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有出路的!条条大路通……长安,五十老明经,三十少进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啦!

    一份名单,被星夜赶制,首先送到了大顺民报馆。主编张元崇看到宫中来人,正要关门的手都颤抖了一下,心中“咯噔”一下,道:“完了,又要挑灯夜战了……”无奈地召回其他编辑,还连夜派人去印刷作坊追回了先前的稿子,幸好还在印刷作坊还在排版,没有开始印刷。

    张元崇为了回家吃饭,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纠集了一大波编辑,三下五除二,总算把稿子定了,再派马匹送到印刷作坊,准备印刷明日的报纸。做完这一切之后,已经是月亮当空了……

    翌日,对于长安城里的士子来说,是一个羡慕嫉妒恨的日子。他们没有料到,以往被他们看不起的制科,竟如此迅速放榜了。事情也远远不是放榜这么简单,甚至连授予什么官职,都在《大顺民报》上登了出来。这般一来,一些士子就顿足捶胸,悔恨没有去参加制科了。想想看,制科共有十七个科目,要真的有过人之处,说不定能捞到一官半职!

    “卖报,卖报,制科放榜,高中者五十有二!”

    “制科放榜,十五岁神童获圣上称赞,亲授秘书省校字郎!”

    “制科放榜,文同老爷获画科头名,陛下亲封秘书校理!”

    ……

    一时间放榜的喜讯,传遍了整个长安城。这个节骨眼上,还有九日便是恩科开考了,这不是添堵么!还有什么神童,不止一个!这一下子,很多士子心理就不平衡了,凭什么十五年岁的娃娃,能做大官?要知道,秘书省校字郎可是实实在在的职官,哪怕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在十品官制施行的今时今日,已经让人眼红到发热了么!

    不过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这神童名唤米芾,其母阎氏当朝天子的乳娘。这消息瞬间就让人平衡了些,若不是有这层内幕,小皇帝怎么会舍得封个秘书省校字郎给一个娃娃?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当一个好官么!想来是小皇帝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有理有据有人情味,这一下子就说得通了。

    可是还有一个什么李公麟,就让人不服了。凭什么他也是十五岁,也能做官,还是从八品的文林修职郎?不过很快又有人说了,昨日制科的画科,乃是当今圣上亲自出题,题目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样的句子很浅显,但是要在一幅画中体现出来,并不容易。文同乃是画工深厚,画的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这样的意境,有几人能想到?当之无愧是画科第一,头名跑不掉了。

    李公麟虽然不及文同,那也是独具匠心。他的画是在春天黄昏的湖边,一辆宝马香车,正要离开湖边,一双素手正掀开窗帘,可车内的佳人却没有画出来。听闻圣上看到这一副画的时候,已经脱口而出:“此可为第一!”但衡量再三,还是取了第二名,给了个文林修职郎的阶官。就是怕他志得意满,不思进取了。而文同的意境,说实话更胜一筹,李公麟此画,多了一些巧妙的构思。长安城的百姓还纷纷猜测,这宝马香车里的那位佳人,恐怕就是玉玲珑大家。

    这时的青楼女子,可不是任人把玩的狎妓,而是真正的卖艺不卖身。青楼和妓院,差别大了去。在秦以前,爱与自由是汉人不缺乏的,而从儒家正统时代的汉族皇朝以后,这两种东西严重的缺失。爱的缺失源于包办婚姻,男人直到结婚后,才知道女人长什么样,这跟爱情是一定有大区别的。“自由”的失去,是在儒家统治下,尤其是士族阶层,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教育,接受了儒家礼教,卯时不到就要跑步上朝,回家对老婆要行周公之礼,完全失去人性本身天然的自由。所以,士族也就成了青楼的核心顾客群体,其他阶层几乎不可能去青楼。而青楼对于士族来说,有爱情、有自由、钿头银篦击节碎,喝完酒还可以醉驾马车。对于士族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最自由的地方。

    跟青楼相似的,在后世,那叫娱乐圈。青楼的老鸨手下的女子来源有罪犯、有买来的、有自己生活所迫来的。很像现在的经纪人,通过选秀活动,选出长的漂亮,智商情商都高的。

    青楼女首先要有范儿,就是气质,品味。然后是要有技艺,琴棋书画至少会两样,最后才看外观容貌。老鸨在选到智商情商够高的,容貌较好的女子后,还要请人培训青楼女舞蹈、弹琴、写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培训,是培训懂“爱情”有风情。也就是知道男人需要什么,怎么才能让男人神韵颠倒。经过这一番的培训包装之后,才有了历史上青楼那些名女,花魁!

