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成功杀了他施琅他爹。施琅为了报仇,投靠了满清。

短短几句话。杨潮就认识到,施琅这个人是一个狂妄自大,但是同时真的有些真才实学的人物,一腔热血极其想要证明自己,也就是一个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胜过民族大义的家伙,老实说这种人成不了英雄,最多能最一个干将而已。

反复琢磨,认定此人是一个人才。杨潮于是在站前才临时将他收下,编入了江帆水军,让他参与围歼豪格之战。

没想到施琅到地方后,查看了一番地形,立刻就建议让他带领自己那些兄弟,从上下游两个方向出击,将清军的浮桥直接焚毁,将清军直接阻挡在河对岸。

江帆同意了他的建议,施琅果然完成了任务。

杨潮看过战报之后,就立刻将其印上了报纸。立刻发往南直隶各地。

南京城是最快看到这个捷报的,但是让杨潮有些意兴阑珊的是,南京人竟然异乎寻常的淡定。当然高兴还是必然的,尤其是活捉了豪格的消息,还是让人热烈的争论了大半天的,争论豪格和多铎到底谁厉害,但也仅仅是他们嘴边的一个谈资而已。

既没有人大放鞭炮,也没有人大摆筵席,似乎他们认为理应如此。好似他们觉得,明军就该大胜仗,杨潮就该大胜仗。

话又说回来。这也未必不是好事,老百姓对杨潮的信心已经到了一种盲目信任的地步。对自己的子弟兵到了一种异乎寻常信赖的地步,这才是正常的。自信的民族应该有的心态,他们相信他们的国家能够给与他们安全。

见到这种情况,豪格被押回南京的时候,杨潮都没有心思拖着他巡游了。

只是又在报纸上写了简短的一封通告后,就将豪格押到自己跟前,杨潮反倒比老百姓更想见一见这个八旗贵胄。

“你就是杨潮?”

豪格看到杨潮,一开始有些难以置信,太年轻了,年轻的怎么都难以让人相信是一个沙场宿将。

“你就是豪格?”

杨潮看到豪格,也有些不太相信这就是一个杀人盈野的刽子手,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憨厚的老农。

“哈哈哈哈!”

豪格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杨潮问道。

豪格哼道:“说吧你打算如何羞辱于我。”

杨潮摇头:“本督羞辱你作何?”

豪格冷笑:“你千方百计抓我回来,莫非还能放了我不成?”

杨潮摇头:“放你当然是不可能的。你杀了那么多人,放了你天地不容啊。”

豪格好笑道:“天地不容,天公地道?你还信这个?”

杨潮问道:“怎么?你不信?”

豪格摇头:“看来我是高看你了,像我们的这样的人物,要成大事,真能顾惜小民?”

杨潮叹道:“所以破城无数,杀人盈野就是你成大事的方法了。”

豪格哼道:“你少说风凉话,你杀的人,比本王少不了多少。”

杨潮道:“我杀的都是仇敌,你杀的则是百姓。”

豪格冷笑着抬头看房顶,他实在没想到杨潮是这样一个天真的人。

杨潮也不由感叹,这就是农业文明跟游牧民族的区别啊,道德观念差异太大了,农业民族是一个生产民族,游牧民族则是一个劫掠民族,一个把劫掠、杀人当做最大的罪行,而一个则当成平常之事,甚至杀人越多的是越是英雄,越能抢来财物的,越受人尊敬。

“好了,别说废话了,你打算什么时候杀我?”

