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有天庭-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这样,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用暗器的人实战起来的效果是惊人的,张清就是实例,石宝也一样,凭借特殊技能及强大的心理素质跻身高手行列。
  说了半天石宝,他的暗器到底是什么样?上世纪6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一套水浒连环画,但种种原因只画到三败高俅。
  到80年代之后重画,终于有了《征方腊损兵折将》的内容,改编比较多,画得也比较粗糙。其中和石宝有关的内容更是犯了常识性错误:
  在图中,石宝竟然直接用流星锤和索超的大斧交手。这是违背常理的,软器械的最大缺点就是防守困难,这样打的话就是石宝非常容易被砍。
  除了兵器用法不对,个人觉得画家们也没有画对石宝用的锤的真实形状。首先,流星锤跟杂技的水火流星不一样,不该是两端有锤,而是只该一边有锤。
  两边有锤的话,做暗器时却永远只能用一边,多带一个就多一分麻烦。其次,锤身不该那么大,这么大就藏不住,做不成暗器了。
  第三,综合小说的描写,石宝的锤应该只有一个,而不是那种扔出去就不用捡的东西。而要保证锤的收放自如而且足够长的话,那是不能用金属链子的,因为金属链越长就越重越影响速度,而且连接处韧性不够。而用更有伸缩性的软索,就不存在问题。
  当然,这只是推论而已,更确凿的证据确实没有。
  武术小知识:流星锤,又分“单流星”、“双流星”。
  双流星的索相对较短,而单流星的索就可以做长些,有些绳索长达5米。流星锤主体约半斤左右,部分分为上下隔片及中间的锤身,其中锤身在舞动绳索时是既“公转”又“自转”,以此抵消绳索拧转的力。
  如果锤身不能转动,那舞起来时绳子很容易就拧成麻花。
  现代练习的流星锤一般要小过成人的拳头,可以通过甩绳索出招,既能撞又能砸,还可以拿在手中直接投掷。流星锤技法中包括各种舞花,不过据传马战流星锤则没这么多花法。至于马战流星锤是不是包括有先旋转再投掷或直接投掷,那还要等更懂行的朋友解惑。
  言归正传,石宝败走,随后,“宋江鞭梢一指,直杀过富阳山岭”。而石宝军马,“于路屯扎不住,直到桐庐县界内”,很快桐庐县也被梁山人马攻打,石宝又与邓元觉等上乌龙岭防守。
  解珍、解宝上乌龙岭欲放火,结果失败并被南军杀死。宋江要取回在乌龙岭阵亡的解珍、解宝的尸首,正中了石宝计策,伏兵包围了宋江军马。
  这里不说石宝能像智勇双全的美周郎周瑜一样,至少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以智见长,喜欢处处用计,斗将如此、打仗也如此!
  且看水浒原文:
  宋江纵马亲自来看时,见两株树上,把竹竿挑起两个尸首,树上削去了一片皮,写两行大字在上,月黑不见分晓。宋江令讨放炮火种,吹起灯来看时,上面写道:
  “宋江早晚也令在此处。”
  那意思明显不过,就如孙膑诱庞涓,然后在树上刻字“庞涓命丧于此”一样!
  回说宋江看了文字大怒,道:“左右给我上树去取尸首!”
  话音刚落,只见四下里火把齐起,金鼓乱鸣,团团军马围住。当前岭上,早乱箭射来,江里船内水军,都纷纷上岸来。
  宋江见了,叫声“苦也”,不知高低,急退军时,石宝当先截住去路!只是石宝作为反派自然、必然功亏一篑,当时石宝以为胜券在握六七分,便厉声高叫:“宋江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
  关胜大怒,拍马抡刀战石宝。两将交锋未定,后面喊声又起。脑背后却是四个水军总管,一齐登岸,会同王绩、晁中,从岭上杀将下来,花荣急出,当住后队,便和王绩交战。
  斗无数合,花荣便走,王绩、晁中乘势赶来,被花荣手起,急放连珠二箭,射中二将,翻身落马。四个水军总管,见一连被花荣射死王绩、晁中,不敢向前,因此花荣让抵敌得住。
  石宝心里恨不得大吼一声:“恨也!”
