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扔了棺材,公主终于可以洗脸了。就在运河里随便抹了下脸,虽然还没有洗干净,但是已经舒服多了。不过脸皮有些微微发肿,卞二说他们最后没人都得退层皮,相比能够活着,这不算什么,皇子公主也不敢抱怨。

之后士兵们推着车,车上拉着战友和公主,皇子已经没有资格坐车了。

沿着运河继续往南。

到了香河依然听说杨潮南下了。

他们抱怨中只能连夜赶路。

第二天天刚亮,他们感到了武清,但是远远的看到几堆火堆。

“谢飞。我们分头带人上去,把这伙人杀了。不然大家都得死!”

余继业远远的停下车,带着人就摸到了跟前。指着这一伙三十来个乱兵说道。

谢飞点点头:“你从北边,我去西边,你看到我动手在冲出去,打他们的侧翼!”

余继业点点头,他们的武器不可能从北京带出来,手里没有家伙大家心里都不踏实,最关键的是,一天两夜大家都没吃东西了,实在是撑不住了。

很快就看到谢飞带了七个人从西边摸过去,直接摸上去杀了几个人后,对方才反应过来,纷纷拿起武器开始追击,余继业大喝一声,带手下十来个人冲了上去。

杀光了敌人,吃了一顿饱饭,也缴获了足够的武器,同时还弄清了一些情况。

这些人是李自成大军南路的刘芳亮部。

李自成亲自坐镇北路从山西一带东征,刘芳亮则出太行,入豫北、畿南,直趋保定。

显然是打算从南面迂回,如果李自成正面攻打不顺,他们就会从南北上,同时也是切断北京跟江南的联系,既阻挡江南兵马北上勤王,也阻止崇祯君臣南下逃窜的道路。

显然李自成很明白,江南才是现在他要防备的,已经被打烂了的北方,已经没有能够威胁到他的力量了。

这伙人是奉命来切断运河的,只是道路不熟,他们走岔路了,他们的目的是沧州。

沧州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距离北京不远,又背靠着山东,进可攻退可守,农民军也看重这里,只要他们能切断这里,就阻挡山东、江南向北京的支援路线,等他们占领了京畿后,反而能够以这里为出发点,往南攻打。

余继业不由担忧起来,不知道杨潮现在在哪里,会不会遇上刘芳亮的大军。

此时杨潮确实在沧州,正在跟沧州城对峙,不过不是跟农民军对峙,因为沧州城还在明军手里,可是这股明军死活都不让杨潮进城。

不是城里文官迂腐,而是武将想要献城给李自成,听说杨潮是江南勤王的明军后,打死都不可开门。(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节战沧州

“军心尽丧啊!”

杨潮不由哀叹一声,他没有提民心,因为那玩意从来都是骗人的。

李自成东征,阻挡他的官员们十个里面都没有一个,大多数都是开门迎降,是他们对大明王朝不满吗,不是,是他们觉得大明王朝没救了,他们打算投入新主子的怀抱,继续享受权力。

民心有向背,但是民心没有用,能做主的是武将和文官。

要真提民心的话,恐怕老百姓对大明朝和李自成都无所谓,他们只想过安生日子。

所谓的民心,都是文关门编织出来,给自己做旗帜用的。

有些山区的百姓,一辈子都不知道谁在当皇帝的都是有的,何谈人心。

所以民心,不过是官心罢了,显然北方的官员一年一年看到灾荒,对大明王朝彻底死心了,而江南好一些,生产没受到太大的破坏,江南官员就更倾向于大明朝。

李自成、张献忠们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反而绕过了富庶的江南,是他们不知道江南能抢到更多东西吗,是他们知道在江南响应他们的人少,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杀入残破不堪的河南,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无论他们损失多少人,都很快能够补充起来。

“对岸扎营,注意防备沧州!”

