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透了这一层,魏杞等几位尚书心中着实有些凛然,想不到汤思退竟然已经渗透到六部来了,不得不这货勾结朝臣的能力超群。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汤思退是什么货色,只是如今官家要议和,所以才重用他,左相陈康伯、参知政事洪适、枢密院蒋芾、陈俊卿甚至于六部尚书心中都清楚。
一旦和议之后,汤思退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楚这一,否则此时也不会有这么多侍郎在他的授意下参李凤梧一本了——按理要参也是参卢仲贤一本。
究其源头,汤思退此举是恼恨卢仲贤没有听他的授意,同意金国的和谈要求。
果不其然,附议的兵部左侍郎朗声道:“臣以为,卢仲贤为正使,却管束不住属官,有失职之嫌。”
所以,汤思退毕竟是汤思退,注定只能是秦桧的党羽,就算他坐到了相公的位置,也法如秦桧那般将天下风云尽数掌控在手中。
秦桧为相时,何曾做过此种落人口实的事情。
感情你汤思退还在用上皇时的仕途心态来应对官家,要知晓当今官家可比上皇有进取心多了,否则不会在登基一年后便兴兵北伐。
思念及此,魏杞便出列,“臣反对!”
朝堂之上顿时尽皆愕然。
如果有人参李凤梧一本,朝堂上谁都可能,那么可能最大的便是魏杞,而为李凤梧话的人中,也是谁都可能,唯独魏杞不可能。
谁都知晓,这位魏尚书如今最恼恨的便是李凤梧。
他怎么可能为李凤梧话?
因为魏杞出列反对时,不仅左右相公、参知政事洪适、枢密院两位大佬和六部其余尚书愕然,就连赵昚也愣了刹那。
第一百九十三章 混乱的大庆殿
如果李凤梧这个仕途菜鸟在朝堂上有什么助力,大家心知肚明。
李家叔公、如今的江淮宣抚使张浚。
其老师,建康知府陆游。
如果硬要,已从起居郎迁职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任中书舍人的周必大也算一个。
除去这几位,李凤梧在朝堂之上再助力。
然而今天注定是个风口浪尖的日子。
魏杞出来反对的话音还没落定,朝臣之中,再次走出一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人来,朗声道:“臣以为李奉礼郎确有失仪,应以罚置。”
此人出列,就算是注重礼仪的大宋官员们,此时也再次哗然,相熟的站得相近的人议论纷纷,人人皆可怜的看向那位大宋雏凤。
这有棒打落水狗的意思了啊……
不仅诸多官员哗然,就连一向云淡风轻视朝堂如花园般的陈康伯也猛然睁大双眼,看了那人一眼,眼里很是疑惑不解。
而右相汤思退也有些不解,如果朝堂之上谁最不可能对李凤梧出手,那么这人必然在榜首!
参知政事洪适面有微笑,看着那人,也不知道洪适在想什么。
太常卿柳相正一直没话,本来刚才魏杞反对时候他便准备出列,看见此人出现后,柳相正犹豫了,自自己出任太常卿后,第一次看不清朝堂局势了。
此人出列,瞬间将局势明朗的朝堂搅成了一滩浑水。
枢密院的两位大佬,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蒋芾。同知枢密院事、保和殿大学士陈俊卿。这两位本是枢密使张浚的副手。虽然汤思退权兼了枢密院事,但两人经营枢密院极久,如今依然是西府枢密院梁柱人物。
此时见到此人出列参了李凤梧一本,两人是大庆殿中最为吃惊的人,面面相觑一眼,着实搞不懂,为何他会站出来。
而且做出的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按照辈分,此人还是李凤梧的叔伯。纵然你不为李凤梧话,也不至于如此坑晚辈吧,而且还是你父亲如此看重的后生。
此人自然是刑部左侍郎张杓。
张杓的声音不仅让朝臣们看不清局势了,就连牢牢掌控朝会走势的赵昚也眯缝起了双眼,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参李凤梧一本。
然而就在赵昚沉吟着准备什么的时候,人群首列之中又走出一人来,“臣不以为,出使金国本就是艰辛,李奉礼郎力扛压力,虽有不妥之处。但却并大,金人虎狼之心人尽皆知。纵然因此出兵侵犯我边境,也断然不是李奉礼郎之过。”
“儿臣附议!”
在此人为李凤梧了一句后,在其身后,立即又有一位年轻人走了出来,附议前论。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下来。
此刻别一般的官员,就算是在官场混迹了几十年的陈康伯,此时也搞不清楚状况了,这都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在打什么主意?
