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说做到正五品的步军指挥使了。

    所以哪怕卢胖子装得再像,梁仲文都不会相信。先入为主的观念,早就看穿了卢胖子的本质。有时候,同僚对你的看法,才是最为公正的。你有什么能力,是什么性格。只需要短短一两次碰面,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梁仲文努力想要找些话题,只不过卢胖子都不怎么配合,无非是愣愣地应是,就是反问几句,几次下来,梁仲文都放弃了。只要不撕破脸,梁仲文也拆不穿卢胖子的面具,这让梁仲文暗自恨得牙痒痒。

    好在这时候那个赵仵作已经验完尸首,回转这边了。梁仲文才不至于这么尴尬地寻找话题。总算是有点正事可做。

    在大顺以前,仵作并不叫做仵作,战国后期被称为“令史”,专门带领隶臣从事尸体检验和活体检验。直到大顺立朝之后。这种类似法医的专业胥吏,才正式被称作“仵作”或“行人”,“团头”等。《大顺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大州县额设三名,中州县二名,小州县一名。仍各再募一、二名,令其跟随学习。预备顶补。选委明白刑书一名,为之逐细讲解,务使晓畅熟习,当场无误。将各州县皂隶裁去数名,以其工食分别拨给,资其养赡。”

    这时候,因受观念的影响,尽管忤作长期从事人命关天的工作,地位却十分低下,仅能温饱而已。一般都由所谓的“贱民”担任,大抵是殓尸送葬、鬻棺屠宰之家,甚至有明令其后代禁绝参加科举考试,故成为不少人奚落和嘲讽的对象。

    仵作作为胥吏的一种,做到这种地步,也算是混得比较惨了。可不要因地位低下而否定他们的专业知识,甚至比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还要厉害的多。

    在没有解剖尸体的情况下,要把详细报告给上司,作为断案根据。仵作需要懂得很多专业知识,如精通解剖学及药理病理,知道何处骨骼受伤便危及哪处脏腑,中何种毒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判断得越准确,对衙门的破案就越有帮助。

    仵作若没有师父带进门,很难自学成才。所以仵作一般都需要有名师带着,眼前这个赵仵作,便是充当了师父这个角色,只听他说道:“报告府尹,贼人一共十三人,小的都一一查看了。除了两名乃是中了剧毒而死之外,其余都是被刀枪致死,与指挥使所说并无二致。其外,在尸首身上,没有发现任何表明身份的事物,只有在鞋底,混着的泥土可以瞧得出,这些人都来自盐碱之地……”

    说到这,梁仲文的眼睛眯了起来,转头看向卢尘洹。只见卢胖子满是肥肉的脸上,并没有什么震惊的神色。梁仲文故意询问师爷李源潮道:“师爷,你怎么看?”

    李源潮跟了梁仲文的时日久了,自然也是有些默契的。听得梁仲文这么问,自然要说些他想听的话了:“府尹,依小的来看,这些人既然来自盐碱之地,目的又是要劫朝廷要犯,岂不是不打自招?除了王家余孽,小的想不到其他可能了……”

    李源潮的推断,可谓是简单粗暴至极。没错,目前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王家余孽这个方向,可依照情理上来说,王家不可能做这等蠢事啊!三岁小孩都明白,在王家家主自愿受罪的前提下,其实余人都没有什么大的过错的了。就算抄没家产,也能留得住一条性命。大不了就是充军,王家还是有希望的,毕竟法不责众嘛!钱财没了,可以再赚;性命没了,有再多钱财有什么用?王家作为传承千年之久的世家,不可能没有这点见识的。

    跟朝廷做对,怎么可能有好的下场?王家错了一次就倒了大霉了,难道还会错第二次?

    卢胖子也不点破,他知道这些所谓父母官的尿性,为了尽快结案,什么事情都能自圆其说,根本没有任何负责任的态度。只要政绩记录本上没有污点,对他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喜讯了,等于很快便能升官。当地老百姓的死活,关他何事?

