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恐惧,就依然不是一只成熟的军队。

于是杨潮轻轻点了点头,但是要打,就不能像王璞说的,简单的打一打。

要打就真打,投机主义要不得,正规军不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不可能光复国土的。

于是对王璞道:“也好,那就打!要打就要坚决,你去通知士兵,告诉大家,必须要有死战的决心,一旦开始攻城,就是一场苦战!让所有人都做好牺牲的准备,这次攻城,谁都有可能死!”

杨潮不由想到,昨夜虽然一开始清军驱使降兵攻城,可是降兵的战斗意志竟十分强悍,一开始还是遇到危险就撤退,后来直接是战死一半以上才有可能崩溃。

后来杨潮抓到了俘虏问了下,才知道满清下了死战命令,胆敢撤退的一律处斩,死在他们手里的降兵,比死在杨潮手里的一点都不少,残酷的军令让那些降兵有了纪律。

当然伤亡确实很大,在强占缺口那种要害地方的时候,确实不能够顾惜伤亡,那时候就要做好用人命换取优势的打算,心不够硬是不行的。

所以既然要打,杨潮就必须做好自己手下大量伤亡的准备,甚至做好了牺牲三分之二,然后攻进城的准备。

那么这一万人就有些不够了,于是让王璞一面下去传达思想,杨潮又等了一个白天,结果一艘船都没有等到,从瓜州传来的消息是,不少船只都被江风吹的临时停靠避风,没有个两三天都到不了瓜州,只有一艘船抢风到达,但是船只破损严重。

这真是老天爷都不帮忙啊,这种消息让很多士兵开始嘀咕,说什么天命。

这只军队中,大多数都是难民,经历的战阵其实也就是打击左良玉一战,真正的老兵,也就是许多男带领的士兵,还有自己的亲兵,但是这次折损了三百,损失惨重。

听到士兵这种心态,杨潮不但没有打算撤退,反而更坚定了要攻城的打算。

必须让士兵知道,在大军面前,什么天命都不好使!

只有勇气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于是连夜,杨潮命令拔营,趁夜朝着扬州前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节守门

江面上有大风是经常遇见的事情,每个月往往都有几天不能出航,杨潮自己从太平府到扬州没有碰到大风,运气已经不错了,这次他的士兵刚好碰上,也不能说是运气太坏。这是正常的自然条件,大规模的水上行军,碰到它基本上是必然的。

但是战争是不等人的,等你觉得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想要打仗的时候,敌军走了。

在该打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坚定信心去打,这才是强兵。

当年霍去病偷袭匈奴王庭的时候没有说风大咱不打了,岳飞北伐的时候没有说粮草不济咱不打了,戚继光打倭寇的时候没有说雨大等雨停了再打,侯君集袭击突厥,李朔袭击蔡州也没有抱怨雪大。

