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稍微一动,是朱唤儿的酥胸。

    脚被耶律弥勒捂在小腹上,随着她微微前倾用力推揉,也是能触摸到胸前风光。

    李凤梧那个惬意啊。

    在书房里教导铁木真识字的耶律观音看见这一幕,狠得牙痒痒的。

    朱唤儿却忽然开口问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建康,可是很想浅墨妹子。”

    耶律弥勒乐呵呵的笑了。

    李凤梧也乐了,朱唤儿这可不是想浅墨,是想着让自己早些回去办了及冠礼,也能早日和文浅墨成亲,才能给她一个名分。

    李凤梧想了想道:“快了罢,就这几日,等我伤势再好一些,我就去找官家告假。”

    朱唤儿大喜,媚笑如花。

    耶律弥勒倒是所谓,反正自己的小妾名分有了。

    正妻平妻什么的就不去奢望。

    温柔乡中不知今夕何夕时,有黄门小太监来到梧桐公社宣旨,说官家宣召太中大夫、秘书少监、开国男李凤梧垂拱殿觐见。

    李凤梧心中明白,估计官家是要征询赵愭的谥号了。

    来到垂拱殿,果不其然,不仅左右相公、参知政事、枢密使、同知枢密院事、太尉尽在,国子监祭酒、太常卿、六部尚书、宗正卿也尽数在场。

    加上自己这个秘书少监,能对谥号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都到场了。

    自己反而是最后一个到的。

    官家精神憔悴,这段日子以来仿佛苍老了十岁,但终究是一代明君,坐到垂拱殿就清醒了不少。

    看了一眼站得龇牙咧嘴的李凤梧,对谢盛堂道:“李少监有伤,赐座罢。”

    这是官家仁慈,也没人说什么。

    李凤梧谢恩之后坐下,确实爽多了。

    赵昚淡淡的道:“今日宣召诸位卿家,是想拟酌出故太子赵愭的谥号。”

    若是寻常大臣死了,官家一般交给负责的部门,自己再给点提示,等他们拟好之后,自己选择一个符合心意的就行。

    但自己儿子死了,赵昚当然要自己亲自负责。

    众臣早就知道今日宣召的主旨,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争执了,尽心尽力的为太子想谥号。

    毕竟死者为大。

    况且谁也法拿这个谥号来做文章。

    拿谥号做文章的事情并不是没有,比如政敌死了,想法设法给他一个恶谥,让他死不瞑目的同时还能恶心他的后人。

    但太子之死,谁敢做这种事情,那真是自己找死。

    李凤梧一直保持住沉默。

    反正赵愭谥号庄文,应该有人能想出来。

    议论纷纷之后,最终落了三个谥号出来:成辉、定文、景敬。

    赵昚在这三个谥号之间犹豫。

    李凤梧听到后愕然。

    竟然没人提庄文?

    有道是文成武治,太子赵愭入主东宫近两年,文治武功并没有太过彰显,定文略高,景敬太过中庸,成辉有略逊色。

    庄文是最合适的谥号。

    而垂拱殿里的朝臣,也各执一词,开始争执起来。

    官家赵昚大感头疼。

    看着议论纷纷的臣子,心里奈的叹气,要不就定文罢……高一点就高一点了。

    眼睛却意中瞥见坐在椅子上不做一声的李凤梧。

    忽然想起,这货似乎还没发言,于是开口道:“李少监,你执掌秘书监,可有什么想法。”

    点名道姓了啊。

    李凤梧不好再沉默,只得说道:“臣一直在思忖,太子殿下局东宫,文治武功俨然有昭祥之兆,其谥号的话,臣不同意以上三种。”

    国子监祭酒眼睛一亮,“李少监的意思,是昭祥?”

    众人都一亮,这倒还行。

    赵昚心里却摇了摇头。

    昭祥和成辉一个层次的,谥号昭祥还是委屈了愭儿。

    李凤梧摇头,“非也,臣以为,谥号当为庄文。”

    庄文,庄隆文成。

    这个谥号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赵昚心里却倏然一动,此谥号倒是相当切合,而且规格也高于成辉和昭祥,又不低于定文。

    于是道:“诸位卿家以为何?”

