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是好,既然是徐阁老力主的朝政,我们也去买些‘税劵’便是了。不就是百十贯钱么,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掌柜的瞅了一眼自己的小钱库,心中盘算了一下,觉得也没什么好吃亏的。“再说了,皇上登基以来,没有了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我们的生意也好了不少。当做是做善事也好,买些‘税劵’又如何?”

    “东家,你可没有仔细看。这‘税劵’买了之后,一年后连本金带利息都还给你的。”茶博士一字一句地读着《大顺民报》上的内容,让掌柜的差点没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

    “什么,还有利息?”

    茶博士叹了口气道:“是啊,我也怀疑自己看错了。但这就是真的,要是我有几十贯钱闲钱,我也去买了。这‘税劵’还限量购买,这是为何?”

    “为何?还不是怕那些有钱人都买光了!朝廷的便宜,谁不想占?”掌柜的不愧是商人,看问题的眼光狠辣独到,“这应该是徐阁老想出来的吧?”

    掌柜的这下可猜错了,如此有前瞻性的东西,除了陆承启这个“外来户”,这些“保守”的老头子们又怎么想得到?不是他们智力不够,而是他们根本不会去想这个问题,除非他们发了疯。他们想的永远是怎么在朝局上攫取到自己最大的利益,至于朝廷怎么样,百姓怎么样,都是放在后面的。国库没钱了,他们就只会简单粗暴地加税,而且是在最穷的农民身上加税。这些农户本来抵御天灾风险就大,再加上苛捐杂税,农户能不破产?

    农户一破产,自然就是土地兼并。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农户更是靠天吃饭了,一丝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没。要是遇到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农民没饭吃了,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啊!要是朝廷宽慈一点,从大户身上剪羊毛,照顾一下农户百姓,百姓又怎么会不拥戴朝廷?

    其实汉人百姓是最好管理的,只要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他们会兢兢业业地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分守己,从不惹事。但一旦饿肚子了,他们就会为了生存,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足以推翻一个腐朽的朝代。

    陆承启正是因为知道这个历史怪圈,所以他竭尽全力都要善待百姓,哪怕是得罪富绅大户也在所不惜。因为陆承启知道,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主体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辛勤劳作的农户。要是工业兴起来了,还要加上一个工人阶级。

    茶博士人生阅历少,也不懂什么朝中大事。掌柜的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好了。他心道:“还是有钱好啊,放在皇家银行还能涨利息,买‘税劵’也能涨利息。可惜我没有钱,不然现在何止这点积蓄?”

    正自哀自怨中,茶肆里又来了几位茶客。掌柜的推了他一把:“愣着做什么,去斟茶啊!对了,顺便读一读头条,这‘税劵’肯定很多人抢着买!”

    掌柜的预测很正确,有便宜谁不会占啊,在长安城最繁华的中心大街上,那间装潢得富贵大气的皇家银行差点没被挤破掉。这些都是腰缠万贯之辈,前来购买“税劵”的。而一些真正的“土豪”却不见踪迹,大约是认为“税劵”的利息太少,还限制购买,激不起他们的购买意愿吧!

    不过长安城中,这样的富绅不少,但相对没那么多家产的富绅也还是有的。他们大多是经营着商铺的掌柜,看中的就是“税劵”的蝇头小利。商人逐利,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们的眼光又是最毒辣的,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心中的小算盘一敲打就算出来了。

    皇家银行外面的队伍,已经将大街挤得水泄不通。京兆府衙门不得不派出捕快,监察司也派出监察士到这里维持秩序。

    而在一旁,一个贵公子打扮的年轻人,似乎游离在排队的人群之外,摇着折扇,兴致盎然地看着排队抢购“税劵”的长龙。

    “公子,这里人多眼杂,还是去个清静的地方吧?”

    御前侍卫长王彦宸扮作了一个家仆,在这个贵公子的耳边轻声说道。

    而一个管家打扮的监察司头子许景淳则说道:“公子,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那贵公子“啪”地一声收起了折扇,说道:“也罢,看了许久,该坐下来了。高镐,带路找间茶肆,喝几杯茶好了。找个有雅间的,知道吗?”

