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有天庭-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有手臂相交一起饮酒的,或者互相喂酒的做法。
  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三日无大小”。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髁头,说是看老寿星。
  闹至午夜始散,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床头果”。
  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脚,夜里撬门跳窗进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罚出糖果、香烟钱。
  成亲后:回门,成亲次日起床,须由新郎开房门。是日,男方备轿请阿舅,阿舅受茶点三道后,退至阿妹新房歇息。午宴,请阿舅坐首席,称“会亲酒”,宴后,用便轿接新郎陪伴新娘回娘家。
  结婚前两日新娘不用做家务,到第三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新娘下厨敬公婆,煮糖面分赠四邻。

  ☆、第三五六章 纣王欺骗我感情

  旧时贫富悬殊,富庶和中等人家或可全套继承,至于贫穷人家则用硬纸板剪个双喜字,贴上金纸,墙上一挂,一对花烛,一顶蹩脚花轿,便拜堂成亲。
  现在结婚中迷信和繁褥习俗有所改变,但仍兴新娘坐花轿、结婚拜天地。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作保障,男女婚姻自由,婚礼从简,吃些糖果,或办酒数席,家人亲友欢聚庆贺。
  8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兴起迎亲坐轿车,索高聘礼,大操大办酒席,讲排场、比阔气之风重新滋长。有些农村旧式婚俗,有所抬头。婚事新办、婚事简办亟须大力提倡。
  不过,天尊李陵的婚礼想简办都不成啊,排场还是要有的,六礼九礼也是要有的,当然闹洞房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陋习”,李陵不需要瞪眼,一帮子皇帝与梁山众人,谁敢撒野?
  小心李陵把他的脑袋扭下来当夜壶用!
  长话短说,新婚燕尔,夜夜笙歌,寻欢作乐,直到几月后,李陵才开始了他又一次穿越!这次是去商周时期!
  为什么不回去数百万年前的原始人世界呢?李陵的华夏民族“赢在起跑线上”领先世界几百万年的天大计划还没有完成呢?
  刚刚立了神像便意外被紫雷劈回来了!实在是他手中的封神牌在那里“兴风作浪”太招摇了!至于他原本还要在那里培育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五谷杂粮的事情,就此作罢吧……
  再说李陵这次选择,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进发——夏商西周……
  夏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朝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当然了,还有个比夏朝更为久远的虞朝,但根据现在的考古学来说,连夏朝的存在证据都还没有完全的找出来,更别说虞朝了!
  李陵在穿越之前,好好读了一把历史,这才知道:
  大禹传位给其儿子启后结束了传统的禅让制,从而确立了世袭制,夏朝由此建立,华夏的“夏”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这时候的夏朝,一般认为是由多个部落所组成的联盟,处于新石器后期青铜时期的开始。不过李陵对此一点都不熟悉,就连夏的各个首领都一点没印象。
  比如大禹——子启——太康——到这里有个名人“后裔”夺取政权,但并没有称王,太康的弟弟中康被他推举为王——少康,是中康的孙子,精通谋略武功,一步步的将夏朝政权重新夺回到手中,被夏朝人所拥护,被认为是夏朝除了大禹之后最为优秀的君王。
  在这期间,东夷族已逐渐和夏族通化,后来发生了“孔甲之乱”事件,导致夏朝国力急速下降,夏朝内乱不断。
  此后经予——发——桀,夏亡。
  桀,就是历史上那位有名的暴君,他尚武,其自身继位健壮,不似其他帝王身体虚浮。
  桀在位时,民众苦不聊生,后来商部落首领汤率兵大肆进攻夏,经历多次战争之后,桀被杀,大夏王朝正式灭亡。
  其实夏朝在学术上是被大多数人所不承认的。
  “其实夏朝在学术上是被大多数人所不承认的?”李陵时常念道这句话,然后果断放弃了去华夏文明的开端“夏”,并写下“到此一游”明晃晃经典语录的念头。
  当然,李陵才不会告诉别人,他是因为对夏不熟,才放弃的,不像后面的商,那里他比较熟悉,比如纣王啊、姜子牙、妲己啊,咳,当然,最重要的是妲己,听说她有九条尾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李陵真想穿越过去掀开她的裙子,看看她羞羞的屁屁后面……咳,不能说不能说!
