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之权倾天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下人抬来了轿子,抬着蔡京前往皇宫。

    由于他们这些一品大员住的地方距离皇宫很近,没多久就到了皇宫门前,蔡京下了轿子一看,皇宫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王黼和梁师成已经来了,并且在他们身边聚集了很多官员,大部分都选择站对的,一看蔡京的宰相位置不保,纷纷投靠了王黼。

    不过他这一辈子四起四落都不曾被打倒,可见他的党羽颇爪牙特别多,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一个手指头比你的腰都要粗,用不着这么落井下石,好歹同事一场,不要做的太难看。

    于是,还是有一些人主动过来问好,蔡京也恭敬的回了礼。

    这就是典型的政治斗争,不过蔡京已经不感兴趣了,官做到他这个份上,已经不需要通过勾心斗角来提升自己在百官心目中的位置了。

    已经清楚的证明过自己的能量了,上朝之后,他就站在王黼的身后,闭起眼睛什么都不说。

    赵佶看上去很疲惫,最近张虚白炼制出了一种新药,威力惊人,为了让赵佶感受新药的冲击力,张虚白在民间选取了十八位少女进宫,就安排在艮岳旁边新建起来的宫殿里。

    赵佶本身就是一个风流的才子,再加上环境和现实条件的诱惑,追求长生不老是每个帝王毕生奋斗的目标,睿智如唐宗李世民都不能免俗,何况是没有多少主见的赵佶呢

    昨天晚上两位秀女轮番上阵,赵佶有点招架不住了,即便是有药物的帮助,体力总是出现问题,导致今天上朝总是心不在焉的。

    “众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赵佶有气无力的说道,根本就不像是一位睿智的帝王,倒像是街头下三滥的痞子。

    御史方鹤抱着芴板缓缓走出人群,启奏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赵佶一脸不悦的挥挥手说道:“说吧!”

    方鹤整了整衣袖,朗声说道:“臣弹劾淮阳军指挥使吴熙,滥杀无辜,导致民怨沸腾,江南造反之事愈演愈烈,有些老实的百姓也拿起了锄头加入叛军抵制官军,致使童枢密身陷湖州,要不是韩世忠将军奋起反击,整个西路军已经灰飞烟灭了,吴熙要负主要责任,此为其一。

    吴熙率领的东路军打仗不积极,手下士兵贪图享乐,消极怠工,进程缓慢,导致没有和童枢密准确的在杭州城外回合一处,晚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安抚使大人盛章可以作证,此为其二。

    吴熙本隶属于永兴军路子午营的一个都虞侯,因为剿匪有功,正值方腊造反之际,被认命为淮阳军指挥使临危受命,南下平叛,据说他在清涧建立了一个什么加工厂,制造出了更为精密的火药弹,威力巨大,是攻城拔寨如履平地,吴熙私藏火药弹,是何居心?

    微臣弹劾吴熙三条罪状,请陛下定夺。”

    赵佶听方鹤一说,皱了皱眉头,不由得挺直了身子,说话的语气也不由得加重了几分:“众爱卿以为如何啊?”

    王黼身为宰相,自然是要第一个发言的,他的意见左右着大半个朝堂的意见,只见他出班说道:“陛下,按照方御史所言,此子用心邪恶,不得不防,但是,他手握重兵,不能激怒于他,只能让盛大人在前线安抚他即可,等他回来之后,去了兵权之后,再图其他。”

    梁师成和王黼沆瀣一气,意见自然是一样的,但是,一个宦官不能和大臣有所往来,这是铁的纪律,表面上自然是要争锋相对的,出班启奏道:“微臣以为不妥!”

    赵佶看了一眼梁师成,说道:“爱卿有何高见?”

    “臣以为,此子反心已现,应当立即拿下审问,严刑拷打之下,必有收获,如依王大人所言,等到此子做大做强之后再收拾的话,恐怕不是上上之策。”

    赵佶点了点,让梁师臣退下,把目光转向了打盹的蔡京,虽说现在他退居二线,但是党羽遍布,说话依然很有分量。

    “蔡大人有什么要说的吗?”

