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巨鹿忽然想哭……

    官人,这样的好女子你怎么舍得让她跟了我这粗人呢,这样的好女子,就该你这样的好男人来呵护一辈子啊!

    官人,我一定不会让你有事的。

 第二百二十六章 陌上桑

    李巨鹿走后,文淑臻擦掉眼角差点就要落下的泪珠,长叹了口气,想不到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弃妇,难道一辈子弃妇么……

    柳子承,我从来没恨过你,你有龙阳之好,从不曾碰过我,我可以接受,可是你为了刑部尚书的千金,休我赶我,我的一生就这么被你毁了。

    被柳子承这个伪君子践踏尊严,我文淑臻认命,可李凤梧明知自己喜欢他,但他却说媒自己于李巨鹿,我依然认命,如今连李巨鹿也要践踏自己的尊严……

    我文淑臻就如此不堪么?

    我之余生,尊严已不容任何人践踏。

    退婚么,那便退罢,反正还没定亲,今后余生,我便剪去满头青丝,枯灯古佛长相伴,省却了徒然烦恼的长相思。

    文淑臻叹了口气,转身时却呆住了,却见自家小妹在墙角处定定的望着自己,显然先前的谈话都被她听见了。

    心里猛然一沉,勉强挤出一抹笑意,“小妹,我……”

    文浅墨摇摇头,“长姐,你没呢,是柳子承了,是李巨鹿了,最的是李家官人。”

    文淑臻心里更急了,“可是……”

    文浅墨打断文淑臻的话,“长姐要坚强的活着呢,他们犯的,就该他们承担,尤其是李家官人,他欠长姐一句对不起。”说完悄然转身。

    只是眼里却闪现着一丝丝担心。

    李巨鹿忽然回建康,又忽然找到长姐像交待后事般做出这种傻事,李家官人肯定在临安遇见祸事了,可是自己却能为力,帮不了他。

    文浅墨觉得好助。

    李家官人,你在临安要好好的啊……我在建康等着你呢。

    至于姐姐以前的心思,文浅墨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亲姐姐,谈什么怨恨,自己连朱唤儿和张玉儿都能接受,为什么不能接受姐姐。

    只是长姐又经受这种打击,她会不会做出傻事?

    文淑臻叹了口气,没有去追妹妹。

    临安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李巨鹿如此灰心若死,连张枢相出手都不能让他安心,小妹现在的心里怕是很担心很害怕的罢。

    旋即心里一惊,妹妹最后那句话别有深意啊……

    而在李府,也因李巨鹿回来要带一个侍女走闹了起来,张玉儿大家都不去奢望,这丫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伤心,于是大家将目光落在了朱唤儿身上。

    朱唤儿倒是没表态,似乎是愿意服从主家安排,但偏生近期张约素要生产了,朱唤儿又和张约素关系最近,一时间张约素竟然有些舍不得朱唤儿离开建康。

    这日李巨鹿正在李府发呆,却见大官人李老三跑了过来,“巨鹿巨鹿,大郎和杨府那个吴陌桑关系是不是不?”

    李巨鹿很是茫然了一阵,“吴陌桑?”

    李老三解释道:“对的,名字是叫吴陌桑吧,听说是杨迈在路边买回去的丫头,我看了下,和那个薛桂尔一般,挺机灵的,而且杨迈还说这女子聪慧,很喜欢读书。”

    原来杨迈听说李巨鹿回来了,以为李凤梧也回来了,便带着书童薛桂尔来李府拜访,怎料吴陌桑静极思动,也跟了来。

    杨迈到了李府,没见着好友李凤梧,却见李老三有些郁闷,便随口问了句,知晓李家在为带哪个侍女去临安发愁,心中一动,便想到了自己之前的提议。

    于是委婉的给李老三提了下,李老三顿时就动心了。

    给大郎添侍女那是绝对不嫌多的,况且那女子看起来不算漂亮,但喜欢读书,且甚有读书人的清高神态,显然这丫头是怀才自恃,肯定和大郎和的来。

    又听杨迈说吴陌桑和大郎关系很是不,待杨迈走后,李老三便立即到西院来找李巨鹿求证。

    李巨鹿不确定的道:“不清楚啊,小官人在镇江认识的,貌似之前听小官人说过,杨迈想将吴陌桑送给小官人,被小官人拒绝了。”