    高镐连声说道:“公子吩咐,敢不从命?”(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五章:新赐茶名

    这贵公子显然就是陆承启,他此次出宫常服走访,就是为了看看新政到底落实得如何。情况显然是很乐观的,在皇家银行外面站了好一会,便感受到“税劵”异常受欢迎。

    这都是因为这个年头百姓没有什么投资的概念,他们有了钱,就会存在家里,哪怕是铜钱上长满铜绿,他们都舍不得用。可大顺的经济在高速发展着,铜币也在贬值。你的钱虽然还是这么多,可买到的东西却少了。现在有了“税劵”,可以赚些利息,他们又何乐而不为?长安城的百姓家境也还算殷实,百十贯钱都拿得出来。便是当做输捐给了朝廷,哪又有什么打紧?有额外的回报,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

    其次,是因为大顺朝廷的信用还是不错的。但只是新皇登基以来,准确来说是小皇帝亲政以来,才有如此信誉。在元绶年间,每每天灾,都说有赈灾钱银,可没有多少钱发到灾民手中。也唯有新皇把百姓真正当人看,不仅狠狠整治了贪渎赈灾钱银的贪官,还补足给了灾民。自此起,黄河沿岸的百姓纷纷给陆承启立起了长生牌,试问有哪个帝王做到这个地步?

    单单是收揽民心这一条,陆承启就做到了极致。哪怕他有点用心不良,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统治以及江山的稳定,可他实实在在为民着想了,在百姓眼里这就是无上的功德,发自内心地为他立长生牌。更别说陆承启下旨永远削减农税,这可是对天底下的农户最大的恩惠了。不管大顺商业再怎么发展,底子里还是一个农业国,单单是农户便占了总人口的九成以上。所以农户过得怎么样,很大程度就代表了民意如何。

    陆承启一张减免农税的圣旨,就收了大部分农户的心。单凭这一个政策,只要稳住不犯什么大错,陆承启的皇位还是很稳固的。这也是陆承启敢频频发动新政的所在,用这时的话来说,就是《孟子·离娄上》上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换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是什么?陆承启认为,只要你为百姓着想,方法也用对了,百姓就会无条件地支持你。只要顺着民心行事,那江山自然稳如泰山,陆承启的皇位也就更稳固了。

    陆承启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涌来购买“税劵”,心中也是无限感慨。他们一行人在高镐的带领下,缓慢地远离了喧闹的大街。长安城百姓也是很有眼力的,见到陆承启一行都佩戴着朴刀,便知道非富即贵,皆纷纷让出一条道路。

    高镐带着陆承启穿街过巷,来到一条相对安谧的街道上。所谓大隐隐于市,这条街离主干道并不远,可就是闹中取静,算是长安城中比较难得的地方了。商铺也不算多,大多为一些茶肆,脚店。现在不是午时,没有做工回来的人在此用饭,才如此安静的。

    茶肆掌柜的在店里,一下子就注意到这群人了。好家伙,便是那些“家仆”穿着都是绫罗绸缎,这家公子到底是多有钱啊!

    眼光毒辣的他连忙招呼道:“客官,要吃茶吗?这边请,小店可是有上好的晚甘侯,还有刚刚新摘的的洞庭新血茶,如果不喜欢,还有永春佛手,顾渚紫笋,阳羡茶,瑞龙茶,日注茶,双井茶,谢源茶、雅安露芽、蒙顶茶、临江玉津,袁州金片,青凤髓,纳溪梅岭,巴东真香,龙芽,方山露芽,五果茶,普洱茶,鸠坑茶,瀑布岭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胡山茶,鹿苑茶,大昆茶,小昆茶,焙坑茶,细坑茶,径山茶,天台茶,天尊岩贡茶,西庵茶,石笕岭茶,雅山茶,鸟嘴茶,宝云茶,龙湫茗,月兔茶,花坞茶,仙人掌,紫阳茶,信阳茶,黄岭山茶,龙井茶,虎丘茶,洞庭山茶,灵山茶,沙坪茶,邛州茶,峨眉雪芽,卧龙山茶,修仁茶……每一壶都不贵,只要十个大钱。要是想读书看报,小店还有最新的报纸!”

    掌柜的如数家珍,摆明了想要招揽陆承启这个“贵客”。但瞥了一眼陆承启身后的“家仆”,他心中又有点发怵了:“这……该不会是江洋大盗吧?”他见过不少绿林好汉,都是这幅打扮。看起来没什么,如同贵公子一般。可偏生行事狠辣,动辄伤人。掌柜的就怕他们是这类人,声量都小了些。

    陆承启收起了折扇,饶有兴趣地说道:“我喝了这么多茶,却从未听过什么洞庭新血茶,倒是有趣。高镐,就这间了。”

    高镐会意,上前问道:“你们茶肆可有雅间?”