豪格觉得他跟杨潮完全没有共同语言,觉得这个人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根本就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物,他完全看错了,他能打败多铎完全是运气使然,而自己败于这种人之手完全就是一种耻辱,还不如早死了,他有些后悔来见杨潮了。

杨潮笑道:“杀你?怎么可能!杀了你,岂不是太便宜多尔衮了。”

豪格这才一动,多尔衮才是他心中的痛,换句话说也是他心中能成大事的人物。(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节平杨策

收到豪格战败的消息,多尔衮忍不住放肆的大笑起来,虽然还没有确认豪格是否战死,但是折损了这么多兵力,他就算活着回来又能怎么样,失去了这些心腹精锐,他已经彻底没有了威胁,成了一只没有爪子的老虎,回到北京只能任由多尔衮兄弟拿捏。

虽然那三万八旗精锐让他十分心痛,豪格带走的,可都是当年皇太极想方设法组建的精锐,那是八旗中最精华的部分。不提士兵素质冠盖其他各旗,其中的将领一个个也都是佼佼者,比如那个鳌拜,比如那个希尔格,多尔衮自认自己手中少有能匹敌他们的勇士。

但是当这么一只精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威胁,还是死了的好,只是一想到那个杨潮又杀了三万八旗精兵,多尔衮还是不由得感到齿冷。

想想快有十万了啊,八旗入关之后,除去死在杨潮手里的,包括病死的还不到五万人,而他一个人就杀了十万。

光是满八旗就超过了两万人了,扬州两战就是一万满八旗,这次豪格手里的满八旗占比更大,三万人中至少有一万人都是正宗的满八旗精锐。

满八旗总共五万多丁口,已经折损过半,竟然大都是这个杨潮所为,这仗实在是打不起来了,不怪那些旗主一个个嚷着要回辽东,不是他们鼠目寸光不清楚大明朝比辽东富庶一万倍的道理,而是他们实在不能接受手里的丁口折损,从而失去权力。

满清的形势远比杨潮想的复杂的多,杨潮只猜到多尔衮是用土地收买人心,当然这是主要的,但是多尔衮此举也是别无选择啊。如果他有的选,他绝对不会出这种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政策。

为了收买这些小主子,现在整个北直隶都民情汹汹。大小反叛不断,清军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战斗。

可以说如果有得选。多尔衮绝对不愿意用这种绝户计,这等于一下子将整个北直隶送出去了,如果不能打下更多的土地,朝廷手里的力量等于被大大削弱了,而朝廷的力量现在就是多尔衮的力量,多尔衮跟皇太极一样,可是一直在努力加强清廷权力的。

但是两次多铎被打败,折损数万兵力。第一次还好点,第二次就已经有大量王爷、旗主要求回辽东了,他们努力在各旗中制造出一种恐怖气息,大肆渲染那杨潮的恐怖,直把杨潮宣传成了李成梁那种恐怖人物,确实吓住了一大批意志不坚定的老权贵。

多尔衮想方设法的稳住局势,并且做出妥协,启用了豪格。但这些老家伙绝对想不到,多尔衮启用豪格,其实也是阴谋的一部分。并不是真的受迫于他们的压力,而这次阴谋的对象,除了针对豪格。还针对他们这些老权贵。

如果多尔衮的计策没有完美的执行,估计豪格一败,这些老权贵怕是又要鼓动八旗回辽东了,而且这次他们很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是现在那些旗主就是想要回去,怕是他们下面的小贝勒们也不会答应了,整个北直隶的土地都让各旗中的大小主子们瓜分了,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关内的地可比关外的地好,虽然肥力上比不上关外。但是都是开出来的熟田,气候也比辽东好太多了。庄稼一年两熟,这在辽东时候谁敢想。

多尔衮一石二鸟。借杨潮的刀斩了豪格,又通过汉人的土地,架空了老权贵,现在清廷中能制约他的人,多尔衮觉得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那么就可以启用一些以前自己不太敢用,对自己有些威胁的人物了。

多尔衮第一个想到的是洪承畴,入关之后,虽然在八旗内斗中多尔衮取胜了,但是面对大明朝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他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这样的一个大国,治理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多尔衮他们在辽东积累的政治经验。

“老臣参见摄政王!”

