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特工之回到清朝-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看他们可怜才收留了她们,现在倒好,造反了,早知道就该让她们饿死在大街上。”沈清霜也道:“老爷,这些奴才们,她们实在是不象话,怎么敢扣押大姐,得让省三好好教训她们一下,杀几个带头的,免得她们以后不安分,再闹出事情来。”杨一听她们这么一说,顿时脸就垮了下来,脸色难看的吓人,眼睛冷冷的看着沈家姐妹。虽然是七月天,但沈家姐妹被杨一看的仿佛身处严寒的腊月。来自未来的杨一,根本没办法接受姐妹俩的说法,更不能接受她们的想法,在杨一眼里,工人和老板虽然未必是平等的,但老板绝对不能把工人不当人看。

“她们怎么了?她们也是人,早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就不该把所有事情都交给你们沈家来打理,出了事情不检讨自己,要是你们对工人好一点能出事情吗?这事不用问,肯定是你家大姐做的过分了。”杨一狠狠把姐妹俩一通训斥,说的她们眼泪在眼眶里直转,但碍于霍夫曼他们在场,忍着没哭出来。从认识到现在,杨一从没对自己的女人发过那么大的火,姐妹俩觉得委屈,也不再说什么,扭头就都跑回各自的房间。杨一也没时间去哄这姐妹俩,赶紧的出门,骑马奔纺织厂就赶去。

这纺织厂原本是沈家和杨一合股办的,算起来杨一有49%的股份,都是一家人,杨一平时也不怎么参与对纺织厂的管理,对厂里的事情也不过问。纺织厂多数是女工,只有一些搬运的和机修工人是男的,杨一也认为很好管理。可杨一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初期的资本家对工人从来都是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的。

杨一赶到纺织厂的时候,只见大约一连全副武装的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机枪也架了起来,枪口都对着堵在厂门口的工人。双方就这么在门口对峙,看来事情还没闹的不可收拾,杨一暗自庆幸自己来的及时。

杨一赶紧下马,分开士兵们往里去,士兵们见杨一来到,自动让出条通道,杨一径自往里去,只听见刘铭传在里面喊到:“你们都可我听好了,马上放了老板,自动解散,否则我就不客气了。”说完刘铭传示意旁边的机枪准备。

杨一慢慢的走到士兵和工人中间,刘铭传这才发现杨一到了,赶紧上前。刚想说点什么,就被杨一用手势打断。杨一面对士兵,大声叫到:“全体都有了,枪上肩,成纵队排列。”士兵们很快的排成三列纵队。杨一接着叫到:“立正,向后转,目标兵营,跑步走。”士兵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兵营跑去。刘铭传被杨一的举动弄糊涂了,过来问杨一到:“先生,夫人的大姐在里面呢。”杨一沉声回答到:“我知道,你带着警卫营的兄弟们后退,这里我来处理。”刘铭传带这警卫营的士兵们退出去老远,杨一这才从容不迫的来到厂门口。

工人们虽然还是用怀着戒心的眼神看着慢慢走来的杨一,但比起刚才面对军队,现在气氛要缓和很多。再看看厂门口,平时用来检查工人是否夹带的卡子已经被推倒,用来堵在门口,几十个男工站在最前面,把其他女工挡住,人群都默默的注视着杨一。

杨一走到门前,和众人对视片刻,这才大声说到:“兄弟们,姐妹们,大家都听我说,暴力是不解决问题的,我是来和你们谈判的,你们也看见了,我让部队都走了,有什么我们都可以谈嘛。”

一个带头的工人上前一步说到:“什么都不要说了,老板不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就不放人。”

杨一继续说到:“要不这样,我进去,你们把沈家女老板放出来,我来和你们谈,你们扣押一个女人,算什么本事?”杨一这话一说,人群便略微骚动一下,开始有人在低声争论,那头头模样的工人走出来,挺了挺胸部说到:“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你能代表老板吗?”杨一嘿嘿冷笑道:“我是谁?说出来怕你承受不起,总之有我在,你们放心,部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也许是众人见了杨一刚才指挥部队的气势,人群开始出现松动。杨一见状,便迈步朝人群走去,也许是被杨一的气势压制住,人群不由的闪出条通道,放杨一进去。