  根据李陵的了解:夏之后就是商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但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当时,夏朝的一个方国也就是商国,他的君主叫“商汤”,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而亡,帝辛,也就是周人称呼的商纣王。
  “这个我熟悉!”李陵在心里举手示意道。
  一部《封神榜》让李陵对商纣王仰慕已久啊,什么酒池肉林,什么狐狸精妲己?什么三十五年方能建成的鹿台?
  就拿酒池肉林来说吧,顾名思义就是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
  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人民连吃饱都吃不饱,肉类是十分珍贵稀少的食物,而酒就更稀有珍贵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纣王竟然能“奢华”如斯,看了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啊!
  “嘶”这是李陵的倒吸一口的声音,当然羡慕嫉妒恨居多。
  听说,酒池肉林中还有许多纣王从全国收集来的美女,不穿衣服在其中嬉戏玩闹——困了累了就喝红牛,咳,不,是喝酒池中的酒,饿了就吃树上挂的肉,闲了可以啪啪鼓掌……
  “就你了!”李陵决定他也来荒唐一把,当然是要附身纣王了。
  在天庭他要保持威严、英明的形象,到了商朝那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穿越!”李陵发布命令说道。
  剩下的就是混沌的事情了,一站式服务,就是贴心啊!
  “轰……”
  电闪雷鸣,霞光万道,天生异象,地涌金莲……
  当然这些都没有,一站式服务,李陵闭上眼再一睁开眼就到了殷商了,中间过程当然是——导演剪掉了!
  言归正传,李陵睁开双眼一看:
  瑞霭纷纭,自己正在一处金銮殿上,而且是端坐的君王,不是商纣王是谁?
  但见下方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左右分列文武百官。一座座金炉中放着名贵的檀香,在悠然喷吐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一缕缕兰麝氤氲缭绕四周。
  “镇定镇定!”李陵心中自我安慰道,这都不是第一回穿越了啊。
  第一次附身关羽还好,静坐军帐;第二次附身原始人,一出现差点被煮了吃,咳,有点心有余悸;第三次,就是这一次了。
  “先接受记忆再说……”李陵紧闭双眼开始看“电影”。
  驾轻就熟,熟能生巧,良久之后李陵轻松完成纣王与他的记忆交接。
  不,不,不是纣王!而是帝辛!帝辛就是李陵的现在身份。
  “原来我叫帝辛啊,真够操丫蛋的!这都是周人搞的鬼,气死我也!”李陵愤慨不已道,“说好的酒池肉林呢?”
  当然,或许最主要的是,这里没有他想“见识”的酒池肉林!至于名字的是那简直是——当然也是忍无可忍的:
  帝辛是商族人或者说是商国的人对自己国君的叫法,因为国君的名字就叫辛。按照现已发现的甲骨和史书的资料来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
  而商帝国的人在称呼君主时,便是在名字前加一个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
  商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君主称为帝,而不是像夏王朝一样称为后,这是和商王朝的祖宗一元神教有关。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在灭夏之时,按《尚书》的说法,是打着天命的大旗的。
  天命为什么在商汤一边,解释起来有些费力。因而自商汤起,经不懈努力,终将原始的多神教改造成祖宗一元神宗教。
  商人尊自己的祖先为帝夋——据现代人考证,即帝喾,即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在《史记·五帝本纪》列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由于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神灵,而商朝国君就是天子了,因而护佑商人便顺理成章。而且,历代商王死后,都要回到祖先身旁,“在帝左右”,成为沟通人间和上帝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后代会象尊敬祖先一样,将逝去的先王亦称为帝,既然死后为神为帝,因此在人间的称为便是帝某。(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商王称号》)
  商纣王,或纣王,则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周国没有灭商之前,称之为“天邑商”、“天裔商”、“大邑商”,而周灭商之后,亦称之为“大邦商”、“大国”,而周自称“小邦”。
  周王灭商后,因殷商人众多,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而彻夜难眠,周武王英年早逝,除战争创伤外,恐怕忧心忡忡、苦闷烦躁亦是重要原因吧。
  周王称为天子是后世的事,至少在西周尚无此类证据。周王朝自古公亶父、王季历、文王昌、周武王发所延续下来的称王的习惯,被其不自觉地用到了帝辛的身上,因而才出现商纣王、帝纣这些滑稽的称谓。
  再说酒池肉林,李陵是不学无术啊,酒池肉林是夏桀的杰作啊!