    众人察言观色,见官家这样说,都知道这是官家想要的谥号,于是同声齐赞。

    于是第二日大朝会,圣旨天下。

    故太子赵愭,谥号庄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官家赐字,李家凤瞻凌建康

    太子之死尘埃落定。

    临安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

    到了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争储之事大概再波澜了。

    虽说立储立长。

    赵愭死后,按道理应该赵恺。

    但一者赵恺被降为了郡王,又被外放过,而且势力也远不如赵惇。

    且官家历来更喜欢赵惇多一点。

    早年就说过,赵惇英武类己。

    这个英武当然不是说战功,论战功,赵惇是远远不及赵恺的。

    所谓是英武,是指在政治上的手段。

    赵昚需要的是一个开疆拓土,激进治政的继承人,也不是一个前临前线勇猛冲锋的太子……这一点所有人都看得分明。

    李凤梧当然也清楚。

    当初让赵恺去安丰军任节度使,在二次宋金大战中表现卓越,最主要是争取主战派的主持。

    这个目的当然达到了。

    而现在赵愭一死,似乎赵惇的太子谁也法阻挡。

    但李凤梧并不担心。

    自己虽然不知道赵惇是怎么毒杀的赵愭,但自己也并不需要清楚的知道这个内情,要想扳倒赵惇,并不难……

    当然,时机还没到。

    自己得等。

    等赵恺恢复心气。

    恐怕赵惇也在等。

    等重新提立储的时候。

    然而直到自己伤势痊愈,去官家那里告假回建康行及冠礼时,赵恺也还没来梧桐公社见自己,李凤梧就知道,要想让赵恺恢复心气,短期内怕是很难了。

    因为是李家顶梁柱小官人的及冠礼,舅舅周清丰安置好了临安的事情,带着一家大小跟着回建康去参加及冠礼。

    如今的建康李家,早已超越了河西柳家。

    随着李凤梧的高升,文浅墨、叶绘、张约素、周月娥四人的诰命,也从县君升到了郡君。

    不过宋朝的叫法不一样。

    县君称呼为宜人、安人、孺人。

    当初李凤梧讨要的诰命,都是宜人。

    如今四位成了县君,称呼为令人。

    太中大夫的妻母都是这个规格——当然,其阶都是郡君。

    建康李家,有大宋雏凤,太中大夫、秘书少监、开国男李凤梧,其成就远远大于河西柳家的柳子承。

    或者说,现在的柳子承恐怕他自己都不愿意承认他是河西柳家。

    自柳相正罢官,柳子远问斩之后,柳子承再没回过建康。

    李凤梧及冠礼的主宾,本来应该请本族之中的长辈,但李家根基薄弱,毫底蕴可言,李老三翻遍族谱,发现竟然找不到一个有这个资格的人。

    最后李凤梧拍板,那就请老师陆游任主宾。

    于是李老三备足厚礼,前去邀请陆游。

    陆游一拒再拒之后,欣然同意。

    这是礼节。

    其后就是隆中的及冠礼。

    这一日宾客云集,富贾云集,官宦云集。

    整个建康的富贾和官宦,一不到场——李凤梧的及冠礼,没几个敢怠慢,事实上也没有人愿意怠慢。

    毕竟李家在建康这边的人缘还是相当不。

    及冠礼和及笄礼的差距不大,几乎都是按照流程进行。

    但在赐字的时候,陆游却等了片刻。

    就在众宾诧异的时候,李府大门外忽然有此起彼伏的声音,“圣旨到~”

    圣旨?

    这个时候来什么圣旨?

    所有人都莫名其妙。

    李老三却涨红了脸,兴奋得有点失态。

    叶绘、张约素、周月娥三人则要安稳一些,只是都激动得脸色潮红。

    前来观礼的文启来夫妇相视而笑。

    欣慰的很。

    女婿很长脸啊。

    文浅墨两姐妹手牵手,安静的文淑臻眼里有着限柔情,稍微雀跃的一点的文浅墨则要跳脱一点,笑眯眯的对长姐轻声道:“李家官人也真是作,他是故意的罢?”

    文淑臻暗乐,妹妹你不就是希望看见这一幕么。

    朱唤儿和耶律弥勒也满心雀跃。

    一位华服太监,看服饰在内侍省的档次应该不低。

    正在被及冠的李凤梧看见这人后,很是吃了一惊,真没想到,官家竟然是派他来宣旨。

    这个人在临安朝堂的存在感不强。

    因为在他前头,还有个官家口中的老乌龟,内侍省左都知谢盛堂。

    然而这人也是一位都知。

    内侍省左副都知赵飒。

    寻常都称其为赵都知。

    赵都知手捧圣旨,来到堂前,和李凤梧寒暄之后,高声道:“太中大夫、秘书少监、开国男,建康李凤梧接旨。”

    一众宾客,都还处于茫然之中,不知道这个时候来一封圣旨是什么意思。

    李凤梧行礼,接旨。

    赵飒朗声念道:“今有朕之雏凤及冠,朕心慰之,故示天恩,赐字凤瞻,以望其德行高远,修身齐家,辅朕天下,卿当自勉,勿孚厚望。”

    官家赐字!