第二部 第二十六章 工潮

在工人们又是戒备,又是希望,还有一些害怕,综合的目光注视下,杨一进入了纺织厂的办公楼。在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杨一看见了脸色铁青的沈家大小姐沈佳媛。一群人围坐在她面前,沈佳媛明显对这样的交流方式表示不接受,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态度,把嘴巴闭得紧紧的。任旁边的工人们怎么说,她始终是不发一言。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显得杂乱无章。可以看得出来,工人们的闹事完全是自发的,面对沈佳媛的沉默,有些工人开始有点激动,气氛变得相当紧张。看见杨一进来,沈佳媛眼前一亮,立刻站了起来,把围在她面前的工人代表吓了一跳。杨一慢慢的走进去,客气的对工人代表说:“我想和你们老板单独谈一下,麻烦你们出去一下可以吗?”几个开起来是带头的工人围在一起小声议论了一下,最后才由一位30多岁的男子过来对杨一说:“可以,不过要快一点。”于是工人们便走了出去,一个工人还顺手把门给带上了。随着工人们的出去,杨一的心也稍微安定许多,可以看的出来,工人们闹事开始完全是没有组织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义愤。

杨一看着工人们戒备的做法,不由苦笑起来。沈佳媛见工人们出去,立刻来到杨一面前,低声问到:“你派兵来了吗?这帮该死的,简直把我气坏了,得好好教训她们,看她们还敢不敢造反。”说着沈佳媛的表情一派狰狞,口气也格外阴冷。杨一听的内心不由一沉,看来古往今来的资本家本质是一样的,在强势的状态下,是根本不可能善待工人的,更何况是清朝新兴的资本家,他们骨子里是把工人当奴才看的。看来想转变他们的观点是很困难的,杨一觉得很无奈,也只有采取强制执行的办法,用硬性的规定来改善工人的待遇了。

杨一没有马上回答沈佳媛的问题,而是先找个位置坐下。沈佳媛见杨一没有理睬自己,也只好坐了回去,不过脸色有点难看。杨一见沈佳媛也坐下,这才开口问到:“到底这厂子里发生了什么?搞到工人要闹事?”沈佳媛见杨一语气不善,心里也不由一阵堵,但又对杨一有点害怕,毕竟面对的是两江总督,也只好把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原来进入六月以来,纺织厂的生意出奇的好,沈佳媛就让工人们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还不给加工钱。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不断的有工人病倒。上周还有个女工手让机器给绞了,对生病的工人,沈佳媛只是随便找了个大夫给看了一下,随便抓几付药,就再也没有管这些工人的死活。前两天又接二连三的有女工中暑,今天又有个女工病倒了,他的丈夫想来哀求沈佳媛能给点钱,好给妻子买点好吃的。本来这事如果直接找沈佳媛倒没什么问题,沈佳媛如果知道了也不会在乎多给几个钱。可管事的工头是沈佳媛丈夫的表弟,他不但没通知反而认为那工人是在捣乱,还把人给打了,顿时就把全厂工人给激怒了,当时就闹了起来,沈佳媛还没弄明白什么事,就被工人围了起来,要向她讨个说法。在工人七嘴八舌的把事情说明白后,沈佳媛虽然很生气自己丈夫的表弟不懂事,但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工人们的举动,竟敢围攻老板,这不是在造反吗?所以沈佳媛一直对工人们不理不睬的,还有就是那个表弟在工人闹起来的时候就跑了出去,跑到兵营里说工人在造反把老板给抓起来了。结果刘铭传当时就 带部队过去,工人们见部队来了,情绪就失控了,对沈佳媛也变成扣押了,还有一部分工人主动跑到厂门口去阻拦部队的进入。

杨一把事情弄清楚后,尽量客气的对沈佳媛说:“开厂子的,对工人好一点只有好处。”杨一的话还没说完,沈佳媛就接过去:“这些个狗奴才,对他们好有什么用。”杨一听的一阵苦笑:“是吗?现在她们只是要讨个说法,万一放上一把火把工厂烧了,我看你找谁去?”沈佳媛被杨一这么一说,也不由打了个冷战,真要是这样,这沈家可就亏大了。杨一又继续道:“你对工人好,工人才会死心为你卖命,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沈佳媛还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杨一也只好笑着说:“这里的事情还是交给我处理吧,我和工人们说好了,你先回去,我来和工人们谈。”

沈佳媛也不愿意在呆在这里,立刻就起身出去,工人们并没有阻拦沈佳媛的离开,还主动让出一条路。看着沈佳媛离开,杨一这才微笑的向工人们招手,示意他们进屋子来谈。由于地方小,工人们推让一番后,才出来四个工人进来坐下,其他人都围站在门外的走廊里。杨一对外面的工人们示意,房间里还可以进来些人,可这些女工们明显感到害羞和畏惧,只敢站在外面,静静的看着里面。见这些女工们不进来,杨一只好放弃让她们进来的打算。

