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场啊……就得在自己占了便宜的同时还让对方感到满意。

    赵昚笑眯眯的,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

 第七十五章 天子近臣

    《

    李凤梧弱弱的问道:“官家若是没事,微臣先行告退?”

    赵昚正端起茶杯,闻言像没听见一般。

    李凤梧那个尴尬啊……

    赵昚你大爷的,非得彰显天子之威么。

    放下茶杯,赵昚脸色忽然阴云密布,“听说你办了个青云书社,还敢从朕的太学里挖人,把那个张观给挖到你书社里去了?”

    关键是张观又从太学拉了几个学生进入青云书社。

    李凤梧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料到赵昚会认真看待这件事。

    毕竟只是个太学生张观,还落第不举。

    而自己的青云书社貌似也不影响什么,赵昚这么上心作甚。

    笑道:“天下读书人,皆为江山社稷,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比如黄洽,高中之后出仕地方,比如微臣置身襄阳直面金人兵锋,而张观,也不过是在微臣的青云书社中,尽量为大宋培养人才,最终还是为江山社稷出力,殊途同归。”

    赵昚哦了一声,忽然笑容谐谑,“那个夏暖滟又是何许人,能写出《婴宁》这种佳作?”

    这事皇城司还是花了大力气才查出来。

    李凤梧心里一跳,不动声色,“就是西湖上一船娘耳。”

    赵昚很有深意的说了句:“真的只是船娘?”

    李凤梧有些尴尬,干脆不说话,言多必失。

    赵昚挥挥手,“罢了,我也不追究你青云书社的事情,毕竟此举也能兴盛民间文化,且提醒你一句,休要过界。”

    宋金大战这段日子,张观在临安可没闲着。

    几乎所有说书人都被青云书社聘了去,在各大瓦子茶楼说书,如今那篇《婴宁》几乎临安人耳熟能详,市面上出现了数盗版版本。

    想到这里,赵昚不着痕迹的移了移两本奏呈,遮住了书桌上那本盗版书。

    若是被李凤梧这小子发现自己也在看盗版,怕是要被这小子在心里取笑的,堂堂大宋官家也看盗版,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要知道大宋打击盗版是很严厉的。

    可也没办法,谁叫没有正版。

    偏生这个故事又如此迷人。

    话说回来,倒是有些看不清楚李凤梧这小子办青云书社的意图了。

    若是求财,为什么不趁机刊刻,反倒让盗版书商赚了个盆钵满盈。

    李凤梧不会傻得告诉官家,我要将青云书社打造成大宋的人民日报,成为自己最强大的宣传工具,那样的话赵昚就会怀疑自己的意图了。

    李凤梧只好谢恩。

    赵昚忽然长出了口气,“你在建康,可听说过?”

    李凤梧一头雾水,“听说过什么?”

    赵昚沉吟了片刻,道:“西辽的使团已经进入大宋国境,再有月余,便要抵达临安。”

    西辽使宋?

    李凤梧略略有些吃惊,不记得隆兴二年西辽使宋了啊。

    还是配合官家,“想是我大宋一战,战了赫赫国威,西辽慑服,便遣使臣来朝吧。”

    一战之威,当有此效果。

    不过这话有点耻了。

    西辽使宋的国书,早在大战之前就已经送到自己面前,况且西辽和大宋不接壤,就算当威势再盛,西辽也不存在慑服。

    吐蕃、大理和西夏慑服倒还可以说。

    虽然明知李凤梧在拍马屁,赵昚还是通体舒泰。

    不过没有忘了今日召见李凤梧的正事,缓声道:“此次西辽使团,通问使是是一位北面官,职礼部,名叫箫朵颜刺……”

    赵昚欲言又止。

    李凤梧心里一跳,卧槽,这是要给自己找活干的节奏啊。

    不过……又不给马儿吃草又要马儿跑,哪有这种好事,“如此,官家可让礼部江君烈等侍郎接待使团。”

    赵昚呆了下,旋即领悟过来,这小子是不想干啊。

    那可由不得你。

    “江侍郎等人朕另有重任,思来想去,朝内还悠闲的人,貌似就只有朕的秘书少监卿家了。”赵昚不得不明说,还真怕这家伙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自己。

    李凤梧郁闷,“可是……”

    “没有可是,魏尚书尚未返临安,使团中有位贵宾,大概是需要魏尚书的千金前往相见,所以和魏尚书千金交好的卿家担接待使最恰当不过。”

    赵昚不得不说出顾虑。

    李凤梧心里猛然灵犀突至!

