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美色(墨武)-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杜伏威渡江北上,前往东都。
杜伏威竟连回转历阳都不考虑,直接答应了李靖的安排。
不过江淮军总领前往,毕竟是非同小可之事,杜伏威并不回转军中,却命西门君仪回转历阳,告及辅公祏自己的决定,然后只带义子王雄诞,一共两人前往东都。
杜伏威起义多年,亦和辅公祏合作多年,二人一武一文,相得益彰,辅公祏可算是江淮军中的二号人物,杜伏威向辅公祏交代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等准备妥当,晌午时分,李靖已安排杜伏威过江,这次护送杜伏威北上的兵士,有千余人之多,可见李靖对此行的重视。
杜伏威走后,张亮终于说出心中疑惑,“李将军,我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杜伏威匆匆忙忙,不像是归顺,倒有点像是逃难!”
陈孝意亦道:“他就算归顺,其实也该在出发前,安排好江淮军。可看西门君仪的表情,似乎杜伏威归顺有什么难言之隐。”
李靖点点头,“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不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杜伏威本是犹豫之中,我们应当机立断,至于其余的事情,再想办法解决就是。”
张亮道:“李将军?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张亮身为瓦岗众,素来谨慎沉稳,虽得李靖器重,可很多时候,都是小心翼翼。
李靖笑道:“但说无妨。张将军,很多事情,只要无关大雅,尽管言之。”
张亮问道:“西梁王真的预测到杜伏威会投降,所以封赏的官职都定下了?”
李靖摇头,“西梁王并没有封赏,只要我随机应变了。”
“那杜伏威到了东都,若没有封赏,岂不要反?”张亮担忧道。
李靖笑道:“这有何难,早在杜伏威出发之前,我已八百里加急的将杜伏威归顺的消息禀告给西梁王……”
“李将军,我想功高盖主,素来惹人猜忌,你这般先斩后奏,不怕西梁王疑心吗?”陈孝意担忧问。
李靖神色不动,“多谢你等提醒,我以后会注意这点。”
张亮问道:“杜伏威只带两人前来,我觉得对他的封赏过于优厚,其实只要擒下杜伏威,江淮军不战自败。”
李靖摇头道:“此计绝不可行,想杜伏威以义服众,我等若是背信弃义,反擒杀于他,只怕欲速则不达,惹江淮军激愤,对平定江南极为不利。西梁王应很快有封赏下来,江淮诸将若得招安,不会再起波澜。你等切记,杜伏威既降,我等暂时按兵不动,绝不可和江淮军大动干戈,一切可暂时退让!至于如何应对辅公祏、阚棱等人,我自有对策!”
二将领令,才待退下,有兵士送上急文,李靖展开一看,突然笑了起来。
李靖素来严肃,对杜伏威的笑是公事公办,也是少有的事情,可这时候的笑,居然很开心的样子。
陈孝意不解问道:“将军何事发笑?”
“王世充果然非同凡响,才占领了江都,就迫不及待的称帝了。”李靖喃喃自语道:“他倒和宇文化及一样,做一天皇帝也是好的呀。开明?他起这个年号,真的很有意思!”
陈孝意、张亮接过军文一看,只见到上面写道,‘王世充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
※※※
李靖和二将商量之际,王世充正坐镇扬州城,一时间意气风发。杀了李子通,取而代之,轻易的安抚了李子通的部众,再生擒了沈纶,击败了沈法兴的大军,逼退江淮军,这些事情哪件都不容易,可他做起来,还是游刃有余。
李靖那面,全无动静,一时间让王世充误以为,李靖亦是怕了他的计谋,不敢正撄其锋。
可现实很快的让他清醒下来,王世充警告自己,切不可妄自狂妄,因为萧布衣绝不好对付!