“兄弟们,姐妹们,大家好啊!”杨一的开场白让围观的女工们明显的骚动一阵,她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能指挥军队和老板的大人物,说起话来这么客气,开始相互的小声议论起来。这些女工人,你跟她们说两江总督她们未必明白,但你要说杨一是个比县太爷大的多的一个官,而且是个管着许多县太爷的大官,她们就应该能明白。但可以肯定,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正面对的就是个管着许多县太爷的大官。如果让她们知道了,还不早吓跑完了。

杨一做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才继续说到:“事情我都已经清楚了,我会和你们的老板说,首先,我们要处理打人的工头,要把他开除。然后我代表老板声明,一定会把伤者医治好,而且养伤期间,工钱照发。最后,我还要宣布,工厂将给大家涨工钱,而且以后每天干活只要超过8小时,就发给加班费。”杨一的话还没说完,女工们就欢呼起来,杨一等她们安静下来后,突然语气严肃的说:“不过,今天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有什么事可以推举几个人来找老板谈嘛,怎么能都不干活,还把老板围起来,你们这是要造反啊,是要被杀头的。今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本官绝对严惩不怠。”

屋子里一个相对年长的男工听杨一如是说,立刻来到杨一面前,当时就给杨一跪下道:“大人,大老爷,今天的事情是我挑起来的,你要罚要办,就对我来吧,可别连累了大伙。”看来这个人是工人们推举出来的头,单看外表,此人略显单薄,语言作态也相对斯文。杨一冷冷的“哼”了一声。工人们见这人如此,都以为杨一要杀鸡给猴看,都害怕的看着杨一。

杨一也不扶他起来,只是继续冷冷的问到:“你叫什么?”说话时杨一不由流露出一股的气势,这气势那是杨一统率千军万马养成的,这些普通百姓哪见过这样的气度,一个个看的当时就心里发憷,生怕这大人说话就翻脸,都再也没有刚才围吵沈家大小姐的气势了,有的矮个子人还下意识的往高个后头躲。几个被推举出来说话的工人也一起给杨一跪了下来,口呼:“求大人宽恕,我们确实是没办法啊,我们哪有造反的心思啊,只是想找老板给个说法。”

“都起来吧!!”杨一脸色稍微好些。众人迟疑了一下,还是继续跪着,杨一猛的把声音提高许多,大喊道:“都他妈的给我起来。”唬的众人几乎是用跳的起来。

“问你呢,叫什么名字,看你的样子,读过几天书吧?”杨一指着率先下跪的人,尽量和气地说道:

“回大人,小人姓鲁,单名一个海字,表字学文。从小确也读过十年书,也曾去考过秀才,只可惜不曾中得。说起来生活所迫,来在这厂子里干活糊口,也的确有辱斯文。如今又一时糊涂,做下这犯上的事情,小人但凭大人处置。”看来杨一是问到了这人的痛处,自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凡读过书的,都以这做粗活为耻。此人多年读书,今天落到这个境地,在他自己看来也的确是有辱斯文的事情。所以回完杨一的话,顿时就面露羞愧之色。

杨一见众人都有害怕之意,知道火候也到了,作和颜悦色态道:“本官身为两江总督,在本官的辖区内发生这等事情,本是要严办的。念你们是初犯,这事就算了,姑且不再追究,如若再犯,别怪本官雷霆手段。”众女工听杨一说不再追究,都开心的说笑起来。只有那鲁海听的浑身如水里捞出来似的,汗水刷刷的往下流。两腿一直在打颤,慢慢的又给杨一跪了下来。口中还不停的念到:“草民等不知大人驾临,言辞多有冒犯,还望大人多多包涵则个。”众人只顾高兴,发现众人中最有学问见识的鲁海又跪了下来,都楞了起来,一时刚才还热闹的气氛又变的安静,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发生何等事情。鲁海这般作态,完全是听了杨一自报家门的缘故。这杨一在民间素有凶名,当年镇压小刀会,就把上海杀了个血流成河,后来又多次与太平军血战,杀戮无数每战皆胜,民间有“杨剃刀”的称呼。刚才杨一只说自己的官职,并没报姓名,这些女工当然不知道,如果她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指挥大军,杀伐决断的“杨剃刀”,那早就乐不起来了。普通百姓只知道“杨剃刀”,但不知道“杨剃刀”就是面前的两江总督,女工们根本就不知道总督和县太爷的区别,可鲁海是清楚的,传闻中杀人如麻的“杨剃刀”就在面前,他怎么不害怕,又怎么能开心的起来,想起杨一刚才说话的语气,原本那点法不治众的心态早飞到爪洼国去了。鲁海顿觉得众人今天算是逃过一大劫,心里庆幸的同时,却是再没勇气站着面对杨一了。

