑着毛驴,老仆牵马在十几个高手的保护下就回到了南安县。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郑芝龙也是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一个是名门世家,一个是贫苦大众,但是殊途同归,他们通过各自的努力一个先做了大明朝最有权力的人,却投降了清廷,一个做了大明朝最有钱的人,却也在打算投降清廷。

“侯爷,杨潮大军可调动了?”

洪承畴一回到南安侯府,南安侯郑芝龙就来求见,洪承畴虽然刚刚受到打击,但是并不能改变他的初衷,既然已经降了满清,那就死心塌地跟着干吧,投降一次已经是错,就更不能错上加错了。

“洪大人神算!”

郑芝龙连忙恭维道,杨潮已经派五万最精锐的军队南下,确实被洪承畴料到了。

洪承畴对此却不惊讶,对他的谋略充满了信心。

“他派了多少人?”

“五万!”

洪承畴不由叹道:“他倒也算谨慎,不过已经晚了。”

郑芝龙不解道:“洪大人何意?”

洪承畴笑道:“侯爷该做决断了,晚了可就来不及了。三顺王,已经突击南京!”(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九节刺心

杨潮佣兵三十万,下辖八总兵,徐州总兵李五六、宿州总兵王璞、泗州总兵赵康、凤阳总兵郑永旺,淮安总兵孙长福、太平总兵谢飞、徽州总兵吕末以及挂着扬州总兵头衔,留在南京的许多男,每名总兵下辖三万,共二十四万,除去胡全一万炮兵,剩余都是新兵,没有上过战阵。

五万这是南京的兵力,另外太平府还留了两万,徽州还留了两万,此时南京附近兵力,总共九万。

“五万八旗加十五万绿营屯军山东,老夫料杨潮不敢分江淮之兵;金声桓、王体忠二十万大军齐聚浙西,老夫料杨潮不能相救;巴山额真一万精锐八旗就在仙霞岭,郑侯爷莫非在等巴山南下福建!”

郑芝龙心中暗骂,要不是巴山一万八旗突然攻入了仙霞关,接着分掠处州和温州,偏偏不南下福建,让郑芝龙进退不得,他才不会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洪承畴这个老匹夫呢。

一万八旗,那就是洪承畴张开的弓,但是箭去不射出来。

“可是那杨潮悍勇,怕是会南下救援啊。”

郑芝龙试探道,他早就派去了求援信件,请求杨潮无论如何都要拉他一把,只要杨潮南下能收拾了那一万八旗,郑芝龙就不怕了。

现在他都还在懊悔,仙霞岭哪里太大意了。

福建有三关,仙霞岭、分水关和衫关,三关就能代指福建,因为这三关几乎是出入福建的唯一通道,其他地方都是连绵的山脉。上面原始森林密布。就算有人要偷袭。也得考虑一下能不能走出深山。

其中仙霞关最北,是福建出入浙江和江西的要道,号称一线仙霞关,易守难攻。

可是正因为是出入浙江之地,而浙江又在明军自己手里,所以对浙江方向向来防备松懈,甚至一半都是浙兵把守,可是清军进入浙西。洪承畴竟然劝降了仙霞关的守将,这让福建等于打开了胸怀,直面清军插过来的尖刀。

“原来郑侯爷在等杨潮救援啊。老夫料定杨潮兵不过杭州!说不定很快郑侯爷就会收到杨潮退兵的消息了。”

洪承畴信心满满的说道。

郑芝龙不解道:“杨伯爷在下也颇有些了解,绝不是畏敌不前之人。”

洪承畴轻笑道:“郑侯爷有所不知啊。我大清三顺王早已南下,此刻应该已经进兵南京了。”

郑芝龙不由一愣:“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

洪承畴点头道:“正是三王!三王带四万大军,皆是久战精兵,战力不输八旗劲旅。老夫料定杨潮自顾不暇,真能救援郑侯爷呢?”