霍去病在没有补给,孤军深入几千里,岳飞在没有粮草,步兵攻击女真骑兵和坚城,戚继光更是哪里有倭寇的消息,就飞奔到哪里去。

现在摆在杨潮面前的,不过是后援未到,不过是前有坚城,不过是对方是骑兵而已,就畏首畏尾,还要假托天命,当真可笑。

所以要打,一定要打,起码自己有上万训练有素,经过战阵的老兵,起码自己有充足的粮饷,而且武装堪称精良。

于是夜晚连夜出发。

此时运河水流有利,长江发了春水,因此倒流进入运河,船只行走都不用张帆。

速度也非常快速。

从扬州与瓜州之间的位置出发,不过二十多里地而已,一个时辰后,就已经看到黑暗中默默耸立的扬州城。

扬州城却不宁静,不断看着烟火滚滚,虽然还听不到百姓的嚎哭声,但是能够想象清军正在干着什么事情。

杀人放火,杀人就少不了放火,因为纵容士兵抢掠的时候,就已经是放出了他们心中的魔鬼。他们心里充满了破坏欲,哪怕在弹压,恐怕都有人忍不住要放火的。

此时扬州城中只是零星的火焰,已经说明清军军纪比明军强多了。要知道左良玉抢掠武昌,最后可是一把火把武昌城烧成了白地的。

除了城内有火焰之外,城墙上却漆黑一片,根本看不见清军情况。

派人去打探了一番,回来说近处也看不到清军巡逻。

这对杨潮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清军很有可能真的没有防备。

进入江南以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反而是刘良佐这样的货色,带着军队来投降的数不胜数,像什么张天禄、张天福,李栖凤、高岐凤,胡尚友、韩尚良这样的,都是总兵级别的,却愿意带着士兵,剪了头发。跪舔新主子,做奴才去了。

所以多铎有大意的资本,他有看不起江南兵马的资格。

“谢飞听令!”

想到这里,杨潮立刻命令。

谢飞立刻出列,他现在已经是把总了,而且是杨潮亲兵队的把总,武艺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到现在他依然是杨潮军中数一数二的高手,至于功劳,从北京救出太子。这种功劳让谁都没话说。

所以杨潮将他调入亲兵队,而且直接从旗总生到了把总,没有人有任何怨言,反而觉得他应该当一个千总。

“你带一百个精锐。悄悄进城,相机打开一个城门!”

谢飞什么都没问,直接应是。

进城不难,杨潮是怎么出城的就怎么进去,城外的仓库,大概还没有人打主意。哪里的密道应该还没有被发现,至于里面的出口,杨潮临走的时候,已经做了处理,更是不可能被发现。

谢飞很快就带着一百个武艺最好,多次上阵的亲兵出发了。

密道果然完好无损,跟杨潮一起逃出来的亲兵,很快找到仓库入口,然后带人一个一个钻了进去。

很快他们就进入了地窖,接着往上面爬去。

到出口处,却费了一番功夫,因为入口死活打不开。

而入口通道只能容一人通过,连续换了好几个人,精疲力尽之后,才算是打开了上面的入口。

结果发现,有许多东西压在了入口木板之上,而入口的木板早就被烧坏了。

没错,杨潮临走的时候,让断后的士兵放了一把火,将房子烧掉了,木建筑的房梁倒塌下来,很多瓦片覆盖了入口。

清理出入口后,第一个士兵爬了出来,满眼是焦黑的瓦砾,不过大户家的院子,却没有完全烧光,后院也只少了一小半,但是此时一片狼藉,显然被人光顾过了。

而外面也不时的传出来声音,有妇人孩童夜晚啼哭的声音,有疯狂叫喊杀戮的声音,似乎这个大户的隔壁,就正经历着一场悲惨的屠戮。

显然这里靠近码头,是最富庶的区域。

一百个人小心翼翼的都爬上了洞口。

然后摸索着出了商人家的宅子,他们运气很好,这座院子似乎刚刚被抢劫过,因此没有遇到一个士兵。

一直到了门口,谢飞趴在门上小心的听了听,发现隔壁的声音也消失,附近也没有其他声音之后,终于挥挥手,带人走了出去。

出去之后,就直奔城墙东南角的徐凝门,这座城门外,就是大运河的拐弯处,大运河在这里打了一个弯折向西,到了挹江门才会往南去。

谢飞带着人贴着墙脚,快速赶往徐凝门,接近城门之后,发现城门口这里有一批守军。

他们从没有幻想过鞑子根本不设防的情况,鞑子就是在大意,城门这样的地方,那肯定是会派兵把守的。

但是士兵却不是很多,但也有一百多人。

谢飞收紧了队伍,大家以密集队形向前,打算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站住!你们是谁的手下?”

一个带着辽东口音的人喝问。

对方显然并不认为谢飞等人是从城外进来的,还以为是自己人。

谢飞灵机一动:“我们是兴平伯的手下。”

对方显然不太清楚兴平伯是谁,恼怒道:“好胆!你们捞过界了,不知道这里是镶白汉旗的地盘?”

