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构愣了下,有些伤感。

    顿时没了心情看歌舞,挥挥手示意所有舞姬下去,这才轻轻说道:“到时候入京了,让他来见见我吧,也是多年没见他了。”

    赵昚点头,“会的,届时还请父亲说一二,让老将军不要辞职归隐,川陕守备离不开他。”

    赵构想了想,“吴璘确实老了,他要辞官就辞罢,也是时候多培养一下你的年轻臣子了,那个六千铁骑纵江淮的李睿不,可当大任,宗老将军的曾孙宗平,去岁大战之后博了个大宋尖刀的美誉,也可重用,就是襄阳死守的那个卢震,也可酌情重用试试。”

    吴太后添了一嘴,“韩诚那个大儿子,韩侂锵也不,仅任一府知府,屈才了些。”

    赵昚心中大喜,父亲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一样,这就好办了,“孩儿也是如此想,吴老将军辞官后,孩儿打算让卢震前往川陕路担任一军的兵马都监,重点栽培一番,让李睿担新建重骑的重任,至于宗平,孩儿觉得此子锐气极重,可以让他继续镇守安丰军,至于母后说的韩侂锵,待过些时日,孩儿将他调入京城中枢辅助孩儿,母后觉得可好?”

    赵构没有意见,“你觉得好就行,只是有一点,我须得提醒你。”

    “父亲请说。”

    赵构看了一眼吴太后,“论李睿也好,宗平也好,卢震也罢,皆是你的臣子,不是某个相公的,也不是几个孙儿的,更不是那个大宋雏凤的。”

    并没有提韩侂锵。

    吴太后顿时脸色就难看了,丈夫是在影射自己为侄儿韩侂锵说话呢。

    赵昚看在眼里,只好道:“孩儿明白,不过韩侂锵确有治国之才,孩儿早想重用,只是这一两年大事极多,才一直耽搁了。”

    赵构心中也笑了,这个儿子啊,虽然不是亲生,但比亲生的还孝顺。

    一方面对自己极为敬重,一方面也孝顺太后。

    也真是难为他了。

    如果没有这么强烈的北上雄心,就真是完美了。

    不过……如果等自己死后,他真能北上朝汴京,也是我老赵家的中兴盛事。

    赵构看着赵昚,心中忽然有点酸,这孩子鬓发都有银发了,从登基之后就没享受过一天好日子,整日里操劳国事。

    忽然想起一事,“如今大事皆定,还是考虑下立储人选罢。”

    这是个敏感话题。

    赵昚顿时不言语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暴利的书商

    初春从大理出发。

    使团抵达临安时,也是春末。

    这期间,使团经过了诸多大旱之地,看到了民不聊生的画面,也看到了开仓放粮的壮举。

    甚至在某一州府,王之望和吴璘两位联手,逼迫当地不作为的长官开了官仓放粮不说,还让诸多富贾大户开私仓放粮。

    此些事情不足一一言表。

    倒是有一事,李凤梧这货买了个丫鬟在身边。

    大旱,这丫鬟家里父母双亡,只好来了个狗血的卖身葬双亲,李凤梧恰好看见,于是寻思着干脆买回去,让她专门伺候玉观音。

    玉观音为了跳孔雀舞,双手从来不沾冷水,也不沾粗活。

    是以在途径大旱之地时,因忙于救灾,当地驿馆对使团的照顾略有疏忽,于是出现了没人烧热水的状况,而玉观音没有热水,竟然宁愿三日不洗脸,也不去碰冷水。

    于是便买了这丫鬟,让她专职伺候玉观音。

    一则帮她葬双亲,一者方便了玉观音。

    这件事后李凤梧深深的感觉到,养一个玉观音成本真高,感觉像养了个娇生惯养的婆姨——关键是这婆姨只负责跳舞,不负责暖床。

    嗯,貌似自己也不想要她暖床,那一生骨头,会咯的自己浑身疼。

    使团于三月底回到临安。

    回到临安,官家并没有急于宣召。

    毕竟使团往返近万里,再怎么急也得让大家休息一下不是,况且使团和大理达成的商贸约定大家都知晓,等的不过是一纸国书而已。

    偌大的使团,回到临安后立即作鸟兽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且说吴璘到了临安。

    刚一抵达,赵昚便遣了宦官谢盛堂前来慰问老将,说了些官面话,谢盛堂问道:“老将军,若是行途不乏,去垂拱殿见见大官?”