  既是恨王绩、晁中等人轻敌,不防冷箭!真是猪队友!也恨天公不作美,让敌人因此得幸将要走脱!
  这时刺斜里又撞出两阵军来:一队是指挥白钦,一队是指挥景德。
  这里宋江阵中也二将齐出,吕方便迎住白钦交战,郭盛便与景德相持,四下里分头杀,敌对死战。
  到了这里,可谓一波三折,优势又向石宝一方倾斜,因此宋江慌促不已。
  不过宋江这厮还没功成身退,哦,是兔死狗烹,主角光环加身,石宝奈何不了他的——果然,只听得南军后面,喊杀连天,众军奔走。
  原来却是李逵引两个牌手--项充、李衮,一千步军,从石宝马军后面杀来。
  而邓元觉引军却待来救应时,背后撞过鲁智深、武松,两口戒刀,横剁直砍,浑铁禅杖,一冲一戳,两个引一千步军,直杀入来。
  随后又是秦明、李应、朱仝、燕顺、马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各带马军步军,舍死撞杀入来。
  四面宋兵,杀散石宝、邓元觉军马,救得宋江等回桐庐县去,石宝也自收兵上岭去了。
  且说乌龙岭上石宝、邓元觉两个元帅,在寨中商议道:
  “即目宋江兵马,退在桐庐县驻扎,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过岭后,睦州咫尺危矣。不若国师亲往清溪大内,面见天子,奏请添调军马,守护这条岭隘,可保长久。”
  这里的天子是指方腊,他已经称王建国!
  于是邓元觉到清溪县请方腊派救兵,只是被拒绝了,石宝无奈,只能坚守乌龙岭关隘。结果梁山军队果然通过当地老汉引路,偷偷过了乌龙岭。
  众将恐睦州有失,要去救应,石宝拒绝道:“既然朝廷不发救兵,我等只坚守关隘,不要去救。”他的意思是:既然方腊不派援军来,他也不去救应,只坚守此处关隘。
  为何如此?
  其实到这里石宝已经心凉了,有了死志!因为方腊的不智,目光短浅,这才导致的如此啊!
  邓元觉便自己带人去救应,结果被花荣射杀。当如,李陵来到了水浒时空,怎么可能让邓元觉重蹈覆辙呢?必然早早收了,打包带走!
  后来宋江带兵攻下了睦州,石宝仍在乌龙岭坚守并顽抗,期间梁山将领马麟被南将白钦一标枪标下马,石宝一刀将马麟砍成两段,梁山将领燕顺见了,“便向前来战时,又被石宝,一流星锤打死”。
  石宝得胜后,打算与白钦带兵进攻睦州,只是这时候他根本兵微将寡,完全是鸡蛋碰石头!然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这是求死也,英雄末路啊!
  随后在关胜与赶来支援的童贯两军夹击下,兵败身亡——“石宝看见两边全无去路,恐吃捉了受辱,便用劈风刀自刎而死。”
  这就如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东吴士兵围困大杀一通之后,不肯被俘选择自刎一样。也如项羽被韩信十面埋伏,走投无路,选择乌江自刎一样。

  ☆、第三五三章 六大高手

  自刎的关羽、自刎的项羽、自刎的石宝,可谓真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豪杰啊!关羽、项羽轮不到了,石宝这种大将,李陵抢着也要收的,可谓在世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这里需注意: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这是《史记》记载又为人所共知的掌故。
  然而项羽后来又采取了战术行动,从而使楚军主力在“十面埋伏”之中,成功实现半夜突围——“南出驰走”;而“平明,汉军乃觉之”——直到天快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王已经逃走。
  书接前文: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绐同“诒”,有欺骗、欺诈的意思。)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真是造化弄人啊!项羽依农夫指向而去,便陷入了大片的沼泽地中,项羽等人挣扎了很久才得以脱身。项羽本打算经阴陵,直抵乌江渡口,然后渡过长江,并返回江东。
  如此一来,便浪费了宝贵的逃跑时间,迎接他的只有灌婴的追兵。项羽拼死搏杀,最终带领剩余的二十八骑抵达乌江,当然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个故事夹在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之间,对项羽命运的走向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发挥这种作用的却是司马迁一笔带过的农夫。
  小人物改变历史的还有三国时,曹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本来曹操是弱势,根本不可能赢,可最后他胜利了。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袁绍曾经的一个手下叫许攸,本来一直给袁绍出谋划策,但袁这个人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意见,于是许攸觉得在这里根本没前途,于是投靠曹操。
  许攸向曹操提供了袁绍乌巢粮仓的具体情况,曹操据此,连夜派人袭击袁绍的乌巢粮仓,连毁带拿,最终扭转不利局面。
  续上,到了此处,史记说: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后自刎而死。
  当然也有不同说法,比较可信,《汉书》灌婴传记载:“定远东城搏杀而死”,说的是项羽带领八百兵马突出重围,往江东方向逃跑以便回到自己势力范围,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离东城还有120千米,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
  话扯得有点远了,之所以提及项羽乌江自刎,就是来衬托石宝自刎的气节!
