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九十章:萧胡睹
辽国皇太叔在临潢府的府邸,向来是门可罗雀。虽坐落在繁华地段,却没有什么朝中炙手可热的权贵上门拜访,可见耶律重元不得人心到了何等地步。
也正是这样,耶律洪基才从未对耶律重元有所猜疑,反而是一直恩宠有加。不然以耶律洪基多疑的性子,耶律重元早就被各种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哪里容得他们父子俩这般蹦达?这不,打了败仗回来,要是换了别人,免不得被剥夺军权,锒铛下狱。他们父子二人,却毫发无损,耶律洪基不仅没有责罚,甚至还下了血本,用了大量牛羊换回了耶律涅鲁古在内的诸多将领。可谓仁至义尽,圣眷正隆。
此刻,趁着日未西沉,黄昏将至,皇太叔的府邸猛然打开,里面有家奴牵出两匹骏马,还有一大马车,包裹得异常华美的礼品。随后,耶律重元和耶律涅鲁古便从府内走了出来。翻身上了马之后,便往上京某处纵马慢跑而去。
马背上,耶律涅鲁古有些不安地问道:“父帅,我们这是要去哪?”
“去萧胡睹家。”耶律重元面无表情地说道。
耶律涅鲁古对于朝中大臣,是一个不识,问道:“萧胡睹是谁?”
“北院枢密副使。”
耶律涅鲁古有点明白了,他们是耶律家族的显贵,也是军方的一派,要结交的,自然是军中人物。要想结交文官,就要从南北两院下手,而最好的就是结交枢密使了。不过太直接,恐怕要引起耶律洪基的猜疑。稍稍退一步,结交个枢密副使也是可以的。
“父帅,这萧胡睹真的可以拉拢过来吗?”耶律涅鲁古有点顾虑,虽然耶律洪基对他们没有戒心,但先前一直派他们镇压生女真,也算是本能的防备了。这不得不让耶律涅鲁古担忧,毕竟是造反。越多人知道,这件事就越不保密。
耶律重元却好似成竹在胸,笑而不语,而是在心里想着:“耶律洪基登基以来。这萧胡睹历任北、南院枢密副使,代族兄术哲出任西北路招讨使,也算是一步登天了。可他还不满足,想要再升一级。先前萧革与萧阿剌同为枢密使,二人不和。满朝皆知,萧革因为术哲乃阿剌所喜欢之人,嫉恨过甚。术哲受胡睹代任后赴京,先前曾借用官府粟米,过后不还。胡睹意会萧革之意,告发其事,术哲便获罪革职。这样的人,肯定是贪图权力之人。就不怕你没有缺点,反而有了缺点我更好控制!”
突然,耶律重元开口说道:“萧胡睹是北院枢密副使。耶律乙辛是北院枢密使,他们不和的传闻由来已久。”
耶律涅鲁古顿时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说,耶律乙辛的敌人,就是我们的盟友?”
耶律重元点了点头,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的话,还造什么反啊!有了这一层关系,耶律重元去拜访萧胡睹便顺理成章了。其实满朝文武皆知的,还有一件关乎萧胡睹为人的事。萧胡睹的族弟敌烈担任北克,向萧胡睹推荐国舅详稳萧胡笃,萧胡睹见他言谈敏捷流利。且强健勇敢,便全心交结。每逢休假,总是整日交谈,满朝文武都觉得奇怪。适逢萧胡睹担任同知北院枢密事。上奏耶律洪基称胡笃及敌烈可受重用,耶律洪基听信后便任命敌烈为旗鼓拽剌详稳,胡笃为宿直官。等到枢密使萧革陷害其兄萧阿剌,萧胡笃在暗中协助他,联手置萧阿剌于死地之中。事情传出去之后,如此卑鄙之徒。世人皆耻之为伍,萧胡睹变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和耶律重元父子很相似,他们都不是讨人喜欢的朝臣,甚至可以称之为奸佞。抱成一团的话,满朝文武决对不会生疑。只是会在心中暗暗戒备,不要被他们算计了。
在萧胡睹的府门前,他们便停了下来。得知当朝皇太叔前来拜访,萧胡睹心中疑窦丛生。不及多想,便亲自出来迎接:“皇太叔今日怎么这般有空来下官寒舍,真的是三生有幸,蓬荜生辉啊!”