    李家雏凤,字凤瞻。

    这是真真正正的凌于建康所有望族。

    李凤梧谢恩。

    偌大的堂前,除去早就知晓内情的李家众人,其余宾客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官家赐字!

    还是在及冠礼时亲自派了内侍省高官前来宣旨。

    由此可见官家对李凤梧的看重。

    古往今来,可真没听过有几个臣子,能在及冠时,由当今天子赐字的。

    这可是皇子才有的荣耀!

    甚至说,比皇子更为荣耀。

    因为官家赐字,本来就是皇子该有的待遇。

    而作为一个臣子,却能被天子赐字,这已超出了很多层规格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历史上也有如此受天子恩宠的人,但都过了及冠年龄。

    说起来李凤梧也过了及冠年龄。

    但他及冠礼还不算太迟。

    况且那个宣旨的内侍太监,仅看其华服,就知道不是个寻常角色,官宦之人还好,知道这应该是一位内侍省都知,但一些富贾哪里看得出来。

    还以为是牛逼得不得了的人物。

    让这样的人物亲自跑腿宣旨,可想而知李凤梧在官家心中的分量。

    事实上赵飒确实是个牛逼人物。

    之后及冠礼正常举行,赵飒也作壁上观。

    礼成。

    李府大宴宾客。

    赵飒和李凤梧喝了几杯酒后,告罪离开,并没有在建康逗留——实际上他昨天就到了建康,着人通知了李凤梧今日要来宣旨。

    李凤梧喝了个酩酊大醉。

    李老三直接醉成了狗。

 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婚

    太子赵愭死后,临安局势平稳。

    李凤梧也不用担心短期内赵惇会成为太子。

    况且就算赵惇成为太子,李凤梧也管不了那么多——自己的未婚妻文浅墨已灿然绽放,还不成婚等待何时?

    于是李老三去了一趟半水河畔。

    于是愉快的商定了个黄道吉日。

    于是乎,李府开始准备小官人的大婚礼仪。

    而李凤梧么,还有件要做。

    夏暖滟的事情。

    这一次回建康,夏暖滟也来了。

    说出了等成婚后要将夏暖滟和朱唤儿也纳为小妾的事情后,李老三倒是没意见。

    都是男人嘛。

    叶绘稍有微词,毕竟出身西湖花船。

    不过在张约素多一个女子没准咱们也能早一点抱上孙儿的说辞下,叶绘倒是也同意了。

    这便成了。

    李凤梧的大婚之日,定在中秋后第三日。

    婚礼前两曰,正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曰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每逢这一天早晨,建康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在欢门上新扎绸彩,出售新启封的好酒。水果铺子堆满石榴、梨、枣等新鲜水果。市肆之中,亦有堆积如山的鱼肉蛋菜。但论多少,不到中午,都会被抢购一空,然后大伙各回各家、各过各节。

    待得夜幕降临,金风送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斟酒高歌,以享竟夕之欢。

    至于平民百姓,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亦解衣當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不过李府忙着隔曰的婚礼,也顾不上过节了,只是晚饭时,李老三领着一家人,于中庭焚香拜月。拜月者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也不知那么圆的脸有甚好看?

    拜完了月,一家人便各自回去歇息了。

    李凤梧当然不能很好的休息。

    也许是官人即将成婚的缘故,住进西院里的几个女人心思沉重……忧思重重。

    最为淡然的当属夏暖滟。

    她一个船娘,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有个小妾名分,已是天大的奢求。

    如今已满足,还有什么牵心的。

    其次是耶律弥勒。

    以前她总觉得自己身份敏感,加上年岁最大,在李府要受到排挤,这一两年被朱唤儿开导,加上那一次大娘子文淑臻的约定,她心安了许多。

    耶律观音还好,反正自己怎么着也该是个平妻。

    只是很不满意。

    原来李凤梧这家伙这么多女人。

    因此很是忧愁啊。

    朱唤儿则最为忐忑,有些担心,也有点期望。

    她心里还是盼着那个平妻名分。

    只是她自己都觉得,这恐怕是不可能的。

    正气文浅墨,可置疑。

    平妻文淑臻,也是笃定的事情,剩下的一个平妻名分,自然是身份和地位都在自己之上的耶律观音。

    但她心里始终有点奢望。

    是以最为忐忑。

    李凤梧早就看了出来,是以拜月之后,让各女自行回房歇着,自己洗漱之后来到朱唤儿的房间里。

    按照以往,朱唤儿大概会恼羞的让自己滚。

    今夜倒是慵懒的坐在梳妆台前,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凤梧自顾自的走到窗前,宽衣躺在床上,斜枕双手抱头,轻笑道:“后悔了?”