    李老三顿时比失望,“那倒是可惜了,我看这女子着实不。”

    给儿子挑媳妇,只要不丑,李老三看哪个都合适。

    李巨鹿忽然笑了,“要不义父,咱们来个生米煮成熟饭,我把吴陌桑带去临安,小官人也不好意思将她赶出梧桐公社吧?”

    李老三不确定的道:“可以么?”

    心里着实嘀咕,巨鹿啊巨鹿,你可别出昏手啊,惹得大郎不高兴,咱俩可都要吃不了兜着走,你那个兄弟可是二话不对就敢对老子挥扫帚的。

    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就在大郎才智开窍后不久,大郎执意要将西院奴仆赶走,自己担心没人照顾他,便犹豫了半天,结果惹得大郎恼怒,拿起扫帚就要对老子下手。

    当然,老子李老三也不是吓大的,站在那不动,大郎不也只敢轻轻意思着扫了一下自己的脚嘛,想到这李老三忍不住的得意。

    李巨鹿嘿嘿笑了起来,挠挠后脑勺,“反正咱们不亏。”

    李老三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我这就去找杨奉明。”

    此时两人好像都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吴陌桑才十岁,她去临安能照顾谁?如此年幼就想到以后纳妾的事情,两人似乎想的太远了。

    杨奉明就是杨迈的父亲,也是杨奉贤的亲哥哥,平时和李老三关系也不,只要杨迈同意,从他手上买个丫鬟过来还不水到渠成的事情。

    侍女的人选落实后,李老三心情大好,一脚踹到李巨鹿屁股上,“难得回次建康,你不去看看淑臻,虽然你五大三粗,可还是要关心关心下未来娘子嘛。”

    李巨鹿有些不自然,“看过了。”

    李老三哈哈大笑,比出了大拇指,“不不,跟着大郎久了,倒是变得聪明了许多嘛,甚有我李老三的当年风范。”

    李巨鹿只是憨笑,笑着笑着心里叹了口气,文家大娘子,对不起了。

    ……

    ……

    杨府,得知自己要被转卖给了李家,吴陌桑勃然大怒,对着杨迈就是一顿粉拳捶打,打得杨迈尴尬不已,打得薛桂尔怒不可遏,醋意爆发。

    杨郎君也是你能打的么!

    杨迈躲到一旁,看着勃然大怒的吴陌桑,苦笑道:“陌桑,你可想清楚了,你要是一直在杨府,等你及笄之后就要成为我的小妾,难道你想跟着我一辈子么?”

    吴陌桑哑然。

    这个话题对于一个十岁的女孩来说,太过沉重。

    在李府这段时日,自己和杨迈之间的关系,说是主仆,其实更像是兄妹。

    杨郎君是个正人君子,他的心里只有那个小女孩薛桂尔,根本不曾对自己有半点非分之想,但是一想到要成为李凤梧那家伙的侍女,吴陌桑就法淡定。

    就是这家伙害死了父亲!

 第二百二十七章 活不过第二集

    杨迈知晓吴陌桑的心结所在,却不敢点破,难道要告诉吴陌桑,你父亲不是李凤梧害死的,而是因为你心里那点小算盘害死的么。

    你拾掇你父亲吴景略来建康,不就是对李凤梧不爽,想和他较量么……但这些话怎么也说不出口,真要点破这层纸,这丫头怕是自杀的心都有。

    别看这丫头年幼,且有一副高冷的脾性,其实心里软弱得很,高冷不过是她独身一人后给自己的保护色,说到底,她只是个未及笄的十岁小丫头。

    如果不是世事寒凉,她此时本应享受着亲人恩宠做一个快乐的女童。

    然而李老三最终没有将吴陌桑买回李府,因三娘张约素觉得此事不妥,没得到大郎同意就办了此事,怕是会让大郎生气,而最重要的一点,李家三位主母一致觉得,这丫头性格太高冷不讨喜却不说,长相也不算俊俏,勉强算得上中人之姿。