耶律重元下了马,把马交给萧胡睹的家奴后,说道:“本王与萧兄神交已久,只恨一直在东北,不得相见。今日一见,大人果然英姿勃勃,名不虚传啊!”耶律涅鲁古一看这萧胡睹的面貌,差点忍不住笑了出来。这萧胡睹的眼睛不仅斜视得厉害,还满头卷发,这还英姿勃勃,简直是亮瞎眼了。不过,萧胡睹身材魁梧倒是不假,英姿勃勃也勉强算得上吧。只是在契丹人中,萧胡睹也不见得有多健硕,只是普普通通罢了。
耶律重元瞪了一眼耶律涅鲁古,然后笑道:“本王略备薄礼,还望萧兄笑纳!”示意家奴把礼物往府里搬,萧胡睹眼前一亮,耶律重元把这细节看在眼里,便知他是一个贪财贪权之人,心道此事已然成了大半。
萧胡睹假意说道:“皇太叔来下官寒舍,已是求之不得,怎么还要备礼而来,这怎么好意思?”
“薄礼而已,小意思。怎么,萧兄不请我们进去坐坐么?”耶律重元嘴角挂着笑意,缓缓说道。
萧胡睹连忙以手护胸,说道:“皇太叔,世子,里面请!”
三人来到了正厅之中,命家奴奉上香茶之后,便吩咐家奴们不得再靠近。萧胡睹见四下无人,试探性地说道:“皇太叔此来,可是有什么要下官帮忙的?”
耶律重元笑道:“单纯是想结识一番萧兄,别无他图。”
这个说辞,萧胡睹是绝对不信的。无事不登三宝殿,耶律重元怎么可能糜费钱银,却只为结识他?不过萧胡睹心思转得极快,想到今日开皇殿中,耶律重元与耶律乙辛的争执,便对耶律重元的来意明了于胸了。
萧胡睹是很不服耶律乙辛的,认为他这个上司什么都不会,却能凭着耶律洪基的喜爱而身登高位。他这般才干,也要屈就其下,心里怎么能服?平日向来是阳奉阴违,每每遇到棘手的事情,便推辞说做不来,让耶律乙辛去办。时间一久,两人的关系也就恶劣了。好在耶律乙辛虽然圣眷正隆,也不能在北院之中一手遮天,更何况萧胡睹只是低了耶律乙辛半级而已,根本无需忌惮他。
久而久之,满朝文武都明白了,北院的两个主事人不和。渐渐地,萧胡睹也生出了取而代之之心。奈何他朝中并无势力攀附,耶律乙辛又抢先一步巴结了耶律洪基,怎么看他都是没有胜算的。可今日皇太叔送上门来,是不是要借一下他的威势呢?萧胡睹心中权衡着利弊,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心思飞快地转着。(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一章:狼狈为奸
想到此处,萧胡睹不显山不露水地说道:“下官早就对皇太叔仰慕至极,奈何下官自知官位低微,不入皇太叔之眼,也就不敢贸然叨扰。”
耶律涅鲁古口快,说道:“萧大人什么话,父帅早就想……”还未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耶律重元给狠狠地踩了一脚,痛得他直蹦起来,满脸不敢相信地看着耶律重元:“一把年纪了,怎么还有这种力道?”
萧胡睹也被这一幕震了一下,不过很快便琢磨出味道来:“吴王,可是这茶过烫?下官这便让人换茶……”
耶律涅鲁古也还算有点急智,虽然时不时弄出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浑事,但总归不是傻子,连忙说道:“非也,非也,是本王喝得急了,才致如此。父帅,你们继续,继续。”
萧胡睹已经对耶律重元的来意了如指掌,可是在没有实际好处到手之前,就一头钻入他的阵营里面,实属不智。这样的做法是官场菜鸟头脑一发热才会做的事情,萧胡睹是什么人?能在耶律乙辛打压下,仍牢牢占据着朝廷重臣之位的人物,又岂是耶律重元这几句言语就能挑拨得了的?
