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东汉末(庄不)-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畈纳逼绯彼愕挠苛斯础

留守的近万羌人措手不及,一下子被杀得大败,而与羌人的放松正相反,被堵在山谷里的汉军却丝毫不敢大意,马不解鞍,人不卸甲,就等着援军来,一听到战鼓声,他们立刻冲了出来,疲惫的身躯里爆发出无穷的能量,向羌人发起了绝地反击。

袁术一马当先,一矛将一个慌乱的羌人挑杀,纵身长啸,桥蕤、鲍鸿等人护着他,号呼杀入。

另一侧,马腾双手持矛,带着三百多马家部曲冲在最前面,他纵马奔驰,将一个又一个羌人杀死,赶得他们四处奔逃,在短短的一刻内就杀到了袁术面前三十步。

“后将军”马腾看到了正在厮杀的袁术,心头狂喜,大声嚷道:“卫将军来了”

袁术哈哈大笑,转头对鲍鸿等人说道:“如何,我就说刘修不是那种小人。”

这个时候,谁还会反对他的话,鲍鸿大笑道:“将军说得对,我们和他是不打不相识。”一边说着,一边催马上前,挑开两枝长矛,刺杀其中一个羌人,用战马将那个羌人撞进河中。

桥蕤也非常兴奋,紧紧的护着袁术的另一面,奋力向前冲击。

在他们的夹击下,羌人很快崩溃了,他们有的向两侧的山坡上爬去,有的跳到冰冷的泥水中,仓惶逃命,在汉人突如其来的攻击下,他们没有抵抗的准备和勇气,一击即溃。

袁术看着奔逃的羌人,懊丧的一拍大腿:“老子真是个傻且,就这么点羌人,我们自己也能杀得出去啊。”

鲍鸿等人也看到了,山谷里的羌人最多也就七八千人,而且分成两端堵击,兵力其实非常单薄。袁术所部的装备非常好,那些游侠、剑客的武技也超出一般的将士,一个人能抵得上五个羌人,如果知道这里只有这么一点人,他们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突围,没必要欠刘修一个大人情。

刘修大步走了过来,用马鞭敲了敲袁术的肩膀,笑嘻嘻的说道:“公路,很勇猛嘛,我看你比本初还强些。”袁术本来有些郁闷,一听这话,立刻眉开眼笑,心里美滋滋的,却不肯让刘修看出来:“哪里哪里,本初也是非常勇猛的。”

刘修撇撇嘴,表示不屑:“他本来也不错,敢打敢冲,可是他有些酸腐,没事就要装儒雅,显摆风度,要不然也不会被檀石槐围住了。我不喜欢这样的人。”

袁术美得冒泡了,亲昵的搂着刘修的肩膀,向旁边走去,低声说道:“德然,这次我欠你一个人情。以后有机会,我袁术一定补上。”

刘修嘿嘿一乐:“说这些客套话干什么,以后并肩作战的机会多的是,我要是被人围了,你也来救我不就成了。”

“那是那是。”袁术大喜,挠了挠头,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仗吧,本来打得挺顺利的,不曾想北地居然有这么多羌人。老子一时没留神,吃了他们的苦头。”

“这不怪你,我也没想到。”刘修想起羌乱的事,心情顿时变糟了,他叹了口气,把金城的羌人跑到这里来的消息告诉了袁术。袁术也吃了一惊,“怎么会这样?”

