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有天庭-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骄傲,曹操才会在张绣投降之后做出强纳张绣婶婶这么出格的事来,才会不设防,结果差点性命不保,痛失爱子爱将。
  刘璋原本与曹操交好,还派张松去晋见曹操。张松本是个内奸,但曹操对张松态度傲慢,导致张松心生怨恨,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转投刘备怀抱,使得曹操与益州失之交臂。
  所以说骄傲是导致曹操最终不能成功的最大缺点。当然,骄傲自满这也是所有人都可能犯的过错,名人名言说得好: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当引以为戒。
  总的来说,不管有多少缺点,但曹操最后成功了,成为非常英雄,天平两端,诸多优点压过缺点是帮助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不只是曹操,历史上许多伟人、名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足,比如:
  孔子在他的众多弟子中,他最痛恶那个宰我,甚至出口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也成了中国教育界批评学生最严厉的一句话。
  而对那个从来不反驳他、嘴里高声吟诵赞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颜回,孔子却青睐有加。
  唐太宗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大臣们看到他的儿子们都要下马致敬。魏征和王硅对李世民非议这件事,李世民说:“你们这分明就是贬低轻视我的儿子们。”
  在战场上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在亲情上固执地护犊子,才会说出那种置律法于不顾的话来。
  诸葛亮在对待魏延的态度上,他就犯了以貌取入的错误。以貌取人是凭借自己是易学专家,断定魏延将来必定反叛,所以他一直对魏延有防备之心,甚至还设计让马岱杀了他,德才兼备的诸葛亮害死了这样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以至于蜀国到最后竟无可用之将才。
  精忠报国青史留名的岳飞,刚参军时,做了都统,为王彦手下,当时,谨慎的王彦见金军气势宏大,暂时按兵不动。一心报国的岳飞竟当众指责上司王彦,并且率领自己的所部直接去跟金军交战。
  结果部队被金军打得七零八落,岳飞差点被推出辕门斩首,幸亏宗泽路过救了他,这才有了岳飞后来精忠报国的故事!
  有一片文章甚至更极端的来评价伟人的缺点,它的名字叫“心理疾病成就伟人”!
  许多在事业上作出一番成就的人,都有一定的心理疾病,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心疆瘸瘸成就伟人。

  ☆、第五四四章 心疆瘸瘸成就伟人

  有个人走在伦敦街上的时候,总是要强迫自己去碰一碰路旁的每一个邮筒,如果漏掉一个,就非要回去再碰一次。
  当他进出大门或任何出入口,也总是要按自己心里规定的右脚或左脚先跨过门槛,如果出错,也定要重新走一次,直到自己心中满意为止。
  还有一个人上大学时住的是单人宿舍,却一直认为自己有一位室友,毕业之后他还经常与之“见面”,尔后的聚会中甚至还多出一位小女孩??结果他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很大的贡献——前者是英国18世纪中叶后期的文坛领袖塞缪尔·约翰逊,后者是博弈论的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教授。
  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激起了心理学家对“躁狂抑郁多才俊”这一课题的研究兴趣。结果表明,许多政界、科学界和艺术界的伟人都是因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偏执、敏感、自闭——才获得成功的。
  对于这一现象,科学家们是作何解释的呢?