    好像魏蔚不是魏尚书亲生,大宋某位郡主和亲西辽,魏蔚是那位郡主和西辽某位大人物生的女儿,而且还有个双生姐妹。

    难道魏蔚这个姐姐或者妹妹来了?

    咦,这个接待使貌似干得。

    李凤梧立即谢恩,“微臣愿为官家分忧解愁!”

    赵昚可奈何的苦笑,这小子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愿意接受这个差事,怕是也想着如此能和魏蔚亲近,年轻人啊……真好。

    李凤梧又问道:“不知西辽使团到我大宋所谓何事,微臣心里也有个底。”

    是来做好事呢还是来做坏事。

    如果是做好事,自己就得做好人,如果是来做坏事的,那么自己就不能辱了大宋风骨。

    不过怎么看,都感觉西辽使团来的很诡异啊。

    魏蔚那个双生姐妹来大宋作甚?

    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快要出嫁了,怎么可能不远万里来到大宋。

    况且听官家的口吻,对这个西辽的郡主几乎不提,只从侧面点醒自己,说明这个西辽郡主出使大宋,并不是光明正大的。

    如此看来,似乎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宋和西辽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毕竟边境隔着西夏和吐蕃。

    如果是对金国形成夹击,也说不过去,如今的西辽帝国接壤蒙古诸部、吐蕃诸部和西夏,与大宋、金国都不接壤。

    或者说,西辽准备对西夏用兵?

    按说也不至于。

    赵昚拧了拧眉,话到临头,又改了心意,摇摇头,“没什么大事,普通的国事出使。”

    这貌似没有骗李凤梧,这个使团还真没什么大事,如果硬要说有,便是那位郡主一者是仰慕我大宋文化,想见识下我大宋风骨,一者想见见从没见过面的双生姐姐。

    当然,还有一件事,现在不能告诉李凤梧。

    李凤梧哦了声。

    赵昚又点头道:“今后你若有事,可需请旨,直接到垂拱殿外求见便是。”

    李凤梧又谢恩。

    心头狂喜,这尼玛发了啊。

    需请旨,直接垂拱殿求见,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有的特权,自己这个从五品的秘书少监能享有这种待遇,简直是天恩浩荡。

    如此,天子近臣的节奏啊!

    甚爽!

    《

 第七十六章 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

    李凤梧担任西辽使团接待使一职,很快被有心人得知。

    不过这是个不咸不淡的职位。

    一者西辽使团访宋算不得大事,二者西辽使团来本就没大事,由得李凤梧去折腾,办好了没什么大功,办不好反而有大过。

    西辽使团在一个月后才到临安,李凤梧事情还很多。

    比如青云书社,必取徐眉娇的那枚棋子如今怎么样了,又比如夏暖滟的《婴宁》篇已经写好,接下来该写什么……嗯,这个的话貌似不是很急。

    出了大内,李凤梧先回了梧桐公社,让李巨鹿去请徐眉娇来一趟,自己则去了隔壁不远的青云书社。

    隆兴二年的进士大科。

    出了个状元木待问,榜眼黄洽,还出了个探花郎。

    这是废话。

    哪年的大科不出三鼎甲。

    但今年的三鼎甲有些不同:探花郎的风头盖过了状元郎和榜眼。

    若是在如今临安深闺大院里问那些黄花闺女,今科进士们谁最风采,十有八九要说是探花郎李凤梧。

    随着李凤梧高中探花郎,当初写的几首小词也传遍了临安。

    一首是写给文浅墨的《木兰词》。

    至于如何从传出来的,大抵是一些临安往来的富贾商人,在临安听到些许传闻,添油加醋一说,便传遍临安。

    而建康么……或是文宅奴仆传出。

    如今的临安,少男少女们中俏然挂起了一阵风,出入必带折扇,风花雪月中大抵会说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更有甚者,青楼行首中有善词曲中,为木兰词谱了曲,传唱于各大坊间。

    以临安为中心辐射,其传唱度之广,俨然直追柳三变的《雨霖铃》和苏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再便是那首《再别白桥》。

    这首看似打油诗的古风诗,给临安士子带来了一股别样震撼。

    原来,古风诗还可以这样写。

    这是一首完全有资格入选诗经的传世佳作啊!