“这事儿搞大了。”刘修苦笑着摇摇头:“我怀疑这次羌乱规模不小,我们还有硬仗要打。”

袁术眉头一皱,随即又乐了:“这样更好,我们有立功的机会了。”

刘修强笑了笑,心道这小子真是个神经粗大的夯货,立功?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说吧。钟羌出现在这里,这事本身就非常反常,弄不好就是一场祸事。要换了袁绍,说不定现在就要找个借口先退回关中再说了。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袁术和袁绍同是袁逢所生,可是这性格相差也忒大了些。

“将军。”荀攸匆匆的走了过来,刘修见他脸色严肃,连忙向袁术告了个罪,荀攸拉着他走到一边,急声道:“将军,大事不好。”

刘修心里一惊,他知道荀攸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城府却非常深,他很少会在别人面前露出这种神色。他如果说大事不好,那绝对是非常麻烦的大事。可是旁边人太多,他不敢乱了阵脚,连忙强作镇静的说道:“公达,不急,你慢慢说。”

“这次羌乱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这次刘修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慌乱了,瞪大了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荀攸。

荀攸苦笑了一声,把刚刚从俘虏嘴里得到了消息说了一遍。钟羌确实是从金城过来的,大概是三万多人,其他两万人是安定、北地一带的散羌。他们和金城人的确有勾结,他们的头领就是金城人边章和王国,参加的羌人还有湟中羌和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号称三十六部,超过十五万人。

三十六部?刘修听到这个数字就觉得有些不对,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六?他记得黄巾起义好象也是分成三十六部来着,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和太平道有没有关系?”

“这个不清楚。”荀攸摇了摇头,“如果有,那也是机密,那俘虏只是个千夫长,他不可能知道这些。”

刘修倒吸一口凉气,钟羌十万已经够他喝一壶了,再加上湟中羌、义从胡,十五万?

“将军,羌人主力很快就要到了,凭我们这点兵力不是他们的对手,既然已经救出了袁术,还是尽快撤退吧。”荀攸提醒道。

刘修连连点头,这次打的就是个突袭。他立刻把事情通报给袁术,袁术一听形势这么严峻,也不提立功的事了,立即招集部下,和刘修一起迅速退回安定郡治临泾。安定太守霍俊接到消息,连忙出城相迎。

说起来霍俊和扶风宋家还有些关系。霍俊是魏郡邺人,他的父亲霍谞便是宋光的外甥,宋光被人诬陷的时候,刚刚十五岁的霍谞上书为宋光辩诬。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霍谞在仕途上很顺利,但是士林中名声很一般。第一次党锢事起,时任尚书的霍谞是案件审理人之一,贾彪入洛阳,向窦武和霍谞说情,后来李膺被释放,只记贾彪的情,却不提霍谞一个字。

霍谞后来做过金城太守,在羌胡中颇有恩信,不过他毕竟是读过书的儒生,所谓恩信也只是他持身甚正,不随便欺负羌人,羌人感激他而已,要说羌人怕他,恐怕也有些言过其实。

因为父亲的原因,霍谞弱冠为郎,一步步升到安定太守,可能是鉴于父亲的遭遇,他和扶风宋家没什么来往。当然了,他不认宋家,士林也未必就接受他。

“霍府君,我要请安定的大姓吃饭。”刘修开门见山的说,“羌人叛乱,声势甚大,我需要他们的支持。”

霍俊一听说羌人的声势,也吃了一惊,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人去请。安定眼下最大的豪门便是朝那的皇甫氏,其次是杨家。杨家就是临泾人,一听到招呼,立刻便赶到了。

刘修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敢问尊姓大名。”

“不敢,草民杨定,字整修。”

刘修想了想,依稀有些印象,好象历史上是董卓的部将,看他丰貌堂堂,一表人材,和演义中反面角色的样子可差得太远了。

刘修很客气的欠身致意。“能得杨君之助,是修之荣幸,也是大汉之幸。”

杨定目光一闪,一抹喜色从眼中掠过。杨家居然在安定有头有脸,可毕竟是边地人,在以关东读书人为主的朝廷官员眼里,他们都是蛮子,没几个愿意和他们客气的。看来这个刘修自己也是个边地人,对边地人更有认同感,不像那些书生眼睛长在头顶上。杨定连忙还礼:“明将军威名赫赫,定早有耳闻,能在将军麾下作战,保境安民,是我等荣幸才是。”