    “后悔什么?”

    “如果你执意跟宗平,不说平妻,正妻都该是你的。”

    朱唤儿恼怒的回头剜了纨绔一眼。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心意,还来戏谑于我。

    李凤梧呵呵一笑。

    长声笑道:“好像宗平也成亲了,娘子是安丰军一位副将的女儿,听说也挺美,就是有点小脾气,貌似如今已怀孕了。”

    朱唤儿叹了口气,“是啊,平哥现在应该很幸福吧。”

    李凤梧点头,“倒希望咱们的大宋尖刀不要被男欢女爱磨平了锐气。”

    朱唤儿沉默了一阵,才笃定的道:“不会的。”

    李凤梧嗯了声,这样最好。

    拍了拍身边的枕头,“过来睡了吧。”

    朱唤儿犹豫了下,按照以往,她是要过去将李凤梧踹下床的,今夜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不想了,走过去,合衣躺在了李凤梧身边。

    李凤梧知晓她的反常意味着什么,侧身看着朱唤儿,伸手轻轻抚摩着她的脸。

    良久,才柔声道:“你应该明白,我对待你们,皆是一心。”

    朱唤儿嘟嘴,“可是你更爱小娘子。”

    李凤梧点头,“是啊,一见钟情,能不爱吗?”

    大抵来说,男人对于一见钟情的女神,肯定要比日久生情的女子要更好一些。

    不管这个日是名词还是动词。

    朱唤儿不说了。

    片刻后却开始呜咽起来。

    李凤梧愕然,“怎么了?”

    “你就是嫌弃奴家的身份。”

    终究是出身秦淮河上的画舫,是以登不上大堂之雅。

    李凤梧苦笑,“你知道的,我怎么会嫌弃。”

    “就是就是!”

    李凤梧那个语,怎的女人都会有不讲理的一面。

    这个时候和女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只好告饶。

    “好吧,你说是你就是!”

    “你看,我就说你嫌弃我吧……呜呜呜……”

    李凤梧奈的很。

    只好爱怜的抚摩着朱唤儿的长发,“其实我何尝不想给你个平妻身份,但你知晓,耶律观音是耶律普速完交给我的,不能太委屈了她,大娘子是我从东平山请回来的,也不能太委屈,所以……”

    “所以就委屈我了!”

    李凤梧长叹,“是啊,委屈你了。”

    “那你得补偿我。”

    李凤梧只好赔笑,“一定补偿,想这么补偿都行。”

    朱唤儿去哭得更厉害了。

    只是哭着哭着,两人就抱到了一起。

    然后罗衫半解。

    这一夜的朱唤儿极尽主动,甚至可以说是在强奸李凤梧。

    或许是知道平妻望,心里委屈,一直哭泣。

    就是在浑身战栗时,也是哭泣着呻吟,倒是别有一番风情。

    反正第一次主动配合的朱唤儿,李凤梧是享受的紧。

    第一次感受到了朱唤儿的纵享丝滑,美得不要不要的。

    PS:对宋朝婚礼的考究,发现很繁琐,于是作者君偷了懒,打算“借鉴”大神三戒大师的《一品江山》,诸位书友见谅。

 第三百八十九章 只羡鸳鸯不羡仙

    PS:结婚这几章,借鉴的一品江山,三戒大师的资料肯定靠谱,所以对宋朝民俗感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应该比较好的还原了当年的真实习俗。

    ……

    ……

    八月十七的夜晚。

    按说,会会同一些未成婚的好友喝酒娱乐一番。

    婚前单身最后一夜嘛。

    但李凤梧朋友不多,唯有个匆匆赶到建康的杨迈——偏生杨迈已经和薛桂尔成婚,于是果断省去了这个程序。

    第二日是李凤梧大喜的曰子。

    天不亮,李凤梧就被朱唤儿唤醒,穿着吉服的耶律弥勒,亲自为他梳洗打扮。

    按照婚礼,在迎亲前三天,男家给女方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花粉盘、画彩线果等物品……女方同样要回送罗花幞头、绯袍、靴笏等新郎迎亲时的吉服。