见萧胡睹只是嘴角微带笑意,只端着茶杯喝茶,没有说话,似乎在等着什么。耶律重元也明白,他是在等着自己的报价。沉吟一番,耶律重元突然说道:“当今辽国,还有半分当年太祖时的景象么?今日朝堂之上,佞臣当道,蒙蔽天子,弄得朝局乌烟瘴气。本王乃陛下皇叔,又如何能坐视不理?奈何陛下被蛊惑时日已久,哪里听得进本王劝告?本王为大辽出生入死,镇守东北,力保东北安宁十数载。到头来,却是如此令人寒心的朝局!本王心中愤懑不已,可独力难支。奈之如何?”
听得耶律重元把自己描绘得这般伟大,饶是以萧胡睹的厚脸皮,听了也脸上发热。可耶律重元却豪气干云,认定自己是忠臣的镇定模样。也是令人钦佩。
还没来得及消化这段颠倒是非的话语,耶律重元又继续说道:“萧兄,朝局如此艰危,你可愿帮本王,扫清奸佞。还大辽一个清明朝纲么?”
萧胡睹放下茶杯,笑道:“下官虽不才,也懂得清君侧这个道理。可陛下乃是明君,即便有奸佞蒙骗得了一时,又如何能蒙骗得了一世?只需我等做好本分,时日一久,陛下自然会醒悟过来,又何须我们多此一举?”
耶律重元早就料到萧胡睹这老狐狸不会这么轻易就就范,干脆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本王早已听说,萧兄也与那耶律乙辛不和。可有此事?”
萧胡睹说道:“皇太叔哪里得来的消息?下官不过是与耶律大人有政见上不同的见解罢了,都是有心人谣传,谣传!”
听了这话,耶律重元和耶律涅鲁古心中同时暗骂了一句:“老狐狸!”
耶律重元沉吟了一番,说道:“萧兄过于谨慎了,此间没有外人,本王就摊开直说了吧。本王想要清君侧,把耶律乙辛,萧虚烈等奸佞一律从陛下身旁清除掉。届时,以萧兄的能力。北院枢密使还能逃得出你的手掌心么?”
顿了一下,耶律重元放低声音说道:“本王与耶律乙辛,早已势同水火。便是那萧虚烈,也是本王在朝堂上的大敌。本王一时不察。被南边汉人偷袭所败,已失了圣心。今后恐怕,再难回东北半步了。若是萧兄与本王联手,耶律乙辛、萧虚烈又算得了什么,自是不在话下!先前本王一人对付他们二人,分身乏术。陛下也宠信他们多些。好在本王忠心耿耿,陛下才不会猜忌。若是再多一两个这样的人物,把本王打压下去了,这朝堂上还不是他们的天下?到时候,恐怕萧兄你也难逃他们的魔掌啊!”
耶律重元说的话,萧胡睹又何尝不知。仔细衡量了一番双方的实力差距,萧胡睹发现眼前这皇太叔虽然此刻有些失势,不过他圣眷之隆,非常人可及。再加上宗室身份,耶律洪基要打压也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本来就孤立无援,何不抱团抗衡?