刘修和杨定攀谈了几句,这才知道杨家虽然没什么名声,可是实力并不弱。长年处在羌人的威胁之下,杨家和大多的边郡人一样,没什么读书人,但是家中部曲上千,建有自已的坞堡,平时自在放牧耕种,一旦羌人来了,他们退回堡中固守,一两千羌人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杨家不愁吃,不愁喝,现在就是想求点功名。可是大汉以经术取士,武人地位低,安定最厉害的皇甫家都很难出头,更别提他们这样略逊一筹的了。说到这里,杨定有些郁闷的叹了一口气,“安定现在最有名的是王节信(王符)先生,自从明将军将他的《潜夫论》印行天下,我们也跟着他沾了些光,出去一报籍贯,那些读书人便会问,可是王节信的乡党?言语间多少能客气一些,总算压了北地傅家一头。”

“北地傅家?”

“是啊,便是灵州傅护羌家。他们家出过二千石,还封了侯,在我们这片地面上,也就是皇甫家能和他们家论个高低。真要说起家世来,傅家还要压皇甫家一头,如今出了王先生,我们安定总算是胜了他们一着。”

杨定说得眉飞色舞,好象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其实王符跟他除了是同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见人解决了温饱之后要面子是通病,不是哪一个人的毛病。

刘修到关中的时间太短,对凉州的情况更不熟悉,不知道这傅家是什么来头,杨定见他言语之间有些淡漠,连忙提醒他说:“傅家作为北地的世家,从前朝傅介子传下来近三百年了,明将军要在凉州,难免会和他们打些交道。傅南容是个人才,可是脾气也不小,明将军可要留心些,莫要惹恼了他。”

一听说傅介子,刘修这才有点印象,感情傅家也是个三百年的世家啊,这如果在中原,怎么的也是个大豪强,可在这边地,中原人就没什么印象了。

刘修也从杨家的话里听出了警告,要想在凉州站住脚,离不开这些本地豪强的支持,这些豪强还和中原的豪强不一样,他们是有刀的,可不是中原世家那么温文尔雅,得罪了他们,谁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捅一刀。西凉人后来在董卓的带领下把洛阳、长安杀得血流成河,其破坏力可见一斑,如今他抢在董卓发难之前和这些人打交道,可不能再走上老路。

好在他本身是幽州人,和凉州一样属于边地人,在并州又立了不小的战功,对这些西凉武人也不存在什么歧视,接触起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很快就和杨定谈笑风生。

第二天,皇甫嵩的从子皇甫郦赶到了临泾,李家、梁家也都派来了人。这李家出过一个李恂,学问不错,做过兖州刺史、武威太守,活到九十六岁才死,在安定也算是个大名人。梁家的来头就更大了,先祖就是梁统,在东汉显赫一时,不过因为梁冀那个跋扈将军把祖宗的阴德挥霍过度,梁家被桓帝杀得血流成河,现在只有几个支族,而且实力非常一般,早已看不到一星半点梁家曾经有的威风。

刘修不管那些,他对这些本地的豪强们说,羌人安份了十年,这次又不安份了,一下子整个凉州都翻了天,朝廷没钱,兵也有限,要想平定羌乱,必须要诸位大力支持。你们有什么想法,现在就提,我能答应的现在就答应你们,不能答应的,也一定尽快向朝廷禀报。时间紧急,请诸位不要客套,我希望你们能在半个月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兵和钱粮。

诸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肯先开口,朝廷没钱没兵,全靠凉州人打这一仗?这个玩笑开大人了。十五万羌人造反,想想就让人心惊胆战,这要是打输了,那些羌人不把他们全家都杀了?刘修可以拍拍屁股闪人,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傅燮赶到了临泾。