洪承畴被皇太极收服后,一直都挂着闲职恩养着,作为投降满清的明朝最大牌的文官,一直只是作为一个旗帜,真要用还真没人敢放心,原因很简单,跟那些拖家带口整家加入八旗的辽东汉官不同,洪承畴是孤身投降的,洪承畴的老家还在福建,因此如果放出这个人,谁知道他会不会阵前倒戈有跑到明朝那边去了。

但是多尔衮现在不得不启用洪承畴了,大明朝的事情,还是让大明朝这种大官僚处理,来的更为合适。

不过多尔衮对洪承畴的行为举止还是很欣赏的,自从投降之后,一直非常恭顺,既不像那些包衣那么谄媚,也不像八旗权贵那么倨傲,这种不卑不亢,一副云淡风轻的文人风范,倒是很让多尔衮赏识。

“洪老大人免礼。本王请老大人来是有一事要请教。”

多尔衮态度十分谦和,做足了一副礼贤下士的架势。

“摄政王抬举老臣了,老臣一介朽木,何德何能敢让王爷请教。”

洪承畴显得谦卑有礼,只是话语谦卑,可是口气上却一点不卑下。

“老大人太谦虚了。实不相瞒,那江南之事,让本王食不知味,睡不安寝。敢问老大人可有庙算?”

多尔衮继续装学生,向洪承畴请教。

洪承畴道:“王爷可是烦恼那江南杨潮?”

多尔衮道:“正是。”

洪承畴道:“老臣有一策,可一举平杨!”

多尔衮顿时作大喜状:“敢请老大人教我。”

洪承畴抚须沉吟片刻:“曰抵头,牵尾,腹心发力!”

多尔衮疑惑道:“何为抵头?何为牵尾?何为腹心发力?”

洪承畴道:“江南形胜之地,若一头伏虎,徐淮为头,苏松为尾,金陵是其腹心!”

多尔衮点点头:“老大人所言极是。”

洪承畴继续道:“今江南与我大清若二牛抵角,我地大兵强,彼人众财雄,旗鼓相当,但若久持不下,则于我不利!故利在速战。”

洪承畴简单的分析了一下情况,满清占据地盘多,兵员素质也较强,但是江南富庶,更能持久相持。

“奈何江南乃一卧虎,首尾相接,手足相顾,难以一击而竟全功。”

多尔衮点了点头,事实已经证明,多铎两次出兵江淮都大败亏输,江南不是能够一举拿下的地方。

洪承畴继续道:“是故,我大清应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手足不能相交,然后一举击其心腹,然后可一举而下。”

多尔衮也觉得有道理,可是到底怎么办啊,大道理谁都会讲,但洪承畴就是不急着说实际的,这让他有些着急了,心里直叹这些明人说话就是喜欢拐弯抹角,先让人听的一头雾水,然后才给你解惑,这个毛病是他唯一不喜欢的地方。

洪承畴却不顾多尔衮的感受,依然慢条斯理说着,但是也终于说到了要害。

“如此,便应行抵头、牵尾之策,抻其首尾。徐淮为头,我大清故应于山东布设重兵,让其不敢分徐淮重兵南下,与我在山东成抵头之势。苏松为尾,故我大清应攻取闽浙两地,威逼苏松,牵扯其尾。若二策皆成,则急进金陵,可一举破其腹心。此为抵头、牵尾、腹心着力之策也。”

听完多尔衮不住的点头,心里暗叹这个老家伙还真是有两把刷子,难怪当年能够做大明经略,节制重兵攻打大清了。

但是其中些许细节多尔衮还拿捏不透,不得不一一发问。

“敢问老大人,若攻闽浙,那杨潮岂能不救?”

洪承畴笑道:“吾观杨潮此人,雄踞江南,早有不臣之心,我大清攻闽浙,必不救也。”

多尔衮拍掌赞道:“若果不救,则大计可成,老大人当记首功。奈何我朝新立,无人能堪此大任,本王恳请老大人出山,还望老大人不辞辛劳。”

多尔衮开宗明义让洪承畴出面。

洪承畴神色平静道:“王爷有令,敢不从命!”