  接下来再说十大金刚之六杜壆xue,石宝是江南方腊的,而杜壆则是淮西王庆的手下,并且是兵马大元帅,统领全军,亦是王庆手下第一大将,手挺一把丈八蛇矛,似猛张飞。
  杜壆出场虽未有华丽出彩的旁白描述,但在这份淳朴的背后却有着登峰造极的武艺。
  在杜壆出阵前,他手下的卫鹤被山士奇所杀,而大将酆泰又刚被宋军卞祥一枪刺于马下,就此西阵连折二将,宋军士气高昂,此消彼长形式对西军极为不利。
  就是在如此逆境下,杜元帅依旧强顶压力奋勇出击,体现了作为一个主帅,作为一个军人的责任与气节。卞祥武艺高强,又有刚斩一将之余威,但出战杜壆的却是宋军主帅卢俊义,这就是对等,主帅对主帅,最高档次的对决。
  且看水浒所讲:西阵主帅杜壆,见连折了二将,心如火炽,气若烟生,挺一条丈八蛇矛,骤马亲自出阵。宋阵主帅卢俊义也亲自出阵,与杜壆过五十合,不分胜败,杜壆那条蛇矛,神出鬼没。
  孙安见卢先锋不能取胜,挥剑拍马助战。贼将卓茂,舞条狼牙棍,纵马来迎。与孙安不上四五合,孙安奋神威,将卓茂一剑,斩于马下。
  前文已讲,孙安也是个厉害的人物!此时他斩了卓茂,乘胜拨转马,骤上前,挥剑来砍杜壆。
  杜壆见他杀了卓茂,措手不及,被孙安手起剑落,砍断右臂,翻身落马;卢俊义再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纵观整部水浒传,倘若论一对一的较量,也许这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巅峰之战:玉麒麟“马步军中推第一,丈二钢枪无敌手”,所到之处无往不利,今天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二人你来我往相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杜壆那条蛇矛“神出鬼没”,孙安见卢先锋“不能取胜”,挥剑拍马“助战”,这些描述是对杜壆武力的肯定。
  而在卢俊义的单挑中,给对方武将于出彩表现的描写,甚至需要自家主动助战,这些在整部书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卢俊义对大辽四将时尚无人助战啊。
  杜壆无奈啊,双拳难敌四手,他身边又没有强援,但需要超级战将卢俊义和顶尖武将孙安二人合力才能杀死的杜元帅亦是虽败犹荣,虽死无憾。
  根据原著水浒传来看,卢俊义是主角,基本没人能跟他过50招的,可见这厮多厉害了。
  再看玉麒麟卢俊义,这个已经是李陵的当家台柱子了!