    在耶律弥勒的伺候下,很快穿戴妥当。

    虽然这一次婚礼。

    是同时要将文浅墨和文淑臻娶回李府。

    但都是出自一家人两姐妹,不至于出现一些麻烦事情。

    所以所虽然两个娘子,但吉服只有一套。

    铺房也没什么幺蛾子。

    所谓‘铺房’,由男家备床席桌椅,女家备被褥帐幔;女家还要出人来男家铺设房奁器具,摆珠宝首饰,并把出自自家女眷之手的大红喜花贴满门窗。

    换好了吉服,天已经蒙蒙亮了,李凤梧离开自己的院子,来到正院的宗祠中。

    宗祠里,李老三一身整齐,肃立在祖先牌位前……其实也没几个牌位。

    李家的底蕴就是完全没有底蕴。

    李凤梧在堂下站定,向父亲行礼。

    李老三点点头,便带着他行昭告先灵之礼。李凤梧从父亲手中接过一杯酒献祭,跪拜祖先牌位后起身。

    李老三便沉声训导道:“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勉率以敬,若则有常!”

    李凤梧赶紧躬身答道:“喏。惟恐不堪。不敢忘命。”

    李老三又嘱咐道:“小心护持,休要失礼。早去早回,壮我门户。”

    祠堂外的院中,迎亲的家什和人员,早已备齐,李家如今是建康最辉煌的官宦之间,那些富贾官宦家的公子被各自的老头子逼着来凑了人脑,倒是有满满的一院子。

    见新郎官出来,众人一齐抱拳笑道:“恭喜恭喜。”

    朝众人拱手还礼,李凤梧笑道:“有劳诸位亲朋了。”

    杨迈为他胸前披上大红的绣球,李巨鹿牵过一匹通体雪白、披红挂彩的‘玉狮子’,另一手坠镫,笑道:“新郎官上马吧,莫要让新娘们等急了。”

    “上马!”李凤梧点点头,接过马缰,利索的翻身上马。

    “奏乐!”礼赞官高声道。

    关于奏不奏乐,曾经发生过不小的争执,因为儒家认为音乐是跳动的,属阳,对属阴的新娘不合适。然而从五代开始民间却喜欢婚礼奏乐,士大夫们发现,比起悄悄的进城、打枪的不要,吹吹打打显然更符合喜庆的气氛。

    于是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士大夫们也不再遵守古礼了。

    在乐队吹吹打打声中,一众迎亲的亲朋,便各拿花瓶、灯烛、香球、沙罗洗漱、妆盒、照台、裙箱、衣匣、青凉伞、交椅等物,跟着接新娘的花轿,浩浩荡荡跟着乐队出发了。

    李府距离白水河畔文宅并不算远,一路上都扎好了彩楼欢门,迎亲的队伍便顺着欢门,吹吹打打便到了文家门口。

    文家的娘家人,早等在那里。

    此刻见到新郎官,众人嘻嘻哈哈的行礼,便将队伍迎进了文宅。

    文家门额上,横挂着一条彩帛,已被人扯裂下来。待李凤梧进门后,众人便争着扯起了碎片,这叫‘利市缴门红’。

    府中,文家早已摆好宴席,款待前来迎亲的一行人,并分发红包。

    李凤梧则被请入了正堂,到一张放在床上的椅子上就坐,饮三杯酒,女家再遣人请他下来,连着请三次,才能把他请下来,这叫‘上高坐’。

    李凤梧下来后,赶紧向文启来行礼,文启来捻着山羊胡须点头道:“可要好生待我闺女。”

    李凤梧唯有诺诺称是。

    待李凤梧出来,迎亲的乐队便作乐催妆。

    真要是这时梳妆打扮,黄花菜都耽误了。

    事实上,浅墨和淑臻也是天不亮便起床,像李凤梧一样,拜过家堂并祖宗,听了文启来的训导便回到房中。

    巧妆画、铺两鬓,调和脂粉把脸搽。

    点朱唇,将眉画,一对金环坠耳下,金银珠翠插满头,宝石金步身边挂。

    此刻,两姐妹穿着绣有精细的花鸟虫鱼的崭新红裙,华丽的裙服外还罩着一件纱制背子,腰间扎着一条蜀锦彩带,上面坠下一根长长的丝绦,丝绦上绑着两枚玉佩玉环,一枚玉佩吊在膝盖位置,另一枚玉佩坠在脚边……脚下是一双漂亮的尖尖红绣鞋。