    可如今李府三位主母挑儿媳妇的眼光都被带坏了。

    你看我家大郎身边的女人,文浅墨就不说了,绝对是有着凤仪之姿的大美人,不敢说艳冠大宋,至少就目前来说已经艳冠建康了。

    这才小半年功夫,文浅墨的个子虽然没窜,可小胸脯着实隆起了不少。

    如今的文浅墨,俨然已不输朱唤儿。

    而朱唤儿也不说,秦淮白莲之名,整个建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就是那年龄最大的张玉儿,好歹也是当年大金第一美女,现在虽然也二十七八了,可风韵正盛,看着和二十三四的姑娘没甚差别,更是个识大体的好女子……嗯,貌似还很好生养的样子。

    而吴陌桑和这三人比起来……好吧,似乎毫可比性,关键是吴陌桑年纪太小,着实不适合买来给大郎做侍女。

    可朱唤儿不这么想啊,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家要买吴陌桑刺激到了,过了半日,朱唤儿竟然改变初衷,说动了张约素,愿意和李巨鹿一起前往临安。

    ……

    ……

    半水河畔,文宅。

    文浅墨淡梳妆,半倚窗,青丝铺满地,满缀相思。

    安静望着窗外的四季桂发呆。

    文淑臻悄然进来,为妹妹披上一袭披肩,“天凉,别冻着了。”

    文浅墨拉着姐姐的手,回头笑道:“李家官人在临安究竟遇着什么麻烦了呢,需要请张枢相进京。”

    笑意牵强,连张枢相进京也法让李巨鹿这大黑炭放心,生出死志,官人在临安怕是处境危险的紧。

    文淑臻苦笑,却不知道怎么安慰妹妹。

    两人就这么依偎在一起,望着窗外,年底的建康,冷的让人骨子里发疼……

    文浅墨想着李家官人。

    文淑臻想着自己,想着如何了却残生。

    前者满心牵挂,后者满心凄凉。

    ……

    ……

    临安朝堂之上,皇城司调查结果出来,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经太学生钱象祖、杜回,太学博士梁钞,国子监司业苟悦证词,李凤梧于太学课堂之上和国子监祭酒发生冲突,趁着恶仆李巨鹿殴打太学生的短暂混乱中,用桌腿打伤了国子监祭酒陈伸的头。

    这个调查结果出来,不明真相的人还好,可那些知道真相的人则大跌眼镜。

    就连赵昚拿到皇城司呈递上来的供词后也愣了许久,暗暗叹气。

    龙大渊、曾觌怎生办的事?

    可如今事情已成定局,自己就算是天子也没办法再回缓了。

    李凤梧锁足是自己的旨意,让皇城司调查也是自己的旨意,现在调查出来了,自己总不能推翻皇城司的调查结果,那不啻于自己扇自己巴掌。

    赵昚心中清楚,调查中根本没有提过程大昌和赵云宸的供词,这其中恐怕是有什么事情,一想到此,赵昚没来由的有些恚怒。

    愭儿和惇儿啊,你俩这就过了。

    平日里你们打打闹闹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还将手伸到了皇城司?

    皇城司的重要性丝毫不下于禁军。

    作为天子最忌惮的一点,便是皇子们染指禁军和皇城司,因为这两个部门,一般都是武力谋逆的最大臂助,没有哪个皇帝会看着儿子染指禁军和皇城司而动于衷。

    赵昚没有立即下旨意处置李凤梧,而是先着人去调查了龙大渊和曾觌,这一查让赵昚苦笑不已,龙大渊和曾觌根本不曾和两位皇子有过接触。

    程大昌和赵云宸之所以不说话,竟然是西府陈俊卿和蒋芾的意思。

    赵昚有点不解了,西府掺和到这事之中为了什么?

