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迦太)-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众将所得差不多的时刻,赵朴开始做起了总结;“此战我们胜利了,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将士们勇猛冲杀,都不怕死,刀剑加身,依旧与金军血战。战争就是如此,只有不怕死,才能打了胜仗!打起仗来,不怕死的往往是活到最后,那些怕死的往往早死!试想一下,金军攻势很是猛烈,若是有一部分将士怕死了,开始跑路,冲击本阵,那时可能会全军溃败,最后大家都死了,我的脑袋被金军砍了……而各位可能也无法夸夸其谈,早已尽变成了尸体!”

众将点头,向后道:“陛下说得有理!”

“第二,各部之间配合密切。战争好比是打架,打架时要拳打、脚踢、胳膊撞击,脑袋撞击,牙齿咬,身体的各个部位齐心协力,共同出击,才可能干到对手。而这次,我八字军出击,二营负责阻挡金军,后来更是诱敌深入,弓弩手、长枪手都是拼死作战;而诱敌深入之后,工兵营及时使用抛石机,发射炸药包,挡住了金军骑兵的冲击,免去了骑兵追击;而盾牌手不避生死,减缓了骑兵冲击,断掉了金军骑兵深入的道路;而这时,亲卫营,负责阻断,将金军切为两半,使金军首尾难顾;而最后骑兵营,追杀敌军,一举灭杀了金军残部。各部之间配合,好比是人的身体各部一样,彼此合力出击,才一举搞定敌人。若是稍微有一环出错,有一部出现了问题,那可能是夹生饭了,大捷就可能变为了大败!”

“第三,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战场上,刀枪无眼,箭雨无眼,为何有的人活了下来,有的人死了。有运气的原因,可是也有训练的问题,平时训练好的,成绩好的,射箭射的准,搏击能力强大的,长枪击得狠得,投石机扔得准,骑射签的,最后活了下来。而平时训练三心二意,混弄了事的,最后死了。战场上最公平,平时训练如何,战场上都能检验出来!”

众将心中禀然,想着平时间训练凄苦的场景,此时再也不叫苦了,训练场上受苦,总胜过变成死人。

“第四,就是金军犯错误了!”赵朴冷笑道,“战争是什么?战争是生死较量,是你死我活,不容许一丝疏忽,不允许有一丝的轻视。在战场上轻视敌人,就等于伸出脖子,让敌人刀子砍!金军胜利了,打的我朝军队落花流水,凄惨无比,于是金军骄傲了。骄兵必败!骄兵必败!”

“金军五千骑兵南下,横扫河南之地,所到之处,我朝只能是紧闭城门,惶恐不安。一些军队,因为撤退不及时,结果被金军尽数歼灭。连续的胜利,早已经让金军狂妄到了极点,似乎连爹妈叫什么也不知道了,于是轻视我军,仓惶出击,最后全军覆没!”

“各位记住,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轻视敌人,即便是狮子搏杀一只兔子,也要尽全力,不容许有一丝疏忽。盛极而衰,当胜利的巅峰,也往往是最接近失败的时刻!”

“这一战。金军犯了太多的错误。第一,仓惶出击,进攻我军的营垒,让骑兵失去了机动性,而是陷在了攻坚战中。若是金军将领耐心些,不要急于进攻我军营垒,而是我军移动中,不断袭扰,使我军疲惫不堪,最后决战,胜负在五五之间;其二,金军不了解我军强弱,盲目出击,若是金军有些耐心,花费较多时间,制造攻击器械,那时营垒即便是守住,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其三,金军开战之初,连起码的试探也没有,就投入了大量兵力,一举陷入我军的陷阱中,最后万劫不复;若是金军有些耐心,多几次试探,即便是攻不破我军营垒,也可以从容离去!”

“其四,金军若是灵活些,驱赶百姓攻击我军营垒,那时我军必然…………”

“其五,金军若是夜间袭击,我军仓惶之间,抵抗较难…………”

赵朴提出了一个个问题,这些都是金军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金军不犯错误,他也未必有机会击败;因为金军犯了太多的错误,这些错误,不断的累加,最后金军覆没了。

“首先金军只是骑兵攻击,缺少步兵策应,若是下一次,步兵与骑兵相互策应,又有大量的攻击器械,我军能守住吗?”

“其次,金军仅仅五千骑,若是金军动用上万人马进攻,准备充分,我军还能守住吗?”

“第三,若是我军离开营垒,在野战中与金军遭遇,我军能在野战中击败金军吗?”

