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鹰扬美利坚-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加注燃料什么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弹道导弹在发射前,必须要计算弹道,输入发射程序,什么时候上级点火,什么时候再入大气层,弹道轨迹必须要精确计算。
而这些计算,需要多个数据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发射阵地坐标和目标坐标了,只有确定两个坐标,才能配合各种大气条件,经纬度等等来计算弹道。
如果是机动发射,确定自己的位置就不容易,在没有全球定位系统的时代里,得到自己的高精度的位置很难,很耗时。
固定发射井,自己的坐标就是确定的,测定好就行了,同时,它的打击目标也是确定的,这是发射井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好的了,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弹道导弹,在进入发射井那一天起,弹道就计算好了,需要的时候,加上燃料就能飞。
这样,固定发射井的反应速度就很快。
同时,这样的阵地也是很重要的,库页岛上的国土防空军,主要任务就是守护这里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也就是最近,才把主要任务变成了与对面的美国北海道的航空兵争夺制空权,掩护己方的跨海登陆部队。
而现在,一架美国人的飞机,居然向着己方的洲际弹道导弹阵地而去,这样怎么可以?
奥西波维奇和他的僚机,丝毫不顾燃料的消耗,奢侈地开启加力,想要尽快赶到己方的弹道导弹阵地附近,争取在对方飞到之前,将对方击落!
苏维埃的防空体系,是有严格划分的,国土防空军的飞行空域,和地面防空导弹部队的防守区域都是隔开的,这样,就避免了敌我识别的问题。
地面弹道导弹部队的原则就是,只要进入我的射程的,全部杀无赦!
打自己人?让你自己不长眼,飞到禁飞区来?
己方的弹道导弹阵地附近,就有一个萨姆…6导弹的发射阵地,在它附近三十公里以内,都是危险的。
如果让那架雄猫战机飞到了弹道导弹阵地去,那就是在打国土防空军的脸啊!
这么多的战机,居然都没有拦住人家,让人家到达己方的弹道导弹阵地上空?那要是在战争时期,这种飞机携带核弹的话,那已经将己方的阵地炸个稀巴烂了。
两架飞机在高速地飞行着,想要尽快飞过去,拦截那架可恶的美国战机,而此时,内森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向着洲际弹道导弹发射阵地飞去的。
在冷战中,美苏双方都通过卫星来侦查对方的弹道导弹发射阵地,这些坚固的发射井,就是双方的洲际导弹的打击目标,只要把对方的导弹在发射井里面炸毁了,那对方还能有什么反击的力量?
这也是一个核威慑的思路,但是,仅仅靠卫星,根本就不行,很多时候,只要摆一些姿态,在荒郊野外出动个工兵干几天,就会被标注成弹道导弹发射井了。
而真正的发射井,说不定一直都是在地下动工的,地表什么都看不到。
正如现在。
“我们不能直接返航。”在战机里,内森向古斯说道:“现在,我们已经被发现了,所以,苏联人肯定会在我们回去的航路上设伏,我们要避免无谓的战斗。”
这次出来,是侦查飞行,携带的是侦查器材,虽然也挂了几枚导弹,都是自卫用的,不到万不得已,内森是不想和敌人交手的。
把侦查到的重要情报带回去!
所以,内森做了个大胆的计划,从库页岛的中部横穿过去,然后从它的西部海峡里,超低空飞回去!
第二百零五章 萨姆6导弹(85/100)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
内森也可以选择继续向东飞,尽量远离库页岛,然后再飞回去,这样就能避开苏联人的拦截了。
但是,内森的燃料不多了,这个圈子不会绕的很大,天知道苏联人会出动多少架战机来追击自己,万一整个海面上空都是苏联人的飞机,一大堆来追着自己,自己可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飞回去,自己是穿越者也不行,兰博这样的英雄,只在电视中出现。
想要成功地飞回去,那就要出其不意,肯定所有人都会以为自己向东飞,那自己干脆再从库页岛上空横穿过,在苏联人的眼皮子底下飞回去!
现在,发现内森的航向问题,古斯提出了疑问,为啥咱们又飞到库页岛上空去了?
内森这么解释了之后,古斯才算是明白过来,但是还带着担忧:“咱们这样过去,会不会惊动苏联人的滨海边疆区的飞行部队?”
从海峡中间穿过,两边都是敌人啊!