    蔡京听见赵佶问话,自然是要言语的,出班说道:“老臣以为控制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他的家人,这样的话,就算他有反意,也要掂量一下了。”

    此语一出,朝堂上附议声一片,都说这个办法好。

    赵佶一看,蔡大人的威力果然不同凡响,吴熙是什么样的人,他心里知道的很,密法司的人就跟在他身边,随时监视,司马林身为监军,自然知晓其中的原委,这两人都是自己的心腹,到现在为止,说的都是吴熙的好话,尚没有其他不好的言论反馈回来,他们这就是看人家一个小孩子,升迁的太快,心里不平衡,也是害怕到时候对自己的位子形成危险,所以才极力的想要在他还没有成气候之前就扳倒他。

    赵佶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静静的坐在龙椅上看他们演戏。

    只要不是有伤吴熙的性命,其他的一切准奏,不就是给他们家换个地方生活么?还是在京城,这有什么不好?

    听说太子非常看重这位和他相处的很不错,还专程去过他在长安的宅院,土豆和玉米就是从他们家里带回东京的,为此太子还申请给他加官进爵了。

    太子已经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吴熙确实是最佳的人选,年轻富有张力,还有正能量,重要的是满脑子的新奇思维,这给大宋带来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上的提升,更是一种新气象。

    太子想要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无可厚非,作为现任皇帝,应该大度的接受,并且给予大力的支持。

    事实上,赵佶也正在这样做,因为最近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张虚白给他的药物越来越重,服用之后,不觉得身体有所好转,反而有每况愈下的感觉。

    本来怀疑张虚白这个道士有谋害之心,但是,另一个道士郭京经过调查之后,说张虚白没有谋反心里,也没有谋害皇上的意思,只是人老了,胆子小了,很多药材都不敢加了,所以才导致他的身体不能保持持续性,才有每况愈下的感觉,要是持续进步几个月,身体又会逐步的好起来的。

    于是赵佶准备罢免张虚白,任用郭京为自己的道家领路人,全力帮助自己恢复身体,如果能像老子那样得到成仙自然很好,如果不行的话,尽可能的延年益寿也是不错法人选择。

    重要的是郭京说要想潜心修炼,最好是不问政事才好,这样每天操劳,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所以他才有了退位让贤的打算。

    本来郭京的意思不是让他退下来做太上皇,而是把朝政交给能干的大臣就行,哪里知道他有这样的心思。

    这是谋反的心里,任是郭京多长了一颗脑袋也不够人家砍的。

    “蔡卿家果然好胸怀,朝廷能有你这样的肱骨之臣,是朝廷之幸,百姓的福音啊,好吧,就按照蔡卿家所言,把吴熙的家眷全部搬到东京城来,所有的花费都有内务府来出钱。

    保康门内有一套宅子,是郑王爷住的,他老人家走了之后,一直空着,现在就把他送给长安县男作为暂时的栖身之所。

    就这么定了,不要再议,退朝!”

    抱着芴板等候严惩吴熙的人,一脸的黑线,因为是他们让吴熙得到了更高的礼遇。

 第一百八十章 各怀心事

    朝会散去,皇帝回殿,众臣退去。

    平时交好的臣下自然走在一起议论着刚才朝会上发生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这个结果不能接受,而是皇帝的态度究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习惯了颐指气使的人得不到皇帝的首肯,这首先就说明皇帝要收回朝政的决策权,再也不是谁的一言堂了。

    这种转变自然不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了的。

    梁师成紧走了几步,追上了前面的王黼,抱拳说道:“王大人留步。”

    王黼正在揣摩皇帝的意思,忽然听见有人叫自己,回头一看之下,是梁师成,遂回礼道:“太傅大人有事?”

    梁师成微笑着说道:“刚才朝会上……”

    王黼连连摆手,示意他不用解释,说道:“意思老夫都明白,一个宦臣还是要把自己摘干净的为好,要不然对你,对我都没有好处,不过,你常伺候在圣上左右,不知道圣上最近可有什么大动作,老夫看着怎么我们的陛下有些不对劲啊?”

