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让陆承启豁出去了,先前畏首畏脚的模样不见了,摇身一变,那个叱咤风云的小皇帝,又回来了。这个转变,没有人能察觉到。只听陆承启说道:“好,有韩姊姊的护驾,想必朕的安全是无需顾忌的。”
听了这话,韩凤儿的脸色没变。心中却如同涨潮般,震撼一浪接着一浪:“他为何认不出我来?是真的认不出,还是装作认不出?”
不过这么一来,韩凤儿心中的负罪感倒是减少了一些,总算能直面陆承启了。跟一众小朋友告别之后,周芷若和陆承启携手出了福利院。守候在门口的御前侍卫们都聚集了起来,团团把陆承启挤在了中间,连韩凤儿都排斥在圈外,这让陆承启获得了不少安全感。
陆承启装作无所谓模样,一路与周芷若谈笑风生。让远远吊着他们的韩凤儿看得一阵黯然,心中道:“他们两人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韩凤儿啊韩凤儿,你就不要痴心妄想了。你不过是舞刀弄枪的女人。怎么攀得上皇家的高枝?他对你的好是出于礼貌,韩凤儿,你该明白,他不可能是你的夫君,你早就该死心了……”
心中虽然是这么想,可每次见到关于陆承启消息。韩凤儿都不会落下。先前可能是出于仇恨,后来就身不由主。韩凤儿也知道,自己已经深深陷入了进去。
看着陆承启和周芷若相拥,进了宣德门之后,早已渐渐离得越来越远的她,看到他们一直没入了皇宫的红墙绿瓦之后,才默默地往回走。前不久,周芷若说了要请她进宫做一个侍女。这可是近距离接触到陆承启的机会,可韩凤儿的自卑,让她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想都不想便拒绝了。现在想起来,韩凤儿有一丝后悔,但更多的是庆幸,若是天天能见到陆承启,那今日再见到,便不算是惊喜了。
正当韩凤儿陷入自己的世界的时候,身后一个声音惊喜地叫道:“韩姑娘,韩姑娘,是你吗?”
韩凤儿从自我欣喜中回过神,转身一看,眉头登时一皱:“刘公子?”
只见这刘公子小跑到韩凤儿面前,从心底发出的喜悦是挡不住的:“韩姑娘,我还以为见不到你了!”
韩凤儿颇为疑惑地说道:“刘公子,你怎么来长安城了?”
刘公子傻笑道:“先前你们一家突然不辞而别,我还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了。没想到这次到长安城求学,居然能见回你们,实在是,实在是……”这刘公子激动得语无伦次,听得韩凤儿有些皱眉。
“刘公子,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不是说了吗,为了完成先父遗愿,我弟弟要考取功名,自然是要来京城了……”韩凤儿无奈地说道。
刘公子也没有话说了,他和韩凤儿最后一次见面,他只知道傻笑了,至于韩凤儿说了什么,哪里听得进去?以至于后来韩家举家搬迁,他发了疯似的寻找,茶不思,饭不想的。过了好久,才算是恢复了点。为了不再想韩凤儿,决意到长安求学,以求下科高中,没想到人生充满了戏剧性,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地碰到了韩凤儿,在这一瞬间,他简直要感谢一干满天神佛,这是给他最大的惊喜!