萧布衣已占领了中原半数疆土,其余反王、门阀不过分割另外的一半,而他王世充所占的疆土,不要说比起萧布衣,就算和徐圆朗相比,都是不容乐观。
隐忍数年,王世充兵败东都后,早就瞄准了江都之地,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萧布衣眼下势强,天下英雄、枭雄无不仰而视之,就算李渊、窦建德,都是难以独力抗衡。王世充知道,李渊、窦建德绝不会甘心坐以待毙,必定暗中联合,他插入一腿,加入进来,李唐和河北军没有拒绝他搅和的可能。
萧布衣虽强,但还不能说强大到可以抵抗三家的联手。只要他们三家能够击败萧布衣,瓜分了他的地盘,剩下的日子,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王世充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望着手下众将,听着他们禀告军情。
杨公卿、乐伯通、郭善才悉数在场,王玄应亦是带着一帮宗亲分列左右,王世充怎么说也是江南大家,宗亲实在不少。
他对李子通说什么树倒猢狲散,只剩下孤家寡人,显然不过还是在骗李子通,实际上,除了王辩、王玄恕这两人早死外,王世充当年的根基并没有受损。
每次想起义子王辩和儿子王玄恕的死,王世充都是心中暗恨,只想将萧布衣挫骨扬灰。
他对萧布衣痛恨,不但是因为萧布衣杀了他的儿子,还因为萧布衣挡了他的道路,若没有萧布衣,如今东都之主本应该是他王世充!
和元文都联手不成,王世充入城前发现不妥,慌忙南逃。他将手下兵士化整为零,安抚他们到了江南后,再做打算。实际上,这些淮南军很是忠心,在王世充再次号召的时候,很快的纠集了两万的精兵,王世充以此为根基,轻易的擒住了沈纶,掌控了大局。
可让王世充郁闷的是,梁艳娘那个娘们迷住了看守的兵士,收买了他的手下,轻易的逃脱了他的掌控,不知所踪。王世充败北后,其实恨不得将梁艳娘千刀万剐,太平道的人素来都说知晓天机,可却是骗死人不偿命,王世充在这些日子已想明白,受太平道蛊惑之人,绝不止他一人!
而太平道,根本也不知道什么天机!相信太平道预言的人,不是痴的就是疯的!
他现不信所谓的天机,若是能见到梁艳娘的话,只想将她宰了吃肉。现在的王世充,只信任宗亲和一帮手下,要凭自己的头脑,要重新打出一片疆土。
隐忍的这些日子里,王世充并不着急和群盗火并,反倒是花了十足的功夫,在三盗身边拉拢人手,安插卧底,是以他才能轻易的击败三盗,入主扬州。
事实证明,他的这种策略,眼下可说是极为成功!
入主扬州几日,他就迫不及待的称帝,并非自高自大,实在也是因为有难言之隐。
因为眼下以他势力最弱,要想让手下卖命,只有称帝封赏一途,反正这些官职不用花他一文钱,张口就来。郭善才、杨公卿、乐伯通等人,均被他封为上将军,王玄应被他立为太子,而他哥哥王世恽、王世伟、子侄王弘烈、王行本、王泰等人,封王的封王,称公的称公。
如今众人遽然封官,一时间如同被打了鸡血般,均是意气风发,觉得世上无事不可为。
这时候,王世充突然收到一封密信,展开一观,脸色阴沉,重重的一拍桌案。
众人惊凛,不知有何消息,王世充良久才道:“这个杜伏威,不知好歹!”
王玄应问道:“父皇,不知杜伏威怎么了?”
王世充长叹一声,环望群臣道:“朕本有意收复杜伏威,在下扬州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了他,更想封给他个大大的官衔。”
“他拒绝了吗?”王玄应问。
“听闻他……带着义子王雄诞,竟然投靠了东都!”王世充恨恨道。
众人默然,脸色微变。天下纷争,群盗个个都是心高气傲之人,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少投靠旁人。可就算投靠他人,要不是就被对手所杀,或者想着谋算对手,瓦岗的翟让投靠东都,可以说是逼不得已,但杜伏威绝对还有再战之能,手下江淮军能有十万,这样的一个人,突然投靠了东都萧布衣,这是否说明,天下纷争,又到了一个转折阶段?