一个个问题再度提出,众将喜悦的心情渐渐平静了下来,细细想来,这一战有太多的侥幸。

这样的侥幸,注定是无法复制的。只能发生第一次,无法发生第二次。

第185章前线战局

距离那次大捷,已经过去了十几天。

短暂的庆贺了一下,就结束了。曾经有人提议,传缴天下,四处报捷,可是赵朴否决了。

这没有太大意义!

在后世,南宋搞出一个中兴十三处战功,宣传宋朝的一次次大捷。似乎宋军是无敌的,金军是战五渣。可是只要是仔细思考,就会知道,这完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吹嘘自己多少次大捷,而没有提到被金军多少次爆菊。

正所谓只提光彩,不提丢人处。

想到这些面子工程,赵朴就是作呕无比。

按照,中兴十三处战功的标准,这一次歼灭五千金军精骑,算是可以大张旗鼓的宣传一把了。

可是赵朴真的没有兴趣,在没有收复幽云,在没有消灭金军主力前,所谓的大捷,所谓的庆祝,都是没有意义的。除了打造面子工程之外,什么也得不到。面对诸多的不理解赵朴只是淡淡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众将相互看着,最后只能是悻悻而去。

…………

战斗结束了,总结大会也结束了。

外人看来,这是一场大捷。

赵朴看来,两万多人群殴五千人,又是以逸待劳,赢了很是正常,而输了,则是太过无能。

这战胜利了,也仅仅是一场台儿庄大捷而已,无法扭转大的历史走势,金军根本没有伤筋动骨,金军进攻的势头依旧猛烈,可能不久之后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就会陆续沦陷。不久之后战火将会烧到江淮、襄樊、四川北部等地区。

此刻,赵朴最需要做的是了解国情,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从而为下一步变法,做好准备。

抗金,必须要变法。只有变法成功,才有抗金的资本;不变法,抗金只是说说而已,北伐也只是说说而已,注定只是梦幻空花。为了让抗金变成真实,不再是政客的说辞,帝王的权宜之计,变法势在必行。

只有变法,他才能不作儿皇帝,不作亡国君的资本。

只是变法很难,失败率很高。

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反抗历史的惯性,会受到剧烈的反噬。运气好,人死了变法成功;运气中等,人死法废;运气最差,人死了也没有变成法,最后遗臭万年。

历史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是穿越者而优待你。

天才,就是提前出生了百年;而疯子,则是早出了千年。在某种程度上,天才和疯子都是穿越者。

细细翻看历史,就会发觉很多穿越者的痕迹,刘邦是穿越者,王莽也是穿越者,刘秀也是穿越者,王安石也是穿越者,成吉思汗而是穿越者,朱元璋也是穿越者,康熙也是穿越者。

有些混的很好,有些则是遗臭万年。

何为穿越者?

穿越者就是回到过去,改变过去,有了一次改变的机会。穿越者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预言一切,更不是知晓一切种种。穿越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整个时代,大多数人格格不入,与同样阶层的人,行为格格不入,思想特立独行。

因为格格不入,特立独行,可能会被历史所湮灭,也可能创造历史。

但是他们注定不会泯然众人矣!

“强者创造历史,弱者顺从历史!“赵朴心中暗暗激烈自己,既然当了皇帝,成了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那就要改变历史,创造历史,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烹。不要在乎遗臭万年,不要在乎身死族灭,也不要在乎子孙过的如何,只要在乎眼前就足够了。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此时难得闲暇时间,难得摆脱朝中大臣的纠缠,此赵朴正好一路行军,一路的了解民情,了解宋朝的发展现状。

拥有调查权,才有发言权,拍脑袋决策,只会是害人害己。

只有深入基层,同时总览全局,才能更好的制定,切合实际,阻力小、成功性大的政策,才能更好的变法。

这时,传来了前线的消息,都是以负面消息为主。

此时金军发动了真正的攻击,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山东一半的城池陷落;而陕西也是丢了五个州,几万人马被全歼;而河南汴梁一代,防御还不错,进攻汴梁的金军受挫,开始放弃汴梁,围攻其他地区,一副剥核桃的样子。

金军的攻击势头太快了,一些城池城墙还没有修好,金军就杀来了,几乎是一战而下。战报上写着一次次惨败,在战报中金军好似妖魔一般,一天下一城,只需要不足千人的兵马,就可以攻克一个大州。