最不可能为李凤梧话的人为他话,最不可能参他的人却纷纷弹劾。
最后为李凤梧话的豁然是邓王赵愭,附议的是恭王赵惇。
如今朝堂之上谁不知晓,这两位皇子在钦差建康的时候,和那位大宋雏凤可是闹的相当不愉快,按理他们不痛打落水狗就算不了,怎么可能还会为李凤梧话?
不过当大家看到官家对两位皇子赞赏的目光时,心中恍然大悟。
两位皇子着实有心计啊。
人皆知晓他们和李凤梧有罅隙,此时却为李凤梧话,让官家以为,两个皇子是为了官家的人才着想,同时消除官家的疑虑:万一你们在建康是演戏给我看呢?
虽然你们在建康闹的不可开交,但没准你们是在演戏呢,让赵昚以为他们并没有结党营私,却在私下里勾搭。
此时在朝堂上公然为李凤梧话,反而证明两人心中坦荡,并结党营私的苟且。
这其中的曲折还得多绕几圈心思,毕竟******的人谁不知晓,你看到的表面事情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样,能混到朝堂上来,哪个当官的没有见人人话见鬼鬼话的本事。
两位皇子为李凤梧话,看似似乎在拉拢大宋雏凤,实则将自己洗刷得越发清白。
君不见赵昚很是赞赏两位皇子么。
反倒是那位和李凤梧没有任何关系的赵恺,此时只是安静的站在官列中,并任何动静,让人很是诧异:按他作为皇子之一,此时不也应该表现一下么?
赵昚眯缝着眼了头,看着堂下众臣,良久才道:“众位卿家的都有道理,对于此事,不如来听听我们这位大宋雏凤的声音?”
众人便齐齐看向文官列末的李奉礼郎。
李凤梧官轻言微,站在人末静静的看着他们装逼,看着这些人生百态感慨万千。
六部各位侍郎参了自己一本,明显是受人授意,这人李凤梧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必然是汤思退因为自己坏了他好事而心生怨怒。
如此来,汤思退是知晓自己和卢仲贤、赵云兆的些许事,再推一下,明使团之中有他的眼线,这在李凤梧预料之中。
这位汤相公毕竟是秦桧党羽,他擅长的不就是求和么。
是求和而不是议和。
汤思退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被太学生上书之后吓死。
而魏杞为自己话,李凤梧并不意外,魏杞和周必大一样,立身刚正志气坚毅,隆兴二年出使金国,纵然是被金国扣留,也依然展现出毫不畏惧的大气魄,最终全身而退。
虽然魏杞之前经常参自己,但李凤梧对他没有丝毫恶感,反而只有钦佩——当然,那日在尚书府这位尚书给自己脸色看,还是让李凤梧有些不爽的。
所以拿走魏蔚的画扇,李凤梧自己觉得是意的,但事后仔细想想,李凤梧也不清楚是不是故意的,反正觉得心里甚爽,很想让这位尚书吃憋。
这关善恶。
邓王赵愭和恭王赵惇为自己话,李凤梧嗤之以鼻,他们的想法不仅朝堂众臣看得出来,不笨的李凤梧又焉能不明白。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你行你上啊
恐怕就是赵昚也清楚,他的赞赏确实是出自真心,因为两位皇子此举确实合理得体,是一位将要为君者必备的才能。⊙頂頂點說,。。
天下是赵家的,私人恩怨在国家大事面前都放在一旁。
而张杓出来参自己一本,这是李凤梧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会参自己?好歹咱们也是亲戚啊,你不为我话就罢了,为何要落井下石?
李凤梧想不明白。
别李凤梧想不明白,整个朝堂之上,除了那位二十一岁就春风得意坐上刑部左侍郎的张杓,没人知晓他心中在想什么。
既然想不明白,李凤梧就不去想。
官家让自己话,这个中意味很值得揣摩,如果自己应对不好,恐怕他也不会太向着自己,若是自己应对得好,有没有可能让这个中兴之主改掉之前的想法,给自己升职加薪?
李凤梧心里咧嘴笑了。
管你妹呢,退一万步,今日就算自己栽了,也还可以回到建康去当个盛世官人,只不过要处处受气罢了,真逼急了我,我去草原开创一个元朝的开国世家来……关健是可以天天都吃烤全羊啊,想想就是让人流口水的事情。
撩了撩官服下摆,李凤梧走出行列,微微对赵昚行礼,朗声道:“敢问诸位,下官何之有?”