难道在杜伏威眼中,徒争无益,只剩下早谋退路,归顺萧布衣一途?
众人心思复杂,联想翩翩,却没有注意到王世充脸色铁青,喃喃自语,“杜伏威,给你脸你不要,你真的以为萧布衣是你的救命稻草?我只怕你到了东都之时,就是你毙命之日!”
※※※
春暖花开,河水淙淙。
经过一冬的苦寒,新年的春天,来的似乎有些早。东都万物复苏,政通人和,街上百姓脸上,洋溢着安详的笑。
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到如今,终于过了些安宁的日子。
如今的东都,不但为中原第一大城,人口有百万之多,而且四海敬仰,各国商贾来往穿梭,有的国外商人,甚至踏着初春的寒冰,顶着残留的东风,早早的前来贸易。当然亦有的人,收获了个富足的冬季,悄然的离开东都城,只是离开前,还是忍不住的回头望上一眼,期冀着下次的到来。
唯一让他们稍觉得美中不足的是,东都正在和河北开战,那一线,兵戈寥落,杀气漫天,倒是极为危险,河北眼下不能经过!
幸运的是,到如今,大半个中原已经趋近安宁,让人心安的是,西梁王御驾亲征,虽暂时未能击退来犯河北军,可窦建德亦是未能再进一步。如今的主战场更多的集中在黎阳、东平、长平附近,河北军的第一波攻击狂潮,已被西梁王成功遏制。
这让很多人想起当初的东都之战,那时候的李密亦是气势汹汹,兵临城下,可在西梁王的防御下,瓦岗军僵持不下,很快土崩瓦解,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河北军很可能重蹈覆辙。
更多的人相信,他们再来的时候,大隋又能恢复到杨坚在时的国泰民安!
他们庆幸,东都城有西梁王镇守,他们相信,西梁王既然能将东都变成天下第一贸易之都,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到呢?
不过萧布衣却知道,他其实并没有做太多的事情,与其说他将东都改变,不如说他将东都恢复旧观。
萧布衣是个现代人,所以他很重贸易,知道国家富足,百姓才能安乐,更知道国家富足,才能经得起折腾,他发展国力的时候,其实亦为以后的征战做着储备。他大力发展贸易,不但和边陲、巴蜀,而且和海外、草原亦是加紧联系。
无论哪里的人,喜欢征战的毕竟是少数,萧布衣当然明白这点。杨广大业十数年,其实亦重贸易,很多渠道,都是杨广一手开拓,但是杨广始终把面子放在第一位,如今的萧布衣,却是纠正了这个偏差,东都根基尚存,征战不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以惊人的速度迅猛的发展!
端坐大殿之上,萧布衣才和群臣商议完商贸之事,见到群臣或失落、或振奋的表情,萧布衣微微一笑。
以往这种事情的商议,根本上不了台面,因为门阀士族,什么时候会瞧得起商人 ?可东都常年征战,为节省开支,前几年已削减众人的俸禄,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后,众人的俸禄这才逐渐恢复到原状。
众人忆苦思甜,终于明白商贸的重要,对于贸易的推广发展,也没有先前的那么抵触,所以战争看起来虽是破坏力极强,可有时候不破不立,亦会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门阀等级本来根深蒂固,可先经过杨广的大肆削弱,再经过战争一事后,对于庙堂的影响已远较以往要少,当然这种现象只限于东都新都,至于关陇那面,还是根深蒂固。
杨广对天下人而言,可说是罪大恶极,但是对于萧布衣而言,却是个大大的好人。
最少运河、制度、体系、经贸这些东东,都是杨广担负了骂名,萧布衣在这些基础上,取得了大隋前所未有的发展,亦是博得东都百官、天下百姓的称颂。
萧布衣总结这些道理的时候,听着群臣禀奏事宜。
殿上群臣次序上前,河南道行台杜才上奏,“启禀西梁王,河南境内连年征战,人口渐少,而郡县过多,有地方相距不过百里,却设置数县;有地方户口稀少,却分属两郡管辖。如此一来,郡县官员冗余众多,差役事吏卒成倍增加,国家开支增多,租调收入逐年减少,十羊九牧,此等现象不除,国力极为浪费。”
萧布衣问了句,“那依你建议呢?”