杨潮没有兴趣打下沧州,沧州城不让他进去,让杨潮颇为失望,他的大军物资补给被焚烧了,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城池。

现在他三百人显然无法贡献“众志成城”的沧州,讽刺的是,大明朝如果每座城池都有这种投降的热情。大明朝就不会亡了。

在沧州刚刚待了半天,还没有等到援兵,却等来了一大批骑兵。他们将杨潮的大营团团围住,不过在几个靠的太近的骑兵被杨潮鸟铳射杀之后。就都远远的围着,并不着急进攻。

杨潮被包围了。

余继业的心情越来越沮丧,他的手下已经死了三个,还有七个人始终在死亡线上挣扎,身上发烫的厉害,却没有汤药医治。

三个皇子一个个都在抱怨,发现这些兵头不敢伤害他们后,越来越不肯配合。走几十米就嚷嚷着走不动了,他们想坐车。

那些宫女一个个都没有喊一声,反倒是他们这些男人却娇气的紧。

尤其是其中的太子朱慈烺挺着大肚子不停的说他肚子疼,一天要上几十次茅房。

余继业身为武官家族出身,对这些王爷也不敢怠慢,始终礼敬有加,而对方越发的有恃无恐,一天时间走不了多少路。

从武清硬是耽搁了一夜,大家在危险中睡了一觉。

包围杨潮的有三千骑兵,好在没有重武器。奈何不了杨潮的营盘。

只是眼睁睁看这些人将自己的漕船都给烧了,让杨潮非常的不舒服。

军中还有三日口粮,如果粮食吃尽。就要想办法突围了。

一日,两日,北面不见余继业,南面不见许多男的援兵。

第三天,杨潮动员手下,打算夜里突围出去。

可是这时候突然有人看到援兵的身影。

许多男终于到了。

虏兵也发现了许多男援兵,立刻就迎了上去,却被王璞军阵一通鸟铳乱打,接着虎蹲炮齐射。重步兵阵跟着压了上来,骑兵顿时就溃散了。

两军合营。骑兵还在附近游荡,显然他们不可能放弃沧州。

“许多男。去把沧州给我打下来!”

许多男应命组织人手去了。

只将虎蹲炮摆开在城下打了一轮,城门就开了,沧州知县带人出迎,连连表示是误会,他们是心向王师的。

杨潮没有顾这些人的投机心理,进去后,将沧州的仓库先查封起来。

得到了两万担军粮,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踏踏实实跟农民军骑兵对峙起来。

此时骑兵再次聚集了起来,损失并不算惨重。

杨潮不由感叹,打骑兵还得是骑兵。

刚才他看到许多男的军阵,是在海州时候就开始琢磨的新式墙阵,第一排的大盾,后面一排鸟铳手,一排弓箭手,还加了一排弓弩手,三层远程火力打击非常犀利,两侧有刀盾手,他们不但需要防备两翼,而且这些身躯强壮的家伙还背着几十斤的虎蹲炮,远程火力打击后,他们立刻前出展开队形,立刻放一轮虎蹲炮,立刻就能将骑兵阵型撕裂,哪怕是精锐的三堵墙骑兵也不例外。

“这种阵法可用!”

杨潮心中暗想,对自己的新式军阵还算满意。

但是杨潮暂时不打算出城野战去,他的目的不是杀多少人,而是要救人,哪怕救一个人就够了,所以待在沧州静静等待就行,并且日日让人注意北方情况,要是有小部队出现,立刻出城迎接。

“不要大炮,也不要出城,让流寇放心包围沧州!”

援军带来了一百尊虎蹲炮,是去浙江剿匪期间,炮手们铸造好的,经过老金三次检验合格后装备部队,而沧州城上还有一些口径较大的大将军炮和弗郎机炮,但是他们面对杨潮一炮未发。

杨潮不打算用大炮将农民军逼的太远,就让他们待在城下,好防止他们北上威胁到余继业他们。

只要余继业他们一出现,杨潮就打算用雷霆之势,撕开防线,接应余继业。

“大人,那些家伙怎么办?”