“苏联人的国土防空,完全依赖地面引导,只要咱们超低空回去,肯定没问题。”内森说道。
苏联人的短板,就在于电子技术,哪怕是他们的预警机,也不可能在杂波中发现自己,出其不意,自己的这次安全返航,还是很轻松的。
一边说着,内森一边拉动操作杆,前面的山峰,几乎就是贴着自己的战机,刷地飞过的。
从这边的山峰飞过,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了,已经算是库页岛的北部区域了。
这里非常平坦,从这里可以很容易地超低空飞行过去,就是那么几分钟的事而已,同时,虽然这里看起来很平坦,但是这里没什么人,因为这里更冷啊!
雄猫战机展开双翼,刚刚从山峰上飞过,这边突然就是平原,落差有几百米,内森需要将战机俯冲下来,才能更好地贴着地面飞行。
就在这时,突然间,内森的耳朵里,就响起了一声声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声音。
“该死,我们被锁定了!”后舱的古斯说道,同时他在快速地拨动开关,几秒钟的时间,就出来了结果:“萨姆六,下面有萨姆六的防空阵地。”
二十公里处,一座小土坡上,刚刚脱离了地面的大树,一座萨姆六的防空导弹连,部署在这里。
全部使用履带式底盘,机动性能良好,此时,整个导弹连呈扇形布置,圆形的位置是1部指挥车,指挥车的前面是1部履带底盘的1S91制导照射雷达,而在外围,则是4辆三联装履带式导弹发射车。
整个扇形的弧面,就对准着山脉,当内森的战机飞过山脉之后,制导照射雷达几乎是瞬间就锁定了目标,进行目标数据解算,然后,把信号交给了前面的导弹。
“嗖!嗖!”最前面的一辆导弹发射车上,旋转的发射臂转向了目标方向,接着,3M9M1导弹的尾部,就冒出了一股火焰,固体火箭首先点火,推动着导弹开始升空。
随着速度的增加,冲压发动机也开始作用,这种导弹创新地采用了固体…冲压一体发动机,反应非常快。
制导雷达将波束牢牢地射到目标上,反射回来的雷达波,进入到了导弹的弹头内,根据这些反射的回波,导弹就能顺利地跟踪目标,直至最终击落。
这就是最常见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方式。为了增加击毁的概率,一般都是两枚一起发射,想当年,在中东战争中,这款导弹创造了一个神话,差点就把大卫空军飞废了。
现在,两枚导弹,已经向着雄猫战机飞去了!
刚刚飞过了这边的山脉,突然就有导弹飞来了,这是什么节奏?内森在听到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声音的时候,就知道不妙,而现在,得知是萨姆…6,内森就更焦急了。
让萨姆…6变成一坨屎的是电子技术的进行,干扰它的信号,但是己方这次来,并没有电子战机配合,这种导弹的反应很快,而且双发齐射,想要躲开并不容易。
怎么办?
刚刚内森是打算俯冲的,想要飞到地平面上去,在离地几十米的高度上飞行,如果这样的话,肯定是不会被对方发现的,也无法让对方攻击,而现在,内森在爬升到山峰,再下来的这段航路上,被伏击了!
好像对方在那里等着似的,不过,对方哪里有这份闲心,而且对方怎么知道自己要从这里飞?那只能说明,这里是更加具有战略价值的地方。
难道是弹道导弹发射阵地?
下面的侦查设备还在拍照,回去让那些技术人员研究去好了,自己现在需要的是能飞回去!
于是,内森把战机的操作杆,狠狠地拉到了自己的怀抱里,打开加力,雄猫战机开始潇洒地爬升了,爬高,再爬高,然后,飞机就倒扣过来了。
内森来了个筋斗飞,从侧面看,他的战机在竖直面的空域里,转了个圈!
这种转圈飞,绝对是个大忌,此时,在那两枚飞来的萨姆6导弹的眼里,简直就是在原地等死一般,它们的导引头,不断地接收着目标反射的雷达波,等待着一击致命。
距离,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导弹的战斗部,已经急不可耐了。
就在这时,突然间,目标消失了。
怎么回事?
