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颂认真地想了想,说道:“还是百丈长的驰道的话,军器监最快得用五日时间。车轮的改造并不难,三日时间足够了。只是这么一来,步枪的生产速度就慢了下来了。”
苏颂现在挂着的官职,还是军器监一职,不过俸禄却是按照从四品的发,算是加薪不加职了。他每日都会处理自军器监送来的报告,对于军器监生产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世间,有得必有失,不可能事事都完美的。生产力足够的话,现在大顺已经征服整个亚洲了,如此先进的火枪,就算没有火炮,野战中又有谁能挡得住几万支火枪的射击?抵近城墙利用黑、火药炸开城门或城墙,就能攻克一座城。
战争不是儿戏,就算战斗力再强,没有后勤保障也是白搭。驰道就是陆承启要建立的后勤保障枢纽,不仅仅是为了军事,在文化的传递、政令的通达、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等,驰道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才是陆承启下定决心要建设驰道的最终原因。驰道的重要性,比之京杭大运河亦不遑多让。
当然,在运输量上面,马车运送始终不及水路运输。大运河肯定是要开凿的,黄河也是要加固堤坝的,只是一切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在这小农经济为主的背景下,要弄这两项工程,肯定要被御史台骂得狗血淋头,说劳民伤财云云……
想到这个问题,陆承启还是忍不住一阵头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陆承启老早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只是没想到重生之后做了皇帝,也会因为没钱而烦恼。
他郁闷地说道:“既然如此,把这段驰道融了再铸吧,免得浪费了。这一次直接做一条驰道,通向军器监罢、皇家军校罢,三个地方连接起来,朕日后出行也方便一些。”
苏颂秉着科学的态度,劝谏道:“陛下,若把三处连通起来,建设驰道不下三十里。娘娘的提议看似可行,没经过试验,臣等亦不敢保证。还是先铸百丈长试验一下,可行再大量铺设吧!”
陆承启是重生人士,知道铁路的可行性,但这些人不知道啊!为了稳妥起见,陆承启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谨慎求证,大胆创新,非常好,这个也是朕对皇家大学的要求啊!老师,这句话可否写入校训之中?”
杨道奇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得见如此神奇利器,器物一道果然博大精深。陛下这句话亦是真理,谨慎求证,大胆创新,确可做我皇家大学的校训!”
杨道奇的思想转变,陆承启看得见。见他已经彻底放下过去,放下权力的欲望,一心教书育人,陆承启心中也颇为欣喜。杨太师有过,也有功。做为大顺朝最后一任宰辅,他结党营私,陷害同僚,贪污受贿,污点不少。但他作为宰辅期间,确实把大顺治理得不错,政令也算通达,没什么大的过错。只能说他才干是有的,只是私心太重,因私忘公而已。
见驰道有了些眉目,沉默良久的唐勋突然说道:“陛下,若驰道连通了军器监,臣是否可以回军器监再铸火炮?臣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是尚需要时间来试验。”
先前把这三个疯狂研究火炮的家伙从军器监揪出来,就是怕他们搞坏自己的身体。火炮肯定是能造出来的,但这三个人才要是有点问题,陆承启可就要欲哭无泪了。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也是最大的创造力。为了能最大“榨取”这三个人的价值,陆承启才强制为他们做出日常生活的规范,好让这三人活得久一些,为他服务也久一些。
陆承启也不是这么没人情味,重生的他,最为重视人才。他下旨让太常寺下太医局,每日须出值两名太医,前往军器监,为患病工匠诊断开方。而皇家大学里面自己便有医学科,由宫中御医授课,自然可以为学子们解决病痛问题。至于皇家军校,大多是健壮汉子,大夫看来是不怎么需要的。
太医局内设提举一人,判局二人。提举为主官,任副职的判局则选精通医学的医者担任。太医局规模宏大,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成为大顺朝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而在皇宫之中,则是翰林院下设翰林医官院,全权负责皇室医疗保健事宜,一般称呼为御医。太医与御医职责不同,医术却没什么两样,只是官职上不同而已。
言归正传,陆承启听得唐勋的要求,暗叹这些科学疯子对于钟爱事物的执着,思忖一下便道:“可,只是日落之后,需得回到皇家大学休憩。若皇家大学有课之时,不得前往军器监。”
得到了陆承启的首肯,唐勋、沈括和苏颂三人皆喜出望外,一同说道:“陛下圣明!”