趁着众人暂时的安静,杨一又道:“今天就这样吧,我看大伙也没心思干活了,都回去歇着吧,明天照常上班,可别再闹出事情了。”这年月女人素来怕事,听杨一这么一说,也顾不上许多,顿时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了,几个男工代表见鲁海兀自跪着不起来,见女工们都散去,他们对这鲁海素来是佩服的,见鲁海跪着,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这情形是杨一早就料到的,别人他不敢说,有这个读过书的鲁海在,杨一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杨一寻思着这事不能就这样简单的了啦,得拿出个办法来,断了今后这些人闹事的胆子,自己现在忙着造反前的准备还忙不过来,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在发生的,这才报出字号,让这鲁海等人自觉的留下来。

“鲁海,别人我就不说了,你是个读过书的,本官怜惜你,这才报了名头,你能主动留下来,说明你还有悔改的心。这次本官就饶你们无罪,都起来吧,站着说话,本官还有事相托。”杨一这番话才让这鲁海彻底放心下来,知道这回是没事了。鲁海缓缓的站起来,也顾不上揉揉跪的发酸的两腿,恭敬的站到一边等待杨一的训话。其他几个见鲁海这般摸样,也都照着样子做。

“鲁海,念你是读书人出身,本官现在委托你做这全厂工人的代表,今后再有什么意见,由你出面与老板接洽,断不可再闹出今天这等事来。回头我会和你们老板交代这事,今后你就别干那些个粗活了,你明白吗?”杨一板起脸道,见众人一副专心聆听的作态,这才把脸色缓和下来指着其他人说道:“你们几个,都帮着鲁海,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听鲁海的调度,帮着管好这厂子,工钱嘛我会让老板多给你们几个。再闹出事情来,我拿你们问罪。”

“谢大人恩典,小人一定尽心竭力为大人办事。” 这鲁海向来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高出一等,平时厂子有的人对自己还多有不服,拿自己也没当回事,这次本想借着闹事的由头树立点威信,谁知道差点搭上性命,现在见杨一这般安排,顿时把杨一当做再生父母般看待,以杨一如今的高位,既然看得起自己,当然不能错过这样好的机会,能攀附上两江总督,这也不知道是哪辈祖先积的阴德,哪里还敢有半点不从,立刻就给杨一又跪了下来。其他几个人看来也不是笨人,听说给自己涨工钱,那还不赶紧跪谢磕头。

杨一见他们如此,心里虽然知道这事情是顺利解决了,但也对这些做惯奴才的嘴脸看的还是很不舒服,看来要改变他们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只能慢慢来了。这时候门外沈佳媛和刘铭传带着警卫们也进来了,原来他们见工人们都平静的散去,知道事情解决了,见杨一迟迟不下来,这才上来看看,见几个人跪在杨一面前,这才放心。

纺织厂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结束了,但杨一知道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工厂老板奴役工人,并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事如果不提前预防,今后还会有各种形式的闹事行为发生,得想办法解决,单靠硬性命令也只能让老板们产生抵触情绪,得从命令和诱导两方面入手,这事得和张健多商量一下,尽快拿出个方案来。

对于纺织厂,杨一向沈佳媛建议多招些工人,把工人分成两班,轮流上班,这样一天24小时机器都可以转动,产量大大提高,工人也不至于太辛苦。还有就是这酷暑难耐,得多准备些降暑的茶水人丹什么的,放在鲁海他们手里,分发给工人服用。还提出给工人们在八小时以外的工作加点工钱,好彻底平息这次事件的影响。沈佳媛在这次事情里吓的不轻,对杨一的意见虽然不怎么理解,但杨一是沈家的后台老板,又是朝廷大官,也不好驳了回去,只好照办。

经过和张健的商量后,杨一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些改善工人待遇的条例。再让沈家出面,找了个由头,把江浙一带的工商界人士都请来。杨一亲自出马,对众人晓以厉害,并以沈家事件为例。等大家各自反省的空挡,杨一把硬性的条例和命令公布出来。