傅燮身长八尺有余,国字脸,两道剑眉,一张阔口,不怒自威。听到那些人遮遮掩掩的担心和疑虑,傅燮勃然大怒,指着皇甫郦和杨定等人劈头就骂。

“诸位都是雄据一方的豪杰,平日里一个个自相称许,目中无人,可是现在被羌人打到了自家门口,刘将军奉诏平叛,把诸位当个人物请来商议,你们却推三阻四,左一个羌人势盛,又一个钱粮不足。燮敢问诸位,如果任羌人占了凉州,诸位将如何自处?难道也要像王国、边章那样的败类一样抛弃自己的祖宗,为虎作伥吗?朝廷多次议弃凉州,顾然是山东腐儒的无知之谈,可是诸位身为凉州人,都没有保家卫国的念头,又如何能指望他人看重你们,不把你们当成边鄙蛮夷?”

他越说越恼火,转身指着皇甫郦:“皇甫氏身为安定名族,从你的高祖起便是大汉的名将,与羌人血战了近百年,皇甫义真与卫将军一起血战落日原,不愧是皇甫一族的荣耀,怎么到了你这儿却还营营于一星半点的利益。你不怕羌人占了安定,刨了你家祖坟,毁了皇甫家几代人的赫赫威名?”

皇甫郦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诸位,我今天来见卫将军,不是为了与诸位论个是非。作为大汉子民,抗击羌人,保境安民,是不需要讨论的责任。我到这儿来,是受北中郎将领并州刺史赵云赵大人之托,向卫将军报告,两万并州精锐已到灵州,将在卫将军麾下平叛。你们如果害怕,大可以回家去躲在床闱之间,妇人怀里,作嗷嗷待乳之小儿状。有卫将军和并州的将士,有和我傅燮一样的凉州男儿,就算没有你们,我们也可以平定羌乱。”

皇甫郦等人一听,顾不得傅燮的态度,连忙问道:“并州军到了?”

“有必要骗你们吗?”傅燮不屑的冷笑一声,转身向刘修施了一礼:“明将军,北地傅燮,奉太守王君之命,特来向大人报信。北中郎将赵云率领使匈奴中郎将田晏,南匈奴单于羌渠,云中太守韩遂,朔方太守吕布及两万铁骑已到灵州,静候大人将令。”

听说赵云他们到了,刘修松了一口气,手里总算有了可用的兵了。

“有劳南容了。”刘修欠身致意,傅燮慷慨激昂:“燮不才,愿随郡将王君及北地壮士,追随将军征战,不平羌乱,誓不罢休。”

刘修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南容不愧是傅义阳的后人,见之令人血热。能与南容这样的北地豪杰并肩作战,是刘修的荣幸。”

皇甫郦等人这时也不好意思再纠缠了,纷纷起来表态,愿意竭尽全力,协助刘修平叛。

刘修随即制定了平叛方略,考虑到羌人来势汹汹,仓促开战并不合适,他下令赵云暂时驻兵于灵州,与萧关的徐荣南北呼应,堵住羌人向东的路,防止他们进入并州,进而骚扰河东。皇甫郦等人集结各家部曲,由徐荣统一指挥,守住萧关一线,保住关中的北线。袁术因为损失过大,暂时返回关中休整,并作为后备力量,守护关中的安全。

“将军,你在哪里?”傅燮见刘修把这里的指挥权交给了徐荣,有些不解。

“我要到汉阳、陇西去一趟,负责陇山一带的安全,羌人的主力在陇西、金城,要想进入关中掳掠,陇山是必经之路。”

“可是大人,你就带两千多部曲去?”

刘修笑了:“我相信汉阳、陇西诸郡的豪杰和南容一样,不会甘心从贼的。到了那里,我会争取他们的支持,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才有可能平定凉州的叛乱,才有可能还凉州百姓以太平。如果他们不支持我,反而要和羌人联手,那我就算把两万并州军都带去又有什么用?”