  著名的桀,人家本名是癸,桀是取而代之的商人给他加上的称号,专门是在身死后继续恶心人用的。
  这一点纣王的称呼,也是不冤啊!大鬼不说小鬼了!
  作为华夏族的第一王朝的末代君王,癸想玩出点新花样破破历史记录还是很轻松的,不过他还真是很会玩。癸估计是个实诚人,从来不搞虚的,玩的都是直接露骨。
  他建立一座“夜宫”来满足自己的夜生活和感官需求,听听这名字与后世那些帝王宫殿取的那些文绉绉、又故弄玄虚的名字相比是多么的坦荡啊,想干嘛就直说嘛。
  癸在夜宫里挖了一个私家泳池,里面灌满了美酒,在那个任何事物都很缺乏的时代酒一般就是最好的奢侈品了,然后召集全国的美女在酒池旁大搞天体运动,又是丢手绢又是捉迷藏,便是所谓酒池肉林。
  满眼望去全是自己的最爱,渴了有琼浆累了有美人,能闻能游能喝能赏能抱,所有享受的**同时满足,岂不美哉?
  很可惜这位穷奢荒淫的痴汉首开阶级矛盾爆发的先河,国人甚至恨不能与他同归于尽,这样的政权遭到外敌时自然被所向披靡,一溃千里。
  “没有酒池肉林就算了,我的妲己哪去了?”附身纣王的李陵脸都绿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纣王鼎鼎大名,还是按周人的称呼吧。
  于是李陵气闷的撂挑子说道:“有事早奏,无事朝散。”
  这话说的溜啊,比溜冰还溜,或许是李陵本身看皇帝的电视剧看多了,也或许是纣王本身的记忆和习惯,说起来麻溜麻溜的。
  话未说完,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是商朝的宰相商容,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
  “臣有奏,明日是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进香!”
  “为何要拜女娲娘娘?”李陵本身和纣王一样,脑子里完全蒙逼啊。
  “女娲娘娘乃上帝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祀以报之。
  “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夙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商容奏道。
  “准了准了!”李陵心不在焉的答道。
  随后便没什么大事了,李陵便在宫女的带领下,闷闷不乐地走回自己的寝宫。
  “没有酒池肉林,没有美人妲己,了无生趣啊!”李陵恨不得自杀跑回大宋去,那里毕竟还有着他诸多娇妻美妾呢,那叫一个人生若梦啊!

  ☆、第三五七章 梦碎,我想当暴君啊

  “哎,纣王啊,你为什么要这么英明神武啊?”李陵抱头痛哭道,“我想当暴君啊,真是梦碎一地……”
  商纣王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暴君,与夏桀并论。这一段历史,后人加上幻想元素,写成了《封神演义》,又称为《封神榜》。
  不过,很多对帝辛的方面评价,存在历史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并不多,甚至有些文献称赞商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孔子著名的大弟子“子贡”曾一针见血地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作为孔门弟子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人,“常相鲁卫”,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感觉,一语道破了“千年积毁”现象的本质:“天下之恶皆归焉”,所有的曾经见过的罪恶和所有的人们能想象到的罪恶,都“归”于帝辛的头上。
  所以“君子恶居下流”,千万别当失败者,其结果是极其可悲的。
  按照李陵的脑海中的记忆,其实商纣王继位后,早期的治理还是不错的:商纣王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
  他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他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殷朝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然后便修建仓库,储粮聚宝。
  《竹书纪年》云:“厚赋锐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这便是“鹿台”的真实面目,原来鹿台就生产储藏赋锐钱粮的地方啊!