    吴璘深感宠爱,一到临安,官家连使团也没见,便先见自己。

    于是换上朝服,前往垂拱殿见驾。

    君臣一番细谈后,赵昚嘘嘘而叹,终于同意了老将的请辞,又就川陕两路的事情咨询了吴璘,对于让襄阳卢震前往川陕担任一军兵马都监,吴璘也甚是赞同。

    笑言襄阳能守住,此子之功甚巨,有大才,足用。

    最后赵昚对吴璘说上皇在德寿宫,也想见见他。

    吴璘来到德寿宫,见到上皇赵构,行礼未完,便被赵构拉了起来,看着老态尽显的吴璘,赵构很是感慨,“你我也是一对老君臣了啊。”

    吴璘也很是感慨,“是啊,一晃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

    赵构很是动容,“这些年守备川陕之国门,辛苦你了,听昚儿说起过,你打算辞官归隐,我也同意,你征战一辈子,也是时候颐养天年了,今后若是不忙,可以多来看看我。”

    吴璘感恩铭肺,几欲老泪纵横。

    君臣执手,这些年的岁月仿佛还在眼前。

    一旁的吴太后也看得暗暗抹泪。

    是夜德寿宫大宴,不仅赵昚出席,三位皇子也尽数被召至,拜见老将军吴璘。

    足显吴璘之荣耀。

    ……

    ……

    李凤梧带着李巨鹿,玉观音和那个卖来的十一二岁的丫鬟,回到梧桐公社,让官家杜仲卿安排了玉观音和丫鬟的住宿。

    听雪院里,一时间很有些寂静。

    没了耶律弥勒,也没了朱唤儿。

    李凤梧休憩了一阵,立即换上便装,前往不远的青云书社。

    走进书社,便见院子里站着张观、史弥大、庄闲、谭慧和吴瑞云等人。

    李凤梧有些愕然,“怎的都在?”

    张观哈哈一笑,“就知晓你坐不住,一定会来书社看看,所以大家在这候着,晚上三元楼走一波。”

    李凤梧乐了,“那当然好,去日许久,甚是想念临安的美食美酒。”

    史弥大在一旁拍了拍李凤梧的肩膀,“不想念你那几个小娘子?”

    李凤梧嘿嘿笑了笑。

    吴瑞云道:“大理也有风情姑娘,以李兄之风流,岂能过。”

    李凤梧顿时苦笑,“还真没有。”

    寒暄之后,众人奔往三元楼,一番歌舞几番醉,直到夜幕初上,众人才散了,只留下李凤梧、史弥大和张观。

    因有事要说,三元楼不甚方便,于是移至西湖。

    登上夏暖滟的花船。

    许久不见的夏暖滟惊喜不已,拿出美酒,又去湖畔的酒楼要了几分小菜带回来,四人便浅斟叙旧。

    当然,第一件事是说这几个月青云书社的事情。

    张观一一道来。

    在李凤梧出使大理之前,聊斋《画皮》就已经写好,加上宣传给力,《画皮》一经刊刻上市,立即风靡了临安大街小巷。

    再加上荣六郎等大书商的配合,临安周边的州府,《画皮》的售卖亦是火热得一塌糊涂。

    《画皮》一共刊刻了十万本。

    其中,仅临安就售出了三万本。

    加上周边其他州府,画皮的销售额度竟然达到了六万多本之巨,剩下的三万来本,将会陆续运到全国各地销售。

    《画皮》的刊刻印载,因字数是三万多字一本,成本竟然高达七百来文一本。

    售价是一贯一本。

    这个价格极其贵,有点奢侈品的意思了。

    除去各项开支,纯利润大概是两百文左右一本。

    也就是说,卖出《画皮》大概的纯利润在一万两千贯左右。

    这已是暴利。

    甚至可以说是个奇迹。

    一本话本小说,能买到一贯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价,就是这个价格,竟然卖出了六万多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已不是临安和周边州府的读书人能支撑的容量。

    显然市井、青楼、瓦子之中,还有更庞大的消费人群存在。

    不过转念一想,仅是临安就有数十万人口,其中的读过书识字的人,少不对也有三四万人,加上一些其他人群,比如青楼里那些略微识字的女伎,官宦富贾家的人,销售三万的这个数量也能达到。

    周边州府虽然不如临安,但胜在地域宽广。

    所以全国各地,其他地方的销售,一共也只有三万多册了。

    当然,这个利润只是《画皮》的一二册,还会出后续,所以说这个利润将会是源源不断的。

    看了张观拿出来的账簿,李凤梧不得不叹一口气。

    在如今的大宋,卖出真的是暴利。

    不过还是史弥大一针见血,“其实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那个序。”

    李凤梧猛然醒悟。

    对啊,这本书自己是请官家做的序。

    官家在大宋是什么样的存在?那就是大宋最为耀眼的明星,他做的序,别说一般读书人梦寐以求,就是不读书的暴发户也想一睹啊。

    想一下,家里收藏一本当今官家做序的话本小说,怎么看都是长面子的事情。

    难怪销量如此走俏。

    看来下一本小说,还是得找官家做序,或者——忽悠下官家,让他出面请赵构给做个序?