    梁师成迷起眼睛想了一会儿说道:“圣上还是那个圣上,不过是最近修道一途不得存进,有些想不开,脾气上可能有些古怪,不必在意为好,听说来了一个新的道士,是个能人,想必过不了多久,陛下会重新开始他的修道,到时候,这朝堂还是我们的不是?”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个中的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

    不过有一件事,王黼到现在依然想不通,那就是明明自己现在是宰相,但是大部分的意见,皇帝还是采用了蔡京的意见,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暗示,或者说,根本就是在离间他们,让他们私下里相互记恨,进而达到某种平衡。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可怕了,这根本就是皇帝在玩弄权术,与采用谁的意见根本没有关系。

    陛下想要保住长安县男,就是增加他们之间的第三因素,这样一来,他的位置就更牢固了,想要在宰相的位置上做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想通了个中缘由,心里也高兴了,就邀请梁师成到他的家里做客,当然了,走的是后门,不能让人看见他们之间有什么瓜葛。

    这边李纲下朝,和李若水走在了一起,忠臣正值的大臣越来越少,哪里人少就预示着哪里的人才是忠臣。

    其他人都忙着附和新宰相履新,哪里顾得上其他?

    “唉!你我都老了,影响力更别提了,人家一个退下去的宰相,都被围的水泄不通,只有我们两个孤零零的,没人理会。”

    李若水不知道是讽刺还是羡慕。

    李纲大摇其头,说道:“老夫家里有些米酒,共饮如何?”

    此话正合李若水的心意,连忙点头说是。

    两人步行来到李纲的家里,不算太大,奢华更是谈不上,水榭亭台那些东西更是谈不上,两进的院子,前面是会客的地方,后面睡觉,加有老妻一枚,儿女都在各地奔波,仅此而已。

    就是这样的地方,才显得幽静,两人喝点酒,吃些菜肴,很惬意。

    “皇帝有些不对劲,你看出来了没有?”

    回到家里,自然不需要像外面那么拘谨,有什么就说什么,也不讲究用词,随意的说道。

    李纲把杯子里的酒一喝,说道:“是有些不同了,这是朝廷的幸事,依老夫看那小子就不错,做事不拘一格,敢作敢当,不畏强权,是个人才,圣上能有如此的觉悟,不容易啊,要知道大宋朝出个名将不容易,尤其是能影响战局的名将,那就屈指可数了,老夫看这小子就符合所有的条件。

    虽然我们是文人,要维护文人的权利,但是朝廷有难,这些虚名暂且可以搁下,全心全力的为大宋朝的着想,要保护好这根苗子才行啊,要不然很容易让人扼杀。”

    李若水有同感,说道:“年轻人都是不可一世的臭脾气,动不动就天不怕地不怕的,要是这样的话,恐怕你我是保不住的。”

    “呵呵,这你就错了,看这小子的做事风格,想必不是那种死脑筋,知道自己的功劳太大,无福享受,所以就放着全天下人的面把朱勔给杀了,这就犯了天怒,也给了御史弹劾他的机会。

    这就很聪明了,要是你一点错误都不犯,到时候,德胜归来,应该怎么赏赐为好呢?枢密使?年龄有些小,功绩不够,更何况,刚刚封了县男的爵位,朝野上下正有微词,如果晋升太快,不见得是好事。

    所以说,这小子还是有脑子的,不是你说的那种马大哈,要不然也不会小小年纪就统领一军,更是连胜连捷,这样的人,纵观大宋朝,你见过几个啊?”

    李纲的话,让李若水陷入了沉思,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么?这小子还不是一般的鸡贼。

    李纲见李若水有些惊讶,给他倒了杯酒,说道:“种略相公来信说,这小子似乎早就知道圣上要把他的家人遣到东京,临走的时候,就安顿家里说,要是朝廷要他们搬家,不要有抵抗情绪,跟着走就是了,你说这样的人会是一个没脑子的蠢猪么?依老夫看,就是一个妖孽,专门来为祸人间的。”

    说完两人相视一笑,正好老妻来上菜,说道:“这世上真有这样未卜先知的人?在哪里,老身能见见吗?刚好最近有事需要咨询一下?”

    两人笑的更厉害了。

    老妻不解的问道:“你们笑什么,老身是认真的!”