韩凤儿也知道,这刘公子对他的心意。可她对这个看似风度翩翩的刘公子实在无感,在她眼中,她韩凤儿的夫君,就算不是盖世英雄,也应该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物。而这刘公子,骨子里就是一个文人。若是有风骨的文人,韩凤儿也没有什么抵触。可这刘公子心底里喜欢她,却不敢违背家里给他谈的一门亲事,在韩凤儿离开淮南路前,就已经成了亲。
这样一个男子,绝不会是她韩凤儿心目中的英雄,也不会是她要嫁的夫君。尽管后来刘公子还是没有变心,可韩凤儿已经看透了他的为人,原先就没有感觉,现在她心中已经装了一个男子,就更不会有感觉了。若不是当初他的父亲和韩伯珂有段交情,韩凤儿真的当他是陌路人一样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孽缘
只听刘公子说道:“韩姑娘,你不知道,你离开的这段时日,我有多想你……”
听了这话,韩凤儿忍不住起了鸡皮疙瘩,连忙止住他的话头,说道:“刘公子,若你没什么要事,就这样吧。天色也不早了,早点回家,长安城也不见得没有坏人。”这句话一语双关,可惜那刘公子已然昏了头,以他读过诗书的脑袋,竟然没有听出来。
“就算有歹人,这不是有韩姑娘在么?”那刘公子,似乎没注意到韩凤儿的不快,仍然是一脸笑容。却不知他的笑容在韩凤儿看来,就如同街市上那猪肉摊上挂着的猪头一样。
原来讨厌一个人,真的会下意识的与他远离。就好像当初不辞而别一样,韩凤儿就知道一旦被他缠上,那定然是阴魂不散的,被这刘公子纠缠不清。
韩凤儿没好气地说道:“我现在要回家,你莫要再跟着了。”
刘公子打蛇随棍上,追上去问道:“韩姑娘现在家住何处,我可否跟着一起去拜见一下韩伯母,说来也有一年多不见她老人家了……”
韩凤儿都有些佩服这刘公子的脸皮了,这么明显的拒绝,他听不出来,还是如此死缠烂打。这一次居然用上了拜见她娘亲这招,这厚脸皮已经厚出的新高度。看来他已然全忘了,自己是已经娶过妻室的人了。
想都没想,韩凤儿就直截了当地说道:“不行!”
刘公子愕然,追问道:“为何不行?”
这回轮到韩凤儿要找借口了,好在练武之人的头脑也是很清醒的,想个借口也容易得紧:“我娘身体并无什么大碍,多谢刘公子挂念。成义上一科没中,现正温习经典,刘公子此去恐怕会打搅到他……”
还未说完,刘公子就抢着说道:“不打搅,不打搅,我也算是读书之人。与成义老弟可以相互印证,学业肯定会有精进的!”
韩凤儿听了这话也是无语,人家这样婉拒,这刘公子还是像牛皮糖一样。死缠着不放。她一个姑娘家,对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只好装作听不到,一个劲地低着头走路,脚程愈来愈快。
可怜那刘公子身体孱弱。并没有经过什么锻炼,哪里追得上暗暗使出了轻功的韩凤儿?再加上天色已晚,街上行人不算多,这让韩凤儿走得更加快了。
一开始刘公子还是能跟得上的,只是渐渐的,韩凤儿见到路上行人已经不多的时候,脚下暗暗加劲,一下子便把这刘公子抛远了。
习武之人,对环境的敏感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韩凤儿不需要回头,就知道把刘公子抛远了。快步赶路下。就接近了长安城的春明门。其实韩凤儿的家,是在长安城城北,靠近光化门五里外。而春明门在长安城东边,虽不是南辕北辙,也算是越走越远了。
这都是韩凤儿细心,努力不让刘公子查出她家所在。说起这个刘公子,也算是一号人物。他本名刘琦,他的父亲刘同,与韩凤儿的爹爹韩伯珂是同乡,自小一块长大。只不过后来韩伯珂科举屡次不中。一气之下便参了军。没想到科举不成的韩伯珂,居然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很快便升了幽州游击,并在与辽国一战中成名。后来官拜幽州安抚使,俗称帅司。只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谁能料到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名声在外的韩伯珂居然会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之中,被贬官不说。还在流放途中丢了性命?