 第二百一十七章 花船议事

    放下账簿,李凤梧端起酒杯,“来,辛苦了,干一杯!”

    张观端起酒杯,看着夏暖滟对李凤梧道:“我算不得辛苦,倒是莲月居士辛苦了。”

    夏暖滟也一手端酒杯一手挽袖衣,“都是小官人的指点。”

    史弥大哈哈一笑,“你们就别谦虚,都是我的功劳,行不,来来来,干了干了。”

    李凤梧乐了,“别醉了,回去魏絮不得揪你耳朵。”

    史弥大立即嘿嘿笑。

    几人又一边商讨了青云书社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都按照李凤梧的方针,张观来细化行动,不过当听说《画皮》结束之后,青云书社要创办青云书刊时,张观和史弥大还是吃了一惊。

    是书刊,而不是话本小说。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尤其是听李凤梧说,青云书刊要一月一份,更是让两人口瞪目呆。

    一月一份。

    这是否太勤了点,而且成本也会很高。

    李凤梧却是有自己的打算,笑道:“这个不用担心,这个成本大概会高,但不会比画皮更高。”

    确实是这个道理。

    经过北宋毕昇的发明,活字印刷已经推广,这一次画皮的印刷就是采用活字印刷,其雕刻出来的活字以后也可以继续使用。

    所以成本只会越来越低。

    但是史弥大还有担忧,“可是你应该清楚,咱们大宋禁书,这一次是因为官家做序……”

    李凤梧点头,“这个我也考虑到了,所以这个青云书社,我还得把官家也拉进来,让青云书社不仅是成为我们的喉舌,也要成为官家的喉舌,当然,具体掌控在谁手里么……”

    后面的话没有说。

    大家心知肚明,虽然可以成为官家的喉舌,但最主要是还是李凤梧自己掌控着。

    张观还是有点疑惑,“一月刊刻一份,内容方面?”

    李凤梧想了想,“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枪手。”

    枪手?

    这词众人第一人听见。

    李凤梧解释道:“就是代笔的人,我这里其实有很多话本小说,仅夏暖滟一个人来写,速度太慢,所以还需要还找一些落第的,不得志的读书人来,当然,得是年轻一点的,不能太迂腐,否则可能接受不了一些新题材的话本小说。”

    张观和史弥大一见李凤梧如此有把握,也不好多说什么。

    况且大家都看在眼里,青云书社每一步都是成功了的,李凤梧这一步按说也不会有什么风险:只要官家掺和进来,谁敢禁?

    酒干菜尽,众人尽兴。

    张观道了声告辞。

    史弥大哈哈一笑,“你又要去给目盲琴师读诗了?”

    张观顿时一脸郝然。

    李凤梧略有吃惊,“张兄,你和张疏影?”

    张观更尴尬了,慌不迭道:“没什么,只是有点志趣相投。”

    史弥大怪哦了一声,“志趣相投到牵手了?”

    张观更是不好意思了。

    看着张观的背影,史弥大起身,“我也得回去了,小絮有了身孕,我若是回去太晚,她会生气,怕影响胎气。”

    “去吧去吧。”

    “对了,替张观说一句,有机会就成人之美吧。”

    李凤梧沉默了一阵,才道:“会的。”

    张观若是和张疏影两情相悦,自己真不介意成全两人,但是张三目前正在为自己办事,所以在没有确定张观要和张疏影两人喜结连理之前,自己是不会轻易放走张疏影的。

    话说回来,也不知晓张三这几个月经营得怎么样了。

    张观和史弥大都走了,花船上又孤男寡女。

    李凤梧看了看夜色,“收拾了罢。”

    夏暖滟很是乖巧的将东西收拾好,洗漱了一番,“小官人,歇着了?”