而在战报中,大量应用夸张手法,金军十万兵马围城,数千投石机出击,上万步卒攻城…………

战局是如此的颓废。

金军的攻击速度太快了,宋军的防御太差了,战局一如以往的颓废,若是不出意外,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山东就会彻底沦陷;而只需要两个月时间,河南就会再度沦陷;只需要半天时间,关中就会沦陷。

“都是强干弱枝惹的祸!“赵朴再度抱怨道。

强干弱枝,是历朝历代的政策,本质上是中央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对地方边疆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而汉唐时代,那时门阀世族横行,关中地区固然有着压倒性优势,但是其他地区的力量也很强大。

直到了宋朝,门阀世族消亡,文人集团崛起,强干弱枝也随之发展到了极点。

渐渐的形成了地方上,财力、兵力、司法、行政等,不是相互制约,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下降;便是地方部队,实力虚弱,财政紧张。

若是真正能做到强干弱枝,中央强大,地方弱小,中央军强大,地方军弱小,那也算了。

可真实的情况是,由开始的强干弱枝,渐渐变为了弱枝弱干。中央禁军都是废物,一战之下,尽数覆没,无力保护地方;而地方财力、兵力缺乏,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此时面临攻击,危在旦夕。

“张所、宗泽、李纲……你们可要坚持住!“赵朴心中暗自祈祷道,他们多坚持一天,就为他多争取一些时间。

伴随着败仗,八字军一路南下,很快到了襄樊一带。

看着近在咫尺的襄阳城,赵朴想要大喊一声:“襄阳,我来了!“

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若是有可能,襄阳就是老子的根据地了,日后抗金的大后方。

“月儿,你陪我去吧!“看着襄阳城,赵朴忽然起了微服私访的心思。

第186章襄阳城

李纲为政时,上书十议。这十议,看起来有些书生意气,不符合现实,却是符合书生的口味。别看在议政堂,赵朴将十议,批驳的一无是处,但是在很快传播下去。

十议:二议巡幸;天下的形势,关中为上等,襄阳、邓州次之,建康则又次之。今天应该以长安为西都,以襄阳为南都,以建康为东都,分别任命守臣,修筑城池,整治宫室,积聚干粮,以备皇帝巡幸。三都建成以后,有三项好处:第一项可以借巡幸的名义,督促各方使国势不至于失之太弱;第二项不设置固定的都城,使敌人无所窥伺我虚实;第三项四方希望陛下巡幸,奸雄无所觊觎。至于汴梁是宗庙社稷的所在地,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即位之初,怎么可以不见一下宗庙,以安定都城百姓的心呢!希望先颁降敕文,以修整朝拜陵寝为名,选择日期巡幸汴梁。

二议,说好听些,是建立三都,便于组织防线,防备金军攻击;说难听些,就是方便跑路,汴梁呆不住,往长安跑;长安呆不住,往襄阳、邓州跑路;襄阳邓州呆不住,就万建康跑路。总之,这是一条,极为狡猾的跑路路线。

在外人看来,赵朴从南京应天府出发,前往汴梁犒劳三军,又来襄阳,是“巡行边防“,是前来视察国防事务;没有人会傻乎乎说,打不过跑路。

在这一点上,李纲政治上走向了成熟,也更会迎合皇上的心意。

在宋钦宗时代,宋钦宗想要跑路,结果是李纲拦在马头,死活不让迁都;而如今,则是婉转的提出跑路路线,而跑路不叫跑路,叫做巡行。

而赵朴不会为了巡行,而巡,。而是一路走着,一路视察,一路收集当地的户籍、赋税、土地田亩等书册。打着巡行之名,搞着变法前的调查工作。

靠着他是皇帝的名义,可以借阅到第一手资料,在让专门的人员覆辙整理,总结概括,一步步推出结论…………

不看则已,一看触目惊心。

大宋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中越来越繁华,而乡下农户却越来越凋敝。土地兼并问题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除了正税之外,立国一百多年来,又先后附加了许多杂税,例如丁口税、牛皮税、盐税、曲税、进际税、农具税、义仓税等等,还有和买、和籴、支移、折变、头子钱等等也变相成为了杂税,这些杂税征收混乱,各地不一,但总体而言,现在这些杂税全部加起来往往达到正税的三倍到五倍之间;而税种越繁杂,地方官员及税吏钻空子的机会变多了。

沉重的赋税,使大量乡下百姓不得不逃亡,许多人逃入城中,变成城中小贩,或雇佣于城中商行、作坊,这也是我大宋市井极为繁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城中所能接纳的百姓数量总是有限的,超出了这个量,其余的百姓就只能流落无依,最后化为乱民,流民又加入军队,使军队数量膨胀,战斗力下降。

