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古代做皇帝1-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离《大顺民报》发布十品官制的消息,已然过去了三日。现在的《大顺民报》,早已更新了两期了。这不,刘琦看见除了《大顺民报》、《商报》之外,其余四个报馆的报纸,都是在声讨新政。刘琦不傻,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新政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宫里的那位小皇帝,居然想彻底铲除门荫和纳栗的门路,还美曰其名为甚么十品官,这不就是胥吏嘛!便是做了这捞子十品官,又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寒窗苦读十余年,为的不就是一朝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吗!若是做了这十品官,莫说衣锦还乡了,便是衣锦夜行,都嫌丢人!

    “不行,我要去击登闻鼓,我要面圣,这十品官制,决不可推行下去!”刘琦自认为代表了正义,竟萌生了如此念头。听了这话,刘春可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公子,你疯了?今日又不是圣上开例朝之日,你去敲登闻鼓,有谁理你?怕是城防司会把你捉起来,关在天牢几日。前不久还听闻,便是天牢重犯,都差点被人刺杀了。老爷叫我照顾你,要是公子你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怎么向老爷交代啊……”

    刘琦也是一时头脑发热,听了刘春这话,倒是冷静下来了:“没错,明日方是例朝,明日再去也不迟。恐怕天下士子,大多存了和我一样的心思罢?”

    刘春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公子,我们现在要去哪?”

    刘琦没好气地说道:“能去哪,自是回家去。对了,顺便去和丰楼弄些酒菜,迎客楼的我吃腻了……看什么看啊,快走啊,我还没吃饱!”

    见到刘春望回头的奇怪神情,刘琦恨不得一脚把他踹下马车去。刘春不敢再多嘴了,连忙挥动手中马鞭,催动马车往和丰楼方向而去。

    长安城北郊五里处,韩凤儿一个人默默地回到了家中。

    “凤儿,你怎么一个人回来了,世侄呢?”甫一进屋,就见到韩母坐在正堂前摆弄着刺绣。韩母见了她,往后面看去,却没发现刘琦的身影,不由地这般问道。而韩成义在院子里诵读经书,分神一看,对着韩凤儿会心一笑,心道:“我就知道,那个姓刘的书生,配不上我姊姊!”

    韩凤儿明显不懂撒谎,慌乱地说道:“刘公子,他……他回去了……”

    韩母停下手中的活计,招了招手,让韩凤儿到她身旁坐下,握住她略显粗糙的手,心疼地说道:“傻丫头,娘亲也是过来人,怎么会不知道你的心思?你不喜欢刘琦,娘亲看得出来。可你要为自己打算啊,你算算看,你今年都十九了,明年就二十了。这男子二十及冠,女子二十,那便是老姑娘了,我的傻丫头啊……”

    韩凤儿低着头,说道:“娘,我知道。可成义他不成器,我做姊姊的,又怎么放心得下……”

    “诶,姊姊,是你自己不肯嫁人,可别扯到我身上来啊!”

    从院子里传来韩成义戏谑的声音,韩凤儿没好气地大声说道:“你这是在看书呢,还是要拆你姊的台?”

    韩成义生平最怕这个姊姊,见韩凤儿发火了,也就不敢吱声了。

    韩母笑道:“凤儿啊,你是不是心里头有人了?是哪家儿郎,娘亲给你说道说道去?”

    韩凤儿听了,惊愕地望着韩母,连声否认道:“娘,你说啥啊,我哪里有什么……”

    “好了好了,此间就咱娘仨,有甚么话说不得的?你是我生的,虽然同你师父去了几年,可你的心事,娘都明白。说吧,到底是哪家好儿郎,好让娘给你过过眼?”韩母笑道。

    韩凤儿垂下了头,小声说道:“娘,你别问了。就算孩儿心里真的有他,可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啊……”想到陆承启是一国之君,又怎么会看得起自己这样一个江湖儿女出身的野丫头?韩凤儿想到这,又是一阵阵心酸。

    “难道他比刘家还要高门第不成?”韩母惊讶地说道。她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妇道人家,便是二品大员,她也见过。难道韩凤儿看上的,居然是这等高官子弟不成?

    “不仅门第高,连发妻都有了呢!”

    院中又传来韩成义的声音,韩凤儿气得丹凤眼倒竖了起来:“韩成义,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对吧?皮又痒了?”

    韩成义连忙说道:“娘,救我,姊姊又要打我了。我这不是关心她终身大事嘛,怎么好心遭雷劈啊!”