    尽管如此,赵昚对赵愭和赵惇两人还是有了芥蒂,毕竟有些事是查不出来的,没有证据不代表两个皇子就和皇城司没有关系。

    奈,赵昚只得下旨。

    圣旨拟下:承事郎李凤梧打伤朝廷命官,念其使金之功,革除李凤梧承事郎阶官,剥其三科科举之资,遣返户籍地待观;恶仆李巨鹿打伤太学生员,发配边疆充军。

    皇城司递上调查呈状后,临安的气氛骤然紧凝起来。

    而有的人已经准备欢欣鼓舞的晚上大开庆功酒宴,比如恭王赵惇,心情大爽,一把拉着宗正寺送过来的宫女拖进寝宫不说,还回头对另外一个侍女勾了勾指头。

    邓王府上则要咸淡了一些。

    赵愭知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多少雀跃,反而是有点不爽,这都好几日了,为何汤思退还没给自己消息——相对于整****凤梧,赵愭更担心立储的事情。

    和李凤梧的矛盾不过是耶律弥勒而已,自己一旦当上太子,未来还会少了女人?

    至于他不肯依附自己,大宋有才的士子多了去了,不缺一个李凤梧。

    李凤梧被锁足梧桐公社,按理说是绝对不知道外界的消息,好在赵恺这货没有忘记初心,通过某种秘密手段将这几日的消息都传送了进去。

    李凤梧从杜仲卿手上拿到那封从一位禁军士兵传来的信后,沉默了许久。

    皇城司调查结果瞒不过所有人,三位皇子知晓,中枢重臣知晓,黄紫公卿知晓,勋贵功臣也知晓,至于处罚结果,大家都能预料到。

    李凤梧也能预料到。

    现在已是迫在眉睫,一旦官家下旨降罪自己,就算是叔公张浚赶到临安也力回天了,然而此时叔公张浚还在临安,貌似今日才经由驿站送了封要进京面圣汇报两淮守备兵事的奏呈。

    按照时间来看,等官家宣旨同意他进京,恐怕自己已经被革除官身了。

    李凤梧长叹一口气。

    功亏于溃,时不待我。

    看来我李凤梧注定只能是那种在电视剧里活不过第二集的配角,人生何处不妖娆,偏生这偌大的临安没有我李凤梧的舞台。

    走了一遭,却注定要回建康当一个只能拈花惹草的纨绔。

    我还想多活几集啊!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张枢相

    李凤梧忧心的还有一件事。

    自己大概是会被革除官身,运气差一点流放,运气好大概是好几科的科举不能参加,可李巨鹿打伤了太学生员,很可能要被流放边疆充军。

    以李巨鹿的实力,充军的话倒是不可怕,很可能会在军伍之间崛起。

    但打仗这种事谁说得准啊,好汉难敌四手,战场上任你武功再高,别人只需一轮弩箭攒射,你就给我变成刺猬。

    庞统厉害吧,张颌厉害吧,杨延嗣厉害吧,还不是都被乱箭射成渣渣。

    李巨鹿若是因此而死,自己如何面对伤心欲绝的李伯,李伯后,就巨鹿这么一个侄儿啊。

    李凤梧真心觉得当下很忧郁了。

    不过心中还怀着一丝侥幸,毕竟,还有一位没有出手,能不能拯救自己的仕途生涯,能不能救下李巨鹿这大黑炭头的命,全看那位了。

    定罪降旨,这种事情,一般来说旨意都会顺利执行。

    当旨意到了中书省,汤思退大手一挥,没有和官家唱对台戏,但汤思退不做声,不代表别的人没有行动。

    中书舍人周必大看到圣旨后,也是大手一挥,对不起官家,你这旨意我觉得不好,冤枉人才曲折使金功臣会令天下士子寒心,爽快的将圣旨封驳了回去。

    这一点汤思退显然是早就意料到了,圣旨封驳回来后立马让中书省送到皇宫里去,官家啊,你看不是我这个相公不配合你啊,是中书舍人周必大不体贴圣心啊。

    这就是大宋士子的强大之处。