  心理学家认为,有社交恐惧的人内心都有那么一个超然、完美、权威的“我”,它用苛刻的“必须”来控制自己,当社交中稍有不完美,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贬低、谴责油然而生。
  是什么让人内心产生这么强大的超我?文化。
  文化激发人对自尊、理想化自我、荣誉的过度追求,结果导致一种反向后果,使主体对自己产生一种神经质的压抑与否定。
  通常而言,那些聪明的、敏感的、有些神经质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而这类人恰好是具有创造力的人,因此,不善社交或许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如果你认为你的社交恐惧是一种病,你会感到沮丧和失败,但如果你将之解读为“我不爱社交”,那么你将会获得内心的宁静并心安理得地自由支配大量时间。
  许多哲学、艺术、文学、科学上有成就的人,就属于不喜欢普通社交活动的一群,因此他们获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位精神病学教授将1600名自闭症患者的特征和名人生平事迹作比较,发现很多天才都有类似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征,爱因斯坦、莫扎特、康德、安徒生,概莫能外。
  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自闭症相似,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
  他们显得很天真,并明显缺乏常识。刻板和难于应付变化使其容易应激,情绪上十分脆弱。与此同时,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儿童,大多数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
  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身所感兴趣的事情,这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取得很好的成就。原来,引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那些基因,也掌管着创造力和才华。
  这些基因塑造出社交技巧差、与学校制度格格不入、偏执、怀疑的个体,他们可以为一个论题付出大半辈子的时间,不容易被其他人的意见左右,这样的人,或者成为精神病人,或者成为天才。
  还有人认为,伟大人物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这一现象,本质上和那些社会性动物为了整体的“生态平衡”而采取的一些调节措施是一样的。
  如一个蜂群只需要一个蜂王一样,自然会把那些可能成为蜂王的蜜蜂早早排除出局,最终只留下一个,而在人类社会中,优秀的人必定要比资质平凡的人更容易感到痛苦,许多“潜在的天才”经过这样的折磨后变得平庸而失去竞争力,甚至失去生命。
  而最终名垂青史的那些大人物们,则在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作品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神经疾病症状。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警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如果少年时代不勤奋学习,到老的时候,就会为年轻时候不努力感到追悔莫及。
  现在看来,这句话还应该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傻乎乎”。这个新版本可不是插科打诨,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北欧研究人员通过对1400多名芬兰成年人进行20多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受教育的时间越长,患各种痴呆病症的危险越小。
  为了使调查得到的结论更可靠,研究人员考虑了诸多与中老年痴呆病症有关的因素,包括中老年人的收入高低、职业、文化程度、是否吸烟、日常锻炼方式、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胆固醇之类的影响大脑健康的相关疾病等。
  研究人员最后确认,即使考虑到其他危害脑腱康因素的作用,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仍然与患中老年痴呆症的比例高低有直接关系。
  研究人员发现,与上学不到5年的人相比,上过6年至8年学的人,出现痴呆症的可能性相对要小43%;受过9年以上教育的人患痴呆症的可能性相对要小84%。
  研究人员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可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老年人,人脑“电路”运行更有效,能更好地防御或者抵抗那些会造成脑损伤的疾病。
  目前,这个发现给以往人们与此相关的猜测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依据。因此,从接受教育的角度上说,如果真的是“少壮不努力”,那么大以后,不仅仅会为少年时期的虚度光阴而悔恨,还有可能要为自己后来真的变傻”而捶胸顿足。
  有句话叫瑕不掩瑜,无论曹操有多么多的缺点与卑劣,但不可否认他所创造的历史功绩。如果忽略他的成就,而单纯去批判他多么奸,多么不堪,则落于下乘了。

  ☆、第五四五章 开挂辨忠奸

  鲁迅,曾写过一篇关于“有缺点的伟人与没有缺点的完人”的文章,又名《战士与苍蝇》,其上如是写道: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
  “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回归正题,来自现代的李陵,回顾了此番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的过往与未来的轨迹,一一盘算清楚,算是做到心中有数了。
  不算后期,只说初期,毕竟人心会变化的,这些诸侯们有能力又相对忠心汉朝的当属:曹操、刘备、孙坚等人。
  曹操前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比较忠于朝廷,虽然后来他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少他一直未称帝。
  这时候还是小人物打酱油的刘备,也勉强算一个,毕竟他一直打着的都是“匡扶汉室”大旗,不论他的真假,至少他表现的是“忠”。
  当然,刘备之所以勉强算一个,那就是他有个比曹操还大的污点——汉献帝还在时,至少名号上还在,他就称帝了。