    韩母苦笑道:“好了,凤儿,义儿也是为你着想啊!不过话说回来,你中意的那人,究竟是甚么人,怎么连家室都有了?你爹爹好歹也是圣上恩赐的武烈侯,每月都有着俸禄的。你作为韩家长女,怎么能嫁给人家做妾?”

    “娘,你还不是要把我塞给那刘公子吗?他不一样也是娶了妻室……”韩凤儿不满地说道。

    “还顶嘴了?”韩母有些不满了。

    韩凤儿见母亲有些怒了,连忙说道:“娘,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唉,若娘还问此事,凤儿就搬去福利院长住了……”

    韩母知道这女儿性子倔,再逼问的话,恐怕这事她还真做得出。“算了,你的终身大事,你自己看着办吧。娘亲啊,是说不动你咯……”韩母幽幽叹息道,“人老了,儿女又不听话,唉……”

    韩凤儿听了,吓得跪倒在地:“娘,女儿不是这个意思……”

    “好了,傻丫头,既然你看中了此人,就同他商量好吧。到时候,带给娘亲见见便是了……”韩母抚摸着韩凤儿的头发,然后把她扶了起来,柔声说道。

    “娘……”韩凤儿顺势把头埋入韩母怀中,一如孩提时的模样。韩母一边摸着她的秀发,一边两眼出神道:“再过一月,便是你爹爹的祭日了,舒州甚远,成义要准备秋闱,娘有年迈,到时你一个人去拜祭吧。你武功好,娘亲放心得下……”

    韩凤儿听了,在韩母怀中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九章:暗中保护

    韩凤儿走在回长安城的路上,若是以她的脚力,平日里不需要一刻钟便能回到福利院之中。可今日的韩凤儿心事重重,脚步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正值午后,官道上行人不多。两条驰道,则搭设在官道旁边,一辆与寻常马车截然不同的长车厢马车,在两匹马的牵引下,飞驰而来。因为有着驰道,不虞马匹会自动跑歪。只是这速度,比行走的快一些罢了,远远比不上寻常马车。若是单匹马拉的话,速度却要快上许多,只是载客量又减少了。

    韩凤儿知道这奇异的铁轨和马车,都是那个身处皇宫中的人发明的。爱屋及乌之下,韩凤儿暂时抛却了心事,驻足观看了起来。直到那有轨马车远去,韩凤儿的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个年轻单薄的身影。

    “韩凤儿啊韩凤儿,你不是要嫁给一个英雄的吗,怎么一个小皇帝,就把你迷得神魂颠倒了?”韩凤儿在心中直骂自己不争气,可她知道,陆承启的身影,那惊愕的眼神,和若有所思的表情,都一一印在她的脑海中,恐怕这辈子都抹不去了。

    韩凤儿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还没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后面传来隆隆的马蹄声,和甲胄的摩擦声,竟似乎有军队行过一样。

    到底是习武之人,哪怕分心之下,韩凤儿都第一时间回过神来。一扭身,便快速地闪躲到官道旁,回头一看,一队禁军正执锐披坚,沿着官道朝长安城的方向走来。

    官道上的农户、出游的百姓,见了军队走来,连忙让出道路来。有些甚至都躲得远远的,都退到官道旁的田垄里去了。一些孩童,则躲在大人们的后面,好奇地望着这气势如虹的禁军。这禁军约有三千多人,两两而行,行伍序列排得老长。

    韩凤儿心中起疑:“没听说有甚么战事啊,这些禁军怎么会往长安去了?难道是叛军不成?”

    这个念头,又是一闪而过。这队禁军衣甲鲜明,身强体壮,一看就知道是精锐。最能解惑的,便是那中军里的那面龙旗了。韩凤儿记得,自从小皇帝亲政之后,这面龙旗就一直挂在宣德楼上,久而久之,莫说长安城的百姓,通过《大顺民报》的刊印,这龙旗已然深入大顺百姓的心中。若是叛军,怎么可能高举象征着大顺的龙旗?

    韩凤儿不放心,一路尾随着这队禁军进入了长安城。发现这队禁军分成两部分,一半充入长安城守卫,一半则去到皇宫外的宣德门下,面朝外围列着行队。因靠近皇宫,韩凤儿不好逗留过久,不然会被当成敌国探子捉起来的。听闻前不久,监察司就用这样的方法,抓了不少契丹、高丽和倭国的探子。这些探子后来怎么样了,没人知道。

    韩凤儿带着疑惑,回到了福利院之中。还没踏入福利院,便听到院中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刚走入福利院,转过一个小花园,身后便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韩姊姊,怎么今日回去这么久?”