    官家虽然是万人之上,但没办法啊,谁叫你们要给中书舍人和给事中这两个职官这个权利呢,对于不正确的旨意别人有职权封驳回来。

    赵昚一见自己旨意被封驳回来,表面上很是恼怒,却不得不说一句周卿家耿直立朝,助我甚多,然后昭告群臣,主要是告诉陈伸等一干人。

    你看不是我不办李凤梧啊,着实是朝中有人觉得我这旨意不正确啊,我这个当皇帝的被人封驳了圣旨也感觉很恼怒啊,你们看怎么着啊。

    当然,这都是官家赵昚表露出来的情绪,实际上这货偷着乐呐,处罚李凤梧也是他不愿意的事情,现在好了,周必大这么一封驳,自己有了理由再让皇城司调查。

    如此以来,李凤梧这货的后手应该能用到了吧?

    赵昚好歹是南宋最强君主,焉能不知李巨鹿去了何处,而且今日自己已经用最高等级的加急“快递”,将同意张浚进京的旨意送去了建康。

    因此不待陈伸等人出招,赵昚又自做主张让皇城司重新彻查。

    这便是借口了。

    都已查证落实,皇城司再怎么查也是那个结果,可陈伸等人没办法,这些都是规制流程的事情,总不能因周必大封驳了官家的旨意,就说周必大和李凤梧勾结吧。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周必大此举确实和李凤梧勾结。

    但陈伸等人一想,皇城司再查下去还是这个结果,最多两天的时间而已,等官家同意张浚的进京的旨意到建康,再到张浚赶到临安,两天肯定不够。

    到时候官家再处置李凤梧,周必大你总不好意思再封驳了吧,连查两次都不对的话,那周必大你也太看不起皇城司了。

    周必大此举,不过是让李凤梧侥幸两日而已。

    但陈伸等人没高兴到半天,临安朝堂却骤起波澜:守备两淮的枢相张浚回朝了。

    就在周必大封驳了官家旨意,皇城司准备再调查的同时,枢相张浚回朝了。

    你妹啊!

    赵愭、赵惇和陈伸等人都在肚子里骂娘。

    张浚你这货也太那啥了,眼里还有我大宋天子么,你特么请求进京的奏呈上午到达临安,官家同意你进京的旨意才发送了不到半天功夫,你倒好,人已经出现在临安了!

    这特么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啊。

    感情你张浚送了奏呈过来,立即就从建康出发,这才能在奏呈到达临安的下午人就赶到临安,根本就没想过官家是否会同意。

    对于张浚如此迅捷的抵达临安,赵昚也是有点吃惊的,当然,也是有点不爽的,不过好在此时牵涉到自己看重的大宋雏凤,赵昚倒是忍了过去。

    张浚抵京,有人欢喜有人忧。

    忧的是两位皇子和陈伸等人,喜的是汤思退。

    汤思退是在家中听闻得张浚回朝的消息,高兴得大呼三声,连声让奴仆上酒上小菜,某要大饮三倍,提前庆祝摘相快事。

    好你个张浚,你终于来了,之前你守备两淮,我要搞掉你还有点麻烦,现在好了,你自己撞进赵惇布的这个局中,只要你插手这件事,我汤思退必然摘了你的枢相之位!

    而随着张浚回朝,西府的另外两位大佬,一直将西府掌控在手中的陈俊卿和蒋芾两人都是跌足长叹,张枢相啊张枢相,你明知这件事汤思退要针对你,怎的还要回朝来趟这浑水。

    陈俊卿和蒋芾掌控西府,临安就这么点大,知晓汤思退阻止了临安知府胡兴可捉拿李凤梧主仆一事,就看出了汤思退的阴谋,所以两人会才出手,让赵云宸和程大昌不要在李凤梧一事上说话,希望官家尽快定罪。

    如此一来,李凤梧将会很快被处罚,张浚也不用回朝趟这浑水。

    一位貌似有前途的大宋士子,在陈俊卿和蒋芾眼中,远远不及国之栋梁的枢密使张浚来得重要,这大宋的江山,还得靠您这位枢相来守护啊!