多尔衮喜道:“好,待本王奏明圣上,命老大人为经略,节制山东、湖广、江西兵马,为我大清攻取江南!”

就在多尔衮跟洪承畴商讨对付杨潮的时候,北京城中一批老权贵也在密谋。

只是这些老权贵此时却有些情绪低落。

“再不回辽东,旗中丁口都要死光了。”

“不能让多尔衮这么胡闹下去了。”

“我大清的根基到底是在辽东。”

“吾等敢请郑亲王出山主持大局啊。”

一个个四十来岁样子的老家伙嚷嚷着。

“够了!”

其中一个神态威严的老权贵喝道。

“现在还走的了吗?”

一个个权贵看着郑亲王的样子,也不由叹了口气。

要说豪格之外,还有能跟多尔衮相抗衡的人物,也就只有这个郑亲王了,郑亲王济尔哈朗。

清廷中除了多尔衮之外,另一个获封辅政叔王的人。

济尔哈朗位高权重,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奇第六子,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是共议国政的八大贝勒之一,到了皇太极时代更是四大亲王之一,到了现在,则是跟多尔衮并列的辅政叔王。

“好了,都回去,约束部众,休得再提出关一事!”

可是这个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都位高权重的人物,到了多尔衮手里,却始终被压制的动弹不得,只能一味隐忍。(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节若昂拿骚

“琼斯先生,欢迎再次来到大明!”

新江口码头,一艘巨大的海船停在泊位上,从上面走下一行人,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人,带队的依然是那个琼斯。

琼斯笑道:“感谢伯爵大人亲来欢迎。”

杨潮倒不是来专门欢迎他们的,而是恰好在码头后面的工程上巡视。

“琼斯先生,你运气真好,如果你能多留几天,本爵邀请你参观本爵的堡垒。”

琼斯立刻给杨潮行了一个颇有贵族风范的礼仪。

并没有太在乎杨潮的话,淡淡说道:“那真是太感谢了,不过请容在下向伯爵您介绍一位客人!”

说完让开身子,让杨潮看到他侧后方一个穿着典型西方贵族服饰的中年人,黑色的天鹅绒外套,白色的袜子,配上一双木底的高跟鞋,头上戴一顶毛呢帽子,帽子上插着一根鲜亮的羽毛。

“这位尊贵的客人是尼德兰最富声望的拿骚公爵。”

拿骚!

杨潮也不由一愣,留过学的他当然听过这个名字,拿骚是一个姓氏,也是一个地名,以地名得来的姓氏,一个贵族家族。

而且是荷兰最有名望的家族,用大明朝的习惯说法,拿骚家是荷兰的名门望族。

荷兰从西班牙独立,就是拿骚家族领导的,第一任和第二任荷兰执政,都是拿骚家族的人,第一任执政威廉一世,甚至被称为荷兰国父。

因此拿骚是一个荷兰豪族,而且是第一豪族。

而且拿骚家族还从法国继承了奥兰治亲王的爵位,在整个欧洲都是一个名门望族,几十年后拿骚家族的威廉三世不但是荷兰执政,而且将因为妻子的关系。称为英国国王,并且用一生精力将路易十四斗倒,将法国刚刚建立起来的霸权。彻底扼杀,从而为英国称霸。铺平了道路。

拿骚家族是贵族,而眼前这个拿骚是一个公爵,说明是拿骚家族的高层人物。

“很高兴见到你,拿骚公爵,欢迎你来到大明!”

杨潮轻轻笑道,看着拿骚的眼睛,伸出了手去。

拿骚不明其意,这时代还不太流行握手。他只是脱下自己的帽子,前腿微曲,头微低。

琼斯翻译过后,拿骚点点头道:“也很高兴见到您,大明的忠义伯爵!”