    韩凤儿一惊,回头一看,低声说道:“娘娘,我……”

    周芷若从花园的凉亭里走出来,笑道:“想必是家里有什么事吧?若是家里有事需要处理的话,你也不用天天都来福利院的。便是我不过来,遣几个侍御,遣几个红霞帔(侍御、红霞帔皆为宫女称呼,此乃初入官时,女子的名号)过来便是了。再加上诸葛先生等,照料一下这些孩子应当不成问题。”

    韩凤儿听了,踌躇半天才说道:“娘娘,凤儿家里确实有些事,需要走开几日。一个月后,便是我爹爹的祭日。他老人家的陵墓,在舒州老家之中。凤儿此去,恐怕须得月余方回……”

    周芷若拉着她的手,柔声说道:“身为人女,当为双亲尽孝。我大顺以孝悌治国,哪能把韩姊姊你拴在此处?你且宽心去,此处一切有我在。”

    “娘娘放心,凤儿拜祭完爹爹后,定当日夜兼程,赶回长安……”韩凤儿有些感动,这样的皇后,实在太体贴人了。同时心中不免又是一酸,到底是那人的正室发妻,当朝皇后,果然母仪天下,心胸宽广。也只有书香门第,才培养得出这等女子来。如此一想,韩凤儿不免又多了几分自卑。

    “不忙,不忙,韩姊姊且慢些来。福利院此时早已井然有序,切莫挂心。等等,你的老家是哪里?”说到这,周芷若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韩凤儿脱口而出道:“在舒州,怎么了,娘娘?”

    周芷若虽然掌管了天下所有的皇庄,可女人嘛,天生对地理就有些迷糊,再加上她可是从来没有出过京兆府的,对于大顺各个州府,也多半的听闻过而已。

    “舒州是在哪个路府里?”

    “回娘娘,舒州在淮南西路。”韩凤儿虽然不明白周芷若想说些什么,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答道。

    周芷若继续问道:“韩姊姊,你的武功这么高,想必也去过很多地方。这淮南西路,和夔州路相隔远不远啊?”

    “回娘娘,淮南西路和夔州路,尚且隔着荆湖北路。便是最远处,想来也不过两千余里。”

    “那舒州和夔州,又相隔多远呢?”

    韩凤儿老老实实地说道:“约有两千里水路。”

    周芷若有些吃惊:“这么远啊?”

    韩凤儿笑道:“娘娘有所不知,虽然舒州与夔州相隔有两千余里。可若是自水路而行,需耗时月余既可。若是水陆兼程,则半月可达。而从夔州到舒州,更是无需三日便到。皆因夔州在长江上游,舒州在长江下游。逆流而上,需纤夫拉船,总是要多花费些时日的。”

    “原来如此!”周芷若恍然大悟,又是有些震惊地说道,“原来水路这么便利,怪不得陛下力排众议,非得开凿运河不可。”

    这有关国家大事,韩凤儿也不敢随意插嘴。无意中听了陆承启要开凿运河的消息,她更是佩服不已。

    “韩姊姊,我有件事想要拜托你。”周芷若郑重地说道。

    韩凤儿一愣,说道:“娘娘但说无妨,凤儿自当竭力办到。”

    “我要韩姊姊,帮我暗中保护一个人。”周芷若诚恳地看着韩凤儿,等着她点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钦差不好做

    韩凤儿一愣:“保护谁?”

    周芷若悄声说道:“状元苏轼。”

    韩凤儿一惊,说道:“是那个精善诗词歌赋的大才子苏子瞻?他不是在刑部吗,我如何去保护他?”

    周芷若叹息了一声,从小花园的拱门看去,还能隐隐看见跟着诸葛楠在念书的孩童:“此事说来,也和福利院有关……”当即,周芷若便把发现拐卖孩童一事说了,韩凤儿异常闺怒:“天底下竟有如此恶人!”

    “陛下也很是震怒,便派出状元苏轼做钦差,暗中调查此事。奈何此事不知如何被人察觉了,苏子瞻在梓州路竟遭到暗杀!陛下得知后,更是龙颜大怒。这些人贩子,居然丧心病狂到这等地步,连朝廷钦差都敢加害。虽然陛下已让当地监察司暗中保护,可我还是不放心。恰好你要回舒州,那便沿路保护吧。你武功高强,或许还能从中发现什么线索,帮助苏子瞻破案。韩姊姊,为了那些可怜的孩童,就请你帮帮我!”周芷若对着韩凤儿施了一礼,吓得韩凤儿手足无措,连忙把周芷若托起。

    “娘娘,行侠仗义,本就是习武之人要做的事,娘娘这般,可折杀凤儿了。”

    周芷若一喜:“韩姊姊这是答应了?”