杜才道:“以往文帝在时,保留重要的官职而废除闲散的职位,合并小的郡县,还请西梁王废郡为州,节约开支。”
萧布衣点点头,“建议不错,不过事关重大,先请杜行台将各郡县户口细节上报民部,其余事情容我考虑后再做答复。”
杜才恭声退下,心中微喜,暗想萧布衣和文帝仿佛,实乃百姓之福,国家之喜。
又有刑部侍郎薛怀恩上前道:“启奏西梁王,按你吩咐,微臣和礼部尚书虞大人已重订旧律令,再废除死罪三十六条,流罪七十九条,徒、杖等罪五百一十二条,只确定保留治罪条款共四百八十条,总共十二卷,还请西梁王过目。”
萧布衣点点头,“几位大人辛苦了,律令可先交付门下省审核。”
薛怀恩应声退下,又有众官上前禀奏,不过很多事情,均是琐碎之事。萧布衣心中苦笑,却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他以前听说杨广这个工作狂,每天只睡一两个时辰,本来还是有些不信,可见这么多人禀奏,若是一一听下来,一天很快又过,暗想当个好皇帝真的不易。这还只是倾听,不包括批阅奏章,若是批阅的话,只怕又要许久。
不过他也是常年征战,并非每日早朝,所以很多事情积累下来。
萧布衣当政,群臣小心翼翼,所以事事禀告,又过了半个时辰,黄门侍郎马周上前奏事。
马周得萧布衣提拔,本来是门下省的录事,可经过数载考验,功绩显著,已得到萧布衣的连番提拔,升为黄门侍郎,可说是朝廷重臣。
萧布衣现在提拔人士,不拘一格,反正是有能即用,门阀的阻力越小,东都的发展才会越快。
马周上前道:“启奏西梁王,我听说古代圣明之主,没有比得上唐尧、虞舜的。虞舜委任禹、稷、契、皋陶、伯益五重臣处理政务,唐尧则经常向掌管四方的诸侯垂询治国之策,二人均是垂衣拱手,无为而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的劳于求贤,逸于治事。近来微臣见西梁王劳师远征,又要留心治国安民之道,实在过于辛苦。”
萧布衣轻叹声,“马侍郎言之有理,不知道你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别人都见到他的高高在上,辉煌荣耀,却不知道他一天的时间,几乎要割开使用,苦不堪言。征伐、治国两件事情,可说是占据了他极多的时间,可最要命的一点是,这些事情好像没有尽头的时候。
马周一语说中萧布衣的苦楚,可说是对他极为关心,目光卓越。
听萧布衣询问,马周恭敬道:“微臣不敢说什么解决之道,只是当初东都初定,百废待兴,百官大臣只怕获罪,遇事不敢自决,只好请西梁王裁决。奏请过多,以致营造、支出财务等事务,也要西梁王处理。如此下来,西梁王事必躬亲,整日操心受累,循环往复,朝事处置效率又低,微臣只请西梁王下旨分清事务轻重,若是经国安邦的大事,自然由西梁王明断,其余琐屑之事,由部门长官裁决即可。这样臣下不必事事请奏,西梁王亦不必事事躬亲。”
萧布衣微笑点头道:“马侍郎所言极是,其实如今东都诸事已入正道,按部就班即可。从今日起,由马侍郎制定轻重缓急之事,以后若有启奏,分门别类,琐屑之事,可由各部酌情处理,不必再禀,只要处置得当,本王不会怪责,还会有所封赏。”
文武百官齐声道:“臣遵旨。”
萧布衣处理完政事,吩咐百官退朝,却留下卢楚、马周、魏征、徐世绩等人,想要商讨应对河北军之事。
河北军虽是攻势凶猛,但去年冬天显然还是初次试探,西梁军严防死守,河北军除攻破几郡的县城外,各处关隘要卡均还在西梁军手上。
窦建德如徐世绩所料,虚虚实实,可这样亦有弱处,就是兵力分散,不能尽心攻打一处。东平一番苦战,张镇周、秦叔宝、史大奈三人牢牢的扼守住东平,徐圆朗几次猛攻,却是损兵折将,程咬金突然杀出,力斩徐圆朗手下大将李公逸!