许多男终于吃了一顿饱饭后,愤愤不平的问杨潮。

他说的那些家伙,指的是一伙明军,高杰部明军。

高杰本事李自成手下大将,但是勾搭李自成的老婆,事发后,带着自己的本部兵马逃走,跟李自成有大仇,因此李自成在北方崛起后。他不敢留下,仓皇南窜,但是却假装李自成军队。在河北山东一带骗吃骗喝。

最后遇到杨潮的援兵,还大胆的派人来偷袭。想抢走补给,结果没有得手,恼恨之下放火少了漕船等物。

许多男出战抓获了一些俘虏,审讯之下得知竟然不是真的流寇,而是假装的当即大怒,幸亏他不是王璞那种脾气,否则早就杀了这些俘虏了。

“杀了!”

杨潮冷冷说道。

假装流寇骗吃骗喝也就罢了,毕竟这时候大家恐惧李自成。开城迎闯王的口号很响亮,反倒是明军很不受欢迎,处处碰壁,大明的城池不让他们进,不给他们补给,地方豪强更是防备他们尤甚,所以假装农民军骗人也是迫不得已。

但是以假乱真,抢劫友军,就彻底丧失了立场,这是叛乱!

几十颗脑袋很快就挂在了城头上。既然他们冒充农民军,就索性告诉成为的人,这些就是他们的战友。

可惜的是。农民军的荣誉感似乎不强,他们的假战友头颅挂在墙上,他们根本无动无衷,也不来攻城,就在城外游荡。

“沧州城被围了?怎么办?”

余继业远远的观察着沧州,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骑兵,他们只能藏在附近。

“能不能绕过去?”

谢飞问道。

余继业有些犹豫:“大人的命令是让我们沿河前进。”

“可是大人说回接应我们的,现在大人人在那里?”

卞二不满的嚷道,他最近也心烦透顶了。看着自己那个媳妇怎么看都没有别人的好看,可是那个女人竟然认准了自己。没事对自己嘘寒问暖还真把自己当成他相公了,让卞二拒绝也不是。接受也不是,一直被战友打趣,弄得脸红不已。

谢飞皱眉道:“卞二,少说这些屁话!”

余继业突然想到:“你说大人会不会在城里?”

谢飞苦笑了一番:“如果大人在城里,还可能被流寇围着吗?”

跟随杨潮参加过海州大战的士兵们,都对杨潮有一种极为迷信的信任,感觉只要杨潮在那就是天下无敌的。

“卞二,你干什么?”

这时候突然卞二摸了出去,猫着腰朝着前面走去,这里距离沧州已经很近了,流寇的大营就在不远处。

很快卞二拖回来一个俘虏。

“问他!”

这个俘虏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一脸惊慌:“你们是哪路的好汉?”

这孩子一口河南腔。

但是生的魁梧有力,不是卞二这样的高手,还未必制得住他。

“你别管我们是谁,你们是哪路人马?”

余继业拿出刀架在他脖子上问道。

很快就得到了他要的答案,这是刘芳亮的先头部队,一水的骑兵,是来切断沧州和南方的联系的。

“城里的明军是什么来路?”

余继业又问道。

很快有得到答案,士兵说他们也弄不懂,本来他们包围了一小股明军,这股明军阵列很奇怪等等。

通过俘虏的描述,余继业顿时大喜,他已经判断,城里八成就是自己的人马。

“现在怎么办?”

谢飞心中也激动起来,虽说很奇怪,他眼里无敌的杨将军为何会被人围困,但还是饱有希望的问道。

余继业想了想:“先回去!晚上再说。”

杨潮在沧州等了三天了,对余继业一行人的速度十分担忧,那是一股精锐,各个都能骑马,如果找不到船,骑马也该到沧州了,只能说明他们十分不顺,杨潮希望他们不会出现说明意外。

“大人,出事了!”

深夜刚刚睡着,许多男就闯了进去,大声叫醒了杨潮。

“怎么回事!”