    只是这么一来,更难得知真相,那些死去的禁军,也没处申冤,成了政治家玩弄权术的牺牲品。卢胖子想到这,不由地感到一阵无力,有时候真的觉得,空有一身武力又如何,束缚太多,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开拔

    大概是已然司空见惯了这些文官的弄虚作假,只为息事宁人,却不肯花多点功夫杜绝后患,卢尘洹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毕竟大顺官场的风气已经变成了这样,想要一下子扭转过来,那才是天方夜谭。只是为死去的士卒感到悲哀罢了,就他们家人拿到了一点抚恤金,却永远失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这种情绪,很少萦绕在卢胖子的心头。为将者,要是看不透这个,就不要领军打仗了。打仗,哪里能不死人的?吃了这碗饭,就该有这样的觉悟。卢胖子唯一能做的,便是把心思全用在打仗上面,不去想那么多歪门邪道,这样才能专心一志,让手底下的士卒少死一些。

    听完这两个明显在唱双簧的在这里一唱一和之后,卢胖子淡淡地说了一句:“既然梁府尹已有定案,末将也不多说了。只是梁府尹要想让陛下相信,恐怕得花上不少功夫。”

    卢胖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他以自己对陆承启性格的猜测,说出了这句话,言下之意分明是说,连我都不信你们这等鬼话,小皇帝会信吗?

    梁仲文笑了笑,心道这胖子果然是不明白官场的规矩。这等案子,向来是由刑部经办的,哪里关小皇帝什么事了?除非是小皇帝想要彻查,才会下旨复查。即便复查了,这些贼人的尸首,早已入土了,哪里还看得出什么来?那时候,还不是以仵作的说辞为准,再查也还是这个结论,没有第二个。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这么多冤假错案,这样的办事态度,要是没有冤假错案才怪哩!

    梁仲文听明白卢胖子的意思后,笑了笑,没有说话。倒是李源潮有点激动,说道:“指挥使,证据都摆在了眼前,还有什么好说的?若不是王家余孽,又有哪一个会来劫朝廷要犯?”

    卢胖子风轻云淡,心中早已认定,这件事不会这么简单。王家涉及的利益牵扯太多了,这颗大树一倒,肯定会牵扯出不少树底下的蚂蚁和树上的猢狲。这些贼人一个个都拿着制式兵器,谁知道他们不是来杀人灭口的?若是王家余孽,此刻跑都来不及,岂能自投罗网?

    对于李源潮的说法,卢胖子是一万个不相信的。这件事,可疑的地方太多了,脚底上的泥土,又能说明什么?好在监察司昨夜便把这些贼人的样貌画了下来,不敢说惟妙惟肖,也有几分神韵,能让人看得出来。根据这些人的生平,暗中调查一番,或能查出点什么蛛丝马迹。单单靠这个太原府尹几句话,就想断案,实在太过草率。

    卢胖子没有反驳,心中直骂道:“呸,官字两个口,是非黑白还不是你们说了算?至于真凶,只有天知道是谁!你们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简直比老子还要虚伪得多了。老子虽然坏,还不敢逾越半步。要是有机会,定要向小皇帝说起这件事,让你们瞧瞧这个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小皇帝的厉害!”

    嘴上自然不会这么说,只听他淡淡地说道:“既然梁府尹能自圆其说,末将自然无话可说。不过大人可要记住了,末将手下士卒的性命,可不是白死的!”

    丢下这句话,卢胖子没有空跟他们闲扯了。当着梁仲文的面,召来步军副指挥使下达军令道:“留下一千战兵和一千辅兵,就在晋阳城中安营扎寨,看守朝廷要犯。其余人马,一律跟着本将开拔!”

    说完之后,卢尘洹连正眼都不曾看梁仲文一眼,径直走向了马厩。他的大黑马,经过这段时间的休养,应该恢复精力了,可堪一战。

    身后十余亲兵,连忙提着他的马槊和大弓跟了上去。军令一下达,顷刻之间,通过一级一级传递,所以的禁军的士卒都知道,晋阳城便成了他们远征的第一站了。下一站开赴哪里,尚不得知。只是经过昨夜的动乱,这些禁军士卒总算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不敢再疏忽大意了。因为一个不慎,恐怕送掉性命的就是自己。

    卢胖子下达军令之后,没有丝毫犹豫,拉过大黑马的缰绳,一蹬马镫,虽胖了点却还是很灵活的身子,便窜上了马背。

    看着井井有条,仅一刻钟时间便已经分工完毕的近五万禁军,卢胖子心中还是有点自豪的。军纪严明的兵,谁不想带?即便不是自己训练出来的,那也是一种荣耀啊!