第一百三十八章:庙会
三人如此溜须拍马,直让陆承启笑骂道:“少阿谀奉承,朕可不吃这一套!”
杨道奇在一旁静默地看着,突然明白了这小皇帝乃是心思玲珑之人,对于拍马屁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就能分得清谁是忠臣,谁是佞臣,谁是能臣,谁是庸才。心中直叹道:“老夫一生阅人无数,却始终看不懂这小皇帝,败得不冤,败得不冤!”他却不知道,这个小皇帝虽然外貌相同,灵魂却是换了一个。两个性格迥异,行事方法都大为不同的人,哪里能揣摩得到?陆承启歪打正着,刚来不久就布置夺权,不然时日一久,杨道奇摸清了他的底细,到时谁胜谁败就不好说了。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么回事。
而后,陆承启和周芷若携手,在皇家大学里面逛了一圈。偌大的皇家大学,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逛着逛着,周芷若便倦了,说道:“皇上,这里都没有什么好玩的。而且你的那些学子,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很不自在啊。不如我们去逛庙会吧,今天可是十五,恰巧有庙会!”
陆承启早就对庙会的鼎鼎大名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大顺的商业发展,源于这些宗教庙会。长安城里面的寺庙道观也多,大庄严寺、总持寺、兴善寺、玄都观等都占据整坊之地。其它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青龙寺等也都拥有大片地皮。这些地方,恰好能在这些空地上,举办盛大的庙会。
而最为著名的庙会,莫过于大庄严寺了。这是大顺太祖建国之时,特批建起的一座皇家寺庙。作为皇家寺院,大庄严寺不只规模宏大,而且殿宇壮丽,为当时京城之最。文人笔下的大庄严寺是“殿堂高耸,房宇重深,周闾等宫阙、林圃如天苑。举国崇盛,莫有高者。”寺内营饰华丽,寺壁多绘有名家壁画,万象纷呈,璀璨夺目。
后文宗为父亲祈福,在大庄严寺西立总持寺,规模建制与大庄严寺完全一样,亦建有高度相埒之木塔。
大庄严寺内林木丛茂,风景宜人。寺内密竹翠松,垂阴擢秀,行而迷道。寺内广植梨树,所以大庄严寺一直是京师黎民士庶游览避暑的好去处。
尤其是在总持、庄严二寺内巍然屹立的双塔,已经成为长安城西南隅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们登高远眺的游乐胜地。大庄严寺每年定期举行水路佛法的盛会,豪门贵族、僧俗士庶争相到寺随喜,顶戴礼拜,发愿布施,鼓乐喧天,更是倾动京师。每月初一、十五、逢八开放五次,允许市民百姓到寺里做买卖,三百六十行,上下中九流,引茶卖浆者,都可以自由出入。不仅本地百姓云集,连外地客商可不肯放过这一个盛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超大型的集会了。
平日里,僧俗两道进香的,游玩的,已经是万头攒动,摩肩擦踵了。每逢庙会之时,更是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口如此密集,购买力也相当大。只需依法缴纳商税,便可在这里寻一个位置摆摊,相比后世的天朝,这时真的是自由乐土。
大顺的朝廷也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管理这些个庙会,届时会有城防司前来巡逻。先前或许这些兵丁还会欺行霸市,陆承启建立监察司以来,这样的行为已经灭迹了。
为什么要花这般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宏观策划和管理?皆因大庄严寺乃皇家寺庙,哪怕是皇上、皇后、后妃、大臣们会不时地光临,外国使臣也喜欢来这些地方“淘宝”,顺便礼佛观光。鉴于此,好面子的汉人自然会花大心思去管理庙会了。
靠近大门口一带,集中交易珍禽异兽,猫狗之类的宠物。这些宠物或来自丝绸之路,或自远洋漂泊而来。珍禽异兽放在门口处,有利于粪便的清理,防止疫情发生。长安城中有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这四渠,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恰好大庄严寺前面就有永安渠流过,方便清理。