    青楼与妓院的规模排场,是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妓院是路边摊的话,青楼就是大酒楼。在青楼中,一个大院子,只住一位女子,一切生活质量都是最高的。她们绝对不会站在窗前揽客!

    每位客人想进入青楼消费,是有严格的筛选过程的,首先就是旗楼赛诗。客人进门后,先要把你写的诗,写到旗楼的影壁墙上,侍女看到要抄下来,拿进去给小姐看。如果小姐看不上诗的文笔,直接拒绝客人入内。如果小姐见过这首诗,知道非诗作者,有人代笔,直接轰走。小姐见多识广,天天的工作就是读诗、谈恋爱。如果一看,是原创、充满才华的诗,嗯,这个有才!这个可以进来。进来后,不是只叫这一个人,一般一次叫三、四个这种过了初试的人,参加第二关——打茶围。也就是要赛茶,要识茶、品茶,要有优秀的谈吐表示,此关,小姐依然不现身,只是在帘子后面听这些人的发言。这哥儿几个,就要开始比文化,比知识,比脑筋急转弯,吟诗作赋,对对联等,但最后,也没有人能在第一天就见到小姐。就算小姐已经认可某男,也不会见面。

    见不到人,不能着急,如果有人敢因为交了钱,见不到人,就投诉,这院子里除了小姐是一个人外,还有百多个保镖。有人敢闹场子,直接暴打一顿扔将出去。所以,必须特别有风度的留一首诗,然后打赏之后,才能离去。整个院子所有服务人员,包括老鸨乌龟茶壶保镖,至少一人一贯钱。只是茶钱,就需几千钱。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离去时,还要保持身形,要有风度,其实小姐就在绣楼上看着客人,他必须走着潇洒的台步,前后有书童仆人,醉驾马车颠了。第二天,他又来了,又开始重复前一天的步骤,写诗,打茶围,离开。因此还催生了一个行业,替人写诗,还能赚不少钱呢。这些花花公子,不考科举,专门吟诗,自以为是在舞文弄墨,其实这只是青楼女子榨干他们荷包的伎俩罢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章:不是滋味

    传言纷纷,人都是好奇心重的动物,一传十,十传百,这李公麟为玉玲珑画画的事情一传出去,那就更绘声绘色了。这下好了,玉玲珑的芳名,可是整个长安都知道了。这个时代的花魁,名声可是一点都不输后世的明星的!

    这事最终还传到了陆承启耳中,他也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把那李公麟叫去问了一声:“你小子画的是玉玲珑吗?啧啧,小小年纪,就这么不老实了!”

    李公麟一脸苦笑:“陛下也信谣言?臣出生舒州,前不久才第一次到长安,哪里知道什么玉玲珑!臣画的,不过是……不过是……”

    陆承启暗自好笑,知道他心中是有一位佳人的。在情理上,陆承启还是信他的,可没办法,原本与花月楼无关的制科考试,玉玲珑的芳名又一次传遍了长安,不得不说这真是歪打正着。

    也许是花边新闻,世人都爱看。这不,王旁正拿着一张报纸,看得津津有味:“这可是亲历其中,不比临川啊!”

    王安石正拿着一本《尚书》从屋子里出来,一眼就看到不务正业的王旁,不由得眉头一皱,喝道:“旁儿,叫你读书,你在做什么?”

    王旁见了王安石,那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从头畏缩到脚,吱吱唔唔道:“爹爹,孩……孩儿在想,为何陛下的制科没有茶道,要是考茶道的话,孩儿绝不会给爹爹丢脸的!”

    “茶道茶道,一天到晚就知道喝茶!”王安石没好气地说道。

    王旁辩解道:“爹爹,这制科可比科举好考多了,便是十五岁的,都能授个从八品的小官。这科举一途,便是前六名,也未必脱离得了那十品官。为何爹爹不去考那才可治国科?若是爹爹去考的话,就没那些人什么事了!”