念头急转之下,萧胡睹已然有了决断,当即起身说道:“皇太叔所言,下官深以为然。我们二人就此结为联盟,朝中互相照应,匡扶陛下,肃清奸邪!”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耶律重元父子听得差点吐了出来。双方是什么样的人,谁不知谁的底细?在对方面前演戏,不过是带着透明面具罢了。
不过就此一来,双方达成了攻守同盟的暗中协议,萧胡睹正式加入皇太叔的阵营当中,算是各取所得。而萧胡睹的加入,不仅增加了耶律重元在朝中的势力,还顺带把萧胡笃、萧革捎带进来,可谓大收获。毕竟一旦形成党、派,别人就会把你们归为一、党之中,便是你跳入黄河都洗不清了。
确认双方所属阵营之后,三人便开始从长计议,如何扳倒耶律乙辛了。只是耶律乙辛乃是凭着耶律洪基的宠信,才身居高位的。即便有甚么小过错,告到耶律洪基那也只是轻轻斥责几句,无关痛痒。但如果被耶律乙辛捉到你的小辫子,在耶律洪基面前告上一状,他们三人不死也脱层皮。这种不对称的较量,要细细筹划,务必一举中的。要是不痛不痒,被对手反打一套,可就没什么意义了。
他们商量良久,确认只需把耶律洪基对耶律乙辛的宠信打掉,耶律乙辛便翻不起什么风浪了。可恰恰,这是最为困难的部分。怎么才能让耶律乙辛的不再受宠?除非他昏了头,自己做下一件蠢事,才有可能被耶律洪基废掉。但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的失误上,这是最无奈的做法。三人也算是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了,可还是商量不出什么好法子来。
眼见天色渐晚,上京城内可是要宵禁的。萧胡睹想留耶律重元父子在府上吃饭,可耶律重元推却了。他们的关系,不宜过早暴露。要是被耶律乙辛盯上,那便失掉先机了。
接过家奴递过来的马缰,耶律重元翻身上马,说道:“萧大人请留步,今日谈论诗词歌赋,大人果然好文采。改日本王再来叨扰,与大人再品茗谈诗!”
萧胡睹会意,说道:“皇太叔慢走,下官不远送了……”
这一幕,早就被有心人躲在暗处,看在眼中。不多时,这份情报便递到了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的桌子上。(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痛不欲生的高丽
耶律乙辛也不愧是北院枢密使,单单从一封情报,便判断出萧胡睹和耶律重元已然沆瀣一气,准备联手对付他了。要说没有一丝感慨,也不可能的。
不过要说害怕,那是不可能的。耶律洪基性格沉稳闲静、严厉刚毅,最忌讳有人结党营私。耶律乙辛之所以能得到耶律洪基的宠信,也是因为他从来就不涉党争,专心谋自己的私利。正是因为如此,耶律洪基才被他蒙骗住。
而耶律乙辛看上去似乎和朝中大臣没有任何来往,这也恰恰是他聪明的地方。利用朝中复杂的关系,他混迹期间,竟也如鱼得水。不过这种踩在刀尖上跳舞的事,也不是人人能做的。耶律乙辛凭借的,便是耶律洪基的宠信。
耶律乙辛本人,也对朝局转变极为敏感。与耶律重元交恶,也是因为北府宰相萧虚烈本来就与耶律重元不和。他介入,不过是想落井下石罢了。这种在朝堂上的默契,没有一点技术,又怎么能把握到恰到好处。既把耶律重元踩得“半身不遂”,又能不让耶律洪基猜疑,这种技术,放眼辽国朝堂,哪有第二个人做得到!
有如此技巧的奸臣,何必在意政敌有多少?只要他背后的耶律洪基还是相信他,政敌再多,不过是个数字罢了。
上京城,皇太叔府邸之中。耶律涅鲁古对今日的事,还是有所不解。饭桌上,耶律涅鲁古问道:“父帅没跟萧胡睹说明白,若是日后起事,他抵死不从,奈之如何?”
耶律重元正吃着一块羊肉,闻言差点噎住了。耶律涅鲁古连忙倒了一杯茶,给他喝了下去。顺过气来的耶律重元,苦笑道:“真不知你是不是我儿子,这样都看不出来?只要萧胡睹跟我们联盟,他就被带入了此事之中。即便日后我们起事。他不加入,也要被扣上造反的帽子。你说他会不会任命?”
耶律涅鲁古明白了,就算那时萧胡睹没有参与。可一旦被认为是和他们一党的,他们又造反失败的话。萧胡睹肯定会被清洗出朝堂的。既然如此,他又怎么会不肯放手一搏?