    再有便是李凤梧在太湖学会上即兴而作的那首名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李凤梧以谭翤同、于谦的诗糅合而成。

    但真正脍炙人口的,还是那首在苏园学会剽窃老师的诗: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金边境大战,备受金国欺凌的大宋百姓人不望战,尤其是壮志男儿,更是热血沸腾,而那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真实的写出了大众心声。

    一时间李凤梧凤雏之大才昭显临安。

    高中探花郎,已是大宋国民官人,又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别说千家万户的小娘子了,就是读书报国的士子们,也钦佩甚盛。

    赵汝愚就是一位。

    这位年少好学的士子,通过太学同窗好友张观处得知,探花郎李凤梧办了个青云书社,毫不犹豫的请求加入。

    张观深知自己这位同窗之大才,绝对不输李凤梧,甚至不输本科状元木待问,欣然纳之。

    书社之中,正需要这等人才。

    除去赵汝愚,尚有几位太学生也加入了青云书社,不过其才华不仅远远逊色于赵汝愚,甚至不如张观。

    但张观谨记得李凤梧的叮嘱。

    青云书社并不需要多少大才之人,但求志同道合。

    为此,只要是正直忠义之士,来者不拒。

    当然,也有三四位并非太学的士子慕名前来,经过一番交往考察后,张观也将之纳入青云书社。

    是以李凤梧在襄阳这些日子,青云书社新进了七位成员。

    这其中,几乎都是慕大宋雏凤之名而来。

    就连大才赵汝愚,也对李凤梧神往久之,因此听到李凤梧回到了临安,人人皆翘首以待。

    青云书社就在梧桐公社不远处。

    在赴任襄阳之前,李凤梧将自己临安的藏书尽数拿了出来,又出资让张观购买了大量藏书,且张观、赵汝愚、史弥大等人也拿出了部分藏书。

    是以青云书社如今已有书籍一千一百余。

    其间不乏大量的孤本和珍本。

    好在书社的房间够多,放这些书绰绰有余,仅用了两个房间作藏书之用。

    书社正厅,是张观亲自题名的扶摇厅。

    取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然,张观手书的“扶摇”两字,比起青云书社的门匾那真是好了不只九万里。

    今日书社正厅里,来了不少人。

    有书社顶梁柱张观,有书社大才赵汝愚,也有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位未进太学的士子。

    三人皆是慕名而来。

    张观正捧着一本《东汉志》细读。

    赵汝愚则手执画扇,在厅中来回走动,心中有些惴惴。

    不仅是他,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人亦有些坐卧难安。

    若是没有意外,今日探花郎李凤梧应该会到书社来,想到即将见到大宋的风云人物,没有点功名在身是人怎会不紧张。

    尤其是李凤梧如今已是秘书少监,更是让人敬佩的以言表。

    高中探花才四个多月,就成了从五品的高官,远远超过如今尚在外任的状元木待问和榜眼黄洽……俨然有青云直上剑入中枢之势。

    恰好应了青云书社的社名。

    看见赵汝愚坐立难安的来回走动,张观好笑,放下手中书籍,笑道:“子直兄不必如此,待你见得咱们的探花郎,会发现他其实和你一样……嗯,也许还不如你。”

    此处的不如你当然不是指才华和长相。

    轮才华,张观不得不服气,读书两年而中探花郎,此等才华谁有?

    论长相嘛……貌似更不是赵汝愚可比的。

    此处的不如是指家世。

    李凤梧只是区区建康富贾之子,虽然有个叔公张浚,但毕竟比不得赵汝愚,赵汝愚可是宗室子弟,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

    若是赵构能生出儿子,赵汝愚这一脉也不会受到打压。

    不过就算是赵构生出儿子登基,但毕竟大宋国祚百年,太祖太宗的子孙遍布,赵汝愚这个宗室子弟身份并不能为他带来多少实质好处。

    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

    赵汝愚闻言哈哈一笑,“焉能不紧张,某读书十数年,前羡苏仙,后服凤梧,大丈夫当如此,读书明志修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果然是大才之人,随意出口,便是妙言。

    门外传来一道清脆而爽朗的笑声:“好一句‘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能说出此等豪言妙言,我大宋仅子直兄耳!”