走过大门,进入寺庙之内,天王殿,佛殿,资圣殿前,是三个大庭院,临时搭起了彩色帐篷,篷与篷之间,卖的物品有着分工,是百货日用品的交易区。有的卖姜糖,时果,腊脯,有的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用具、鞍辔、弓箭等。佛殿旁的蜜饯颇有名气,经常围满食客。其外,赵文秀的笔,潘谷的墨,是学子们垂青的抢手货。
摆在两旁的长廊中,是一些地摊货。这里的地摊可不是后世天朝的地摊货,这里的地摊货可强多了,单单以尼姑们的刺绣来说,就是一绝,什么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人家尼姑都能绣得出来,且样式多钟,色彩艳丽。不仅宫廷喜爱这样的刺绣,民间亦是爱不释手。
在庙会里面,还有一个奇特的职业,很像后世的评估师,他们为买卖双方估钱。这些人对物品市场价和行情涨落都有很准确的掌握,在价格方面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口才又好,兼作中介,往往三两语便能促成一单生意。其实这些人大多是和尚,要不怎么说和尚也是富贾一方的地主?他们身披袈裟,腰缠万贯,讲究入世修行。长安城里面的百姓不仅不排斥他们这样做,反而更加尊重。
陆承启和周芷若来到大庄严寺庙会之时,已是申时时分,还有一个多时辰便是黄昏了。可庙会不仅没有降低人气,反而更加兴旺起来。
先不久,陆承启下旨永远取消宵禁,更是让庙会的繁盛到了一个巅峰,每每到寺庙关门,山门大街之上,还有摆摊买卖之人。
周芷若来到庙会,就好像女人释放了天性一样,到处逛了起来,东买一些,西买一些,弄得王彦宸以极其幽怨的眼神看着陆承启,好似在说道:“你的娘子你也不管管,任由她这般败家?你看看我的手下,都提了多少东西!看看我的荷包,干瘪成什么样子了……”
不仅王彦宸叫苦,陆承启也叫苦连天。他没想到一个庙会的规模如此之大,仅仅逛一圈下来,也要花上半个时辰的时间。好在周芷若不时驻足买东西,不然陆承启还真就扛不住。
“女人逛起街来,真恐怖,尤其是有钱的女人!”看着一路买买买的周芷若,陆承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千遍……
第一百三十九章:笼袖骄民的生活
(谢谢jjs45的打赏!今天五更,这是第一更)
逛了就一个多时辰,身后的御前侍卫们,身上已经提满了东西,小到一方手绢,大到一箩筐时果、果脯、吃食等,连陆承启身上都拿了不少胭脂水粉,都快提不过来了。
王彦宸看着游兴未减的周芷若,哭丧着脸,悄悄接近了陆承启,压低了声音说道:“爷,你就饶了小的吧,小的荷包已经空了……回去肯定被那婆娘骂充这个大头鬼。爷啊,你看看能否先预支两个月的俸禄,要不小的真的没米下锅了……”
陆承启笑骂道:“你这滑头,拐弯抹角来提醒本公子还你钱。你也是贱,先前本公子说把钱还你,你又不要,现在好了,没钱了又向本公子要!行了,行了,一回去本公子就从内库中拔出钱银还你,行了吧?”
听了这句话,王彦宸才笑逐颜开,说道:“能为爷效命,是小的福气!”
陆承启又好气又好笑,说道:“德性!你出钱为大顺的经济增加了消费,是功劳一件,你的觉悟怎么就这么低?”
王彦宸小声嘟囔道:“不是小的觉悟低,是爷你的觉悟太高了……”
好在此时人多声杂,陆承启听不到他这一句话。
黄昏过后,夜幕开始降临了,大庄严寺已经关闭了除了山门之外的所有殿门。此际,已有摊主掌起灯来,都是用一些瓷灯桐油。此时,大顺朝的陶瓷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类陶瓷,如汝窑、哥窑、钧窑、定窑、官窑等大官窑,以及饶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吉州窑等大型民窑,其余小民窑不计其数。因为瓷灯比铜灯等金属质的灯省油,所以这些小摊贩一直都是用瓷灯。四川有夹瓷盏,注水在灯盏边缘之中,可省油一半。这种油灯的盏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侧边有一小孔,从小孔可往盏壁内注入清水。清水可以使油灯的灯盏温度降低,减少油灯点燃时油的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这种油灯。很快便风靡整个大顺境内,被寒苦人家所喜爱。
不是说这时候没有蜡烛,只是蜡烛的价格太高,一般平民百姓望而却步。蜡烛比油灯的黑烟少,照明范围更广。多为达官贵人所用。
而油灯由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大多为平民百姓和寒苦学子所用。油灯虽好,可因为油的质量,油灯的灯绳材料问题,一般产生的烟都很大,为达官贵族,上层社会所厌恶。