吏部右侍郎汪应辰冷哼一声,“我等已得如此清楚,还需要赘叙么?”
李凤梧笑脸相迎,“那敢问一句。两位皇子也得如此清楚。还需要下官再重复一次么?”
礼部右侍郎江君烈冷声道:“李奉礼郎好一个偷梁换柱。我等在你之过,你却故意将我等注意力拉到两位殿下言论之中,你且莫要得意,两位殿下之言不过是心怀仁慈,不欲让你太过难堪,做不得真。”
李凤梧看了一眼赵愭和赵惇,这两货果然挂上了一副我已经做完事了,剩下的和我不相干。你该干啥干啥去。
至于赵恺,李凤梧根本没想过他会在这种场合相助。
若他真要是忍不住出声了,李凤梧只会对他失望……两人之间的关系,这整个大宋,也只有寥寥数人知晓,断然不能在如今就暴露在朝堂之上。
李凤梧看向赵昚,看见这货眼里那抹笑意,心里越发郁闷,这货就是隔岸观火的,是想再称一下自己的斤两么……没办法。上吧。
“几位侍郎欲加之罪何患辞,我且问一句。我大宋哪条律法规定我出使金国期间不能逛街了?哪条律法规定我出使金国期间不能放松一下?”
张杓回身看着李凤梧,冷笑一声,“虽然律法规定,但你此举确确实实损害了我大宋在金人眼中的形象,如此一来,那些有志归正我大宋的有识之士势必以为我大宋官员皆入你这般放浪,由此而生失望之绪,继而导致诸多人才放弃归正转投金国,难道这还不算大?”
赵昚默不作声,似乎打算放任争辩到底。
李凤梧哈哈一笑,“张侍郎此言差矣,我区区一个不入流的从八品文散官,何德何能足以代表大宋官员?且出使期间只是副职,我倒想问一下,我能代表得了你么?我代表得了在站哪一位?”
李凤梧看向江君烈,“能代表江侍郎?”
顿得一顿,“我就是我,如果非要我代表了大宋官员,那么请问一句,你们感到丢脸了么?再问诸位一句,在宿州时候,金国龙门主簿刘仲洙被我气吐血时,被我代表的诸位是否也感到过荣光?”
朝堂之上一时间有些安静。
这是事实,宿州时刘仲洙被气吐血,卢仲贤和赵云兆是写了折子送回临安的,人不知此事,着实为大宋士子和官员长脸。
李凤梧冷笑一声,蔑视那些参了自己一本的人,“我自认为将一位大定三年的进士气得吐血卧床不起不算什么功劳,可我也想一句,你行你上啊!”
一时间人人面面相觑。
刘仲洙可不是荒僻之地的渣渣进士,是正儿八经的大定三年进士,虽然是金国境内的士子,但却出自中原正统士族,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唯独张杓一脸不爽,“区区刘仲洙何足挂齿!”
在场之人,能够出如此狂妄之语的人不多,偏偏张杓算一个。
二十一岁就权了刑部左侍郎的人,整个大宋都不多,是以他确实有这个底气这种话,了还不会让人觉得他是在故意装逼。
这特么就是事实啊。
你刘仲洙再厉害,不也偌大的岁数才中了个进士,张杓比你年轻多了,已是正四品上的刑部侍郎,两人的成就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李凤梧真心不明白,叔公张浚的儿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唱对手戏,心里暗暗哭笑不得,我你这位刑部左侍郎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假意咳嗽一声,闷声道:“张侍郎年少得志,自然有此底气,那么,若是四元状元孟宗献呢?”
张杓愣了下,这事怎么又扯到四元状元孟宗献了?
自己再自大,可面对这位惊艳千古,前古人的四元状元,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若只论四元状元之名,就是百年前的苏仙也要被压过一筹。
和张杓一般,朝堂上数人对此都感到很意外,李凤梧忽然提起孟宗献作甚?
唯独赵昚不着痕迹的笑了。
李凤梧义正言辞,很是大义凛然的样子:“虽然我只是区区一介奉礼郎,锁厅试中也未夺得头筹,但出使金国将刘仲洙气得卧床不起,在诸位看来怎的反倒成了有辱国颜的事情?那么我便再问一句,诸位之中有谁觉得自己可以答上孟宗献的千古绝对,又有谁有这个自信能够想个对子出来难住这位千古罕见的四元状元?”