    “当今圣上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叫张虚白,你去问问他,保证什么都给你说了,你的百年日子说不准人家都能给你算出来。”

    老妻觉得自家老头子就是和自己开玩笑,说道:“那个道士不就是骗人的吗?你经常说的,现在拿老身开玩笑。”

    “你知道我们再开玩笑,还要问,这世上哪里来的未卜先知,都是骗人的,就算是有这种能力的,也是根据事实,猜测出可能发生的事,这叫睿智,也叫博学,不懂就不要说话,做好你的饭就行了,这几天的菜又有些咸了,厨艺有些退步啊。”

    老妻见有客人在,就不和他一般计较,连忙说道:“我去给你们重新弄。”

    说完端起刚上来的菜,回到了后堂厨房。

    “我这个老妻啊,思念孩子,都有些魔怔了,老是想着让人给算命,看孩子什么时候能回来。”

    李纲似乎也很苦闷,端起酒连喝了两杯,桌子上的菜一口没动。

    “都是为了朝廷,为了这个家啊,老实说,我们善良的有些过分了,让那些奸佞骑在咋们的脖子上,任意妄为,我们身为朝廷重臣,子女却不能在身边尽孝,这本身有违纲常伦理,却附和朝廷律法,这就是赤果果的矛盾,没有办法改变,那个朝廷始终比我们的家大,尽忠职守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谁说不是呢?不过圣上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只要变就会带来新气象,这是大宋的福音,我们应该鼓掌叫好才是啊!”

    两人聊的欢快,宰相府内,王黼和梁师成也比较投机,此时,一坛子酒已经下肚,喝的面红耳赤,嘴上也没有把门的了。

    “王大人,不是给你吹,这些天新来的那个道士,其实是太子殿下从民间招揽的人才,安插在圣上的身边,就是为了吹耳边风的,也是为了彻底的把当今圣上拴在成仙这条船上下不来,那么,这皇位自然就会提前禅让,太子殿下已经等不急上位了,我们是不是要选择站对了呢?”

    王黼红着脸,看不出表情,沉声道:“小心说话,小心隔墙有耳!”

    梁师成觉得王黼有些胆小,在自己的府上说话还要扮小心,大宋朝还有没有王法了?笑嘻嘻的说道:“不妨事,就是陛下也允许下面的人这么做,就是要给太子上位营造一种场面,要不然新君登基,很难开展工作,你以为圣上为什么要突然转变态度?意在告诉大家大宋是赵家的,还轮不到你们颐指气使,这样一来,新皇登基,就会顺理成章,恐怕那个什么吴熙就是太子物色好的人选,圣上只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

    王黼说道:“你这么说,老夫就茅塞顿开了,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圣上怪怪的,原来是有心退位了,也好,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整得民怨沸腾,也只有他了。”

    “说的对啊,所以我们是不是示好一下太子?”

    王黼摆摆手说道:“先不用,老夫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最近康王的活动似乎也很频繁,想必也和这件事情有关系,我们等等看再说吧。”

    知道了圣意,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心里快活,于是,又让下人上了一坛酒。

    “康王也有意皇位?”

    梁师成惊道,这件事他可是刚刚听说,要知道他只是庶出,就算轮着做也不会轮到他的身上,他有什么资格和优势争权?

    “这样一来,皇家就有好戏看了,我们身为臣子,也是爱莫能助啊!”

    “是啊,不过,不管是谁上位,吴熙必须要除掉,这个人心思很重,恐怕会对你我不利,从他杀朱勔这件事就能看的出来。”

    梁师成哈哈一笑,说道:“包在我身上就好,正好有些纠葛需要处理,王大人,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第一百八十一章 永年镇攻坚

    吴熙的耳朵有些发烧,喝了两碗粥,就是不见好转,这是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的征兆。

    小时候,母亲经常拿着笤帚在床上打,要把不干净的东西打走。

    此去经年,物是人非,就算是火药弹都不一定能赶走心里的意念,这是人心里的私密,需要时间慢慢的调和,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到时候,自然就会好了。

    合上看了一半的书,走出营帐看了看天气,抓紧时间召集部下开始开会,整整一天,没有人从里面出来,吃喝拉撒都有人处理,当部下从里面出来之后,整个淮阳军没日没夜的操练了七天之后,就在某一个清晨离开了驻地,向杭州进发。

    除了与会的人员,没人知道吴熙说了什么,总之从那之后,整个队伍变得更加的整齐,军容军貌更为利落了。

    秀洲驻扎的时间够久了,也该要前往杭州和童贯回合了,去的晚了,天知道童贯会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来。

    永年镇,距离杭州六十里。

    童贯的大军行至此处,被义军阻截,已经五天了,他们不得寸进,而且死伤不少。

    王禀一再恳求童贯在给他一次冲锋的机会,这次一定能拿下永年镇,要是不能拿下,他提头来见。

    王禀为了夺回昔日的荣耀,苦苦哀求童大帅,才得来这次攻下永年镇的机会,韩世忠做为西军指挥使,被迫转入后军断后。

    部下李浩身上缠满了绷带,举着朴刀,在鼓舞士气。

    “弟兄们,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了,能不能拿回以前的荣耀,就看这一仗能不能打出我们威风,以前王将军也没有亏待各位,现在,到了你们尽忠的时候了,有没有信心一鼓作气拿下永年镇?”