大顺此刻已经有了一些用作公共照明的公益性灯烛,为夜晚办公的衙门、夜归的衙役所设。这些公共照明的灯烛,应该就是路灯的雏形。
灯火的发展。让大顺的夜生活丰富了起来。自从陆承启下旨全国取消宵禁,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宵禁后,大顺的夜晚,更是灯火通明。现在已经有人夜间从容吃完饭再回家,这些人,间接让夜间的餐饮业兴旺起来。
这些人,有个雅号,叫“笼袖骄民”,他们连早上的洗脸漱口水也要买来用,别说在家里面起火仓(煮饭)了。连寻常家里都不开灶的。这些长安城居民,每天在报时人清亮的嗓音中醒来后,如今人一样吃完早餐才会去工作。吃早餐前,在早餐摊上面买些洗漱水来洗脸。
吃完早餐的长安城居民。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在途中见有僧侣化缘,偶尔还会随便扔给他们几文钱。如果下午工作做完了,没别的事的话,就可以约着朋友去游乐场逛逛,看看文艺演出什么的。大顺的游乐场所叫“瓦子”“瓦舍”、“勾栏”等。“瓦子”“瓦舍”是城中较为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演出人员也大多是一些专业艺人,相对勾栏来说,要高档不少,“勾栏”仅是用栏杆、绳索、幕幛分开,分成一个个的小场地而已。
但不管是“瓦舍”还是“勾栏”,节目都是异常丰富的。人们喜闻乐见的相扑、傀儡、影戏、杂剧、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应有尽有。
长安城的百姓夜生活是异常丰富的,每到晚上,长安城内便灯火通明,人潮汹涌,红灯高挂。酒楼、茶馆中不时传来艺人、市民各种各样的声音。
特别是大顺皇宫对面的钱监,那是大顺的印钞厂,里面可是有几百名官吏的。这些人,是高消费的主体。下班之后,这些人便勾肩搭背下馆子,从来不在家里吃。吃完饭后,还可以去浴馆洗个澡,然后去逛街,直到要睡觉了,才回家。
长安城里面,酒楼也很多,除了最出名的迎客楼外,还有和乐楼、和丰楼、中和楼、春风楼、太和楼(、西楼、太平楼、丰乐楼、熙春楼、三元楼、五间楼、赏心楼、花月楼、日新楼等百多家酒楼,其余的谓之“脚店”,不甚出名的。喝醉了还有马车送你到家,可谓服务周到。价格亦是不菲,陆承启通过监察司调查得知,每人每日在酒楼茶馆里面的消费,就不下贯钱。京兆府的商税,五分之一强都是从这些酒楼身上得到的。
逛完了庙会,别说提着诸多东西的御前侍卫们,就是陆承启和周芷若也是有些饿了。寻了一间叫和丰楼的酒楼,上得二楼雅座,吃喝起来。
御前侍卫们,则自己去买了些小摊上的熟食应付着,毕竟还是在工作之中,他们不敢过于懈怠。别小看这些小摊上的熟食,种类之丰富,不下于后世的酒楼大餐。比如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野狐、肉脯、鸡肉、家鹅、家鸭、家兔、猪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鸡杂)等,毎个不过十五文钱。又有卖酒浸江、章举蛎肉、龟脚、锁管、密丁、脆螺、鲎酱、法、子鱼、鱼诸多海味的,大抵钱银不过五十来文钱。所谓物美价廉,莫过于此。
这些小摊贩多依附大酒楼而生,卖一些除了羹汤之外的食物。要是从朱雀门一直到御街两旁,卖的食物就更多了,脚店也数不胜数。有:旋煎、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不瓜、鸡头穰沙糖、菉豆、甘草冰雪凉水等吃食甜品。而一些干果脯之类的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等都用用梅红匣儿装起来储藏着。
一些大的脚店则会提供如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夹子、猪脏之类。食物的香味,哪怕是肚子饱得圆滚滚,亦会再次食指大动。
这些笼袖骄民看完了戏目,品完了香茗,则在街上买些熟食填肚子。从街头吃到街尾,直到三更,夜深才悻悻回家。一个夜晚的美好生活,才算落下了帷幕。
陆承启和周芷若也是玩得尽兴之后,才慢慢走回皇宫。自内库拨出今日王彦宸等侍卫垫付的钱银之后,还打赏了不少。此刻仁明殿里长明灯通明,陆承启暗叹大顺子民的生活异常幸福,比之后世也不遑多让。(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射艺较技(上)
(今天五更,这是第二更,爆发求订阅!)