  既然是台柱子,他的武艺高强自不必说,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祖居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而且他的长相一绝:目炯双瞳,眉分八字,眼珠如点漆,面部似镌银,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英姿飒爽,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
  武艺枪棒双绝:马步军中推第一,丈二钢枪无敌手,身骑快马腾云,人材武艺两超群,梁山卢俊义,河北玉麒麟。
  他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财主、员外,原水浒中被吴用等人利用李固与贾氏的奸情,使计赚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
  当时宋江仰慕卢俊义出身富豪,江湖名声远扬,又是位好汉且武艺高强,为壮大梁山声势,想要将他请上梁山,便派军师吴用与李逵假装算命先生与哑道童混入卢府为其算命。
  吴用在卢俊义府上设计让卢俊义自己写下一首藏头反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四句首字连在一起是:卢俊义反,前文李陵收服卢俊义时已经讲过。
  卢俊义带着李固等人前往泰安州经商以逃避灾祸,在路上高举大旗向梁山泊发起挑战,在前往梁山的途中遭遇埋伏,先后与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等大战。
  卢俊义寡不敌众,在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上梁山。卢俊义不愿意在梁山落草为寇,宋江、吴用与梁山众兄弟表面上假意挽留,事实上却是在不断拖延时日,软禁了卢俊义两个多月,让别人认为他已经落草为寇。
  宋江与吴用放卢俊义管家李固先回大名府,对他说卢俊义已在山泊上坐了第二把交椅,并秘密向其解释卢俊义家中反诗的寓意,让李固去大名府告发卢俊义落草为寇的事情。
  由于卢俊义对落草为寇一事坚决不从,且不断要求下山,宋江等人才放其下山,而后便是多次深陷囹圄了。
  卢俊义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众好汉等先后搭救,便上梁山落草。他上梁山之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成为了总督兵马第一副元帅。忠义堂前亦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大旗。
  他上梁山后的成名战是活捉史文恭,一战名扬天下:
  当时晁盖攻打曾头市时,被曾家五虎的师父史文恭毒箭所伤,不治而死。史文恭射死晁盖,刺伤秦明,使梁山其他好汉大吃一惊,共同商议为晁盖报仇。
  卢俊义在率兵攻打曾头市的时侯,因极速活捉史文恭而震撼群雄,在江湖上一战扬名。
  此后,两破童贯时,卢俊义活捉童贯手下大将酆美。紧接着进行了四大征,即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征辽之战中,卢俊义大显神威,独自跃马挺枪与大辽四员猛将酣战一个时辰,最后战胜耶律宗霖,吓跑耶律宗雷、耶律宗电和耶律宗云,又将一伙约有一千多人的辽兵杀得四散奔逃。
  此战在整部《水浒传》中仅有一例,这是卢俊义武力发挥的巅峰,也是卢俊义最辉煌的战绩。
  卢俊义在征讨宋朝其他三个心腹之患“田虎、王庆、方腊”时,活捉卞祥、斩杀杜壆、秒杀方翰、杀厉天闰、破司行方、秒杀方垕、捉贺从龙,展示了其强大的能力。
  卢俊义和宋江一同征讨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后,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
  蔡京等奸臣传召卢俊义回京,把水银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卢俊义痛得无法骑马,只好坐船回庐州,途中失足落水溺死。
  在《说岳全传》中,卢俊义是周侗的徒弟,与林冲、岳飞是师兄弟,这种说法流传极广。而后世的大量评书等衍生文学作品中,又加入了史文恭是卢俊义师兄弟的说法,在民间多次卢俊义被塑造成水浒中第一猛将。
  总之,卢俊义的战绩一流:诸如单挑50余合擒孙安、50回合协助孙安杀杜壆、独立挑败耶律四将、三十合杀方腊旗下猛将厉天闰、擒史文恭等等。
  其实卢俊义和史文恭,还真不好分出上下,不过有着卢俊义擒获史文恭的事实优势,史文恭还是略逊一筹,但也不多。这二人,我们就做十大金刚并列第四吧。
  他的英雄事迹:射杀晁盖,二十回合胜秦明,吕方、郭盛、马麟、邓飞四将齐出,亦敌不住。此外,黑暗之中史文恭的箭法也真是了得,万军丛中正中晁天王脸颊,真神箭也!