拿骚说的是法语,西方的三十年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显然被打残了,法国成了新的霸主,说法语还没有流行起来。但是拿骚家族因为拥有法国贵族爵位,所以还是懂法语的。

杨潮点头,也用法语道:“拿骚公爵。为了表示本爵的欢迎,本爵设宴请为阁下接风。”

西方人其实也有欢迎宴会,但是显然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不太发达,宴会基本上是舞会和酒会,会宴请一大帮子贵族等等。

但是既然到了中国,那就得按照中国的规矩来,大吃大喝一顿,喝得少了还不干。

如今的码头已经不是几年前的码头了,上面不但建了仓库。还有人在这里经营酒楼。

金丰酒楼,一个扬州人开的。

杨潮找了最好的包间。位于二楼,打开窗户江口一带涵盖眼底。正面秦华河和长江交汇的地方。

扬州人开的酒楼,自然是扬州菜为主,菜品精致,花样众多,用精密的瓷器承装。

杨潮一眼看出,拿骚公爵有些拘谨,他不会用筷子,杨潮让人给他准备了汤勺,用汤勺讲究吧,没有叉子。

看着拿骚公爵用叉子笨拙的用餐,而且十分注意礼节,总是偷偷看杨潮,杨潮怎么吃,他才怎么吃,显然很担心会失礼。

一连三十道菜,八道汤,一点不重样,连装菜盛汤的碗碟都没有重样,让拿骚彻底极为震撼。

中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那不是盖的,不过杨潮却对这时代的西方饮食还没有什么研究,要是他知道几十年后,以奢华著称的路易十四的菜单,他就会理解拿骚这种震撼了。

路易十四招待最最贵的客人的时候,基本上是这样一道菜单,汤:三只老腌鸡、三只鹧鸪煮甘蓝菜汤,六只鸽子的奶油浓汤,鸡冠肉派汤;前菜:腌鸡和鹧鸪;间菜:十六公斤小牛肉和配菜,十二只包馅饼鸽子;小间菜:六只炖鸡,两只鹧鸪绞肉,三只拌酱小鹧鸪,六个炭烤派,两只烘烤小火鸡,两只包松露雏鸡;主餐包括烤肉和四个果馅饼,其中烤肉的内容有:两只浸油腌鸡,九只雏鸡,九只鸽子,两只幼鸽,六只鹧鸪;餐后甜点:两桶水果,两种干果酱,四种糖煮水果和果酱……

路易十四可以说是西方礼仪文化的奠基者和权威,但是他的饮食基本上只能用三种来概括,禽肉、牛肉和水果沙拉,做法只有煮、烤和生吃。

而杨潮宴请拿骚的扬州菜,炸、爆、烧、炒、溜、煮、汆、涮、蒸、炖、煨、焖、烩、扒、焗、煸、煎、塌、卤、酱、拌、炝、腌、冻、糟、醉、烤、熏,样样俱全,这是专门准备的。

显然生在路易十四时代之前的拿骚,想都想不到这些,而西方人其实也很注重饮食文化,只是他们还没有发展起来,于是除了肉就是肉,加上水果和果酱,简单乏味到让人感叹。

同时拿骚吃饭显然也不可能用这么多上好的瓷器。

“拿骚公爵,招待不周,港口不比南京城里,一切都简陋了些。”

杨潮装叉说道。

拿骚点头致谢:“已经非常,非常丰盛了。”

杨潮笑道:“还是简陋了些,如果有机会,请公爵到南京城中的南市楼坐坐。”

拿骚打蛇爬杆上:“鄙人若昂。毛里奇奥。德。拿骚,非常愿意接受忠义伯爵的邀请。”

杨潮一顿,这个荷兰人看来早就想去南京了。

哈哈一笑:“本人十分乐意接待拿骚公爵。”

旁边吃的爆肚儿的琼斯心中乐开了花,同时直叹,到底还是这种老牌贵族有面子啊,都到中国了,还是吃香的喝辣的,南京城说进就进了,自己努力了那么久,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机会。

“不过之前,本爵正式邀请拿骚公爵参观本爵修建的城堡,相信各位一定不会失望。”

不怪杨潮迫不及待的想要卖弄,他在新江口修建的交易所终于完工了,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交易所本来就是拿来给荷兰人展示的。

“荣幸之至!”