  孙坚只能算半个,毕竟这家伙捡到玉玺私藏,可看出他的野心,当然那时候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了,所以姑且算他半个。
  而这时候没有参加十八路诸侯或者说没有打出旗子参加却有下属参与的忠臣诸侯,当属刘虞,就是和公孙瓒死磕后来被杀的刘虞。
  要说对大汉不忠的,当有袁绍、袁术、刘焉、刘表等,当然像刘焉这家伙不仅居心叵测的让皇帝施行“州牧”制,乱了天下,还一直关起门来,在益州称王称霸,并不在十八路诸侯之中。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汉末有一项制度的改变,彻底为汉王朝的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废史立牧”。
  公元188年(东汉中平五年),太常刘焉向汉灵帝建言提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朝廷很快采纳了这一建议,没有想到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形成最早的一批诸侯。其中有人不得不提,无论地位还是实力远胜袁绍曹操,却因过于妇人之仁而亡。
  根据《资治通鉴》卷五十七记载,“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宗正刘虞,刘伯安。
  刘虞,地位很高,至少比刘备身份还要高贵,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乃西汉刘邦的后裔,还获得“皇叔”的光环,成为其最大的政治底牌。
  而刘虞可是正牌皇叔,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跟汉献帝是一个祖宗的。刘虞因为身份以及家庭的关系,很早就出来当官了,因累积政绩迁为幽州刺史。
  刘虞在幽州任上,为政宽仁,安抚百姓,尤其是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所以深得人心,并且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
  中平五年(188年),成为幽州牧,手握军政大权,实力非常强大,先是解决到了张举和张纯的叛乱,后安置百余万青州、徐州的流民,安居乐业,幽州富裕起来了。幽州是汉末黄巾起义,没有被波及的州之一。
  刘虞占据幽州的时候,除了益州的刘焉,其他的诸侯基本上没有比刘虞更有实力了,更别提曹操和袁绍了,目前他们两在汉朝当官了。
  永汉元年(189年),董卓专权乱政,导致天下诸侯开始初步出现混乱。初平元年(190年),公孙瓒奉命征讨乌桓时,受刘虞的节度,但是公孙瓒和刘虞的关系非常不和睦。
  前文讲到公孙瓒时,已经提及:
  一开始的时候,公孙瓒和刘虞一起讨伐乌丸的时候,公孙瓒受刘虞节度。但因为公孙瓒自持兵力强大,便放纵自己的部队,多次掠夺百姓,而刘虞则对百姓十分仁爱,因此两人关系逐渐恶化。
  随着公孙瓒和袁绍的矛盾越来越大,公孙瓒与袁绍争夺冀州失败,损失惨重。而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和袁绍连年的作战是对百姓严重的迫害,想要节制公孙瓒的行为。
  然而公孙瓒闻此事却大怒,继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如此暴行彻底爆发了和刘虞之间的矛盾。
  刘虞为了幽州的百姓,决定讨伐公孙瓒。初平四年(193年),刘虞凭借自己的影响力迅速的合十万人进攻公孙瓒。
  但是刘虞太过妇人之仁,在出发前,竟然告诉士兵:“无伤余人,杀一伯珪而已。”
  除此之外,刘虞麾下虽有十万大军,却不擅于作战,又因他爱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许焚烧城池,竟然连公孙瓒千余人都防御都打不下来,导致被公孙瓒抓住机会,统帅数千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获得大败。
  刘虞后来没有逃走,被公孙瓒抓住,被杀了。刘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他的死无疑是很可惜,完全是自己作死的,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是一位非常可怜的诸侯。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虞有机会等九五之尊,唾手可得之时,他却严厉拒绝了,可见他是忠臣。关东起义兵,然而各路诸侯匡扶汉室、拯万民于水火等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却不干实事。
  当然除了孙坚、曹操,当时他俩可是亲帅部曲(东汉后期,人身依附关系浓厚的地方私人武装,即家兵、私兵)与董卓集团发生正面战争。

  ☆、第五四六章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与其他诸侯大多按兵不动,平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各自心怀鬼胎,暗自保存实力,转而为了地盘与权势互相倾轧,相互厮杀,形成了鲜明对比。
  东汉末年遂陷入军阀混战时期,袁绍、韩馥等关东诸将聚众商议,认为献帝年幼微弱(时为十岁)为董卓所操纵,名为汉帝,实为傀儡。
  且为董卓裹挟迁都至西京长安,远隔关塞即函谷关、桃林塞等,生死未知,而幽州牧伯刘虞贵为宗室长者,德高望重,民心所归,欲共立为天下君主。
  时行奋武将军之事的曹操当即旗帜鲜明地反对,献帝幼弱被迫受制于奸臣,并没有明显的过失,更不像昌邑王(西汉废帝刘贺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被立二十七天后,为顾命大臣霍光等上奏上官皇太后废黜)有亡国之罪过,如此擅行废立,天下必兴祸乱,人人皆自危。
  曹操一番慷慨陈词,袁绍、韩馥并不以为意,皆暗自书信与当时在关东联军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后将军袁术(初为袁绍的亲兄弟,袁绍过继叔父袁成后,成为堂兄弟),游说其加入拥立刘虞为帝的阵营中。
  袁绍、韩馥打的如意算盘是不必兴师动众,耗费兵力财力,动动嘴皮,跑跑腿,赚得拥立新君的首功,从而加官进爵,位极人臣,操纵天下之权柄,呼风唤雨(典型的权欲熏心的野心家的妄想症)。
  袁绍等以原乐浪郡(隶属幽州刺史部)太守、刘虞原来的老部下张歧为说客,亲自前往幽州想凭其旧交情和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刘虞。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记载,为袁绍、韩馥卖命,充当说客的还有曾任冀州刺史部钜鹿郡任县县长的毕瑜。
  张歧滔滔不绝的说辞还未说完,就被怒不可遏的刘虞大声喝止,声色俱厉地斥责:
  “如今天下分崩离析,主上蒙受磨难,我辈世受皇恩,恩重如山,却未能剪除乱臣贼子以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藩镇一方,理所应当一同戮力尽心效忠王室,平定叛逆,怎能反而彼此串通造逆谋反,相互辱没玷污名节!”