程咬金带队去袭琅邪,徐圆朗看穿萧布衣的意图,按兵不动。程咬金千余铁骑,只能破些小的县城,亦是无法攻破琅邪大城。可攻城虽是不行,奇袭却是很有效果。他蓦然杀出,给了徐圆朗一闷棍,张镇周配合杀出,徐家军大败。
徐圆朗见状不好,慌忙撤走,屯兵任城,他手下的大将不少,可被萧布衣东敲一个,西斩一个,到如今,可说是折损大半,实力大损,不由沮丧若狂。
刘黑闼本来袭击张镇周背后,可却没想到,裴行俨又率骑兵突袭他的背后。裴行俨一击就走,河北军损失不小,刘黑闼自此心中惴惴,不敢再放肆攻城。
众将齐汇东平,一番鏖战,互有损伤。萧布衣派五员大将,三内两外牵扯住徐家军和河北军,一直僵持到了初春。而李唐,终究还是没有出兵。
非李渊心慈手软,而是因为李渊已自顾不暇!据河东最新战况,尉迟恭派偏将黄子英采用诱敌之计,几次三番。霍邑守将姜宝谊、李仲文不堪受激,全军追击,尉迟恭伏兵尽出,败李仲文,斩姜宝谊,李唐天险雀鼠谷失陷!
第四七五节 荣华
李唐雀鼠谷失陷,又是开春时分,刘武周坐镇太原,挥兵南下,直取雀鼠谷南的临汾、龙泉、绛郡数郡。
上党亦是在刘武周袭击范围内,不过那里地势贫瘠,无利可图,刘武周和萧布衣暂时是战略联盟关系,上党已和萧布衣的地盘接壤,是以对上党的攻击,刘武周并不用心。
眼下刘武周的意图很明显,尽取河东之地,伺机进攻关中!
刘武周能攻下太原,攻克雀鼠谷,不但让李渊震惊,萧布衣意外,估计就算刘武周自己,也是多少有些意外之喜。
过了雀鼠谷后,刘武周的野心大为膨胀,目标昭然若揭,复制李渊当年之路,取关中图谋天下!
李渊南下关中,一直图谋关陇之地,当初河东只用数月尽下,可说是旗帜所到,望风披靡。但李渊对河东的掌控,显然不如对关中有力。若是无人造反,倒是歌舞升平,但一有作乱,很多人又是蠢蠢欲动。
刘武周势力强悍,一时间又有盗匪前来投靠。离石人刘季真与弟弟刘六儿带头响应,很快召集数万兵马,配合刘武周南下。
盗匪云从,尉迟恭、宋金刚又都是用兵高手,再加上有张公瑾、单雄信暗中相助。刘武周铁骑铮铮,转瞬踏破三郡数县,河东全面告急!
冬季之时,裴寂兵败、李元吉弃城而逃,李渊已考虑到河东危险,所以派李世民前往救援。
李世民冬季趁冰冻坚硬,带兵由龙门渡过黄河,本来是想援助霍邑、扼住雀鼠谷,没想到刘武周攻势如潮,破霍邑,下河东,势不可当。
唐军全线崩溃,李世民虽是经战争磨砺,已去稚嫩,益发骁勇,可毕竟独木难撑,连连败退。唐军一直退到绛郡之时,这才站稳脚跟。
过绛郡,到龙门,渡黄河,就已要入关中之地,李世民不敢再退,只能拼死守住关中在黄河边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屈突通、殷开山竭尽全力,大军驻扎柏壁,深沟高垒,避而不战,终于抵挡住刘武周的攻势。刘武周见急切难下龙门,战线铺开,转攻绛郡周边的郡县,河东半数沦陷,关中震惊!