倒是刘同幸运得多,科考一次就中,虽然是进士乙科很后的排名,苦等实缺很久,但也等到了一个知县的实缺,算得上是春风得意了。与韩伯珂相比,刘同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在官场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一直活得很滋润,前不久还被朝廷任命为寿州通判,也算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这打小认识的两人,命运完全不同。一个四十多就撒手人寰,虽然在青史中留下美名,但也不能否认韩伯珂人生结局是一种悲剧。而刘同则悄然升官,现如今也算是有头有脸。孰高孰低,实不可妄下结论。
而刘同怕刘琦不学好,并没有拖家带口,把全家迁往寿州,而是留在了舒州。这样的处理,也是为了照顾韩伯珂遗孀。毕竟交情在那,如果不帮他们,这名声传出去,说不定会被人诟病。这做官最在乎官声,即便是小细节,也要尽善尽美。否则因此丢了官,那就得不偿失了。
就这样,刘琦与韩凤儿在淮南西路的舒州第一次见面。结果一见之下,刘琦便倾心于韩凤儿。刘同知道后,怕刘琦真的不顾一切要娶韩凤儿,便一力做主给刘琦定了一门亲事。在这个成亲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刘琦又是个孝子,反抗都不行,在一年多以前就和舒州一个大户人家的闺女完婚了。刘同是怕朝廷有人就此事弹劾他,二来这韩凤儿不懂女诫,不习女红,反而舞枪弄棒,也不符合刘同的审美,两人就此形成了一段孽缘。
那刘琦确实是一个痴情种,成亲之后,对原配夫人也没多少感情,反而念念不忘不辞而别的韩凤儿。找不到韩凤儿的他,借口要发奋读书,便带着书童来到长安城,没想到两人缘分未了,真的就碰上了。
韩凤儿自然是知晓刘琦的一切的,当初她对刘琦也没什么感觉,觉得他的性子过于文弱,非她理想夫君。知道了刘琦定亲之后,更是暗中偷乐,以为就此摆脱了刘琦的纠缠。却不料今日再次碰上,这刘琦不仅没有死心,反而更加帜热,让韩凤儿实在无法招架。实话说,这刘琦除了文弱一些,也没什么毛病了。可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韩凤儿没有看上刘琦,反而是对“仇人”渐渐产生了好奇心。当一个女孩对一个男子产生好奇心后,便是沉沦的第一步。果不其然,在刺杀陆承启不成之后,得到了陆承启为她父亲韩伯珂平反的圣旨,韩凤儿就陷入陆承启的魅力之中,无法自拔了。这缘分,果然是最不可预测的东西,谁能想到韩凤儿由恨变成爱呢?
缘分,果然是天底下最奇妙的东西!无怪乎千百年来,无数痴情儿女,为追寻缘分,上演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皇庄转变
要是陆承启知道她内心的转变,肯定会郁闷死的,前世他就是如此善良,却没有一个女孩看得上他。现如今仅仅靠一纸空头话的圣旨,便能折服一朵霸王花,这只能说不是我不明白,只是世界变化太快了。
以韩凤儿的轻功,绕个路并不算什么事。仅仅多花了一刻钟,便回到了位于长安城北郊外的家中。韩母听得韩凤儿回来后,一脸埋怨地说道:“你个疯丫头,又去哪里疯了?这么晚才回来,看来不与你找个婆家,你是定份不下来的!”
韩凤儿闻言,先是瞪了一眼幸灾乐祸的韩成义,然后回答道:“福利院有些事,所以便晚了。”
现如今,韩凤儿在福利院拿的工钱,是全家最大的收入。搬出福利院这个做挡箭牌,韩母也没什么话说了,叹息一声,说道:“闺女,过了今年你便二十了,再不找个郎君,你就嫁不出了……唉,你爹爹死的早,做娘的也说不服你,算了,算了,吃饭吧……”
韩凤儿听着娘亲每日都会念叨的语句,自知理亏。可韩家前些时候,还是犯官家眷,没人敢来提亲。当陆承启为韩家平反之后,韩凤儿已经十九岁了。很多女孩,在这个年纪都有孩子了,但韩凤儿连提亲的人都没!
默默地帮韩母准备晚餐,准备餐具的时候,韩凤儿很想说刘琦已经到了长安城。可私心作祟下,韩凤儿还是忍住没说。一来,当然是韩凤儿不想被刘琦纠缠;二来,也不想刘琦纠缠她的家人。反正就是不想和刘琦这人再扯上一点关系,这人的厚脸皮实在是韩凤儿招架不住的。
这边厢,在长安城皇宫里面,陆承启和周芷若都用过了晚膳,已经回到了仁明殿之中。清退所有宫女之后,周芷若才问道:“陛下,你在福利院说的那个什么工厂。到底该如何做?”
陆承启又把自己的构思说了一遍,周芷若有些疑问:“可这么做的话,皇庄赚得就少了……”
“哈哈哈,想不到梓童。还是个小财迷啊!”陆承启揶揄道。
周芷若有些不开心了,嘟起了嘴,别过头去,假装不理陆承启。这一招百试不爽,陆承启很快就举白旗投降了:“咳咳。梓童,刚刚朕只是开玩笑的,开玩笑……这赚钱嘛,没什么不好,有钱大家一起赚嘛!”