    唯一可惜的是,恐怕接下来的一战,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卢胖子要挑战他最不拿手的水战,对手还是异常熟悉自己地盘的水贼。这件事情,想想都有点头疼。

    “不知道军中有谁会水战?若都不会,那该如何是好?”

    身为一个旱鸭子的卢尘洹,发觉自己平身第一次有些胆怯了。哪怕他见到过最厉害的敌人,他都没有这种感觉。可这次面对的是未知的水域,和未知深浅的敌人,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全凭运气了。

    卢胖子头疼,更为头疼的是被他远远甩在后面的梁仲文。作为太原府尹,碰到一个这样极品的禁军步军指挥使,也算是他倒霉了。

    用力揉了揉太阳穴,梁仲文低声说道:“岁润啊,你的语气锋芒太露了,似乎已经得罪这个胖子了。本官阅人无算,对看人还是有点心得的。肥胖之人,心胸未必宽广,甚至可能比常人更小心眼。好在这是一个武人,就算兴风作浪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不过,还是引以为戒,下次若是再犯,坏了本官好事,本官可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李源潮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的失言,立时自我检讨道:“小的这不是为老爷所急么,这胖子也是的,怎么都不配合。要是在老爷的奏疏上添上几句话,岂不是更加完美了?小的确实是做得不对,以后定不会再犯,老爷放心好了。”

    梁仲文闻言,并没有说话。看着长队如龙的禁军,心中颇为震撼。心中想着:“禁军什么时候这般军纪严明了,不是和那些个厢军差不多吗?恐怕只有大顺立朝之初的那支禁军,才能与之一比吧?”

    李源潮说了一大堆话,梁仲文都没怎么听得进去。待得禁军的长队走完,两人才带着一干衙役和两个仵作,往太原府府尹官邸上走去。

    直到这时候,梁仲文才算把自己的心思收起来,与李源潮探讨如何写呈御奏疏。两人一边走一边说,把身后的衙役和仵作两人丢开远远的。而晋阳城的百姓,见到这些官老爷们,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由此看来,梁仲文在太原为官这么久,连民心都未曾得到。(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六章:沉思

    卢尘洹率军再次开拔了,下一个地点是山东路,目标是山东的水贼。其实,重生的陆承启,只有在《水浒传》中知道山东有一个水泊梁山。看《水浒传》很爽,里面的单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讲义气,劫富济贫,施耐庵笔下的人物,一个个都活灵活现。

    但陆承启知道,这种所谓的绿林好汉,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先前事不关己的时候,陆承启很是敬佩这些人,起码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诉求。但做了皇帝之后,看法什么的都变了。毕竟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一样了。

    陆承启认真回想了一下,施耐庵写《水浒传》的背景,那是在元末的时候,正值汉人被蒙古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迫切地需要摆脱蒙古人的统治。而文人又不能参加科考,绝了仕途上的念想,自然只能寄情于小说等文学载体之中了。

    林林总总的原因,施耐庵才根据流传已久的梁山好汉的故事,编撰成一本奇书,《水浒传》,目的就是为了激起汉人的血性。比如《水浒传》里面通篇讲的都是一个义字,还有对大宋皇帝的忠心。什么“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不是暗示着汉人要自强起来,再建立起汉人皇朝?

    可要是自己面对起这些所谓的水贼,作为一个皇帝那就闹心了。一个皇朝需要稳定和发展,这些水贼就是不稳定因素,肯定是要铲除的,这没话可说。官兵即是官兵,贼即是贼,哪怕贼的名声再好,也摆脱不了贼的身份这个事实。

    陆承启不否认,水贼里面有忠肝义胆之辈,也有为生活所迫,落草为贼的。但既然都做了贼了。什么借口都是虚的。因为官兵捉贼,乃是天经地义。不仅仅为的是口号上的好听,为百姓着想,更是为了皇帝自己的统治。

    当然了。陆承启还有着自己的打算。他要想从农耕经济过渡到商业经济当中,则必须把大顺境内这些不稳定因素给铲除了。贼寇一日不除,行商都是有风险的。虽然有着利益驱使,但很多胆小的商人会衡量得失,觉得风险太大。他们便会抽身离去。这无疑会无形中,让商业化进程慢了下来。

    陆承启可是有野心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把汉人带进一个没有频繁朝代更换的,不一样的历史轨道上面。农耕经济发展到了顶峰,肯定是以崩溃为结局的。因为人口不断增长,土地却是有限的,人均耕地不足,矛盾就会日益剧增,最后导致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商业则不同,它能有效的释放出经济的力量,足以让矛盾平缓下来。要是能像后世米国一样,用极少数农民就能养活全国人口,粮食还能有所剩余出口到外国,商业有什么理由兴旺不起来?