郑芝龙不由重重跌落椅子上,这三个王是满清封的唯一的汉人王爷。现在多了一个吴三桂而已,只是三人入关后没有得到重用。一直被压在辽东,没想到此时竟然被派到了江南,而且第一次出手就要偷袭南京。

“杨伯爷可是有三十大军的。”

郑芝龙最后说道。

洪承畴摇头道:“郑侯爷何必明知故问呢。杨潮有三十万大军,我大清可是有八十万大军啊。可纵有百万大军那又如何,他无一兵一卒驰援福建,我却有一万劲旅旦夕可致。”

南京。

杨潮收到消息时也不由大吃一惊,吕末竟然接连战败,先是突然浮梁县出现清军绿营,吕末派人出战,结果被打的很惨。

清军绿营水陆并进,其实杨潮在浮梁也部署了水军的,浮梁县外有昌江之水可通徽州,一直以来都是杨潮的水军压着清军的水军打,可没想到这股清军水兵极为悍勇,竟然一战败杨潮水军,二战竟全歼水军于浮梁城下,接着几万大军猛攻浮梁,一日既下,防守这里的副将战死。

清军接着就攻入徽州,同样是水陆并进,与吕末先战于祁门,在战于休宁,两战皆胜,吕末知道杨潮没兵,也不求救只是请罪。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个汉奸!”

吕末已经探听清楚,对方打着这三人的旗号,不是普通的绿营兵,而是八旗汉军。

这三个汉奸的名字,杨潮当然听说过,这三人可是跟吴三桂齐名的大汉奸。

三人手下的汉兵久经战阵,无论是战力还是纪律,都不输给八旗精锐。

三人本是东江军毛文龙麾下,袁崇焕擅杀了毛文龙后,三人先是坚持了一段时间,孔有德还到山东了做了一段时间的官,而当时山东的科学家孙元化寄情于大炮杀敌,从澳门请来了葡萄牙铸炮工人,铸造了大量火炮,也培养了大量的铸炮工匠和炮兵。

孔有德在山东又缺饷又缺粮,最后奉命去辽东增援祖大寿,结果半道士兵哗变,孔有德也是憋了一肚子气,四十好几了还没娶到媳妇,于是干脆反了,大闹山东长达半年之久,最后明军调动关宁军镇压,孔有德夺船渡海去投靠了满清,并且招降了他的两个兄弟耿仲明和尚可喜,三人都被封为王。

三人降清后,给清军带去了造炮的技术和炮兵,之后又在皇太极手下参加了清军几乎所有的战斗,手下各自有两三千作战长达十年以上的兵将。

但是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显然没有皇太极的胸襟,没有大胆使用汉人的魄力,因此入关消灭了李自成后,这三人基本都被闲置,带着本部兵马老老实实的驻扎在辽东。

谁知道此时突然就调出来了,而且佣兵四万,朝着杨潮气势汹汹杀来。

“看着样子是打算攻宁国府,然后南北夹击许多男等部啊。”

杨潮从地图上看着三顺王的进军方向,攻下徽州、太平府就等于切断了严州和金华跟南直隶的联系,跟金声桓和王体忠可以对进入这一代的许多男主力。吕末和谢飞分兵进行围攻了。

“命令吕末。死守徽州。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也决不许放弃徽州!”

杨潮不能让三顺王的大军从已经进入浙江的许多男等部的后方攻打他们,那就不能放弃徽州。

可是命令刚发出去半天,突然就传来三顺王的先锋已经进入宁国,包围了宁国府城。

第二日一早,进入广德府,放弃府城不打,直逼建平县!

“这三个汉奸。不是想打浙江!这是想直刺老子的心脏!”

杨潮这时候才反应过来,原来对方的真正目的是南京城,好大的胃口,好大的手笔。

不过三顺王中留下善于善战的尚可喜一万人在徽州阻截吕末两万人,孔有德和耿仲明杀入空虚的宁国府,然后放少量兵力监视宁国,接着就疾驰到了广德府,已经到了建平,下一步就进入应天府了。

他们攻打南京的兵力不会超过三万人!

“这就是洪承畴的大手笔吧,不过胃口很大。气魄很足,但是未免太小瞧老子了。三万人就想攻打南京城?虽然南京只有五万新兵。可是也不是这些汉奸兵能够小瞧的。”

“来人,传令太平府谢飞部,全军启程,沿石臼湖驰援广德府,然后向宁国、徽州方向进兵,与吕末一道将尚可喜歼灭于徽州!”

既然孔有德和耿仲明想打南京的注意,杨潮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来南京,然后让谢飞从太平府出击切断他们的后路。

“传令许多男,留一万大军防守杭州,主力立刻回援,从杭州进入广德府,朝南京城推进,与南京守军围歼孔有德、耿仲明部!”

“想刺老子的心,想玩斩首行动,你就看看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泉州,南安府。

“如何?杨潮撤兵了吧。不过已经晚了,三顺王的大军这时候怕已经进了南京城了。”

“洪大人这么肯定?”