赵朴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此时好似坐在火山口上,强大的金军袭击而来,而内部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似乎已经接近,或是超过了百姓的容忍限度。

这时,有些理解,康熙、乾隆为何那样喜欢微服私访,因为国事发愁,心情憋闷,需要到外界去释放,而远远不是后世说得,为了泡妞,或是为了抓贪官。

心情憋闷之下,赵朴有了微服私访的打算。

离开了大营,进入了襄阳之后,赵朴的心情好了一些,一路上观察着襄阳的情况,忽然觉得一切想当然了。

文人打仗,指到那里,打倒那里,完全不看看地形,不看看实际操作性,一切都是想当然。

精打细算之后,赵朴打算在襄阳建立根据地,因为在后世岳飞在这里建立了根据地,差些打到汴梁;后期襄阳更是抗击蒙古的前线,襄阳大战,围困了襄阳五年之久,襄阳才被攻破。这一切,似乎说明了襄阳附近的百姓很能打。

总之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群众基础好。不过实际视察之后,赵朴才完全知道,这里不适合当根据地,至少现在不适合。

襄樊地区,属于古代楚国,汉代的荆州,开发较早,农业较为发达,比起江南、成都等地,略有不足,可是比起其他地区,却是富裕了很多。这里是富裕地区,富裕地区当兵者少,想要招募军队很少。

走进襄阳城,没有看到一丝整军备战的味道,也没有看到一丝紧张的气息,更没有一丝军队戒严的色彩。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人群,还有街道上小摊小贩,两边的一些店铺,一切都是很繁华,似乎是盛世。

可是,落在赵朴眼中却有些违和!!!

如今金军已经南下了,前线摇摇欲坠,汴梁也不知能坚守多久,如今可以说山河破碎,一旦汴梁失守了,距离襄阳还远吗?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若说,河南——陕西——山东等组成抗金的第一防线;那么,汉中——襄樊——江淮则是组成第二防线。

第一防线,此时已经是摇摇欲坠;可是作为第二防线,重要战略支点的襄阳,此时依旧是歌舞升平,一副距离战争很是遥远的样子。城墙没有修建,军队也没有加强训练,市井依旧是繁华依旧。

一旦金军兵临城下,咸阳能守住吗?

能守住才怪呢?

此刻的襄阳好似不设防的城市,只需要二百骑兵就可以攻占襄阳!

“此襄阳,非是彼襄阳!”赵朴看着襄阳暗自摇头。此刻的襄阳,距离岳飞时代的襄阳,孟栱时代的襄阳,差距很大。

精兵,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而在百战之地,往往是诞生强军。

战国时代,赵国为何诞生天下强兵,就是因为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必须有强军,才能安全;在欧洲,德国为何诞生天下强军,那是因为欧洲处在四战之地,东面是俄国,西面是法国,,必须有强大陆军,才能生存。

而后世,为何陕西兵,辽东军,是大明最强军,因为这两只军队,面对着强敌,必须要天天打仗。连绵不断的战争,就是最好的训练,只要不死,都是强军。

此时的襄阳,距离北方还较远,没有受到战争波及,于是民风懦弱,缺乏尚武的因子,只需要二百骑兵就可以攻克;可是在岳飞的时代,是南宋的边界线上,是边关重地,是北伐的前沿,天天大战,在绵连不断的战争中,襄阳形成尚武之风,十几万金军进攻,依旧无功而返;而在孟栱时代,蒙古军几次南侵,也是无功而返,最后为了攻克襄阳,打了五年才打下。

“没有人喜欢战争,但是战争却是最教育人。战争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比任何经书都更为迷人!”

在襄阳的一座小店,赵朴选了一个位置坐下,望着窗外风景,忽然感叹道。

王舞月却暗自道:陛下越来越多愁善感了!

…………

酒楼是人多眼杂之处,也是最容易获取消息的地方。

赵朴一边喝着茶,一边细细听着楼内的谈论。

谈论的十分杂乱,不过重点是当今的时政大事,最为火热的消息。而如今最为火热的消息,就是皇帝陛下将要驾临襄阳。

第187章路遇高僧

“传言,前一阵子,浩浩荡荡而下的金军骑兵,被官家剿灭了!”