    王安石一愣,心中也有点不是滋味。他先前以为太原王家的关系,竟半生蹉跎,没得半寸功名。好不容易取得科举资格了,又不屑于什么制科,想凭借着进士一科一鸣惊人。他对自己有信心,也有这个实力。可不曾想到,他看不起的制科,竟比正规的恩科授予的官职还大!这样一来,心中怎么能平衡?

    王旁说开了之后,颇有些滔滔不绝的意思:“陛下亲封这些制科出身的举子,正是因为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依孩儿所见,陛下推行十品官制,肯定有人丢官的。这吏部可能没有这么多后备人选,所以才特意开了制科。过了这阵子后,制科恐怕就不开了。不常开的制科,授予的官职大些,也说得过去……”

    “行了,这不是你关心的事,快去温书!”王安石板着脸,回到了屋里。王旁被他喝了这一句,嘴上嘟哝两句,还是迫不得已地强打精神,拿起了那本《孟子》,一字一句地摇头晃脑读了起来。

    “三哥,旁儿说得也有道理!”王安上似乎在一旁,听到了他们父子对话,忍不住如此说道。

    王安石叹了一声,说道:“事已至此,追悔无益。不如再写多两篇策论,好好琢磨一番应考技巧方是。”

    王安上点了点头,说道:“三哥策论,一直是出类拔萃的。要是发挥得当,殿试六甲不是问题。只要三哥能高中,对王家列祖列宗也算是有个交待了。”

    王安石似乎担着重担一样,心不在焉地应了两声:“我们兄弟四人,怎么都要高中一个,不然就在长安不回临川了……”

    “三哥,依我看,这圣上性子跳脱,出的试题应当也是稀奇古怪。不如选些未曾写过的怪异题目,我等做篇试论?”一旁的王安国如是说道。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次的主考官说是参政知事王彦博,可实际上的命题人却是当今天子。一个年方十八的小皇帝,能选出什么好题目来?无非是一些怪异的,荒诞的题目,要举子们强行做论罢了。

    说到这文彦博,也是个烈烈忠臣。传言其在血染金銮殿一案上,竟舍命相守,要与小皇帝共存亡。这样的臣子,小皇帝不瞎眼的话,肯定会重用的。文彦博舍命一搏,也算是搏出个大好前程来。这不,陆承启为了补偿他,竟越过了一众提名,直接选派他作为此次恩科主考官。这种信号一放出来,就知道小皇帝意属他很久了,要进一步栽培他,为他打下政治根基。不然的话,这恩科的主考官,怎么都轮不到他做的。

    很多和文彦博差不多资历的官员,都暗自后悔,当初没有坚定地守在大庆殿中,不然的话,起码能在这次恩科中,捞个巡考啊、副考官来做做。这样一来,也算是分了杯羹,为自己攒了些门生故吏。

    原先很担忧的内阁首辅徐崇光,听闻此次主考官是文彦博后,登时放下心来。这文彦博是个忠臣不假,可他也算是文武双全,曾经率兵平定过王则造反。就是这一条,在大顺的资历中,就做不得文官顶端了。现在的文官顶端,除了内阁首辅,还有谁?所以徐崇光不怕文彦博,因为对手先天不足。

    不管是主考官颁布,还是制科大授官职,都在大顺境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自大顺立朝百年来,何曾有过一次科举,同开制科,制科出身的举子被授予的官职还大过进士科,明经科的?这样一来,不就是等于颠覆了科举的传统吗!

    不过制科不是常开科目,才没有引起更大的问题。不然的话,愤怒的举子们可能连贡院都掀翻了。凭什么我们寒窗苦读十数载圣贤书,竟比不过一些“旁门左道”?文人闹起事来,可不比寻常。虽不至于出人命,可朝廷会因此失了人心。人心是最根本的资源,毕竟辽国那边也是有科举的,高丽那边也是有科举的。要是丢了正统的地位,这些人才一怒之下投了敌国,那乐子就大了。

    陆承启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授予的官职,一般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有一定职权,但不是什么县令啊、通判啊之类的职官,也在举子们的接受范围内。文人是要优待,但不能放任。陆承启觉得,在这个朝代做官真是太幸福了,先前连个监督都没有,想贪多少贪多少,只要打点到位,雨露均沾,共同瓜分,就不虞会被人揭穿,官官相护就是如此来的。而且不用做事,政务什么的,手下的小吏做完了。他们每天就是去衙门点个卯,露了脸,训斥几句话,就可以回家翘着二郎腿,数着贪来的钱财,搂着妾侍,花天酒地了。真个是拿皇帝来换,都不换!笑话,做皇帝起早摸黑的,还要操心国家大事,哪里有他们做官来得风流快活?