    陈俊卿和蒋芾急的跳脚,而在青云街上,另外一位天之骄子也急的跳脚。

    张杓知悉父亲回朝后,整个人都懵了。

    因为父亲看重李凤梧甚至超过自己,张杓心中的傲气被打击,想要证明给父亲看,我这个儿子完全不输堂姐那个便宜儿子。

    我虽然站队到了赵愭一列扶龙,可我是为了张家的百年兴盛大计。

    可是父亲,您怎的如此糊涂,会为了区区一个李凤梧愿意来趟这浑水,您可知晓,一旦您进入这局,汤思退必然会设计将您从枢相位置上赶下来啊。

    张杓更觉愤怒,这一切,都是因为你。

    李凤梧!

    如果父亲因此被摘相,我张杓发誓,势必要你连一个纨绔都当不成!

 第二百二十九章 官家、相公、枢相

    张杓为父亲之举得而迁怒于李凤梧,却听得门子来报:“老爷,枢相回府了。”

    张杓叹了口气,终究是自己父亲。

    张浚来到院中,看着这个少年得志,本是张家最杰出晚辈的儿子,尤其是看到儿子少年白头,鬓发间竟有了一丝银发时,原本心中的恚怒尽数而去。

    他做的事再不好,也终究是自己儿子啊。

    张浚叹了口气,问道:“近些日子还好,刑部诸葛瑾我没有难为你罢?”

    张杓恭谨行子礼,“孩儿见过父亲。”

    张浚扶起儿子,“你我父子不比拘礼。”

    张杓笑笑,“父亲关心孩儿,孩儿感恩,但孩儿是谁?区区诸葛瑾我能为难于我?”旋即意气风华,“孩儿之愿,不是区区刑部尚书,而是要和父亲一般,相冠西府,甚至于签押东府!”

    张浚哈哈大笑,“有子如此,人生何求?”

    算了,我老了。

    儿子和侄孙的事情,就让他们年轻人自己去解决吧。

    轻轻拍了拍儿子还算坚实的肩膀,“张家之兴,当在吾儿。”

    张杓却笑了笑,“父亲忘了大哥。”

    张浚爽朗,难得欣慰的道:“吾有两儿,@@@小说 。。一儿天骄,年二十六七已至四品,一儿敏慧,堪有大学之才,如今学成,他日必开宗派。”

    张浚的大儿子名叫张拭。

    此张拭不是张浚身旁的那个虞侯张拭。

    张栻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张浚之长子,从小跟随父亲,绍兴三十二年张浚任江淮东西路宣抚使时为书写机宜文字,如今张栻师从胡宏,已被誉为“圣门有人、吾道幸矣”,此时正在岳麓书院主讲。

    而在以后,张拭还会去主讲城南书院,最后会成为为“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与朱熹的“闽学”,吕祖谦的“婺学”鼎足而三。

    所以说张家的辉煌不仅仅是一位枢密使这么简单。

    张杓也为自己这位兄长感到高兴,不过没忘了正事,“父亲是要去大内面圣?”

    张家疲倦的长吁了口气,“老了,身体不行,连日赶路多有疲倦,明日再去面见圣上罢。”

    张杓黯然。

    是夜张府大宴宾客。

    前来的贵客以西府官员为主,陈俊卿、蒋芾两人是最鼎重客人。

    当然,都是西府同僚,就算此举被官家知晓,也不会被认为是营私结党。

    随着枢相回朝,临安城内气氛变得有些诡异了。

    汤思退开始着手授意党羽,准备要在这几日将张浚从枢相位置上赶下来,对此汤思退其实并不完全是私心,如今人皆以为自己是秦桧党羽,却不知自己心中早越过了那道坎。

    当年秦桧还权倾天下之时,自己也只是不反对他,甚至在一些朝政上附和他,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唯秦桧马首是瞻。

    所以上皇赵构才会认为自己并不是秦桧一伙,要不然当初秦桧死后的清除中,自己岂能恙。

    何况现在秦桧死了多年,自己又是大宋的左右相公,这天下除了上皇和官家,谁的权势能比过自己,就是枢相张浚也要差自己一筹。

    为何还要想法设法摘掉张浚的枢相?