    不管你喜不喜欢,人类的发展进程就是这样。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农耕社会,最后转为商业社会。后面还有什么更为高级的社会,陆承启不知道。但已有历史证明的事情。是不会错的。

    但无论什么社会,等级还是存在的。说什么人人平等,那只是逗你玩而已。不管什么朝代,总是有规矩的。既然你制定不了规矩。又不努力,还一味抱怨制度不合理,那你终究会一事无成。(不敢写了,好像触及到敏感词边缘了,大家意会就行。)

    帝制未见得不好,民主也一定是好事。而只要能符合时代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要是不符合朝代的制度,那便是亡国亡朝的根源。人总归是群居动物,总是要有一个领导人,或者一个领导集体出现的,才能带领人类继续进步。这是共识,难道没有皇帝,在这个文盲率高达九成的古代,就会好?恐怕没人这么认为吧……

    其实陆承启感到最可惜的是宋朝,因为先天不足和自己施政错误,最应该进展到商业社会的宋朝,被落后野蛮的民族给灭亡了。只要有一个眼光超前之人,在正史上给宋朝统治者指出一条道路,恐怕宋朝就不会是历史上那样。而这个人,最好是能话事之人。皇帝的身份最好不过了,陆承启现在,做的不就是这样的事情么?

    熙宁变法,其实是宋神宗自己坚持的,与王安石有关系,但不大。王安石只是提出了这个新法和执行,若没有宋神宗的同意,他能有这么权力?王安石倒台之后,宋神宗还不是咬牙坚持了这么多年?

    只可惜,王安石的路子是对的,但也是理想化的。宋神宗是真心为宋朝着想的,但也是太过激进的。陆承启只是凭着超越历史的眼光,俯视着这些历史名人。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犯了同宋神宗一样的错误,过于激进。好在陆承启的新法,相对宋神宗来说,只是小打小闹,没有这么大刀阔斧。不然的话,陆承启的下场,不会比熙宁变法好到哪里去。

    经过周芷若提醒的陆承启,及时醒悟了过来,开始稳扎稳打。但既定的目标是不会变的,只是实现的方法和走的道路,可能曲折一点。总之,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便是陆承启最大的目标了。在这个基础上,要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顺走上商业社会,那就足以慰怀了。

    重生了这么久,陆承启已经极少回去再想以前的事情了。他怕自己想起自己的父母,会忍不住落泪。他不敢想象,作为独子的他,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景是怎么样的。

    对于那个曾经魂牵梦绕的女孩,现在似乎也明白了她的选择。每个人都在做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无可厚非,哪怕这个选择在旁人看起来,是错的。

    陆承启现在,不也是在做对自己,对自己的皇位有利的选择么?

    背负着手,站在那张悬挂着的地图前面,凝视着那副“世界地图”,陆承启陷入了沉思之中。

    人总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自己沉思,回首过去,并且展望未来,才能继续前进。

    好景不长,陆承启的沉思,被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这是一个宫女传来的:“皇后娘娘驾到……”

    陆承启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抬头看了一下时日,好像已经日过午时,却还是没有吃饭。看来这是老婆来查岗了,这次又能有什么借口搪塞过去?每次都以国事繁忙作为借口,也太拙劣了点。

    还未想好措辞,周芷若人未到声先到:“陛下,看来臣妾说过的话,你还是全都忘记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唠叨

    看着穿着钿钗礼衣缓步而入周芷若,陆承启在一秒钟之内,脸上那深沉模样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至内心的喜悦,和透露着一股讨好意味的笑容,说道:“梓童,你来了?快,给皇后看座啊!”