喝了些酒的陆承启,在酒意上涌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搂着周芷若半睡半醒着,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
自从换了这个身体,就是喝不得酒。一喝几杯黄酒,陆承启都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似乎一碰就会醉倒一样。好在这时的酒度数都不高,要是五十多度的白酒,恐怕陆承启喝一杯就倒了。
捱到天亮之时,才算眯了一会眼。好景不长,刚刚熟睡过去没多久,就被内侍唤醒了,原来是契丹使臣在外求见,要比较射艺。
周芷若见陆承启醉眼朦胧,心疼不已,嗔道:“你这人,喝不得酒,偏生要逞强。区区一壶花雕,便能让你醉成这个模样,哪里还有一国之君的样子!那一壶花雕,臣妾亦能喝得,皇上你却喝不得!”
陆承启无力地笑了笑,这副身体的孱弱,超乎他的想象。原以为通过补气益血的药膳,增强了一番体质,却不料还是不胜酒力。
“难道是我这副身体不能喝酒?”陆承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他知道,确实有些人不能碰酒的,碰到酒精就会身体不适。
周芷若心疼地唤宫女去御膳房煮了醒酒汤,一边服侍着陆承启躺下。陆承启感受着周芷若温柔的服侍,不由地在心中叹道:“女人总归是比男人会照顾人!”
不多时,醒酒汤端来之后,周芷若又试了试温度,才让陆承启喝下。这醒酒汤的味道,酸酸的,一下子就让陆承启清醒了很多。连晃动一下都觉得疼的脑袋,似乎也没什么不适了。这让他很是惊讶这醒酒汤的功效,比之后世的醒酒药管用百倍。
好了一些的陆承启,在宫女的摆弄下,穿好了龙衮。由内侍扶着,前往崇政殿,看那些自作聪明的契丹使者了。
陆承启原以为契丹人这是太嚣张,居然提出什么射箭比试。却不知道。这原是宾礼制度里面的一项,特为游牧民族而设的。
一般来说,举行了射技比试之后,契丹使臣就要回国了,这大概是耶律良他们变相地对陆承启施压吧。可惜陆承启对这些宾礼制度不甚熟悉。耶律良的企图又一次落空了。
来到崇政殿之后,陆承启再一次见到了耶律良,君臣以礼相见之后,陆承启问道:“耶律大使想要看我大顺射技,朕也有耳闻。不知为何耶律大使如此心血来潮?”
陆承启在心中认定,这是契丹人仗着自己骑射厉害,特地来羞辱一番大顺的。耶律良以为陆承启知道这个礼制,便说道:“无他,礼节耳。”
这句话的原意原本是,没事。我就是按照大顺的礼节来的,表明我们就快要回国了,你看着办吧。耶律良通过这样的手段,想逼迫陆承启就范,无条件把耶律涅鲁古等将领送回辽国。只是他打错了主意,陆承启早就断定他们不会轻易丢弃这个脸面,一直咬定要百万贯钱不松口。哪怕真的知道他们回国,也绝不会就这么没有条件放人,只能说耶律良是猪油吃多了,才蒙了心。
陆承启闻言。点了点头,问左右礼部官员道:“按制如何?”
礼部官员恭恭敬敬地答道:“按制,陛下应诣南御苑射弓,并旋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彼赐宴,三节人皆与焉。”意思是,陆承启应该宣布在南御苑比赛射箭,选择能射武人来比赛。同时赐下宴席,在场的人等待比赛完毕之后,就能一起吃饭。这里面暗指。这顿饭是给契丹使臣们践行的,也就是说,这顿饭用完之后,契丹使臣就该回国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便如此罢,朕也想看看,这契丹使臣的箭技如何。”
耶律良微不可闻地哼了一声,心道:“比射箭,大顺就是十个汉人也比不过一个契丹人!”耶律良的底气来自于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世代以游牧打猎为生,一生有近半时间都在马背之上,用个词语就是弓马娴熟。
陆承启让小黄门去禁军大营里面宣旨,选出最精锐的神臂弩射手十人,到南御苑候命。小黄门到了禁军大营的时候,正碰上禁军操练。只听有的军官喝道:“……跑快点,最后五名今晚没饭吃!”