    嘿嘿,自从陆承启掌权亲政之后,这个日子一去不复返咯!凭什么我做得像条狗一样,你却在享受?我可是皇帝啊!于是陆承启大笔一挥,监察司有了,贪官人头落地了,官场风气为之一清。陆承启觉得还不够,又推出了十品官制,新的政绩考核。做官是个铁饭碗?嘿嘿,你做得不好一样滚蛋!陆承启可没有什么优待文人的想法,这些文人,就是得寸进尺的最好典范!

    不过样子还是要做做的,这不,上次春闱状元苏轼升官了,而且职位还不低,正八品的京畿县令。别看官只有正八品,这可是在天子脚下做县令,比其他县令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一章:开锣放卷

    在世人议论声中,恩科的时间愈来愈近了。过得九日,便是恩科开考时间。这一日,来京赴考的举子们,都准备好食盒、笔墨砚、考号户籍等“必备工具”,准备星夜前往贡院,参加恩科。毕竟这是连考三天的大试,没有准备好食物的话,朝廷可是不会帮你准备的。因为一旦开考,整个贡院都被封住,任何人不得出入。这也是为了防止作弊,在科举发展以来,大顺出现了几次弊案,都牵连甚广。为了防止作弊,维护公平,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削减世家权势,科举越来越倾向于向平民百姓取士。甚至采取殿试,也是为了收集考生资料,更倾向于打压世家。

    所以大顺立朝以后,世家门阀已经式微到了一定程度。乾德元年,太祖下诏废除“公荐”之法,除掉朝臣(大官僚)垄断取士大权。同时,为防贡士中第谢恩知举官之弊,严禁座主与门生结成关系网。太祖诏书写得很明白,“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擢第于“公朝”,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不得呼主考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始行殿试起,把科举选官的最高决断权集中于皇帝手中,登第者即为“天子门生”,既极见尊荣,更有利于集取士大权于皇帝手中。

    只是师徒之情,岂会被一纸诏书所限?哪怕明面上不说,暗地里考生与座师,都还是以师徒相称。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天尚未亮,贡院门前就挤成一片了。这次恩科,是真正的向天下网罗人才,以“为致治之具”。科举向士人公开,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均可参加,尽聚诸路贡士,惟才是择。对于士人,“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究门第等级。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这些在《大顺民报》上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只是很多人都不信,白白错失了制科这么好的机会。

    在贡院门前,早有监察士和城防司共同维持治安,同时负责检查考号,户籍之类,也包括了仔细搜身,防止考生夹带。

    贡院的门不大,一般都是检查了户籍之后,便放入贡院前。然后在贡院内,进行搜身,连食盒、笔墨砚都要认认真真检查一遍。待得所有考生入内后,主考官文彦博才亮相。不过说起来,自他接到圣旨后,他已经在贡院里呆了有八天了。这是因为所谓的“锁院”制,即主考官为皇帝随机委派,圣旨到后,就要在考选期间,暂时与外界隔离,以杜绝请托。

    主考官文彦博出现后,贡院内已经备好香案,以祭拜孔圣人先师了。只见文彦博穿秉而拜后,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慕,出示题目于厅额。这题目是试论和策问的题目,至于经义题目,则是印刷好的。

    随着一声锣响,考庐开放,诸位举人便寻找自己的考庐,坐进去后,三日内都要在这里渡过了。当然,要是你做得快,提前交卷也是可以的。只是贡院三日里不开放,你要想出去,就要在考庐里面等三天才行。

    这时士人在贡院中,会有巡廊军卒赍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属货卖。这些东西不消说,难吃又贵,专门是卖给一些“土豪”举子的。还有八厢太保巡廊事,一旦发现舞弊者,捉拿到证据后,你这科就别想考了,甚至下科都别想再参加。

    为了维护科举的公平公正性,也为了大顺的统治,大顺朝廷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仅随机委派主考官,还选派贡院监门官数员,巡视院门,监察出入;巡铺官数员,巡视试院,防止考生作弊;另外又指派封弥卷首官、誊录官等一些与省试有关的官员,以共同完成该次考试的任务。换句话说,自从拟定题目起,就有官员三月不曾出过贡院了。直到考完后,才能随着考生一起出去。

    这样严苛的防范,又有谁能作弊呢!