    《

 第七十七章 赵汝愚与韩侂胄

    《

    李凤梧也没想到,青云书社中竟然有此等大才。

    赵汝愚是谁啊!

    未来的相公啊,就是这货硬将宋宁宗赵扩扶上皇位,导致南宋三十年的平庸,甚至可以说是衰败期。

    虽说此举利弊皆有,不过现在么……

    李凤梧当然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赵惇都不一定能当下皇帝了,又何况赵惇的儿子。

    而赵汝愚在青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句话,便是这句: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从此看出,这位才二十五岁还没高中榜眼的未来相公,骨子里有着文人的固执思维,这也导致他今后和韩侂胄不对付。

    李凤梧刚到扶摇厅前。

    文人雅致,扶摇厅前设有万里山河屏风一座,需要转过屏风才能进入扶摇厅。

    虽然李凤梧只闻其声,但依然判断出说话的正是赵汝愚。

    “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这句话,在南宋的历史上不要太出名,几乎等同于赵汝愚。

    而在自己到时,扶摇厅前已有一少年。

    十二三岁的样子,锦衣华配,面如冠玉,飞剑眉和鳄骨鼻梁显得其锐气重重。

    此时闻言,跟在李凤梧身后进屋,不屑的冷笑,“书生意气耳,大话谁不会说。”

    言辞之中尽是不服气的傲然。

    李凤梧正好跨进扶摇厅,闻言心中一惊,卧槽,别被赵汝愚误会这少年是自己一伙的了,这样不啻于将赵汝愚望青云书社外面赶。

    回头瞪了一眼,“哪家来的稚子少年,恁的轻狂若斯!”

    扶摇厅众人除了张观,都没近距离见过李凤梧,不过作为今科探花郎,还是远观过的。

    看见李凤梧进来,正欣悦间,却听得如此狂妄之言。

    还真以为是李凤梧的小伙伴。

    听得李凤梧此问,皆松了口气,原来也是不认识的。

    赵汝愚不屑的冷哼一声,“某是书生意气,那你又有何等高于书生意气之论,愿闻其详。”

    少年哈哈一笑,“齐家治国,当在朝堂,汗青一幅纸,区区学论耳,难道不是书生意气,有本事去高中状元,权执中枢!”

    赵汝愚甩袖,“区区少年,狂妄知。”

    状元岂是那么好中的。

    虽然自己确实自负,势必要问鼎下一科的一甲,但还真没多少信心能中状元。

    少年依然狂妄大笑,“某自有狂妄的资本!”

    看见赵汝愚和少年针锋相对,李凤梧反而退到了一边,心中隐约有个感觉,这少年绝非一般读书人,一身的华贵之气。

    而看其说话气势,自有一股官宦人家的自重。

    嗯,或者说是霸气强势。

    只不过区区十二三岁的少年,怎的早熟的如此可怕。

    扶摇厅里,包括李凤梧在内,都觉得这少年狂妄得可以,你有狂妄的资本,难道赵汝愚就没有?

    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

    宗室子弟,又有大才。

    很难想象得出来,还有多少人能比赵汝愚更有资本狂妄。

    盯着这位不速之客,赵汝愚脸上先还有怒气,但渐渐的趋于平和,云淡风轻的笑道:“且回家去狂妄吧,此种书社,容不下你这尊大神。”

    莫的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置什么气。

    自己可比他大了整整一个年轮。

    这个时候李凤梧必须要出面了,作为青云书社的创办人,用句比较高大上的话来说,自己就是社长,此刻应该不遗余力的支持赵汝愚。

    笑道:“小盆友,虽然看得出你家权富贵,不过遗憾的紧,青云书社只纳志同道合之人,你既与我等志向不合,还请归家罢。”

    张观笑而不语,眼里有着一丝看好戏的意味。

    貌似张观认出了这少年。

    少年斜乜一眼李凤梧,不屑的冷哼,“区区探花郎还不放在某眼里,不就个大宋雏凤么,某看着也就是只豢养之鸟,某来这个寒酸地方,并不是看你的,某是想见见那位写出《婴宁》的大家。”

    豢养之鸟?

    李凤梧哈哈一笑,说得真好。

    但话这样说真的好么,“你的意思,当今官家只是个养鸟人?”

    少年怒道:“某可没这么说过!”

    李凤梧坚持道:“你就是这个意思。”

    “休要强词夺理!”

