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侂胄沉默了一阵,“我还有一点不明白,现在太子独坐东宫,赵惇没有道理对你下手,你又为何要对赵惇的影子下手?”
这绝对不输防患于未然的关系。
李凤梧当然不会告诉韩侂胄赵愭大概活不过今年,只好忽悠道:“未雨绸缪罢,反正不论是谁当太子,我只想带着建康李家一世富贵,子孙虞。”
这是个很强大的理由。
男人奋斗一生,不外乎是为了功名和家人。
韩侂胄点头,“是啊,你确实要好好珍惜,士大夫,天子宠臣,开国男爵,未来说不准还有异姓封王的时候。”
李凤梧也点头,“是啊,真希望是生前封王。”
在大宋,异姓臣子死后追封为王,那很正常。
但生前封王,却罕见的很。
……
……
思绪收了回来,韩侂胄看着李凤娘那张倾国倾城的脸,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侄儿媳妇祸国容颜下,有一颗充满了矛盾的心。
也不知道她在矛盾着什么。
笑了笑,“近些日子,还担心否?”
李凤娘冷笑一声,“我担心作甚,庄闲一事,差点没让殿下杀了那贱人,要不是这贱货在床上有一手,她现在早就应该重病身死了。”
韩侂胄咳嗽了一声,“这倒是,毕竟殿下身边不缺女人。”
李凤娘诧异的看了一眼韩侂胄,“你什么意思?”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子妃还是太子?
韩侂胄眼咕噜一转,“我是说殿下身边有你这样的大宋第一美女,就应该知足了,哪需要庄氏在王府存在。”
李凤娘这才满意的哼了声。
又闲聊了几句。
李凤娘提起了朝事,“听殿下说,你兄长近期和殿下联系的比较频繁,我怎么记得你父兄是看好庆郡王的,这一点似乎整个临安朝野都知晓。”
韩侂胄苦笑,“现在的太子可不是庆郡王。”
李凤娘盯着韩侂胄,“也不是恭王。”
韩侂胄心思急转,“反正父兄的意思我不清楚,但这一点绝对是姑母和姑夫的示意,其实我记得我兄长说过,姑夫和姑母最看重的还是殿下。”
李凤娘眼睛一亮,“真的?”
若是有上皇赵构和吴太后支持,赵惇扳倒太子的机会将大增。
韩侂胄点头。
这是实情,虽然立了赵愭为太子,但太子之后,姑母吴太后和上皇赵构确实对母亲韩吴氏含蓄说过,恭王之才也足以掌赵室。
李凤娘乐了,“算我不枉待你如弟。”
一听这话,韩侂胄心里顿时那个纠结啊……
不过想起李凤梧的话来,还是狠下了心,反正一个影子而已,应该不会害了侄儿媳妇,赵惇总不能因为侄儿媳妇杀了影子而废了她吧?
貌似赵惇也不敢。
侄儿媳妇背后,可是整个李家,还得加一个光化军节度使林宗棠。
道:“我也待你如姐啊,最近倒是听说过一件事。”
“什么事?”
“听说殿下身边还有个神秘女人,据说也是祸国倾城的容颜,而且那个女人有一双手,美得不似人间之物,见过这双手的男人没有不倾心的。”
李凤娘愣了下,“你听谁说的?”
终于记了起来,李凤梧从辽国回到临安后,自己借去看西辽郡主耶律杞颜,为殿下去摸清李凤梧的态度,临别时候李凤梧也提起过这么一双手。
那双手真有这么美?
比自己还美?
李凤娘心里倏然生气一股怒意。
旋即压了下去。
自己好歹是嫡妃,得有点嫡妃的气度。
韩侂胄也知道,要想一次就将侄儿媳妇的妒意挑拨起来是不可能的,而且看李凤梧的意思,也并不是现在就要取了影子的手。
似乎是在等待时机。
想到这韩侂胄笑了,“你也别管我是听谁说的,这件事咱俩聊聊就行,反正那个女人存不存在还不知道,别徒然自添烦恼。”
李凤娘嗯了声,心思却有些飘散。
一双手么……
总有一天我得将它剁了!
……
……
书房里,赵惇、柳子承、皇甫坦三人的议事到了最紧要的时候。
柳子承若有所思的道:“若是太子病了,倒真是个机会,可以联络朝臣,上奏官家,说太子身体多恙,为大宋江山万年之计……”
皇甫坦笑了一声,“官家会因为几封折子就废太子?”