    随着经义试题的发放,近两万举子开始在偌大的贡院内,纷纷展开砚台磨墨,一边思考着如何下笔。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真正能决定他们前途的大人物,已经换了巡考官的衣裳,凭着专属金牌,进入了贡院之中。

    大顺的科举,还是很人性化的。如果对题目有什么疑难,可以就帘外上请,主考官可以详细解答。当然,至于出处什么的,你就别想知道了。要是告诉你,还用考什么试?不过这一次的题目这么显浅,估计没人会问什么了。

    主考官文彦博,老神在在地看着一干应试举子,心中无尽感慨:“想当年,我也是这么考将过来的……”

    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巡考官,他皱了皱眉,正待召他上来呵斥一番的时候,才注意到竟然是一张极为年轻的脸庞。“陛……”

    还未吐字出声,陆承启就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缓缓地走了上来,低声说道:“文卿,这几日在贡院可曾习惯?”

    文彦博站起身来,背着举子们长揖了一下。其实他也不用这么掩人耳目的,经义、试论、策问这么大的题量,三日都未必能写完,这些举子都在挠头苦思,哪里会注意他们的动作?

    “臣一切安好,有劳陛下挂心!”文彦博小声地回答道。

    陆承启扫视了一番诸个考院,里面那些密密麻麻的考庐,像是蜂窝一样,说道:“这些举子不容易啊,文卿你的责任不小。他们大多数都做不成官,可为何还是要来考科举?就是他们认同大顺是正统,才前来考试的。文卿,你可得秉公取士,莫要让朕失望了。”

    文彦博是什么人?一个极为正直的臣子,哪里会徇私舞弊?当即说道:“陛下宽心,臣定当秉公办事!”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朕今日前来,不想惊动这些举子。等会朕去巡考,文卿便坐镇堂上罢!”

    文彦博也略微听闻过陆承启的特许癖好,心道:“皇上真的心系天下士子啊!”要是他知道陆承启心中所想,肯定会大吃一惊。陆承启不过是想把先前考试被监考官折磨的痛苦,还给这些士子罢了。

    “陛下请便!”文彦博不知说些什么,只好微微长揖,送别了陆承启。陆承启点了点头,独自一人向左边的考院走去。(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二章:化身巡考

    陆承启做巡考,也不是第一次了,这一次更加轻车驾熟。贡院乃是大顺最常见的建筑风格,因为是礼部贡院,所以供奉着孔庙。除了考院外,还有东庑、西庑、御书阁、光贤祠等祭祀建筑。庑是指走廊、廊屋。一般的都建有大成殿,殿内设孔子像,东西庑则设有孟子像等等。“大成”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也”,意指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学问,是集大成的学者。

    贡院是前庙后学,即孔子庙、讲堂、藏书楼为一条中轴线,斋舍分布于左右两旁。只是能在贡院里面教学听书,已经不是一般学生了。贡院自成立以来,除了皇帝下旨外,谁敢在此讲学?

    陆承启一边好奇地看着贡院的建筑,一边走到了考院之中。一些举子,正苦思冥想着怎么作答。陆承启发现,这些举子里,十几岁的有之,二十几岁的也有,甚至四五十岁的也不少见。“这么老都还有考科举,他们平日里做什么营生?”陆承启心中颇有些奇怪,也感觉这科举是有些弊端。现在文人的出路太窄了,唯有考科举才是正途。可是大顺的科举取士已经很多,再放宽条件,岂不是成了冗官?他可是好不容易才把冗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难道要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正在思考间,一个举子在考庐里,卷帘上请,陆承启一愣:“他要做什么?”

    只听那个举子轻声说道:“巡考官,在下有疑难不解!”

    陆承启明白了,他真当自己是监考官了。心血来潮之下,他也放下了身段,颇有兴趣地走过去,低喝道:“怎么了?此处不得喧哗,你不知道啊?”