笑了笑,意气风华的笑容,刻薄的嘴唇抿起来,很有些张狂:“诸位要是觉得自己可以做到这一,那你们倒是上啊!”
霎时安静,四元状元孟宗献之名宛若惊雷。
虽然是金国的四元状元,但如今中原地区大半沦落金国之手,远不是当年的辽国可比拟,此四元状元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噱头。
第一百九十五章 终得“恩赐”
面对刘仲洙之名,张杓有他的底气。
但此时立于大庆殿,李凤梧有自己的底气!
千年以降,史上第一个四元状元孟宗献,在沽月山沽月楼中,自己舌战孟宗献,最后将这位四元状元气晕,虽然不知道他真晕还是假晕,但这是既定事实,可更改。
这便是李家官人的底气。
你行你上啊,反正宋金还要和谈,有本事再去找孟宗献较量一番。
许久才有人弱弱的道:“这都是你的片面之词,谁知道你的是不是真的,孟宗献连中四元着实惊艳,岂是你区区一舞象少年可比的。”
话之人原本是站在柳相正身后,因朱文修知建康府事儿迁职的太常少卿何山水。
李凤梧斜乜他一眼,还没出生辩解,便听得一声爽朗的笑意,龙椅之上的官家赵昚轻声笑道:“何少卿多虑了,此事属实,朕在昨日便收到了毫州送来的谍报。”
此言一出,人尽悚然。
孟宗献是谁,四元状元千古难见,如今在宋金两国的士族中,有谁不知孟宗献之名?
竟然也输给了李凤梧!
这简直宛若晴天霹雳,尤其是张杓,只觉头皮一阵发凉,自己先前的自负便成了天大的笑话,虽然自己年少得志,远不是刘仲洙可比,但若要和孟宗献比起来,似乎又要差得许远,一时间脸上火辣辣的疼,好似被人打脸了一百遍,着实尴尬到了极。
唯独汤思退有些不信。出列道:“不知陛下可带了此谍报。”
此等事情。金国断然不会宣扬。是以宋人很难知晓,但宋金两国历来都潜伏着细作在彼此境内,尤其是经过隆兴北伐,边境动荡,细作很容易潜伏进去。
因此赵昚有谍报,汤思退还以为是官家为李凤梧出头。
很不凑巧的是,作为相公,汤思退是有资格询问谍报出处和内容的。官家赵昚也不可能武断得在自己的相公咨询时还含糊其辞。
果然,赵昚笑…………,。≈。♂了笑,“没带。”
汤思退便朗声道:“非是臣不敬,此等时期若谍报证实,臣等着实不敢相信李奉礼郎此等惊人壮举,想那孟宗献是何等才情惊艳人物,李奉礼郎不过是锁厅试第二名,焉能胜之。”
赵昚心里略有不爽,好你个汤思退,长脸了啊。连朕都要怀疑,不过宋金和议还要用到他。赵昚也不好和汤思退撕破脸皮,只得对谢盛堂挥挥手。
谢盛堂使了个眼色,殿后门帘处一位高品太监一溜烟跑了。
赵昚沉声道:“众卿不信,且等等罢。”
有道是君戏言。
看到汤思退如此撞赵昚,那些近期被汤思退拉拢的官员心里那个忐忑啊,我的汤相公嘞,你这是要作甚,且莫因为一个李凤梧也让官家对你失望啊。
且不谍报是否属实,如果官家拿不出谍报,你让官家怎么面对朝臣?
到时候面子挂不住的官家还不撕了你这个新晋相公。
而那些历来和汤思退不对付的官员,尤其是枢密院蒋芾和陈俊卿两位,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汤思退你这是自己作死啊。
自从汤思退权兼枢密院事后,两人虽然依然牢牢掌控着西府,但多多少少受到了不少掣肘,要是汤思退今日因李凤梧惹恼官家,去了他的枢密院事一职,那才叫人好生作爽。
约莫半刻终,离开的那位内侍省高级太监,内西殿头大太监返回大庆殿,将一封密信递给谢盛堂,赵昚挥挥手,谢盛堂便捧着密信下阶,递给汤思退。
事已至此,汤思退心里叹了口气。
哪怕这封密信是假的,自己也不能揭发出发,何况这还是封真密信,内容也和官家的一般二,四元状元孟宗献在毫州沽月上的沽月楼中,确实被咱们的大宋雏凤给气晕了。
按,汤思退看完之后是要将谍报传阅的,不过他却将谍报合上,坦然道:“李奉礼郎在沽月山中,面对金国孟宗献、曹璨、蔡珪、移剌道、刘仲洙等诸多士大夫和士子,以傲世之姿力折四元状元之威,兹是扬我大宋读书人之威,着实是大功一件,臣以为,应奖赏其敏智、勇慧,以激扬我大宋读书人的士气!”