  此人与林冲,卢俊义师出同门,并且是卢俊义等人的大师兄。
  在原著里,卢俊义之所以能搞定史文恭,主要是因为史文恭在气势上先输了。当时史文恭拼命逃出,体力一定有很大的损耗,加上是败军之将,落荒而逃时又受到晁盖的鬼魂的惊吓,这或许是主要原因。
  精神处在崩溃的边缘,而梁山一方稳操胜券,卢俊义首先在心理上没什么压力,又是以逸代劳,在体力上也远胜于史文恭,所以才能一招搞定。
  作者为什么安排这么多,就是因为他知道,不安排客观原因,卢俊义不容易打过他的。
  史文恭在水浒原著中并不算一个太有血有肉的形象,对他的评价大都是在武力方面。因为他曾二十余合击败秦明,常被认为是全书中武力最强的人物之一,而且被认为是有勇有谋,并非一勇之夫。
  至于为人方面,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曾饰演过史文恭的评价颇有代表性:
  史文恭是不得志的人,武功高强却只能屈尊做曾头市教师,他性格上有傲慢倔强的特点,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他行为狂妄,另一方面也给他带来了悲剧。
  他的结局是悲惨的!曾头市因劫夺段景住献给宋江的照夜玉狮子马,遭到晁盖率军攻打。晁盖在作战中被一枝刻有史文恭姓名的毒箭射中身亡,史文恭从此成为梁山公敌。
  卢俊义上山后,曾头市在梁山的再次进攻中被彻底打垮。史文恭则被卢俊义活捉,最后被剖腹挖心祭奠晁盖。
  李陵当然不想这位好汉被挖心了,当然也不会被挖心了,因为晁盖死不了了,成为了他的神将了。不过即便如此,李陵也想为他正名:
  如果仅仅因为史文恭所效忠的庄园主与梁山是敌对关系,就将他定为“反派”,是不客观的。另外,说史文恭阴险狡诈,谁让他用毒呢?
  还有欺师叛门叛国投敌——金国,曾家是金人!因此认为,史文恭是个品行恶劣之人,非常武断偏驳!这些金人并不是后边的灭了明朝的金,而是大宋的子民,虽然可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这不是给史文恭泼脏水的理由。
  李陵还要把史文恭收为己用,一是唯才是举,二是这人并不算多么“坏”!他连真正的金人老祖宗完颜阿骨打都收了呢!
  多的不说了,咱们看前三人物,个个厉害非常。
  先看第三名李助,他是王庆的军师,号金剑先生,剑术无敌,一把剑舞将起来,如掣电一般,此人是全书中惟一一位单打独斗让卢俊义抵挡不住的人物。
  而且是在水浒传里,差点击败卢俊义,原著描写到:
  卢俊义、杨雄、石秀杀入中军,正撞着方翰,被卢俊义一枪戳死,杀散中军羽翼军兵,径来捉王庆,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
  那李助有剑术,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卢俊义正在抵当不住,却得宋江中军兵到,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李助那口剑,托地离了手,落在地上。
  卢俊义骤马赶上,轻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只一拽,活挟过马来,教军士缚了。
  由此可见,没有公孙胜,卢俊义就可能被李助砍死了!如此人物,李陵当然要收为己用了!一百零八神将之位,当有其一。
  排名第二的当算王进,原著中他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陷害,途中在史太公庄里借住,偶然在院里看到后生史进练棒,枪棒教头王进自然会看出都有什么破绽。
  这时的史大郎,应是像《三国志演义》一流勇将赵云、马超首次出场时那样,正值少年时,不了解王进的情况,所以不服气。
  王进是谦逊的人,在史太公的恳请之下,与史进对棒,虚实结合,一招制服史进。于是史进跟在他身后,学了几天,就成为八骠骑。
  《水浒传》中,王进不在108好汉之列,并没有梁山落草,还有他本来是京城禁军的教头,是个官家人物,可能很少江湖上走动。
  被高逑逼走,路过史家庄,传授史进武艺,然后投奔延安老种经略相公。史进试图找师傅,没有找到师傅,却找到鲁智深,二人双双被李陵收为手下。
  李陵曾答应史进帮他找到师傅王进,王进身上有他附着的一缕气运,因此轻易便被他找到了,不过李陵并未强行收他为一百零八将之一,因为那时他还没举办武举大会,堂而皇之的收朝廷将领为己用。
  现在不同了,李陵完全可以专门再跑一趟,把王进收到麾下!