  刘虞的一番义正言辞,其慷慨激昂,令张歧理屈词穷,灰溜溜地回去向袁绍等复命去了。袁绍等并不甘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秘密遣使共推刘虞掌领尚书事,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封拜百官。
  刘虞本官拜大司马(任命太傅的诏命未能抵达),再兼领尚书事,则为事实上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汉帝又为奸臣所控,其实为一国之主。
  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名为领尚书事,实为主一国之政,为下一步僭越称帝铺平道路。刘虞当即严词拒绝,收捕来使并砍了脑袋,甚至意欲投奔匈奴以自绝于袁绍等,袁绍等只好到此为止,结束了这场闹剧。总之,尽管刘虞可能有儒士的迂腐、妇人之仁的无能等等缺点,但是其忠于汉室之心,实在是合李陵的心意,毕竟他要大刀阔斧的政治大汉,是需要忠臣的,而且是大量的忠臣。
  书接上回,董卓被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打败,更重要的是,前文已述——外有黄巾、匈奴在洛阳都城与凉州老巢之间,割断了联系,这让他十分担惊受怕。
  《后汉书·董卓传》称:“初,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三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卓遣中郎将牛辅(董卓女婿)击之,不能却。又闻东方兵起,惧,乃鸩杀弘农王,欲徙都长安。”
  历史上写得非常确凿,董卓无力消灭黄巾余党“白波贼”,南匈奴左贤王于扶罗的十万大军又出现在洛阳附近,董卓才决定西迁长安。
  白波贼与南匈奴,这两支大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三国历史走向。
  董卓要走,然后按照历史轨迹,他又要烧毁洛阳,李陵怎会让“悲剧”再次重演?于是干脆利落的拿下董卓,并让董卓以自己的死换取家人平安,让朝廷和平接收了其麾下兵马。
  接下来,李陵要首先要对付的便是“貌合神离”讨伐董卓而来的十八路诸侯,夺了他们的军权,该杀的杀,该赏的赏。
  你说他们怎么会交出军权?李陵手中的“一百零八神将”封神牌是干什么吃的?封神牌一出,谁与争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宣旨,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奋武将军曹操诸臣,立刻罢兵,前来觐见,不得延误,否则国法难容。”李陵控制着汉献帝说道。
  ……
  “什么?董卓被皇上给拿下了?”袁绍第一时间听闻消息,惊呆了。
  “什么?皇上宣我们立刻罢兵,前往朝堂觐见?”袁术同样也蒙逼了啊,更何况“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董卓,都自甘受伏。
  “什么?皇上除掉了奸贼董卓,并且收服了数十万兵马?”曹操可谓又惊又喜,这时候他还没有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呢,还算是忠臣。
  ……
  十八路诸侯等到李陵派去的人宣旨后,一个个震惊得目瞪口呆,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前些日子他们还和董卓打得不可开交,今天董卓突然就受伏认罪了,这是在做梦吗?接下来,他们迎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是否按照圣旨所说照办了!
  这时候,别有用心的袁术、袁绍等人自然心中忐忑,不想去觐见皇上,而曹操、刘备等人则是一心去觐见皇上,十八路诸侯就此分为两派。
  当然,这由不得他们了,想找借口,先问问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答应不答应!

  ☆、第五四七章 你不配

  不想去,怕发生意外,不如手抓军权,回到自己地盘,那样就天高任鸟飞了。这样就需要寻找借口了,对袁绍这些官场老油条来说,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怎么?一个个胆子都大了、一个个心都野了,不把圣旨当回事,来人,给我拿下……”李陵冷喝道。
  李陵这次也随宣旨的人一同来了,一方面就是想会会这些大名鼎鼎的三国诸侯们,另一方面便是随时武力威慑众人,一个词“碾压”!