傅燮沉思片刻,赞同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燮愿意随大人去汉阳。汉阳太守范文渊是燮的举将,相交甚厚,也许能为将军前驱。”

刘修大喜,这可太好了。所谓举将也就是举傅燮为孝廉的人,按大汉的习俗,这和师生之谊差不多。凉州刺史周洪死了,范津范文渊是南阳名士,在没有得到明确的诏书之前,范津愿不愿意搭理他还是两码事。可是有傅燮在中间周旋,这事情就好办多了。

得到刘修的同意,傅燮立刻赶往汉阳。刘修一面写奏疏向天子汇报凉州的情况,一面带着亲卫骑赶往陇山。大概是知道刘修身边没有什么强大的力量,赵云派来了于扶罗和他率领的一千匈奴精骑亲卫营,加上刘修原有的两千亲卫,三千人火速赶往陇西。

刘修刚刚赶到陈仓和华雄见面,傅燮已经从汉阳赶了回来,告诉刘修一个更坏的消息:边章和王国奉阎忠为帅,声威大振,他们甚至提出了一个造反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第二更完成,求月票、推荐票!

第四卷黄巾乱第337章庞德

第四卷黄巾乱第337章庞德

刘修恍然大悟,随即又懊丧不已。

如果说三十六这个数字还有可能是巧合,那这个口号就证明了刘修的猜想。他就算再白痴,听到这个口号也知道这次羌乱肯定和太平道有关系了。

他不知道黄巾起义是哪一年,但是那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他是知道的。按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庚未年,还有几天过了年才是辛酉年,也就说离历史上的黄巾起义本来应该还有三年的时间。

可是现在,这个口号已经提前出现了,而且不是在东方,是在西方。历史的进程已经发生了改变,而这个改变,不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了,而是往坏的方向更进了一步。

他,就是那个始作俑者。他所做的一切,不仅不能挽救大汉,反而加速了动乱的到来。

“啪”的一声,马鞭的柄被刘修生生扼断。

“将军?”见刘修脸色不好,荀攸、傅燮都吃了一惊。他们以为刘修是为凉州形势的恶化而担心,连忙劝了一句。此时此刻,着急是起不了作用的,着急只会乱了阵脚,解决不了问题。

刘修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四周,下了马,向旁边的山崖上攀去。荀攸、傅燮一看,连忙跟上。山势并不陡,可比起平地来却着实难走了许多,刘修每日修炼五行术,身手敏捷自不在话下,这点坡势对他来说和平地没什么区别,傅燮身体强壮,也能跟得上,可是相比之下,荀攸的身体就弱得多,没走几步就被落下好远。刘修爬到一块巨石之上站定,向西眺望,傅燮赶了过来,站在他身后,又过了好一会儿,荀攸才气喘吁吁的爬上来,张着嘴狂喘,让人很担心他会不会缺氧而死。

“将军……”荀攸连连摇手,低着头,咽了两口唾沫,这才哑着嗓子说道:“羌人看起来声势浩大,可是他们要劫汉人为帅,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底气不足。阎忠……”

“阎忠不会向他们低头的。”刘修打断了荀攸的话。他本来还有些怀疑阎忠,但是现在他不怀疑了,如果阎忠真的打算造反,他没有必要跑到长安来见他,非要在他幕府里做一个小小的从事中郎。既然入了府,就有君臣之谊,如果没有过硬的理由就背叛,他会背上不忠之名,在这个时代,这样人的会被人唾弃的。吕布为什么会被人拒绝?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杀了提拔他的丁原,而不是他杀了董卓。

荀攸一愣,随即又醒悟过来,连忙说道:“将军所言甚是,阎君一定是被他们劫持的,边章、王国劫持阎君,一定是觉得自己威信不足,所以这才要以阎君为帅。未战而心先怯,此是兵家之大计。”

傅燮有些明白了:“将军认识阎忠?”