    李凤梧摇摇头,“我还要等人。”

    “哦。”

    夏暖滟很是明事,上了二楼,估摸着又去写《画皮》了。

    李凤梧约莫等了小半个时辰,李巨鹿终于来到,上来后一脸憨笑,很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李凤梧语,“不就牵个手么,至于这么激动。”

    李巨鹿讶然,“小官人你怎么知晓我们牵手了?”

    李凤梧嘿嘿一乐,“猜的。”

    李巨鹿也嘿嘿一乐,“对了,小官人,给你说个事,眉娇说赵愭这几个月没闲着,威逼利诱,让朱茂才说出了实话。”

    李凤梧精神一振,“关于上元大火?”

    李巨鹿点头,“是的,听说赵愭等人已经在策划,近日就要准备对柳子承、柳相正下手。”

    李凤梧挑了挑眉,他再不动手就要完了。

    钱家被自己搞倒,钱象祖又在出使大理的时候被柳子承给杀了。

    如今赵愭身边真没多少人。

    除了一个张杓。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张杓可抵五个钱象祖。

    而且只要他抓住这个机会,柳子承和柳相正都得玩完,双方差不多又得回到同一起跑线。

    李巨鹿小心翼翼的又道:“眉娇让我问下小官人,我们要不要助赵愭一臂之力?”

    李凤梧摇头,“没必要。”

    如果有了这个把柄,张杓都搞不倒柳相正父子,那他也没资格扶龙。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李凤梧笑眯眯的道:“怎么办?当然是做我们自己的事,让他们去狗咬狗,对了,让人去建康,把朱唤儿和耶律弥勒接过来,没人伺候也不是个事,还有,记得带上我们从大理带回来的特产,捎给文家。”

    “然后呢?”

    “然后?”

    “对啊,我们总还得做点事吧。”

    “难不成你要我去给你提亲。”

    “这个,也不是不可以,我看眉娇心里应该是有我的。”

    “……”

    “我都还没结婚,你急什么!”

    李巨鹿顿时苦脸,心里腹诽,你都纳了两个小妾了,当然不急了,况且浅墨妹子今年才及笄,你今年才及冠,成婚也得等到年底。

    当然不急了。

    “得了,没事就回了吧,我今夜不回去了。”

    从大理到临安,沿途几千里,近三个月的时间,可把自己憋坏了。

    “那洒家也不回去了。”

    李凤梧不解,“怎么了?”

    李巨鹿压低声音,“钱象祖的骨灰送到钱家,听说闹翻了天,洒家担心钱家人会走极端。”

    李凤梧哈哈一笑,“没事,不看看如今的西湖是谁的地皮。”

    义平庄倒台后,西湖花船行业被一个新崛起的势力德云堂掌控,外人不知晓德云堂那个终日戴着面罩的龙头是谁,李凤梧却是知晓的。

    正是张三。

 第二百一十八章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李巨鹿一想也是。

    要是小官人在西湖花船上都能出事,那不说张三该死,张疏影这辈子也别想活着走出梧桐公社了。

    李巨鹿走后。

    李凤梧解开花船绳索,任由花船随着夜浪飘摆。

    来到二楼,暖薰薰的香。

    夏暖滟在迷你书屋里埋头写作,房间了燃了香炉,很是温暖。

    看见李凤梧上来,夏暖滟立即放下笔豪,“小官人要歇着了?是去岸边的院子里还是就在花船上歇着?”

    李凤梧想了想,“还是在船上罢。”

    要不然我解开船干嘛。

    船儿荡漾,人也荡漾的感觉,自然比陆地床上的感觉美妙的多。

    夏暖滟捂嘴笑了笑,“小官人少坐片刻,船尾我已经烧好热水,我为你端上来,洗个脸烫下脚。”

    金婆子虽然一直在自己身边,但服侍小官人,夏暖滟喜欢自己亲自来,让人有种温暖的满足感,是以金婆子在岸边的院子里,一直没曾上船。

    李凤梧点点头。

    坐在床头,透过窗户看向外面,很快发现了一点异常。

    此刻花船已经离岸。

    但此刻花船周围五十米内,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花船,只在自己这艘花船后面二三十米处,有一艘船,黑灯瞎火的没有任何人声光影。

    显然是德云堂的人在船上。

    暗暗点头,张三办事还是靠谱的。

    片刻后夏暖滟端了个脸盆上来,拧好洗脸帕递给李凤梧,又下去端了两盆热水。

    烫脚的时候夏暖滟看着李凤梧脚上的茧,很有些心疼,“怎的都起茧了,这一趟出使很辛苦的吧。”