杨潮起身问道。

许多男疑惑道:“流寇北营起火了!”

杨潮一听,稍一疑惑,当即惊醒:“快,全营出击,击溃虏兵!”(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八节弃沧州

一个时辰的激战,就摧毁了流寇的大营,但是找到余继业却用了两个时辰,他们隐藏太好了,让杨潮此前一直没有发现他们都到了沧州附近。

“本官不打算在沧州多待,现在你可以投降了。”

杨潮召见了一下沧州知县,直接把知县的脸说成了猪肝色。

这个投机的知县彻底郁闷了,本来就是抱着迎接新朝,升官发财的打算,现在杨潮在沧州杀了那么多人,流寇不屠城才怪,他现在要走,岂不是把知县架在火上烤。

知县苦求道:“大人万万不可啊。”

杨潮也苦恼李自成这种不降就屠杀的作风。

沉默了片刻对知县道:“你派人可以跟流寇商量一下,献城投降,但是让他们不要屠城,否则我就不走,他们永远别想进城!”

一天后,杨潮的大军起营,列着军阵,慢慢前进,一千多人分成三个方阵交替前进。

而他们身后的骑兵一直送了五里,才返身进入了沧州城。

杨潮的战力让流寇心惊,他们虽然死伤惨重,最后还是答应,不屠城,杨潮警告他们,如果他们胆敢屠城,将来即便是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斩尽杀绝。

常常的纵队分成三排,齐步前进,但是却有泾渭分明的四队,最前面是一个个牵马而行拖着辎重的民夫,人数大概一千人。

他们不是普通的民夫,而是新江口码头哪里的难民,他们跟着杨潮到了浙江,回来后并没有回到新江口,而是在镇江逗留了十天左右。不等南京的船来接他们,就得到命令北上了。

辎重马队之后。则是三百精兵,这是杨潮的亲兵。但不是全部的亲兵,在南京还留下了一百多人。赵康带着他们镇守大营,同时代表杨潮跟南京官府交涉。

亲兵之后则是四百人左右。这是吕末的把总队,吕末之后则是余继业保护下的皇子们,皇子们之后是宋坤的把总队,留在最后的是胡全带来的炮队。

马夫靠前,炮队压阵,皇子最中央。

除了这些军队,杨潮还派出了几十匹快马,让其他擅长骑马的士兵骑着打探消息。

一匹快马飞奔而回。在杨潮面前跳下。

“大人,前面就是吴桥了。”

“可有援军到来?”

杨潮问道,探马摇了摇头。

但是得知前方就是吴桥,其他人也不由送了口气。

过了吴桥就是德州,就进入山东境内了。

虽然说地理上相接,但是总给人一种,进入山东就安全了的感觉。

“不要大意!山东也未必没有流寇。”

听着手下放松的口气,杨潮告诫道。

“而且,高杰就在山东!”

杨潮补充道。

这话让许多男不由暗自哼了一声,高杰让他出了一个大丑。险些让他全军陷入困境之中。

“王璞的后援不知道到了哪里?”

京畿、山东的混乱,让杨潮跟后续部队失去了联系,他派出去的探马没有回来。南边的探马也没有过来,恐怕路上出了意外,杨潮也不愿继续派出探马了。

“算了,不提了。你们跟我一起去拜见一下我们的太子爷,没准以后就是皇帝了。”

离开沧州之后,这些龙子凤孙的待遇好多了,可以骑上马,让人牵马前进。

唯一不好的是速度降低太多了,从沧州到吴桥就走了两天。就这样他们还觉得辛苦。

只是抱怨声少多了,第一杨潮在这里压着。天下名将的面子他们还得给,第二置身大军之中的那种安全感也让他们没有过去那种焦心。说白了那时候之所以抱怨,跟身处险境的焦虑也不无关系。

“臣,杨潮,参见列位殿下!”