“当然认识,他是我府中的从事中郎。”刘修此刻已经恢复了平静,从容的笑道:“阎忠去金城,就是我派他去的,原本是要借他的名声来说服金城豪杰与我合作,不曾想出了这么一个意外,反让他身陷险境。”

傅燮一时有些讪讪。他原本以为自己愿意帮刘修,是给了刘修天大的面子,没曾想阎忠居然早在他之前就投入刘修的卫将军府,而且只是做一个六百石的从事中郎。阎忠是汉阳名士,在中原人的眼里也许算不上什么,可是在西凉人的眼中,阎忠却绝对是个名士,不管是汉人还羌人都对他景仰有加,要不然边章他们也不会劫持他为首领。

“公达,这里没什么闲杂人等,有什么想法,你就直说吧。”刘修背着手,紧握着马鞭,远眺着西边的天空下连綿起伏的群山,“过了这道山,我们可能就没有多少时间停下了讨论了。”

荀攸暗自忖道,原来将军特地离开大队,是为了照顾我的习惯啊。虽然这里还有傅燮这么一个外人,但傅燮是新人,又有些傲气,将军让他来听听我的意见,未尝不是要我显露一下才智,给他一个下马威。我可不能让这个边地人小瞧了。

傅燮此刻倒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刘修仅带着荀攸和他上到这高处,已经是给了他天大的面子。对于荀家叔侄在将军府中的特殊地位,他也有所耳闻,正想听听这汝颍智士的高见。

刘修虽然没有回头看他们二人,却将他们各自的心思猜得大差不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傅燮虽然出自边地,却能得到范津那样的名士的赏识,学问当然不会差,边地人大多不缺武艺,这样的人往往更加傲气,王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样的人用好了,是个人才,用得不妥当,却也是最容易产生异心的,因为他们很容易看出你的底气,知道你有没有成功的可能。

他到这高地上来,起初只是觉得郁闷,不想在众人面前失态,现在荀攸和傅燮跟上来了,也就顺水推舟,听听他们的意见。傅燮要考验他,他也想趁这个机会考验考验傅燮,万一这厮也是个徒有其表的假名士,等他正式入府时就不能付以重任了。

“南容,你到冀县之后,冀县的情况如何?”荀攸略作思索,转过头问傅燮道:“凉州刺史周洪战殁,对他们可有什么影响?”

傅燮想了想:“我到冀县停留的时间很短,只是见到了范府君,得知这个消息便匆匆赶了回来。从范府君的反应和沿途的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震动,至少没有附和羌人的举动。”

荀攸点点头,转过头对刘修说道:“将军,汉阳是陇山门户,占住汉阳,便是守住了关中的西大门。如今汉阳尚未被波及,攸以为将军应该立刻进入冀县,控制汉阳郡,稳定人心。冀县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将军占之,则汉阳可安,金城、陇西的羌人都不肯轻举妄动,如果被羌人占了,或者汉阳的百姓被羌人所劫,将军要想再取冀城可就不容易了。”

刘修暗自点头,但是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微笑着看了傅燮一眼:“南容以为如何?”

傅燮连连点头:“公达所言甚是。将军应立即进入冀县,控制局势。燮愿意再赴冀县,为将军开路。”

刘修微微一笑:“如今形势紧急,我岂能安步当车,缓缓前进。事急从权,我自当急入冀县,然后召集汉阳的豪杰,与羌人一战,救出阎先生。”

“将军要亲自冒险?”傅燮有些担心,“羌人虽然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汉阳,但冀县毗邻陇西,边章、王国都不是鲁莽之辈,他们肯定会派出人马监视冀县周边的情况,如果他们发现了将军的踪迹,只怕……

“兵贵神速,我想羌人不会想到我来得这么快。”刘修一摆手,胸有成竹的说道:“就算有一些前锋人马发现了我,他们也拦不住我入冀县。我这三千亲卫虽然没有檀石槐的玄武营那么强悍,但三五千羌人还是拦不住我的。”

傅燮听他这么说,也笑着点头同意。他刚才看了一下刘修身后的亲卫营,对将士们那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从容印象颇深。刘修是在落日原擒杀檀石槐的人,想必他的亲卫营也是非常强悍的。此刻要争取时间,行动得越快,成功的机率越大,需要的是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行动动力,确实不宜瞻前顾后,三思而行。