谢飞脚步慢了下来,此时双方还有五丈远,城门洞口只有几个火把,根本看不清容貌。

谢飞立马道:“小人夜里走岔道了。还请八旗的爷爷们恕罪,我们这就走。”

鞑子军官显然不认账:“走岔道?哼哼,我看是找准了道吧!酿的,知道东边有油水,摸着就过来了是不?”

谢飞告罪道:“旗大爷,小的们真的是走岔道了,这就走还不行吗。”

虽说要走,可是脚步依然慢慢的朝城门移动。

“哼!各军都划了地盘,走岔道怎么不走到河边,惹不起满八旗、蒙八旗,看老子汉八旗好欺负是不?告诉你这个汉狗,老子虽然叫汉八旗,但老子都是旗人,不是汉人,不是你惹得起的。”

谢飞连道:“是是,小人这就带人走!”

汉八旗将领恼道:“骂的还想走?让你走了,老子还不被人笑死!”

谢飞装出哭腔:“可是小的真是走错了,这什么都没抢到呢,八旗大爷就饶了小的吧。”

此时谢飞已经走到了一丈处,摊开双手示意自己两手空空。

那汉八旗将领,冷哼一声:“没抢到更好。过来,给老子守城门!”

谢飞一愣,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

但是装作不愿意:“大爷别啊,小的们这就回去,再不会来了。”

八旗将领一把拉住谢飞:“没那么好的事,既然来了就不要走了,给老子守在这里,天亮前胆敢离开一步,明天老子弄死你,我可知道你是兴平伯手下的人,找得到你的。”

谢飞躬身:“是是。”

那八旗将领看震慑住了谢飞,立刻一摆手:“兄弟们,走!咱们去找乐子去,晚了可就被姓田那孙子抢光了。”

汉八旗将领手下一个个欢呼起来。

他们是汉八旗,进城分地盘抢掠,虽然比不上小秦淮河边那些大盐商们的宅院,但是靠近运河和城门这一片,也是一些富商的家宅,油水也还算足,不奢望能去抢盐商,那是给满八旗主子留着的,抢这些城边富商也够了,唯一的坏处就是晚一步就没汤喝了。

谢飞目送着八旗将领离开,心里暗叹这也太幸运了。

他不知道的是,八旗将领只是一个小佐领,抽签分到这个守城门的活,早都郁闷死了,巴不得有人来换他,他也不知道此时在城里这些汉八旗也开始嚣张起来,以前他们都是给满八旗欺负的,打仗他们不但冲锋的时候要跟满八旗一样作战,行军的时候有时候还要给满八旗做杂役。

但是入关之后,受降了太多的明军,杂役之类的活他们就交给明军了,也养成了欺压明军降兵的习惯,他们也知道这些降兵一个个都是忍者,无论怎么欺负,都不会有事。

一直等到汉八旗消失在了黑暗之中,谢飞才让人悄悄的蹬上城墙。

然后他们一百个人摸索着,轻轻的拿掉了城门上的门栓,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

接着就是紧张的预备着,准备应付随时可以发生的变故,直到城上传来消息,他们才会以最快的速度拉开城门。(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节入城

在谢飞摸进城里这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杨潮在城外也紧张的坐着准备。'800'

首先是大家在远处停船,然后悄悄登岸,在距离城外百丈距离潜伏下来。

接着就是一条条军令传达下去。

如果谢飞能够悄悄打开一道城门自然最好,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去,占领一座城门,然后全军入城,向敌人发起夜战,在黑暗之中,应该能造成巨大的混乱。

杨潮想了很多遍,既然清军入城后,一直屠杀了十天,那么说明,这十天中他们的军纪不会太好,士兵一旦处在疯狂之中,那时候军纪什么的根本就顾不上,谁敢阻止他们,他们是敢动刀子的。