    韩凤儿郑重地点了点头,无论是为了陆承启,还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童。行走江湖之时,韩凤儿也知道这些人贩子的可恶之处。每每拐到孩童后,男的便是卖入高门府第之中做家仆,女的则以姿色而分,姿色好的,卖入青楼;姿色稍差的,卖入高官府邸中做婢女;姿色不行的,则卖给穷乡僻野,做童养媳……

    原先这些孩童,可以在父母脚下承欢,哪怕穷点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而被人贩子这一拐卖,父母伤心,牵肠挂肚,孩童更是遭罪。这等惨绝人寰之事,正义感极高的韩凤儿哪能容忍得了!

    “太好了,韩姊姊,这是我的令牌,单凭这个,你可以调动大顺境内所有皇庄的资金;也可以号令当地县令,知府。这里是些钱银,你在路上要用得着……”看着周芷若一件件地把随身携带的东西扔给自己,韩凤儿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娘娘使不得,这些都……都太珍贵了,路费我有。暗中保护苏轼,我韩凤儿的武功也能办到,何须令牌?”韩凤儿一边说,一边把这些东西推回给周芷若。

    周芷若笑道:“拿着吧,我掌管着皇庄,皇庄便是为了陛下而存在的。陛下要做的事,就是我要做的事。既然请动了韩姊姊,又怎能不付报酬呢?难道韩姊姊,还有别的要求不成?”

    面对周芷若的“循循善诱”,韩凤儿无声地“屈服”了。见韩凤儿不再拒绝,周芷若露出一个迷人的微笑……

    夔州路,夔州城,一间客栈中。

    秦明正在向苏轼抱怨道:“苏大才子,你都看报纸看了两天了,什么时候去查案啊?先前好不容易拿到手的线索又断掉了,你不急吗?”

    苏轼眼睛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报纸,随口答道:“我作为钦差都不急,你急什么?”

    秦明要疯了:“你破不了案,我们十几个人就要一直陪着你。训练搞不了,他们是学员还好。而我是教习,回到皇家军校后,我这个教习还不如一个学员,想想都够窝囊的!要是被狄副校长把我给撤职成学员,我还得回边军去。你说我急不急?”

    “你急便去破案啊,跟我在这里耗着,确实没什么进展的。”苏轼无所谓地说道。

    秦明就奇了怪了:“诶,我说,苏大才子,难道陛下没给你时限吗,怎么我看你像是来游山玩水的?”

    苏轼放下手上的报纸,盯着秦明说道:“我有游山玩水吗?”

    “怎么没有了,你昨日还在写诗!这不就是你们文人最喜欢做的事吗,甚么游记、诗词的。”秦明毫不留情地揭了苏轼的底,半分情面都不给。

    苏轼一愣,才想起昨日写下的一首诗:“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挂冠及未耄,当获一时闲。汝亦拙进取,才高命坚顽。譬如万斛舟,行此九折湾。”此诗乃是有感而发,应当是写给天下士子的。为何苏轼突然诗兴大发了?皆因他刚刚看到两日前的《大顺民报》,惊闻陆承启要推行新政。小皇帝雄心壮志,苏轼是明白的,可改革官制这么大的事,居然说来就来,岂不是要让天下士子都纷纷抗言?

    念及此处,苏轼才有感而发。他不是在规劝陆承启,而是在规劝天下士子,还未至耄耋,就须得勤奋进。便是十品官又如何,不一样是为百姓做事,一样领着朝廷俸禄?

    最后那句,看似在写夔州的水路与船只,其实是在说,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做了十品官,不过是其中一个不如意的罢了。但很明显,苏轼也是在发牢骚,小皇帝这么莽撞,要是弄出些什么动荡朝局的事情来,如何收场?

    秦明哪里明白苏轼的心思,还道他不把心思放在查案上,一心游山玩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苏轼叹了一声,“秦大郎,你看着吧,明日例朝便是风雨欲来之时……”

    “啥?不是我说,苏大才子,你怎么在夔州,还惦记着朝廷里的事呢?你又怎么知道,明日例朝有风雨呢?”秦明很是不解,他恨不得不苏轼拖起来,让他去查案。

    苏轼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圣上创立报纸,便是如此用意,秦大郎不明白吗?”