废太子可不是小事。
赵惇却心中一动,缓缓的说道:“若是上皇和吴太后也对官家说辞呢?”
皇甫坦怔了下,“上皇虽然信任贫道,但绝对不会听从贫道关于太子一事上的说法,殿下也知道,上皇是个保守的人。”
赵惇点点头,“这个我自然是清楚的,也不需要仙长去说辞,我们可以找其他人在上皇面前提及。”
这个人最好当然是吴太后。
而吴太后又是韩侂胄母亲韩吴氏的姐姐。
韩侂胄恰好又和自己的嫡妃李凤娘关系莫逆,让李凤娘去说服韩侂胄,再让韩侂胄去说服韩吴氏,最后韩吴氏进宫在吴太后面前,闲聊时候假装意的提一句……
虽然只是提一句,没准就能起到奇效。
柳子承点头,“如果能有人去办,当然最好,反正成不成功,我们都没损失,不知道殿下是否已有人选?”
赵惇笑了笑,看向后院,“刚才来了个人。”
柳子承和皇甫坦忽视一眼,都笑了。
“这确实是个最佳人选。”
赵惇略有担忧,“只是当务之急,是要摸清楚东宫到底谁病了,是太子妃钱氏还是太子赵愭,反正必然是这两人中的一人。”
柳子承蹙眉道:“殿下似乎还忘了一人。”
赵惇心念一动,“你是说赵挺?”
柳子承点头,“太子就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病了,当然也能有这种阵仗。”
赵挺是赵愭的儿子,如今也有三四岁了。
皇甫坦却笑道:“若是赵挺病了,东宫何至于要封锁消息,所以依贫道之见,很可能是太子殿下,太子妃都不可能。”
然而打脸来的很快。
房外响起敲门声,赵惇喊了声进来,李承祖喘着粗气进来,“殿下,得到消息了。”
赵惇一振,“是太子病了?”
李承祖摇头,“适才东宫终于不再封锁消息,其中有个翰林太医也离开了东宫,据他所说,是太子妃急病,现在已经虞了。”
皇甫坦觉得脸皮有点发烫。
柳子承可怜的看了他一眼,并不打算给他台阶。
赵惇挥手示意李承祖下去后,这才淡笑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传出来的消息是太子妃钱氏急病,我却觉得这很可能是张杓的手笔,故意放出烟幕迷惑我们。”
太子重病,能隐瞒一阵然后痊愈自然好。
但若是被朝野众臣知晓,这就会留下一个隐患,张杓当然不愿意看见这种状况。
随着官家查出张杓是赵愭的谋臣,也随着赵愭入主东宫后,张杓对于他和赵愭的关系,没有如以前那般隐藏了。
如今临安,大概没几个不知道张杓是赵愭的首席谋臣。
不过这位天骄之子依然傲气的很,很多时候说话做事,即使是在赵愭面前,也强势的很。
很有点韩侂胄曾祖父韩琦的风骨。
敢对大宋最强武将之一的狄青说出“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才是好男儿”这种话的人,焉能不强势,实际上韩琦出仕一生,确实是个强势得连官家都不悚的相公。
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遇到的官家是赵祯。
宋仁宗赵祯,执政几十年,对得起一个“仁”字。
对臣子之仁慈,几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一病乱三王
宋仁宗时期,北宋出了一大堆名垂千古的名臣: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富弼、韩琦、苏轼、苏辙、包拯、沈括、曾巩、欧阳修、狄青、文彦博、苏颂、张尧佐、王德用、王素……
就是如此能人辈出的北宋,也解决不了三冗的积弊,可想三冗给大宋这个王朝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
已深入到了骨髓。
柳子承想了想,“这确实是个比较难以摸清楚的事情,现在就看官家和上皇了。”
若是太子病重,上皇和官家必然会去东宫探望。
赵惇点点头。
皇甫坦又活跃起来,“那贫道倒是可以为殿下尽一番力。”
赵惇眼睛一亮。
是啊,还有皇甫坦啊,皇甫坦深受皇爷爷赵构的信任,让他去德寿宫觐见上皇,并不是难事,再利用他的一身玄学,很可能从皇爷爷那里套出实情。
因为东宫封锁消息,现在还不确定是张杓的手笔还是父皇或者皇爷爷的意思。
怕就怕在这是父皇或者皇爷爷的意思。
商议了一番皇甫坦入德寿宫见上皇的事情后,这位想要凭靠拥戴之功而成天下道学之首的道士,喜滋滋的离开了恭王府。
柳子承却坐着没有动。
连送一下皇甫坦的意思都没有。
送走皇甫坦,赵惇看着柳子承,“现在可以说了吧?”