这风头转得之快……
到了这个地步,没有人再敢觑那个区区的奉礼郎。
汤相公话里的人,除去刘仲洙是大定三年的进士,如今只是个官,其余人哪个是善与之辈,孟宗献不,曹璨可是正儿八经的三国曹魏后人,也是如今毫州门阀曹族的老族长,蔡珪虽然只是潍州刺史,但其大才注定将来要权倾燕京朝堂。
移剌道,礼部郎中,再前进一步,必然升任礼部侍郎然后礼部尚书,其才不比咱们大宋的六部尚书差。
李凤梧在这么多人中还气晕了孟宗献,句武将的话来,这和千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有何差别?
那些参了李凤梧一本的人默默的退回站列中,再人话。
赵昚心里笑了笑,汤思退这货反应着实敏捷,知道朕拿出谍报,那就是绝然不会处罚李凤梧,便立即调转风头,转而为李凤梧请功,瞬间将他自己从这一场朝堂辩论中摘了出来。
本来不打算恩赏李凤梧,是怕他风头过盛成为众矢之的,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己若是不恩赏一下这位大宋雏凤,只怕传出去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奈,思忖片刻,只得高声道:“奉礼郎李凤梧出使金国,略有功,宿州、毫州两辱敌国儒士,实涨我大宋读书人颜面,赐封承事郎,免试入太学上舍生。”
历朝以来,太学都属于中央官学。
北宋宋神宗赵顼扩建太学,订太学条制,推行三舍法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舍生考试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中等者直接参加蓼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省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李凤梧就不需要参加明年的春闱了。
太学入仕也有局限性。
况且赵昚将他从从八品的奉礼郎升到了正八品的承事郎,也只是个文散官。
第一百九十六章 叫苦的庆王
没几个人知晓,赵昚对出使金国三人恩赏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卢仲贤、赵云兆都升职了,尤其是卢仲贤,集英殿修撰,接下来很可能就要出任地方担任实权的地方长官,赵云兆也从鸿胪寺那个泥潭中爬了出来。
唯独对李凤梧的奖励相当的差。
若不是有人参了李凤梧一本,恐怕李凤梧连恩赏都捞不到,就算如此,也只是从从八品到正八品,这也算晋升?
唯独的好处就是免试入太学,还是上舍生。
只是如今的太学……着实有些寒碜啊,也不知官家是怎么想的,若真是恩裳,让李凤梧进入国子学不更好么,怎的却送去了寒碜的太学中。
今时的太学,是以前临安知府王炎将岳飞在临安的府邸改建而成,如今在太学之中,那句“有发头陀寺,官御史台”的法极其盛行。
从侧面出了当今太学的窘状。
李凤梧在临安呆的不久,并不知晓各种曲折,反正皇帝老儿恩赏的,进入太学和当初进入文宣王庙差不多,都是走过场读书而已。
十月,已是初冬。
夜色黑的很早。
李凤梧在梧桐公社的听雪院书房中看书,头还有些微疼。
因初回到临安,上午刚才大内出来,就见舅舅周清丰一家子守在梧桐公社,周清丰甚至已在临安最为知名的民营酒楼之一的花月楼订好了雅间。
美其名曰,庆祝咱家官人高升。
对此李凤梧只能表示奈,从八品到正八品。这也叫升官么……别看自己今日在朝堂上春风得意。连六部侍郎都不放在眼里。可真要落实到生活中来,随便哪个侍郎都能拿捏死自己。
见到舅舅周清丰一家人对待自己的真诚,再想想是同样没有血缘关系的张杓,李凤梧感叹万千,也不知道叔公这儿子哪根筋不对,竟要为难自己。
舅舅一家极其热情,李凤梧于是喝了个微醉,直到傍晚时分才清醒过来。只是脑袋还有△△△△,。≠。↗涨疼,显是醉酒后遗症。
清醒过来的李凤梧发现自己事可干。
而且李凤梧明白了一件事:直到春闱,自己除了看书,便再也没事可干。
这让李家官人好不蛋疼。
于是李凤梧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不试着搞一部大宋的新华字典?
提前个几百年把汉语拼音搞出来?