周芷若这才得意洋洋的回过头来,陆承启知道,自己又被她的小花招给骗倒了,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梓童果然是朕的克星……”
周芷若开始正色道:“陛下,皇庄现在要养活三万人。要是不赚钱,臣妾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了。”这句话是实话,单单是皇庄支撑起的福利院,现在遍布大顺各大城市之中,收养弃童已经超过万人。再加上要经常性地补贴监察司,皇家大学、皇家军校,甚至军器监的研制最新武器,都是由皇庄出钱。虽然现在皇庄月入几百万贯,可还是有点吃力的感觉。
陆承启笑道:“朕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这棉花要是卖的好了,收益不在丝绸、麻料衣裳之下。再加上保本的粮食。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让大顺国祚变得更加稳固。朕这几日读《孟子》,深深认同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如水,如果大顺的乞丐有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甚至过千万,那便是朕的失职了。朕的想法,是把皇庄变成一个能容纳多人就业的大工厂,同时掌控物价的定价权,以稳定我大顺的经济走势。”
周芷若认真的听着,听到这里,她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些道理,陛下早已说过,臣妾也能明白。可那什么棉花,如何赚钱,陛下还是没说啊!”
陆承启把广告和代言的概念说了一遍,周芷若以惊人的经商天分,只一遍就理解了:“也就是说陛下的新衣裳,也都是用那棉花所织成咯?”
陆承启笑道:“不仅仅是朕的衣裳,梓童的衣裳,甚至宫女的衣裳,亦要如此。朕连广告词都想好了,就叫纯棉衣,给你一个温暖的冬天……”
周芷若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起来:“陛下这大白话,百姓倒是听得懂了,可那些文人会买账吗?”
陆承启想了想,倒是这回事,也笑道:“朕书读得不多,这回倒是泄了底,让梓童笑话了。要不这广告词,让梓童来想?确定后,便能见诸于报,销量肯定是没问题的。”
周芷若想了想,说道:“与子棉衣,冬日无寒,陛下以为如何?”
陆承启赞道:“梓童果然是比朕有文采多了,就这么定了!”
周芷若又问关于国企的事,陆承启禁不住,说道:“要想国家的经济稳定,避免商人盲目恶性竞争,造成经济危机,那朝廷把控经济走势,是必不可少的。而朝廷想要把控经济走势,就必须通过占据了大顺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一的皇庄来调控。若是朝廷通过行政调控的话,不仅会损害商人的利益,甚至会打击商人的信心……”
“什么是经济危机?”周芷若化身成好学的学生,开始问起很专业的问题。
这一问倒是把陆承启问倒了,他也是隐约明白经济危机的概念,金融专业出身的他,脱离课堂这么久,差不多全还给大学老师了。更困难的是,陆承启不知道如何用古代人的话,把经济危机的概念说明白。
“额……这经济危机就是……这么说吧,如果商人不顾市场行情,盲目生产的话,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滞销,滞销的话,价钱就会降低。如果整个大顺都是这样的话,经济危机就出现了。到了那时候,商人会破产,雇佣的工匠也会没收入,整个大顺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最后便会演变成流民争夺粮食,大顺便亡了……”
“这么严重?”周芷若惊讶地说道。
“还有一个情况,便是铜钱不断贬值,也会引起经济危机,所以……”
“所以皇家银行的成立,也是必须的咯?”周芷若接过陆承启的话说道。
惊讶于周芷若的经商天赋,说道:“没错,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是稳定国家经济的两只无形的手。”一不小心,陆承启把大学里学过的,对经济的解释说了出来。只是看周芷若的模样,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陆承启暗叹:“芷若要是生在后世,肯定是一个极其成功的女企业家!”(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传授经济理论
好在这个时代,并不像明清时期那样,女子就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闷在家中。要是出个门,不低着头走路,别人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
在大顺境内,除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会养在深闺,穷苦人家的女子,都要干活帮补家用的。虽然也有人在背后说什么抛头露脸的闲话,可生存的压力下,谁还在意什么风言风语?所以即便是像周芷若这样漂亮的女子,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最多也只是引来路人侧目,没人会说什么,都司空见惯了。
正当陆承启感慨的时候,周芷若又问道:“那这货币政策又是什么?”