柳子承一直没走,而且先前说话也有保留,赵惇就知道,柳子承有一些不能被第三人知晓的话要对自己说。
柳子承没有说话,而是抿着茶看了一眼门。
赵惇咳嗽一声,起身来到门外,叮嘱了姜庆,没有自己的允许,任何人不准靠近书房。
回来后坐下。
柳子承淡淡的道:“是太子殿下病了。”
赵惇诧异的很,“先前你不还说,也可能是太子妃么,或者是那小侄儿赵挺。”
柳子承点头,“都不排除,但目前来说,最大的可能还是太子殿下病了。”
“为何?”
“如果是太子妃或者赵挺病重,似乎都没有封锁东宫又传出消息的必要,这反倒有些欲盖弥彰,所以我以为,太子殿下病重的可能有七成。”
赵惇要多一些谨慎,“那有没有是可能是太子妃钱氏或者赵挺病了,张杓故意这样行事,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之后贸然出击,如此他就能抓住我们的把柄。”
柳子承沉吟了一阵,“不排除这种可能,不过我们还是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最坏的准备?”
赵惇有些茫然了,不知道柳子承是何用意。
柳子承看了一眼赵惇,说话也毫头徐可言,“临安风景终究不如钱塘夜色啊。”
赵惇震了一下,没有说话。
柳子承却自顾自的道:“上元大火案发生之后,我就想到了很远,其后在李凤梧的运筹帷幄下,上元大火案重启,当时我就想到,柳家生死在此一举,要么柳子远和我父亲一同栽倒,我独活,要么我柳家三人全数下天牢,殿下是知晓这些事的。”
赵惇依然没有说话,却有点明白柳子承的意思了。
父亲都能舍弃,又何况兄弟?
柳子承好整以暇的喝茶,许久才道:“江山社稷,美人亲情,鱼与熊掌兼得的时候毕竟不多。”
赵惇犹豫,接口道:“难道就不能利用朝臣,说太子殿下身体不适,不宜章国权?”
柳子承摇头,“有一定效果,但太子入主东宫已是定局生根之事,这样操作很难动根本,最终的结果,大概是官家提拨几个他信的过的臣子来辅助太子殿下,而不会轻易更换太子人选。”
换太子,在历朝都是大忌。
赵惇叹了口气,“等确定了形势,再看吧。”
柳子承点头,“也是,目前还没百分百确定究竟是太子病了,还是太子妃或者是赵挺。”
顿了一顿,又很是阴鸷的说了句,“机不可失,如果真确定了,希望殿下届时不要妇人之仁,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此,殿下才逆袭太子,替之而入主东宫。”
听到入主东宫,赵惇的眼睛猛然亮了。
“我去庆郡王府看看我那皇兄有什么打算,也许李凤梧有什么良计也说不准。”赵惇起身。
柳子承也起身,“还是要提防一下李凤梧。”
赵惇点头,“虽然庆郡王身边有个本科状元赵汝愚,而这个本科状元也自视甚高,以为其才更比李凤梧,但我还是觉得,李凤梧才是我们的大敌。”
柳子承点头,眼里有些隐隐的担忧。
……
……
随着东宫不再封锁消息。
随着那位翰林太医离开东宫,太子妃钱氏病重的消息立即传遍临安。
而在梧桐公社。
一直安静坐在房间里看书的李凤梧,没有等来庆郡王赵恺,却等回了李巨鹿。
李巨鹿一脸小心翼翼。
就算是侍候在李凤梧身边的人是朱唤儿,李巨鹿也没有做声,只是看了小官人一眼。
李凤梧心里明白,还没说话。
察言观色的朱唤儿冷哼了一声,很是不满的道:“我去找观音妹子去。”
临走到李巨鹿身边,还狠狠的一脚跺在李巨鹿脚背上,“以后让眉娇好好收拾你,哼!”
李巨鹿苦笑。
李凤梧也只好笑着对李巨鹿道:“别放心上,她刀子嘴豆腐心。”
李巨鹿咧嘴一笑,“才不会。”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颗蜡丸,递给小官人。
李凤梧接过蜡丸,手上略微用力,蜡丸裂开,看了里面那张纸上那两个龙飞凤舞,虽然简单却透出一股苍劲力道的字,真真正正的笔走龙蛇。
显然这张纸的主人是个书法造诣极高的人。
太子!