导弹不会思考,它只会按照预定的程序飞行,这两枚导弹在无法找到目标之后,继续向前飞行一段,然后选择了自爆。
“轰,轰!”随着爆炸,无数的碎杆飞行,如果此时有敌机,一定会被它击落的,可惜,现在天空中除了两朵礼花之外,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了。
那架雄猫战机,已经消失了,在火控雷达上,也消失了,雷达兵是咬牙切齿,太可恶了,居然缩回去了!
不错,内森就是缩回去了,刚刚的时候拉起来,翻个筋斗,他已经能从倒扣的座舱里面,看到山峰的顶端了,当筋斗的后半段的时候,已经落在山的后面了。
哪怕那两枚导弹能飞过来,那也不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因为雷达波被山峰挡住了!
第二百零六章 一路杀回去(86/100)
这边的山峰,异常的突兀,尤其是山峰的西侧,几乎是陡直的,当内森架机一个筋斗,翻过去,来到山的这一侧的时候,他扭转过飞机来,沿着山坡向回跑。
不能去那里,那里太危险,差点就被萨姆六给干掉了。
这还和空战摆脱导弹不同。
空战中,稍稍先进一些的雷达,都已经发展到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滤除杂波,所以在遇到对方雷达锁定的情况下,直接侧转九十度,绕到对方的雷达波的垂直方向上,在径向上没有速度,就会被当做地面固定目标滤除掉,就能摆脱锁定了。
但是,地面的雷达就不同了,它根本就不需要过滤杂波,所以这种摆脱的方式就失效了,而且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对付萨姆6导弹,在没有挂载干扰吊舱的情况下,靠机动摆脱也很难,因为人家使用的是冲压发动机,动力十足啊。
现在,借着山体的掩护,内森终于把战机给挽救回来,但是,对内森来说,危险还没有结束。
怎么回去?
这边的路走不通,那就只剩下杀回去了!
“打开雷达,扫描前方空域。”内森说道。
刚刚这样向着岛屿中部飞行,又浪费了一定的燃料,现在,想要向东绕也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内森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沿着航母舰队方向飞直线。
在这条航线上,会遇到多少的敌机?自己仅仅六枚导弹的挂载,能不能杀回去?
内森心中没底,但是内森坚信自己是能回去的,穿越者自带光环嘛。
听到了内森的话,后座的古斯立刻就打开了雷达,强大的电磁波,充斥着前方的空域,几乎是同时,自己的屏幕上就出现了两个回波。
“发现两个目标,正在向我们飞来。距离三十公里。”
此时,两架苏…15截击机,终于赶到了,他们的雷达,依旧无法在复杂的地面回波上发现目标,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眼睛目视观察周围的空域。
这给了内森机会。
任何的雷达,在扫描的时候都不会触发对方的雷达告警接收机的,只有在转入锁定的时候才会触发,引起告警的信号。
现在,古斯仅仅是开启了扫描方式而已,接着,按照他的指引,内森就从天空的背景中看到了那两个飞来的目标。
不用说,肯定是来找自己麻烦的。
三十公里的距离,内森就看到了,这不是主角光环,人能看多远,是和很多因素有关的,比如,月球离地球,足足三十八万公里,但是照样能看到。
天空晴朗,两架银色的苏…15战机,在蓝色的天空中是很清晰的,再加上有雷达指示方位,内森很快就发现了。
但是,对面的两架飞机,还没有发现内森,因为内森是超低空飞行的,还在山这边的树林中飞行,但是内森的战机是海军的灰色涂装,所以,等到靠近之后,被发现是迟早的。
这样,内森肯定会和对方正面接触,现在,就拿着两架苏…15战机开刀吧!
内森没有再奢侈地使用加力,从现在开始,必须要省着用了,除了要飞回去,在激烈的格斗中,要随时开启加力的。
雄猫战机展开双翅,继续以0。5马赫的速度飞行着。
天空中,两架苏…15也在高速接近。
“467,468,目标在64号空域上方躲避开两枚导弹,已经折返,注意观察,注意观察。”奥西波维奇的耳机里,传来了地面的声音。
“收到,我们正在飞往64号空域。”奥西波维奇回答道,他努力的观察着前面的天空,什么都没有发现。
地面上,全部都是针叶林,有的上面还带着雪,白色和绿色交替,让他的观察更加困难,很容易就被晃到了。
对方究竟藏在哪里?怎么什么都没有发现?
突然间,奥西波维奇看到远处的地面上,那绿色的大地中,似乎有一个灰色的影子,正在快速地移动过来,肯定是目标!