陆承启又被问倒了,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利率,民间高利贷倒是有,朝廷却放过了给百姓放贷这样一个赚大钱的项目。先前徐崇光做户部尚书的时候,还一个劲地哭穷,说国库无余钱,一枚铜币都要掰成两半花。其实不是大顺的经济不行,而是以农税为主的税收政策,制约了国库的收入。即便盐、铁、酒、茶都是榷卖的,也是入不敷出。直到陆承启提出要征收商税,不仅维护了商人的利益,避免了其他的苛捐杂税,还直接充盈了国库,又鼓励了商业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而货币政策中,除了利率、信贷之外,还有一个外汇,这也是这个时代用不上的。在以大顺辐射的经济圈中,大顺的铜币是最坚挺的货币,地位等同后世的美元。再加上大顺对外贸易,一直处在贸易顺差之中,外汇政策似乎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除了这三个方面,又怎么向周芷若解释什么是货币政策?陆承启心里急了,脑筋急转。突然灵光一闪,总算是找到一个周芷若能理解的话题:“梓童,你该知道我大顺京兆府等地有钱荒这件事吧?”
周芷若点了点头,她入手皇庄这么久,自然是知道钱荒是怎么回事:“陛下。这钱荒不是被陛下的银币、金币,还有皇家银行给解决了吗?”
陆承启苦笑道:“这世上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钱荒是怎么引起的?是因为铜钱的价格越来越贬值,官绅都不想使用了。梓童也是知道的。若是足兑一贯铜钱,足有千文。可现在有八百文,都算好了。这就是铜钱的表面价值,远远小于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商品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铸钱技术的进步,铜钱不值钱也是在情理之中。而大顺的铜钱在辽国,高丽和日本,却远远大于国内的价值。在京兆府,一枚铜钱可能买不到一个肉包子。可在周边邻国,大顺的一枚铜钱,能买到比在大顺境内多得多的商品。这些官绅,宁愿去日本用铜钱,都不想在大顺用,这才有了钱荒……”
原先周芷若对钱荒是怎么产生的。也是知道得一鳞半爪。现在听了陆承启的解释,顿时恍然:“那陛下用价值较高的银币,亏本的方式兑换给官绅,就是为了把官绅钱库里面的铜币给置换出来?”
陆承启对于周芷若的经济天赋已经见怪不怪了,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看起来是朕吃了亏,其实不然。国库里面的白银不少,而且银币也不是全是白银所铸。能换成流通量大的铜币,算起来还是赚了。这样一来,铜币的币值就会上升不少。银币因为大量进入市场,也略微降低了币值,总体来说,把货币维持在一个基准量里面。稳定了钱荒,这是值得的。货币政策,说起来便是这样,当钱荒的时候,我们就要增加银币的铸造,使铜币升值;当市面上铜钱多了。那就减少银币的流入,使得物价稳定在一个区间里面。先前朕说了,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这经济总是在波动之中。再加上商人逐利,经济的发展肯定不会很健康。所以货币政策,朝廷对经济的调控都是很必要的。”
周芷若沉默不语,低着头消化这个知识。陆承启见她如此模样,也没有说话打搅,让周芷若静静地消化这个知识。
良久,周芷若才突然问道:“陛下,即便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可其他大臣都不知道,怎么办?要是……”说到这,周芷若止住了。古代忌讳谈死后的事情,周芷若知道自己的言语不当,赶紧止住了话头。
陆承启笑道:“在大顺,还是有书籍这样的东西的。待得朕理清了思路,自会编撰一本《资本论》,刊行天下,让天下商人都警醒,让大臣们都能理解朕的做法。对了,这皇家银行差不多在每一路府都有了分行,朕的下一阶段的计划很快就要实施了。”
周芷若问道:“陛下有什么计划?不对,臣妾不该谈及政事的,请陛下责罚。”
“朕怎么舍得责罚朕的小芷若?哈哈,这个计划有关皇家银行,梓童知道了也没什么。朕有感,民间高利贷过重,惹得许多农户生了病看不起病,借贷看病结果连仅有的土地都丢了。土地兼并,是一个朝代亡朝的根源,朕要想杜绝土地兼并,首先就得提供低利息贷款,给天下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低利息贷款,用皇家银行来做最适合不过了。只是这个计划,要配合户部的户籍制度才能实施,是以准备时间长了些。”
周芷若立即反应了过来:“若是陛下此计划能顺利实施,天下百姓肯定感激陛下圣恩的。到那时,国库也不虞无钱银可用了……”
陆承启苦笑道:“哪里有这么简单,涉及钱银,最易滋生腐败。若是监管不严,这皇家银行养的蛀虫,比户部贪污更加严重。”
周芷若到底是出身官宦之家,这个道理很浅显,她也可以理解。陆承启说得起兴,继续说了下去:“朕的设想中,皇家银行是龙头,主管铸币。除了铸币之外,还兼营存取业务,嗯,也就是像那些钱庄凭钱引取钱一样。还有借贷业务,投资业务等等。要是朕的设想能实施的话,这皇家银行就是最赚钱的,毕竟是以钱生钱……”
这番话超出了周芷若的理解,她锲而不舍地追问下,总算明白了什么是存取业务,投资业务。理解里面的含义,周芷若倒吸了一口凉气:“陛下,你这是要把天下钱财,都收入囊中吗?”(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深宫夜话
陆承启无奈一笑,说道:“怎么可能,如果是那样的话,我陆家也该亡了。天下的钱都给你赚去,你叫天下百姓怎么能服气?”