  最后一位,也是排名第一的一位,当属周侗,低调得一沓糊涂。原著以及岳飞传等等都有的,他就是史文恭、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武松、岳飞的师父。
  真正的世外高人,没有之一,就如《天龙八部》中扫地的那个老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知道,高手出民间!
  在本书中,他还是华山当今一代最有希望的核心弟子,是半神仙的人物。这时候的华山还是仙家道派,不是后面纯粹的武林门派。
  一百零八神将,到此还未收满,只93位,此外,李陵情有独钟的“岳飞”,现在还是个十岁的少年,李陵将先收而不用。
  仅次于岳飞的韩世忠,现在已经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俊杰,李陵也是非常喜爱,可收之!
  郭靖的老爸郭盛,李陵不能放过,这虽然会导致郭盛命运轨迹改变,而后塔骨牌效应,郭靖也可能泯然众人,为补射雕遗憾,李陵打算将傻郭靖和俏黄蓉从小给他们放一块。
  谁让现在的黄老邪也是他的手下大将呢!另外,傻郭靖和俏黄蓉他打算培养成为他的哪吒双童!不过这两位还没出生呢!
  不过,“大辽第一上将”兀颜光就可惜了,还有阿里奇,同是辽人,为檀州四大猛将之一,阿里奇几乎是唯一的真金。
  他三十余合挫败徐宁实乃勇猛!比起史文恭速败秦明,阿里奇稍逊一筹,一则,秦明稍高于徐宁,二则,阿里奇用时和回合数多了些。
  不过这两人都是宋、燕的敌对阵营中的人物,还没有征服大辽,只能作罢!
  有人说,可以直接跑到辽国去收他们啊?这有点异想天开啊,就跟咱们跑到倭国去收他们的三军总司令一样!
  再说,强扭的瓜不甜!李陵还不会那么犯贱,一百零八神将的位置,那可是无数人求之不得的宝贝,何必上赶子送人?

  ☆、第三五四章 天宫浮空

  水浒中前二十的都是一流武将,前五的甚至是超一流武将。而二十开外,便是中流武将,比如滕戡,他是王庆纪山军五虎之一。
  他的战绩:急于为兄报仇的滕戡以亢奋的状态和出众的武艺五十余合鞭对鞭逼平了呼延灼!可是他面对的是一个几无破绽的对手!愤怒状态下的滕戡没有拿下宋军中的任何一人!
  滕戡是一员虎将,但是他的定位也仅此而已!这样的人,李陵可收可不收!
  又如苏定,几乎没有任何出场交手的记录,但是作为史文恭的副手,我们不能低估了苏定的实力和对曾头市五虎的提拔指点!能够教出曾头市五虎这样的徒弟,不是史文恭一人的功劳,苏教师劳苦功高!
  史文恭与苏定的徒弟曾涂:三十合逼得吕方戟法混乱,曾涂足够英雄!后面对吕方、郭盛的夹攻,尚能用熟练的武艺逼得二人差点“自摆乌龙”!
  不分民族,史文恭和曾涂,可以做个伴,李陵当然要收!
  他的弟弟曾魁也可收之:作为史文恭和苏定的高徒,第四子曾魁曾经二十余合斗平林冲,名师出高徒!率先撤退之后,林冲没有追赶,想必林教头也是相当忌惮曾魁的武艺!
  刘赟,名不见经传,是方腊的苏州八飞将之首,号飞龙大将军。他在城外的8对8交手中,勇敢选择了关胜作为对手,三十合之后,胜负未分。
  后来苏州城被破,刘赟却是仅有的成功出逃者,仅此判定,刘赟的功力和胆识非同一般!
  这样的高手,地星之位完全能够胜任!李陵可收之!
  黄信,梁山马军小彪将之一:黄信面对清风山三大王的夹攻已经狼狈不堪,可认定黄信难入标准一流。虽然后期黄信的表现越来越接近孙立,在征战中也平安无事,但是黄信距离扎实稳健的孙立还有那么一层窗户纸的差距。
  这个人李陵可以收!而且他本身就是水浒中天罡地煞的一员。
  宣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