耶律涅鲁古明白了这关节后,还是觉得心中没底。四十万宫帐军,三万御帐亲骑和一万侍卫亲军给他的压力实在太沉重了。当他说出这点后,耶律重元神秘一笑。说道:“无妨,我们还有陈国王的五万大军!”
耶律涅鲁古吃了一惊,说道:“陈国王陈六?”
“没错,就是那个喜欢给自己起汉名的陈国王,耶律颌虏翰。”耶律重元笑道。
耶律涅鲁古对于政事不敏感,可对于军事上的触觉,便不同了。他计算了一番,可还是觉得有些无力。即便有陈国王的帮助,他们的军力也不过是耶律洪基的一半而已。再加上士卒散落四处,也不像宫帐军聚集一处。想要造反成功。谈何容易!
耶律重元也叹息了一声,说道:“此事成败,就看耶律洪基是否御驾亲征了。如果计策能成,固然可喜。不过以这小子多疑的性子,御驾亲征的可能微乎其微。”
耶律涅鲁古笑道:“父帅,耶律洪基御驾亲征没有可能,可他肯定会去狩猎的。只要我们提前设伏,定能一击成功!”
耶律重元点了点头,知道耶律涅鲁古难得说出了一个好计策。只不过耶律洪基这么容易就被他们提前得知狩猎场所,那他就不是耶律洪基了。
耶律重元知道此事不易成功。叹了口气说道:“此计需要准确情报,我们在这里空想,无济于事。再议吧,最好听听陈国王的意见。”
耶律涅鲁古点了点头。说道:“是,父帅。”
高丽国,京畿道都城开京之中,皇宫之内。高丽国王,王徽正雷霆大怒。能让王徽如此失态的事其实不多,他如此怒气冲冲。便是因为朔方道又遭到了女真人的入侵。
本来就因为与大顺关系交恶,粮食已然不足。此刻又连遭女真人的抢掠,任凭谁都受不了啊!先前王徽决意要归附辽国,也是因为辽国对女真人有压制力。大顺那时自保能力都没有,高丽自以为已经看穿了大顺的虚实,却不料把自己陷入了困境之中。现在的局势越来越遭,大顺中断了与高丽的贸易,高丽人只能辗转到辽国境内才能换取中原物产。辽国只能压制住女真人半年而已,边境平静了半年之后,女真人更加肆无忌惮,屡屡入侵高丽,烧杀抢掠,比之前更加凶残。
即便高丽有长城抵挡,也挡不住女真人的来去如风的骑兵。仅仅一两个月,高丽就损失了不少人口和钱银,而连敌人的一根毛都没碰到。即便碰到了,以高丽军队的战力,没有三五万人都不敢出城啊!
陷入四面皆敌的境地,王徽心中那个苦啊。转换宗主国,不仅糜费了大量钱财,可高丽的境地还是一如既往,甚至更差了。大顺虽然没有进攻高丽的打算,可边境这一增兵,王徽就不得不派兵过去防守了。派少了还不行,毕竟是自己理亏,人家来打你,可谓名正言顺。
高丽土地贫瘠,军队不可能增加。这一分兵,朔方道的防卫就弱了。而大顺把这个情报,通过商人告诉了女真。铁了心要造反的女真人,现在最要紧是增加自己的实力。最快增加实力的方法,除了抢掠弱国,没有舒服的方式了。
高丽王宫寿昌宫内,王徽怒斥手下大将耽承道:“你说你无力防守,可你置朔方道百姓于何处?你手下握有两万兵马,却拿区区两千的女真人没辙?你这不是推卸责任是什么!你叫孤如何面对高丽百姓,如何面对满朝文武!”