也就是说,起码现在清军的军纪还很混乱,只有等到这些士兵将心中的疯狂释放完了,那时候杀几个人,才能够震慑住他们,重新恢复军纪。

因此此时掀起乱战对自己有利,有可能以一万人大胜十万以上的清军,就算不能胜利,乱杀一气之后,抢夺一个城门成功逃离的希望也很大。

带这些士兵来攻城,是为了锻炼他们,让他们心中的恐惧彻底释放,而不是真的让他们送死。

所以杨潮又提出第二条,那就是自己这边一定要保持好军纪,以百人为单位,必须紧紧跟随百总等军官攻击,绝对不能混乱。

不然就是要撤都做不到。

第三还分配给每一个百总队一个向导,是在扬州防守期间,一只跟着杨潮的亲兵,这些人跟着杨潮视察城防,可谓是把扬州城跑遍了,每一处位置他们都熟悉。

杨潮给所有士兵的命令是,在向导引导下,集合在百总身边,从东往西攻击前进,不要停留。从东边某一个城门一直攻打到西边的城墙,然后破门而出,作战过程中,不要回头。

“大人。灯笼亮了!”

西南城角一个红色的灯笼亮了起来。

这是信号,说明谢飞已经占领了一座城门。

东南角的城门,运气不坏,距离杨潮他们最近。

“赵康,立刻出发。第一时间占领城门支援谢飞!”

杨潮命令赵康,带着剩下的三百个亲兵前进,第一时间要稳定立足点。

赵康立刻出发。

之后王璞的士兵才开始前进。

杨潮预想的谢飞陷入苦战的情况没有出现,因为他没想到谢飞竟然不是抢占的城门,而是鞑子交给他的,这运气不错,但是就是鞑子不交给他,一百个人偷袭之下,只要鞑子没有一千人也抵挡不住的。()

杨潮跟着王璞的先头部队入城后,感慨了一番。然后立刻分配新的人物。

“亲兵队跟我不要停留,立刻去攻击小东门!”

“王璞,你派人去攻占大东门。”

大小东门是老城墙东墙的两座城门,不过现在这道墙是新老城的分割,也就是城中间的一道墙。

占据和两座城门的目的,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前往西城,也就是老城去。

老城比不上新城繁华,因为老城主要是明初缙绅居住的地方,而新城是社会稳定后,出现的商人阶层的地方。过去商人只是住在老城外,沿着城墙建筑房屋,后来加了新城墙后,他们也就成了新城内的居民。新城更是繁华。

但是杨潮不急着在繁华的新城作战,反而第一时间要去老城,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缙绅居住在老城,扬州城中所有的官衙基本也都在老城,新城除了钞关之外,基本都是百姓和商人。

按照道理。多铎肯定是会住进总督府或者巡抚官衙的。

杨潮的目标就是汶河西边东边,紧靠文昌阁的淮扬总督府。

而王璞也带一批精兵,分别攻击巡抚衙门,江都县衙等地。

杨潮带着士兵小跑前进。

街道上不时有乱兵出没,他们怀里抱着大包小包,甚至肩上扛着一个女人。

见到大队士兵行动,他们竟然大意的根本不在乎,有时候会暗中喝骂一声,然后躲开大军。

当然也有遇到小部队行动的乱兵。

“你们是那部分的?”

有人问到。

杨潮依然前进:“我们是李本深的部下。”

此时依然只能冒充高杰的余部,杨潮心想李本深肯定是投降了,而且是最后一个投降的,所以认识他们的人基本不会有。

“你们捞过界了!这里是张天禄总兵的地盘,赶紧走!”

这里已经是新城中间街区,既不是内城运河小秦淮边上的盐商豪富区,也不是靠近城门城墙的商人区,居住的普通百姓很多,这才分给了张天禄这样的降兵。

杨潮笑道:“这就走!”