条例的内容主要有一: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为基本时间,超出的部分要发给相应的加班费。对那些包身工,要给予起码的生活保证和一定的工钱,具体数目看各个工厂的效益来定。

二:由工人自己推举出代表,专门负责和老板对话,并帮忙负责管理工人,老板额外发给一定数量的金钱。

三:总督府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条例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有胆敢违反的,一定严办。

条例一出来,工商界人士顿时哗然,但畏于杨一的威势,也不敢怎样,但一些人也打定主意,你定你的条例,我还是照我的老规矩老做。杨一也知道会有这么个结果,让这些老板们少赚点,那还不是要他们的命。但单就这事问他们的罪,恐怕他们不服气,得另找由头。

很快,一场清查税务的活动在两江展开,要说这些办工厂的老板,十个有十一个有偷漏税款的毛病,杨一平时怕伤了工商界人士的积极性,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是接着这个旗号,来推行条例,查出毛病的老板们都叫苦不迭,还好杨一只是想他们老实照条例办事,在他们表示绝对执行条例后,象征性的罚一点款,也就放过。这样一来,工厂老板们都知道总督大人的决心了,虽然有抵触,但考虑到照条例办也还能有不少赚头,大多数也都照着办了。只有一些不知厉害轻重的,被杨一好好整治一翻后才老实下来,这条例也就慢慢的推广开来。

第二部 第二十七章 初见李鸿章

流火的七月虽然难耐,但也缓慢的过去,期间江淮各地多有水情,幸好杨一自控制三省后,对水利兴修多有建树,这水患倒也没有出现。进入八月,石达开和捻军是越闹越凶,曾国藩的湘军在湖南江西的战场上是节节败退,石达开频频调兵谴将,把湘军压制的死死的,甚至连湖北都不能踏入一步,曾国藩这个两湖总督当的真不是味道。至于捻军,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新军控制的安徽他们当没看见一般,只是在河南山东陕西一带折腾,八月初,石达开派兵从湖北入陕,与捻军东西呼应,大有和捻军会合之意。幸有清军死守涵谷关,使两军不能会合,但其气焰之嚣张可见一斑。

且说咸丰皇帝和他的满清贵胄在上次争夺兵权失败后,知道杨一对朝廷此举多有不满,因生怕汉臣生出二心,对杨一也不敢过多相逼,只是不停的催促杨一发兵北上,先灭了捻军这股可能威胁京畿的力量,还要求新军派兵西进,声援曾国藩对石达开的行动。杨一对此一直采用推延战术,今天说部队装备不齐全,明天说粮草没到位,后天说军饷还没找落,总之是不出兵。八月初,石达开突然发力,尽谴60万大军入湘,曾国藩不敌,只能死守各个要地,苦苦支撑,竟是个只守不攻的态势。无奈的曾国藩屡屡急报朝廷,望杨一的新军火速西进,威胁石达开的侧后。咸丰鉴于形势危机,也顾不了许多,写了封措辞严厉的密旨发与杨一,令其火速增援曾国藩部,同时要求派出新军一部北上,配合胜保部剿灭捻军。虽然上海苏州两地的兵工厂日夜生产,但由于部队扩增太快,新军有半数以上都没装备上新式步枪,有一部分拿的还是太平军时期的大刀长矛,还有什么抬枪,纸底的后装步枪,总之装备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杨一的确不愿意现在就把部队拉上战场,但见咸丰逼的太急,自己的部队还没完全换装,其他各项军备也没到位,还不到造反的时机,便让李秀成带两个师三万人马,快速赶至安庆,配合安庆的李柱子独立师,沿江而上,进逼九江。石达开对杨一的新军向来是畏惧几分的,这对湘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其含义也是要先灭曾国藩,再回头来对付新军。现在被新军几万大军在后面这么一折腾,石达开也顾不上专心对待曾国藩了,从湖南前线抽掉二十余万大军回头九江一线,沿江布防,这样才大大缓解了曾国藩的压力。