  “被欺骗了啊!”李陵不得不说宝宝心里苦啊。
  谁让《封神榜》中说纣王决意筑鹿台,是为了讨好妲己,游猎赏心。并且言辞凿凿:
  “命姜尚监修,姜据理劝谏不受。纣怒欲杀之,姜尚逃遁,弃暗投明,辅佐周室。纣又命心腹崇候虎监工。崇候虎虔诚服从纣王旨意,兴师动众,集各地名匠,‘聚全国财宝,整整用了七年时间,一座豪华壮丽的工程才算告竣。”
  “还建造了宫廷楼榭数百间,斗拱飞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煌,豪华盖世,纣王携妲己及歌女一连饮乐三日,以示庆贺。”
  “污蔑啊,赤果果光溜溜的污蔑啊!”李陵气恼道,关键是妲己还没影呢,要是有妲己在侧,李陵或许怒火稍减。
  鹿台已建,美人未至,这是何等的我X啊!
  其实李陵也想以纣王的名义,和妲己在鹿台干点少儿不宜的事!你想想,一边领略着大自然的风光,一边和美人嬉笑游乐,兴致一起再来点——“糖”,生活多么甜蜜啊!
  按照李陵脑海中接收的纣王记忆,这时候的商朝人口约500…700万,士兵约12至15万,而现代华夏首都一地就有2173万人,是整个庞大王朝总人口的四五倍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说话听点我这是一国之君,然而……”李陵暗自摇摇头不满道,“其实也不过就是个市长的格局!何苦来哉,不就想吃点好的,玩点好的,哪就那么难呢?”
  这都怪后人把商纣王说得太不堪了,说起纣王,大家耳熟能详,第一反应就是暴君——他推行的暴政甚至可以说是惨无人道,他的昏庸也让史官们对他狠狠记上了一笔,现在无论是历史,还是在那些影视作品上,我们能看到的都是他昏庸的形象。
  而纣王这个名字,他每每在人们都口中出现也都是以一种被讥讽的姿态。世人给于他的评价最多的就是残暴嗜血,治国无道、贪婪好色等等。
  对于这样的说法,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人提出了质疑,史载纣王自幼便表现的天资不凡,人又聪明懂事,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在那个时候深得人心,在他的父皇死后,便继承了王位。
  然而这一切就要从他接管朝廷后开始变了,变得“众叛亲离”!
  当时整个商朝颓势很明显,可谓内忧外患,有着种种很大的弊端,朝堂上的形式也日益严峻,急于呼唤一位强势的君主出现,来稳定朝纲。
  纣王在这样的的情况下继位,他强硬的手段很快就将朝堂安稳下来,并且他还制定了许多很好的制度。第一就是他从平民之中选举官员,避免了之前的那些官宦人家的纨绔无能的孩子;第二年就是将当时的世袭制度给予废除,并取得了成功。
  然而,正是这些先进的举措,触动了上层贵族集团的利益,然后慢慢演化成了他的失败……
  失败的纣王,自然很“合理”地,披上了“荒淫残暴”的形象外衣,这里面少不了敌人的抹黑:
  抹黑帝辛的第一主力自然是生死仇敌周人。
  周人自季历起便大肆拓土,据《竹书纪年》,“帝武丁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历命为商牧师。”自此时起,季历先后攻伐始乎之戎、翳徒之戎,攻程,攻鬼方。
  周王季历的扩张,引起了帝文丁的警觉,帝文丁十二年,杀周王季历。
  继季历为王的周侯昌,亦即《封神榜》中大名鼎鼎的周文王,更是变本加厉,帝乙二年,周伐商,败于帝乙。
  但周侯昌并不甘心失败,加快了征伐的步伐,征大戎、攻、攻崇、攻黎,引起帝辛的警觉,“为黎之搜”——在黎举行军事演习。
  亦有人认为是商、周战于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里。
  周侯昌的命运,《史记》、《竹书纪年》、《左传》均说是帝辛有条件地释放了西伯昌,而当代有人说是帝辛英明果决杀了周侯昌。
  两代周王的命运,使商周成为死仇。继位的周王发在厘清内政的同时,更理频频观兵孟津,为报仇雪恨。攻伐大商做准备。
  然帝辛积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惧极甚:
  第一次观兵孟津,诸侯皆曰可伐,武王却因害怕而托词“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及至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应战,是吕尚强迫其出战,才不得已而贾其余勇勉力一战。
  《史记》、《竹书纪年》、《左传》以铁铸的事实证明着这一切:对大商的仇恨、对帝辛的畏惧,使得周人不顾一切地诋毁、抹黑自己强大的、天神一般的对手,以建立战略联盟,激起将士的同仇敌忾,减轻自己的畏惧和恐慌。
  抹黑帝辛的第二主力是是叛徒、内奸。
  “内奸”的队伍是庞大的,但总体可分为两类人:
  一类是神棍。
  这便是帝辛罪状中的“昏弃厥肆祀”、“弗敬上天”、“弗事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弗祀”、“郊社不修、宗庙不享”,“慢慢鬼神”等等罪状的由来。
  自帝武乙戏弄神祇,“革囊盛血”以“射天”,至帝辛,四世之中,君权与神权之争愈演愈烈。虽然经四代商帝数十年的奋力搏击,王权占据上风,成为统治主导力量,但神权数百年的无上地位,致使队伍庞大的神棍们不甘心失败,一而再地与王权相抗衡,力图再现伊尹、巫咸等时代超越王权的辉煌。
  至帝辛时,由于帝辛的分外的强势,神棍们撼之不动,便勾结外敌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倒商的急先锋。曾经是商王朝中坚力量的祖宗一元神教,此时却成为动摇商王朝统治基础的主力。
  还有一类是王党内部的叛逆者。
  这一类人又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以或微子、箕子、比干为首的王族反对党。
  这是一群帝祖甲礼制改革的牺牲品。本来,按照商王朝“兄终弟及”的传承方式,这群人是离王位最近的,尤其是微子,是帝乙的长子,本来是最有希望称帝的,而且帝乙在位时也确实有部分大臣拥立微子。
  但以太史为首的帝党拥立了帝辛,因为帝辛是嫡子。按帝祖甲确立的礼制,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先是嫡长子、嫡次子、嫡三子等等,嫡子以后,才是以年龄次序排列,庶长子,庶次子等等。
  其实,微子、帝辛是同母父兄弟,但因生微子时,其母是妃不是后,因而是庶子;而生帝辛时,其母已是后,故辛为嫡子。故太史争之:“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吕氏春秋》;王仲孚:《殷商覆亡原因试释》)
  微子自不甘失败,但又争不过强势的帝辛,因此不惜卖国以求荣,“微子启,胶鬲与周盟”。(《竹书纪年》)所以,帝辛对微子一系的打击、排挤,决非是昏庸而远贤亲佞,而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而微子、箕子、比干、胶鬲等也决非孔子口中的贤人,而是一群因个人利益出卖国家的“内奸”。
  另一个群体则是商王朝的贵族。
  帝祖甲的礼制改革,不仅是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而且废除了帝位继承和国家大事中的贵族公议制,使商王朝彻底泯灭了酋邦制的最后残余,完成了从酋邦制向国家、帝国的转进,在国家形态上迈进了一大步。
  当帝武乙一力打压神权,巩固王权,商王朝才真正进入了帝国形态。但这群人在商帝国的实力是如此之大,虽屡经打压而依然坚挺,不得已,商王朝的几代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建立自己的王权架构。
  帝武丁做为商王朝武功赫赫的大帝,在欲用千古名相傅说时,仍不得采用“先帝托梦”的手法以掩饰其真正目的。
  而到帝辛时,帝国内部已四分五裂,神权、王权之间,执政集团与反对集团之间,帝权与贵族之间,诸多斗争已积重难返,帝辛无人可用,只好重用外来的人才——费仲、飞廉、恶来等,而这又引起了反对党、尤其是贵族一系的强烈反弹。