刘修的这一举动让他非常满意。

一声令下,包括刘修在内的所有人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斥候营校尉李逸风带着手下的斥候向前狂奔而去。

第二天下午,刘修赶到上邽,遇到了汉阳太守范津派来的使者赵安。赵安精神疲惫,浑身血污,手臂上还受了伤,简单的用布包扎了一下。跟着他的几个郡卒身上也都有不少血迹,精神紧张。赵安一看到刘修,急急忙忙的行了礼:“大人,羌人前锋已到望垣。”

“地图!”刘修叫了一声,郝昭立刻从行囊里取出地图,刘修迅速在地图上找到了望垣的位置,不过他没有停留,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下,问道:“邽山和固岭可有羌人踪迹?”

赵安回忆了一下:“没有见到。”

“现在虽然还没有,但是应该很快就会有。”赵安身后的一个年轻郡卒忽然大声说道。

“大胆!将军未曾发问,你怎敢大声喧哗。”赵安沉下脸,喝了他一声,转过头又向刘修拜了一拜:“乡野之人,不识礼仪,请将军莫怪。”

刘修眨了眨眼睛,冲那个有些窘迫的年轻郡卒招了招手,把他叫到面前,打量了片刻。见此人面相稚嫩,唇上没有胡须,只有一些淡淡的茸毛,最多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但身体很结实,虽然护着赵安从冀州奔到此,身上也有不少血迹,也有些紧张,但眼神并不慌乱。刘修注意了一下他身上的血,见血迹虽然不少,却不是他本人的。

刘修笑了笑,这小子应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初生牛犊,正是想建功立业的热血青春期,要是在官场上再历练几年,也许就没这么冲动了。“怎么称呼?”

那郡卒见刘修语气温和,并无生气的迹像,心里的紧张去了几分,他没有回答刘修的话,反而打量了刘修一番,这才翻身拜倒:“汉阳太守府小吏庞德,拜见卫将军。”

“起来说话。”刘修礼貌的虚扶了一下,等庞德站起来,他才忽然觉得意外,重新仔细的打量了庞德一眼:“你叫庞德?”

庞德莫名其妙:“小吏正是庞德。”

“可有字?”

庞德忽然脸红了,声音低低的说道:“敢告明将军,小吏字令明。”

刘修眉毛一挑,强压下心里的激动,笑容更盛了几分:“那你说说,为什么很快就会有?”

庞德刚才只是一时兴奋,此时真正站在刘修的面前,却有些拘谨起来,呐呐不语。刘修笑笑,伸手按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不要紧张,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庞德听了这话,这才鼓起勇气说:“羌人前锋以骑兵为主,他们之所以不攻击冀城,就是因为他们攻坚能力不足。望垣虽是小城,可是却也坚固,羌人应该不会去攻城。上邽离望垣不到五十里,明将军亲临的消息,他们很快就能知道,既然不能在望垣阻击明将军,邽山和固岭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小吏相信,只要他们派出的前锋将领不愚蠢到不可药救,他一定会在邽山一带阻击将军,至少会派一部分人。”

刘修略作思索,觉得庞德说得有理,他也不做评论,又接着问道:“那以令明之见,我军又当如何应付?”

庞德的脸又红了,庞家是寒门中的小户,他又没读过什么书,照理说是不会取字的,只是他羡慕那些读书人,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字。刘修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称他的字,既是看得起他,也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小吏以为,当立即出发,抢在羌人前面占领邽山和固岭。”庞德迟疑了一下,又摇摇头:“恐怕来不及了,羌人说不定已经抢了先。”

“那又如何?”

“那只能把他们诱下来,或者……”他看看刘修,犹豫了一下:“或者避其锋锐,渡濛水,从邽山南麓直插冀城。路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