李渊见征伐不利,坐不稳关中,御驾亲征,过黄河,亲临蒲坂,指挥作战。李建成在上党的大军,只等着和唐军共击刘武周,当然不会南下和窦建德联手。
天下大战,主要的战役却集中在江都、河东和河南的东北一线。
这三处的战役,萧布衣竟然均有参与,可他战争消耗极少。因为河东他不过用了三千铁甲,粮秣有他人供应。江南的李靖更是以战养战,每一战当求一击得手,全胜而归,所以补给无忧。东平之战,以守代攻,到如今,可说是远比河北军要消耗的少了许多。
这次固守,已比东都当年的交战要容易许多。
是以河北军、徐家军一时结盟,看似凶悍,可冬季一过,军心疲惫,并不动东都根本。萧布衣见对手气势已弱,准备转守为攻!
先下徐圆朗,再攻河北,东都已准备良久,粮秣充足,士气正盛,无论百官抑或百姓,都觉得应该出兵平定天下,还河北、山东安宁。
当萧布衣把想法说出来的时候,卢楚等人均是用力点头,“西梁王所言极是,眼下已是反攻的极佳机会!”
萧布衣见群臣拥护,军民齐心,心中喜悦,当下和徐世绩等人研究攻打细则。
徐世绩道:“刘黑闼善于用兵,如今和裴将军、史大奈僵持不下。可河北地广人稀,粮储不足,难耐长久消耗。再加上河北军虽能吃苦,但是却以卫护家乡为主,如今出来日久,难免思归心切。只要我等再增兵攻击刘黑闼,定能败之。”
萧布衣点头道:“世绩说的不错,只要河北军一败,我们可出兵鲁郡,尽取鲁郡各县,等任城孤城一座之时,全力攻打。若能擒杀徐圆朗,琅邪不攻自破!”
徐圆朗起义多年,手上本不过三郡,东平被萧布衣抢去,琅邪是大本营,如今还能在鲁郡坚持,不过是因为徐圆朗和十万徐家军尚在,若能一举击溃,琅邪绝对无法支撑。
魏征道:“不过要防窦建德狗急跳墙,所以可暂时佯攻河北,牵扯住他的兵力。等平定徐圆朗后,可全面进攻河北!当然这期间,我们也可以暂时联合罗艺进攻窦建德,让他首尾难顾。”
徐世绩从大势考虑,萧布衣更喜欢打攻坚战,而魏征多少是从制衡方面考虑剿匪。三人合作多年,可以说是取长补短,极为默契。
萧布衣望向卢楚道:“卢大人,不知道你有何建议?”
卢楚可说是三朝元老,亦是经验丰富,沉声道:“若是文帝在时,应会恩威并重。给他们几棍子后,不妨给点甜头。西梁王,河北军均为百姓出身,窦建德身边的众将或许骁勇善战,但却是目光短浅,我听说他们上次征伐孟海公后,因为分赃不均,很多人颇有怨言。若依下官建议,若能用钱财收买。若是等河北军吃了几仗,士气低弱后,不妨用高官厚爵诱之……”
魏征赞叹道:“卢大人所言极是。若真的刀枪钱财一块使用,河北军想不败都困难。”
萧布衣听了,一拍桌案道:“此计甚妙,我听说窦建德本身极为节俭,可他大舅哥曹旦却是极为好利。曹旦贪财好色,王伏宝早就看他不顺眼,二人之间颇有矛盾……”
见到徐世绩脸上发苦,萧布衣大笑道:“世绩定然是想我所想……”
徐世绩苦着脸道:“我的确想到西梁王是何妙策,想必是收买曹旦,陷害王伏宝?王伏宝无论是死是降,窦建德众兄弟定然心生间隙,到时候再战,我等无疑少费气力!”