耽承见王徽怒不可遏的模样,也不敢反驳。在一旁的大臣崔介安出列说道:“王上请明察,我高丽大军多为步卒,女真皆为骑兵。若是野战之中,要围剿两千骑兵,非设伏不可。耽将军若是贸然出击,恐怕不仅留不下那两千女真人,恐怕朔方道两万兵马,也要损失过半。”
王徽闻言更是恼怒:“崔卿是欺孤不懂军事么?女真掳掠了我高丽过万子民,又如何能有甚么战力!即便先前不敢拦截,可女真人离去之时,耽承为何还是龟缩不出?掳掠我这么多高丽子民,难道女真人还能有什么战力不成?说得明白一点,耽承就是不敢与女真人开战!”(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高丽的小算盘
听着王徽歇斯底里的咆哮,寿昌宫内无人敢吭声。这些高丽重臣们也知道,王徽因为一个战略失误,不仅交恶了原先的宗主国大顺,而且女真人似乎也没把他们现在的宗主国辽国放在眼里。高丽就像肉夹馍一样,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也难怪王徽会如此愤怒了。
不过这样的国策毕竟是他亲自确定的,也赖不到谁的头上。靖宗时期的状元林哲,此刻忍不住出来劝说道:“王上,那女真人不通教化,不习经典,唯蛮力耳。我们高丽向来被称为‘小中华’,又怎么能和这些野蛮人一般见识呢?”
王徽见到说话的人是林哲,才没有继续咆哮,却也脸色阴沉:“照林卿这么说,我高丽就任由女真予取予求了?”
号称“海东孔子”的崔冲虽与林哲素来政见不同,可现在关乎高丽存亡之事,他也没了党派相争的意思,而是出列帮林哲说话道:“王上,依臣之见,恐怕不简单。先前从辽国传来消息,说大顺与那通古斯野人有着商贸往来。臣先前也认为,是大顺对人参等物需求过大,断绝与我高丽商贸之后,不得已而寻找来的出路。可今日看来,大顺对我高丽,是不安好心啊!”
王徽也不算傻,听得崔冲这么一说,他就明白过来了。怪不得女真人近来这般猖獗,竟是汉人在里面搞的鬼!先前换了宗主国之后,女真人也确实消停了一会,连国境线都不敢越过了。没想到大顺那小皇帝,居然这么快就想到了应对的法子,居然使出这驱狼吞虎之计,直接把高丽这一手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给生生搅浑了。
想通了这一关节,王徽顿时无力了。要说单单女真人,高丽还是无所畏惧的。毕竟高丽人,比起女真人来说,多了不知多少倍。只要把长城修葺好。城池防守好,女真人就没有突破口了。这一次大败亏输,也是高丽自己放松了警惕的缘故。
可事情一旦牵扯到大顺,那就复杂许多了。王徽早就得到消息。大顺为了报复高丽,不仅增兵与高丽接壤的边境,甚至还暗中派出商贾,哄抬高丽国内的物价。特别是粮食,要不是底下发现得早。恐怕高丽境内的粮食,都要被这些狡猾的汉人收购一空了。高丽本来产粮就不多,自给自足都难。前些年收成不好的时候,还能从大顺用人参、鹿皮、鹿角等物换取一些粮食,补贴百姓一番。
可自从大顺愤然与高丽断绝一切关系之后,莫说粮食了,就是高丽商人想要直接到大顺去做生意都不行了。要想与汉人做生意,还得绕道到顺辽榷场去。而在榷场那里,盐、铁、粮食、矿石都是大顺明文禁止贸易的,能换来的商品。除了钱银就没什么了。
王徽回顾了这近一年以来,转换宗主国的收获。发现除了惹得大顺主动断绝关系之外,他们竟没有讨得半点好处。王徽不禁开始反思了:“难道这一步真的走错了吗?”
就在此时,礼部尚书崔介安出列说道:“王上,臣近日发现,我高丽境内有不少大顺探子,是否出动兵马,将其抓捕入狱?”
王徽还未曾表态,林哲倒是开腔道:“崔尚书,此事不妥罢?先前大顺捉拿了我高丽探子。也不过是遣返而已。若是我们再行惹恼大顺,恐怕浿西道的压力就大了。平心而论,如今的大顺,可是我高丽能挡的?”