两字触目惊心。
李凤梧笑了。
让李巨鹿将纸张烧了。
办完事后李巨鹿悄声问道:“小官人,好事?”
李凤梧点点头,“今晚我约了韩侂胄去西湖夜游,但不会留宿,之前叮嘱过你的有些事情该发动了,记住,别手软,但也要那捏住分寸。”
李巨鹿一脸为难,“小官人,要不这件事就放弃了吧?”
李凤梧摇头,“不能放弃,咱们该做的还是要做,至于接下来会做成什么样子,就看庆郡王殿下了,他若是要实力作死,那咱们也可奈何。”
第三百六十四章 王、凤扬镳,各看天涯
李巨鹿眼神很是纠结,“可是洒家总觉得,这样太危险了,万一没拿捏好分寸,这可是咱们不可承受之重。”
李凤梧哈哈一笑,“所以,这都得看你了。”
李巨鹿一阵紧张。
李凤梧笑了笑道:“你紧张什么,现在紧张的应该是三位皇子,我要是没预料,太子和两个王爷,现在都紧张得不要不要的,最清闲的反而是咱们。”
李巨鹿哦了一声。
旋即有些愤懑不平,“庆郡王殿下也该紧张一下了,若非是他听从赵汝愚的建议,执意要和恭王走得这么近,小官人何至于要出此下策。”
李凤梧有些蛋疼。
咳嗽了一声才道:“这种话以后咱俩说说就行,千万不要被外人所知。”
李巨鹿点头,“我知晓轻重,小官人。”
李凤梧点点头,“那就好。”顿了一下,“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还是怪我,当初太高估了赵汝愚的能力,早知道会闹成今天这样,就不该让赵汝愚认识庆郡王殿下。”
赵汝愚确实回临安当官了。
而且是在庆郡王赵恺、恭王赵惇联手力荐下,官家勉强同意了他回到临安,在枢密院任了枢密副承旨的正七品官职。
着实是踩着火箭的升迁速度。
赵汝愚回到临安,原本就在自己建议下在和恭王划清关系的事上摇摆不定的赵恺,倏然又下定了决心,这几日依然和赵惇过往甚密。
赵汝愚别的本事没有,说服赵恺倒是很有一手。
估计都是宗室子弟,所以更能尿到一股壶里。
李巨鹿冷笑了一声,“赵汝愚有本事,就不会让从庆王降到庆郡王了。”
李凤梧知道李巨鹿有怨言,也不好说得。
自己确实也有的。
不过事情到了今天这地步,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
况且这样的赵恺也不,更有君王风范。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至少在这些事上,赵恺是能听得见赵汝愚的话,所以他并没有深深的指着自己一个人的计谋。
对于自己而言不是好事,但对于大宋江山而言,却是好事。
院子里传来杜仲卿略略比平常稍微大一点的声音,“殿下里边请,小官人应该在书房等您。”
李凤梧看了一眼李巨鹿,示意他放好心态。
李巨鹿点点头,“小官人你放心,这些话洒家不会胡乱说的。”
赵恺进入书房,李巨鹿走出书房,和东方秦川一左一右守在书房门口,杜绝任何眼线偷听谈话——有这两人在,别说皇城司,官家掌控的赵镰也法偷听到。
赵恺坐下,又起身非常不客气的将冰块搬到了自己四周。
夏末,临安依然炎热难耐。
李凤梧微笑看住他不开口。
一如当年。
在建康的李家西院里,两人第一次见面……只是已时过境迁,李凤梧不是当年的李凤梧,赵恺也不是当年的赵恺。
如今的李凤梧,职秘书少监,阶太中大夫,爵开国男。
大宋雏凤,天子近臣。
就算职官只是从五品,但临安朝野,就是二三品的六部尚书,看着李凤梧,那也会客客气气的打声招呼,而不敢高傲俯视着。
如今的赵恺,虽然是庆郡王,看起来不如当年,但言谈举止间充斥着沙场培育出来的挥斥方遒之感,仁厚之风亦淡漠了七八。
虽然太子是赵愭,赵愭之后还有赵惇,但可以说,就是立赵恺为太子,在如今的官家心中而言,也是可以的。
赵恺惬意的换了个姿势,“刚才我来梧桐公社时,恭王来过我府上,谈了许久。”
李凤梧点点头,“他来打探消息了,也是好笑,论临安的眼线势力,他似乎比你只高不低。”
赵恺奈的笑笑,眼眸里有一抹倦意,“他问了你。”
李凤梧两手一摊,“我也不知道东宫里谁病了。”
心里却在奈的笑。
其实我已经知道了,而且透露消息给我的人,是整个大宋都想不到的人,可是我现在信不过你——嗯,主要是信不过赵汝愚的实力。
万一告诉了赵恺,回去给赵汝愚一说,这货再出点幺蛾子主意,怕是要打乱自己的部署。
赵恺苦笑。
李凤梧沉吟了一阵,“之前说的事,你是不赞成了?”