已经发现目标了!奥西波维奇非常高兴:“468,发现目标,正前方,十五公里,贴地飞行,注意,俯冲攻击!”
奥西波维奇别无选择。
苏…15战机的雷达,是为高空拦截轰炸机设计的,根本就无法在地面杂波中把目标过滤出来,也就是说,现在他如果使用自己通常的战术,雷达锁定攻击的话,那根本就没用,雷达找不到目标,谈何锁定攻击?
而现在,他只能俯冲下去,好在他的挂载还是不错的。
如果是主要的拦截任务的话,苏…15是携带四枚R…98导弹的,两枚雷达制导,两枚红外制导的型号,而现在,由于新的任务出现,所以他们的携带也改变了,现在他携带了两枚R…98导弹,另外的两个挂架上,挂了四枚R…60格斗弹。
他们最近也展开了一些格斗方面的训练,所以奥西波维奇还是很有信心的,哪怕是在低空,也要将对方截杀在苏维埃的大地上!
在冷战中,美苏双方是在激烈地碰撞的,但是很多时候,大家都遵守一个约定,比如可以发生空中碰撞,可以锁定对方,但是不能轻易开火。
不过现在,对这架美国飞机的开火,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对方已经深入己方领空这么远,还拍摄了大批的照片,尤其是己方的秘密都暴露了,如果这架飞机回去,那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击落它!击落在己方的领空内,这样美国人也会哑口无言!
在俯冲中,奥西波维奇就开始预热自己的挂架上的R…60导弹,准备展开攻击!
此时,超低空飞行的内森,也看到了那两个俯冲下来的目标,他的眼睛里,满是不屑。
截击机,就去干截击机的活儿,高速拦截轰炸机去,跑来和雄猫格斗,简直就是找死啊!
内森感觉到自己的肾上腺素在快速地分泌,让他的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次,是自己真正的战斗,展示出自己的实力来!
第二百零七章 迎头锁定能力(87/100)
在自己擅长的空域里作战!这是最基本的常识,靠着可变后掠翼,除了在高速狂飙无法战胜对手,其他方面的性能,都是全方面秒杀的。
可以说,当苏…15截击机打算俯冲下来拦截超低空飞行的内森的话,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奥西波维奇相当的着急,在俯冲下来之后,他就开始准备发射自己的导弹了,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须要先转一个弯。
不错,现在虽然是迎头拦截的状态,但是,现在对方是在超低空飞行的,他无法使用雷达制导的R…98导弹,虽然他也有一枚红外制导的R…98,是可以迎头拦截的,但是,这种导弹的机动性能很差,是为了拦截轰炸机这样的目标设计的,如果射向这架超低空的雄猫,那肯定会被对方躲开。
只有高机动的R…60导弹,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杀伤性,但是,这个时代的R…60,只能尾追攻击。
作为三角旗设计局设计的第三代的空空导弹,R…60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格斗弹,它的气动布局特殊,红外导引头后方装有4片长方形固定稳定翼,与梯形尾翼共同确保飞弹的飞行稳定性,弹体前段还装有4片三角形弹翼,用来控制飞弹的飞行方向。
这和战机的可动鸭翼类似,直接获得正升力,赋予导弹优秀的过载能力,足以跟上打算靠着大过载机动来躲避导弹的飞机。
但是,它的导引头性能还有限,只具有尾追攻击能力,目标就是战斗机最大的热源,尾喷管,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红外弹最常见的方式。
只有在以后,改良出来的R-60M导弹安装了“Komar…M”(OGS…75)搜索探头。由于红外搜索探头系统的使用,搜索半径增加了17°,使导弹能命中目标的前半球。
现在,他必须要和对方擦肩而过,然后在空域中转向,绕到对方的后半球攻击对方。
这也是奥西波维奇打算采取的战术,此时,目标飞机肯定是着急返航的,绝对不会和自己纠缠,那就是自己的机会。
可惜,他想错了。
双方的距离在迅速地接近,内森看着目标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接着,他猛地打开加力,在炽热的尾焰中,战机开始爬升了!
对方俯冲,内森爬升,就这样,双方真正进入了迎头对飞的状态,在过载中,内森拨动一个个的开关。
翼盒部位的发射架上,响尾蛇导弹的导引头,开始转动了,通过机载雷达给它提供的初始方位,它在睁大自己的眼睛,努力地看着,看着,35MPa 气压的氮气瓶,源源不断地把冷气输送进来,给导引头制冷,让它能更清晰地辨别温度的差异。
终于,在天空的背景中,看到了那个清晰的带着热气的目标!