王徽心中当然明白。以高丽军队的战力肯定是打不过大顺的。大顺上一年可是成功打败了耶律重元的,高丽再怎么狂妄,也应该知道这中间的差距。
崔介安说道:“林大人,可莫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啊!诚然,我高丽不及大顺。可如果是大顺这么动作,我们就没有反击机会不成?王上,依臣之见,不如去奏请辽国,请辽国出兵!”
崔冲也附议道:“不错,辽国作为我高丽宗主国,确实应该保我高丽全境。女真也是辽国藩国,只是反叛不定。我高丽只需拿出实证,辽国定然要答应出兵。”
王徽心里没底,作为一个刚刚归附辽国的藩国,女真却是早就归顺的。为了高丽,开罪女真,辽国真的会吗?其实王徽想的,不是报仇,而是需要得到女真的保证,不再来高丽掳掠就可以了。至于辽国是否出兵,在王徽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
“既然诸卿都附议,此事便宜早不宜迟。孤即拟下国书,由崔卿送入辽国,觐见辽国皇帝。”王徽心中也存了希冀,盼着辽国从中调停,让女真不要搞事了。
至于大顺,言不正名不顺,是不会来进攻高丽的。对于这一点,王徽是很有把握。毕竟同是以儒家学说治国的,能偏安一隅的时候,双方没理由挑起战争。要是像中原前朝那样,汉人像发了疯一样,不顾一切进攻高句丽,那便是高丽人的末日了。不过也正是这样,王氏才能取而代之,成立亲中原的高丽,直到上一年。
听了王徽这话,林哲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王上,臣听说女真反叛无常,莫说我高丽,便是辽国,他们也会经常骚扰。前去奏请辽国出兵,是否有些冒失?”
王徽自有他的打算,说道:“林卿不必多虑,孤早就做了两手准备。遣使辽国,乃是下策。至于上策,自然是修葺城池,增派守军。如此一来,自然固若金汤。林卿难道忘了,当年中原伐高句丽,也坚守了十五年,才算灭国。今日我高丽,难道还要输给前人吗?”
说完这话,王徽总算恢复点自信来。林哲也明白这个道理,农耕民族虽然没有游牧民族那般的攻击性,可守城能力还是一流的。若单凭守城而论,林哲自信没有一个民族能和高丽相提并论,哪怕是汉人,也不行!
林哲的底气,自然是来自于高句丽抵挡中原皇朝十五载的进攻。最后到了箭镞殆尽,粮食全无,才投降灭国。试问,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连续十五载的敌国进攻中,仍然屹立不倒?除了高句丽,林哲想不出还有谁了。
但他忘了,迫于防守,是因为自己进攻能力不足导致的。要是双方对等,又如何需要拒城而守?直接进攻就行了,防守只是实力较弱一方,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只是以高丽棒子的狂妄自大,怎么会把自己的弱点每日挂在嘴唇上?他们要吹嘘的,是自己的防守能力,好让高丽百姓安心。以至于时日一久,就忘了自己本身野战能力不行的弱点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
关注「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高丽在危及存亡的危机关头面前,办事能力还是杠杠的。只一天,崔介安便依照国礼,备好三大马车的贡品,准备前往辽国了。王徽也率领群臣,前来欢送。
其实出使外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出使的途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要是以前去大顺还好,大顺乃礼仪之邦,对各国使臣都是极为照顾的。但大顺小皇帝一亲政之后,各国使臣的待遇就下降了。而出使辽国,更是长路漫漫不说,沿途条件艰苦,只有蓝天白云和大片大片的草原,景致单调,心智不坚之人,恐怕都会犯病。
做为使臣最风光的时候,唯有出使前和回国后,受到的簇拥了。崔介安很享受现在王徽给他的礼遇,至于出使辽国的辛苦,日后再说吧。
马车轱辘开转,崔介安则挥别王徽等,坐上一辆马车,开始往辽国方向驶去。
此时,白山黑水之间,生女真完颜部之中。若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相信,在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