郑芝龙确实收到了杨潮部许多男已经派主力回援,另外两部也都停止了前进,吕末部推进到了严州府,谢飞部推进到了金华府。

而金声桓和王体忠虽然被明军击退,但是主力尚存,还有兵十八万以上,对付区区两万明军就算进去不足,守城也有余了。

“哈哈哈哈,郑侯爷还看不明白吧。杨潮此战必败。”

洪承畴也不急着劝降郑芝龙,依然不紧不慢给他分析,似乎一点都不在乎郑芝龙是不是今早投降。

郑芝龙依然怀有疑虑:“那阿济格,豪格都曾攻打南京,当时可比今日要险多了。”

洪承畴道:“今时不同往日。阿济格早已师疲,豪格则被杨潮十余万精兵围攻。今日杨潮南京只有五万新兵,且整个江南大战一片,杨潮不过是一新锐将领,未必应付得了这种局面,若军令朝令夕改,怕不但救不了南京,反而自溃!”

郑芝龙笑道:“那可未必吧,杨伯爷年纪虽轻,但老成持重。”

说起来郑芝龙此时还是相信杨潮多一点,毕竟杨潮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洪承畴笑道:“郑侯爷不急,等南京传来消息了再说,老夫猜郑侯爷在南京有耳目吧。”

郑芝龙自然在南京有耳目,还有数百只信鸽,不久几只鸽子就飞回了福建,郑芝龙一看大惊失色,等不及梳洗,穿着一身睡衣就跑向了洪承畴的屋子。

“洪大人,在下想清楚了,在下愿意弃暗投明,顺应天命!”

洪承畴早就等着了,他还觉得有些晚了呢。

“哈哈,郑侯爷,南京城破了吧。”

洪承畴可没有情报系统,他一切全凭猜测。

郑芝龙一见瞒不住洪承畴,就老实承认了,他在南京的探子回报,清军进了南京城了,阿济格、豪格曾经摸都没摸到过的南京城,竟然让三顺王攻进去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节好汉

“郑侯爷既然打算投诚,那就献伪帝给大清吧。”

洪承畴一边喝着早茶,一边说着,来到南方后,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喝茶。

郑芝龙却有些惊讶:“这可如何是好,陛下,不,是伪帝身边还是有几千禁军的。在下的将士都在边关,一时半刻怕是攻不进宫去的。不若末将撤防,让八旗劲旅直接攻打皇宫,这总是一件大功,罪臣不敢愧领啊。”

洪承畴笑了笑:“也好!”

他完全满足郑芝龙的要求。

郑芝龙大送了一口气,立刻回到自己屋中,召集郑家将领议事。

告诉大家南京城破的消息,那么说明整个南直隶都完蛋了,浙江已经完蛋了,福建首当其冲,是绝对不可能挡得住八旗主力的,只有投降一条路。

“吾父总握重权,未可轻为转念。以儿细度,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矣。”

坐下一个小将起身抱拳劝道。

郑芝龙斥责道:“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势。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尚且不能拒敌,以南京之固,杨潮之猛,也不能抗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狗乎?”

郑芝龙搬出了江北四镇挡不住清军,现在杨潮也挡不住清兵,他们福建偏安一隅更是没法抵挡。

郑成功道“吾父所见者大概。未曾细料机宜。天时地利。有不同耳。清朝兵马虽盛,亦不能长驱而进。我朝委系无人,文臣弄权,一旦冰裂瓦解,酿成煤山之惨。故得其天时,排闼直入,剪除凶丑,以承大统。迨至南都。非长江失恃,细察其故,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又多庸碌之臣,遂使天下英雄饮恨,天堑难凭也。吾父若藉其崎岖,扼其险要,则地利尚存,人心可收也。”

郑成功坚持希望他爹能够据险固守。

郑芝龙道:“所谓识时务为俊杰。今招我必重我,就之必礼我。苟与争锋。一旦失利,摇尾乞怜。那时追悔莫及。竖子渺视,慎毋多谈。”

郑成功苦劝无法,跪在地上抓着郑芝龙的衣角,哭道:“我郑家扶立君王,匡天之功,若其君王不义,若投清廷不忠,真能做这不忠不义之人焉!”