    “就算你说得有道理,可这跟查案有什么关系?”秦明还是不理解。

    苏轼叹息一声,说道:“你还不明白啊?一路上这么多想置我们于死地的刺客,又怎么会准确得知我们的行踪?唉,陛下也是的,知道这钦差不好做,还不派个能帮忙的人给我……”

    “什么,难道我是在帮倒忙不成?那次客栈着火,不是我们拼死相救,你能逃出来?这个月,要不是我的学员为你挡刀,又怎么会现在都躺在床上?你这酸秀才,到头来全是我们不是了?”秦明恼怒了。

    苏轼连声赔不是道:“秦大郎,我可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们虽然可以保护我,却不能跟我探讨案情。我现在已经知道,是哪些人在从中作乱了。”

    秦明余怒未消,大声地说道:“你说,是谁?”

    苏轼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道:“真相全在里面。”(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抽丝剥茧

    “什么?!”秦明那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明白苏轼在说些什么,“报纸里面有真相?我的苏大才子啊,你就别逗我玩了!”

    苏轼不知道怎么跟他说明,只好循循善诱道:“秦大郎,你知道我为什么夔州逗留这么久?”

    秦明立时答道:“这个我知道,你不就为了去那些勾栏瓦肆看戏喝茶,去乡绅府邸登门拜访,去游山玩水写你的诗词吗?”

    秦明这话,让苏轼无从辩驳。确实,逗留了夔州城近两月以来,他都是在重复着这几件事。但苏轼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我去勾栏瓦肆,是因为那里走南闯北的人多,能探听出不少消息;我去乡绅府邸,是为了得知他们家中的家仆,有没有是贩卖而来的;我去乡间,不是去游山玩水,是……”

    “我知道,是去问农户话,对吧?”秦明插嘴说道,他一直跟着苏轼,哪里不知道这大才子的行踪?“那苏大才子从这些人的嘴里,又得到了什么线索呢?”

    苏轼被秦明问得哑口无言,良久才说道:“起码我知道了被拐的孩童,到底去了何方。”

    “这些我早就同你说过了啊,童男的便是卖入高门府第之中做家仆,童女姿色好的,卖入青楼;姿色稍差的,卖入高官府邸中做婢女;姿色不行的,则卖给穷乡僻野,做童养媳……这些孩童都已然画押签了卖身契,你便是知道了下落,又能如何?”秦明毫不留情,继续诘问道。

    苏轼摇了摇头,苦笑道:“秦大郎,你真的没有动过脑子想吗?什么人三番五次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又有通天般的手段,拐卖这么多孩童?这些孩童可是来自夔州路、梓州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这么多路府,再把这些孩童带到大顺其余州府之中,卖与下家,寻常人哪里有这等本事?再者,能如此行事多年,却一直未被发现。若不是监察司察觉到异常,或许还发觉他们在如此作恶!”

    秦明一愣,他一直不敢相信的事情,还是被苏轼道破了:“苏大才子,你是怀疑朝中有人……”

    苏轼叹息了一声,说道:“我现在也是在怀疑之中,不敢确认。这事耸人听闻,轻易说出去,谁敢相信?”

    “确实难以想象!”秦明也是心境不稳,“谁能相信,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竟然会做出这等丑恶之事来?”

    苏轼沉吟了一番,说道:“现在我也只是怀疑,没有确凿的证据。”

    “还需要甚么证据!我们出京有谁知道?而上一次客栈着火,这一次刺客暗杀,难道都是巧合不成?好在他们只想着刺杀,没有用上毒杀这条计策……”秦明恨恨地说道,也怪不得他这般气愤。带出来的学员都因为保护苏轼,硬生生用血肉之躯挡下了一刀。虽然那刺客也重伤而逃,可谁能保证没有下次?

    苏轼虽然生性豁达,可也没豁达到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刺杀,也风轻云淡的地步。冷静地分析道:“他们不会使用毒杀的,毕竟现在只有我们知道,幕后指使很可能是朝廷里的官老爷。刺杀还能推说是江湖仇杀,一旦下毒,不仅朝野震动,陛下更不会轻易放过。恐怕那时,事情就更掩盖不住了。陛下也不是偏听偏信的,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必定是朝中有人暗中作祟。他们这般做,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明若有所悟地说道:“没错,所以他们只能利用江湖力量来对付我们,一旦动用了官府的力量,恐怕他们本来的面目立时就要暴露了。”

    “想不到秦大郎也有动脑的一日啊!”苏轼揶揄道,“不错,他们先前火烧客栈,只是提醒我们,不要再查下去了。可前几日,或许我们已然触碰到真相了,所以他们才不择手段要置我们于死地。”

    秦明被苏轼揶揄得满脸通红,争辩道:“既然已经查到真相,苏大才子你为何不顺藤摸瓜查下去?还说什么真相在报纸中,这不是荒唐吗!”