    掌柜的连连哈腰:“有的有的,客官这边请!”

    亲自带着陆承启上了楼,进入了雅间,本来这事乃是茶博士做的。奈何掌柜的怕茶博士笨手笨脚,怠慢了贵客,惹来了祸事,那他就惨了。

    进入雅间后,陆承启打量起这茶肆,发现这楼上安谧更甚一筹,采光通风都是不错的,更为难得的是,这茶肆的窗外还有一个小小的水池,平添了一丝雅意。而御前侍卫长王彦宸、贴身小太监高镐都只能呆在下面,毕竟他们的地位够不着知道一些隐秘之事。

    这时,茶博士提着一壶“洞庭新血茶”上来了,为陆承启和许景淳各倒了一杯后,正待离去,陆承启叫住了他:“且慢,我还不知道这茶为何叫新血茶啊?”

    茶博士笑着说道:“两位客官有所不知,这新血茶又叫洞庭茶,当地人唤作‘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至于‘新血茶’的叫法,也是前朝兴起的。估摸是见茶农采茶辛苦,所以叫‘心血茶’吧,后来传得偏了,所以也叫‘新血茶’了。要知道这茶,可是前朝贡茶来的,可惜朝廷不喜欢这茶。要我说啊,这茶才是上品,皇上没喝到,真是可惜了……”

    陆承启笑而不语,端起茶杯,细细评了一番,只觉滋味鲜醇、回味甘厚,心中生奇:“我怎么好像喝过一样?”

    心念一动,掀开茶壶一看那茶叶,只见这茶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形,茸毛遍布全身,色泽银绿隐翠,毫风毕露。陆承启不经脱口而出:“这不是碧螺春吗!”

    茶博士已经要下去了,听了这话,愣了一下,赞道:“客官取得好名字,这茶确实形如田螺,又是春日采摘。”

    此话一出,陆承启就有点赧然了,原来这时候还没有“碧螺春”的叫法。不过也好,叫碧螺春更形象些,好过什么“新血茶”……

    陆承启说不知道的是,洞庭碧螺春的产地不是洞庭湖,而是太湖洞庭山。他到现在还以为洞庭湖是碧螺春的产地,哪里想得到洞庭湖和太湖,还差得远哩!而“碧螺春”的叫法,在正史上可要追溯到清代康熙在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要是陆承启知道抢了康熙的饭碗,他可是一点都没有负罪感的,嘿,这时代可是对应着北宋,康熙小麻子还不知道在哪个娘胎里呢!(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宣传造势

    陆承启一不小心,就为这“碧螺春”正名了。茶博士不在意,反正怎么叫还不是茶?但一旁的许景淳不这么想,待得茶博士离去带上门后,他才小心翼翼地询问道:“陛下觉得这茶好?”

    陆承启瞥了他一眼,似乎洞察了他的心思,说道:“不要叫我陛下,这里不是皇宫!你还是想一想你的本职工作怎么做好,不要想这些拍我马屁的东西。”

    许景淳被道破小心思,一脸哂笑,心道:“我这不是想讨好你吗,进贡些茶叶怎么了,合情合理,这小皇帝怎么这么不近人情?”

    他是不知道陆承启有多么厌恶拍马屁,他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说真的,他并不比朝中的大臣聪明,甚至连平均水准都达不到。只是他比朝中的大臣多了千年的见识罢了,也知道这些大臣的劣根性在哪,对症下药,才能刺激到这些大臣,纠正了历史的轨道。

    见许景淳低下了头,陆承启就知道自己说中了,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我交代你的事情,吩咐下去了没有?”

    许景淳连忙说道:“已经办妥,请公子放心!”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乡间农户,不知朝廷政策,我是怕他们吃了亏,才让监察司出动宣传的。唉,那些农户生活太苦了,要是有个病痛,就得家破人亡。这样下去,这是亡国灭朝祸根呐!那些民间‘钱引铺’和那些‘钱民’,也忒不是东西。要不是囊中羞涩,急需钱银应急,谁会去借高利贷?他们心真黑,利息动辄翻倍,甚至三倍。没钱还,田地、房屋,甚至连子女浑家都没了。这是在造孽,人神共愤!”