拿骚接受了邀请。

将拿骚一行人安顿在码头上最好的客栈。

晚上杨潮就收到了从福建而来的一封信。

正是关于这批荷兰人的背景,尤其是哪个若昂。拿骚是重点人物。

不是杨潮的情报网建到福建了,而是通过郑氏得到的消息。

作为唯一一个跟杨潮做生意的西方人,杨潮必须得了解一下东印度公司,因此早就跟郑氏打好了招呼,让他们将东印度公司的情报,想方设法的告知自己。

郑氏还算是受诺言,一直不断的将东印度公司的情报送到杨潮这里来,其实郑氏也密切关注着东印度公司的动向,只是关注点不一样,以前郑氏只关注东印度公司的军事动向,而杨潮关切的则是东印度公司的经营。

郑氏送来的迷信上,简单的介绍了这个拿骚的背景。

毫无疑义,这是一个真的贵族,他的身份没有作假。

而且这是一个十分奇葩的贵族。

说他奇葩,是因为作为一个贵族,拥有万贯家财,而且他们家族在东西印度公司中都有不菲的股票,可以说躺着吃一辈子都吃不完,但是他却甘愿去了巴西,给西印度公司工作了七年之久,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才回到荷兰。

巴西是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但是西班牙从西元1580年起兼并了葡萄牙,巴西也就成了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荷兰呢又是西班牙的领地,从西班牙手里独立出去一直没有得到西班牙的认可,因此两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这种情况下,荷兰人就有合法的理由攻击巴西了,于是从1620年起,他们攻占了巴西的东北部累西腓。

跟东印度公司一样,荷兰人经营美洲的特权属于一家叫做西印度公司的组织,占领巴西东北部的也正是这家公司的军队。

只是西印度公司对巴西东北部的经营始终很不如意,收益一直无法扩大,于是他们就派遣这个若昂。拿骚去做了累西腓的总督,管理累西腓所在的伯南布哥殖民地。

拿骚在哪里的经营卓有成效,修建水利设施,从非洲购买黑奴开发甘蔗种植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颇有贡献,只是西印度公司急于获取利润,采取了增加税收、收回制糖厂欠款,通过强制劳动拼命压榨扩大蔗糖产量,这一切跟拿骚的理念不合,于是他辞职了。

三年前才回到荷兰,然后这次就来到了大明。

真正让杨潮感兴趣的是,据说这个拿骚这次来大明,是受到荷兰东印度公司鼓动的派遣,代表东印度公司来跟杨潮谈判的,他们打算用一切办法,扩大跟大明的贸易规模。(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六节拿骚的信(1)

住在客栈之中,看着完全陌生的家具、装饰,拿骚还是感觉有些不真实,他真的来到当年马可波罗来到的国度,来到中国了。

饶有兴趣的在客栈中转了转,这是一间很热闹的客栈,砖木结构,一层是吃饭的地方,一群穿着各色衣饰的人在这里吆五喝六的喝酒吃饭,看这些人的模样,拿骚就知道这些都不是什么绅士,果然世界上哪里都有下层人群,包括中国也不例外。

一楼大堂一侧,有木制楼梯通往二层,二层都是一间间房屋,支撑结构是木制的,跟西方的建筑颇有差别,不过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其实西方的建筑,除了教堂和宫殿之外,大多也都是砖木结构,甚至西方人在殖民地修建的堡垒,也大量采用木制结构。

拿骚在大厅中转了许久,引来一群好奇的眼神,拿骚并没有觉得大明的忠义伯爵怠慢了他,相反他倒是很喜欢接近一个真实的中国,毕竟马可波罗和那些传教士传回去的信息,对中国人的褒奖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看到这群下层人,让拿骚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更直接,更真实。

拒绝了琼斯等人喝酒的请求,拿骚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的房间是这间客栈最好的房间,从这点上来说,大明的伯爵还是很照顾拿骚了。

仔细想了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然后拿骚摊开了纸笔,开始写信。

“亲爱的克里斯蒂娜!”