小黄门见了防卫森严的禁军大营,忍不住腿肚子打颤。好不容易来到中军帐中,对步军指挥使说道:“上御,着令神弓营最佳射手十人,携神臂弓前往宣德楼前待命,半个时辰内须得赶到。”
步军指挥使比之统领还大一级,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胖子。古代的将军,几乎都是胖子,或许是因为消耗大,吃得也多。这个胖子皮肤黝黑,只是大腹便便,赘肉颇多。可动作一点都不慢,唤作卢尘洹,使得一条好马槊,连王韶都对他礼敬三分。可以说是禁军里面,武功最高的一个人了,也是上过战场,立过大功之人。
听得陆承启亲笔手谕,他不敢怠慢,立即让神弓营选出十个最厉害的射手,一边问小黄门是怎么回事。听闻要和契丹人比试,卢尘洹击掌而笑道:“前些时日王子纯(王韶的字)去幽州城下偷偷打了一仗,却不叫上我,实在不够义气!今日能挫一挫契丹人的威风,也是好的!”
小黄门不敢乱答话,只是说道:“陛下看起来兴致也很高,不如将军也去看看?或许还能得到陛下的赏识!”
卢尘洹人虽胖,可弓马亦不错,两手能开三石硬弓,算是禁军中的绝顶人物了。他也不傻,先前王韶能博得官升一级,没理由他不行啊!再升一级便是一卫将军了,官名也会换成宣威将军或者是明威将军,听起来多威风!
卢尘洹心动了,他略微迟疑,说道:“可陛下没让末将前往啊!”
小黄门笑道:“若是将军此去威震南御苑,这富贵可算是搏出来了。这等账,将军还不会算吗?”
卢尘洹踌躇了一会,说道:“去罢,去罢,也好博得陛下赏识,王子纯能封统领,我卢尘洹为何不能封宣威将军?”
一行十多人,皆跨上军马。卢尘洹感受到久违的驰骋之后,心中豪兴大发,忽地一夹马腹,那马吃痛,窜行出去,渐渐领先众人。
小黄门三人在后扯着鸭公嗓喊道:“卢将军,慢一些,洒家跟不上你啦……”
卢尘洹没有理会,兀自蒙头向前冲。直至见长安城就在眼前之时,才放慢了马速,等着众人追上……(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艺较技(中)
(今天五更,这是第三更,爆发求订阅,以及第一张月票!)
“请出示令牌兵符!”
看见甲胄齐全,弓马全备的十余人,城防司不敢怠慢,连忙出来阻止他们进城。守备城防司的禁军,已经提着长枪,腰间的朴刀已经按住,一旦有所异动,肯定是一场腥风血雨。
在十余人后面的小黄门连忙扯着鸭公嗓说道:“上御在此,城防司不得阻拦!”
那城防司的司长见到小黄门手上黄澄澄的本子,心中一凛。小黄门趾高气扬地说道:“陛下有圣谕,特选禁军神射手入南御苑,与契丹使臣比箭。城防司不得阻拦,快快让路!”
城防司认清了,这个黄澄澄的本子,确实是陆承启的御用折子,不敢再阻拦,喝道:“让开路!”那些城防司的士卒,这才收了刀枪,立在两旁。
卢尘洹见道路让开了,一夹马腹,缓缓进城了。后面的禁军也鱼贯而入,通过瓮城,再入明德门。
长安城里的居民,见到禁军提着弓箭,跨着马而来,吓得纷纷站立在大街两旁,低声议论着。有的说是前来巡逻的,有的说是宫中出了什么事的,还有的说是来铲除叛逆的……谣言越传越开,三人成虎,莫过于此了。
这十余人到了宣德楼后不久,便看到了陆承启的龙辇,缓缓自宣德门而出。他身后则是二十余人的契丹使团,再后面则是文武百官。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颇具皇家威严。
原先皇帝出行,礼制颇多。可陆承启早已经破了先例,每每出行,都以不得扰民为前提,礼部官吏不敢违旨,便省略了很多繁琐的步骤。
但无论如何省略,五百御前侍卫须尽数到齐。在前开路,在两翼、后面保护着至关重要的龙辇,已经龙辇里面的皇帝,陆承启。
沿途百姓乍见陆承启再次出行。纷纷夹道观看。视力好的人看到了黄罗御伞、黄罗御扇之后,惊呼真的是陛下真容。余者皆竞相垫脚,以期看到陆承启的龙颜。
这时候,已经有人自发地结彩相应,御街两旁。立时花团锦簇一片。陆承启在高大的龙辇里面站起身子来,挥手向两旁民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