    许景淳也是穷苦出身,对这话有着切身的体会,哽咽道:“公子放心,监察司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陆承启叹息道:“特别是那些封闭的村落,更是要走访到位。这些农户淳朴,不谙朝政,那些黑心的‘钱民’就专门坑这种人。嘿嘿,你不知道,今天一大早,京兆府尹黄玮颐就来向我禀告,长安城里的张家,居然敢打砸衙门,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这件事监察司也得到消息了,公子知道这张家的来历吗?”许景淳附和道,同时也在提醒陆承启这事出有因。

    陆承启冷笑道:“我怎么不知道?‘大桶金’张家,长安城里最有钱的‘钱民’,真的以为自己富可敌国,可以跟朝廷做对了?真的是胆大啊!不仅是张家,还有个贩布起家的陈家,卖油起家的雷家,都是一路货色。先前长安不是发了桩命案吗,陈家老头子去讨债,被自己的‘行钱’杀了。这‘行钱’借了陈家五百贯钱放贷,本赚利,利滚利,发了财,当了‘甲首’,开了货栈,存布几千匹,但想做“老赖”,于是直接干掉陈家老头子。这门行当,藏污匿垢,又无监管,危害甚巨。本想着直接取缔算了,但顾虑会出乱子,才如此行事。”

    “公子宅心仁厚,小的佩服!”许景淳是“狗改不了****”,又拍起了马屁。直到醒悟过来后,才发现止不住口了,连忙转移话题道:“那公子准备怎么处置张家?”

    陆承启瞥了他一眼,自斟自饮了一杯热茶,才缓缓地说道:“依律处置便是,你可知打砸衙门是什么罪名吗?”

    “小的不知……”许景淳很光棍,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陆承启冷笑道:“视情节而定,重者抄家流放,轻者收押在狱三年。”

    许景淳有点吃惊:“那公子的意思是?”

    陆承启敲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着利弊,良久才说道:“黄玮颐说了,此事若处理过重,恐怕生出乱子。这些‘钱民’大多养着凶奴,闹腾起来也是不好处置的。但是过轻了,又起不到震慑效果。我便跟黄玮颐说了,你罚张家交出十万贯钱,张家男丁都下狱三年。要想免了牢狱之灾,须得交一半家产。”

    许景淳愣住了,这些人算是钻进钱眼里面去的,要他一半家产,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不过转念一想,小皇帝确实是法外开恩了。像这等恶劣影响的事件,没有直接抄家流放都是轻的,能保得住另外一半家产,已经是意外之喜了。要是忍得住,认罚十万贯钱,坐个三年牢,也是可行的。

    “公子高明!要是照小的做法,那是直接抄家算了。这等人渣,小的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欺男霸女之辈,所犯罪行,罄竹难书!”许景淳到底是穷苦出身,又在边军呆过,身上的正义感还算足的,哪怕是监察司这么阴森森的情报机构,也没有将他的人性泯灭,颇为难得。这也是陆承启为何信任他的原因,因为他还有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是换了乐荃上台,那简直是另一个纪纲,什么屈打成招,陷害忠良全都做得出来!

    陆承启摇了摇头,说道:“做事不能头脑发热,图一时爽快。这些人到底是有些实力的,万一逼他们造反了,更是费事。你懂得什么叫细火慢炖吗?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细火慢炖,把这些‘钱引铺’也好,‘钱民’也罢,统统给取缔掉。现在只是很轻微的抢他们生意,要是到了时机,就要限制不能拿活人抵押;到了最后,超过这么多利息的,直接捉拿。到那时候,谁还敢放高利贷?”

    许景淳不懂这个,但他有这个担忧:“公子,万一他们察觉到了,要造反怎么办?”

    陆承启愣了愣,然后说道:“造反?也不看看自己的名声,百姓会跟他们一起造反吗?禁军又不是吃素的,正好拉出去练练。不过,最好还是稳着点来,让他们先麻痹大意了,再缓缓图之。税劵不是我的根本目标,开发江南才是。现在趁江南的政策还没有出来前,先把这些老鼠蟑螂清除了,免得他们坏了我的大事。”

    许景淳默默地喝了一口茶,突然开口说道:“公子可知,近来辽国怎么样了吗?”

    陆承启微微一出神,他知道辽国暂时无力南攻,现在更多精力是放在发展经济上,一时间疏忽了这个劲敌。听许景淳提起后,降低了声音:“辽国发生什么大事了?”