    这名举子深深一个长揖,才缓缓地说道:“巡考官,在下对试题有些疑问,不知能否代为解答?如若不能,那在下只能去询问主考官了……”

    陆承启淡淡地说道:“我才疏学浅,怕是帮不了你的忙。”

    那名举子一愣,苦笑道:“巡考官莫要说笑了,你要是才疏学浅,怎么能做官?”在他看来,所有的官都是科举出身的,不然的话,怎么做得了巡考官?要知道,巡考官什么的,都是随机选派的。要不是皇上的信任之人,怕也没有机会做这个巡考官吧?

    陆承启大概也知道他的心思,皱着眉说道:“说罢,哪里有疑问?”

    这个举子把试题倒转过来,指着一处问道:“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在下记得,这后面明明还有的,为何不列完呢?”

    陆承启没好气地说道:“要是列完了,那还考你什么?这道题就是要你默写出后面那一段。我说,你该不会是没读过《孟子》,想套我的答案吧?”

    那名举子讪讪地说道:“原来是这般,是在下想岔了。在下还以为要解释其意,以诗赋写将出来。”

    陆承启有些好笑:“自上次春闱起,便不再有诗赋了,只考经义、试论、策问。”

    那名举子讪讪地说道:“在下许久没考了,才闹出这等笑话来……”

    在陆承启看来,他不过三十多的年纪,还许久没考。吹牛皮也不是这样吹的,瞥了一眼他的名字,写得也还算工整。“程颢?”陆承启禁不住读出声来,“你是程颢?”

    “巡考官,在下确实是程颢,不知巡考官有何疑问?”那名举子抬起头来,陆承启才发现他确实年纪不大,但已经有了些许皱纹了。或许是整日思虑,才导致这样的吧。面貌倒是生得可以,阔额剑眉,双目也算是有神。

    陆承启正待离开,突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师承周敦颐,还有一个胞弟程颐?”

    程颢一愣,脱口而出:“你……你怎么知道?”

    陆承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没有答话,转身便走了。表面虽然平静,内心却翻起了波澜:“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个人提出来的!我勒个擦擦,要不要把他咔嚓掉呢?”想到后世,明清时的思想禁锢,陆承启就有点想把程颢给扼杀在摇篮中。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既然知道理学的坏处,何不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不过转念一想,理学之所以兴盛,不过是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纵观宋代历史,其实理学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明代,才骤然兴起。这都是因为宋代思想比较放开,能容纳更多的新奇学说。而明代,则规定“官学”,甚至《孟子》都被朱某人阉割掉了,由此可见一斑。想通了这点,陆承启才没有下狠手:“这个程颢,也算是人才了。至于怎么用他,就是人君者的事了。”

    把所有考院都巡逻了一番,走到脚都酸了,才悻悻地回到主堂上。文彦博连忙起身,低声说道:“陛下!”

    陆承启点了点头,突然说道:“朕看过了,此次恩科,有不少大才。文卿,你可要好好审阅他们的文章,不管有多荒诞,只要文理可观者,皆可进入殿试。至于如何授官,则是朕的事了,知道吗?”

    文彦博不过一个参政知事,哪里敢违抗陆承启的旨意,连忙点头道:“陛下不消下旨,臣也定当秉公取士!”他难得第一次做主考官,怎么会舍得放弃这个捞取政治资本的绝好机会?要是能再进一步,做个六部主官,那就人生无憾了,也算得上是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陆承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君臣二人静静地站了一会,陆承启才说道:“时候不早了,朕要回宫了。这次恩科,就交给文卿了。”

    文彦博一个长揖,说道:“必不负陛下重托!”

    陆承启点了点头,便缓缓走出了贡院。贡院外,高镐连忙迎了上前,为他撑伞遮日。御前侍卫长王彦宸也跟了上来,一左一右两个护法,深怕旁人不知道陆承启是个大人物一样。(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再起波澜

    陆承启也随他们去了,毕竟此刻身上穿着官服,身后跟着一大群人,也算是个“大人物”了吧?

    这也算是满足了陆承启的恶趣味,重生前看过不少都市神剧,一些大佬级人物出场,都是前呼后拥,排场大得很。而皇帝的排场,除了一些特定的场合能摆之外,其余都只有朝廷官员看得到,哪里有现在这样,昂首挺胸,身后一大帮馬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