其实湘军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历史有记载,湘军一万可胜太平军数万,由此可见曾国藩湘军的厉害。曾国藩一向重视部队的装备,推崇洋人的枪炮在战争中的作用,湘军中也多有些新式装备。只是这石达开屡次吃那杨一新军洋枪洋炮的苦头,晓得厉害的。自南京事变后,石达开称王鄂赣,便大力采购洋枪洋炮,用于装备其军,虽然清廷要求西洋各国不要把军火卖与石达开,但这白花花的银子谁不喜欢,你不卖,自有人卖,杨一就曾让霍夫曼卖了批淘汰的前装步枪给石达开,其他列强就更不用说,反正石达开在在湖北江西一带闹腾,对他们的经济利益也没多大影响,哪有自己主动放弃赚钱的道理,虽然表面不卖,暗地里也偷卖些与太平军,这样一来,太平军与湘军在装备上的差距虽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大大缩小。再者,太平军在数量上大大占优,兼那曾国藩屡败与石达开之手,士气上也大受打击,这才显出湘军的不济。

八月中,被朝廷逼的没办法的杨一,派苏北的聂士成率两师兵力进入山东,开始摆出对捻军的作战的架势。这捻军与太平军不同,多是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只是在河南,山东,陕西三省乱窜,一时也拿他们不住,杨一只是让聂士成缓缓北上,让那胜保喘口气就行,不可把捻军逼的太急就是。聂士成进入山东后,一直是稳扎稳打,慢慢推进,也与那捻军的小股流窜部队发生过数起战斗,新军力争每战必胜,占领一地便巩固一地,慢慢的蚕食那捻军的活动范围,,先解了济南一带的困境。然后渐渐的把捻军逼出山东,退到河南境内。接着新军聂士成部就再也不肯向前一步,开始找各种借口留在山东与河南的交界处。

进入九月以来,杨一一直为部队之间命令的传达伤脑筋,中国地方太大,用人力传送情报的方法效率太低,飞鸽传书这玩意有时候也靠不住,鸽子虽然有灵性,但也备不住遇上个天敌或人类伤害的,所以杨一开始琢磨引进电报这先进的工具。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法则。1837年,莫尔斯利用这一法则发明了莫尔斯电报机,并于1844年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最早开通了电报通信。这时候的欧美先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有线电报,杨一琢磨着先引进有线电报,再利用自己来自未来的知识,结合现有的有线电报,弄出无线电报来。最好再弄出电话,也搞个中国的电气革命,尽管这电气革命也许只是小范围的。九月初,杨一再次派史密斯回美国,引进电报设备和相关人才,同时史密斯还肩负着开发“丽人”女性用品美国市场和联系犹太人商业组织的使命。当然史密斯回美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为“丽人”系列女性内衣申请技术专利,二是要开设在美国的化妆品和内衣分厂。同样,在中国过了几年快活日子的霍夫曼也被杨一一脚踢回普鲁士,眼下普鲁士皇帝正和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不对付,双方都在边境布有重兵,这普鲁士陆军在拿破仑时代没少吃法军的苦头,一直惦记着跟法国开战,找回点面子。霍夫曼就是回去游说政府对法国施加军事压力的,最好让普法战争提前,那法国就没精力来参合第二次鸦片战争了,或许也能为杨一争取点时间。当然了,“丽人”集团在欧洲的业务,霍夫曼还是要负责开展的,只次回去也要打开新式女性内衣在欧洲的市场,霍夫曼受命联合普鲁士的合作伙伴,建立新产品的销售体系和合资工厂。

九月,模仿欧美的新式学堂也先后开学,一大批学生被免费送进这些学堂,学习外语和数学,化学,物理这些新课程。杨一开始进入竭力发展教育,培育新式人才的时期。

九月的上海依旧是一付火热的气候,虽然已经没有盛夏的酷热,但秋老虎的余威仍在,杨一一向讨厌在衙门里呆坐办公,把那些官场的杂事都丢给师爷们,自己躲在家里凉快舒服。单说杨一这日在家里与张健商讨军备事宜,两人在那树阴下支开桌子,摆上瓜果水酒,边吃边说着。门子来报:“湘军曾督门下李鸿章求见。”

对这李鸿章杨一一向是极其关注的,早几年随吕贤基在安徽兴办团练,协作对太平军的作战,开始倒也顺利,李鸿章以书生带兵,既有“专以浪战为能”的记录,也有“翰林变作绿林”的恶名。数年的团练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多次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获胜,然而,功高易遭妒,一时之间,谤言四起,李鸿章几不能自立于乡里,干脆向皖抚福济辞去军务,打算回乡专心读书。陈玉成席卷皖北的时候,李鸿章带全家逃亡,展转来到南昌,寓居其兄李翰章处,去年投到老师曾国藩的军中效力充当幕僚。

其实,适湘军于湘赣战场屡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