    “据辽国的暗探回报,萧虚烈把女真赶回了白山之中。而造反的皇太叔被逼得走投无路,自杀了。现在尚没有女真族的暗探回报,也不知真假。此事在辽国内,也只是少数人知情。”许景淳也降低了声音,知道这是军国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陆承启听了,良久才说道:“耶律洪基比我想象中要能干一些,这么快就平定内乱外患了。我们给辽国的麻烦,恐怕到了尽头。接下来辽国一旦稳固了国事,肯定着手南侵一事了。你要时时关注边境动静,一旦有风吹草动,都要上报给我!”

    许景淳低声说道:“小的遵命!”(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七章:三只蚊子一碟菜

    陆承启下达了旨意后,自顾自地品味起这“碧螺春”来。说是品味,倒不如说是在发呆。

    良久,陆承启才问道:“女真族真的被打回白山黑水了?”

    “不仅被打回白山黑水,便是掳掠来的汉人和契丹人,很多都被抢回去了。更别说占领的土地,一并还了回去,甚至还把原先的丢了……”许景淳不知道是幸灾乐祸,还是嘲讽女真人的战斗力,有点不屑地说道。不过这种意味藏得很深,毕竟女真人是小皇帝主动招揽的对象。但他也知道,这种是有条件的援助,女真人也未必会领情,毕竟帮忙制衡了辽国这么多军队。要是哪一天女真人强大了,说不定连大顺也想碰一碰。

    陆承启听得出他话里的话,也不在意。他本来就没安好心,就是故意要挑起女真和契丹的矛盾来,好为大顺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只是他没想到,这历史改变了之后,萧虚烈和萧峰居然这么猛,连勇猛著称的女真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你说女真人为何会败得这么惨?”陆承启有点想不明白,女真人不是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的么?

    知道眼前的小皇帝并不是行伍出身,对于打仗乃是一知半解,许景淳解释道:“契丹在黄龙府和越里吉两地屯兵逾二十万,两相夹击完颜部。完颜部虽为女真最大部族,可哪里吃得消二十万的契丹军队?那可全是契丹的精锐,里面没有什么汉人、奚人,全都是契丹人。女真人仅有那区区几万人,便是再悍勇又能如何?”

    陆承启明白了,什么“满万则无敌”原来只是迫于人口压力,才喊出来的口号。诚然女真比契丹人悍勇些,那又如何?你只有几万人,可契丹人有几十万,怎么打得过?想来正史上女真能灭掉契丹,也是融合了许多契丹人才做到的吧?

    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没有民族和国家的观念吧,他们到哪里不是放牧?被掳去的汉人不也是这般,繁衍了几代之后,很多都当辽国是自己的国家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难道现在就要去“解放”辽国么?陆承启掂量了一下大顺的实力,觉得不太现实。“要想提升吸引力,还是要先发展。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要全面超过辽国。嘿嘿,到那时,辽国还不是随我捏圆捏扁?”

    见小皇帝又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中,许景淳也不敢打搅他,只能拘束地一杯杯喝着茶,一壶碧螺春,差不多都倒进他的肚子里了。

    等陆承启回过神来,一大壶茶都见底了,皱眉道:“真是牛嚼牡丹,猪八戒吃人参果!”

    许景淳听懂了前面那个“牛嚼牡丹”,可后面的“猪八戒吃人参果”是什么典故?他又不敢问,连忙说道:“公子,要不再点一壶茶?”

    “罢了罢了,买些碧螺春就回去罢,天色也不早了……”

    许景淳哪里敢懈怠,抢先为陆承启开了门,付了茶钱。然后一路把这尊神送到皇宫,才算松了一口气。

    滇黔山区的小路中,一条长长的行军队伍在前进着。

    这伙禁军已经不是在东平府那批,而是花费了月余时间换的一批,自长安而来。他们要开赴滇黔,剿灭那里的悍匪。有道是穷山恶水出刁民,滇黔此时与中原的连通道路太少了,近乎荒蛮。

    “啪!!!”的一声响,却没有任何人回过头来张望,因为此事都见怪不怪了。

    “……直娘贼,本将还没见过这么大的蚊子,真是见了鬼!”

    卢胖子狠狠地拍了一掌,胖胖的掌心中有一只巨大的山蚊,差点把他整个手掌都覆盖了。“大夫,大夫!”

    随军大夫连忙跑了上来,说道:“指挥使有什么吩咐?”

    “直娘贼,你不是说你家传的驱蚊方法很管用吗,怎么还是这么多蚊子?你这算是谎报军情,按律当斩!”卢尘洹只觉得大腿又痒了起来,这些山蚊,有一丝空隙都会钻进去狠狠叮上一口。而且蚊子叮了人之后,鼓起一个个大包,又痒又麻。虽不至于要了人命,可禁不住烦人呐!