  这两群人虽利益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帝辛。而费仲,飞廉、恶来是抛弃了自己的氏族来帮助帝辛的,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是引起公愤的。
  因而,帝辛的罪状中的“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昵比罪人”、“以奸宄商邑”便是由此而来。
  而神棍们、王族反对党、贵族们的怨言亦成为帝辛的罪状:“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力行无度,播弃犁老”、“崇信奸四,放黩师保;屏弃典刑,囚奴延士”、“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囚箕子”等等,不一而足。
  抹黑帝辛的第四类人,则是战国诸子。出于对证明自己观点的需要,先秦诸子无不“案往旧以造说”(《荀子》),以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也是为什么“层累地造”的中国古史诞生于战国的原因。帝辛被作为反面典型,为证明仁义重要,就举帝辛不仁不义的事例——没有事例可以象苏东坡那样“想当然耳”;
  为证明尚贤、用贤的重要,就举帝辛残害忠众以亡国的教训;
  为证实天道亡国,就制造帝辛“斮朝涉之胫”、“刳剔孕妇”的实例;
  为证明防微杜渐的作用,就制造帝辛“为象箸”,等等。
  反正帝辛已是污水坑,大家能想象到的千奇百怪的罪名都加诸帝辛身上已是习惯之举,多泼一瓢污水又有何妨,由此造就了“千年积毁”的商纣王。
  李陵就是信了他们的邪,这才跑过来附身纣王,想当一个昏君暴君的:
  “来来,那个谁,你这么肥头大耳,这得浪费多少粮食啊,现在还有许许多多子民可是吃不饱呢?本天子罚你种地一年!”
  你敢不服,打断你的腿都是小事,挖心剖肝,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就问你还敢不敢?
  “什么?我和美人就寝你也要管,不准我解锁这个姿势?不准抱着美人一起睡?”
  这还了得,你还真想让我当孤家寡人啊,拉出去丢猪圈,让你和母猪睡几晚上!
  “来来来,春兰、秋菊、夏荷、冬梅……今晚你们都来朕房里一起侍寝!什么?不准大被同眠?”
  那皇帝还当个什么盼头,来啊,把有反对意见的统统禁欲三年!就问你怕不怕!
  或者男欢女爱正在兴头上,外面大喊:“是时候了。”
  李陵脸肯定得绿啊,他知道这是为防止皇帝中马上风而死,欢爱时间稍长,总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时候了。”
  若皇帝兴致高,装聋作哑,则再喊一次。
  “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礼”。
  想想就可怕,你跟我说你“充电三分钟,战斗一小时!”,还引以为傲,告诉你长了不行,没看,皇帝给你做示范!
  但是李陵那是金刚钻啊,比之什么一夜一次,一次一夜不遑多让啊,一小时怎么能够?
  这些搅兴的人,都得“统统撕拉撕拉地”,拉出去打一百杀威棒!
  好啦,转眼这一切都成镜花水月了,鼎鼎大名的纣王竟然英明神武呢!
  “也就这副样貌让人满意了点!”李陵对着水盆的影响说道,谁让水镜里的是个大帅哥呢!多有文字记载:纣王“身手矫健,体魄俊美”!
  此时的纣王:头上戴着王者的“雀屏冠”,冠型高耸,如孔雀开屏,上部张开宽幅近半米,用众多玉饰组合而成,好像一面太阳灶。
  耳环没有像后世那样穿在耳洞里,而是垂在玉冠下面直达耳际。纣王上身是交领的丝衣,丝绸是他的最爱,下身是商朝人常穿的“旗袍”,前后两片,两侧有缝。
  旗袍里面纣王光着大腿,小腿上用皮革裹了绑腿,脚上是革制高统靴,平底无跟,靴头上翘,穿之而有练达英爽气概。
  而且他有着精致完美的五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