“金军骑兵最为犀利,所到之处,河南之地,尽数是恐慌,无数麦田被焚烧,百姓被杀死,哀鸿遍野,尸骨满地。那时官家亲自出兵,激战金军,大战了三天三夜,流血漂橹,最后金军溃败。官家大怒,派骑兵追杀,追杀百里,激战数十场,金军覆没!“

这时,一个书生,激情飞扬的讲述着战争。

赵朴听着,有些吐血。打上三天三夜,也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一天一夜激战,就几乎是累趴下。

“这一战,金军有三万铁骑阵亡!“有一个书生道,补充道,“这是我舅舅说得!”

靠!真会用夸张手法,赵朴心中想着。

“不会吧,那邸报上为何没有上报,前来报捷!“

“当时众将都要,上传邸报,传缴天下,以示庆祝,而官家拒绝了。官家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尚需要努力。革命,革命,割掉金军这点小命,大肆庆祝,太没有意义了,金军能打倒我朝汴梁,我军也要打倒金军都城!只有打到都城庆祝,那才有意思,这点小胜利,不足道哉!”

众多读书人有相互吹嘘,相互谈论了起来。

赵朴看在眼中,满是不屑,读书人除了夸夸其谈之外,什么也不能。

此时的襄阳依旧是歌舞升平,依旧是莺歌燕舞,依旧是醉生梦死,汴梁的残破,二帝被掳的耻辱,没有惊醒他们。大概只有金军兵临城下,一次次洗劫,一次次屠城,大概才能觉醒吧!只有经过洗劫,经过屠杀,对金军有着刻骨仇恨,那时襄阳才会是铁一样的城池吧!

“此时变法,时机还不到!”赵朴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的冲动。变法,不动手则已,一动手就要干净利落,一举成功,而不是做夹生饭,最后变黄了。

此时变法还欠缺两个条件:一是缺乏变法的人才,二是缺乏变法的时机。

“我们走吧!”赵朴道。

王舞月点点头,站起身来。

………………

离开酒楼,呼吸着新鲜空气,赵朴心情舒畅了一些。

变法,或者是改革,往往是局面败坏到了极点,才有可能成功,如今的局面,虽然崩坏,但是还没有坏到极点。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当破坏到了极致,当百姓和读书人心情绝望到了极点,变法的时机就来了。

时机到了,人才不需要专门培养,也会到来。

“夫君,你在想什么?”王舞月问道。

“想着天下大事,想着能在襄阳呆上多久!”赵朴笑了,“在应天府,汴梁,扬州,都不是我们的久呆之地,不知道何处停下脚步!”

王舞月道:“夫君,今天不谈政事,以玩乐为主!”

“那我们走吧!”赵朴道。

侍卫中,有人恰好是襄阳人,对于襄阳的古迹名胜,好玩之地,都有涉猎。在这个侍卫的带领下,赵朴开始休闲的一天,没有政事的烦恼,只是陪着妻子,欢度假日的一天。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闲散的漫步。

累了,就停下脚来歇着;渴了,就拿着携带的酒水喝;饿了,就拿一些点心充饥;困了,就躺在马车上休息。

恍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

而天黑之前,必须要离去,回到大营,不然将士们会担心的。

半天的游览之后,赵朴尝试着忘却政事的烦恼,不过还是失败了。

走在街道上,看着乞丐,贫民窟,总是想到这样的流民有多少;看着一个个华丽的青楼,总是想到多少书生,沉迷于风月,变成了废物;看着路过的小吏,总是想到赋税对百姓的盘剥;就连在路边小摊上,吃上一碗混沌,脑海中也是算计着粮价…………

想要忘却,赵朴却发觉很难。

屁股决定脑袋,当屁股坐在那个位置上,脑袋就会不知不觉的想着,想着,想要松上一口气也不行,他觉得了患了心理疾病。

难怪皇帝们,不是信佛,就是信仰道教,倒不是真的为了追求长生不死;而是为得到心灵的寄托,让那些大师、道长治疗心理疾病而已。

恍然不自觉间,赵朴走到了一个寺庙前,香火一点也不旺盛。

“进去拜拜佛吧!”赵朴看着眼前的寺庙,前世是无神论者,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对于神佛之流,都是避而远之。没有想到,今世竟然到了寺庙,亲自上香,叩拜佛祖。果然是,人越活跃保守。

拜了拜佛像,赵朴就起身离去了。

“居士,请留步?”这时传来一个声音。

赵朴回头看去,只见是一个和尚,只是这个和尚的岁数太大了,至少有七十多岁。在这个医疗条件极度差,人均寿命不足五十岁的时代,能活到七十岁不简单呀!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能活到七十岁的养生奥秘,就值得历代君王们吹捧那些大师。

“不知大师,所谓何事?”