    “有理有据,难道不令人信服?或者,你应该改名李菊福!”

    李菊福?

    虽然不明,但觉得厉害。

    扶摇厅里众人不由得莞尔,大宋雏凤这嘴皮子真是没得说。

    就连赵汝愚也暗中伸出了大拇指。

    少年愣了刹那,旋即顿脚,“那位大家可在?”

    李凤梧哈哈一笑,“那位大家啊……不是你相见就能见的。”

    “你且说他叫何名,某必然见他一见!”

    李凤梧摇头,不欲理睬。

    少年见他要视自己,甚怒,“休要惹恼了某,否则叫你这青云书社关门大吉!”

    李凤梧本准备和赵汝愚等人见礼,闻言转身,一字一句的道:“我不知道你是谁,也许你是某位王公大臣的子孙,我也不知道你为何对青云书社怀有敌意,但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一句,我虽然只是个探花郎,虽然只是你口中的豢养之鸟,但你若要与我等为敌——是不是太嫩了点?”

    顿了顿又道:“青屁股小孩?”

    和人对峙,李凤梧从来都是没有读书人的节操。

    怎么让对方崩溃怎么来。

    否则当初在宿州又怎么能将刘仲洙气得吐血不起。

    话说,宿州、毫州一行,貌似给自己挖了个坑,导致襄阳死战,双方死伤数万人,都是自己宿州毫州一行造就的因果。

    少年果然大怒,“牙尖嘴利的紧,果然是个腌臜读书人,难怪刘仲洙会被你气得吐血,但休要得意,别以为某也会上你的当!”

    李凤梧哦了一声,“你屁股不青了么?”

    少年越发愤怒,“君子之礼不说人非,李凤梧,你休得过分!”

    李凤梧又哦了一声,“这是过分么?这不过是我的狂妄,只是和你的狂妄不同。”

    少年语至极,但还是垂死挣扎,“某为韩侂胄,自当有狂妄之本,你区区一个探花郎,不过是从五品的秘书少监,有什么值得狂妄的!”

    哎哟卧槽。

    李凤梧讶然。

    这少年竟然是韩侂胄!

    韩侂胄啊!

    《

 第七十八章 大宋高富帅

    《

    扶摇厅里知晓韩侂胄的人并不多。

    张观算一个。

    毕竟在临安混了这么多年,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王公大臣家里那些出名的后辈。

    当然,韩侂胄算不得天才。

    李凤梧算一个。

    所以李凤梧才讶然,想不到区区青云书社的扶摇厅里,此刻竟然站着两位未来的相公——要不要算上自己?

    那就得三位。

    自己貌似连相公影子都还没看见。

    如果说赵汝愚的宗室身份让他有一个高,那么韩侂胄的身份,让眼前的十二岁少年更高!

    说起韩侂胄,也许大家了解的是开禧北伐。

    但韩侂胄其家学身世,亦是耀眼比。

    当年北宋,有个读书人,敢和涅面将军狄青叫板,说出了那句振奋了大宋读书人上百年的名言:东华门外状元唱名者乃是好男儿!

    这个读书人叫韩琦。

    北宋的相公,干倒过文彦博、富弼的牛逼人物。

    也许也是整个大宋最为强势的相公。

    其官场手段之犀利,绝非寻常相公可比。

    而韩侂胄,就是这位相公的曾孙!

    大宋正儿八经的高富帅!

    韩侂胄,字节夫,韩琦之曾孙。

    父亲韩诚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母亲为宋高宗吴皇后妹妹,若是按照历史发展下去,韩侂胄的侄孙女还会成为宋宁宗的恭淑皇后。