卢楚赞道:“徐将军高见……竟然想出这等妙法。”
徐世绩心道,这不是自己所想,当年萧布衣就是用的这招离间的他和翟弘。回想往事,好笑中又有唏嘘,想到当年种柳结义,不由感慨万千。
不怕虎一样的敌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瓦岗有个翟弘,河北军有个曹旦,大江东去,历史却有惊人的相似。
众人筹划对策,一直商议到黄昏时分,又有军文送抵,却是李靖在南方的八百里加急。
萧布衣见到书信,大喜道:“李将军每次送信,必有喜讯,却不知道这次是何好消息。”
徐世绩笑道:“的确如此,李将军战无不胜,运筹帷幄,败林士弘、斩张善安、平岭南,这次难道是江都有好消息了?”
虽知道依李靖之能,平定江都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可就算萧布衣都不认为李靖能取下江都。但若非如此,李靖很多事情自会做主,不知道有何变化?
心中惴惴,打开书信,萧布衣看了眼,脸上表情极为古怪。
卢楚担忧问道:“可是江都有了阻挠?”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萧布衣双眉一扬,“坏消息就是,王世充占领了江都后,声势浩大,沈法兴已被他打的连连败退。好消息是,杜伏威归顺了我们,李将军已派人护送,应该这两日就会来到东都。杜伏威只带着义子王雄诞前来,应该是诚心归降。”
众人没有被王世充搅乱心思,却都被杜伏威的归顺所惊喜。
魏征道:“西梁王,这可是个极好的消息,以往盗匪都是迫不得已才降,杜伏威还有再战之力,论威望、实力,比徐圆朗还胜一筹,他来归顺,可见天下盗匪已认可东都仁政,认为西梁王可一统天下,实在是关键的一个转折!”
卢楚其实本有异议,毕竟魏征是寒门出身,他却是出身门阀,暗想现在的东都,可算是个大杂烩,不但寒士能当官,就算盗匪亦是可以。翟让来了,杜伏威也来了,只怕收留下来,会让百姓百官不满。
可听魏征分析,也知道眼下杜伏威这一降,可以说是关系重大,是以赞同道:“若能封赏杜伏威,天下盗匪见了,亦是坚定他们投靠之心,这个杜伏威,倒要好好接见才好。”
萧布衣见众人认可,沉吟道:“杜伏威归降一事,适宜隆重对之。本王要借此昭告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再有盗匪妄想抵抗,本王绝不轻饶!”
※※※
杜伏威来到东都的时候,已是萧布衣等人商议的数日后。
江南和东都之间的通讯,远比杜伏威骑马前来要快捷很多。杜伏威一路行来,只见到杨柳依依,春风浮动,过江后,如果说江淮一带,还是有些凄凉的意思,可河南境内,已百姓安定,欣欣向荣。
路上不见了如麻的盗匪,放眼望过去,只见到耕耘的百姓。
这些人,以往或许还握着刀枪,可到如今,锄把耕牛已是他们的伙伴。杜伏威从年少起义到如今,从未想到过,大隋还有安定的时候。
他那一刻,突然有种错觉,好像回到了从前,那时候,天下安泰,国富民强。那时候的他,亦是如这些人般,挽着裤腿辛勤耕种,上了炕头想着婆娘。
杜伏威一路行来,虽还有心事,却终于舒了口气,他人虽未老,可心却已老。他带兵打仗的时候,几经生死,素来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手下都服他,敬他,只以为他是个打不死的将军,却不知道,他骨子里面已有了深深的疲倦。
这种日子,绝非他想要的生活。
他真的从未想到过要做皇帝,他起义,不过是为了活命。他是个重义的人,亦是个聪明的人,既然他已不能带领兄弟征战天下,为何不趁还有本钱的时候,为自己和兄弟谋取以后的生活?
对手若不是萧布衣,他还不会归降。可他知道,很多人不理解他的想法,他的兄弟辅公祏坚决反对,他觉得对不起辅公祏,所以觉得若有可能,也要为他谋求个官位。
怕别人动摇了他的决心,所以北上匆匆忙忙,但是考虑已久。
正所谓,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可鸿鹄很多时候,也不知道燕雀的想法,难道不是吗?杜伏威想到这里的时候,望向义子王雄诞。
王雄诞也在望着他,“义父,你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