说完就从一小队士兵前面走过。

杨潮不想浪费时间,杀手队在后面的,他的紧要任务是去抢占总督府,犯不着在其他地方浪费时间。

城里确实混乱一片,给杨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利到让杨潮自己都感慨不已的程度,简直难以置信,已经打到了小秦淮河边了,竟然都没有杀人。

终于在小秦淮上的虹桥上,不得不动手了,因为遇到的是一波八旗兵,说的是听不懂的话,不知道是满语还是蒙语,语言不通那就只好杀人了,蒙混不过去的。

这对八旗兵不到五十人,而且也没有防备,只是嘴里呵斥着,大概也是说杨潮捞过界之类的话吧,结果回答他们的是一杆杆长枪,一个冲锋过去,留下了一地死尸。

过了虹桥,不远处就是小东门,这座城内的城门此时大开着,也没有士兵把守。

杨潮瞬间就冲了过去,朝着通泗桥急进。

此时在杨潮身后,小规模的厮杀早已经开始了。

一万多人分成了一百多个百总队,沿着一条条主要街道前进。

“哪部分的?”

不是遇到这样的问题,回答的都是一杆杆长枪。

“捞过界了!”

依然是长枪伺候。

这些后面的军队,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人。

杨潮的命令是,凡是夜里还在街道上活动的。不管是军人还是百姓,统统格杀勿论。

而且沿着街道杀过去,不要恋战,不要追击躲进街巷的残敌。全面推进,从东往西,目标是东边的城墙。

这样的厮杀很快就引起了混乱,但是就是此时,鞑子第一时间反应的也不是他们被明军偷袭了。而是自己人内讧了。

那些领军的军官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被仇敌暗算了,毕竟这些天他们抢掠过程中,没少发生摩擦,捞过界是常事,大家大打出手虽然没有,小打小闹却经常发生。

于是还出现了一些军官集结士兵,开始找自己的仇敌算账的事情。

偷袭、内讧,抢劫、放火,扬州城乱的不像样子。

杨潮却已经到了通泗桥北边的总督府衙门前。

“不要走正门!不要强攻。我们从后墙直接进后宅。”

总督衙门杨潮极为熟悉。

知道这是一座五进的院落。作为官衙也没有商人园林那么复杂,没那么多弯曲回廊。

带着士兵绕道高大院墙靠后一个位置。

“谢飞,带上爬上去,悄悄开了门。记住进去是一个夹道,你开门后,不要等候,直接翻过另一道墙,然后占据角门。”

夹道宽一张,由两道平行的高大院墙卫城,两道墙上都有门。但是一个在最南,一个在最北,这种夹道很多官衙都有设计,显然是出于军事目的。夹墙上很多地方都有空洞,完全可以将长枪伸出来,如果不知道情况的军队贸然进攻,躲在墙后的守军可以轻易在夹道中杀死敌人。

只可惜这种敌人不包括偷袭的敌人,守军也不包括大意的守军。

院墙很快打开,赵康第一个带人冲了进去。他要负责配合谢飞保护角门,因为很可能谢飞占领角门之后,就会遇到鞑子攻击,如果都铎真的在这里,那么绝对可以肯定,院子里有守军和防守,而且都是精锐巴雅喇兵营。

杨潮走进夹道的时候,已经听到了战斗声,果然院子里有人把守,而且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谢飞,只是赵康几乎就守在角门后,角门一开他就冲了进去,跟鞑子战作一团。

杨潮走进角门的时候,地上已经躺了几十具尸体,大半是鞑子的,只有个位数是自己人的。

而跟谢飞和赵康所带领的两百多人交战的,则是不到一百个披甲精锐,他们且战且退,而且大声呼喊。

院子中的灯一个个亮起来,在亮灯之前,已经从各个房间中冲出来不少士兵了。

“全体冲锋!”