“檀越,似乎心中有烦恼,我佛慈悲,愿意为众生解去愁苦!”年老的和尚开口道。

“不知大师法号?”

“老僧,法号悟能!”

“悟能!”赵朴心中不由诽谤道,这不就是猪八戒吗?

“药不能治心病,佛能医百愁!”悟能道,“檀越,若是心有烦事,老衲可为开解一二!”

赵朴心中道,这个时代的和尚,或者是道士,都是一等一的心理医生。靠着一战嘴巴,能把禅理、金丹大道,说得天花乱坠,死人都说活了。最后大把大把的香火钱,送了上来。而这个和尚,眼神不简单,一下子盯住了他,将他当作大主顾!

“那便打搅了大师!”赵朴双手合十,一副虔诚的佛教徒的样子,可是骨子里对于佛教,还是一副可有可无的样子。

如今闲着也是闲着,最好与这位佛学大师,探讨一些心理学,说不定可以治疗了自己的心理疾病。

在一个凉亭内,两人坐定,王舞月站立在一旁,看似随意站在那里,可是眼角的余光,却是警惕的看着四周。明处,暗处的护卫,交叠着,占据着有利的地理位置,防备着意外事件出现。

“月儿,坐下吧!”

“主人,不必了,奴婢站着便可!”王舞月推让道。

赵朴也不再坚持。

而此时,茶水已经煮好,一杯杯茶水在杯子中。赵朴正要端起来喝下,这时王舞月面无表情的阻止道:“主人,身份尊贵,奴婢试茶,再喝!”

说着,也不管,赵朴答应不答应,端起茶杯,就轻轻抿了一口。

赵朴有些无语。

“主人,茶水无毒!“

这时,赵朴才喝上茶水。

而这一幕,自然是落在了对面的悟能大师眼中,不由的猜测起了对面少年的身份。

“檀越,可是有心烦之事?”

“我是家中庶子,本来家产没有我什么事情,我也不打算跟大哥抢夺家产。我原本打算,到了成年时,独立在外过活,免得兄长担忧。只是一群强盗来了,将家中的财产抢走,父亲兄长尽数被杀死,我的那些姨娘也是被掳走!一夜之间,家中发生了巨变,我成了一家之主,也接受了家中的烂摊子…………”

“墙倒众人推,落井就下石。家中原本理财不当,弊病极大,只是凭着家大业大,才勉强支撑着。而如今,父亲和兄长出事之后,家中店铺伙计,奴仆也不安分起来,有的是趁机捞取好处,有的是另谋出路,有的则是与外人勾结。如今外有虎狼侵袭,内患不断,风雨飘零,可能一个不慎,我就是一清二白,锒铛入狱!”

赵朴有些心酸的说着往事。

Ps:求收藏,求推荐。本书精彩在后面。

第188章内阁

往事如烟,有着说不尽,道不清的苦楚。

想着这些年的经历,赵朴心中彷徨无比,有种筋疲力尽的感觉。只是这些都无法述说,只能是憋在心中,趁着这个机会,向这位老僧道出了一切种种。

“人生有七苦:生之苦,指人在娘胎之内,狭窄不堪,气息不顺,出声后冷风衣物,刺伤肌肤等。自出生后,要经受饥饿之苦,睡眠不安之苦,心力交瘁之苦,生着难受,死亦不肯。死亡固然容易,可是活着更是简单。此为一苦!”

“年岁增长,精神衰竭,日渐无力。病之苦,周身疼痛,不得安宁;回顾往昔,有多少岁月蹉跎,一生浪费了多少时间,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因为懦弱不作为而叹息,因为时机稍纵即逝,未能及时把握而无奈,此为老之苦;”

“或身体老化生机断绝,或意外身死。怨憎会,心存嫉恨,心有怨念,不能得偿所望,反而伤及自身,此为死之苦。人士如灯灭,人死了一切成空,在想要有所作为,也是枉然!”

“求不得,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往往人们过于执着,反而深陷牢笼,迟迟不能心甘,更添痛苦。”

“最后一苦,是离别之苦,人生之痛,莫过于爱别离,亲人离去,无能为力,挚爱不在身边,也有思念之苦,我看檀越年岁不大,未必体验爱人不在身边之苦,但是这亲人离去,想必已经亲身体会过了。”

老僧悟能缓缓道,神情有些哀伤。

“怨憎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