带着许多男、吕末等手下一起单膝跪地。

杨潮不是第一次参加这几个皇子、公主了。

但是第一次带手下其他将领来参见,之前一直只让余继业照顾他们,其他人禁止接近,甚至对其他人保密皇子的身份,生怕惹来其他麻烦。

现在快到山东境内了,越往南就越安全,这点上杨潮其实跟士兵一个心态,也多少有些大意。

“杨将军平身!列为将军平身。”

坐在马上,让一个士兵牵着马的太子朱慈烺刻意摆出一副威严,抬了抬手。

但是朱慈烺崇祯二年出生,今年也不过十五岁,除了一个小肚子之外,没有半点威严。

“臣,谢殿下!”

杨潮起身后,走到太子马前,代替牵马的士兵来给太子牵马。

不是杨潮要巴结太子,而是想跟太子说会话,如果杨潮会骑马,现在肯定就选择并马而行了,既然不会骑马,干脆给他牵马算了。

“殿下前面就是吴桥,殿下要不要歇息几日?”

杨潮知道这些皇子自幼长于深宫,平日就是读书玩乐,严重缺乏锻炼,这点上完全没法跟游牧民族的王子相比,尤其是这个朱慈烺,杨潮发现他有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还好底子厚,现在看起来依然是个小胖子,否则就该显瘦了。

小胖子认真的想了一下,回答让杨潮颇为惊讶:“还是赶去南畿吧。父王罹难,天下哀痛,本王真能顾虑艰辛!”

杨潮点点头,不由多看了几眼这个小胖子,到底是皇子,虽然怕的要死,还要给自己找个借口,谁说大明朝的教育不行的,光这份厚黑就值得赞扬了。

杨潮其实也不想停留,因为始终没有等到后援,让杨潮顾虑重重,否则在沧州也不会那么局促了。现在这里就只有一千民夫和一千多战兵,总共不到三千人,能战的也就是一千多人而已,不与后援汇合,始终不能万全。

于是杨潮道:“那微臣就告退了。”

说完杨潮拱手,同时向后面的几个王子公主遥拜。不经意间看到了最后的公主朱媺娖,发现公主也在看自己,笑着点了点头。

转头就走了。

他没有听到公主此时对宫女呢喃了两句:“真年轻啊!”

一路走前面。发现跟着自己的几个将手下极为沉默,杨潮注意到之后。发觉一个个都心事重重的样子。

“许多男,怎么了?”

杨潮不由问道。

许多男抬起头,眉头微皱:“大人,太子真的会登基吗?”

杨潮点点头。

许多男深吸一口气:“那咱们可算是护驾有功?”

杨潮又点点头。

杨潮终于知道这些人为什么心事重重了,护驾之功,可谓一种奇功。

只是杨潮一直没有把这个当回事,他此次行动颇为失落,第一是组织李自成进北京。完整的保下大明朝,但是失败了,次之是保住崇祯去江南,也失败了,再次才是保护一两个皇子,对杨潮来说,自己的作战计划最取得了最次的战果,不值得高兴。

可是对这些手下来说,他们确实是立下了大功,不但是护驾。而且可能是策立之功,这可是比护驾更大的功劳,只要保得太子做了皇帝。他们一个个飞黄腾达指日可待了。

许多男低下头,杨潮发现他的身子都在颤抖。

而旁边的吕末,脸上却一直有一种严肃而神圣的神采。

杨潮知道吕末虽然是一个军官,但是心里始终装着一个读书人的灵魂,始终想的是科举做官然后让他母亲得到一个诰命。

杨潮此时笑道:“吕末,你要得偿所愿了,护驾之功加策立大功,我保你母亲得一个诰命夫人!”

吕末突然跪在杨潮身旁:“标下谢大人栽培提拔之恩,永生永世不敢忘却!”