    汤思退负手遥望北方。

    当今大宋的文臣们久居临安,已经忘记了曾经被金人支配的恐惧,可是我汤思退不会忘,永远也忘不记。

    我汤思退忘不了那些惨死在金人铁蹄之下的宋人平民,也忘不了那些捐躯赴国难的大宋士兵,我汤思退更是看出了这大宋的死穴:冗兵、冗官、冗费。

    当年王安石变法尚且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今更是法根除。

    这死穴已经烂到了大宋的骨子里。

    从太祖定下文官治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隐患要在大宋这个巨人身上如蛆附骨般侵蚀,最终将大宋啃得遍体鳞伤。

    和辽国战,永远不可能战胜。

    和金国战,也永远不可能战胜。

    我汤思退谋求的不过是大宋片刻的苟安,能苟延残喘到什么时候就到什么时候,官家有励精图治的想法,或可打造出一个盛世也未不可,那样或能为大宋带来一线生机。

    可是励精图治并不代表着现在就能北伐。

    隆兴北伐已被历史证实是误的,接下来就应该好好和谈,为大宋争取延衍的时间。

    那么主战派的张浚坐上枢密使的位置,这就是个隐患,一个意图北伐恢复江山的君主,一个好战而又刚愎自用的枢密使,只会给大宋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汤思退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

    在这国家大义之后,才是汤思退的私心,当然,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地点:

    你张浚主战,我汤思退主和。

    水火不容,你若不走,也许要不了多久,没准官家又听了你的谗言,重用主战派,到时候岂非要将我这个相公赶下台。

    好不容易达到了当年秦桧的地位,我岂能如你愿。

    所以,张浚之相位,必摘。

    而此刻的邓王和恭王府中,两位皇子都是一脸懵逼,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鬼都知道要起变故了,赵惇是觉得这次怕是搞不掉李凤梧,而赵愭则是觉得立储一事汤思退那边怕是要出幺蛾子。

    但在大内皇宫里,官家赵昚吃过晚饭后,脸色很是不好,到了垂拱殿后也没有处理折子,而是罕见的沉默着看着灯火发呆。

    谢盛堂拿了大氅过来,“大官,夜里寒凉,披上吧。”

    赵昚嗯了声,依然发呆。

    烛火摇曳,垂拱殿中安静得让人欲抓狂,许久之后,赵昚才黯然的自笑一声,轻声自语,“让张浚回朝,是不是了呢?”

    谢盛堂闻言不敢插嘴。

    赵昚叹了口气,也是张浚回朝之后,赵昚才后知后觉发现这个状况,我的那位左右相公汤思退最近安静得有点出奇,自己还以为他并不在意李凤梧的生死。

    现在看来,自己了。

    汤思退的确不在意李凤梧,一个承事郎在他眼中根本没有分量,咱们的汤相公想要对付的,是朕的枢密使啊。

    可对此,赵昚极其奈。

    政见不和的大臣互相攻击,在这朝堂上司空见惯,作为天子,你不能就因此说汤相公是奸臣而张浚是忠臣,他们的手段和态度不同。

    但他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帮朕守护江山。

    自己意料不差的话,明日的大朝会会很难过啊……赵昚叹口气,这件事自己要衡量一下,是保住张浚的相位,还是保住李凤梧这个大宋雏凤?

    可再怎么衡量,都觉得现在张浚比李凤梧重要。

    汤思退为左右相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