    “你可知道,陛下又开始推行新政了吗?”苏轼正色道,他炯炯的目光,盯得秦明心里发毛。

    “陛下不是一早就开始推行新政了吗,这有什么奇怪的?”秦明不明所以。

    苏轼叹息一声,说道:“这次非同寻常啊,你可注意到这两日围在我们身边的监察士少了许多?”见秦明点了点头,苏轼继续说道,“那是因为他们要开始捉人了,天下动乱,怕是免不了……”

    秦明一愣,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苏轼把新政的内容一说,特别是把十品官制的原委说了一遍。天下胥吏的可恶,秦明早就知晓。只是习以为常之下,秦明也见怪不怪了。拖到今日才由朝廷出台政策解决,也说得过去。

    “原来那些监察士是去捉拿恶吏去了,这很好啊。天下黎民百姓,早就被这些恶吏污吏欺压得抬不起头来,陛下除去他们,肯定大得民心,这真是良政啊!”可秦明还是想不明白,“可是这新政的推行,和我们破案有什么关系?”

    “各地州府的胥吏良莠不齐,陛下推行新政,为的便是整顿吏治。只是如此一来,各地的读书人又哪里会善罢甘休?绝了他们晋升之路,要他们同胥吏一般,做一些他们认为极为低贱庸俗之事。虽官职定为十品官,和胥吏一比,又差到哪里去?寒窗苦读十余年,到头来中了进士,还不如一个胥吏。如此落差,谁受得了?即便陛下再开秋闱,增添取士人数,又如何安抚得了全天下士子们的心?一场动乱,看是避免不了了……”

    苏轼幽幽一叹,他作为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才子,又怎么会看不出新政带来的好处?只是有利益之处,肯定有风险。新政的风险,也是让苏轼颇为忧心。真的是应了范仲淹那句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欲盖弥彰

    “那些读书人要闹事?”秦明更加不明白了,“然后我们就能破案?这……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苏轼苦笑道,说到这个份上秦明还不明白,只能说两人真不适合做搭档。“幕后指使要掩盖住这件事,就必须造就一件更大的事情来。很可能陛下要推十品官制,便是这幕后指使想出来的。陛下只是被人误导了,才决意要推行新政……”

    秦明眼前一亮:“对啊,定是这个原因,不然陛下怎么会突然要推行新政?仔细想来,十品官制加上秋闱,怎么都算是大事了。这么一来,天下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这两件事上,幕后指使便能从容收手,把证据都抹得一干二净了……咦,难道最先提议的京官,便是幕后指使不成?”

    苏轼苦笑道:“我去找过监察士,他们说当日具本弹劾这些恶吏污吏的,乃是御史中丞李然。李中丞一身正气,看不惯这些事,在情理之中。想来李中丞也不过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才具本弹劾的。”

    秦明闻言,顿时颓然了。突然,他又问道:“监察司那边,有没有查出什么来?”

    “既然那幕后指使能想到这计策,又如何会留下破绽?朝中官员,算计起来都是周密严谨,不可能留下明显破绽的。”苏轼摇了摇头,“不过,明日例朝,定然会有人谏言陛下,撤销新政。到时谁忠谁奸,或能看出个大概。我们要早日破案,就看明日例朝了。好戏,才刚刚开始啊……”

    秦明听到能破案,兴奋地说道:“那个词叫什么来着,欲什么彰?”

    苏轼接道:“欲盖弥彰。”

    “不错,就是欲盖弥彰!幕后指使想要把水搅浑,我们就是那什么麻雀在后……”

    “是黄雀在后……”

    “管它是麻雀还是黄雀,反正我们就当那什么渔翁了。”秦明没有在乎被苏轼一次次纠正自己使用成语的错误,兴奋地说道。

    听着秦明不伦不类的成语,苏轼苦笑着摇了摇头,意思他的明白的,不就是静观其变么?“幕后指使之人,又如何不知道避嫌?他既然挑起事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自是不能这时候跳出来。是以明日例朝闹得最欢的大臣,肯定不是幕后指使。不过,也有可能是幕后指使的同党,反正要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