不过这个念想只在脑海里存留了不到一分钟,李家官人就放弃了,搞一部新华字典那真不是工程,一个人的话没有个三五七年就甭想有成就。
隐约记得那一世的记忆里看了一本穿越历史书,书中主角似乎讨了苏仙的妹纸苏妹为妻,然后交给苏妹方法后让她将字典编纂了出来。
这倒是个可以借鉴的方法。可惜浅墨貌似没有苏妹之才,李凤梧也不忍心让浅墨经年埋首于书堆之中虚度了韶华……心中却又猛然想到一个人。
被杨迈买到府上的吴陌桑。这女子就是和李清照齐名的吴淑姬,等她成长起来,以她的才华应该能够做到吧?
李凤梧心里活络了,要不找个机会,看杨迈是否愿意让吴淑姬到临安来?
这个想法一旦滋生,就让李凤梧有些控制不住。
作为拥有两世记忆的人来,太了解汉语拼音对读书的重要性了,如今大宋的《广韵》根本不能和之相提并论。
况且李凤梧知晓,一旦自己编纂出一本字典,借由官家之手推行天下,那一天的自己,必将成为不输理学大家朱熹的旷世大儒!
甚至可能成为超越苏仙的大宋大儒。
李凤梧想了许多。
可终究改变不了此刻找不到事情做的窘状,而李巨鹿这货出去关扑回来,也显得有所事事,在书房里和官人大眼瞪眼。
李凤梧咂咂嘴,“要不咱们回建康,把你和淑臻的婚事办了?”
李巨鹿大喜,“甚好啊!”
“临安就这么聊,让你这位大宋雏凤如坐针毡?连太学都不愿意去了?”门外响起爽朗的声音,旋即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此时夜色已深沉,因有主子吩咐,听雪院中并下人,是以此人出现在这里,应该不会有任何人发现。
李凤梧苦笑道:“什么风把咱们的庆王殿下吹来了。”
来人正是赵恺。
那个身手极高,连李巨鹿都生出警惕之心的护卫依然忠心耿耿的跟在后面,事实上如果没有他,赵恺也进不了听雪院。
为了不被人发现,这名护卫率先进来,手起刀落,手刀一通挥舞,将梧桐公社诸多在房间里休憩的人砍晕。
就是已经睡着的人也未能幸免于难。
赵恺自顾自坐下,仿佛朋友相见般随和,示意李凤梧和李巨鹿两兄弟免礼,这才笑道:“当然是北风,你倒是去金国潇洒了一段日子,可苦了我。”
李凤梧顿时觉得自己冤枉到了极,“且不去出使金国不是潇洒,我殿下你在临安享受着秋风爽凉,哪来的辛苦可言。”
赵恺今儿个就是邀功来的,哪会被李家官人拿捏住,瞪眼道:“你以为你出使这段时间,我那两个兄弟就没使手段?要不是我,你能四肢健全的回到临安?”
李凤梧这才恍然,“我就怎么出使期间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原来是我李凤梧有贵人相助啊。”
赵恺乐了,“那你怎么报答我?”
李凤梧岔过话题,问道:“他们都使了些什么手段?”
见李凤梧岔开自己的话题,赵恺略略有些失落,不过并没有表现在脸上,而是认真的回答李凤梧:“话我那两兄弟对你还真是恨之入骨,仅是你出使金国期间,被他俩派出临安,准备在金国境内取你性命的刺客就有七人,甚至还动过让边军和使团冲突,混乱中取你性命的计划。”
顿了一顿,赵恺不得意,“当然,在我夙夜不寐周密计划详细安排,只差没有呕心沥血的辛苦努力下都流产了,为此我感觉自己好像老了十岁,这段日子是真苦啊,真怕一不心,咱们的大宋雏凤就死于非命了。”
虽然邓王和恭王深受父皇喜爱,但我赵恺好歹也是庆王,也是一位节度使,别拿我庆王不当皇子看啊,好歹也有自己的势力。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太学
李凤梧沉默了许久,才道:“使团是从安丰军辖境内进入的金国边境,邓王和恭王的刺客原本是打算在哪里下手?”
有些怀疑,应喜河那个刺客难道是庆王或恭王的人?
赵恺好整以暇,“他们原本是计划在宿州城外,不过在进入江淮地区就被消失了。”
李凤梧松了口气,还好,如果知晓邓王或恭王和完颜永中勾结,那才是大宋的悲哀,“让边军设法和使团冲突,也被我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