已经做好了打乱战的准备,杨潮就没有必要留手,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用等鞑子整队了,直接自己先发起冲锋。

十二个百总队,按照预先的位置,向各个方向发起了急速冲锋。

鞑子护兵们一个个显然都已经睡了,在各个房间中,此时冲出来只能是零散的,遇到百人规模的集团冲锋,自然非常被动,而且大多数都还来不及披甲,只是拎了把刀,或者拿着长枪,于是敷一接触,虏兵就死伤惨重。

看着朝着各个方向攻击,见人就杀的士兵们,杨潮却有些疑惑,下一步该进攻哪里?

总督衙门太大了,后堂这里厢房、花厅、卧房不下百间房屋,多铎到底在那个房间?

很快鞑子就给杨潮指明了方向。

最中央的正厅右侧一个房间中,此时冲出来了一批清军,不过他们没有贸然加入战局,而是稳稳守在门口,并且站在门口大声呼喊着。

随着他们的呼喊,一个个鞑子都朝他们汇聚。

显然这是重要的地方,多铎不在这里还能在哪里,除非这里不是多铎的栖身处,否则他定然在那座房子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六节将事

敌人在聚集,杨潮的士兵也慢慢自动汇聚,形成了两个阵营,一个固守门口,一个在外攻击,不同的是杨潮的士兵早有准备,是追着他们杀到这里的,而鞑子则是损失惨重,逃到这里的。

“赵康分配人手把前面的门都堵死,在我们抓到都铎前,一个人都不要放进来!”

这里是后宅有士兵守备,谁敢说前堂没有人,动静这么大,前堂肯定已经惊动了,如果冲杀过来,两面夹击,杨潮只有败走。

所以让少部分人把守院门,那么就更有机会打进多铎的卧室中。

进攻正面的攻击一直没有停下。

但是此时鞑子兵已经回合,结成阵势抵挡。

不过他们依然被打的不断退后,而且死伤不断,因为大多数清军都没有披甲,甚至有的连鞋子都没有穿。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数也不算多,只有区区三百多人而已,刚刚逃到这里,至少一半已经死了。

一个个清军慢慢退入房中,形式反而对他们有利了,因为狭小的地方杨潮兵力展不开,当最后一个清军也进入房中时,隔着房门的对峙就开始了。

清军最靠外的是一批披甲,而且拿着刀盾的士兵,武艺十分娴熟,杨潮这边长枪突刺竟然大都被挡开。

很快杨潮这边的死伤开始增多,因为隔着房门,对方开始射箭了。

强打了一刻钟之久,竟然都没有攻克这道房门,杨潮不由有些心急,因为他已经听到几个院门处也发生了战斗,显然前堂已经有清军支援过来了。

要是有大炮就好了。

杨潮不由叹道,不说大炮了。就是有鸟铳,一排枪打过去,也应该能冲进去。

想到这里。杨潮突然心中一动,没有大炮。没有鸟铳,自己不是有自制手榴弹吗。

虽然很笨重,虽然扔不远,可是这时候使用很合适啊。

“赵康,让人把手榴弹拿出来!往里扔!”