赵恺略有尴尬,眼眸里的倦意更浓了,“那个……那个……我是觉得赵汝愚说的也没,如今太子独掌东宫,已成定居之事,和赵惇联手都一定有胜算,何况要彼此离间,更没了希望。”
这确实是表象。
李凤梧对此也没再说什么。
毕竟赵恺是争夺皇位的人,他身在漩涡之中,感受到的压力不会比自己小。
又聊了些事。
主要是关于赵汝愚其人,李凤梧的观点是,让赵汝愚尽量不要左右大事,毕竟他现在的仕途斗争经验略有浅薄。
对此赵恺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对谈话有些意兴阑珊。
李凤梧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结。
气氛很是尴尬的告别。
李凤梧看着赵恺的背影走到听雪院门口,赵恺忽然回身,轻声说了一句,“你与赵惇、赵愭交恶,皆是定事,我如今已多少希望,不愿误你一生耳,有赵汝愚在,多少能分一些咎责,也许是我让你失望了。”
定定看着李凤梧,眼里有一种深沉的情绪,“今后还是不见了罢。”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有些落寞的离开。
这就是说今后临安,两人分道扬镳,各自看天涯。
这一场分手来得好是突兀。
让李凤梧有些反应不及——赵恺竟然灰心至此?
是被赵惇说动的?
李凤梧怔在当地。
李巨鹿来到小官人身后,不明白的问道:“小官人,殿下什么意思?”
李凤梧脸上挂着一抹久违的笑意,很是舒心,“他的意思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意思,让赵汝愚来背黑锅。”
也许是信了赵惇的话,以为自己真要和赵愭修复感情。
所以他现在全力依靠赵汝愚,给自己留下的退路的同时,也不再和自己联系。
李巨鹿依然莫名其妙。
李凤梧的感情流淌在声音里,一如天边白云轻缓,“咱们都看了他。”
李巨鹿啊了一声。
李凤梧笑眯眯的看着远方白云,心里忽然畅快起来。
原来,庆郡王依然仁厚。
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是自己当初没想周全:当初自己出使大理归来,选择了以退为进,赵恺没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却听从赵汝愚的计划,导致被贬为庆郡王。
恐怕从那一天起,赵恺心里就有了一丝悲观的阴影。
直到后来自己又让他退出临安中枢,前往襄阳光化军整顿军备,这位庆郡王殿下估计是以为自己放弃扶龙于在,在给他安排退路。
所以才会有今天。
第三百六十五章 临安夏末寒江雪
而赵恺,终究还是历史上那个仁厚的庆王赵恺。
就算他自己也感觉到,争储渐渐没了希望之后,依然看重和自己的这一段‘交’情。
所以他做了一件事。
和赵惇联手,将赵汝愚从地方带到临安。
而且按照他的想法,今后将会和赵汝愚一起,联手赵惇,全力对付太子赵愭。
这一来:赵愭的怒火,肯定会会转移到赵汝愚、赵恺和赵惇三人身上去,而自己若是见机得快,未尝没有和赵愭修复关系的一日。
就算最后赵愭失败,赵惇成功。
那么赵惇也会因为赵汝愚的成功也忌恨于他,反而忽略了自己。
怎么看,赵恺都灰心到放弃了争皇位一事。
而且还尽心的利用了赵汝愚,来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赵恺的骨子里,终究还是仁厚的。
只是这就可怜了赵汝愚,成了一个专业黑锅人士——如果按照赵恺这样的‘操’作,论赵愭赵惇谁登基为帝,赵汝愚都不会有好下场。
这就是赵恺的心。
所以李凤梧才会觉得,是自己忽略了赵恺。
在定下策略的时候,疏忽了赵恺的心理活动,未能及时给他灌一瓢心灵‘鸡’汤。
不过……这样也好。
目前的局面,自己摘出争储事件,反而更好‘操’作。
李凤梧知道,这样的话,赵惇、赵愭很可能暂时将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而全力去提防赵汝愚:毕竟也是个本科状元,没人敢小觑于他。
灰心了的赵恺,背黑锅的赵汝愚——
李凤梧笑了笑,迎着落日笑了笑,拉了拉袖口,自语道:“大风起兮云飞扬。”
李巨鹿一脸诧异,“哪里起风了?”