    那随军大夫连忙讨饶道:“指挥使饶命,小的哪敢说谎。只是不知这里的山蚊为何不惧艾草,要是搁着其他蚊子,早死了一地了……”

    “本将不想听那些有的没的,只想问你,你到底能不能驱蚊?要是不能,趁早给本将滚蛋,换个人来!”卢胖子是真的被折磨得削瘦了一大圈,吃的水土又不服,这几日一直在拉稀,就是一身勇力也去了三四停了。

    那随军大夫一咬牙,说道:“指挥使,小的还有一方,是自己琢磨的,不知道管不管用……”

    卢胖子哪里还顾得上管不管用,他都快被叮得浑身是包了,不耐烦地说道:“别管那么多,你且弄些来试试!”

    那随军大夫从怀中掏出一个药包来,有点不舍地说道:“指挥使,这是用艾叶、紫苏、丁香、薄荷、白芷、陈皮、菖蒲、藿香制成的驱蚊包,刚刚才包好……”

    卢胖子拿过来,闻了一闻,一股异香透了出来,皱了皱眉:“这东西管用?”

    “小的不清楚,应当管用吧?”

    卢胖子也死马当作活马医了:“罢了,顶着先,要是管用,你再做多一些。弟兄们都被咬的不轻,这蚊子都可以成精了!”话还没说完,他又眼疾手快,猛地在空中一抓,摊开手掌一看,又是一只吸饱了血的硕大山蚊,也不知道是人血还是马血,反正肚子鼓胀胀的。使劲地揉搓了一下,把这蚊子尸体混成了一团泥垢,然后“呸!”了一声,把这团泥垢弹飞了。

    “指挥使,不是小的不愿意做,可这……这药材不够一人一个啊!”

    卢尘洹直皱眉:“那一伙一个呢?”一伙为十人,卢胖子以为都很勉强了。

    “要是一都一个(一都为百人),就差不多了……不过驻营的时候,烧着艾草,便能驱蚊了……”随军大夫小心翼翼地说道。

    “……”

    卢胖子一阵沉默,良久才说道:“罢了,罢了……走快些,今日要是到不了矩州,就别想扎营!”(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

    有了压力才有动力,在卢胖子的高压下,禁军加快了脚步,总算在入夜前赶到了矩州城外。

    矩州在夔州路境内,若是在后世,这地方可是鼎鼎有名的贵阳。至于矩州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个流传甚远的典故。大顺初年,居住在矩州一带的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大顺朝廷。普贵操着一口南方话向太祖报告自己来自矩州,因土语“矩”、“贵”同音,皇帝没听明白,便在《赐普贵敕》中写下了:“予以义正邦,华夏、蛮貊罔不率服,惟尔贵州,远在要荒。先王之制,要服者来贡,荒服者来享。不贡,有征伐之兵、攻讨之典。……”

    “要荒”是这时百姓对王畿以外极远之地的称呼,太祖以“惟尔贵州,远在要荒”来形容矩州的遥远,足见对这一地区并非一无所知。事实上,普贵归附之前,大顺朝的军队已经深入到过播州.在那里打了胜仗。一些将领还曾建议借助当时的得胜局势,对矩州用兵,以惩治其不朝贡之罪。只是由于太祖一心想以“文德”收买人心,不愿使用武力征服手段,才避免了爆发战事。

    久而久之,这矩州也就有两个名字了,一个是矩州,一个贵州。而普贵并不是第一个与大顺朝打交道的矩州首领。前朝崩坏之时,居于矩州西北一带的乌蛮首领主色占领矩州,改名黑羊箐。主色的儿子若藏曾于顺太祖乾德五年向朝廷纳贡,并得到顺太祖的嘉奖,被授予归德司戈职。顺太祖既然已经给普贵的父亲封过官,应该不会因方言问题将矩州和贵州搞错的。

    身为大顺皇朝的皇帝,太早对夔州路内有贵州这个建置是应该知道的。但他在接受普贵归附之后,竟有意将矩州称之为贵州,只能说明在太祖的心目中,矩州这个地区有着较重的份量,脑子里已有了为之更名的想法。而矩、贵的土语发音既然相近,因应其音更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当然,这也是后人的猜测,至于太祖是怎么想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卢胖子只知道,穷山恶水出刁民,矩州这个地方,为群山包裹,农产不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