他先给自己的情妇写信。

“你大概不会相信我在哪里给你写信的,没错,你猜对了,我到了中国,你一定感觉很神奇对不对。因为此时我在中国一间客栈中给你写信,本身就充满了神奇。

克里斯蒂娜,我很想你。你不知道这一路上我经受了多么恐怖的磨难,我本以为就跟去巴西没什么差别。实际上要来到中国,比去巴西困难了一百倍。我们的船在路途上用了十个月,路过黄金海岸,好望角,印度和东印度。很伤心,我的随从在船上死去了,我很幸运,期间我有三次生病。都以为自己要活不下去了,但是船长给我留了特殊的药品,那种中国特产的茶叶,它救了我三次。

好了说到这里,你一定很着急了,你想听中国的情况对吗。好吧,我不兜圈子了。其实我也很想向你倾诉一下我在中国的见闻,只是我才刚刚来到中国,所见的所听的还很贫瘠,还不能给你描画出一个完整的中国来。

我就简单的将我所看到的跟你分享一下吧。我们的船通过一条很宽阔的大河。往上游走了十天,才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城,这是中国的都城。统治这里的是一个伯爵。伯爵很热情,非常有贵族风范。他亲自在港口迎接了我们,并且招待了我们一顿中国美餐。

亲爱的克里斯蒂娜,你如果没有来过中国,你永远无法想象中国人吃饭有多么讲究,别的不说仅仅吃饭的仪式,就完全可以媲美国王了,而他们食物的精致,则比欧洲任何一国的君主都要精美一百倍。

我不是赞赏中国。也没有半分的夸张,我完全是在是实话实说。所以你一定不要怀疑。

另外伯爵邀请我们参观他的城堡,我一定会第一时间跟你分享中国人城堡的风景。

就这样吧。我还会给你写信的,爱你的若昂!”

给情妇写完信,拿骚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在纸上书写,他这次是给东印度公司写信。

“尊敬的东印度公司各位董事:

我已经平安到达了中国,请大家不用担心。我现在正在一个叫做南京的城市外,在这座城市的港口上一家客栈中给你们写信。

我从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哪里听到,这座都城是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在两百多年中,这里一直是中国人的第二首都,现在统治这里的是一个大明的伯爵,他娶了皇帝的女儿为妻,或许因此得以统治这座繁华的都城。

不过中国人遭到了长达十多年的内部反叛,还有鞑靼人的入侵,我听说伯爵大人打退了鞑靼人的多次入侵,但我依然很担心。

我很负责人的向各位董事汇报,在中国经营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就来自目前的战争,因为入侵中国的不只有鞑靼人,我听说鞑靼人跟可怕的蒙古人结盟了,所以虽然伯爵多次打败鞑靼人,但是我依然不是很确定这场战争中国人是不是会取得胜利,因为你们都知道,蒙古人就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样多,跟蒙古人作战你很难乐观的起来。”

一个很奇怪的现在,中国跟草原民族战争的时候,总是以多打少,而蒙古人入侵西方的时候,给西方人留下最大的印象之一是无穷无尽的数量,倒不是说蒙古人的人数真的就比西方人多了太多,而是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前,在组织能力实在是太差劲了,组织一万人的行动就属于盛会了,而在东方,这有可能只是一次集市。

拿骚继续写着:

“今天我参观过了这座城市的港口,港口的设施还算得上庞大,码头上也非常繁华,最让吸引我的是我们的船经过的岸边竟然有一座巨大的水车,这水车就跟我们家乡的风车一样高大。看来在机械方面,中国人并不输给我们。

另外我见过了一些中国人,从穿衣上来看,他们并不比我们国家的水手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