李凤梧回身拍了拍他肩膀,“会起的,今夜起。”
李巨鹿想起了小官人让自己安排的事情,略有蛋疼的蹙眉,“小官人,真的没问题吗,我始终有些担心,总觉得这样太过冒险。”
李凤梧哈哈一笑,“富贵险中求,只不过我求的不是自己的富贵,而是建康李府的安稳,和大宋的未来百年安稳。”
李巨鹿看着小官人走向书房的背影,又听着肆意的戏曲声传来“寒江雪,照出天涯孤独换离别……”
有些莫名其妙。
这曲儿听着陌生的紧。
旋即轻轻捏了捏拳头,有些担心晚上的事情。
愣了片刻,才长叹了口气,小官人这是何苦呢,就为了赵恺,非得他自己以身犯险么,万一出一点纰漏,那就后悔莫及……
自己一定要竭尽全力!
李巨鹿目光坚毅,既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小官人的计谋。
那自己就用尽全力,保证不出现一丝误!
……
……
恭王府里,和李凤娘聊了一下午的韩侂胄情绪淡淡的起身,“我得走了。”
李凤娘略感诧异,“吃了饭再走啊,慌什么。”
韩侂胄笑乐了两声,“我倒是想,王府的饭菜肯定比梧桐公社的奢侈多了,可惜没这个命,李小鸟约了我晚上去同游西湖。”
李凤娘愕然了一下,“什么时候约的你?”
今天一下午韩侂胄都和自己在一起啊……
韩侂胄邹眉想了想,当然不会说是上午时分,李小鸟就和自己约好了,只好忽悠道:“好几日了,他从张观绍兴府婚礼回来就和我约好了。”
李凤娘不疑有他,却还是提醒道:“记得帮忙留意下,我觉得李凤梧从辽国回来后的态度很模糊,虽然看起来和赵恺有了罅隙的样子,但总感觉有些不心安。”
韩侂胄还‘欲’说话,就听到院‘门’口传来恭王赵惇的声音,“王妃也这般认为?恐怕还真是如此,方才为夫去了庆郡王府,得知庆郡王去了梧桐公社。”
韩侂胄暗暗叫苦,你妹,李小鸟你怎么办事的。
怎么有点‘摸’不清你的套路了?
李凤娘蹙眉,“殿下回来了?吩咐下人开饭了罢。”
赵惇哈哈大笑,“侂胄,留下一起吃饭罢。”
韩侂胄苦脸,“没这个福分啊,以后若是有机会,一定来叨扰殿下,就怕殿下到时候忙碌——”
赵惇打断他的话,“这是哪里话,王府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韩侂胄有点受宠若惊,说了几句面子话,慌不迭溜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和恭王赵惇聊天压力很大,不像和李小鸟那般惬意随心。
等韩侂胄走后,赵惇才问道:“他今天带来了什么消息?”
李凤娘斜乜了一眼赵惇,‘欲’言又止,忍住了追问,改口道:“也没什么大事,就说了一些近期李凤梧的冬天,倒确实奇怪,李凤梧和赵恺的关系确实疏远了一些。”
赵惇乐了,“因为赵恺身边多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啊。”
李凤娘点头,“赵汝愚?”
赵惇笑道:“赵汝愚以为他能力挽狂澜于将倾,却哪里知道,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徒然功而已,赵恺在被贬庆郡王时,就失了不少心气,父皇又立赵愭为太子,赵恺彻底没了想法,如今重用赵汝愚,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顿了一下,“这也是为何为夫让你去‘摸’一下李凤梧的态度。”
李凤梧想和赵愭修复关系,赵恺必然不高兴,两个人的疏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说到这里,赵惇忽然正‘色’,“当然,我们还是不能忽略了李凤梧,柳子承说过,恐怕我们最大的敌人,除了太子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