    在绍熙五年,韩侂胄选择和宗室赵汝愚等人联手,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官至相公。

    任内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秦桧官爵。

    从以上政治手段都能看出,这货还是个不的名臣,或者明臣。

    但这货心气甚大,力主“开禧北伐”金国,却因将帅乏人而功亏一篑。

    后在金国示意下,被杨皇后和史弥远设计杀害,函首于金。

    而这货之所以不被后世史书赞赏,就在于禁绝朱熹理学与贬谪宗室赵汝愚,一手打造出了南宋史上的“庆元党禁”。

    名门韩琦之后,母亲又是高宗赵构吴皇后的妹妹,其父是宝宁军承宣使。

    韩侂胄自然有狂妄的资本。

    可以说,这位少年见高宗的次数,比李凤梧见赵昚的次数还多。

    也难怪才十二岁就如此飞扬跋扈。

    连宗室赵汝愚也不看在眼里。

    话说回来,这大抵就是两人今后从政的缩影:大部分时间都是政敌,只有在拥立赵扩时短暂联手。

    虽然不知道原本历史轨迹上两人如何走到对立面的。

    但现在,青云书社里,两人貌似再次为敌。

    历史的轨迹惊人的相似。

    想到这李凤梧叹了口气,南宋啊……有周必大、陆游、辛弃疾这等明臣,也有史弥远、韩侂胄这等恶臣。

    话再说话来,史弥远刚出生,韩侂胄刚十二岁,貌似还有机会将这两人掰直。

    或者不给这俩为祸作乱的机会。

    笑了笑道:“韩侂胄又如何?难道你现在已是朝堂中枢重臣?还是回去读书罢,历史不会让你再登上相位——”

    曳然而止。

    猛然感觉自己说漏了嘴,李凤梧慌不迭住口。

    一众人莫名其妙,什么历史,什么相位……怎么感觉李凤梧说话奇奇怪怪的。

    不过都没放在心上。

    韩侂胄冷哼一声,“见到那位大家某就回去!”

    李凤梧略略苦恼,“那位大家不在这里。”

    韩侂胄一副不信的神情,“他不在这里,为何各大瓦子茶楼里说书人尽出于青云书社,貌似临安的说书人都被你青云书社垄断了,老实说,你们是不是欲行不轨?”

    卧槽,这货才十二岁就有政治眼光啊,果然不愧是名门韩琦之曾孙,也不愧是未来要登相位的人。

    略略有些苦恼,“真不在,你若想见,晚间过来梧桐公社,我带你去见她。”

    他和她分不清楚。

    韩侂胄也没多想,“如此,晚膳后某到梧桐公社。”

    说完转身就走,连招呼都声了,端的是潇洒而狂悖。

    赵汝愚摇了摇画扇,忍住了心头的不爽。

    自己及冠四五年,没必要和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去较真,就算他是韩琦之曾孙,也改变不了只是个……嗯,青屁股小孩的事实。

    韩侂胄忽然又从屏风后走出来,一脸认真的道:“建议你们换个门匾,那青云书社是狗爪子写出来的么,难看成狗|屎了!”

    张观忍不住哈哈大笑。

    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人也不禁莞尔。

    就连赵汝愚也忍不住撇了撇嘴,这韩侂胄说话还真是直白,有一颗赤子之心。

    李凤梧被噎得直翻白眼,瞪了一眼:“滚!”

    韩侂胄直接回瞪回来,一脸不爽,“原来是你写的啊,难怪要恼羞成怒,也不晓得出于什么心理,这种鬼画桃符的东西也敢悬挂在大门上。”

    李凤梧那个语……这青屁股小孩真是让人蛋疼,“不说话会死人?”

    韩侂胄很是认真的道:“不说话不会死人,不会实话,会死人。”

    说完转身大摇大摆的离开,得意洋洋。

    看见这大宋雏凤那吃瘪的神情就是爽,某终于扳回了一城。

    留下李凤梧在那哭笑不得。

    韩侂胄走后,李凤梧回身,在张观的引见下和赵汝愚等人行礼,然后落座,门外的奴仆终于抽空将茶送了上来。

    青云书社是李凤梧倾力打造,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应该叫院长。

    但青云书社是叫书社,称呼为院长感觉很别扭。

    于是张观自作主张,改院长为社长。

    瞬间让李凤梧觉得自己高大上了好多,总有种日本大集团大财阀领导的感觉。

    落座之后,相互寒暄。

    不得不服张观的眼光,青云书社所纳之人,皆是志同道合,没有什么文人相轻的毛病,就连有大才的赵汝愚也甚是谦虚低调。

    是以几人谈得相当融洽。

    最后落到科举考试上,众人纷纷请教李凤梧秘诀。

    虽然不是状元,但好歹也是探花郎。

    李凤梧知不言,庄闲等人获益良多,赵汝愚也是频频点首。

    过不多时,除去已经赴任外地的杨迈和尚在西湖花船之上的夏暖滟,新婚不久的史弥大也到场,青云书社在临安的其余人等也尽数前来,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