周芷若皱眉说道:“可陛下这么做,明明就是在敛财啊!”
陆承启赞叹道:“梓童在经济领域上的天分,比朕高多了。要是换成朝中大臣,能理解的,肯定不过两三人而已。不错,银行业永远是最赚钱的行业。朕的银行存取业务,把钱存到银行里面,不仅安全,取款无碍,甚至还有额外的利息!这么一来,这天底下把钱藏在家中的官绅,肯定会蜂拥而上,把钱存到皇家银行里面的。”
周芷若若有所悟:“这么一来,钱荒倒是解决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不仅是钱荒,有了皇家银行,货币政策就能实施,国家经济就能稳定住。”
“陛下,可是这么做,还是在敛取天下钱财啊!”周芷若十分不解,立时反问道。
陆承启胸有成竹地说道:“这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钱大家赚才能让天下人都拱卫大顺。朕又怎么会做这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呢?朕的设想,皇家银行并不是大顺境内的唯一银行,而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除了铸币之外,还有控制其他银行的利率,保持全国一致的权力。”
听了这话,周芷若总算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天下银行不止皇家银行一家,还有很多家?”
陆承启展露一个运筹帷幄之中的微笑,说道:“没错,大顺境内的钱庄,都要改成银行,与朝廷签订契约,尊崇皇家银行的领导,跟随皇家银行调整存取利率,放贷。投资的脚步。而且,保证金少于三千万贯的,不能保证存取的钱庄,要依法取缔。”
周芷若大惊失色。说道:“陛下,不可啊。这天底下钱庄这么多,哪里能每一间都有三千万贯钱?要是把这些钱庄都没收的话,这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啊!”
陆承启想了想,这也是个问题。也妥协道:“几家钱庄合并起来,保证钱库里面有三千万贯,也是可以的。”
听了这个折中的办法,周芷若心中的大石才算落了地:“吓死臣妾了,陛下做事,真的是……”
“天马行空对吧?”陆承启无奈的说道,他也知道自己的劣势所在。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他的优势在于知识面广,什么都知道一点。可劣势也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却知道得不甚全面。哪怕是最熟悉的金融。学来的知识,都快给回大学老师了。所剩下的,仅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
“所以啊,上天把梓童送给朕,是朕今生今世最大的福气!”陆承启毫不吝啬对周芷若的赞美,如果不是这个贤内助,他的施政,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乱子来。
是女人,都喜欢自己的夫君赞美自己。哪怕贵为皇后的周芷若,也不例外。心情大好的周芷若。突然说道:“陛下,你的志向如此远大,若是没有子翤,这大顺以后靠谁掌舵啊?不如臣妾……臣妾……和你生一个。好延长大顺国祚,陛下你说可好?”
到底是未经人事的女孩,说到最后,几乎是听不见的。要不是离得近,陆承启都不知道周芷若说些什么。听了这话,陆承启摸了摸周芷若那摘下所有发簪。如同用了飘柔一般的秀发,怜惜地说道:“朕的傻梓童啊,这日子长着呢,何必急在一时?”
周芷若听着陆承启那幽幽的情话,心都醉了。那一句“日子长着呢,何必急在一时”,简直如同迦陵鸟的叫声,让人沉醉其中。说到这,正事算是说完了。这小夫妻俩说些悄悄话,然后相拥而眠。
周芷若不知道她的魅力到底有多大,陆承启是以多大的毅力,才在每日夜晚才不化身月夜狼人的。看着周芷若熟睡中美艳的脸蛋,陆承启胸腹间那股邪火,才慢慢地压制下去。
止住了心猿意马之后,陆承启闭上了眼,总算能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了。
夜色如水,一轮狼牙月也悄悄出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