“滴…”耳机里传来了锁定的声音。
内森按动操作杆上的按钮,瞬间,翼盒下方,火光攒动。
射击!
这枚响尾蛇导弹,从挂架上启动,向前飞出。
R…60不具备迎头攻击能力,但是响尾蛇可以!
单纯提响尾蛇导弹,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导弹有很多种型号,甚至某些型号前后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依旧被叫做响尾蛇导弹。
内森的战机上,挂载的就是最新型的响尾蛇导弹。
AIM…9L,响尾蛇系列导弹中第三代产品,1978年装备,是在9J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具备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提高了战斗部威力、速度,机动能力强。
可以说,这款导弹的性能优秀,在后世,一直再用二三十年,都依旧不落伍。
和苏联的导弹发射时候的浓烟相比,AIM…9L导弹使用的是无烟发动机,看不到发烟的轨迹,这枚响尾蛇导弹,已经带着杀气而来!
当看到那架雄猫战机爬升起来之后,奥西波维奇就知道不妙,但是,他不能躲避,这种时候,他必须要勇敢地去战斗才行!
他俯冲下来,就是要拦截这架敌机,将对方留在自己的领土上,现在,对方居然飞起来迎战,那也合自己的心意!
R…60依旧不能锁定,他的手飞快地拨动开关,转移到机炮上去!
苏…15截击机,也是有机炮的,在拦截目标的时候,使用机炮驱逐就是一个办法,只可惜因为没有曳光弹,最终酿成了上次的悲剧。
奥西波维奇没有后悔,那是他的任务。
现在,他依旧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己的使命,随着他启动机炮系统,他开始进入有条不紊的准备中。
不错,就在双方即将接触的几十秒的时间里,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如果只是驱逐对方的飞机,随便击发炮弹就行了,但是,如果想要击中目标,就要做很多工作了。
在天空中打炮,可没有那么容易,和以前的坦克兵有些类似。
奥西波维奇调整自己的旋钮,也就是翼展旋钮,选定翼展刻度,这样,就可以以敌方翼展为基准进行测距(如果对方改变翼展,那就懵逼了,不过雄猫战机恰恰就是这样的。)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着,他要扳动选环杆到活动光环位置,按下稳环按钮使光环紧跟本机的运动状态;接着就是转动测距把手,放大光环;估算抬高角、提前角,将光环置于目标前上方,松开稳环按钮,缩小光环,于是,光环向后下方运动,中心光点徐徐落在目标上。
这一连串的步骤,还远远没有结束,但是现在,奥西波维奇刚刚做到这里,已经做不下去了。
“467,467,注意,对方发射了导弹!”耳机里传来了地面引导的声音。
虽然眼睛很难看到导弹,但是导弹还是在雷达面前无所遁形的。
奥西波维奇只顾着自己这一连串的动作了,开炮很繁琐,他必须要集中全力才行,而且,对方的导弹,发射的时候没有烟,很难留意。
听到这话的时候,奥西波维奇才立刻结束了自己的打炮工作,肯定是不能开火了,只要一点没做到,那根本就不可能击中。
他抬头望着前方,果然,一枚导弹正在向他飞来,能用肉眼捕捉到,完全是因为奥西波维奇的运气好。
第二百零八章 一个照面全干掉(88/100)
肉眼能看到导弹吗?很难,一般肉眼看到的都是导弹尾部拖的浓烟,浓烟的前面,肯定就是导弹了,可以清楚地看到轨迹。
而AIM…9L是无烟的发动机,在飞行中,尾部并不会拖着浓烟,所以按照道理,很难看到,虽然尾部依旧有燃烧的火焰,但是导弹是向着对面飞去的,火焰在后方。
在天空中,观察导弹飞过之后那浓浓的烟尘组成的轨迹,是最容易的。
同时,导弹叠加了战机的速度,最快已经达到了2。7马赫,加上对面飞来的苏…15,双方的相对速度超过3马赫,每秒钟就是一千米,想要捕捉到,太难了。
但是,奥西波维奇偏偏看到了,他居然用自己最锐利的眼睛,捕捉到了那枚飞来的导弹,这除了视力好之外,运气也相当重要。