    周芷若身后跟着的宫女,听了此话,连忙双双小碎步跑过去,搬来一张椅子,放在周芷若身后。奈何陆承启的讨好,没有换来想得到的好处。他的皇后周芷若,还是一如既往地说道:“陛下,臣妾也不知说了多少遍了,政事要紧,可你的龙体更要紧啊!眼看这午时已过,却仍不见你摆驾御膳房,你叫梓童这做皇后的,如何规劝?你是天子,臣妾乃皇后,本来一些话是不该讲的。可这样下去,陛下的龙体堪忧啊……”

    絮絮叨叨了好些话,陆承启都笑吟吟地接受了。这一切都被身后的宫女看在了眼里,都掩嘴偷笑起来。可摄于陆承启平日里的气场,想笑又不敢笑,都憋得挺辛苦的。

    这些宫女,都是通过选出公卿大夫及良家女入进入皇宫,以备选充御侍或遴选嫔嫱者,通称宫人。其实这些宫女就相当于是皇帝后宫的后备人选了,相貌一个个都是不差的。可看过了后世的美女,对于古人眼中的“美女”,陆承启还是颇为看不上眼的。只是这些女子的修养,比后世的那些美女,可要好得太多了,大多是温文尔雅,就算是跟你急眼了,也不过说一些重一些的话罢了。

    毕竟这些都是公卿大夫的女子,自小便修习琴棋书画,纲常礼教的,修养哪里差的了!按大顺立朝之初的规定,年十二、三以下的良家女或公卿大夫之女,经严格挑选、医工审验,方能入宫。

    毕竟古代女子十五岁便及笄了,换个意思就是可以嫁人生子了。与后世那是大大的不同。十二三岁进宫,也不算早了。

    进宫之后,可以选择是“貌选”还是“才选”,要是选择“貌选”的话。要是不被皇帝看中,一生的下场就比较凄凉了;要是选择“才选”,还能凭着一身所学,混一个女官当当。

    大顺的皇宫之中,宫女的构成是分很多种的。掌握统领所有宫女职权的。当然是皇后了。要是陆承启开始大肆选妃,那便会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宸妃这五个妃子,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等,这是比妃子低一等的,也还是皇帝的嫔,后世人皆以为嫔妃乃是一个词,其实这是误解来的;比这些嫔更低一点的嫔,还有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这也是皇帝的嫔;接下来还有婕妤、美人、才人、贵人、宝林、御女、采女等。

    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女官,而且是有俸禄的。陆承启又不曾把这些女官的俸禄给减一半。现在她们的俸禄,可是比大顺一品官员的俸禄还要多!

    有了这么多宫女,陆承启选不选妃,其实也没有很大关系了。皇宫之中,宫人不在三千以下。要是按照一般大顺子民的看法,这些宫人都是他的后妃。

    当然了,心思还不在这方面的陆承启,肯定不会了解得这么透彻。就连女官的官署名字,什么尚书内省、殿中省、内侍省、入内内侍省等,他都是知道得一鳞半爪。

    毕竟这些人。不归他管,自然也就没有心思过问了。既然周芷若这个皇后把这些宫人管理得井井有条,那就让她去管理吧。

    陆承启能有这样的皇后,已经很知足了。周芷若的性子偏温婉。学识还挺多的,一手围棋更是把陆承启虐的团团转,以至于他这个围棋初学者都不敢自寻不快了。唯一一点不好,就是像个老妈子一样,太过唠叨,要是换了个脾气暴躁之人。恐怕没说两句,就要兴起罢后的念头了。

    重生过来的陆承启,有着后世人最美好的品德,那就是尊重女性。更何况眼前这个乃是注定要跟你走完一辈子的女人,更是要懂得珍惜。怎么说,周芷若的唠叨,也是为了自己好。

    明白这一点的陆承启,不论国事如何烦恼,只要一见到周芷若,烦恼就好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想和她温存一会,暂时抛掉皇帝这个孤独的身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静下心来谈谈家事。

    此时听得周芷若一如既往的唠叨,陆承启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幸福,挥了挥手让这些不忍心看笑话的宫人下去之后,陆承启才说道:“梓童批评得对,朕今后一定改正!也是内侍不作为,朕不止一次吩咐过了,午时须得提醒朕用膳,却每一次都误了时辰,真是该换人了……”

    周芷若听了陆承启的“埋怨”,扑哧一笑道:“陛下就不需要找借口了,你不是下过旨意,在垂拱殿之中处理政事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打扰吗?这些内侍,又哪里敢贸然提醒你?要是触怒你的龙威,恐怕倒霉的就是他们了!”