杨潮立刻扶他起来。护驾一个太子就让自己军中两个身居高位的军官如此失态,杨潮突然打定了主意。

“你们归队吧。太子在我军中的消息,要继续保密。”

其实杨潮还打算安全之后。就告诉士兵太子身份的,但是现在改主意了,朱慈烺的身份对普通人的影响太大了,自己可以不在乎,但是不能要求这些深受皇权影响的士兵不在意,暴露太子身份,一定会影响军心。

杨潮决定,等到了淮安在抬出太子身份,那时候淮安的文官也就得乖乖的配合自己。

相信那时候王璞的援兵也应该都汇合了,不用担心一行人的安全了。

王璞到底在哪里?

其实也在紧赶慢赶的北上呢。

只是他们的速度大受影响,从北往南有大量的溃兵,而且相当多都是沿着运河南下的。

有高杰的军队,有山东刘泽清的军队。

崇祯让勤王的时候,刘泽清拥兵不前,一听北京失陷,立刻就从山东南下,沿着运河烧杀抢掠,严重干扰了王璞北上的速度。

刘泽清尚且不为虑,战力不强。

但是高杰部下战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前面许多男就吃了一个闷亏。

光看高杰的战斗轨迹就能知道。

当年在高迎祥麾下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大将,跟李自成并列,后来李自成并了高迎祥余部,高杰及时李自成手下第一大将,稳压刘宗敏一头。

后来勾结了李自成老婆逃跑了,投降明军后专门镇压农民军。

去年做到了进副总兵之位,与总兵白广恩一起跟随孙传庭作战。在河南宝丰、郏县一带与农民军激战,最后败于潼关,逃到西安,李自成攻打西安,又逃到延安,李自成派义子李过追击,又逃到山西。今年高杰升为总兵,授命驰援山西,却不敢跟李自成接战,一路败退到了京畿,李自成又追到,只能南下。

光是这跑路的距离,就堪称长征了,手底下就算没有精兵,也该锻炼出来了。

加上是农民军出身,手下精锐不乏打了几十年仗的老兵,虽说纪律性上跟杨潮的军队不能比,但是单兵素质甚至比杨潮军队要高不少。

王璞也没少收到高杰部下的骚扰,一路步步为营,从三月多开始走,硬是走了一个月,还没有走出江淮地区,王璞急的大怒,几次想追击高杰部,却苦于没有骑兵,根本追不上,只能吃一个哑巴亏,被人偷袭抢走了一批军资。

王璞行军迟缓的另一个原因是,民夫奇缺,按说杨潮手里有两万难民,不该缺民夫,可是史可法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第一时间并没有统一王璞带着这些民夫出发。(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节汇合

史可法不由不顾虑。

当杨潮的亲兵千总赵康带着杨潮的飞鸽传书来兵部找他的时候,他第一眼看到之后,自然是大惊失色,可是回过神来却不由奇怪,杨潮的一系列举动似乎都是冲着北方去的。

似乎早就猜到李自成会攻到北京一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想方设法想要进京城,作为文官如果没有一点点危机意识,那就太失职了。

于是对这个传书,史可法第一时间是不信,这也太巧了,杨潮护送王承恩回北京正常,就当是武官巴结太监吧,可是为什么要带着鸽子?为什么要赖在淮安不走,为什么坚持派手下去北京,一系列的怀疑,让史可法对杨潮产生了某种忧虑。

要说杨潮居心叵测,史可法不愿意相信,可是这种一心进京的举动,他却看了出来。

赵康代表杨潮,要求史可法立刻下发行文,调遣杨潮军队北上勤王,而且顺便说了一句要带那两万民夫北上。

两万民夫,加上五千精兵,杨潮手下就有了两万多人,虽说民夫从来不算士兵,可是史可法收到的信息表示,在浙江的时候,这些民夫一个个可都是拿着武器的,显然他们也可以作战。

带着两万五千人进京,哪怕史可法多么不愿相信杨潮有不良的居心,可却不得不防。

所以第一时间,他优越了,没有下发行文。

因为一切都只是杨潮的一面之词,史可法既没有收到北京的诏书,也没有从其他方向收到任何消息,最近的消息表明,李自成还在山西跟周遇吉激战呢,胜负未分谁敢说李自成冲出了山西打到了北京城下。