郑芝龙懒得理会这个迂腐的儿子,突然感觉到让儿子跟钱谦益那种腐儒学文似乎错了,早知道就不该图钱谦益大名,让儿子败他为师了。

接着郑芝龙命令郑家将领立刻将福建三关兵马尽皆撤回,而郑芝龙则跑去简陋的皇宫中,去求见小皇帝朱慈焕了。

郑芝龙告诉皇帝,他打算撤出三关守军,因为他的家乡泉州安平港遭到海盗的袭击。

什么海盗敢袭击郑芝龙的这个海盗头子。

皇帝自然不信,抚慰郑芝龙希望他继续固守。

郑芝龙态度坚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海警则无家,非专救不可。”

皇帝见到郑芝龙去意已决,知道三关一撤,清军必然大举进攻福建。

于是苦苦哀求郑芝龙:“先生少迟,请与先生同行。”

但是郑芝龙出宫后,直接不辞而别,而是跟洪承畴一起启程,去仙霞关迎接满清八旗去了。

有郑芝龙带路,八旗兵在后威慑,福建州府全部不战而降,每到一地,洪承畴立刻任命官员,闽浙总督张存仁、巡抚佟国鼎都一直随军,清军竟然早就认定能够攻陷闽浙了。

洪承畴则带着一大批空白官文,上面加盖着皇帝大印,洪承畴劝降一个文官,立刻就写下任命书,即刻颁行下去,让这些文官安民。

不到十天,整个福建全省尽失,郑家军将十万人齐齐投降,只有一个郑芝龙突然出海,带了一小批第少壮派兵将,不打算投降。

这时候,没人怀疑他们投向了一个明主,只是郑芝龙颇有些顾虑起来。

“朝觐天子?”

洪承畴劝他去北京朝觐清朝顺治皇帝。

洪承畴点头道:“郑侯爷放心,本经略一言以决,郑侯爷依然是南安侯,依然为我大清镇守福建,公侯万代,与国同休!只是本经略无权任命一侯爵,所以请南安侯朝觐天子。”

郑芝龙犹豫,他之所以能被清军招降,不就是因为他是福建的土皇帝吗,但是洪承畴说的也有道理。

“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巴山冷冰冰的说道。

郑芝龙一愣,此时他身处巴山军营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信将领,更没有几个兵,看到这鞑子将领如此蛮横,他顿时心生不妙。

“哈哈哈哈,本侯也早有此意,正想朝觐圣天子,能得天子召唤,实乃我郑家荣耀。待本侯回家多带行李,即刻就启程。”

说完郑芝龙就起身,带着一副幸福的微笑,似乎真的非常向往一睹天颜。

但是巴山突然冷喝一声:“不行!即可启程。违令者斩。”

“这蛮子!”

郑芝龙心里暗骂一声,却见到巴山的十多个亲兵就走了进来。

“送郑侯爷去北京,不得有误,误期当斩!”

郑芝龙哀叹一声,见惯了江湖风雨的他此时已经确定,他被人阴了。

至此时郑芝龙都没有怀疑过清军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他坚信整个江南已经完蛋了,整个南方除两广之外都已经沦陷。

“那个杨潮倒还真是条好汉!”

郑芝龙被押下去后,巴山对洪承畴叹道。

洪承畴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巴山又叹道:“如果明军多几个杨潮,怕是我大清根本都入不了关。”

这种话巴山这个正宗旗人可以说,但是洪承畴说不得。

洪承畴道:“杨潮不过是走运罢了,就是一百个杨潮,也阻挡不了我大清的大业。”

巴山不赞同,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洪承畴现在让他北上去攻打杨潮,他绝对不会奉命,他立刻就会跟这个汉人翻脸,因为如果奉命的话,不知道他手下这些八旗儿郎还会不会活着回到北京去。

老实说巴山从心里对那个杨潮有些气弱了,这发生在一个汉人身上,以前的他是根本不能想象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一节惨胜

有些人他似乎有某种天分,他没有过任何经验,他就单纯的凭借想做他就做了,有时候他还做成了。

曾几何时,有一个人他不懂外交,但是他背负着使命,义无反顾就冲入敌后,渡大漠,越绝地,只为了给他国家,给他的君王,找一只能够刺向他们敌人后辈的长枪。他两次被敌人俘虏,他始终没有忘记使命,逃出去后继续出使,十三年后他将出使的结果汇报了君王,完成使命回到了他的国家。

这个人叫做张骞,史家司马迁给他的评价是——凿空西域!

曾几何时,有一个人他是个书生,他感慨英雄不该虚度,他扔下了笔杆子,握住了刀把子,只带了三十六个人,义无反顾的冲到了西域,他连横合纵几乎只凭一己之力,扫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