  袁绍、袁术等人身后顿时闪出一个个猛将大汉来护主,他们这些人,都是“家奴”性质,只认自家主将,不认天子。
  “大胆,你是何人,敢在此撒野?”袁术手下走出一大将,对着李陵开喷道。
  “纪灵将军,不可……”有人提醒、劝阻道。
  然而这位纪灵并不买张,或许仗着自家人多,仗着这里是联盟军大营,就跟狗在家门口有了凭仗,所以很是嚣张。
  “纪灵?”李陵听到这人姓名之后,眉头一皱。
  在《三国演义》里纪灵,是山东人,袁术手下大将。比较出彩的场景是:刘备奉诏讨袁术,袁术大怒,命纪灵起兵五十万攻徐州之时。
  两军在盱眙相遇,纪灵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首先出阵,大骂:“刘备村夫,安敢侵吾境界!”
  刘备答道:“吾奉天子诏,以讨不臣,汝今敢来相拒,罪不容昧!”
  纪灵拍马舞刀,直奔玄德。
  关公大喝道:“匹夫休得逞强!”
  迎着纪灵厮杀,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
  纪灵大叫暂歇,拨马回阵,遣副将荀正出马。
  关公道:“只教纪灵来,与他决个雌雄。”
  荀正说:“汝乃无名下将,非纪将军对手。”
  关公大怒,拍马舞刀,直取荀正,只一合斩荀正于马下。玄德驱兵掩杀,纪灵大败,退守淮阴河口,两军相拒。
  这时候他和关羽能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谓是“巅峰”,后来却是“怂”了——那是
  袁术率七路大军征吕布之时,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
  由于韩暹、杨奉反戈,放火烧营,袁军大乱。吕布杀来,正好撞着纪灵来接应,正欲交锋.韩暹、杨奉又杀来,纪灵大败而走。
  袁术率军投袁绍,先锋纪灵已到徐州,玄德率军出迎。张飞首先冲出,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败军奔走。
  或许是因为身为败军,气势心气都大大的不行,以至于被张飞三下五除二刺于马下了!
  “我是谁?你不配问!我劝你在一边好好呆着,否则小心你项上狗头!”李陵喝道。
  “岂有此理,竖子安敢小瞧与我,找死!”纪灵恼羞成怒,向李陵扑去,当然这时候由于是大帐听旨,没有带他的三尖刀。
  “我来!”这时,吕布大喝一声,从李陵身后走出,挥舞方天画戟拦在他身前。
  “吕、吕、吕布?”纪灵心肝儿一颤。
  人的名树的影,马中赤兔,人中吕布,那可是名震一时啊!
  “正是你家爷爷,不想死的话,我说,你还不滚开!”吕布斜睨着眼傲然道。
  吕布这一承认,顿时犹如一颗炸弹爆炸,瞬间横扫了整个军营大帐。他一直默默跟在李陵身后,保驾护航,所以有些低调,当然,像与他交过手的关羽、张飞等人却是认得的,只是没有张扬罢了。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不认得吕布的,只知其名不见其人,所以他才能如此低调很久,直到他现身通名之后,才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一般,亮瞎众人24K金的狗眼。
  “吕布来了。”
  “他就是吕布啊,杀了上将潘凤、河内名将方悦的人啊!”
  袁绍这些诸侯们还好说,他们手下的武将们则一个个震动不已,以武勇见长的他们,更关注和钦佩比他们强大的将领!
  ……
  “真是气煞我也,士可杀不可辱,看招!”纪灵那个怒啊,抽出随身宝剑就来厮杀。
  尽管知道吕布的厉害,但是他自认也不是吃素的,怎么能被如此羞辱?要是他被吕布这样一喝骂,就吓得退缩了,以后他还怎么混?
  名声臭了,在这个时代,那简直和杀了他没什么区别。
  “哼,不自量力!”吕布说着,竟然舍了自己的方天画戟,竟然徒手战纪灵。
  他之所以不用方天画戟,一是方天画戟很长,不利步战,当然对于高手中的高手如他来说,自然无妨,但更多的是他不愿占对方便宜,以方天画戟这样的重兵器对随身宝剑这样的轻兵器,实在是胜之不武。
  “啊呀呀,好你个吕布,给我死来!”纪灵见对方举动,满脸赤红羞怒交加,爆喝如雷。
  巨大的声音,如山呼海啸在大帐内掀起狂风巨浪,几个宣旨而来的太监更是被震得“摇摇欲坠”!
  “这些猛将怎么都这么大嗓门?!”李陵掏了掏差点震聋的耳朵,有点幽怨的看向满脸胡茬的张飞暗道。
  说到张飞大嗓门,大家自然就想到了张飞喝断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
  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
  刘备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只见:
  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
  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

  ☆、第五四八章 看热闹有风险,围观需谨慎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
  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