    要是这些内侍听到周芷若这么为他们说话,指不定会嚎啕大哭,直说懂他们的唯有皇后了。伺奉到这样的皇帝,这些内侍也是不容易啊。这个皇帝还下了两道自相矛盾的圣旨,违抗了哪一条都是注定要得罪皇帝的。既然如此,便只能当做不知道了。其实周芷若不送午膳过来,再过得一阵子,这些内侍也会把这些事办妥的。他们不敢惊扰小皇帝,只能把午膳放到龙案前面。若是陆承启不吃,那就隔一段时间换几道菜式。这时候,不肯浪费的小皇帝,自然就会妥协了。

    这是内侍们摸索出来的经验,已经屡试不爽。可以说,这就是太监们的智慧。他们也许学识不高,可察颜阅色,于细致之处观察别人,定能看出点什么东西来,姑且把这个称之为职业病吧!

    被当场拆穿的陆承启,并没有什么不喜之色,只是干笑了几声,掩饰了一下尴尬。毕竟偌大的垂拱殿之内,只有他们夫妻二人,就算拆穿了又如何,不过是增添了一番夫妻间的感情趣事罢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

    周芷若轻声说道:“其实臣妾也知道,陛下乃是立志做一个好皇帝的,可也要注意龙体啊。国事天天都如此之多,以文宗之才,亦不能一人全包揽下来,也要拜相请求辅佐。陛下既然设立了内阁,那便放权让内阁大臣去做罢,陛下又何必事事亲为,劳心劳力?”

    一边说着,一边把盛放着午膳的食盒打开,一股诱人的香味自食盒里面飘香而出。这食盒,乃是能工巧匠以一种名为鸡翅木的硬木,配合紫檀、黄花梨等硬木木材精制而成,不仅美观大方,还能滴水不漏。这些木料纹理细密、色泽光润,坚固而有韧性,制成的食盒不仅耐磕碰,还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加之这时候的家具多为榫卯结构,硬木在拼接、制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保温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食盒里面的食物,保存一个多时辰都不会冷。甚至还能有反腐的功效,装在食盒里面的饭菜,即便放上一两日,也不会馊了。古代能工巧匠的精巧之处,可想而知。也是只有皇家这么富奢之家,才能成批量制作这么多精美的食盒,平民百姓的食盒,不过是木、竹、漆器等制成的而已。

    陆承启闻得周芷若的此言,不知道怎么对她说明自己的良苦用心。这些国之重臣,处理政事,比他这个皇帝强得不是一分两分。可他们的眼光,始终会有局限性,怎么能比得过自己这个有着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重生人士的见识?

    细微之事,自然不需要他过度操心了,可这个国家大的政策方向,还是需要他亲自把关的。要是假手这些国之重臣,历史惯性的影响下,肯定会继续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的。无非是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更迭,然后在不断的重复之中,才慢慢得以累积量变。等到最后的时机,才会完成质变。

    华夏拥有几千年历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也是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让很多人太过瞻仰古之圣贤。便不懂得如何前进了。

    不是有句话说吗,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其实历史也是这般,如果没有一个极具眼光之人出来指引前进的方向,人类只能在一次次犯错之后,才会积累经验。才能避开雷区,慢慢进步。

    这个思想太过于深奥,别说周芷若,就算是和徐崇光说,估计这个都年老成精的内阁首辅,也理解不到半成。这便是古人的思维方式了,太过于固化,过于迷信古之圣贤留下来的东西。

    不可否认,古之圣贤说的很多话,都是正确的。但这个只是一个世界观。它并不是方法论。要是把论语上升到方法论的地步,用来治理国家,恐怕大顺也会走上宋朝、明朝的老路,最终不是被落后的游牧民族灭国,便是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之中。

    这个朝代不断更迭的历史怪圈,就是跳不出来,为何?皆因统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渐趋激烈,等到农民连耕地都没有时候,粮食没有的时候,起义便会爆发了。然后就会把前一个皇朝推翻。建立下一个皇朝。周而复始,农民的地位还是最为低下,最没有保障。

    农民起义成功之后,既得利益集团摇身一变又成了地主。反过来继续剥削农民,这就是一个历史怪圈,怎么打破?要是改变不了上层建筑,便要从经济基础改变。缓解矛盾的后果,便是矛盾永远都会存在。唯有把主要矛盾转移出来,才能建立另一个利益集团。才能不人亡政息。转移矛盾,商业为最。哪怕你不喜欢,历史就是这么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商业化之后,朝代更迭确实没有那么频繁了。因为最大的既得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