    李凤梧奈的道:“有些地方不适合车马,必须步行。”

    洗漱完毕。

    趁着夏暖滟为自己脱衣衫,李凤梧轻声问道:“写作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有小官人商定好的剧情线路,没问题呢。”

    “那就好。”

    李凤梧看着剩下那一盆很是清澈的温水,笑了,“你倒是想得周到。”

    夏暖滟脸色有些忸怩。

    船上没法洗澡,可两人接下来的事情肯定是那啥,有些地方总得清洗一下,夏暖滟方才已经洗过,自己当然也要清洗一下。

    因此夏暖滟为李凤梧将衣服褪下后,轻手轻脚将盆子端过来,“奴家为你清洗一下。”

    李凤梧嗯了一声。

    夏暖滟便扶起那已狰狞的恶龙,拿起温软的丝巾,沾上温水轻轻擦拭。

    李凤梧忍不住呻吟一声。

    夏暖滟的手真是冰凉的很,胀得难受的地方被这冰凉包裹着,很有些舒爽。

    清洗之后,夏暖滟将盆子移开,目光有些不敢低看,李凤梧笑而不语,也不动作,夏暖滟便明白过来,于是跪倒了李凤梧身前。

    李凤梧深呼吸一口气。

    要死了要死了要死了……

    也不知道多久,李凤梧实在法容忍,一把将夏暖滟抱起,让她背对自己,按住后腰身,撩开裙摆,里面果然空荡荡的……

    婉婉转转啼啼嘤嘤,半年不曾经人事的夏暖滟,略有紧凑感。

    这便能让人生出征服感。

    于是畅快出剑,于是幽兰水淋。

    摧腰即折。

    李凤梧却没有丝毫怜香惜玉,被憋坏了,那还顾得那许多。

    一手拧着夏暖滟的长发,一手按在那雪白刺眼的小峰臀上,重剑锋大开大合,直斩得香兰七零八落。

    也不知道是长发被拖着的疼,还是其他什么。

    夏暖滟的娇喘声远胜以往,竟带有一丝哭腔。

    很是刺激。

    水津津。

    是夜西湖,湖水荡漾,剑剑抵长安。

    一夜销魂。

    春梦至天明。

    ……

    ……

    西湖销魂,然而在邓王府上,却是愁云惨淡。

    原本很少出现在王府的张杓和邓王赵愭两人对坐,脸色都有些凝重。

    赵愭深呼吸一口气,“张侍郎,你怎么看?”

    对于钱象祖之死,张杓确实很有些意外。

    原本以为,李凤梧应该是被孤立的一个,现在看来,却是李凤梧和柳子承联手抹杀了钱象祖,这一着确实出乎张杓的意料。

    闻言淡淡的道:“当然不是悬梁自缢而死。”

    赵愭点头,“我已着人去问过医官陈方,不过陈方却言辞灼灼,说钱象祖是自缢而死。”

    张杓嗤笑一声,“他能活着回来,显然被人拿捏着了,问他也问不出什么。”

    “那如何是好?”

    “不用如何是好,大理天高地远,那里发生了什么,我们也不可能尽知,钱象祖之死我们不可能有机会反击。”心中却在冷笑。

    钱家不倒台,在你赵愭的心里,如何显得我张杓的重要?

    所以钱象祖死了也是好事。

    不过心中多少有点惋惜,钱象祖确实是个不的人,若是能活着回到临安,以后肯定能入主中枢,不过话说回来,钱象祖之死,也并非没有作用。

    如此一来,钱家将和李凤梧、柳子承成水火之势。

    倒是可以利用。

    虽然钱端礼不再是参知政事,但钱家的势力还是不可小觑。

    赵愭也是一脸痛惜。

    看在张杓眼里,更是冷笑,恐怕他心里一点也不痛惜,在这位大王子眼里,除了皇位,大概是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痛惜了。

    他对钱家,不过是利用罢了。

    不见钱端礼一倒台,赵愭立即冷落了嫡妃钱氏,更是又纳了两房小妾。

    赵愭迟疑了一下,“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张杓想了想,“不急,等官家大封了使团,我们再动手。”

    “可那时候柳子承已经升官。”

    “没,就是要等他升官再动手,如此才能避免出现功过相抵的状况。”

    上元大火案,足以让相公罢相,就算柳子承升官了,也逃不过,但若是没封之前就发动,很可能来个功过相抵,最终柳子承受到的处罚并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赵愭恍然,“如此,就全靠张侍郎了。”

    张杓嗯了一声。

    忽然问了个很是奇怪的话题,“德寿宫见到了吴璘?”