    “有!”

    “你们没有吃饭吗?”

    “有!”

    声音又加大了几分。

    “这里面还有娘们儿啊!”

    “我们有信心!”

    这一声,响彻云霄i震彻山谷,李浩很满意。

    王禀的出现引来了一阵骚动,不过王禀用手压了压,示意他们不要吵,拖着疲惫的口气,深情并茂的说道:“湖州一战,我们丢了脸,导致大帅被困,如今被小小的永年镇所困,难道我们还要丢脸吗?反正我王禀不想丢脸,所以一会儿发起的战斗,每个人都打起精神往前冲,如果能拿下永年镇,让大军顺利通过,我王禀的位子就让他做!”

    底下鸦雀无声,因为这个条件太过诱人,一时间还不能适应,终于主将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这不是一句空话。

    韩世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韩世忠湖州一战,把自己送上了指挥西军的最好位置,虽然官职很低,但是升迁那是迟早的事,因为掌管一军,官职低了也不符合身份,这次南方底定之后,西军的节度使恐怕是跑不了了。

    前面有韩世忠的例子,低下的将士们才不会怀疑王禀说假话,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战事早点开始。

    终于要开始了,部队上了前线,马儿嘶鸣欲发,步军挺着长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就要冲上去杀他个片甲不留,完全忘了昨天死在这里的弟兄们了,他们的眼里只有王禀的位置。

    随着王禀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将士们,一窝蜂的冲了出去,喊声震天,湮没了加油助威的鼓点声,就连对面的义军也有些被吓到了。

    昨天还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西军,现在尽然士气饱满的向他们杀了过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过对于义军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不管你来的人士气多么的高涨,我们还怎么打,还怎么打。

    两军一接触,就显示出了战斗的惨烈,前军没有一个能善终的,首先接触的军士,厮打在一起,被近距离的弩箭所伤,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

    王禀玩了一手狠的,想要用命换命,义军人数有限,西军足足比他们多出了一倍,就算换命,也要把永年镇拿下来,要不然他的脸往后真的没处搁了。

    这就是他在战前说话的真谛,之所以用他的位置做为奖赏,王禀没有一丝的压力,因为,他没准备让这些人活着回来。

    用心险恶,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用将士们的性命做为赌注,实在有些过分了。

    刚开始的时候,将士们打的很用心,打着打着发现不对劲,明明他们已经冲上去和敌人厮打在了一起,莫名其妙的自己人就被自己的箭射死了。

    久而久之,发现了不对劲的军士不干了,想要撤出战斗,因为不管如何努力,到最后死的都是自己。

    谁知道王禀早有准备,刘浩统领的预备队架起床弩,朝自己人开始射击,只要是谁有撤退的意思,就拿弩箭招呼。

    这样一来,军士们退无可退,只能往前冲,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将士们为了活命,一鼓作气杀到了城下,城下的守军慌了,害怕宋军杀进来,拒绝给要进城的义军开门,两方人马都被抛弃,上演了一出永年镇求生的戏份。