他不能听信杨潮一面之词就下达命令。

于是王璞迟迟收不到出兵的命令。知道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尤其是那封以崇祯的名义发出的密旨,才让史可法不得不顾虑。

或许皇帝真的遇险了。

哪怕是谣言。说三遍都让人不得不信,更何况是真实。完全符合逻辑推测的事情。

这时候史可法才着急了,如果皇帝真的遇险了,而他坐镇江南却无所作为,那岂不是千古罪人了,作为一个忠臣,这是史可法不能接受的。

这时候他才松动,下达了出兵文书,但是却拒绝了调遣民夫北上。王璞只能带着五千精兵北上,没有民夫运输补给,显然拖慢了他的行军速度,他有不像杨潮,可以得到王家的全力自持,他自己出马没法说动王家,而且以王璞的性格,也没有去求任何人。

他一路上就不断的苛严自己的士兵,勒令急行军,可一路上各种问题让他难以应付。各种补给供应完全不能从当地城池中得到,又不敢抢掠,在扬州时候就不得不停了一天。等待扬州给与补给。

大明朝的规定,客军必须第二日才能领到补给,简直就没有给急行军做过考虑。

结果杨潮已经从通州南返的时候,王璞还没有到淮安,手下的士兵却累的不行。

看到一个个怨声载道,王璞干生气没办法,尤其是李五六阴阳怪气的话,更让他郁闷,却毫无办法。

王璞打仗是一个勇将。却没想到这行军比打仗还要难。

离开淮安之后,路上接二连三的溃兵。又让王璞厌烦无比,依然没有好办法解决他们。这些溃兵战斗力不行,跑的却非常快,别说骑兵了,就是步兵,王璞发现身披重甲的士兵都追不上。

一路上简直是煎熬,行军速度跟杨潮在的时候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徒惹别人嘲笑而已,王璞打定主意,下次这种任务,他是绝对不做了,谁爱做谁做去,他王璞就是玩命冲锋的,弄不来精细的活。

好容易终于熬到了临清,过了临清就快到京畿地面了,王璞终于松了一口气。

而此时已经是五月,距离王璞三月底从南京出发,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

让王璞更送了一口气的是,刚到临清,就收到了杨潮的消息,快马来报,杨潮已经到了德州,并且在德州休整,让王璞派先遣部队去接应。

王璞二话不说,也别先遣了,他亲自带了一个千总部飞奔德州。

终于见到了杨潮的面,一番交谈之后,杨潮突然奇怪起来。

“你一路上怎么如此困窘。后勤之事不是应该有黄凤府帮你吗?”

老实说杨潮比王璞也没有多少特殊的地方,杨潮带兵之所以顺畅,一方面是人手充足,一方面是有各方给面子,还有一方面就是随时带着一个精干的后勤部门。

杨潮记得黄凤府本来是跟着自己的,自己离开淮安后,留黄凤府在哪里坐镇,目的就是接应王璞后援,可是王璞一路北上后,黄凤府竟然没有跟随,这让杨潮好生奇怪。

“那个姓黄的,这段时间变坏了,整天就跟着淮安一帮子人喝酒取乐。”

王璞对黄凤府颇有怨言。

杨潮极为好奇,黄凤府这个人杨潮一直看不太透,出身寒微,但是为人不贪,做事勤谨认真,从不畏难,也不叫苦,兢兢业业,堪称模范,平时在军中形象也很不错,士兵们都觉得他这个读书人很正派。

怎么到了淮安就变了?变得贪图享乐了?

杨潮不由疑问道:“黄凤府有没有跟你说什么。”

王璞想了想道:“没有。我走之前,他还说会马上跟上的。后来却没有了影子,估计是贪图淮安享乐,不肯吃苦了。”

杨潮更是奇怪了。

突然想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