    好一双明艳不可方物的小新娘。

    文家对两个女儿一般对待,虽然一正妻一平妻,但所用礼仪规制,皆一般二。

    听到乐声,文浅墨紧张的绞着手里的帕子,轻声对长姐文淑臻道:“我怎么怪害怕的……”

    文淑臻温婉的笑,“妹妹别怕,长姐在呢。”

    文淑臻是嫁过一次的,倒是不生分。

    此刻外面正在对诗。

    唐朝时,有专门的催妆诗,宋人风雅,自然要发扬光大,哪怕平民百姓家结婚,也会各请秀才助阵,以免输得太惨。

    文启来在建康经营多年,倒是有不少士子晚辈。

    而李凤梧在建康没甚根基,好在有一个进士杨迈,加上一些个凑热闹的年轻人,倒也还勉强能应付。

    文淑臻拉着妹妹的手,对房间里的七姑八婆说道:“咱们出去吧。”

    于是众人笑着相拥出门。

    文淑臻紧了紧妹子的手,“别担心。”

    文浅墨抽了抽鼻子,“嗯。”

    紧紧的拽着长姐的手,心里别提多紧张了。

    七姑八表牵着一双新娘走到门口,却不让文家双姝过去,而是唱着歌谣向李凤梧讨赏:“新娘领出门,礼多方才好。此不比平常买卖。十万,绑一起才够!”

    “自古以来,绅士不带金。”李凤梧笑着抱拳道。

    话音未落,他身边的兄弟便奉上大把的红包,按说就可以把新娘接出来了。

    然而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

 第三百九十章 一夫二妻

    还有幺蛾子,有个小娘子,着新妇装,是浅墨的表姐淑臻的表妹,夫家姓许,蔡许氏此刻喜笑颜颜道:“久闻新郎官被当今官家谬赞大宋雏凤,又高中一甲探花,显是文曲星下凡,咱们有一小题,答上来,新娘子接走,答不上来,对不起,我们还舍不得浅墨和淑臻呢……”

    “哈哈,这可就是班门弄斧了吧?”杨迈哈哈起哄道:“凤瞻是大宋一甲探花,莫说一个题,就是一百个,有何惧哉?!”

    这货是存心想看热闹呢。

    众人哄笑声中,蔡许氏笑道:“既然新郎官才思敏捷,咱们就不客气了。这第一个小题,便以堂上的龙凤烛为谜面,请新郎官对个对子。上联是‘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此联为‘顶真’格联,首嵌‘龙烛’为题,又吉利又刁钻,登时引得女方众人喝彩起来。人们还纷纷询问,这是谁出的上联,蔡许氏笑着一指文浅墨。

    感情是新娘子想考究自己的相公啊。

    文浅墨和文淑臻很有些紧张,既想官人答上来,又怕他出丑……

    李凤梧终究读了这么多年书,目光一扫,望着喜娘手里,准备搬上车的绣花枕,一下子便对出下联来: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鸯弄鸳,鸳弄鸯舞庆齐眉!”

    对得实在是巧妙,而且应景,众人轰然叫好。

    本来就是助兴的事情,也没多纠结。

    反正就是走个热闹流程,还真能把姑爷难倒了不成,讨要了红包后,顺利的让两姐妹登上花轿。

    于是李凤梧骑在高头大马后。

    身后是两顶一前一后的花轿——尽管规格礼制一样,但终究是有个正平之分,是以文浅墨的花轿在前,文淑臻的花轿在后。

    一路吹吹打打回李府。

    这时,原先去迎亲的队伍,先回男家门口拦门,一起大声吟诵道:“仙娥缥渺下人寰,咫尽荣归洞府间。今曰门阑多喜色,花箱利市不须悭。拦门礼物多为贵,岂比寻常市道交。十万缠腰应满足,三千五索莫轻抛。”

    这是向新郎官讨喜钱,李凤梧起吟《答拦门诗》道:“从来君子不怀金,此意追寻意转深。欲望诸亲聊阔略,毋烦介绍久劳心。洞府都来咫尺间,门前何事苦遮拦。愧利市堪抛掷,欲退因进又难。”

    当然红包还是不能少发的。

    拦门的人让开路后,张约素端着一碗饭出来,先走到头一顶轿前,掀开轿帘,笑道:“小娘子,开口接饭。”

    文浅墨掀开盖头,略略有些茫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