    这场戏很惨烈,西军最终获得了胜利,可是剩下的人已经不多了,大部分都挂着伤,想要重新投入战斗那是不可能的了。

    刚好刘浩带着预备队赶到,迅速发起了攻城战,而那些受伤的军卒在大军的掩护下,被自己人悄然的杀死在了乱军丛中。

    知情人都死了,王禀得脸上才漏出了一丝笑意,冷冷的看着攻城的将士们艰难的爬上城墙,又被人踢下来摔成肉泥,又有人爬上去,摔下来,周而复始,就是占领不了城墙的主动权。

    可是王禀好像根本没有撤下来的打算,因为如果今天再拿不下永年镇,他也就不要活着回去了。

    虽然他诛杀军士有罪,是因为他自己也不想活着了。

    刘浩当然知道将主的意思,那是因为这个计划是他们昨天晚上制定好的,不拿下永年镇,就死在这里。

    所以他在打仗的时候,显得很卖力气,放的很开,既然是最后一仗,那就打的有气势一些,总不能让人在死后说笑话吧。

    刘浩拿着一把朴刀杀了一名从城墙上跌下来还没死的家伙,拉住刚要爬上攻城梯的兵士,示意他去城门那边帮忙,城门那边总是缺人,导致撞城门的车一直开不到跟前。

    那军士一看上司都这么拼命,自己断然没有偷懒的借口了,于是操起长枪,带了几个人,就向城门处增援。

    城墙上的石头好像永远也扔不完似的,不时的有人死在石头之下,攻城车就是被这些石头挡住的去路,前进的很艰难,要想往前走,就必须要把挡在路上的石头搬开。

    搬开石头的过程很艰难,因为在城头的跺蹀处有很多人,正在源源不断的把石头扔下来,企图阻挡攻城车靠近。

    王禀远远的看着,也犯了难,按理说,拼死拿下永年镇,是他今天作战的目的,就算战场上的人全部战死了,也在所不惜。

    不过这样无谓的牺牲也不是个事,于是在部下的建议下,护盾派上了用场。

    将作监新制作的护盾质量很好,两百米外射过来的的箭射到护盾上根本留不住,只能在多拍上留下一个印渍。

    十人组成的护盾团出发了,护盾护在头顶,分成两拨人,在攻城车一左一右徐徐向前进发,不时的把道路上的石头搬开。

    这样做,战场形势马上开始变得对宋军有利起来了,因为城墙上扔下来的石头砸在护盾上,石头从两边散开,对攻城车造不成阻挡作用了,虽然护盾里面的人不时的被石头砸中,马上就会有新的人补进去,保证护盾阵的完整。

    为了达到目的,王禀也是拼了,也不能说手下的军士不努力。

    刘浩见攻城车有了进展,把朴刀插在腰间,猿猴似的开始攀爬云梯,属下纷纷效仿,不时的躲避城墙上扔下来的杂物。

    数十条云梯上爬满了人,即便是拿长枪往下戳,下面也被人堵死了,义军一时间陷入了麻烦。

    因为宋军看上去真的不要命了。

    攻城车已经到了城下开始作业,只要这个样子保持一刻钟,城门必然会被大开,那么刘浩这边就要给城墙上的守军足够的压力才成。

    眼看就要爬上城墙了,已经触手可及了,只要脚下站稳,把朴刀拿在手中,就能杀到城头的守军了。

    刘浩心里一阵兴奋,自从刚才城外的一番混战之后,就再也没有杀哪怕一个敌人。

    现在终于又有机会了,刘浩两眼发红,拔出朴刀,一刀上去,那个薄衣烂衫的义军,就被刺破了脖颈,一头栽下了城墙,鲜血飚的老高,在空中翻滚着的时候,喷出来的鲜血在墙体上画下了一道完美的血渍。

    刘浩顺势上了城墙,开始占领这一块地方,并保持战果。

    越来越多的宋军从梯子上爬了上来,和刘浩站在了一起,占领的面积也在逐渐的扩大,义军渐渐不敌,开始转换阵地。

    就在这时,城下传开了呼喊声,那是城门被攻破的声音,早有准备好的骑兵,一股脑儿的冲进了城门,开始肆意妄为的屠杀。

    屠杀进行了很久,宋军心里憋着的怒气,都变成杀意加在了义军的身上。

    进城前就说好了片甲不留,说到做到才是,纵然有不杀降卒的规定,但是人在这个时候,完全把这个规矩忘得一干二净,尽情的欢快的发出自己的怒吼。

    刘浩站在城头上杀的兴起,新鲜的血液喷在脸上的那种快感,让他愈发的兴奋,完全忘记了进行自我保护,就在他挥舞着朴刀把一个义军的头颅斩下的时候,一根细长的弩箭,打着旋的朝他飞了过来,一个不小心,穿了个透心凉。

    回头看向自己的本阵,王禀那张充满笑意的脸上,写满了讽刺。

 第一百八十二章 春娘

    王禀拿下了永年镇,全军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最开心的还数童贯童大人。

    当统计官把死伤人数放在他面前的的时候,他连看都没看就连给了身后的蔡莜登记造册,他要的是胜利,不是死人的数目。

    只要能赢下战争,不管用什么办法,不管填进去多少人命,他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他看来,人没了可以重新招募,土地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