但是那那个黑影,移动得太快了。
奥西波维奇没有躲避,很多时候,躲是躲不掉的,对付这种导弹,最危险,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着它飞,然后在最后时刻再猛地转向躲避。
尖脑袋的苏…15,向着那枚飞来的响尾蛇而去,双方的距离在迅速地缩小。
导引头里,苏…15越来越近,越来越大,牢牢地占据着它的视野,这种情况下的打靶,应该是百分之百能命中的了。
奥西波维奇的目光,几乎全部望在那个飞来的黑影上了,那急速飞来的红外导弹,不会触发他的雷达告警接收机,但是却在他的视网膜上清晰地呈现,奥西波维奇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不自觉地加速。
不管是迎头,还是尾追,躲避红外弹的时机都非常重要。
机动得早了,那在导弹眼里,只不过是在原地兜圈子,消耗自己宝贵的能量,最终还是会被导弹击中的,这是徒劳的。
如果机动得晚了,那还没有来得及动,对方已经爆炸了,哪怕是一块碎片飞过来,都会给自己的飞机带来惨重的损失。
所以,时机是最重要的。
奥西波维奇的手,开始轻微地颤抖,以至于他都不想再盯着那枚导弹看,但是没有办法,他必须要看着。
而他的僚机,也在看着他,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两人居然都没有去看,那架雄猫战机呢?
内森没有飞走。
响尾蛇导弹是绝对的发射后不管武器,发射一枚导弹,成功地遏制住了两架苏…15,内森是可以继续飞过对方的拦截线,然后逃走的。
但是内森没有,就在发射那枚之后,内森就已经调转机头,向着第二架的苏…15,扑了上去!
对方的双机编队,离的并不远,内森只是稍稍修改航向而已。
苏联人,实在是太愚蠢了,居然想要迎着自己的导弹飞,难道对方没有听说过导弹的不可逃逸区吗?还是不知道最新的响尾蛇导弹,动力射程已经很长了?
不可逃逸区,是一个可怕的传说,如果在这个范围内被导弹锁定,那就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完全是数据的对比。
战机通过机动动作最大可以甩掉G数三倍以内的导弹。战斗机机动能力受人体限制在9G左右,这还是叠加了抗荷服的作用,而AIM…9L就已经达到了机动过载35G。
这说明什么?似乎是只要被响尾蛇锁定,就没有逃脱的可能。
但是,其中的数据是有水分的,所谓的机动过载35G,那是在动力射程的阶段,而普通的导弹,发动机都只能作用一段时间,之后,就进入惯性飞行阶段,这种时候,就无法发挥出35G的过载来了。
比如它向上飞,那就掉速度,速度掉了,自然机动性就掉了。
但是,在动力射程内一旦被锁定,几乎不可能通过机动逃脱。这就是所谓的不可逃逸区。
刚刚双方迎头对飞,内森故意在同一高度上发射,就是为了节省导弹的能量,而在发射的时候,故意拉近了距离,在导弹的动力射程内,射出的响尾蛇。
对方可能会逃脱,但是几率太小了,而内森在这段时间里,没有闲着,他继续向着对方飞去,同时,将武器转换到了机炮。
内森没有使用第二枚响尾蛇。
这个时代的导弹,还有那个固有的特点,就是追向最大的热源,哪怕是自己锁定了第二架的苏…15,当导弹发射之后,肯定会追着第一枚导弹的屁股后面飞,这样,第二枚导弹肯定就废了。
苏联人的就更是了,为了更好地击中目标,红外弹和雷达弹是一起使用的,但是必须先发射红外弹,否则红外弹就追着雷达弹的屁股了。
两架飞机离的比较近,在干掉第一架之后,肯定来不及对第二架进行锁定操作,至于回头缠斗?内森没有那个功夫。
他必须要利利索索地干掉这迎头飞来的两架飞机,一个照面,就把他们全部干掉!
只有这样,才能够震住其他的苏联人,就和古代的那些猛将一样,拍马上前,一个回合,就把对方给戳下马来了。
就在内森调整到机炮位置之后,那枚导弹,对奥西波维奇来说,已经是近在眼前!
就是这个时候了!奥西波维奇猛地将自己的操作杆向上拉,想要让苏…15竖直爬升起来,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了。
他打开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