    “见到了。”

    “老将军身体可还好?”

    “也老了。”

    张杓沉默了一阵,“吴璘请辞,官家应该会同意,四川那边,可想办法抢一下这个宣抚使的空缺。”

    赵愭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知张侍郎可有人选?”

    张杓说了一个名字。

    兵部侍郎胡铨。

    赵愭大喜,旋即有些不解,“胡铨会被我们所用?”

    张杓摇头,“有点困难,但是我们力荐之后,总是个人情在,以后他也会多多少少站在我们这边,反正四川这个宣抚使这个香饽饽肯定要有人吃的,而且他去,只要六部这边有空缺,等他回临安,必然是一部之尚书,只要我们多努力,未尝不能把他变成我们的人,这得看殿下了的手段了。”

    赵愭点头,“我一定竭尽全力,争取将他拉拢。”

 第二百一十九章 官家问话

    钱象祖之死流传开后,让因使团返回而沸腾的临安,忽然间沉寂了下来。

    朝野众臣,大概人不清楚使团组成的情况。

    柳子承代表恭王。

    钱象祖代表邓王。

    李凤梧代表庆王。

    而王之望代表着官家意愿。

    李睿和宗平分别是柳子承、李凤梧的助力。

    原本没多少人知晓李凤梧和宗平的关系,不过随着李凤梧建议宗平随使团前往大理,两人的关系很快被有心人挖了出来,然后传遍了朝野。

    原来咱们的宗统制被李凤梧这家伙给绿了啊……嗯,大宋还没有绿帽子的说法。

    但是明显李凤梧横刀夺爱了。

    因此对于宗平愿意去大理保护李凤梧,这一点大家很是奇怪。

    对于这种夺妻之恨,难道不是应该乱刀剁之?

    不管怎么说,李凤梧和宗平平安回到了临安,但是钱象祖却死了。

    这就意味深长了。

    这边钱端礼刚从参知政事的位置上下来,那边钱家一个前途量的年轻俊杰就死在了大理——要说其中没有猫腻,谁信?

    甚至有人怀疑这本来就是官家的意思。

    '_小说。。  正是因为这一层怀疑,钱家人才没去大内哭诉——钱端礼虽然不是参知政事,但毕竟还是朝臣,钱家也还有多人为官。

    虽然没去哭诉,但却有数十封奏呈送递官家御书桌。

    全是钱家为官人或者和钱家交好的人——当然,也有许多赵愭的势力。

    几十封奏呈,这事当然不能善罢甘休。

    钱家纵然再没落,也还是有能量的,族中一个前途量的年轻人就这么冤死他乡,若是不伸张冤屈,以后世人怎么看待钱家。

    况且,不仅钱端礼,整个钱家人都对钱象祖充满期待。

    邓王赵愭的幕僚,又是中书省录事,未来指不定就要走入中枢,如果再扶龙成功,虽说为中举,但指不准就会以拥戴之功而官至相公。

    如今这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他们焉能不愤怒。

    使团返回临安后的第二日,大朝会后回到垂拱殿,赵昚看着御书桌上的奏呈,头疼的很。

    钱象祖之死,在大朝会上就讨论了。

    柳子承、李睿、宗平、王之望四人在口头述职时都隐晦了的提了一下,说钱象祖参与到大理内乱中,后畏罪自杀,但具体原因都没说。

    显然隐情很深。

    而鉴于出使大理的副使钱象祖死得莫名其妙,对使团的封赏也暂时搁置了下来。

    虽然钱家倒台,但鉴于这种开国世家的颜面和背景,自己怎么也得给个说法,否则会让其他勋贵世家寒心。

    但是钱象祖究竟是如何死的?

    赵昚思忖了片刻,对谢盛堂道:“去宣王之望,李凤梧垂拱殿觐见。”

    使团之中,赵昚还是愿意李凤梧。

    但为了不偏听,也把王之望带上。

    王之望如今的立场很清楚,没有偏向任何一位皇子,和汤思退走得极近,比较方便自己驾驭。

    事实上王之望此人,若是能花一点心思在工作上,未尝不是一位六部尚书的料。

    可惜大多心思放在了攀附汤思退上。

    谢盛堂立即喏了一声,不过又道:“回大官的话,这两位散朝之后都没出大内,也没去公事房点卯,都在大内候着呢。”

    赵昚哦一声,他们也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