王璞带来的手榴弹杨潮也没有浪费,虽然自己带过来的并不多,但是也有一百多颗,足够鞑子喝一壶了。

赵康此时也恍然大悟。他没用过这种东西,一时间也没有想到。

于是在阵后招呼起来,有手榴弹的士兵,一个个退出攻击序列,走到了后边。

然后一个士兵冲进一个亮灯的房间,很快拿出来几盏油灯。

一个个士兵拿起手榴弹,点燃三寸长的火绳,然后猛地朝房间中扔进去。

手榴弹越过了杨潮士兵的头顶,从房门上部传过去,落进了清军军阵中。

很快一声爆响。接着是好几声嚎叫,但是又一颗手榴弹扔了进去。

扔到了第十颗的时候,鞑子已经顶不住了。他们开始试图关上房门,但是长枪来回刺,房门根本就关不上。

知道三十颗手榴弹扔进去的时候,前方的士兵感到压力一松,第一个士兵终于攻进了房门。

一队队士兵冲了进去,他们看到的是一屋狼藉,地上躺着一百多个鞑子尸首,其中有一半人还没有死,只是浑身流血在地上不断的哀嚎。

这些哀嚎的。还都是身披厚甲的,无甲的早被打的稀烂。身上就没有一处好地方。

而真正逃走的清军,人数不过二三十人而已。

谢飞这次一马当先。追着那些人不放。

当杨潮走进屋子中的时候,早就没有一个人了。

这是一个大卧室,战斗发生在外门的隔间里,里面还有内室,哪里才是睡觉的地方,当然多铎早就不见了,但是一个大床边,有四个女子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她们周围是拿着武器对着他们的一群士兵。

床那边,则有打开的窗户,窗户后面是一个大花园。

杨潮不由感到一阵遗憾,攻击还是晚了些。

这时候才有心思看那几个女子,衣衫凌乱,但是难掩她们的容颜。

传说多铎是一个色鬼,在辽东的时候,还抢过大汉奸范文程的老婆,那汉奸也只能忍了,大概还会以为主子看重自己老婆是荣耀吧。

问题是,这几个女子是多铎在扬州抢来的,还是从北京带来的。

“你们可是扬州人士?”

杨潮直接问。

“你们可是扬州人士?”

连问了两遍,才有一个女子,颤声道:“小女子是扬州人,兵爷饶命!”

杨潮斥退士兵,让他们去支援院门那边的战斗,自己和几个亲兵留下来,继续问这几个女子。

“多铎刚才可在这里?”

“回大人话,刚才在,但是外面有响动后,就跑了。”

女子怯生生的说道,还用手指了指窗户。

好吧,多铎确实跑了。

“这里一共有多少人保卫?”

杨潮继续问道。

“平时有三千人,但是今天只有一千人,都出去抢掠去了。”

只有一千人,被自己杀掉的怕是有四五百而已,那意味着攻击院门的不会超过五百,自己有一千多人,绝对不用怕,需要担心的是,多铎出去后,会不会整顿军队杀回来。

不过也有可能多铎被自己的人追到,直接斩杀了事。

“你们知道史可法在哪里?”

杨潮没幻想能够占领扬州,趁夜进城偷袭一下,给满清一个打击就已经不错了,能大大的提振军心,不过就凭借着万把人就想夺占扬州,就有些夸张了。

不过杨潮倒是想把史可法抢出来,如果能抢出史可法,第一阻止满清用史可法做文章,第二也是大大提气的事情,史可法毕竟是主帅,如果他被俘后,又被明军从重重守卫之下,给解救了出来。这还不够提气,虽然是打败之后的闪光,但总好过大败之后又败啊。

女人摇摇头。表示她们不知道。

“大人,好多女人!”

章惇憨厚的傻笑着跑了进来。

“什么女人?”

章惇嘿嘿笑了两声:“漂亮女人。”

“让你去找史大人。你找什么女人!”

杨潮瞪了章惇一眼,跟着他去多铎关人的地方。

确实是漂亮女人,非常漂亮,程度上不差多铎睡的那四个美女。

关押在好几个打大房间中。

显然这些都是多铎抢劫来的美女。

“我是大明忠义伯杨潮,有人知道史可法史大人在哪里吗?”

连问了三遍都没有人回答,杨潮估计这些女人也不知道,没有时间在这里浪费。

于是道:“我知道你们都是被抢来的,你们可以走了。”

可是这些女人蜷缩在地上。一副惊恐模样看着杨潮,没有一人敢走。

杨潮发现其中一个胆子稍微大点的,她跟其他人不一样,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杨潮,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惧意。

“你过来。”

杨潮将那女子挑了出来。

女子站起来,从容的走到杨潮面前。

“你带这些女人赶紧走,鞑子随时都会杀回来,本爵马上也会离开!”

女子却摇摇头:“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